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中国’新闻 739个
-
联合国报告称韩国反华情绪高涨令人担忧
联合国时隔7年发布报告,称韩国国内的反华情绪已达到令人担忧的水平。近来以保守阶层及部分政客为中心,反华与仇华情绪高涨,有关中国人参与总统弹劾集会、涉嫌介入大选等谣言在网络中快速传播,令联合国罕见发出警告。 联合国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日前发布报告,对近来韩国内针对中国人的仇恨言论增加表示担忧。韩国定期接受联合国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的国家报告审议,本次审议为2018年12月后时隔7年实施。 报告指出,韩国社会在线上和线下对移民、寻求庇护者、难民及华裔群体的种族歧视性仇恨言论持续增加,我们对此表示担忧,建议对相关法律进行修订,开展教育宣传,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联合国称,不仅对中国人,韩国社会对穆斯林、外籍劳工、脱北者等群体的歧视现象也令人担忧。尤其对中国人的仇视已从网络扩大至线下,并举例称近来在建国大学附近中国美食街一带,发生针对中国人的辱骂与肢体冲突。 这将对下届政府对华外交改善产生不小的影响,韩国外交部正在就联合国此次警告研究应对方案。外交部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同有关部门合作,对此进行周密探讨。 眼下韩国正值总统选举拉票期间,主要候选人的对华政策也成为关注焦点。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日前在大邱拉票时再次提及此前涉华言论,李在明曾在去年国会议员选举期间表示:“我们为什么要对中国指手画脚?直接说‘谢谢’就行了。”此番言论引发对华屈辱外交的争议。 李在明当天再次提及此事,他表示:“我对中国说‘谢谢’,对台湾也说‘谢谢’,这难道不对吗?”表明他今后对华外交或奉行实用主义路线。 国民力量党候选人金文洙则主张,对华外交应建立在互相尊重和遵守规范的基础上,在韩中双边关系上应将国家利益和主权放在首位,对中方的傲慢或单方面霸道态度果断进行应对。
2025-05-14 18:48:54 -
中美贸易谈判达成协议 金价大幅跳水
随着中美两国达成协议,宣布将在未来90天内大幅下调双边关税水平,市场避险情绪迅速降温,黄金价格出现新一轮抛售潮。 当地时间12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中美经贸高层会谈中,双方达成协议,同意将在未来90天内大幅降低关税。根据《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内容,美国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从145%降至30%, 中国对美国商品加征的关税从125%降至10%,新协议的有效期为90天。 受该消息影响,市场避险需求显著回落,全球股市普遍上涨。与此同时,作为传统避险资产的黄金则出现大幅下跌。5月12日,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价格每盎司收于3228美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16美元,跌幅达3.46%。现货黄金价格也下跌至每盎司3225.28美元,跌幅约3%。 此前,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全球金融市场避险情绪升温,金价自年初以来一度上涨近20%,并在上月创下每盎司3500美元的历史新高。然而,随着中美达成协议,市场不确定性缓解,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黄金避险需求明显减弱,导致金价大幅回落。 黄金交易平台BullionVault研究主任Adrian Ash表示:“上月白宫接连释出混乱讯息,引发金价飙升,也让黄金在面对特朗普的反复言行时显得尤为脆弱。但随着整体氛围趋于平稳,若市场对乐观预期再度动摇,黄金或将再次获得上涨动力。” 受中美双方达成协议的影响,韩国股市小幅上涨。本月13日,韩国综合股价(KOSPI)指数盘中一度突破2620点后,报收2608.42点,较前一交易日上升1.09个百分点(0.04%);创业板(KOSDAQ)指数报收731.88点,较前一交易日上升6.48个百分点(0.89%)。
2025-05-14 00:57:57 -
韩国研发投资强劲增长 增幅领先全球主要经济体
