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依赖’新闻 76个
-
从C919到DeepSeek 中国技术崛起正重塑全球竞争格局
近年来,中国科技产业的崛起速度令人惊叹。无论是C919国产客机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还是DeepSeek挑战OpenAI,甚至是航天、量子计算、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的突破,中国正在多个高科技赛道上迅速缩小与西方国家的差距,甚至在部分领域实现了超越。这一趋势不仅改变了全球科技竞争的格局,也对韩国等科技强国的产业生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C919商业化加速 冲击全球航空市场 长期以来,全球民航客机市场几乎被美国波音(Boeing)和欧洲空客(Airbus)所垄断。然而,中国商飞制造的一款单通道150座级窄体干线民航飞机C919的商用化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全球商用客机制造的第一梯队。尽管目前C919的飞行时间受限、运维体系尚未成熟,但随着中国加快飞机制造产业链的升级,未来10到20年内,这款中国国产客机极有可能成为国际航空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中国商飞制造的民航飞机C919。【图片来源 网络】 更值得关注的是,C919的成功研发带动了中国整个航空产业链的成长,包括航空电子、发动机、机体材料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韩国虽然在汽车、造船等制造业具备竞争力,但在航空航天领域相对薄弱。如果中国的商用飞机市场进一步壮大,韩国航空零部件企业未来的订单量可能会受到影响。 ▲DeepSeek低成本突破 威胁全球AI霸主地位 在AI领域,韩国的NAVER、三星电子等公司近年来也在大力投入,但目前仍主要依赖于美国技术。中国AI的崛起正让全球市场格局发生剧变。 DeepSeek的成功表明,中国AI企业已经能够在较低的计算成本下,训练出媲美ChatGPT的大语言模型。更关键的是,中国AI生态链正在形成“软硬结合”的闭环,从AI芯片(华为昇腾、寒武纪)、数据训练(百度、字节跳动)、大模型(DeepSeek、百度文心一言)到终端应用(小米、华为、腾讯AI),中国科技公司正在打破对英伟达、英特尔等西方科技巨头的依赖。 【图片来源 AFP/韩联社】 相比之下,韩国AI产业的生态链尚未完全建立,高端AI服务器仍严重依赖英伟达GPU,软件算法也更多受制于美国。如果未来中国AI技术在计算成本和应用生态上继续领先,韩国企业可能会在全球 AI 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高科技全面突破 中国科技实力“反攻” 除了航空和 AI,中国在半导体、机器人、智能制造、生物科技、航天等多个高科技领域也在加速追赶。 尽管美国持续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实施制裁,但中国正加快推进芯片产业链的独立性。华为2023年推出的Mate 60 Pro搭载了中国自主研发的7nm级别芯片,被认为是突破美国封锁的标志性事件。如果中国成功建立完整的芯片供应链,韩国的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可能面临市场份额缩减的风险。 在机器人领域,中国的宇树科技(Unitree)已经推出了比特斯拉Optimus更先进的人形机器人,并计划在未来商业化。与此同时,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韩国现代机器人虽然在全球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但面对中国的激烈竞争,如何维持市场优势成为关键问题。 2月21日,在上海举行的“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一名男子与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握手。 【图片来源 AFP/韩联社】 而中国在航天领域也取得了快速进展,成为首个从月球背面采集样本成功返回地球的国家,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并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此外,中国企业在基因编辑、AI药物研发、再生医学等领域投入巨资,涌现出华大基因、百济神州等全球化企业。韩国生物科技虽然在新冠疫情期间崭露头角(如SK生物制药、三星生物制剂),但面对中国的大规模资本投入,未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如今,韩国企业“产品在中国卖不动”已不再是主要问题,而是如何应对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反向冲击。从C919到DeepSeek,从AI到航天,中国正在塑造新的全球科技秩序,并对韩国、美国、欧洲等传统科技强国形成越来越大的挑战。 面对这一趋势,韩国必须调整战略,寻找突破口,才能在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阶段保持竞争力。这不仅是企业层面的挑战,也是国家产业政策必须正视的关键问题。如果应对不力,韩国可能在未来10到20年内,被中国在多个高科技领域超越,从“技术领先国”变成“技术追赶者”。 未来的科技竞争,才刚刚开始。
2025-03-04 17:51:15 -
韩国半导体企业减少对华出口依赖度 全球布局加速
三星电子24Gb GDDR7 DRAM产品 【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去年韩国半导体企业对华存储器出口比重下降至30%,仅1年内缩减近10%。韩国半导体企业试图减少对华出口依赖度,将供应链扩大至中国台湾、越南、印度等国家和地区。这一变化反映了全球贸易格局的深刻调整,凸显出韩国半导体企业在应对中美贸易矛盾激化时的策略转变。 韩国贸易协会于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韩国对华存储器出口额达279.63亿美元,占全体出口金额882.89亿美元的31.7%。然而,2023年对华存储器出口额为207.16亿美元,出口比重达40.3%,但仅时隔1年下降8.6个百分点。尽管对华出口额有所增加,但随着对其他国家出口激增,对华出口比重呈显著下降趋势。 统计数据显示,韩国对华存储器出口比重在2021年为42.7%。2022年增至45.2%后,2023年和2024年分别为40.3%和31.7%,呈持续减少态势。显示出韩国半导体企业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积极调整出口策略,以减少对华出口的依赖。 