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通胀’新闻 18个
-
LG化学携手华友钴业 市场"鸿沟"中正极材料发展稳健
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鸿沟”(Chasm,需求暂时停滞)导致电池企业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况下,LG化学的中国正极材料业务发展稳健。与中国华友钴业的合资项目令LG化学能够以较低价格采购原材料,确保成本竞争力。 据电池行业24日消息,LG化学2018年与中国华友钴业合资成立的正极材料法人乐友新能源材料去年实现1.34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7.89亿元)的营收和1086亿韩元的净利润。营收较前一年下降24.3%,净利润下降31.1%,但考虑到当前电池材料行业的困境,这一成绩可谓相当亮眼。相比之下,韩国主要正极材料企业ECOPRO去年亏损3145亿韩元,L&F亏损5102亿韩元。 LG化学自2010年代后期开始与华友钴业展开合作,以确保稳定的电池原材料供应。中国是电动汽车电池关键矿物的最大供应国。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中国承担全球电池用球形石墨精炼的99%,锂加工超过50%,精炼钴则占比超过75%。也就是说,电池原材料的价格几乎完全由中国主导。 LG化学的中国正极材料法人2020年在江苏无锡建成投产,年产能4万吨。在当前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乐友新能源材料依旧可以控制业绩下滑幅度在相对较低的水平。LG化学相关人士表示,核心原因是可以通过华友钴业在中国以相对较低的成本采购原材料。 除了中国以外,LG化学和华友钴业还在积极推动在韩合资项目。2022年,两家公司宣布计划在韩国龟尾国家工业园区投资约5000亿韩元建设年产6万吨的正极材料工厂。此外,双方还签署一项关于在新万金国家产业园建立前驱体工厂的谅解备忘录(MOU)。该项目计划截至2028年累计投资1.2万亿韩元,构建年产10万吨的生产体系,旨在利用华友钴业的全球原材料供应链,在韩生产价格竞争力较高的产品。 在LG化学的石化、电池等主要业务板块业绩大幅下滑的背景下,中国正极材料业务的贡献度正在上升。去年LG化学的净利润为5150亿韩元,仅为2023年2.053万亿韩元的四分之一,而中国正极材料业务在LG化学整体净利润中的占比已达20%。正极材料是电池的四大核心材料之一,与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共同决定电池的容量和平均电压。 据悉,中国正极材料法人乐友新能源材料生产的正极材料主要供应LG新能源在中国或韩国的电池工厂。LG化学相关人士表示,在《通胀削减法案》(IRA)的限制下,在华生产的正极材料主要供应欧洲、亚洲市场,而非美国。 LG化学与华友钴业龟尾正极材料事业合资签约仪式【图片来源 LG化学】
2025-02-27 19:38:02 -
"面食通胀"持续 首尔炸酱面价格直奔50元
进入新年以来,韩国的“面食通胀”现象依旧持续。受原料价格、人工成本、店铺租金及水电费用持续上涨影响,原本平价的大众面食价格不断攀升。 韩国消费者院价格信息综合门户网站18日发布数据显示,作为首尔地区民众经常消费的八大餐饮品种之一,炸酱面平均价格从去年12月的7423韩元(约合人民币37.4元)上涨至今年1月的7500韩元。 首尔地区炸酱面平均价格在2014年10月为4500韩元,2019年10月上涨至5000韩元区间,2022年4月突破6000韩元,2023年9月达到7000韩元以上。 上月冷面价格也从1.2万韩元上涨至1.2038万韩元。冷面均价在2022年4月首次突破1万韩元,2023年6月突破1.1万韩元,去年12月首次迈过1.2万韩元大关。首尔知名冷面餐厅的冷面价格最高已达1.6万韩元。 此外,上月刀切面价格从9385韩元涨至9462韩元,紫菜包饭从3500韩元涨至3538韩元,拌饭从1.1192万韩元涨至1.1231万韩元。 五花肉、参鸡汤和辛奇汤套餐等三类餐饮品种价格上月保持不变。五花肉(200克)为2.0282万韩元,参鸡汤和辛奇汤套餐价格分别维持在1.7269万韩元和8269韩元。 与此同时,上月首尔地区的个人服务价格也尚未出现变动。理发费用为1.2538万韩元,澡堂费用维持在1.0615万韩元。 首尔市内一家中餐厅门口张贴的炸酱面菜单【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18 20:10:11 -
经济衰退下韩国消费者转向企业型超市