欧盟委员会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强2000企业的总投资额达1.257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0万亿元),同比增长7.7%,创下历史新高。 报告显示,在入榜的前2000强企业中,美国企业最多,共681家,占全球研发总投资的42.3%;中国企业为524家,占比17.1%;日本企业为185家,占比8.3%。韩国则有40家企业入榜,以425.5亿欧元的研发投入,占全球总额的3.4%。从增幅来看,韩国的研发投资同比增长23.7%,显著高于G7国家(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意大利)、中国和中国台湾等主要经济体。 从具体企业来看,美国科技巨头Alphabet(谷歌母公司)、Meta(Facebook母公司)、苹果和微软包揽前四位,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和中国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巨头华为分列第五和第六。 在韩国企业中,三星电子继续保持全球第七位,成为唯一跻身前十的韩国企业。三星电子的研发投资额同比增长14.4%,达到198.9亿欧元,占韩国入榜企业研发总投入的46.7%。 SK海力士的表现也颇为亮眼,研发投资同比增长69.3%,达到53.1亿欧元,排名第42位,首次进入全球前50位。值得注意的是,三星电子与SK海力士两家企业的合计研发投资额达252亿欧元,占韩国ICT硬件领域研发总投资规模的94.5%。 除上述两家外,进入榜单的韩国企业还包括LG电子(28.1亿欧元,排名第80位)、现代汽车(27.9亿欧元,排名第81位)、LG化学(14.3亿欧元,排名第166位)、LG显示器(13.1亿欧元,排名第180位)等。 从行业分布来看,韩国企业的研发投资主要集中在ICT硬件领域,占比高达62.7%,明显高于其他产业。其次为汽车及零部件(11.8%)、其他行业(10.3%)和工业品(7.9%)。 然而,在生物医药与ICT软件领域的研发投资占比仅为2.1%和1%,显著低于美国(25.4%、34.2%)、日本(15.3%、9.8%)、中国(6.1%、17.4%)、英国(50.7%、5.4%)等主要国家。
2025-05-13 23:10:05 -
韩国专家聚焦中美关税战 应对策略成热议话题
近期,随着美国对主要贸易伙伴调整关税政策,全球贸易格局与供应链重组正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尤其中美之间的贸易政策,已成为影响韩国经济走向的重要变量。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亟需审慎应对。 在此背景下,首尔外国记者俱乐部近日在韩国新闻中心举行新闻简报会,就韩国面临的挑战与课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讨论。韩国西江大学教授金容镇(音)和韩中联合会会长、韩国龙仁大学中国学系教授朴胜赞出席了此次活动。 金容镇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核心目的在于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并促进美国制造业复兴,但实际操作并不容易。随着通货膨胀压力持续上升,美国可能面临经济增长放缓、物价上涨和投资收缩等风险。关税政策发挥实质效应仍需一段时间,判断特朗普政府最多还有6个月的“窗口期”。中国等主要国家已认知特朗普的时间只有6个月,可能将采取观望战略。 金容镇还指出,中国和美国分别是韩国第一和第二大出口市场,因此关税问题对韩国经济影响深远。近期,尽管现代、三星、SK等韩企已承诺将在美投资数十万亿韩元,但美方仍对部分商品征收新关税。 关于韩国应对方向,金容镇表示,韩国政府正在寻找与美国合作空间,如造船、天然气管道等项目上进行投资,但效率有限。韩国应考虑与中日、日本等亚洲国家开展更深层次合作,加强应对能力。若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持续下去,可能会将美国乃至全球经济拖入衰退,因此需要构建更广泛的全球合作机制。 朴胜赞则表示,中美关税冲突已超越传统贸易争端,更像是一场新冷战的前奏。特朗普政府推行关税政策的另一目的,是遏制中国企业通过第三方市场绕道出口,并倾向于打造一个多边施压的联盟体系,这与拜登政府所倡导的方式明显不同。 他还提到,近期美国将对华遏制策略从关税工具转向金融领域,意图通过推动人民币升值来削弱中国出口竞争力,进而为美国制造业复苏创造条件。 在韩国应对策略方面,朴胜赞表示,随着局势演变,美国势必将更强烈要求盟国加入遏华联盟。在此形势下,韩国政府必须在中美之间保持战略自主性与外交平衡,并在清晰认知国际形势和国内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制定灵活而前瞻的地缘战略布局。