随着中美贸易矛盾的持续激化,美国对华限制范围不断扩大,韩国半导体企业也相应减少了对华出口规模。同时,存储器需求较高的越南、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比重正在逐渐增加。特别是对中国台湾的存储器出口,比重从2021年的8.4%增至去年的15.2%,实现翻倍增长。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中国台湾半导体巨头台积电(TSMC)为英伟达(NVIDIA)生产的人工智能(AI)加速器对高带宽存储器(HBM)的大量需求,而韩国半导体企业正是这一关键部件的主要供应商,带动了出口量剧增。 尽管中国仍然是韩国存储器出口的第一大国,但韩国半导体企业正在通过多元化出口供应链来降低风险,且中国本土半导体企业扩大存储器产量等,,预计韩国对华存储器出口比重将呈逐年减少态势。韩国贸易协会首席研究员陶元彬(音)指出:“韩国企业正在减少对华出口比重,旨在分散中美贸易战带来的风险,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
2025-02-28 00:42:29 -
科丝美诗去年销售额突破2万亿韩元 全球市场布局助推增长
根据韩国金融监督院电子公示系统日前发布的数据,韩国化妆品设计代工(ODM)企业科丝美诗(COSMAX)2024年合并财务报表显示,公司全年销售额达2.166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0亿元),同比增长21.9%;营业利润为1754亿韩元,同比大幅增长51.6%。 科丝美诗韩国法人延续了2023年的强劲增长势头,2024年销售额同比增长28.4%,达到1.3577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增长59.8%至1387亿韩元。公司表示,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韩国独立品牌在全球市场的优异表现,以及大型客户订单增加和小型客户快速扩展的双重推动。 从产品结构来看,科丝美诗实现了品类均衡发展,基础护肤品和彩妆各占销售额的50%。产品线涵盖粉底、唇膏、粉饼等彩妆产品,以及精华、面霜、防晒等基础护肤品,未出现对单一品类的过度依赖。 尽管中国市场化妆品消费增速放缓,科丝美诗中国法人仍实现逆势增长,销售额同比增长4.9%至5743亿韩元。公司通过优化销售渠道、扩大线下及区域性品牌合作等策略,推动业绩回升。此外,2023年下半年投产的逸仙电商合资工厂已进入稳定运营阶段,为销售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东南亚市场成为科丝美诗全球布局中的亮点。印度尼西亚法人销售额同比增长31.9%,达到1132亿韩元,创下自2011年成立以来的新高;泰国法人销售额达435亿韩元,同比大幅增长70.4%,主要受益于当地化妆品市场的快速扩张及头部客户规模的显著增长。 相比之下,美国市场表现略显疲软,销售额同比下降2%至1371亿韩元。对此,科丝美诗表示,目前已通过加利福尼亚销售办事处加大新客户开拓力度,预计今年业绩将迎来复苏。 科丝美诗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公司在独立品牌增长和韩国美妆(K-Beauty)出口回暖的推动下,成功实现化妆品ODM销售额突破2万亿韩元的目标。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全球市场,发掘潜在客户,进一步巩固全球领先化妆品ODM企业的地位。” 科丝美诗平泽第二工厂全景【图片来源 科丝美诗】
2025-02-25 20:26:21 -
代购时代或终结 乐天免税店"断臂求生"掀行业变革
仁川国际机场内的免税区域 【图片提供 韩联社】 新年伊始,经营一蹶不振多年的乐天免税店“断臂求生”,率先在各大免税店中全面停止与中国代购的交易。对于这一大胆举措,业内外观点认为,虽然短期内将打击乐天免税店的销售额和收益,但从长远来看,这可能是切断恶性循环、提升财务健全性的起点。 乐天免税店上月决定,从本月起与中国代购“划清界限”,停止向其销售产品。此外还将专门服务代购的市场营销、沟通团队、旅行社等进行合并。由于代购销售额占到乐天免税店整体销售额的半壁江山,短期内销售额必将不可避免地锐减,但即便如此,乐天免税店仍选择“长痛不如短痛”,大胆果断放弃对代购的依赖,展现出“刮骨疗毒”般的决心。 代购通常低价大量购入韩国免税商品再转手卖出,客户主要来自中国及东南亚等地。2017年韩中两国因萨德风波关系急转直下,中方叫停赴韩团体游客,代购的存在感开始显现。尤其是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代购的影响力可谓呼风唤雨,甚至成为了左右韩国免税行业销售的“头号玩家。” 但随之而来也暴露出韩国免税店的结构弊病,为拉拢代购资源,各家免税店打起价格“内卷”战。情况虽然略有差异,但免税店通常需要在商品销售中保留至少20%的利润率,才能勉强达到盈亏平衡点。然而免税店为维持经营,不得不以佣金的名义向代购返还商品原价的40%至50%,实际上可视为代购所得“回扣”。虽然2023年后降至35%,但仍然成为利润率直线下滑的元凶。 乐天免税店负责人表示,此次决定与代购中断交易,即使短期内放弃部分销售,也要保证自身盈利能力逐渐趋稳。自2017年以来,免税行业因代购的登场发生巨变,各家企业间的竞争已陷入毫无意义的“内卷”。 有意见持续指出,免税行业过于依赖代购,反而错失了中国游客这一核心客户群。尽管当前外国游客人数已恢复至新冠疫情前的水平,但免税行业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去年各主要免税店创下近年来最糟糕业绩,这是因为外籍游客来韩观光形态发生了变化,比起在免税店一掷千金“扫货”,更倾向于体验式旅游。根据韩国旅游发展局的数据,去年前9个月,360万访韩中国游客中,最受欢迎的项目为文化体验,登山也首次跻身第三位,显示出体验式旅游已成主流。免税店购物未能进入排名上游,逛大型购物中心也仅仅排名第10位。 乐天免税店在业界率先与代购中断交易后,若实际效果逐步显现,预计新罗、新世界、现代等其他免税店也将积极效仿。 此外,乐天免税店还在尝试更多经营方式,通过加强网上免税店、直播电商、NFT营销等,与境内旅游商品联动,试图将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新罗免税店也通过加强线上竞争力,与知名酒店联名合作,加强新加坡樟宜机场分店运营等各种方式,努力恢复盈利能力。
2025-02-20 18:43:47 -
韩国钢铁产业面临低价冲击 政府出手调查中日进口产品
