主页按记者分类的新闻

具攸庭记者
juliagu@ajunews.com
-
韩国四大集团盈利水平与雇佣规模显著失衡
一项调查显示,过去三年间,以三星、SK、现代汽车和LG为代表的韩国四大企业集团在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方面持续提升,但就业人数却呈明显滞后态势。 韩国企业分析研究所Leaders Index对资产规模排名前30的大型企业及四大集团的近三间资产总额、销售额、净利润和员工人数的变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于20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四大集团总资产从2022年的1255.7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51万亿元)增至2023年的1360.0454万亿韩元,2024年进一步增至1444.758万亿韩元,三年累计增长15%。自2019年四大集团总资产首次突破千万亿韩元大关后,资产规模持续扩大,去年更是创历史新高。同期,前30强企业的总资产规模也从2022年的2373.7万亿韩元增至2024年的2721.9万亿韩元,增长14.7%,但较2023年的3074.3万亿韩元峰值回落11.5%。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末,四大集团资产规模在前30强企业中占53.1%,凸显出在韩国经济体中的核心地位。在经营效益方面,四大集团的表现尤为亮眼。尽管近两年间,销售额仅微增0.5%,但净利润却实现30.8%的显著增长。相比之下,同期,前30强大企整体净利润仅增长0.8%,反映出四大集团在盈利能力方面的突出优势。 然而,盈利表现强劲并未带动就业显著增长。2022至2024年间,四大集团的员工人数仅从74.57万人微增至74.65万人,增幅不足0.1%。同期,前30强大企整体就业人数则从140.724万人增长至152.4662万人,实现8.8%的增幅。 Leaders Index分析指出,四大集团的盈利水平与雇佣规模显著脱节,加剧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大型企业应建立盈利与就业双向促进的发展范式,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2025-05-20 13:43:49 -
现代汽车加速推进在华业务战略转型 第二季度有望实现扭亏为盈
现代汽车于20日发布的今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现代汽车在华市场业务转型成效显著。现代汽车与北汽集团合资成立的北京现代亏损规模已大幅收窄至423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2亿元),同比(1460亿韩元)减少千亿韩元以上的亏损规模。业内人士指出,若保持当前发展态势,现代汽车在华业务最快有望在第二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 现代汽车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在华推出首款专为中国市场研发的纯电动SUV车型“ELEXIO”。该车型基于现代汽车全球领先的现代汽车全球电动车专用平台(E-GMP)打造,是北京现代践行“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战略理念的标杆之作。据悉,ELEXIO将重新定义Bold Premium SUV的产品标准,展现现代汽车“新质力”产品哲学的创新内涵。 ELEXIO在核心零部件配套和智能系统开发方面实现了深度本土化。ELEXIO搭载中国龙头企业宁德时代(CATL)的动力电池系统,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则与中国智能网联领军企业博泰(PATEO)合作开发,充分契合中国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与偏好。业内人士表示,这款车型是现代汽车首次联合中国本地企业主导研发的电动汽车车型,根据中国消费者需求量身打造,展现了现代汽车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市场表现备受期待。 据数据,得益于现代汽车实施一系列结构性改革措施,北京现代第一季度综合经营状况持续改善,运营效率显著提升,为实现第二季度盈利创造了有利条件。业界分析指出,北京现代的业绩改善主要得益于出售闲置工厂降低运营成本,持续推进产能优化。自2021年起,现代汽车先后完成北京第一工厂、重庆工厂的出售工作,目前沧州工厂的处置工作也在有序推进。同时,北京现代积极拓展出口业务,为业绩回暖提供了助力。以今年第一季度为基准,北京现代整车出口量达1.4999万辆,同比(608辆)暴增逾24倍。 此外,现代汽车与北汽集团已达成战略共识,将共同向北京现代增资11亿美元,以支持在华市场的新能源转型。除即将上市的ELEXIO外,公司还计划从2026年起陆续推出包括混合动力车型在内的5款新车型,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 业界相关人士表示:“继起亚去年成功实现中国业务扭亏为盈后,现代汽车也有望在今年迎来转折点。面对困境,现代汽车仍坚持深耕中国市场,通过持续的结构调整和产品创新,逐步走出低谷,即将迎来收获期。”
2025-05-20 10:19:46 -
韩国五一黄金周消费现分化 国内增长乏力 海外支出同比激增20%
一项调查显示,尽管本月初五一黄金连休假期(1日至6日)期间,韩国国内信用卡消费仅小幅增长,而海外信用卡消费则实现两位数强劲增长,上升近20%。 新韩卡大数据研究所于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在5月1日至6日的黄金周连休期间,新韩卡用户在国内餐厅、咖啡厅、便利店、百货商店、大型超市、加油站和游乐园等主要线下消费领域的信用卡和借记卡消费金额同比增长3.1%,但交易件数同比下跌2.1%,消费人数也缩减2.3%。研究所分析指出:“在持续高通胀压力下,消费者正通过减少交易频次来应对物价上涨,这一结构性变化导致消费规模出现收缩。” 分行业来看,消费分化明显。餐饮业(8.1%)与咖啡厅(7.4%)的消费金额维持稳健增长;反之,便利店(-1.8%)、百货商场(-0.3%)、大型超市(-2.6%)及加油站(-1.5%)等日常消费领域则普遍下滑。此外,游乐园行业呈爆发式增长,消费金额、交易笔数及客流量分别同比大增31.9%、24.1%和24.7%。 将观察周期延长至包含周末的5月1日至11日,消费疲软趋势进一步确认。截至11日,韩国国内主要线下消费行业的总消费额增幅收窄至1.7%,交易笔数与消费人数分别下滑3.4%。反之,同期海外信用卡消费呈强劲增长态势,个人信用卡与借记卡在海外线下消费行业的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7.5%,交易笔数增加20.1%,消费人数上升13.7%,三项核心指标均实现两位数提升。 新韩卡研究所负责人表示:“尽管面临汇率波动与通胀压力的双重挑战,韩国消费者的出境需求仍展现出较强韧性。反映出国内消费市场吸引力相对减弱,消费者更倾向于通过跨境消费获取更高性价比的体验。”
2025-05-19 10:22:11 -