2025-05-13 20:33:25 -
中芯国际第一季度业绩飙升 步步紧逼三星电子
在美国的对华强力制裁下,中国最大晶圆代工企业中芯国际(SMIC)今年第一季度业绩逆势大幅增长,正在加速逼近三星电子。据半导体行业13日消息,中芯国际近日公布的财报中,今年第一季度营收达到22.47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7.5018亿美元增长28.4%。季度净利润则同比大增161.9%,达到1.88亿美元。 财报显示,中芯国际第一季度工厂产能利用率为89.6%,较上一季度的85.5%有所提升,带动整体业绩增长。尤其是在中国政府推出的“以旧换新”等消费刺激政策推动下,国内半导体订单明显增加,推动营收和利润同步提升。 从业务结构来看,中芯国际第一季度来自家电领域的收入占比由去年同期的30.9%升至40.6%。在面临美国对半导体出口管制的压力下,中芯国际在美洲市场的营收依旧逆势增长,由上一季度的8.9%增至12.6%。 中芯国际的强劲增长令三星电子倍感压力。作为全球晶圆代工市场排名第二的企业,三星正在面临来自中芯国际的猛烈追赶。市场调研机构集邦咨询(TrendForce)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三星电子的市场占有率为8.1%,较上一季度下降1个百分点;而排名第三的中芯国际在下滑0.5个百分点的情况下也保持在5.5%,与三星的差距从3.1个百分点缩小至2.6个百分点。 三星不仅尚未拉近与行业龙头台积电(TSMC)的差距,反而同时面临中芯国际的快速逼近。另外,中芯国际对今年第二季度的业绩预期相对保守。公司预计第二季度营收或较第一季度减少4%至6%,毛利率也可能从22.5%降至18%至20%。这一保守预期或与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关税影响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中美两国在5月12日发表联合声明,同意大幅削减此前互相加征的报复关税。据5月10日至11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中美经贸高层会谈消息,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拟从145%下调至30%。这一转变成为影响中芯国际后续业绩的积极变量。 中芯国际在对下半年的展望中表示机遇与挑战并存,公司计划战略聚焦核心业务与短期成果。中芯国际一方面持续强化对国内无晶圆厂(Fabless)模式半导体设计企业的服务,另一方面加快推进人工智能(AI)服务器、智能手机应用处理器(AP)等高端芯片制造工艺的研发。 此外,中国科技巨头华为正在计划发布一款与英伟达H100性能相当的新一代AI芯片昇腾910D(Ascend 910D),据悉该芯片由中芯国际代工制造。
2025-05-13 20:06:48 -
时隔六年双城互动 首尔北京共商旅游振兴方案
首尔市与北京市在新冠疫情大流行后时隔六年首次举行会谈,探讨两座城市的旅游振兴方案。 据首尔市政府13日消息,首尔市与北京市前日在首尔举行“首尔-北京旅游政策座谈会”,双方就推动韩中旅游资源交流、吸引游客的实质性合作方案交换意见,首尔市旅游体育局长具钟元(音)与北京市文旅局副局长孙健等出席会议。 首尔市与北京市自2013年签署旅游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定期召开旅游推介会、共同进行营销宣传。但2019年以后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官方交流中断,本次是时隔6年首次线下举行会议。 具钟元在会上介绍了首尔打造四季皆宜的“Fun City”目标,以及推出的“慢节奏汉江三重庆典”等一系列配套庆典活动,还就北京中轴线去年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向中方表示祝贺。 孙健在会上表示,对首尔的入境旅游成果及海外宣传战略印象深刻,表示北京也希望与首尔展开合作,借鉴优秀经验和战略,将北京打造为中国入境旅游第一城。 据韩国政府统计,去年来韩中国游客总计460万人次,同比大幅增长127%,占全体外籍游客总数的28%。