韩国政府决定启动针对日本和中国热轧钢产品的反倾销(Anti-Dumping,AD)调查,以保护本国钢铁产业。这一举措可能加剧韩日、中韩之间的贸易摩擦。 反倾销是指对以低于正常价格进口的外国商品征收关税的贸易保护措施。根据相关行业19日消息,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贸易委员会已决定启动调查,并将在本月底正式在政府公报上公布相关决定。 此次调查源于韩国现代制铁于去年12月19日提出的申诉,要求政府调查日本和中国热轧钢板的倾销行为。按照相关法规,政府需在两个月内决定是否正式启动调查,并通知相关企业。 本次调查的对象包括申诉方现代制铁,以及日本和中国的相关钢铁企业。业内人士分析,韩国国内仅有浦项制铁(POSCO)和现代制铁两家企业具备高炉生产热轧钢产品的能力,现代制铁此次主导申诉,反映了韩国本土钢铁产业对进口低价产品的强烈不满。 根据韩国贸易协会统计,2021年至2025年1月,韩国进口的热轧钢板(MTI 6132产品类别)总量达1498万吨。其中,日本占753万吨,中国占649万吨,两国合计占比超过90%。2023年,日本和中国分别向韩国出口了195万吨和164万吨热轧钢板。 在价格方面,日本和中国的热轧钢产品比韩国本土产品便宜30%以上。由于无需高炉冶炼即可加工使用,韩国的中小钢铁企业更倾向于进口这些低价产品。此外,受2022年以来建筑行业不景气的影响,韩国钢铁行业的盈利能力大幅下滑,也加剧了对低价进口钢材的依赖。 业内人士担忧,此举可能引发日本和中国的强烈反弹,导致贸易摩擦升级。韩中日三国在多个经济领域高度依存,此类贸易措施可能影响更广泛的双边贸易关系。 日本钢铁行业已对此作出强烈回应。日本钢铁联盟(JISF)会长今井正(Imai Tadashi)近日在记者会上表示:“日本对韩钢铁出口的增加,与日本国内供应链以及钢铁行业脱碳投资密切相关。韩国的反倾销调查可能严重冲击我们的产业,因此我们将迅速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韩国钢铁行业相关人士透露:“政府早已听取了包括中小钢企在内的多方意见,调查启动本就在业内预料之中。但是否会最终征收反倾销税,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图片来源 现代制铁】
2025-02-19 22:46:49 -
SK海力士启动中国EDA审查或全面停用
SK海力士启动对中国产EDA的紧急检查 【图片提供 韩联社】 SK海力士已启动对中国产半导体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的紧急检查,此举是为了提前应对特朗普政府可能对韩国半导体企业使用中国软件进行限制。 据半导体业界16日消息,SK海力士对正在使用的中国产EDA软件适用性进行审查。EDA是设计、验证系统半导体集成电路(IC)时使用的软件,用于在制造半导体芯片前模拟各种电路设计并预测结果。这一市场由新思科技、楷登电子、西门子EDA等美国企业占据七成以上的份额。但近年来中国企业相继推出高性价比EDA,市场份额逐渐上升。华大九天、概伦电子、Entasys便是代表企业。主要使用美国产品的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近来也开始同时使用中国产品,主要是由于对美出口受限的中国企业加强对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的销售。 SK海力士紧急启动检查,很大程度是为了应对特朗普政府对华制裁加码。去年底中国EDA生产商华大九天韩国分公司被指定为限制于美国交易企业。业界预计,SK海力士将全面停止使用中国产EDA,主要原因在于无法与半导体市场大客户美国的关系搞僵,其次由于中国产EDA占比尚且相对较低。业界预测,自2022年起使用华大九天等中国产EDA的三星电子也将做出同样的决定。 若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停用中国产EDA,对美国的依赖度将会增加,半导体设计成本也会随之上升。美国产EDA价格是中国产品的两倍以上,若供应链统一至美国,价格可能还将进一步上涨。SK海力士的一位高管表示,我们即将面临与中方续签EDA合同,目前正在考虑是否继续使用。
2025-02-18 00:07:49 -
韩剧市场博弈加剧 电视台加码内容投资抢占先机
在电视剧制作成本上升及全球在线视频服务(OTT)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韩国各大电视台正积极调整布局,通过加大内容投资、恢复周中剧(周一至周五播出)时段、推出30分钟情景喜剧等多种策略,力求重掌市场主导权。 据业界14日消息,去年SBS与tvN的电视剧在收视率和话题度方面表现突出,两台今年均宣布扩大周中剧播出规模。传统上,周中剧以tvN月火剧、KBS日播剧及水木剧为主。然而,受新冠疫情及OTT平台崛起影响,电视剧市场环境趋于严峻,电视台相继缩减剧集播出量。 随着全球对韩剧关注度的提升,海外市场拓展渠道日益多元化,为电视台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tvN计划自今年下半年起恢复火木剧,并在单一平台尽可能推出更多剧集。去年,月火剧《请和我的老公结婚》和《背着善宰跑》在国内外收获良好反响,证明电视剧的成功并不完全依赖大制作。今年,tvN的剧集阵容将涵盖实力派演员和新生代演员,力求打造多元化作品。 SBS也计划重启周中剧时段,这是继2023年月火剧《花书生恋爱史》与周四电视剧《国民死刑投票》后,时隔一年多再度恢复该时段剧集播出。SBS表示,尽管具体播出日期尚未确定,但希望通过更加丰富的作品吸引观众。此次调整的背后,是SBS去年12月与奈飞(Netflix)达成的战略合作。SBS通过向奈飞提供自制内容,加速进军海外市场。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目前,韩国国内电视剧市场主要由SBS和tvN主导。去年韩剧在全球市场的需求上升,进一步提升了韩国文化内容的国际影响力。在这一趋势下,各大电视台纷纷加大投资,力图扩大市场份额。 KBS则采取“选择与集中”策略,推动剧集类型多元化。今年将在水木剧场连续推出情境喜剧《喀喀喀喀》与《恶人之国》,并计划播出大型历史剧。 文化评论家郑德贤指出:“当前,各大电视台正根据自身定位制定发展策略。SBS与tvN积极拓展与OTT平台的合作,MBC则专注于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作品。尽管今年整体经济形势严峻,电视行业仍在探索收入多元化,并通过加深与OTT平台的合作,以寻求新的商业模式。” 电视剧《请和我的老公结婚》宣传海报【图片来源 TVING】
2025-02-14 23:55:16 -
加工食品物价上涨"拦不住" 涨幅创新高