去年,韩国零售销售额创下21年来最大跌幅,并连续第三年下滑。随着韩国遭遇21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消费者纷纷转向超市购物,而非选择大型超市。 韩国统计厅最新数据显示,去年零售销售同比下降2.2%,主要受高通胀压力影响,耐用品和非耐用品的销售均出现下滑。这是自2003年以来的最大年度降幅,也是继2022年下降0.3%和2023年下降1.4%之后,零售销售额连续第三年下跌。 内需疲软导致百货商店、大型超市等大部分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和营业利润双双下滑。然而,企业型超市(SSM)却逆势增长,成为市场的新宠。 GS零售旗下的企业型超市GS The Fresh近日公布,去年销售额达到1.60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0.9亿元)同比增长11.1%;营业利润为315亿韩元,同比增长15.4%。 值得注意的是,GS The Fresh的销售额已连续三年增长,营业利润也连续两年上升。分析指出,企业型超市通常位于居民区或商业区,方便消费者就近购物,因此吸引了更多顾客。 另一家企业型超市乐天超市的去年销售额为1.2962万亿韩元,营业利润为293亿韩元。尽管销售额同比小幅下降0.8%,但营业利润增长了14.4%。自2022年录得55亿韩元亏损后,乐天超市的营业利润已连续两年增长。相比之下,乐天玛特的销售额(5.5765万亿韩元)和营业利润(650亿韩元)同比分别下降了2.8%和25.5%。 事实上,在乐天购物运营的百货商店、大型超市、电商、Himart等零售渠道中,只有企业型超市的营业利润实现增长。企业型超市的最大优势在于其便利性和以小包装商品为主的销售策略。在物价上涨的背景下,消费者更倾向于按需购买、理性消费,而企业型超市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根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的资料,去年韩国企业型超市行业的销售额同比增长4.6%,超过了便利店(4.3%),成为增长最快的零售渠道。百货商店的销售额仅增长1.4%,而大型超市则下降了0.8%。 位于仁川市黔丹洞的企业型超市GS The Fresh【图片提供 GS零售】
2025-02-11 23:34:58 -
特朗普政府暂停补贴政策受阻 韩企半导体投资前景不明
美国特朗普政府日前下令暂停联邦拨款与贷款发放,但在法院干预下,该措施受阻。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等韩国半导体行业的紧张感加剧。尽管韩企已在拜登政府执政末期签署补贴合同,但特朗普政府明确表示,将重新审查合同内容,因此,无法确保顺利获得美国政府的补贴。 据业界30日消息,美国商务部长提名人霍华德·卢特尼克于29日(当地时间)在参议院听证会上,被问及是否会履行《半导体法案》相关补贴合同时表示:“我无法回答。我不会执行尚未阅读的协议。”尽管他认可该法案对美国芯片制造业的促进作用,但强调“需要进行审查和完善”。 此前,白宫行政管理和预算局(OMB)代理局长于28日向各政府机构发布备忘录,宣布暂停包括“半导体制造激励计划”、“清洁车辆税收抵免”、“先进制造业生产税收抵免”等联邦补贴和贷款支出,意在筛选不符合特朗普政府政策方向的拜登政府项目。然而,华盛顿特区联邦法院当日发布暂缓令,阻止该措施执行,白宫随即撤回暂停指令。但白宫表示,特朗普总统关于“多样性、公平性、包容性(DEI)倡议”及气候变化相关支出的行政令仍然有效。 特朗普总统在竞选期间,多次批评拜登政府的《通胀削减法案》(IRA)和《半导体法案》,对其中的补贴及低息贷款政策持否定立场。若特朗普政府进一步削减或暂停补贴,韩国企业基于IRA获得的税收抵免及贷款,以及三星电子、SK海力士等在美投资的半导体项目,或面临不确定性。 一旦数千亿至数万亿韩元规模的补贴减少,半导体工厂的建设及生产计划可能延迟,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对此保持高度警惕。半导体业界人士表示:“目前尚无具体影响,但我们正在密切关注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动向。” 三星电子计划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泰勒市建立半导体晶圆代工厂,最终投资额超370亿美元,并已于去年12月20日与美国商务部签署47.45亿美元的直接补贴合同。目前,该公司正加快推进先进微细工艺开发、泰勒工厂建设及客户拓展,以确保2026年按计划投产。 作为全球第二大晶圆代工企业,三星希望借泰勒工厂缩小与台积电的差距,并巩固其在先进制程领域的竞争力。此外,SK海力士计划在印第安纳州西拉法叶建设人工智能(AI)内存先进封装工厂,并于上月19日获得美国商务部最高4.58亿美元的直接补贴。该工厂计划于2028年下半年投产下一代高带宽内存(HBM)等AI存储产品。 相较之下,台积电已从拜登政府获得部分补贴。该公司计划总投资650亿美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设三座先进半导体工厂,并已获批66亿美元补贴。尽管特朗普政府的补贴政策充满不确定性,但有分析认为,考虑到韩企在美投资对当地经济和就业的影响,相关补贴或因国会议员的地区利益考量而得以恢复。 当地时间3日,韩国驻美大使赵贤东于在美国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举行的SK海力士投资发布会上致贺词。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30 23:58:35 -
去年韩国大企业在美游说支出698万美元 创历史新高