赴华韩国游客也达231万人次,同比增长115%,呈现稳定的复苏势头。 去年11月, 中方首次对韩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入境政策,韩国政府也随即采取对等措施,计划于今年第三季度对中国团体游客实施免签政策。 首尔市计划加强宣传营销,持续吸引包括中国游客在内的外国游客来访。着力推广“一个人也能安全好玩”的城市旅游形象,同时在中国各地举行旅游路演,进一步提高首尔的知名度。 首尔市为此制定了“3·3·7·7”(全年吸引外籍游客3000万人次、人均支出300万韩元、停留时间7天、回头客70%)的发展愿景。 具钟元成表示,将以北京为起点,多角度加强与海外知名城市的实质性合作,在海外广泛传播首尔的魅力,加速实现“3·3·7·7”目标。
2025-05-13 18:48:20 -
全球贸易秩序重整 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成焦点
全球自由贸易旗手美国开始实施保护主义政策后,全球贸易秩序出现剧烈动荡。长期以来由世界贸易组织(WTO)主导的自由贸易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自由贸易协定(FTA)原本旨在消除关税壁垒、赋予贸易特惠,但当下的影响力也逐渐减弱。 FTA是指缔约国之间相互取消商品和服务贸易关税,降低贸易壁垒的协议。此前多以欧盟(EU)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等区域协定为主,称为区域贸易协定(RTA)。韩国并非EU或NAFTA成员,但通过与59个国家签署22项FTA协议,成功拓展经济版图。与韩国缔约的59个国家GDP之和占全球总量的85%,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新加坡。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月2日在白宫宣布大幅提高关税壁垒,并签署行政命令,对韩国等多国启动对等关税政策,试图通过重新谈判降低美国贸易赤字。目前美国对韩国设关税25%,欧盟20%、日本24%、中国台湾32%、越南高达46%。部分国家获得临时关税豁免,但中美之间超过100%的报复性关税战却硝烟弥漫。 为应对美方保护主义,各国纷纷寻求通过谈判降低关税,或考虑实施对等措施。专家指出,即使当前紧张局势最终缓解,多数国家对美出口恐难再享受零关税待遇。长期依赖双边FTA、缺乏区域经济整合支撑的韩国则可能首当其冲。 FTA按经济整合程度可分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及完全经济整合五个阶段。相比已经实现第五阶段整合的欧盟,韩国缔结的自由贸易协定大多处于最初阶段,全球保护主义氛围高涨无疑削弱韩国的对外贸易优势。 在美国削弱WTO作用并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后,全球自由贸易结构开始裂解。特朗普政府重提对等关税,成为对FTA制度的沉重打击。当前WTO几乎丧失实质争端解决能力,如果FTA失效,韩国企业出口环境可能更加恶化。 此外,美国主导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多边协定也在单边主义下面临功能弱化风险。专家指出,APEC为非约束性机制,但如果美国单方面加征关税,则会破坏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 在此背景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与《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开始受到关注。RCEP涵盖中国、韩国、日本、澳洲及东盟十国,在全球人口总数中约占23亿,GDP与贸易规模约占30%。 韩国尚未加入CPTPP,目前正在推进加入进程来分散出口风险。RCEP标准则相对宽松,缺乏高附加值领域的严格规则,部分专家认为仅可作为补充战略。此外,中国作为RCEP主导国,也可能限制韩国在其中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中日韩三国间自由贸易协定重启谈判的呼声渐涨。三国经贸部长3月30日时隔六年在首尔会面,达成恢复自由贸易秩序、加强三边合作的共同意愿,并在联合声明中支持基于规则、开放、包容、透明和没有歧视的多边贸易体系。 目前中日韩三国间尚无共同经济合作机制,仅有中韩FTA正在运行。三国自2012年起进行16轮FTA谈判,2019年中断。2020年新冠疫情叠加中美关系恶化,协商陷入停滞。