在首尔一家大型超市,市民在挑选紫菜产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随着食品企业纷纷上调产品价格,加工食品物价创近一年来的最大涨幅。原材料价格上涨,汇率居高不下,物价上涨压力进一步加剧。 统计厅国家统计门户网站(KOSIS)和消费者物价动向于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加工食品物价指数为122.03(以2020年基准为100),同比上升2.7%,创自去年1月(3.2%)以后的最高涨幅,超过全体消费者物价上涨率(2.2%)。 截至去年下半年为止,加工食品物价上涨率稳定在2%以下,但此后呈持续攀升趋势。具体来看,鱿鱼丝的物价涨幅在全体加工食品中最为显著,达22.9%,调味紫菜(22.1%)、辛奇(17.5%)、麦片(14.7%)、乳酸菌(13%)、巧克力(11.2%)等紧随其后。此外,香油(8.9%)、酱油(8.8%)、食用油(7.8%)等调味料和油类上涨7%至8%。同时,饼干(7%)、蛋糕(3.3%)、面包(3.2%)等以面粉为原料的加工食品价格也均有所上涨。统计厅相关人士表示:“面包、咖啡、辛奇、饼干等的出厂价均有所上调,直接推动了整体加工食品物价上涨率的提升。” 进入今年以来,食品企业纷纷上调产品价格。上月,东亚大冢(Donga Otsuka)将宝矿力水特的价格上调了100韩元(约合人民币0.5元)。大象集团则对蛋黄酱、胡椒、调味汁等酱料类产品的价格平均上调19.1%。SPC巴黎贝甜也对96种面包和25种蛋糕的价格进行了平均5.9%的上调,而乐天沃食品则计划从本月17日起,将26种巧克力棒的价格上调9.5%。各大企业表示,由于原材料价格及人工费用的持续攀升,整体价格的上涨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部分原材料的价格上升势头尤为迅猛。用于辛奇的白菜价格因收成不佳而价格飙升。同时,受气候变化影响,巧克力原料可可、咖啡豆的国际价格也同样暴涨。由于韩国大部分食品企业依赖进口原材料,因此价格和汇率的上涨直接削弱了食品企业的盈利能力,并给企业带来沉重的经营负担。 为应对这一局势,政府与食品业界进行了多次座谈会,并要求企业稳定物价,并对主要食品原料实施了配额关税政策。然而,有观点认为,由于材料价格的上涨趋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加之汇率的持续波动,尽管企业在上半年内最大限度地遏制价格攀升,但若当前的材料涨价与汇率高企态势延续至下半年,或将难以有效控制价格上涨的局面。
2025-02-13 22:54:16 -
LVMH切断中国代购回扣 韩国路易威登专柜"去中"保品牌
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团LVMH(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近日要求韩国主要百货公司停止向中国代购提供回扣优惠。LVMH此举旨在维护品牌价值,并遏制因代购低价购入商品后转售中国市场所导致的销售秩序混乱。 据流通行业相关人士日前消息,LVMH于本月初向新世界等韩国主要百货公司发送正式公文,要求将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品牌从外国顾客回扣政策的适用范围中剔除。 韩国主要百货公司长期以来针对外国大客户推出“回扣制度”,即根据购买金额返还约6%的现金。然而,近期中国代购大量涌入,利用该制度批量采购路易威登等品牌商品,并通过中韩价差及汇率波动获利,导致回扣机制异化为“代购专享福利”。据悉,代购通过采购韩国专供型号或高价差商品,单次交易额可达数亿韩元,结合6%回扣及汇率优势,利润率可达3%至4%。由于韩国百货商品无假货风险,此类商品在中国市场甚至能以溢价转售。 LVMH集团近日要求韩国百货公司将中国代购排除在回扣制度之外,此举意味着代购在韩国路易威登专柜的利润空间将被大幅压缩,实际等同于禁止其采购行为。业内人士分析,LVMH直接干预百货运营,源于对品牌价值受损的深度担忧。集团董事长贝尔纳·阿尔诺(Bernard Arnault)早在2023年初便公开批评:“部分渠道为提升疫情期间销售额,以折扣价向代购倾销商品,这是对品牌形象最严重的破坏。” 此外,LVMH业绩的回暖也为其“断腕”决策提供了底气。尽管2024年第三季度销售额同比下滑3%,创2020年二季度以来首次负增长,但第四季度迅速反弹1%,显示其已摆脱对代购渠道的依赖。分析指出,此举或引发韩国奢侈品市场格局重塑,百货公司的销售策略及代购产业链面临深度调整。 位于在首尔江南区的“路易威登之家”。【图片来源 路易威登韩国】
2025-02-11 20:20:18 -
韩企北美市场"高歌猛进" 关税风险"暗流涌动"
树立的在美国三星半导体德克萨斯工厂的旗帜 【图片来源 韩联社】 去年韩国主要企业在北美市场的销售额实现了显著增长,增幅高达20%。然而,业界普遍担忧,若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得以正式实施,今年韩国企业的业绩或将遭受重大影响。 北美地区的韩国企业在信息技术(IT)、电气电子、制药、生物等领域均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尤其是半导体产品的销售额急剧增加。然而,一旦征收关税,这些企业将失去价格竞争力,需求或将放缓。 企业分析研究所Leaders Index对销售额前500强企业中,提交去年前三季度报告并单独公布北美地区销售额的100家公司进行分析,并于11日发布的结果显示,受访企业去年前三季度在北美地区的销售额同比增加19.5%,达313.523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769万亿元 )。同期,受访企业的整体销售额也从1042.1534万亿韩元增至1117.3468万亿韩元。其中,北美市场所占的比重从25.2%升至28.1%,上升2.9个百分点,依赖度进一步提高。 从各行业来看,IT、电器、电子领域的销售额增长尤为突出。在该行业的12家受访企业中,北美市场的销售额增长42.7%,从2023年前三季度累计销售额80.0646万亿韩元增至2024年同期的114.2517万亿韩元,远高于整体销售额的增长率(26.1%)。 SK海力士以高附加值高带宽存储器(HBM)产品成功抢占人工智能(AI)半导体市场,其在北美市场的销售额增长显著,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据统计,在美国市场,SK海力士2023年前三季度累计销售额达9.7357万亿韩元,占总销售额的45.4%。2024年同期增至27.358万亿韩元,占总销售额的58.8%,实现近3倍的增长。同期,三星电子在美洲地区的销售额也从68.2784万亿韩元增至84.6771万亿韩元,增加24%。此外,受电力需求增加的影响,晓星重工业和LS电气集团在北美地区的销售额也分别实现57.3%和12.3%的增长。 在汽车行业方面,北美市场的销售额同样大幅增加。现代汽车去年前三季度在北美实现57.3826万亿韩元的销售额,同比(49.0509万亿韩元)增长17%。同期,起亚汽车的销售额也从43.7245万亿韩元升至48.9473万亿韩元,上升12%。 如果特朗普引发的关税大战进一步升级,或将演变成“全球贸易大战”,将对出口依赖度高的韩国经济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此前发布的相关报告中预测,如果美国向包括有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的韩国在内征收普遍关税,并引发主要国家的应对措施,最坏的情况下,韩国出口将减少448亿美元。 目前,特朗普政府已率先宣布将对中国征收10%的追加关税,并公布针对钢铁和铝追加25%关税的措施,打响了关税战争的炮火。同时,特朗普还公开了针对欧盟征收“相互关税”的构想。如果IT、电气电子、半导体、汽车等领域也征收追加关税,那么在北美地区销售额较高的韩国企业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沉重打击。
2025-02-11 19:48:40