韩国企业一季度业绩呈"马太效应" 大型企业领跑 中坚企业增长乏力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贸易摩擦持续升级以及地缘政局动荡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的影响下,韩国大型企业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持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反之,经营基础相对薄弱的中坚企业则因抗风险能力不足,整体业绩表现欠佳,业绩呈显著分化态势。 韩国企业数据研究机构CEO Score于18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以今年第一季度为基准,韩国500家上市中坚企业实现总销售额60.09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093.4亿元),同比增长4%;但营业利润为2.9416万亿韩元,同比下降2.7%。反之,同期韩国大型企业实现营业利润60.9628万亿韩元,同比大增17.1%。 从企业个体表现来看,半导体行业龙头企业韩美半导体(Hanmisemi)表现最为亮眼,营业利润同比激增142.6%,达696亿韩元。Wonik PNE(323亿韩元)、Seegene(292亿韩元)、韩国CARBON(285亿韩元)、Jusung Engineering(269亿韩元)、APR(268亿韩元)以及娱美德(263亿韩元)等企业也实现了较为可观的利润增长。然而,部分企业业绩表现不佳,JNTC、WCP、TOPTEC、Sammok S-Form、PNT等企业的营业利润分别减少459亿韩元、310亿韩元、294亿韩元、248亿韩元和239亿韩元。 据分析,建筑与建材行业受冲击最为严重,营业利润同比锐减1396亿韩元,下跌65.6%。该行业40家样本企业中,有25家出现营业利润下滑,亏损企业也从去年同期的6家增至11家。IT行业中坚企业的营业利润同比下降22.6%,在102家样本企业中,57家利润下滑,亏损企业从去年的23家增至35家。这一表现与以SK海力士、三星电子为代表的大型IT企业带动行业整体利润增长39.5%的亮眼成绩形成强烈反差。 IT行业内部分化现象尤为明显。得益于全球人工智能(AI)产业热潮,与高带宽存储器(HBM)相关的材料、零部件及设备制造企业盈利能力显著提升;而二次电池、显示面板、移动设备和PC相关企业则面临较大经营压力,营业利润出现大幅下滑。 此外,造纸(-549亿韩元)、医疗器械(-204亿韩元)、流通(-25亿韩元)等行业的营业利润均呈下降趋势。反之,服务(869亿韩元)、制药与生物(431亿韩元)、汽车与零部件(393亿韩元)、造船(379亿韩元)以及石油化学(215亿韩元)等行业的营业利润则实现同比改善。
2025-05-18 14:16:14 -
韩国消费市场持续低迷 头部流通企业逆势增长凸显韧性
今年第一季度,韩国消费市场呈显著降级态势。然而主要流通企业仍表现亮眼,展现出强大的市场韧性。在整体消费支出持续紧缩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兼具价格优势与品牌公信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马太效应日益凸显。 据流通业界18日消息,这一结构性变化在以Coupang与NAVER为主导的电商领域表现尤为突出。作为韩国电商领军企业,Coupang第一季度实现销售额11.487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91.3亿元),同比增长21%,创季度营收新高。 市场分析平台IGAWorks旗下Mobile Index数据显示,以第一季度为基准,Coupang信用卡及借记卡消费总额达9.2976万亿韩元,在前十大电商平台消费总额中占63.3%,同比(57.3%)提升6个百分点,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 另一电商巨头NAVER同样呈稳健增长态势。以第一季度为基准,NAVER电商业务销售额同比增长12%,达7879亿韩元,创历史最高季度业绩。不同于采取自营采购模式的Coupang,NAVER通过开放平台模式连接供需双方,随着平台商家销售规模扩大,佣金收入实现同步增长。业内人士认为,考虑到NAVER于3月全新推出的“NAVER Plus Store”购物平台尚未完全体现在第一季度业绩中,其未来增长空间值得期待。 然而,中小型电商平台普遍面临经营困境。数据显示,SSG.com第一季度销售额同比下滑13.7%,仅为3568亿韩元;Gmarket销售额同比下降21%至2006亿韩元;11街销售额更是锐减30%,跌至1139亿韩元。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上述企业为扭转长期亏损局面大幅削减营销预算,反而导致客户流失加剧。在高通胀压力下,消费者价格敏感度显著提升,具备稳定价格优势的头部平台更能有效维持客户黏性。 Mobile Index发布的2月数据,SSG.com、Gmarket与11街的用户回购率分别为43.29%、48.33%和47.71%,均未突破50%门槛,意味着平均每10位客户中仅有不足5位会选择回购。相比之下,Coupang的回购率高达83%。从人均消费水平来看,3月数据显示,Coupang以9.9434万韩元居首,SSG.com以9.8186万韩元紧随其后,而Gmarket与11街则分别仅为4.0204万韩元和3.3512万韩元,差距显著。 在实体零售领域,市场格局同样呈现分化态势。大型超市业态中,行业龙头Emart表现稳定,而位居次席的Homeplus因申请重组程序导致市场波动加剧。此外,成功跨界传统流通领域并在健康美容(H&B)市场建立优势地位的希杰欧利芙洋,第一季度业绩表现抢眼,销售额同比增长14.4%至1.2342万亿韩元,创历史新高,进一步强化了市场主导地位。 流通业界普遍预测,在消费疲软延续的态势下,各细分领域的市场集中度将持续提升,呈“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相关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消费能力持续收缩,价格竞争力和品牌信任度成为关键决策因素,具备稳定客群基础和充足资源进行战略布局的领先企业,有望实现可持续的稳健增长。当前消费低迷周期越长,市场向头部集中的进程就会加速推进。
2025-05-18 10:57:18 -
韩国建筑业亟需结构性转型 行业下行压力远超金融危机时期
韩国建筑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建研院”)于15日发布的《对比2008年金融危机及近期建筑业景气诊断与应对方案》报告指出,当前韩国建筑业正面临较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更为严峻的结构性衰退,亟需政策支持与中长期转型方案。 通过多维度数据对比分析指出,当前行业下行呈明显的加速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建筑订单量同比下滑16.6%,显著高于2008年6.1%的降幅;建筑开工面积缩幅由2008年的22.2%扩大至2023年的31.7%。此外,建筑业关键指标建筑完工额在2007至2009年间分别增长6.6%、4.9%、3.2%,而近期则从2022年12.4%的增长峰值转为2024年3.2%的负增长,行业拐点特征凸显。 在投资领域,2022年和2024年建筑投资同比分别下降3.5%和3%,降幅均超过2008年2.7%的水平。住宅市场方面,虽然2022年末,未售出新建住房数量(6.8107万户)低于2008年历史峰值(16.5599万户),但同比增幅高达284.6%,反映出市场需求的急剧萎缩。 建筑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恶化。数据显示,金融危机时期,建筑业销售净利润率从2007年的8.5%降至2009年的2.8%,近年则从2021年的6.2%降至2023年的3.4%;同期,销售营业利润率也从6.4%下滑至5.2%,进一步从4.8%降至3%。建研院强调,当前行业各项指标的下行速度与风险程度均已超过金融危机时期。 报告将“经济增长乏力”列为首要风险因素。韩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从2007年的5.8%降至2008年的3%,2009年进一步降至0.8%,但2010年强劲反弹至7%,此后至新冠疫情前一直维持在3%左右。而近年来,韩国GDP增速在2022年为2.7%、2023年为1.4%、2024年为2%,2025年和2026年将维持在1.5%至2%的低位区间,呈长期低速增长趋势。同时,金融环境约束明显增强。与2008年基准利率从5.25%快速下调至2%的政策响应相比,2024年仅实现0.75个百分点的温和调整(3.5%降至2.75%),降息速度明显放缓。 建研院指出,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涨推高施工成本,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并加剧房价压力,再加上信贷紧缩、高利率环境及家庭数量增长放缓等因素持续抑制住宅需求,成为建筑业长期低迷的原因。报告指出:“在当前高通胀、高负债及美韩利率倒挂的复杂环境下,货币政策空间受限;加之财政赤字持续扩大,通过大规模财政刺激提振行业的可行性亦面临挑战。”
2025-05-15 14:56:48 -
【亚洲人之声】旅游记:人间天堂斐济