随着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上任后的政策走向难以预测,韩国大型企业近期积极在美国展开游说活动。三星集团、SK集团等韩国大企业去年在美的游说支出金额均创历史新高。 美国参议院22日(当地时间)公布的企业游说申报内容,包括三星电子、三星半导体、三星SDI和Imagine的三星集团去年在美国国会的游说支出总额达到698万美元。 根据统计游说申报内容的非营利组织Opensecrets的数据,三星集团在美国的游说支出为2021年的372万美元、2022年的579万美元、2023年的630万美元,去年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从申报内容来看,三星集团的游说涵盖广泛的议题,包括知识产权、韩美关系、国防授权法案、对美外商投资、半导体法案、通信政策、供应链、贸易政策、人工智能(AI)政策、税制、移民以及数字鸿沟等。 SK集团去年在美国政府游说活动上的支出为559万美元,排名第二。SK集团的游说议题涉及美国政府的半导体出口管制与供应链政策、半导体投资、半导体法案、AI、通胀削减法案(IRA)、电动车、清洁能源以及制药等领域。 由于议题广泛,SK集团的游说对象涵盖美国参众两院、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国际贸易管理局(ITA)、国家安全委员会(NSC)、国家经济委员会(NEC)、国防部、国务院、能源部、交通部、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及财政部等多个部门。 现代汽车集团去年花费了328万美元用于游说美国政府。公司游说支出为2021年的291万美元、2022年的336万美元、2023年的323万美元,每年维持在相近水平。现代汽车集团的游说议题包括氢能源与燃料电池政策及基础设施、电动车基础设施与税收优惠政策等。 韩华集团去年共支出391万美元用于游说活动。随着韩华集团扩张在美国市场业务,其游说金额为2021年的64万美元、2022年的90万美元、2023年的158万美元逐年快速增长。 LG集团方面,尽管LG电子去年投入了创纪录的90万美元用于游说活动,但与其他韩国企业相比,金额相对较少。 美国国会大厦【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1-23 19:24:30 -
韩国"午餐通胀"持续 在外就餐物价连涨三年
近年来,受高物价、高汇率和高利率等因素影响,韩国在外就餐价格连续三年涨幅超过3%。从普通市民常点的餐馆菜品到上班族日常依赖的公司食堂和便利店便当,餐饮价格普遍上涨,进一步加剧了“午餐通货膨胀”现象。 根据韩国统计厅国家统计门户网站(KOSIS)13日发布的数据,2024年在外就餐消费者物价指数为121.01,较2023年的117.38上涨3.1%。尽管涨幅低于2023年的6%,但仍高于整体消费者物价指数(2.3%)。 自2012年以来,在外就餐物价指数已连续12年高于整体消费者物价指数。其中,2022年上涨7.7%,2023年上涨6%,2024年的涨幅仍维持在3%以上。 具体来看,在外就餐菜单中,便当的价格涨幅最大,达5.9%;其次是炒年糕(5.8%)、汉堡(5.4%)和紫菜包饭(5.3%)。其他常见菜品如刀削面(4.8%)、炸鸡(4.8%)、冷面(4.2%)和米线(4.1%)也普遍上涨约4%。这一系列涨价趋势加重了民众的在外就餐成本负担。 与此同时,便利店便当(4.9%)和三角紫菜包饭(3.7%)等简单快餐的价格同样上涨3%至4%,进一步削弱了消费者寻找高性价比餐饮的选择空间。 公司食堂的价格涨幅尤为显著。2024年,公司食堂价格同比上涨6.9%,创下自2001年有统计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从2021年到2024年,公司食堂价格连续四年涨幅超过4%,许多上班族反映,公司食堂的性价比逐渐下降。 “午餐通胀”现象背后的主因之一,是气候变化引发的主要食材价格上涨。数据显示,2024年农畜水产品价格同比上涨5.9%,是整体消费者物价指数涨幅的两倍多。其中,水果价格上涨16.9%,蔬菜上涨8.1%,谷物上涨3.3%,而畜产品价格则相对稳定,仅上涨0.7%。 分析人士预计,“午餐通胀”现象将在2025年持续加剧。全球物价上涨趋势、汇率波动以及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可能进一步推动主要进口食材的价格上涨。韩国消费者联盟秘书长郑智延(音)表示:“气候变化和汇率波动等因素使得食品价格变动更加复杂。如果这一趋势持续,食品价格指数可能继续上升。” 在消费者对食品价格日益敏感的背景下,零售行业的性价比竞争愈加激烈。各大零售商和便利店相继推出低价餐饮产品吸引消费者。例如,易买得推出了仅售1900韩元(约合人民币9元)的紫菜包饭,比市场上普通紫菜包饭便宜约45%,以抢占低价食品市场份额。 首尔某商街的餐厅菜单【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3 20:16:06 -
美国加强对华太阳能贸易壁垒 韩国业界谋求业绩回升