-
从C919到DeepSeek 中国技术崛起正重塑全球竞争格局
近年来,中国科技产业的崛起速度令人惊叹。无论是C919国产客机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还是DeepSeek挑战OpenAI,甚至是航天、量子计算、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的突破,中国正在多个高科技赛道上迅速缩小与西方国家的差距,甚至在部分领域实现了超越。这一趋势不仅改变了全球科技竞争的格局,也对韩国等科技强国的产业生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C919商业化加速 冲击全球航空市场 长期以来,全球民航客机市场几乎被美国波音(Boeing)和欧洲空客(Airbus)所垄断。然而,中国商飞制造的一款单通道150座级窄体干线民航飞机C919的商用化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全球商用客机制造的第一梯队。尽管目前C919的飞行时间受限、运维体系尚未成熟,但随着中国加快飞机制造产业链的升级,未来10到20年内,这款中国国产客机极有可能成为国际航空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中国商飞制造的民航飞机C919。【图片来源 网络】 更值得关注的是,C919的成功研发带动了中国整个航空产业链的成长,包括航空电子、发动机、机体材料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韩国虽然在汽车、造船等制造业具备竞争力,但在航空航天领域相对薄弱。如果中国的商用飞机市场进一步壮大,韩国航空零部件企业未来的订单量可能会受到影响。 ▲DeepSeek低成本突破 威胁全球AI霸主地位 在AI领域,韩国的NAVER、三星电子等公司近年来也在大力投入,但目前仍主要依赖于美国技术。中国AI的崛起正让全球市场格局发生剧变。 DeepSeek的成功表明,中国AI企业已经能够在较低的计算成本下,训练出媲美ChatGPT的大语言模型。更关键的是,中国AI生态链正在形成“软硬结合”的闭环,从AI芯片(华为昇腾、寒武纪)、数据训练(百度、字节跳动)、大模型(DeepSeek、百度文心一言)到终端应用(小米、华为、腾讯AI),中国科技公司正在打破对英伟达、英特尔等西方科技巨头的依赖。 【图片来源 AFP/韩联社】 相比之下,韩国AI产业的生态链尚未完全建立,高端AI服务器仍严重依赖英伟达GPU,软件算法也更多受制于美国。如果未来中国AI技术在计算成本和应用生态上继续领先,韩国企业可能会在全球 AI 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高科技全面突破 中国科技实力“反攻” 除了航空和 AI,中国在半导体、机器人、智能制造、生物科技、航天等多个高科技领域也在加速追赶。 尽管美国持续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实施制裁,但中国正加快推进芯片产业链的独立性。华为2023年推出的Mate 60 Pro搭载了中国自主研发的7nm级别芯片,被认为是突破美国封锁的标志性事件。如果中国成功建立完整的芯片供应链,韩国的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可能面临市场份额缩减的风险。 在机器人领域,中国的宇树科技(Unitree)已经推出了比特斯拉Optimus更先进的人形机器人,并计划在未来商业化。与此同时,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韩国现代机器人虽然在全球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但面对中国的激烈竞争,如何维持市场优势成为关键问题。 2月21日,在上海举行的“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一名男子与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握手。 【图片来源 AFP/韩联社】 而中国在航天领域也取得了快速进展,成为首个从月球背面采集样本成功返回地球的国家,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并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此外,中国企业在基因编辑、AI药物研发、再生医学等领域投入巨资,涌现出华大基因、百济神州等全球化企业。韩国生物科技虽然在新冠疫情期间崭露头角(如SK生物制药、三星生物制剂),但面对中国的大规模资本投入,未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如今,韩国企业“产品在中国卖不动”已不再是主要问题,而是如何应对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反向冲击。从C919到DeepSeek,从AI到航天,中国正在塑造新的全球科技秩序,并对韩国、美国、欧洲等传统科技强国形成越来越大的挑战。 面对这一趋势,韩国必须调整战略,寻找突破口,才能在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阶段保持竞争力。这不仅是企业层面的挑战,也是国家产业政策必须正视的关键问题。如果应对不力,韩国可能在未来10到20年内,被中国在多个高科技领域超越,从“技术领先国”变成“技术追赶者”。 未来的科技竞争,才刚刚开始。
2025-03-04 17:51:15 -
韩国半导体企业减少对华出口依赖度 全球布局加速
三星电子24Gb GDDR7 DRAM产品 【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去年韩国半导体企业对华存储器出口比重下降至30%,仅1年内缩减近10%。韩国半导体企业试图减少对华出口依赖度,将供应链扩大至中国台湾、越南、印度等国家和地区。这一变化反映了全球贸易格局的深刻调整,凸显出韩国半导体企业在应对中美贸易矛盾激化时的策略转变。 韩国贸易协会于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韩国对华存储器出口额达279.63亿美元,占全体出口金额882.89亿美元的31.7%。然而,2023年对华存储器出口额为207.16亿美元,出口比重达40.3%,但仅时隔1年下降8.6个百分点。尽管对华出口额有所增加,但随着对其他国家出口激增,对华出口比重呈显著下降趋势。 统计数据显示,韩国对华存储器出口比重在2021年为42.7%。2022年增至45.2%后,2023年和2024年分别为40.3%和31.7%,呈持续减少态势。显示出韩国半导体企业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积极调整出口策略,以减少对华出口的依赖。 随着中美贸易矛盾的持续激化,美国对华限制范围不断扩大,韩国半导体企业也相应减少了对华出口规模。同时,存储器需求较高的越南、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比重正在逐渐增加。特别是对中国台湾的存储器出口,比重从2021年的8.4%增至去年的15.2%,实现翻倍增长。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中国台湾半导体巨头台积电(TSMC)为英伟达(NVIDIA)生产的人工智能(AI)加速器对高带宽存储器(HBM)的大量需求,而韩国半导体企业正是这一关键部件的主要供应商,带动了出口量剧增。 尽管中国仍然是韩国存储器出口的第一大国,但韩国半导体企业正在通过多元化出口供应链来降低风险,且中国本土半导体企业扩大存储器产量等,,预计韩国对华存储器出口比重将呈逐年减少态势。韩国贸易协会首席研究员陶元彬(音)指出:“韩国企业正在减少对华出口比重,旨在分散中美贸易战带来的风险,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