直至2024年,三国才再度确认重启意愿。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此前与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安德根的会谈中,主张尽快恢复中日韩FTA谈判,并推动中韩FTA第二阶段深化,强调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如果中日韩三国达成FTA,则会形成一个GDP总额高达24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甚至超过欧盟,但要实现这一目标依旧存在诸多挑战。三国均为制造大国,产业重合度高,贸易自由化易触发产业矛盾。此外,政治纷争也难以忽视。韩日在慰安妇赔偿、独岛主权等历史问题下多次出现摩擦,中韩则在“萨德”风波后曾一度陷入文化封锁与外交僵局。 近期,在美方持续强化保护主义的背景下,韩国政府也对中日韩FTA展现出积极态度。安德根强调,面对国际贸易体系不确定性,三国有必要加强经济合作,同时也坦言,合作内容和领域尚存分歧,需要协调。 在美国发起的关税战争中,中日韩开始探索新的合作路径。三国部长的握手,不仅象征东亚经济合作重启,同时也是全球保护主义浪潮中东亚三国对自由贸易承诺的一次重要宣示。如果三国能在互信基础上化解分歧、达成共识,不仅可以为地区创造更稳定的贸易环境,也可能在动荡的全球贸易体系中,为自由贸易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2025-05-13 01:00:48 -
韩国4月半导体出口逆势增长 HBM等高附加值产品成新引擎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掀起的新一轮关税战阴影下,韩国4月半导体出口同比增长17.2%,带动整体出口上升3.7%。在此背景下,半导体能否在第二季度继续充当出口主力,成为业界关注焦点。 随着中国加快提升通用型半导体市场占有率并推进产业自立,韩国存储半导体对中国市场的依赖风险正在上升。然而,高带宽存储器(HBM)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扩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冲作用。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与韩国贸易协会12日发布数据显示,4月半导体出口额达116.66亿美元,同比增长17.2%。今年1月出口为101.31亿美元,同比增长8.1%;2月为96.48亿美元,同比减少3%;3月为130.59亿美元,同比增长11.9%。整体来看,今年第一季度半导体出口同比增长约6%。作为占比接近总出口20%的核心品类,半导体在第二季度初依然维持着近两成的强劲增长势头。 产业通商资源部指出,4月半导体出口创历年同期新高,主要得益于HBM等高附加值存储器表现强劲,以及固定价格的反弹。业界普遍预期,短期内该增长势头仍将延续。 根据韩国企划财政部发布的每日经济指标,8GB的DRAM现货价格自2月底的1.73美元持续上扬,至5月7日升至2.14美元,较去年同期上涨9.9%。与此同时,128GB的NAND现货价格自去年底以来也呈现稳步上升趋势,5月6日和7日均报7.2美元,同比涨幅分别为12.7%和12.6%。 在人工智能(AI)产业迅速扩张的带动下,HBM出口大幅增长,进一步推高整体半导体出口。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韩国对中国台湾的出口大幅上升,凸显出以SK海力士与台积电(TSMC)合作、面向美国英伟达等企业供应高性能半导体的供应链体系正加速成形。 数据显示,去年韩国对台半导体出口达216.2亿美元,同比激增127.2%,在出口国排名中跃升至第三位。今年1至3月,该出口额达59.82亿美元,同比再增132.9%,跃居第二,占比达18.2%。相较之下,今年第一季度韩国对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半导体出口分别下滑12.4%和40.4%,但以HBM为代表的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持续走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整体出口的减幅。 韩国产业研究院研究员金阳平(音)表示:“随着中国以低价策略主导本土半导体市场,其在全球半导体领域的影响力正不断提升。韩国则已逐步退出该领域竞争,转向以HBM、DDR5为代表的高性能产品领域发力。” 尽管短期内韩国半导体出口维持上行势头,但从中长期来看,围绕中国推进半导体自立及美中矛盾激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仍不可忽视。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委员郑衡坤在《韩国存储及系统半导体全球竞争力分析》报告中指出,韩国对华出口依赖度过高、市场结构单一,亟需制定针对对华出口收缩的风险应对方案。 SK海力士参加TSMC“2025 年北美技术研讨会”的展台全景【图片来源 SK海力士】