因中国供应过剩而长期承压的韩国太阳能行业,在美国加强对中国贸易壁垒的背景下,业绩能否回升备受关注。有分析认为,如果关税等措施推高美国市场的太阳能模块价格,这将为韩国企业带来一定利好。 据外媒和业内人士17日消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近日宣布,根据《贸易法》第301条,从明年1月起,将对中国产太阳能电池板和多晶硅的关税提高至50%。太阳能电池板和多晶硅是生产太阳能电池的核心材料。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表示,此次关税上调旨在“减缓中国不公平贸易政策和做法带来的冲击”。早在今年5月,美国已将中国产太阳能电池的关税从25%提高至50%,并重新对中国的双面太阳能电池板征收关税。 对此,中国商务部16日回应称,美国的关税措施“无法解决其贸易逆差和产业竞争力问题,反而将加剧美国国内通胀,损害消费者利益”。 近年来,中国太阳能企业凭借低价策略迅速占领全球市场。据统计,中国企业在美国太阳能市场的份额达70%,全球市场份额达80%,在欧洲市场的份额更高达90%。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加剧,韩国太阳能行业或将受益。美国加强贸易壁垒虽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也可能为韩国企业创造机会。” 此外,为阻止中国企业绕道东南亚国家出口,美国政府初步决定对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泰国等四国的太阳能电池征收反倾销税。初步裁定的关税税率从21.31%至271.2%不等。分析指出,如果东南亚产品因关税影响导致美国市场的太阳能模块价格上涨,韩国企业的竞争力将有所提升。 具体来看,韩华思路信旗下的Q-CELLS部门业绩恢复预期正在上升。韩华Q-CELLS在美国建立了包括模块、电池、晶片、电池板在内的完整太阳能生产链,计划通过位于乔治亚州的Solar Hub项目,实现每年8.4千兆瓦(GW)的太阳能模块生产能力。 OCI控股也积极布局美国市场,寻求扩展太阳能价值链。该公司计划通过与当地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构建垂直整合体系,进一步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OCI控股会长李宇铉在第三季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我们正在慎重考虑通过建立非中国太阳能价值链,实现业绩的中长期增长。” 【图片来源 韩华Q-CELLS】
2024-12-17 19:39:57 -
气候异常引发"气候通胀" 农产品减产推高生活成本
气候异常导致农产品减产,价格随之上涨,直接抬高了人们的生活成本。这种由气候变化引发的物价上涨现象,被称为“气候通胀”(Climateflation),正在日益显现。 受气候变化影响,巧克力原料可可变得稀缺,价格大幅上涨,韩国国内多家制糖企业相继提价。据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1日消息,截至上月26日,可可粉的价格已达每吨9236美元,同比上涨127%,比平年水平高出246%。 可可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异常气候和种植面积减少,导致产量下降。原料成本攀升之下,好丽友宣布自今日起将13种产品的价格平均上调10.6%。其中,“蘑古力”和“Bichobi巧克力饼干”的涨幅高达20%。海太制果则从今日起上调10种巧克力原料占比较高的产品(如“巧克力泡芙球”和“百奇”)的售价,平均涨幅达8.6%。此外,乐天Wellfood早在今年6月已将“巧克力棒”和“加纳巧克力”等17种产品的价格平均上调12%。 不仅巧克力制品,其他食品原材料的价格同样居高不下。作为饼干和方便面生产的重要原料,棕榈油截至上月26日的价格已达每吨1089美元,同比上涨19%,较平年高出21%。棕榈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印尼这一最大生产国因异常气候导致的产量预期减少。 咖啡价格也因异常气候而大幅上涨。截至上月25日,阿拉比卡咖啡价格为每吨7080美元,同比上涨86%,较平年高出117%;罗布斯塔咖啡价格达每吨5158美元,同比上涨107%,较平年飙升189%。 原料成本上升迫使食品企业纷纷调整价格。东西(DONGSUH)食品自上月15日起将速溶咖啡和咖啡饮品的出厂价平均上调8.9%。韩国星巴克则在今年8月以咖啡豆价格上涨为由,上调美式咖啡大杯(473毫升)、特大杯(591毫升)及咖啡豆产品(整豆)的售价。 橄榄油价格也因气候异常而飙升。炸鸡连锁品牌BBQ宣布自去年10月起改用橄榄油与葵花籽油混合油,替代原先的100%特级初榨橄榄油。尽管如此,BBQ仍在今年6月以改善加盟店收益为由,将23种炸鸡菜单的价格平均上调6.3%。 面对日益显著的气候通胀问题,消费者的担忧不断加剧。对此,韩国政府表示将加强与食品企业的合作。农林畜产食品部相关负责人指出:“我们将及时分享主要原材料的市场动态,持续监控价格走势,倾听企业诉求并提供支持,全力以赴稳定加工食品价格。” 1日,首尔市某大型超市陈列的巧克力食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02 00:07:39