在忙碌生活中,总想体验一场漂泊的大海之旅。笔者趁五一长假,请假两周,怀揣期待,历经十多个小时的云端穿行,横跨东西半球,到达了被称为“人间天堂”的斐济。 斐济位于南太平洋的心脏地带,在新西兰与澳洲东侧的蔚蓝海域中,得益于180度经线穿境而过,斐济成为地球上最先拥抱黎明的既最东亦最西的国度。 初踏斐济,咸湿的海风裹挟着鸡蛋花的芬芳扑面而来,笔者恍然惊觉自己正站在《楚门的世界》里被无数次憧憬却从未抵达的终点。几百座岛屿如同上帝随手撒落的绿松石,在南太平洋的丝绒蓝缎上熠熠生辉。 在这个被誉为“无癌乐园”的秘境里,时间遵循着潮汐的律动,第一缕晨光最先吻上塔韦乌尼岛的棕榈树梢,为整座岛屿镀上金色的祝福。大自然以最慷慨的姿态播撒福祉,赐予岛民们健康与平静的生活。 斐济拥有举世闻名的海滩和海洋,珊瑚微粒在阳光下闪烁着害羞的玫瑰色泽,仿佛踏在晚霞凝固的碎片上。当潜入海底时,被绚丽的水下世界所震撼,蓝绿相间的鹦嘴鱼穿梭在鹿角珊瑚丛中,银色的沙丁鱼群则时而聚成旋涡,时而散作银河。这里拥有不被打扰的绝对自由,可以畅享阳光、潜水、冲浪,抑或在甲板上一边看书,一边吹着海风。 来到斐济,才算体验了真正意义上的慢生活,任由时光在大海上流逝。无论是苏瓦街头还是珊瑚海岸,总能看到当地人慵懒的微笑与旅人惬意的身影。整个国度仿佛浸染在音乐的律动中,椰林间即兴的草裙舞步,沙滩上随性的吉他弹唱,空气中飘荡着香槟气泡与烤龙虾的馥郁芬芳,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呼吸。这个被称作"天生快乐"的乐土,将热情的“Bula”精神融入每一缕海风。 斐济民风真挚热忱,跻身全球幸福之巅。独有的土著风情、地道的KAVA土酒、震撼的走火技艺以及迷人的草裙舞,令人叹为观止。当夜幕降临,原住民点燃椰壳火炬,整片海域顿时化作流动的星火森林。来自五湖四海的旅人在这梦幻光影中举杯相庆,为这处人间净土献上最真挚的赞叹。 笔者想这就是旅行的意义,即使有着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但感知的快乐一样。不论是追逐波涛、沉浸于文明韵味,还是仅仅悠然度过闲暇时光,这片南太平洋上的翡翠天堂都将镌刻在笔者的记忆中。
2025-05-15 10:33:29 -
LG电子在华市场"退潮" 加速布局"出海"新引擎
【图片来源 韩联社】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影响,LG电子面临严峻的经营挑战。受主要产品需求萎缩、生产成本持续攀升、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业绩持续承压。特别是在中国市场,随着本土品牌竞争力显著提升,LG电子的市场份额持续缩减。为此,集团正积极调整全球战略布局,逐步将业务重心向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转移。 作为集团核心业务板块,LG显示器在过去十余年间重点布局大尺寸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电视面板领域。然而,行业分析指出,在中国厂商大举进军LCD和Mini LED电视市场的背景下,OLED电视市场增速明显放缓,未来发展前景不容乐观。LG显示器过度集中于电视用OLED面板的投资策略,随着市场增长乏力,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 同时,LG Innotek也面临业务结构单一化的挑战。尽管LG Innotek与苹果公司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但过度依赖单一客户的经营模式已显现出结构性问题。证券界分析认为,虽然G Innotek一直在寻求业务多元化突破,但迄今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预计今年整体业绩可能进一步下滑。 市场调研机构集邦咨询(TrendForce)表示,若无法在2025年前有效降低OLED电视生产成本并提升产品竞争力,该品类年出货量或将长期徘徊在600万至650万台区间。此外,受iPad Pro销售疲软影响,LG显示器为苹果供应的OLED面板产线利用率持续走低,LG电子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剧。 LG电子中国市场复苏前景亦不容乐观。随着本土品牌市场影响力持续增强,外资品牌的市场拓展空间日益受限。为此,LG电子近期已将位于广州的LCD工厂出售给TCL科技集团旗下华星光电,旨在降低对中国市场依赖度、转而推进多元化战略。业界相关人士表示:“中国市场具有独特的本土化特征,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忠诚度持续攀升,这为外资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虽然市场规模庞大,但商业环境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促使越来越多国际企业调整战略重心。” 进入今年以来,LG电子明显加快了在中东和非洲市场的布局步伐,特别是在阿联酋迪拜等战略要地。LG电子首席执行官赵周完表示:“自2025年起,我们将在现有战略框架中强化'区域化'发展轴心,重点开拓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新兴市场。特别是将聚焦印度这一重要战略市场,以及中东地区快速发展的IT产业和亚洲新兴市场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领域。凭借在印度市场28年深耕积累的本地化优势,我们有信心将LG打造成为当地消费者首选的国民品牌。” LG电子长期以来致力于印度市场。印度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约14.5亿)及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凭借年轻化的人口结构(40%为25岁以下)和较低的家电普及率,成为LG电子重点布局的高增长市场。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预测,印度家电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110亿美元增长至今年的210亿美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 目前,LG电子在印度北方邦诺伊达、马哈拉施特拉邦浦那设立生产基地,并在南部安得拉邦斯里城新建第三工厂,以进一步强化本地化生产能力。同时,LG电子正积极筹备印度子公司上市计划,预计估值将达150亿美元。据悉,LG电子印度私人有限公司将于未来两个月内启动IPO路演,目标融资10亿至15亿美元,并计划于2025年上半年正式登陆资本市场。 赵周完强调,未来将重点拓展需求稳定、客户黏性高的B2B业务,以增强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此外,面对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公司正积极调整供应链布局。针对美国可能对墨西哥加征关税的潜在风险,LG电子已做好预案,其位于美国田纳西州的工厂除生产洗衣机和烘干机外,还可迅速转产冰箱、烤箱等产品,以保障北美市场供应稳定。 此外,尽管目前LG电子在俄罗斯的业务暂时性停滞,但仍密切关注局势变化,为未来可能的业务重启做准备。在俄乌冲突爆发前,LG电子在俄罗斯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在莫斯科州卢杰工厂生产的电视、显示器、洗衣机、冰箱等产品曾稳居市场首位。赵周完表示:“我们将根据市场环境变化灵活调整策略,确保在适当时机恢复运营。”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LG电子正通过多元化市场布局、强化B2B业务及优化全球供应链等举措,积极应对挑战。随着印度市场IPO计划的推进、北美供应链的灵活调整以及对新兴市场的持续探索,LG电子正逐步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化经营体系。未来,公司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突破,仍有待观察。
2025-05-11 07:00:00 -
[[기획]] 中国"扫地僧"奇袭三星LG腹地 石头科技以46%市占率问鼎韩国市场