2025-05-12 18:39:48 -
五家中资银行首尔分行去年"成绩单" 出炉 工商银行表现亮眼
11日,据韩国银行联合会的数据,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五家中资银行首尔分行去年净利润约为3297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7亿元),同比减少6.73%。 从各行具体表现来看,去年净利润出现明显分化。中国银行首尔分行去年净利润达790亿韩元,同比减少24.98%;建设银行为612亿韩元,同比减少20.73%;光大银行为201亿韩元,同比减少22.09%。相比之下,工商银行首尔分行则实现净利润1396亿韩元,同比增长18.1%;交通银行则录得298亿韩元,同比增长10.37%。 从总资产规模来看,五家中资银行首尔分行去年总资产规模达88.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1.31%。其中,工商银行总资产规模最大,达到32.2万亿韩元,其后依次为建设银行(23万亿韩元)、中国银行(17.6万亿韩元)、交通银行(8.1万亿韩元)和光大银行(7.7万亿韩元)。 营业利润方面,工商银行表现最为亮眼,去年实现营业利润1881亿韩元,同比增长23.18%;交通银行紧随其后,营业利润达378亿韩元,同比增长10.53%。相比之下,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光大银行的营业利润则分别为1136亿韩元、820亿韩元和269亿韩元,同比降幅分别为14.33%、19.21%和23.14%。 值得关注的是,五家银行首尔分行中,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实现了显著业绩增长。工商银行受益于外汇及衍生产品业务的增长,成功扭亏为盈。其相关收入去年达574.7亿韩元。交通银行主要得益于利息收入的增长,去年利息收入达3015亿韩元,同比增长13.2%。 总体来看,尽管部分银行业绩表现稳健,但整体业绩略有下滑。韩国金融监督院分析指出,为扩大资产规模,在韩中资银行通过中国香港等海外市场以较高利率融资,导致利息收入承压。不过,外汇及衍生品交易收益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利息收入的下滑。 某家中国工商银行营业厅【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5-12 17:00:00 -
韩国一季度经济增速垫底主要国家 内需疲软成主因
韩国银行(央行)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韩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0.2%。这是继去年第二季度经济环比萎缩0.2%以来,韩国再次出现负增长。 在已公布一季度数据的19个国家(地区)中,韩国经济增长率排名垫底。这19个国家包括18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和1个非成员国。数据显示,爱尔兰以3.219%的增长率位居榜首,中国(1.2%)和印度尼西亚(1.124%)紧随其后。与韩国经济体量相近的西班牙实现0.568%的增长,排名第四。此外,加拿大(0.4%)、意大利(0.26%)、德国(0.211%)和法国(0.127%)等主要经济体也均实现正增长。 然而,日本和英国尚未公布今年一季度的官方数据。根据彭博社的数据,预计日本和英国一季度经济增长率分别为-0.1%和0.6%。 韩国经济已连续四个季度增长乏力,基本原地踏步。去年第一季度,韩国经济增长率达1.3%,在全球主要37个国家中排名第六,仅次于中国(1.5%)。但随后在第二季度出现-0.228%的负增长,排名跌至第32位;第三季度虽小幅回升(0.1%),但仍位列全球第26位。受消费和建筑投资疲软,以及去年12月政治动荡等多重因素影响,内需持续低迷,第四季度增长率进一步降至0.066%,排名第29位。 