-
LG化学携手华友钴业 市场"鸿沟"中正极材料发展稳健
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鸿沟”(Chasm,需求暂时停滞)导致电池企业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况下,LG化学的中国正极材料业务发展稳健。与中国华友钴业的合资项目令LG化学能够以较低价格采购原材料,确保成本竞争力。 据电池行业24日消息,LG化学2018年与中国华友钴业合资成立的正极材料法人乐友新能源材料去年实现1.34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7.89亿元)的营收和1086亿韩元的净利润。营收较前一年下降24.3%,净利润下降31.1%,但考虑到当前电池材料行业的困境,这一成绩可谓相当亮眼。相比之下,韩国主要正极材料企业ECOPRO去年亏损3145亿韩元,L&F亏损5102亿韩元。 LG化学自2010年代后期开始与华友钴业展开合作,以确保稳定的电池原材料供应。中国是电动汽车电池关键矿物的最大供应国。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中国承担全球电池用球形石墨精炼的99%,锂加工超过50%,精炼钴则占比超过75%。也就是说,电池原材料的价格几乎完全由中国主导。 LG化学的中国正极材料法人2020年在江苏无锡建成投产,年产能4万吨。在当前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乐友新能源材料依旧可以控制业绩下滑幅度在相对较低的水平。LG化学相关人士表示,核心原因是可以通过华友钴业在中国以相对较低的成本采购原材料。 除了中国以外,LG化学和华友钴业还在积极推动在韩合资项目。2022年,两家公司宣布计划在韩国龟尾国家工业园区投资约5000亿韩元建设年产6万吨的正极材料工厂。此外,双方还签署一项关于在新万金国家产业园建立前驱体工厂的谅解备忘录(MOU)。该项目计划截至2028年累计投资1.2万亿韩元,构建年产10万吨的生产体系,旨在利用华友钴业的全球原材料供应链,在韩生产价格竞争力较高的产品。 在LG化学的石化、电池等主要业务板块业绩大幅下滑的背景下,中国正极材料业务的贡献度正在上升。去年LG化学的净利润为5150亿韩元,仅为2023年2.053万亿韩元的四分之一,而中国正极材料业务在LG化学整体净利润中的占比已达20%。正极材料是电池的四大核心材料之一,与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共同决定电池的容量和平均电压。 据悉,中国正极材料法人乐友新能源材料生产的正极材料主要供应LG新能源在中国或韩国的电池工厂。LG化学相关人士表示,在《通胀削减法案》(IRA)的限制下,在华生产的正极材料主要供应欧洲、亚洲市场,而非美国。 LG化学与华友钴业龟尾正极材料事业合资签约仪式【图片来源 LG化学】
2025-02-27 19:38:02 -
"面食通胀"持续 首尔炸酱面价格直奔50元
进入新年以来,韩国的“面食通胀”现象依旧持续。受原料价格、人工成本、店铺租金及水电费用持续上涨影响,原本平价的大众面食价格不断攀升。 韩国消费者院价格信息综合门户网站18日发布数据显示,作为首尔地区民众经常消费的八大餐饮品种之一,炸酱面平均价格从去年12月的7423韩元(约合人民币37.4元)上涨至今年1月的7500韩元。 首尔地区炸酱面平均价格在2014年10月为4500韩元,2019年10月上涨至5000韩元区间,2022年4月突破6000韩元,2023年9月达到7000韩元以上。 上月冷面价格也从1.2万韩元上涨至1.2038万韩元。冷面均价在2022年4月首次突破1万韩元,2023年6月突破1.1万韩元,去年12月首次迈过1.2万韩元大关。首尔知名冷面餐厅的冷面价格最高已达1.6万韩元。 此外,上月刀切面价格从9385韩元涨至9462韩元,紫菜包饭从3500韩元涨至3538韩元,拌饭从1.1192万韩元涨至1.1231万韩元。 五花肉、参鸡汤和辛奇汤套餐等三类餐饮品种价格上月保持不变。五花肉(200克)为2.0282万韩元,参鸡汤和辛奇汤套餐价格分别维持在1.7269万韩元和8269韩元。 与此同时,上月首尔地区的个人服务价格也尚未出现变动。理发费用为1.2538万韩元,澡堂费用维持在1.0615万韩元。 首尔市内一家中餐厅门口张贴的炸酱面菜单【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18 20:10:11 -
经济衰退下韩国消费者转向企业型超市