在现代百货店狎鸥亭总店开设的石头科技快闪店【图片来源 石头科技】 在韩国家电卖场扫地机器人销售区域,中国品牌石头科技(Roborock)产品与韩国本土巨头三星、LG的电子产品并驾齐驱,共同陈列在最醒目的展示位置,显示出当前韩国扫地机器人市场的竞争格局。 全球市场研究机构IDC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韩国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达4.7亿美元,同比(3.3亿美元)增长42.4%。其中,石头科技以46%的市场占有率稳居榜首,同比增长11个百分点。三星电子则以22%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 三星电子于去年4月推出全新机型BESPOKE AI Steam扫地机器人,凭借拖布自动洗涤、高温杀菌与智能烘干等差异化功能,上市首月销量便突破万台。尽管在智能清洁功能的商业化应用上稍晚于中国品牌,但其出色的市场表现仍获得业界高度认可。分析人士指出,三星选择在5月传统消费旺季前夕发布新品,抢占市场先机,随后又在6月推出价格更具竞争力的BESPOKE Steam机型,形成产品矩阵,这一系列精准的市场策略是三星电子取得佳绩的关键因素。此外,三星电子更是把握了5月(家庭月)和11月(黑色星期五)韩国电商年度两大促销节点,实现了市场份额的快速提升。 然而,尽管三星电子成功将市场份额提升至20%以上,但与石头科技的差距却呈扩大趋势。石头科技凭借高附加值产品与中端高性价比产品的双重优势,在全渠道销售中持续保持强劲势头。 相比之下,LG电子市场表现略显疲软,市场份额从前年的16%下滑至9%,下滑7个百分点。分析认为,LG RoboKing AI一站式扫地机器人直至去年8月才得以上市,错失了上半年的销售旺季,直接拖累了整体市场表现,LG的市场流失恰与三星的增长形成鲜明对比。不过也有不同观点指出,LG通过订阅服务和官方直营渠道积累了大量忠实用户,这部分未纳入传统统计的“隐性销量”可能被严重低估。若将LG Home平台的直销数据和长期订阅用户纳入考量,实际市场份额或与三星旗鼓相当。 有专家分析称,今年韩国扫地机器人市场,很可能出现三星逐步蚕食石头科技市场份额的局面。石头科技于今年2月推出的“S9 MaxV Ultra”新机型虽然在清洁功能、导航系统等方面有所升级,并将跨越高度提升至4厘米,但近2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万元)的高昂售价,加之与前代产品相比性能提升有限,可能难以有效刺激消费升级需求。石头科技新产品核心竞争力相对弱化,并非源于竞争对手的强势冲击,而在于自身产品迭代创新节奏放缓。若三星能延续去年的增长态势,极有可能实现市场份额的进一步突破。 业内相关人士指出:“戴森凭借手持吸尘器技术在韩国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市场占有率曾突破80%。然而随着三星、LG等本土品牌持续加码研发投入,通过差异化创新和本土化改良逐步蚕食市场份额,戴森的垄断地位已被明显削弱。当前韩国清洁电器市场已进入技术迭代关键期,若本土企业能推出具有突破性创新的下一代产品,完全可能引发新一轮市场洗牌。” 扫地机器人市场仍处于成长期,竞争格局远未定型。目前,石头科技在韩国市场仍保持强势地位,旗下产品S9 MaxV系列在预售阶段就创下5.2万人参与纪录,展现出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同时,科沃斯(Ecovacs)与追觅科技(Dreame)等中国新晋品牌也凭借技术创新积极布局韩国市场。科沃斯推出的“Deebot X8 PRO Omni”实现了地面清洁与拖布同步清洗的创新突破;追觅科技则发布了搭载“机械足”技术的“X50 Ultra”,展现出中国品牌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 当前韩国扫地机器人市场,中国品牌与韩国本土巨头的角力日益白热化。未来市场格局能否迎来新一轮洗牌,将取决于各品牌关键技术的突破,以及精准的市场洞察力。在这场技术与市场的双重较量中,企业的创新力与市场敏锐度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2025-05-11 07:00:00 -
三星LG正面交锋TCL 中韩家电"主场争夺战"升级
【图片来源 网络】 在中国科技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下,中国家电领军企业TCL正以战略性的市场布局向韩国家电巨头LG电子和三星电子发起挑战,加速拓展韩国市场版图。自2023年成立韩国法人以来,TCL持续深耕电视领域,通过推出多款高性价比创新产品,不断提升在韩市场份额与品牌影响力。 上月27日,TCL在韩高调发布“A300W艺术电视”系列全新产品。值得注意的是,当日恰逢LG电子正式开售2025年新款OLED电视。虽然每年3至4月是各大家电厂商集中发布新品的传统旺季,但TCL选择与LG电子同日发布新品的策略仍引发业界广泛关注。有分析认为,彰显了TCL对LG和三星"主场"市场的战略自信,而韩国本土企业也必将全力捍卫其核心市场地位。 业界认为,TCL此次新品发布时间的选择具有明显的战略意图。业界相关人士表示:“通过制造与竞争对手的直接对标局面来提升市场关注度,是中国企业常用的营销策略。在LG电子重点布局线下渠道之际,TCL选择在线上平台启动低价促销,并全面入驻韩国主流电商平台Coupang,展现出差异化的市场打法。” 中国品牌产品在国际市场价格优势尤为突出。以主流65英寸电视为例,TCL A300W艺术电视的售价区间为131万(约合人民币6500元)至151万韩元,而同尺寸的LG 2025年新款OLED电视仅五年租赁费用就高达300万韩元。在更大尺寸领域,85英寸TCL艺术电视售价仅为240万韩元,较三星同规格产品(449万韩元)具有显著价格竞争力;75英寸产品亦较三星同尺寸机型(329万韩元)优惠约157万韩元。 中国品牌的优势不仅体现在价格层面,更在于持续创新的技术实力。此前,TCL通过推出搭载迷你发光二极管(LED)等尖端技术的新品,不断缩小与国际品牌的技术差距。以今年推出的A300W艺术电视为例,该产品创新性地融合纳米微晶技术与TCL量子点Pro 2024技术,不仅实现哑光质感与丰富色彩的完美结合,更能有效抑制环境光干扰,确保全时段画质清晰、色彩鲜活。音效方面,该产品与顶级音响品牌B&O合作打造3.1.2超薄无线音响系统,提供卓越的听觉体验。设计方面,27.9mm的超薄机身相当于一元硬币直径,配合完全平整的背面设计,实现了无缝壁挂效果,为“A300自由行走”设计理念提供了技术支撑。 随着消费升级趋势,艺术电视凭借美学价值与创新功能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TCL表示,A300W艺术电视开创了家庭艺术娱乐新范式,通过融合古典与现代艺术元素,适配多元家居风格,为用户打造沉浸式艺术体验。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深化艺术与生活的融合创新。 鉴于当前AI技术的热潮,家电厂商积极将AI融入产品,以提升家居生活的智能化体验。作为中国领先的家电企业TCL也率先推出搭载AI绘画大模型的艺术电视。用户通过AI名画创作功能,只需要输入三个关键词,即可在三秒内一键生成专属定制艺术画作。即使在电视关机状态下,用户仍可欣赏从古典主义到印象派等多种风格的艺术作品。值得注意的是,TCL的这一技术与三星电子2017年推出的艺术电视存在相似之处。三星的产品同样采用超薄壁挂设计,并支持关机画面展示功能。因此,三星此前在德国市场对TCL提起了商标诉讼。这也意味着中国企业的技术追赶速度令人瞩目,TCL正迅速跻身行业前沿。 TCL产品以卓越的性价比和优质的用户体验在韩国市场赢得了广泛赞誉,品牌口碑持续攀升,这也导致部分本土产品的市场地位面临挑战。尽管韩国企业试图通过AI等创新功能实现技术差异化,但在中国品牌兼具价格与性能优势的攻势下,市场防御策略显得力不从心。同时,随着中国企业在LCD领域占据主导地位,TCL正积极推广Mini LED、QLED等先进显示技术,并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进军高端电视市场,不仅展现了企业的自信,也对本土品牌构成挑战。中国品牌已在全球市场凭借性价比优势占据主动权,韩国企业需保持高度警觉,以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 此外,TCL在韩国市场的渠道布局持续深化,已成功入驻乐天Hi-Mart、EtnLand等主流家电卖场。近期,更首次进军韩国订阅市场,推出月租仅4900韩元的65英寸QLED电视租赁服务,进一步迎合本地消费趋势,扩大用户覆盖范围,并通过强化售后服务(AS)等新战略吸引消费者。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通商研究院战略室部长陈真(音)表示:“韩国企业应通过持续的技术革新和差异化市场策略,强化客户服务与数字营销能力,以巩固竞争优势。”在全球家电市场竞争格局重塑的背景下,技术创新与市场适应能力将成为制胜关键。
2025-05-02 15:48:11
-