2025-02-28 00:42:29 -
科丝美诗去年销售额突破2万亿韩元 全球市场布局助推增长
根据韩国金融监督院电子公示系统日前发布的数据,韩国化妆品设计代工(ODM)企业科丝美诗(COSMAX)2024年合并财务报表显示,公司全年销售额达2.166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0亿元),同比增长21.9%;营业利润为1754亿韩元,同比大幅增长51.6%。 科丝美诗韩国法人延续了2023年的强劲增长势头,2024年销售额同比增长28.4%,达到1.3577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增长59.8%至1387亿韩元。公司表示,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韩国独立品牌在全球市场的优异表现,以及大型客户订单增加和小型客户快速扩展的双重推动。 从产品结构来看,科丝美诗实现了品类均衡发展,基础护肤品和彩妆各占销售额的50%。产品线涵盖粉底、唇膏、粉饼等彩妆产品,以及精华、面霜、防晒等基础护肤品,未出现对单一品类的过度依赖。 尽管中国市场化妆品消费增速放缓,科丝美诗中国法人仍实现逆势增长,销售额同比增长4.9%至5743亿韩元。公司通过优化销售渠道、扩大线下及区域性品牌合作等策略,推动业绩回升。此外,2023年下半年投产的逸仙电商合资工厂已进入稳定运营阶段,为销售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东南亚市场成为科丝美诗全球布局中的亮点。印度尼西亚法人销售额同比增长31.9%,达到1132亿韩元,创下自2011年成立以来的新高;泰国法人销售额达435亿韩元,同比大幅增长70.4%,主要受益于当地化妆品市场的快速扩张及头部客户规模的显著增长。 相比之下,美国市场表现略显疲软,销售额同比下降2%至1371亿韩元。对此,科丝美诗表示,目前已通过加利福尼亚销售办事处加大新客户开拓力度,预计今年业绩将迎来复苏。 科丝美诗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公司在独立品牌增长和韩国美妆(K-Beauty)出口回暖的推动下,成功实现化妆品ODM销售额突破2万亿韩元的目标。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全球市场,发掘潜在客户,进一步巩固全球领先化妆品ODM企业的地位。” 科丝美诗平泽第二工厂全景【图片来源 科丝美诗】
2025-02-25 20:26:21 -
代购时代或终结 乐天免税店"断臂求生"掀行业变革
仁川国际机场内的免税区域 【图片提供 韩联社】 新年伊始,经营一蹶不振多年的乐天免税店“断臂求生”,率先在各大免税店中全面停止与中国代购的交易。对于这一大胆举措,业内外观点认为,虽然短期内将打击乐天免税店的销售额和收益,但从长远来看,这可能是切断恶性循环、提升财务健全性的起点。 乐天免税店上月决定,从本月起与中国代购“划清界限”,停止向其销售产品。此外还将专门服务代购的市场营销、沟通团队、旅行社等进行合并。由于代购销售额占到乐天免税店整体销售额的半壁江山,短期内销售额必将不可避免地锐减,但即便如此,乐天免税店仍选择“长痛不如短痛”,大胆果断放弃对代购的依赖,展现出“刮骨疗毒”般的决心。 代购通常低价大量购入韩国免税商品再转手卖出,客户主要来自中国及东南亚等地。2017年韩中两国因萨德风波关系急转直下,中方叫停赴韩团体游客,代购的存在感开始显现。尤其是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代购的影响力可谓呼风唤雨,甚至成为了左右韩国免税行业销售的“头号玩家。” 但随之而来也暴露出韩国免税店的结构弊病,为拉拢代购资源,各家免税店打起价格“内卷”战。情况虽然略有差异,但免税店通常需要在商品销售中保留至少20%的利润率,才能勉强达到盈亏平衡点。然而免税店为维持经营,不得不以佣金的名义向代购返还商品原价的40%至50%,实际上可视为代购所得“回扣”。虽然2023年后降至35%,但仍然成为利润率直线下滑的元凶。 乐天免税店负责人表示,此次决定与代购中断交易,即使短期内放弃部分销售,也要保证自身盈利能力逐渐趋稳。自2017年以来,免税行业因代购的登场发生巨变,各家企业间的竞争已陷入毫无意义的“内卷”。 有意见持续指出,免税行业过于依赖代购,反而错失了中国游客这一核心客户群。尽管当前外国游客人数已恢复至新冠疫情前的水平,但免税行业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去年各主要免税店创下近年来最糟糕业绩,这是因为外籍游客来韩观光形态发生了变化,比起在免税店一掷千金“扫货”,更倾向于体验式旅游。根据韩国旅游发展局的数据,去年前9个月,360万访韩中国游客中,最受欢迎的项目为文化体验,登山也首次跻身第三位,显示出体验式旅游已成主流。免税店购物未能进入排名上游,逛大型购物中心也仅仅排名第10位。 乐天免税店在业界率先与代购中断交易后,若实际效果逐步显现,预计新罗、新世界、现代等其他免税店也将积极效仿。 此外,乐天免税店还在尝试更多经营方式,通过加强网上免税店、直播电商、NFT营销等,与境内旅游商品联动,试图将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新罗免税店也通过加强线上竞争力,与知名酒店联名合作,加强新加坡樟宜机场分店运营等各种方式,努力恢复盈利能力。
2025-02-20 18:43:47 -
韩国钢铁产业面临低价冲击 政府出手调查中日进口产品