去年,韩国零售销售额创下21年来最大跌幅,并连续第三年下滑。随着韩国遭遇21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消费者纷纷转向超市购物,而非选择大型超市。 韩国统计厅最新数据显示,去年零售销售同比下降2.2%,主要受高通胀压力影响,耐用品和非耐用品的销售均出现下滑。这是自2003年以来的最大年度降幅,也是继2022年下降0.3%和2023年下降1.4%之后,零售销售额连续第三年下跌。 内需疲软导致百货商店、大型超市等大部分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和营业利润双双下滑。然而,企业型超市(SSM)却逆势增长,成为市场的新宠。 GS零售旗下的企业型超市GS The Fresh近日公布,去年销售额达到1.60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0.9亿元)同比增长11.1%;营业利润为315亿韩元,同比增长15.4%。 值得注意的是,GS The Fresh的销售额已连续三年增长,营业利润也连续两年上升。分析指出,企业型超市通常位于居民区或商业区,方便消费者就近购物,因此吸引了更多顾客。 另一家企业型超市乐天超市的去年销售额为1.2962万亿韩元,营业利润为293亿韩元。尽管销售额同比小幅下降0.8%,但营业利润增长了14.4%。自2022年录得55亿韩元亏损后,乐天超市的营业利润已连续两年增长。相比之下,乐天玛特的销售额(5.5765万亿韩元)和营业利润(650亿韩元)同比分别下降了2.8%和25.5%。 事实上,在乐天购物运营的百货商店、大型超市、电商、Himart等零售渠道中,只有企业型超市的营业利润实现增长。企业型超市的最大优势在于其便利性和以小包装商品为主的销售策略。在物价上涨的背景下,消费者更倾向于按需购买、理性消费,而企业型超市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根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的资料,去年韩国企业型超市行业的销售额同比增长4.6%,超过了便利店(4.3%),成为增长最快的零售渠道。百货商店的销售额仅增长1.4%,而大型超市则下降了0.8%。 位于仁川市黔丹洞的企业型超市GS The Fresh【图片提供 GS零售】
2025-02-11 23:34:58 -
特朗普政府暂停补贴政策受阻 韩企半导体投资前景不明
美国特朗普政府日前下令暂停联邦拨款与贷款发放,但在法院干预下,该措施受阻。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等韩国半导体行业的紧张感加剧。尽管韩企已在拜登政府执政末期签署补贴合同,但特朗普政府明确表示,将重新审查合同内容,因此,无法确保顺利获得美国政府的补贴。 据业界30日消息,美国商务部长提名人霍华德·卢特尼克于29日(当地时间)在参议院听证会上,被问及是否会履行《半导体法案》相关补贴合同时表示:“我无法回答。我不会执行尚未阅读的协议。”尽管他认可该法案对美国芯片制造业的促进作用,但强调“需要进行审查和完善”。 此前,白宫行政管理和预算局(OMB)代理局长于28日向各政府机构发布备忘录,宣布暂停包括“半导体制造激励计划”、“清洁车辆税收抵免”、“先进制造业生产税收抵免”等联邦补贴和贷款支出,意在筛选不符合特朗普政府政策方向的拜登政府项目。然而,华盛顿特区联邦法院当日发布暂缓令,阻止该措施执行,白宫随即撤回暂停指令。但白宫表示,特朗普总统关于“多样性、公平性、包容性(DEI)倡议”及气候变化相关支出的行政令仍然有效。 特朗普总统在竞选期间,多次批评拜登政府的《通胀削减法案》(IRA)和《半导体法案》,对其中的补贴及低息贷款政策持否定立场。若特朗普政府进一步削减或暂停补贴,韩国企业基于IRA获得的税收抵免及贷款,以及三星电子、SK海力士等在美投资的半导体项目,或面临不确定性。 一旦数千亿至数万亿韩元规模的补贴减少,半导体工厂的建设及生产计划可能延迟,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对此保持高度警惕。半导体业界人士表示:“目前尚无具体影响,但我们正在密切关注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动向。” 三星电子计划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泰勒市建立半导体晶圆代工厂,最终投资额超370亿美元,并已于去年12月20日与美国商务部签署47.45亿美元的直接补贴合同。目前,该公司正加快推进先进微细工艺开发、泰勒工厂建设及客户拓展,以确保2026年按计划投产。 作为全球第二大晶圆代工企业,三星希望借泰勒工厂缩小与台积电的差距,并巩固其在先进制程领域的竞争力。此外,SK海力士计划在印第安纳州西拉法叶建设人工智能(AI)内存先进封装工厂,并于上月19日获得美国商务部最高4.58亿美元的直接补贴。该工厂计划于2028年下半年投产下一代高带宽内存(HBM)等AI存储产品。 相较之下,台积电已从拜登政府获得部分补贴。该公司计划总投资650亿美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设三座先进半导体工厂,并已获批66亿美元补贴。尽管特朗普政府的补贴政策充满不确定性,但有分析认为,考虑到韩企在美投资对当地经济和就业的影响,相关补贴或因国会议员的地区利益考量而得以恢复。 当地时间3日,韩国驻美大使赵贤东于在美国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举行的SK海力士投资发布会上致贺词。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30 23:58:35 -
去年韩国大企业在美游说支出698万美元 创历史新高