韩国四大集团盈利水平与雇佣规模显著失衡
一项调查显示,过去三年间,以三星、SK、现代汽车和LG为代表的韩国四大企业集团在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方面持续提升,但就业人数却呈明显滞后态势。 韩国企业分析研究所Leaders Index对资产规模排名前30的大型企业及四大集团的近三间资产总额、销售额、净利润和员工人数的变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于20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四大集团总资产从2022年的1255.7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51万亿元)增至2023年的1360.0454万亿韩元,2024年进一步增至1444.758万亿韩元,三年累计增长15%。自2019年四大集团总资产首次突破千万亿韩元大关后,资产规模持续扩大,去年更是创历史新高。同期,前30强企业的总资产规模也从2022年的2373.7万亿韩元增至2024年的2721.9万亿韩元,增长14.7%,但较2023年的3074.3万亿韩元峰值回落11.5%。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末,四大集团资产规模在前30强企业中占53.1%,凸显出在韩国经济体中的核心地位。在经营效益方面,四大集团的表现尤为亮眼。尽管近两年间,销售额仅微增0.5%,但净利润却实现30.8%的显著增长。相比之下,同期,前30强大企整体净利润仅增长0.8%,反映出四大集团在盈利能力方面的突出优势。 然而,盈利表现强劲并未带动就业显著增长。2022至2024年间,四大集团的员工人数仅从74.57万人微增至74.65万人,增幅不足0.1%。同期,前30强大企整体就业人数则从140.724万人增长至152.4662万人,实现8.8%的增幅。 Leaders Index分析指出,四大集团的盈利水平与雇佣规模显著脱节,加剧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大型企业应建立盈利与就业双向促进的发展范式,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2025-05-20 13:43:49 -
现代汽车加速推进在华业务战略转型 第二季度有望实现扭亏为盈
现代汽车于20日发布的今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现代汽车在华市场业务转型成效显著。现代汽车与北汽集团合资成立的北京现代亏损规模已大幅收窄至423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2亿元),同比(1460亿韩元)减少千亿韩元以上的亏损规模。业内人士指出,若保持当前发展态势,现代汽车在华业务最快有望在第二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 现代汽车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在华推出首款专为中国市场研发的纯电动SUV车型“ELEXIO”。该车型基于现代汽车全球领先的现代汽车全球电动车专用平台(E-GMP)打造,是北京现代践行“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战略理念的标杆之作。据悉,ELEXIO将重新定义Bold Premium SUV的产品标准,展现现代汽车“新质力”产品哲学的创新内涵。 ELEXIO在核心零部件配套和智能系统开发方面实现了深度本土化。ELEXIO搭载中国龙头企业宁德时代(CATL)的动力电池系统,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则与中国智能网联领军企业博泰(PATEO)合作开发,充分契合中国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与偏好。业内人士表示,这款车型是现代汽车首次联合中国本地企业主导研发的电动汽车车型,根据中国消费者需求量身打造,展现了现代汽车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市场表现备受期待。 据数据,得益于现代汽车实施一系列结构性改革措施,北京现代第一季度综合经营状况持续改善,运营效率显著提升,为实现第二季度盈利创造了有利条件。业界分析指出,北京现代的业绩改善主要得益于出售闲置工厂降低运营成本,持续推进产能优化。自2021年起,现代汽车先后完成北京第一工厂、重庆工厂的出售工作,目前沧州工厂的处置工作也在有序推进。同时,北京现代积极拓展出口业务,为业绩回暖提供了助力。以今年第一季度为基准,北京现代整车出口量达1.4999万辆,同比(608辆)暴增逾24倍。 此外,现代汽车与北汽集团已达成战略共识,将共同向北京现代增资11亿美元,以支持在华市场的新能源转型。除即将上市的ELEXIO外,公司还计划从2026年起陆续推出包括混合动力车型在内的5款新车型,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 业界相关人士表示:“继起亚去年成功实现中国业务扭亏为盈后,现代汽车也有望在今年迎来转折点。面对困境,现代汽车仍坚持深耕中国市场,通过持续的结构调整和产品创新,逐步走出低谷,即将迎来收获期。”
2025-05-20 10:19:46 -
韩国五一黄金周消费现分化 国内增长乏力 海外支出同比激增20%
一项调查显示,尽管本月初五一黄金连休假期(1日至6日)期间,韩国国内信用卡消费仅小幅增长,而海外信用卡消费则实现两位数强劲增长,上升近20%。 新韩卡大数据研究所于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在5月1日至6日的黄金周连休期间,新韩卡用户在国内餐厅、咖啡厅、便利店、百货商店、大型超市、加油站和游乐园等主要线下消费领域的信用卡和借记卡消费金额同比增长3.1%,但交易件数同比下跌2.1%,消费人数也缩减2.3%。研究所分析指出:“在持续高通胀压力下,消费者正通过减少交易频次来应对物价上涨,这一结构性变化导致消费规模出现收缩。” 分行业来看,消费分化明显。餐饮业(8.1%)与咖啡厅(7.4%)的消费金额维持稳健增长;反之,便利店(-1.8%)、百货商场(-0.3%)、大型超市(-2.6%)及加油站(-1.5%)等日常消费领域则普遍下滑。此外,游乐园行业呈爆发式增长,消费金额、交易笔数及客流量分别同比大增31.9%、24.1%和24.7%。 将观察周期延长至包含周末的5月1日至11日,消费疲软趋势进一步确认。截至11日,韩国国内主要线下消费行业的总消费额增幅收窄至1.7%,交易笔数与消费人数分别下滑3.4%。反之,同期海外信用卡消费呈强劲增长态势,个人信用卡与借记卡在海外线下消费行业的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7.5%,交易笔数增加20.1%,消费人数上升13.7%,三项核心指标均实现两位数提升。 新韩卡研究所负责人表示:“尽管面临汇率波动与通胀压力的双重挑战,韩国消费者的出境需求仍展现出较强韧性。反映出国内消费市场吸引力相对减弱,消费者更倾向于通过跨境消费获取更高性价比的体验。”
2025-05-19 10:22:11 -
韩国企业一季度业绩呈"马太效应" 大型企业领跑 中坚企业增长乏力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贸易摩擦持续升级以及地缘政局动荡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的影响下,韩国大型企业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持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反之,经营基础相对薄弱的中坚企业则因抗风险能力不足,整体业绩表现欠佳,业绩呈显著分化态势。 韩国企业数据研究机构CEO Score于18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以今年第一季度为基准,韩国500家上市中坚企业实现总销售额60.09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093.4亿元),同比增长4%;但营业利润为2.9416万亿韩元,同比下降2.7%。反之,同期韩国大型企业实现营业利润60.9628万亿韩元,同比大增17.1%。 从企业个体表现来看,半导体行业龙头企业韩美半导体(Hanmisemi)表现最为亮眼,营业利润同比激增142.6%,达696亿韩元。