韩国政府决定启动针对日本和中国热轧钢产品的反倾销(Anti-Dumping,AD)调查,以保护本国钢铁产业。这一举措可能加剧韩日、中韩之间的贸易摩擦。 反倾销是指对以低于正常价格进口的外国商品征收关税的贸易保护措施。根据相关行业19日消息,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贸易委员会已决定启动调查,并将在本月底正式在政府公报上公布相关决定。 此次调查源于韩国现代制铁于去年12月19日提出的申诉,要求政府调查日本和中国热轧钢板的倾销行为。按照相关法规,政府需在两个月内决定是否正式启动调查,并通知相关企业。 本次调查的对象包括申诉方现代制铁,以及日本和中国的相关钢铁企业。业内人士分析,韩国国内仅有浦项制铁(POSCO)和现代制铁两家企业具备高炉生产热轧钢产品的能力,现代制铁此次主导申诉,反映了韩国本土钢铁产业对进口低价产品的强烈不满。 根据韩国贸易协会统计,2021年至2025年1月,韩国进口的热轧钢板(MTI 6132产品类别)总量达1498万吨。其中,日本占753万吨,中国占649万吨,两国合计占比超过90%。2023年,日本和中国分别向韩国出口了195万吨和164万吨热轧钢板。 在价格方面,日本和中国的热轧钢产品比韩国本土产品便宜30%以上。由于无需高炉冶炼即可加工使用,韩国的中小钢铁企业更倾向于进口这些低价产品。此外,受2022年以来建筑行业不景气的影响,韩国钢铁行业的盈利能力大幅下滑,也加剧了对低价进口钢材的依赖。 业内人士担忧,此举可能引发日本和中国的强烈反弹,导致贸易摩擦升级。韩中日三国在多个经济领域高度依存,此类贸易措施可能影响更广泛的双边贸易关系。 日本钢铁行业已对此作出强烈回应。日本钢铁联盟(JISF)会长今井正(Imai Tadashi)近日在记者会上表示:“日本对韩钢铁出口的增加,与日本国内供应链以及钢铁行业脱碳投资密切相关。韩国的反倾销调查可能严重冲击我们的产业,因此我们将迅速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韩国钢铁行业相关人士透露:“政府早已听取了包括中小钢企在内的多方意见,调查启动本就在业内预料之中。但是否会最终征收反倾销税,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图片来源 现代制铁】
2025-02-19 22:46:49 -
SK海力士启动中国EDA审查或全面停用
SK海力士启动对中国产EDA的紧急检查 【图片提供 韩联社】 SK海力士已启动对中国产半导体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的紧急检查,此举是为了提前应对特朗普政府可能对韩国半导体企业使用中国软件进行限制。 据半导体业界16日消息,SK海力士对正在使用的中国产EDA软件适用性进行审查。EDA是设计、验证系统半导体集成电路(IC)时使用的软件,用于在制造半导体芯片前模拟各种电路设计并预测结果。这一市场由新思科技、楷登电子、西门子EDA等美国企业占据七成以上的份额。但近年来中国企业相继推出高性价比EDA,市场份额逐渐上升。华大九天、概伦电子、Entasys便是代表企业。主要使用美国产品的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近来也开始同时使用中国产品,主要是由于对美出口受限的中国企业加强对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的销售。 SK海力士紧急启动检查,很大程度是为了应对特朗普政府对华制裁加码。去年底中国EDA生产商华大九天韩国分公司被指定为限制于美国交易企业。业界预计,SK海力士将全面停止使用中国产EDA,主要原因在于无法与半导体市场大客户美国的关系搞僵,其次由于中国产EDA占比尚且相对较低。业界预测,自2022年起使用华大九天等中国产EDA的三星电子也将做出同样的决定。 若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停用中国产EDA,对美国的依赖度将会增加,半导体设计成本也会随之上升。美国产EDA价格是中国产品的两倍以上,若供应链统一至美国,价格可能还将进一步上涨。SK海力士的一位高管表示,我们即将面临与中方续签EDA合同,目前正在考虑是否继续使用。
2025-02-18 00:07:49 -
韩剧市场博弈加剧 电视台加码内容投资抢占先机
在电视剧制作成本上升及全球在线视频服务(OTT)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韩国各大电视台正积极调整布局,通过加大内容投资、恢复周中剧(周一至周五播出)时段、推出30分钟情景喜剧等多种策略,力求重掌市场主导权。 据业界14日消息,去年SBS与tvN的电视剧在收视率和话题度方面表现突出,两台今年均宣布扩大周中剧播出规模。传统上,周中剧以tvN月火剧、KBS日播剧及水木剧为主。然而,受新冠疫情及OTT平台崛起影响,电视剧市场环境趋于严峻,电视台相继缩减剧集播出量。 随着全球对韩剧关注度的提升,海外市场拓展渠道日益多元化,为电视台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tvN计划自今年下半年起恢复火木剧,并在单一平台尽可能推出更多剧集。去年,月火剧《请和我的老公结婚》和《背着善宰跑》在国内外收获良好反响,证明电视剧的成功并不完全依赖大制作。今年,tvN的剧集阵容将涵盖实力派演员和新生代演员,力求打造多元化作品。 SBS也计划重启周中剧时段,这是继2023年月火剧《花书生恋爱史》与周四电视剧《国民死刑投票》后,时隔一年多再度恢复该时段剧集播出。SBS表示,尽管具体播出日期尚未确定,但希望通过更加丰富的作品吸引观众。此次调整的背后,是SBS去年12月与奈飞(Netflix)达成的战略合作。SBS通过向奈飞提供自制内容,加速进军海外市场。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目前,韩国国内电视剧市场主要由SBS和tvN主导。去年韩剧在全球市场的需求上升,进一步提升了韩国文化内容的国际影响力。在这一趋势下,各大电视台纷纷加大投资,力图扩大市场份额。 KBS则采取“选择与集中”策略,推动剧集类型多元化。今年将在水木剧场连续推出情境喜剧《喀喀喀喀》与《恶人之国》,并计划播出大型历史剧。 文化评论家郑德贤指出:“当前,各大电视台正根据自身定位制定发展策略。SBS与tvN积极拓展与OTT平台的合作,MBC则专注于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作品。尽管今年整体经济形势严峻,电视行业仍在探索收入多元化,并通过加深与OTT平台的合作,以寻求新的商业模式。” 电视剧《请和我的老公结婚》宣传海报【图片来源 TVING】
2025-02-14 23:55:16 -
加工食品物价上涨"拦不住" 涨幅创新高