随着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上任后的政策走向难以预测,韩国大型企业近期积极在美国展开游说活动。三星集团、SK集团等韩国大企业去年在美的游说支出金额均创历史新高。 美国参议院22日(当地时间)公布的企业游说申报内容,包括三星电子、三星半导体、三星SDI和Imagine的三星集团去年在美国国会的游说支出总额达到698万美元。 根据统计游说申报内容的非营利组织Opensecrets的数据,三星集团在美国的游说支出为2021年的372万美元、2022年的579万美元、2023年的630万美元,去年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从申报内容来看,三星集团的游说涵盖广泛的议题,包括知识产权、韩美关系、国防授权法案、对美外商投资、半导体法案、通信政策、供应链、贸易政策、人工智能(AI)政策、税制、移民以及数字鸿沟等。 SK集团去年在美国政府游说活动上的支出为559万美元,排名第二。SK集团的游说议题涉及美国政府的半导体出口管制与供应链政策、半导体投资、半导体法案、AI、通胀削减法案(IRA)、电动车、清洁能源以及制药等领域。 由于议题广泛,SK集团的游说对象涵盖美国参众两院、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国际贸易管理局(ITA)、国家安全委员会(NSC)、国家经济委员会(NEC)、国防部、国务院、能源部、交通部、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及财政部等多个部门。 现代汽车集团去年花费了328万美元用于游说美国政府。公司游说支出为2021年的291万美元、2022年的336万美元、2023年的323万美元,每年维持在相近水平。现代汽车集团的游说议题包括氢能源与燃料电池政策及基础设施、电动车基础设施与税收优惠政策等。 韩华集团去年共支出391万美元用于游说活动。随着韩华集团扩张在美国市场业务,其游说金额为2021年的64万美元、2022年的90万美元、2023年的158万美元逐年快速增长。 LG集团方面,尽管LG电子去年投入了创纪录的90万美元用于游说活动,但与其他韩国企业相比,金额相对较少。 美国国会大厦【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1-23 19:24:30 -
韩国"午餐通胀"持续 在外就餐物价连涨三年
近年来,受高物价、高汇率和高利率等因素影响,韩国在外就餐价格连续三年涨幅超过3%。从普通市民常点的餐馆菜品到上班族日常依赖的公司食堂和便利店便当,餐饮价格普遍上涨,进一步加剧了“午餐通货膨胀”现象。 根据韩国统计厅国家统计门户网站(KOSIS)13日发布的数据,2024年在外就餐消费者物价指数为121.01,较2023年的117.38上涨3.1%。尽管涨幅低于2023年的6%,但仍高于整体消费者物价指数(2.3%)。 自2012年以来,在外就餐物价指数已连续12年高于整体消费者物价指数。其中,2022年上涨7.7%,2023年上涨6%,2024年的涨幅仍维持在3%以上。 具体来看,在外就餐菜单中,便当的价格涨幅最大,达5.9%;其次是炒年糕(5.8%)、汉堡(5.4%)和紫菜包饭(5.3%)。其他常见菜品如刀削面(4.8%)、炸鸡(4.8%)、冷面(4.2%)和米线(4.1%)也普遍上涨约4%。这一系列涨价趋势加重了民众的在外就餐成本负担。 与此同时,便利店便当(4.9%)和三角紫菜包饭(3.7%)等简单快餐的价格同样上涨3%至4%,进一步削弱了消费者寻找高性价比餐饮的选择空间。 公司食堂的价格涨幅尤为显著。2024年,公司食堂价格同比上涨6.9%,创下自2001年有统计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从2021年到2024年,公司食堂价格连续四年涨幅超过4%,许多上班族反映,公司食堂的性价比逐渐下降。 “午餐通胀”现象背后的主因之一,是气候变化引发的主要食材价格上涨。数据显示,2024年农畜水产品价格同比上涨5.9%,是整体消费者物价指数涨幅的两倍多。其中,水果价格上涨16.9%,蔬菜上涨8.1%,谷物上涨3.3%,而畜产品价格则相对稳定,仅上涨0.7%。 分析人士预计,“午餐通胀”现象将在2025年持续加剧。全球物价上涨趋势、汇率波动以及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可能进一步推动主要进口食材的价格上涨。韩国消费者联盟秘书长郑智延(音)表示:“气候变化和汇率波动等因素使得食品价格变动更加复杂。如果这一趋势持续,食品价格指数可能继续上升。” 在消费者对食品价格日益敏感的背景下,零售行业的性价比竞争愈加激烈。各大零售商和便利店相继推出低价餐饮产品吸引消费者。例如,易买得推出了仅售1900韩元(约合人民币9元)的紫菜包饭,比市场上普通紫菜包饭便宜约45%,以抢占低价食品市场份额。 首尔某商街的餐厅菜单【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3 20:16:06 -
美国加强对华太阳能贸易壁垒 韩国业界谋求业绩回升