Wonik PNE(323亿韩元)、Seegene(292亿韩元)、韩国CARBON(285亿韩元)、Jusung Engineering(269亿韩元)、APR(268亿韩元)以及娱美德(263亿韩元)等企业也实现了较为可观的利润增长。然而,部分企业业绩表现不佳,JNTC、WCP、TOPTEC、Sammok S-Form、PNT等企业的营业利润分别减少459亿韩元、310亿韩元、294亿韩元、248亿韩元和239亿韩元。 据分析,建筑与建材行业受冲击最为严重,营业利润同比锐减1396亿韩元,下跌65.6%。该行业40家样本企业中,有25家出现营业利润下滑,亏损企业也从去年同期的6家增至11家。IT行业中坚企业的营业利润同比下降22.6%,在102家样本企业中,57家利润下滑,亏损企业从去年的23家增至35家。这一表现与以SK海力士、三星电子为代表的大型IT企业带动行业整体利润增长39.5%的亮眼成绩形成强烈反差。 IT行业内部分化现象尤为明显。得益于全球人工智能(AI)产业热潮,与高带宽存储器(HBM)相关的材料、零部件及设备制造企业盈利能力显著提升;而二次电池、显示面板、移动设备和PC相关企业则面临较大经营压力,营业利润出现大幅下滑。 此外,造纸(-549亿韩元)、医疗器械(-204亿韩元)、流通(-25亿韩元)等行业的营业利润均呈下降趋势。反之,服务(869亿韩元)、制药与生物(431亿韩元)、汽车与零部件(393亿韩元)、造船(379亿韩元)以及石油化学(215亿韩元)等行业的营业利润则实现同比改善。
2025-05-18 14:16:14 -
韩国消费市场持续低迷 头部流通企业逆势增长凸显韧性
今年第一季度,韩国消费市场呈显著降级态势。然而主要流通企业仍表现亮眼,展现出强大的市场韧性。在整体消费支出持续紧缩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兼具价格优势与品牌公信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马太效应日益凸显。 据流通业界18日消息,这一结构性变化在以Coupang与NAVER为主导的电商领域表现尤为突出。作为韩国电商领军企业,Coupang第一季度实现销售额11.487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91.3亿元),同比增长21%,创季度营收新高。 市场分析平台IGAWorks旗下Mobile Index数据显示,以第一季度为基准,Coupang信用卡及借记卡消费总额达9.2976万亿韩元,在前十大电商平台消费总额中占63.3%,同比(57.3%)提升6个百分点,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 另一电商巨头NAVER同样呈稳健增长态势。以第一季度为基准,NAVER电商业务销售额同比增长12%,达7879亿韩元,创历史最高季度业绩。不同于采取自营采购模式的Coupang,NAVER通过开放平台模式连接供需双方,随着平台商家销售规模扩大,佣金收入实现同步增长。业内人士认为,考虑到NAVER于3月全新推出的“NAVER Plus Store”购物平台尚未完全体现在第一季度业绩中,其未来增长空间值得期待。 然而,中小型电商平台普遍面临经营困境。数据显示,SSG.com第一季度销售额同比下滑13.7%,仅为3568亿韩元;Gmarket销售额同比下降21%至2006亿韩元;11街销售额更是锐减30%,跌至1139亿韩元。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上述企业为扭转长期亏损局面大幅削减营销预算,反而导致客户流失加剧。在高通胀压力下,消费者价格敏感度显著提升,具备稳定价格优势的头部平台更能有效维持客户黏性。 Mobile Index发布的2月数据,SSG.com、Gmarket与11街的用户回购率分别为43.29%、48.33%和47.71%,均未突破50%门槛,意味着平均每10位客户中仅有不足5位会选择回购。相比之下,Coupang的回购率高达83%。从人均消费水平来看,3月数据显示,Coupang以9.9434万韩元居首,SSG.com以9.8186万韩元紧随其后,而Gmarket与11街则分别仅为4.0204万韩元和3.3512万韩元,差距显著。 在实体零售领域,市场格局同样呈现分化态势。大型超市业态中,行业龙头Emart表现稳定,而位居次席的Homeplus因申请重组程序导致市场波动加剧。此外,成功跨界传统流通领域并在健康美容(H&B)市场建立优势地位的希杰欧利芙洋,第一季度业绩表现抢眼,销售额同比增长14.4%至1.2342万亿韩元,创历史新高,进一步强化了市场主导地位。 流通业界普遍预测,在消费疲软延续的态势下,各细分领域的市场集中度将持续提升,呈“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相关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消费能力持续收缩,价格竞争力和品牌信任度成为关键决策因素,具备稳定客群基础和充足资源进行战略布局的领先企业,有望实现可持续的稳健增长。当前消费低迷周期越长,市场向头部集中的进程就会加速推进。
2025-05-18 10:57:18 -
韩国建筑业亟需结构性转型 行业下行压力远超金融危机时期
韩国建筑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建研院”)于15日发布的《对比2008年金融危机及近期建筑业景气诊断与应对方案》报告指出,当前韩国建筑业正面临较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更为严峻的结构性衰退,亟需政策支持与中长期转型方案。 通过多维度数据对比分析指出,当前行业下行呈明显的加速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建筑订单量同比下滑16.6%,显著高于2008年6.1%的降幅;建筑开工面积缩幅由2008年的22.2%扩大至2023年的31.7%。此外,建筑业关键指标建筑完工额在2007至2009年间分别增长6.6%、4.9%、3.2%,而近期则从2022年12.4%的增长峰值转为2024年3.2%的负增长,行业拐点特征凸显。 在投资领域,2022年和2024年建筑投资同比分别下降3.5%和3%,降幅均超过2008年2.7%的水平。住宅市场方面,虽然2022年末,未售出新建住房数量(6.8107万户)低于2008年历史峰值(16.5599万户),但同比增幅高达284.6%,反映出市场需求的急剧萎缩。 建筑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恶化。数据显示,金融危机时期,建筑业销售净利润率从2007年的8.5%降至2009年的2.8%,近年则从2021年的6.2%降至2023年的3.4%;同期,销售营业利润率也从6.4%下滑至5.2%,进一步从4.8%降至3%。建研院强调,当前行业各项指标的下行速度与风险程度均已超过金融危机时期。 报告将“经济增长乏力”列为首要风险因素。韩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从2007年的5.8%降至2008年的3%,2009年进一步降至0.8%,但2010年强劲反弹至7%,此后至新冠疫情前一直维持在3%左右。而近年来,韩国GDP增速在2022年为2.7%、2023年为1.4%、2024年为2%,2025年和2026年将维持在1.5%至2%的低位区间,呈长期低速增长趋势。同时,金融环境约束明显增强。与2008年基准利率从5.25%快速下调至2%的政策响应相比,2024年仅实现0.75个百分点的温和调整(3.5%降至2.75%),降息速度明显放缓。 建研院指出,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涨推高施工成本,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并加剧房价压力,再加上信贷紧缩、高利率环境及家庭数量增长放缓等因素持续抑制住宅需求,成为建筑业长期低迷的原因。报告指出:“在当前高通胀、高负债及美韩利率倒挂的复杂环境下,货币政策空间受限;加之财政赤字持续扩大,通过大规模财政刺激提振行业的可行性亦面临挑战。”
2025-05-15 14:56:48 -
【亚洲人之声】旅游记:人间天堂斐济