尽管全球37个国家的一季度数据尚未公布,但专家普遍预计,韩国今年第一季度增长率仍可能处于全球低位。专家指出,内需疲软是当前韩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政治不确定性和外部因素如美国关税政策也进一步打击了市场信心。 野村证券经济学家朴正宇(音)表示,尽管半导体下行周期和美国关税政策等多重因素对韩国出口形成负面压力,但当前韩国经济的核心问题在于国内消费和建筑投资的持续低迷。他还指出,韩国家庭债务水平高企,叠加物价居高不下,抑制了居民消费意愿,导致一季度民间消费环比再次下滑0.1%。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高利率环境也使建筑业自2023年以来始终处于低迷的状态。 釜山港【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5-11 23:42:16
-
联合国报告称韩国反华情绪高涨令人担忧
联合国时隔7年发布报告,称韩国国内的反华情绪已达到令人担忧的水平。近来以保守阶层及部分政客为中心,反华与仇华情绪高涨,有关中国人参与总统弹劾集会、涉嫌介入大选等谣言在网络中快速传播,令联合国罕见发出警告。 联合国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日前发布报告,对近来韩国内针对中国人的仇恨言论增加表示担忧。韩国定期接受联合国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的国家报告审议,本次审议为2018年12月后时隔7年实施。 报告指出,韩国社会在线上和线下对移民、寻求庇护者、难民及华裔群体的种族歧视性仇恨言论持续增加,我们对此表示担忧,建议对相关法律进行修订,开展教育宣传,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联合国称,不仅对中国人,韩国社会对穆斯林、外籍劳工、脱北者等群体的歧视现象也令人担忧。尤其对中国人的仇视已从网络扩大至线下,并举例称近来在建国大学附近中国美食街一带,发生针对中国人的辱骂与肢体冲突。 这将对下届政府对华外交改善产生不小的影响,韩国外交部正在就联合国此次警告研究应对方案。外交部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同有关部门合作,对此进行周密探讨。 眼下韩国正值总统选举拉票期间,主要候选人的对华政策也成为关注焦点。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日前在大邱拉票时再次提及此前涉华言论,李在明曾在去年国会议员选举期间表示:“我们为什么要对中国指手画脚?直接说‘谢谢’就行了。”此番言论引发对华屈辱外交的争议。 李在明当天再次提及此事,他表示:“我对中国说‘谢谢’,对台湾也说‘谢谢’,这难道不对吗?”表明他今后对华外交或奉行实用主义路线。 国民力量党候选人金文洙则主张,对华外交应建立在互相尊重和遵守规范的基础上,在韩中双边关系上应将国家利益和主权放在首位,对中方的傲慢或单方面霸道态度果断进行应对。
2025-05-14 18:48:54 -
中美贸易谈判达成协议 金价大幅跳水
随着中美两国达成协议,宣布将在未来90天内大幅下调双边关税水平,市场避险情绪迅速降温,黄金价格出现新一轮抛售潮。 当地时间12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中美经贸高层会谈中,双方达成协议,同意将在未来90天内大幅降低关税。根据《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内容,美国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从145%降至30%, 中国对美国商品加征的关税从125%降至10%,新协议的有效期为90天。 受该消息影响,市场避险需求显著回落,全球股市普遍上涨。与此同时,作为传统避险资产的黄金则出现大幅下跌。5月12日,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价格每盎司收于3228美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16美元,跌幅达3.46%。现货黄金价格也下跌至每盎司3225.28美元,跌幅约3%。 此前,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全球金融市场避险情绪升温,金价自年初以来一度上涨近20%,并在上月创下每盎司3500美元的历史新高。