因中国供应过剩而长期承压的韩国太阳能行业,在美国加强对中国贸易壁垒的背景下,业绩能否回升备受关注。有分析认为,如果关税等措施推高美国市场的太阳能模块价格,这将为韩国企业带来一定利好。 据外媒和业内人士17日消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近日宣布,根据《贸易法》第301条,从明年1月起,将对中国产太阳能电池板和多晶硅的关税提高至50%。太阳能电池板和多晶硅是生产太阳能电池的核心材料。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表示,此次关税上调旨在“减缓中国不公平贸易政策和做法带来的冲击”。早在今年5月,美国已将中国产太阳能电池的关税从25%提高至50%,并重新对中国的双面太阳能电池板征收关税。 对此,中国商务部16日回应称,美国的关税措施“无法解决其贸易逆差和产业竞争力问题,反而将加剧美国国内通胀,损害消费者利益”。 近年来,中国太阳能企业凭借低价策略迅速占领全球市场。据统计,中国企业在美国太阳能市场的份额达70%,全球市场份额达80%,在欧洲市场的份额更高达90%。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加剧,韩国太阳能行业或将受益。美国加强贸易壁垒虽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也可能为韩国企业创造机会。” 此外,为阻止中国企业绕道东南亚国家出口,美国政府初步决定对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泰国等四国的太阳能电池征收反倾销税。初步裁定的关税税率从21.31%至271.2%不等。分析指出,如果东南亚产品因关税影响导致美国市场的太阳能模块价格上涨,韩国企业的竞争力将有所提升。 具体来看,韩华思路信旗下的Q-CELLS部门业绩恢复预期正在上升。韩华Q-CELLS在美国建立了包括模块、电池、晶片、电池板在内的完整太阳能生产链,计划通过位于乔治亚州的Solar Hub项目,实现每年8.4千兆瓦(GW)的太阳能模块生产能力。 OCI控股也积极布局美国市场,寻求扩展太阳能价值链。该公司计划通过与当地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构建垂直整合体系,进一步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OCI控股会长李宇铉在第三季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我们正在慎重考虑通过建立非中国太阳能价值链,实现业绩的中长期增长。” 【图片来源 韩华Q-CELLS】
2024-12-17 19:39:57 -
气候异常引发"气候通胀" 农产品减产推高生活成本
气候异常导致农产品减产,价格随之上涨,直接抬高了人们的生活成本。这种由气候变化引发的物价上涨现象,被称为“气候通胀”(Climateflation),正在日益显现。 受气候变化影响,巧克力原料可可变得稀缺,价格大幅上涨,韩国国内多家制糖企业相继提价。据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1日消息,截至上月26日,可可粉的价格已达每吨9236美元,同比上涨127%,比平年水平高出246%。 可可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异常气候和种植面积减少,导致产量下降。原料成本攀升之下,好丽友宣布自今日起将13种产品的价格平均上调10.6%。其中,“蘑古力”和“Bichobi巧克力饼干”的涨幅高达20%。海太制果则从今日起上调10种巧克力原料占比较高的产品(如“巧克力泡芙球”和“百奇”)的售价,平均涨幅达8.6%。此外,乐天Wellfood早在今年6月已将“巧克力棒”和“加纳巧克力”等17种产品的价格平均上调12%。 不仅巧克力制品,其他食品原材料的价格同样居高不下。作为饼干和方便面生产的重要原料,棕榈油截至上月26日的价格已达每吨1089美元,同比上涨19%,较平年高出21%。棕榈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印尼这一最大生产国因异常气候导致的产量预期减少。 咖啡价格也因异常气候而大幅上涨。截至上月25日,阿拉比卡咖啡价格为每吨7080美元,同比上涨86%,较平年高出117%;罗布斯塔咖啡价格达每吨5158美元,同比上涨107%,较平年飙升189%。 原料成本上升迫使食品企业纷纷调整价格。东西(DONGSUH)食品自上月15日起将速溶咖啡和咖啡饮品的出厂价平均上调8.9%。韩国星巴克则在今年8月以咖啡豆价格上涨为由,上调美式咖啡大杯(473毫升)、特大杯(591毫升)及咖啡豆产品(整豆)的售价。 橄榄油价格也因气候异常而飙升。炸鸡连锁品牌BBQ宣布自去年10月起改用橄榄油与葵花籽油混合油,替代原先的100%特级初榨橄榄油。尽管如此,BBQ仍在今年6月以改善加盟店收益为由,将23种炸鸡菜单的价格平均上调6.3%。 面对日益显著的气候通胀问题,消费者的担忧不断加剧。对此,韩国政府表示将加强与食品企业的合作。农林畜产食品部相关负责人指出:“我们将及时分享主要原材料的市场动态,持续监控价格走势,倾听企业诉求并提供支持,全力以赴稳定加工食品价格。” 1日,首尔市某大型超市陈列的巧克力食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02 00:0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