在首尔一家大型超市,市民在挑选紫菜产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随着食品企业纷纷上调产品价格,加工食品物价创近一年来的最大涨幅。原材料价格上涨,汇率居高不下,物价上涨压力进一步加剧。 统计厅国家统计门户网站(KOSIS)和消费者物价动向于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加工食品物价指数为122.03(以2020年基准为100),同比上升2.7%,创自去年1月(3.2%)以后的最高涨幅,超过全体消费者物价上涨率(2.2%)。 截至去年下半年为止,加工食品物价上涨率稳定在2%以下,但此后呈持续攀升趋势。具体来看,鱿鱼丝的物价涨幅在全体加工食品中最为显著,达22.9%,调味紫菜(22.1%)、辛奇(17.5%)、麦片(14.7%)、乳酸菌(13%)、巧克力(11.2%)等紧随其后。此外,香油(8.9%)、酱油(8.8%)、食用油(7.8%)等调味料和油类上涨7%至8%。同时,饼干(7%)、蛋糕(3.3%)、面包(3.2%)等以面粉为原料的加工食品价格也均有所上涨。统计厅相关人士表示:“面包、咖啡、辛奇、饼干等的出厂价均有所上调,直接推动了整体加工食品物价上涨率的提升。” 进入今年以来,食品企业纷纷上调产品价格。上月,东亚大冢(Donga Otsuka)将宝矿力水特的价格上调了100韩元(约合人民币0.5元)。大象集团则对蛋黄酱、胡椒、调味汁等酱料类产品的价格平均上调19.1%。SPC巴黎贝甜也对96种面包和25种蛋糕的价格进行了平均5.9%的上调,而乐天沃食品则计划从本月17日起,将26种巧克力棒的价格上调9.5%。各大企业表示,由于原材料价格及人工费用的持续攀升,整体价格的上涨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部分原材料的价格上升势头尤为迅猛。用于辛奇的白菜价格因收成不佳而价格飙升。同时,受气候变化影响,巧克力原料可可、咖啡豆的国际价格也同样暴涨。由于韩国大部分食品企业依赖进口原材料,因此价格和汇率的上涨直接削弱了食品企业的盈利能力,并给企业带来沉重的经营负担。 为应对这一局势,政府与食品业界进行了多次座谈会,并要求企业稳定物价,并对主要食品原料实施了配额关税政策。然而,有观点认为,由于材料价格的上涨趋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加之汇率的持续波动,尽管企业在上半年内最大限度地遏制价格攀升,但若当前的材料涨价与汇率高企态势延续至下半年,或将难以有效控制价格上涨的局面。
2025-02-13 22:54:16 -
LVMH切断中国代购回扣 韩国路易威登专柜"去中"保品牌
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团LVMH(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近日要求韩国主要百货公司停止向中国代购提供回扣优惠。LVMH此举旨在维护品牌价值,并遏制因代购低价购入商品后转售中国市场所导致的销售秩序混乱。 据流通行业相关人士日前消息,LVMH于本月初向新世界等韩国主要百货公司发送正式公文,要求将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品牌从外国顾客回扣政策的适用范围中剔除。 韩国主要百货公司长期以来针对外国大客户推出“回扣制度”,即根据购买金额返还约6%的现金。然而,近期中国代购大量涌入,利用该制度批量采购路易威登等品牌商品,并通过中韩价差及汇率波动获利,导致回扣机制异化为“代购专享福利”。据悉,代购通过采购韩国专供型号或高价差商品,单次交易额可达数亿韩元,结合6%回扣及汇率优势,利润率可达3%至4%。由于韩国百货商品无假货风险,此类商品在中国市场甚至能以溢价转售。 LVMH集团近日要求韩国百货公司将中国代购排除在回扣制度之外,此举意味着代购在韩国路易威登专柜的利润空间将被大幅压缩,实际等同于禁止其采购行为。业内人士分析,LVMH直接干预百货运营,源于对品牌价值受损的深度担忧。集团董事长贝尔纳·阿尔诺(Bernard Arnault)早在2023年初便公开批评:“部分渠道为提升疫情期间销售额,以折扣价向代购倾销商品,这是对品牌形象最严重的破坏。” 此外,LVMH业绩的回暖也为其“断腕”决策提供了底气。尽管2024年第三季度销售额同比下滑3%,创2020年二季度以来首次负增长,但第四季度迅速反弹1%,显示其已摆脱对代购渠道的依赖。分析指出,此举或引发韩国奢侈品市场格局重塑,百货公司的销售策略及代购产业链面临深度调整。 位于在首尔江南区的“路易威登之家”。【图片来源 路易威登韩国】
2025-02-11 20:20:18 -
韩企北美市场"高歌猛进" 关税风险"暗流涌动"
树立的在美国三星半导体德克萨斯工厂的旗帜 【图片来源 韩联社】 去年韩国主要企业在北美市场的销售额实现了显著增长,增幅高达20%。然而,业界普遍担忧,若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得以正式实施,今年韩国企业的业绩或将遭受重大影响。 北美地区的韩国企业在信息技术(IT)、电气电子、制药、生物等领域均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尤其是半导体产品的销售额急剧增加。然而,一旦征收关税,这些企业将失去价格竞争力,需求或将放缓。 企业分析研究所Leaders Index对销售额前500强企业中,提交去年前三季度报告并单独公布北美地区销售额的100家公司进行分析,并于11日发布的结果显示,受访企业去年前三季度在北美地区的销售额同比增加19.5%,达313.523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769万亿元 )。同期,受访企业的整体销售额也从1042.1534万亿韩元增至1117.3468万亿韩元。其中,北美市场所占的比重从25.2%升至28.1%,上升2.9个百分点,依赖度进一步提高。 从各行业来看,IT、电器、电子领域的销售额增长尤为突出。在该行业的12家受访企业中,北美市场的销售额增长42.7%,从2023年前三季度累计销售额80.0646万亿韩元增至2024年同期的114.2517万亿韩元,远高于整体销售额的增长率(26.1%)。 SK海力士以高附加值高带宽存储器(HBM)产品成功抢占人工智能(AI)半导体市场,其在北美市场的销售额增长显著,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据统计,在美国市场,SK海力士2023年前三季度累计销售额达9.7357万亿韩元,占总销售额的45.4%。2024年同期增至27.358万亿韩元,占总销售额的58.8%,实现近3倍的增长。同期,三星电子在美洲地区的销售额也从68.2784万亿韩元增至84.6771万亿韩元,增加24%。此外,受电力需求增加的影响,晓星重工业和LS电气集团在北美地区的销售额也分别实现57.3%和12.3%的增长。 在汽车行业方面,北美市场的销售额同样大幅增加。现代汽车去年前三季度在北美实现57.3826万亿韩元的销售额,同比(49.0509万亿韩元)增长17%。同期,起亚汽车的销售额也从43.7245万亿韩元升至48.9473万亿韩元,上升12%。 如果特朗普引发的关税大战进一步升级,或将演变成“全球贸易大战”,将对出口依赖度高的韩国经济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此前发布的相关报告中预测,如果美国向包括有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的韩国在内征收普遍关税,并引发主要国家的应对措施,最坏的情况下,韩国出口将减少448亿美元。 目前,特朗普政府已率先宣布将对中国征收10%的追加关税,并公布针对钢铁和铝追加25%关税的措施,打响了关税战争的炮火。同时,特朗普还公开了针对欧盟征收“相互关税”的构想。如果IT、电气电子、半导体、汽车等领域也征收追加关税,那么在北美地区销售额较高的韩国企业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沉重打击。
2025-02-11 19:4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