在忙碌生活中,总想体验一场漂泊的大海之旅。笔者趁五一长假,请假两周,怀揣期待,历经十多个小时的云端穿行,横跨东西半球,到达了被称为“人间天堂”的斐济。 斐济位于南太平洋的心脏地带,在新西兰与澳洲东侧的蔚蓝海域中,得益于180度经线穿境而过,斐济成为地球上最先拥抱黎明的既最东亦最西的国度。 初踏斐济,咸湿的海风裹挟着鸡蛋花的芬芳扑面而来,笔者恍然惊觉自己正站在《楚门的世界》里被无数次憧憬却从未抵达的终点。几百座岛屿如同上帝随手撒落的绿松石,在南太平洋的丝绒蓝缎上熠熠生辉。 在这个被誉为“无癌乐园”的秘境里,时间遵循着潮汐的律动,第一缕晨光最先吻上塔韦乌尼岛的棕榈树梢,为整座岛屿镀上金色的祝福。大自然以最慷慨的姿态播撒福祉,赐予岛民们健康与平静的生活。 斐济拥有举世闻名的海滩和海洋,珊瑚微粒在阳光下闪烁着害羞的玫瑰色泽,仿佛踏在晚霞凝固的碎片上。当潜入海底时,被绚丽的水下世界所震撼,蓝绿相间的鹦嘴鱼穿梭在鹿角珊瑚丛中,银色的沙丁鱼群则时而聚成旋涡,时而散作银河。这里拥有不被打扰的绝对自由,可以畅享阳光、潜水、冲浪,抑或在甲板上一边看书,一边吹着海风。 来到斐济,才算体验了真正意义上的慢生活,任由时光在大海上流逝。无论是苏瓦街头还是珊瑚海岸,总能看到当地人慵懒的微笑与旅人惬意的身影。整个国度仿佛浸染在音乐的律动中,椰林间即兴的草裙舞步,沙滩上随性的吉他弹唱,空气中飘荡着香槟气泡与烤龙虾的馥郁芬芳,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呼吸。这个被称作"天生快乐"的乐土,将热情的“Bula”精神融入每一缕海风。 斐济民风真挚热忱,跻身全球幸福之巅。独有的土著风情、地道的KAVA土酒、震撼的走火技艺以及迷人的草裙舞,令人叹为观止。当夜幕降临,原住民点燃椰壳火炬,整片海域顿时化作流动的星火森林。来自五湖四海的旅人在这梦幻光影中举杯相庆,为这处人间净土献上最真挚的赞叹。 笔者想这就是旅行的意义,即使有着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但感知的快乐一样。不论是追逐波涛、沉浸于文明韵味,还是仅仅悠然度过闲暇时光,这片南太平洋上的翡翠天堂都将镌刻在笔者的记忆中。
2025-05-15 10:33:29 -
LG电子在华市场"退潮" 加速布局"出海"新引擎
【图片来源 韩联社】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影响,LG电子面临严峻的经营挑战。受主要产品需求萎缩、生产成本持续攀升、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业绩持续承压。特别是在中国市场,随着本土品牌竞争力显著提升,LG电子的市场份额持续缩减。为此,集团正积极调整全球战略布局,逐步将业务重心向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转移。 作为集团核心业务板块,LG显示器在过去十余年间重点布局大尺寸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电视面板领域。然而,行业分析指出,在中国厂商大举进军LCD和Mini LED电视市场的背景下,OLED电视市场增速明显放缓,未来发展前景不容乐观。LG显示器过度集中于电视用OLED面板的投资策略,随着市场增长乏力,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 同时,LG Innotek也面临业务结构单一化的挑战。尽管LG Innotek与苹果公司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但过度依赖单一客户的经营模式已显现出结构性问题。证券界分析认为,虽然G Innotek一直在寻求业务多元化突破,但迄今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预计今年整体业绩可能进一步下滑。 市场调研机构集邦咨询(TrendForce)表示,若无法在2025年前有效降低OLED电视生产成本并提升产品竞争力,该品类年出货量或将长期徘徊在600万至650万台区间。此外,受iPad Pro销售疲软影响,LG显示器为苹果供应的OLED面板产线利用率持续走低,LG电子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剧。 LG电子中国市场复苏前景亦不容乐观。随着本土品牌市场影响力持续增强,外资品牌的市场拓展空间日益受限。为此,LG电子近期已将位于广州的LCD工厂出售给TCL科技集团旗下华星光电,旨在降低对中国市场依赖度、转而推进多元化战略。业界相关人士表示:“中国市场具有独特的本土化特征,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忠诚度持续攀升,这为外资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虽然市场规模庞大,但商业环境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促使越来越多国际企业调整战略重心。” 进入今年以来,LG电子明显加快了在中东和非洲市场的布局步伐,特别是在阿联酋迪拜等战略要地。LG电子首席执行官赵周完表示:“自2025年起,我们将在现有战略框架中强化'区域化'发展轴心,重点开拓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新兴市场。特别是将聚焦印度这一重要战略市场,以及中东地区快速发展的IT产业和亚洲新兴市场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领域。凭借在印度市场28年深耕积累的本地化优势,我们有信心将LG打造成为当地消费者首选的国民品牌。” LG电子长期以来致力于印度市场。印度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约14.5亿)及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凭借年轻化的人口结构(40%为25岁以下)和较低的家电普及率,成为LG电子重点布局的高增长市场。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预测,印度家电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110亿美元增长至今年的210亿美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 目前,LG电子在印度北方邦诺伊达、马哈拉施特拉邦浦那设立生产基地,并在南部安得拉邦斯里城新建第三工厂,以进一步强化本地化生产能力。同时,LG电子正积极筹备印度子公司上市计划,预计估值将达150亿美元。据悉,LG电子印度私人有限公司将于未来两个月内启动IPO路演,目标融资10亿至15亿美元,并计划于2025年上半年正式登陆资本市场。 赵周完强调,未来将重点拓展需求稳定、客户黏性高的B2B业务,以增强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此外,面对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公司正积极调整供应链布局。针对美国可能对墨西哥加征关税的潜在风险,LG电子已做好预案,其位于美国田纳西州的工厂除生产洗衣机和烘干机外,还可迅速转产冰箱、烤箱等产品,以保障北美市场供应稳定。 此外,尽管目前LG电子在俄罗斯的业务暂时性停滞,但仍密切关注局势变化,为未来可能的业务重启做准备。在俄乌冲突爆发前,LG电子在俄罗斯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在莫斯科州卢杰工厂生产的电视、显示器、洗衣机、冰箱等产品曾稳居市场首位。赵周完表示:“我们将根据市场环境变化灵活调整策略,确保在适当时机恢复运营。”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LG电子正通过多元化市场布局、强化B2B业务及优化全球供应链等举措,积极应对挑战。随着印度市场IPO计划的推进、北美供应链的灵活调整以及对新兴市场的持续探索,LG电子正逐步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化经营体系。未来,公司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突破,仍有待观察。
2025-05-11 07:00:00 -
[[기획]] 中国"扫地僧"奇袭三星LG腹地 石头科技以46%市占率问鼎韩国市场
在现代百货店狎鸥亭总店开设的石头科技快闪店【图片来源 石头科技】 在韩国家电卖场扫地机器人销售区域,中国品牌石头科技(Roborock)产品与韩国本土巨头三星、LG的电子产品并驾齐驱,共同陈列在最醒目的展示位置,显示出当前韩国扫地机器人市场的竞争格局。 全球市场研究机构IDC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韩国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达4.7亿美元,同比(3.3亿美元)增长42.4%。其中,石头科技以46%的市场占有率稳居榜首,同比增长11个百分点。三星电子则以22%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 三星电子于去年4月推出全新机型BESPOKE AI Steam扫地机器人,凭借拖布自动洗涤、高温杀菌与智能烘干等差异化功能,上市首月销量便突破万台。尽管在智能清洁功能的商业化应用上稍晚于中国品牌,但其出色的市场表现仍获得业界高度认可。分析人士指出,三星选择在5月传统消费旺季前夕发布新品,抢占市场先机,随后又在6月推出价格更具竞争力的BESPOKE Steam机型,形成产品矩阵,这一系列精准的市场策略是三星电子取得佳绩的关键因素。此外,三星电子更是把握了5月(家庭月)和11月(黑色星期五)韩国电商年度两大促销节点,实现了市场份额的快速提升。 然而,尽管三星电子成功将市场份额提升至20%以上,但与石头科技的差距却呈扩大趋势。石头科技凭借高附加值产品与中端高性价比产品的双重优势,在全渠道销售中持续保持强劲势头。 相比之下,LG电子市场表现略显疲软,市场份额从前年的16%下滑至9%,下滑7个百分点。分析认为,LG RoboKing AI一站式扫地机器人直至去年8月才得以上市,错失了上半年的销售旺季,直接拖累了整体市场表现,LG的市场流失恰与三星的增长形成鲜明对比。不过也有不同观点指出,LG通过订阅服务和官方直营渠道积累了大量忠实用户,这部分未纳入传统统计的“隐性销量”可能被严重低估。若将LG Home平台的直销数据和长期订阅用户纳入考量,实际市场份额或与三星旗鼓相当。 有专家分析称,今年韩国扫地机器人市场,很可能出现三星逐步蚕食石头科技市场份额的局面。石头科技于今年2月推出的“S9 MaxV Ultra”新机型虽然在清洁功能、导航系统等方面有所升级,并将跨越高度提升至4厘米,但近2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万元)的高昂售价,加之与前代产品相比性能提升有限,可能难以有效刺激消费升级需求。石头科技新产品核心竞争力相对弱化,并非源于竞争对手的强势冲击,而在于自身产品迭代创新节奏放缓。若三星能延续去年的增长态势,极有可能实现市场份额的进一步突破。 业内相关人士指出:“戴森凭借手持吸尘器技术在韩国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市场占有率曾突破80%。然而随着三星、LG等本土品牌持续加码研发投入,通过差异化创新和本土化改良逐步蚕食市场份额,戴森的垄断地位已被明显削弱。当前韩国清洁电器市场已进入技术迭代关键期,若本土企业能推出具有突破性创新的下一代产品,完全可能引发新一轮市场洗牌。” 扫地机器人市场仍处于成长期,竞争格局远未定型。目前,石头科技在韩国市场仍保持强势地位,旗下产品S9 MaxV系列在预售阶段就创下5.2万人参与纪录,展现出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同时,科沃斯(Ecovacs)与追觅科技(Dreame)等中国新晋品牌也凭借技术创新积极布局韩国市场。科沃斯推出的“Deebot X8 PRO Omni”实现了地面清洁与拖布同步清洗的创新突破;追觅科技则发布了搭载“机械足”技术的“X50 Ultra”,展现出中国品牌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 当前韩国扫地机器人市场,中国品牌与韩国本土巨头的角力日益白热化。未来市场格局能否迎来新一轮洗牌,将取决于各品牌关键技术的突破,以及精准的市场洞察力。在这场技术与市场的双重较量中,企业的创新力与市场敏锐度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2025-05-11 07:00:00 -
三星LG正面交锋TCL 中韩家电"主场争夺战"升级
【图片来源 网络】 在中国科技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下,中国家电领军企业TCL正以战略性的市场布局向韩国家电巨头LG电子和三星电子发起挑战,加速拓展韩国市场版图。自2023年成立韩国法人以来,TCL持续深耕电视领域,通过推出多款高性价比创新产品,不断提升在韩市场份额与品牌影响力。 上月27日,TCL在韩高调发布“A300W艺术电视”系列全新产品。值得注意的是,当日恰逢LG电子正式开售2025年新款OLED电视。虽然每年3至4月是各大家电厂商集中发布新品的传统旺季,但TCL选择与LG电子同日发布新品的策略仍引发业界广泛关注。有分析认为,彰显了TCL对LG和三星"主场"市场的战略自信,而韩国本土企业也必将全力捍卫其核心市场地位。 业界认为,TCL此次新品发布时间的选择具有明显的战略意图。业界相关人士表示:“通过制造与竞争对手的直接对标局面来提升市场关注度,是中国企业常用的营销策略。在LG电子重点布局线下渠道之际,TCL选择在线上平台启动低价促销,并全面入驻韩国主流电商平台Coupang,展现出差异化的市场打法。” 中国品牌产品在国际市场价格优势尤为突出。以主流65英寸电视为例,TCL A300W艺术电视的售价区间为131万(约合人民币6500元)至151万韩元,而同尺寸的LG 2025年新款OLED电视仅五年租赁费用就高达300万韩元。在更大尺寸领域,85英寸TCL艺术电视售价仅为240万韩元,较三星同规格产品(449万韩元)具有显著价格竞争力;75英寸产品亦较三星同尺寸机型(329万韩元)优惠约157万韩元。 中国品牌的优势不仅体现在价格层面,更在于持续创新的技术实力。此前,TCL通过推出搭载迷你发光二极管(LED)等尖端技术的新品,不断缩小与国际品牌的技术差距。以今年推出的A300W艺术电视为例,该产品创新性地融合纳米微晶技术与TCL量子点Pro 2024技术,不仅实现哑光质感与丰富色彩的完美结合,更能有效抑制环境光干扰,确保全时段画质清晰、色彩鲜活。音效方面,该产品与顶级音响品牌B&O合作打造3.1.2超薄无线音响系统,提供卓越的听觉体验。设计方面,27.9mm的超薄机身相当于一元硬币直径,配合完全平整的背面设计,实现了无缝壁挂效果,为“A300自由行走”设计理念提供了技术支撑。 随着消费升级趋势,艺术电视凭借美学价值与创新功能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TCL表示,A300W艺术电视开创了家庭艺术娱乐新范式,通过融合古典与现代艺术元素,适配多元家居风格,为用户打造沉浸式艺术体验。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深化艺术与生活的融合创新。 鉴于当前AI技术的热潮,家电厂商积极将AI融入产品,以提升家居生活的智能化体验。作为中国领先的家电企业TCL也率先推出搭载AI绘画大模型的艺术电视。用户通过AI名画创作功能,只需要输入三个关键词,即可在三秒内一键生成专属定制艺术画作。即使在电视关机状态下,用户仍可欣赏从古典主义到印象派等多种风格的艺术作品。值得注意的是,TCL的这一技术与三星电子2017年推出的艺术电视存在相似之处。三星的产品同样采用超薄壁挂设计,并支持关机画面展示功能。因此,三星此前在德国市场对TCL提起了商标诉讼。这也意味着中国企业的技术追赶速度令人瞩目,TCL正迅速跻身行业前沿。 TCL产品以卓越的性价比和优质的用户体验在韩国市场赢得了广泛赞誉,品牌口碑持续攀升,这也导致部分本土产品的市场地位面临挑战。尽管韩国企业试图通过AI等创新功能实现技术差异化,但在中国品牌兼具价格与性能优势的攻势下,市场防御策略显得力不从心。同时,随着中国企业在LCD领域占据主导地位,TCL正积极推广Mini LED、QLED等先进显示技术,并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进军高端电视市场,不仅展现了企业的自信,也对本土品牌构成挑战。中国品牌已在全球市场凭借性价比优势占据主动权,韩国企业需保持高度警觉,以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 此外,TCL在韩国市场的渠道布局持续深化,已成功入驻乐天Hi-Mart、EtnLand等主流家电卖场。近期,更首次进军韩国订阅市场,推出月租仅4900韩元的65英寸QLED电视租赁服务,进一步迎合本地消费趋势,扩大用户覆盖范围,并通过强化售后服务(AS)等新战略吸引消费者。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通商研究院战略室部长陈真(音)表示:“韩国企业应通过持续的技术革新和差异化市场策略,强化客户服务与数字营销能力,以巩固竞争优势。”在全球家电市场竞争格局重塑的背景下,技术创新与市场适应能力将成为制胜关键。
2025-05-02 15:4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