然而,随着中美达成协议,市场不确定性缓解,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黄金避险需求明显减弱,导致金价大幅回落。 黄金交易平台BullionVault研究主任Adrian Ash表示:“上月白宫接连释出混乱讯息,引发金价飙升,也让黄金在面对特朗普的反复言行时显得尤为脆弱。但随着整体氛围趋于平稳,若市场对乐观预期再度动摇,黄金或将再次获得上涨动力。” 受中美双方达成协议的影响,韩国股市小幅上涨。本月13日,韩国综合股价(KOSPI)指数盘中一度突破2620点后,报收2608.42点,较前一交易日上升1.09个百分点(0.04%);创业板(KOSDAQ)指数报收731.88点,较前一交易日上升6.48个百分点(0.89%)。
2025-05-14 00:57:57 -
韩国研发投资强劲增长 增幅领先全球主要经济体
欧盟委员会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强2000企业的总投资额达1.257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0万亿元),同比增长7.7%,创下历史新高。 报告显示,在入榜的前2000强企业中,美国企业最多,共681家,占全球研发总投资的42.3%;中国企业为524家,占比17.1%;日本企业为185家,占比8.3%。韩国则有40家企业入榜,以425.5亿欧元的研发投入,占全球总额的3.4%。从增幅来看,韩国的研发投资同比增长23.7%,显著高于G7国家(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意大利)、中国和中国台湾等主要经济体。 从具体企业来看,美国科技巨头Alphabet(谷歌母公司)、Meta(Facebook母公司)、苹果和微软包揽前四位,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和中国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巨头华为分列第五和第六。 在韩国企业中,三星电子继续保持全球第七位,成为唯一跻身前十的韩国企业。三星电子的研发投资额同比增长14.4%,达到198.9亿欧元,占韩国入榜企业研发总投入的46.7%。 SK海力士的表现也颇为亮眼,研发投资同比增长69.3%,达到53.1亿欧元,排名第42位,首次进入全球前50位。值得注意的是,三星电子与SK海力士两家企业的合计研发投资额达252亿欧元,占韩国ICT硬件领域研发总投资规模的94.5%。 除上述两家外,进入榜单的韩国企业还包括LG电子(28.1亿欧元,排名第80位)、现代汽车(27.9亿欧元,排名第81位)、LG化学(14.3亿欧元,排名第166位)、LG显示器(13.1亿欧元,排名第180位)等。 从行业分布来看,韩国企业的研发投资主要集中在ICT硬件领域,占比高达62.7%,明显高于其他产业。其次为汽车及零部件(11.8%)、其他行业(10.3%)和工业品(7.9%)。 然而,在生物医药与ICT软件领域的研发投资占比仅为2.1%和1%,显著低于美国(25.4%、34.2%)、日本(15.3%、9.8%)、中国(6.1%、17.4%)、英国(50.7%、5.4%)等主要国家。
2025-05-13 23:10:05 -
韩国专家聚焦中美关税战 应对策略成热议话题
近期,随着美国对主要贸易伙伴调整关税政策,全球贸易格局与供应链重组正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尤其中美之间的贸易政策,已成为影响韩国经济走向的重要变量。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亟需审慎应对。 在此背景下,首尔外国记者俱乐部近日在韩国新闻中心举行新闻简报会,就韩国面临的挑战与课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讨论。韩国西江大学教授金容镇(音)和韩中联合会会长、韩国龙仁大学中国学系教授朴胜赞出席了此次活动。 金容镇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核心目的在于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并促进美国制造业复兴,但实际操作并不容易。随着通货膨胀压力持续上升,美国可能面临经济增长放缓、物价上涨和投资收缩等风险。关税政策发挥实质效应仍需一段时间,判断特朗普政府最多还有6个月的“窗口期”。中国等主要国家已认知特朗普的时间只有6个月,可能将采取观望战略。 金容镇还指出,中国和美国分别是韩国第一和第二大出口市场,因此关税问题对韩国经济影响深远。近期,尽管现代、三星、SK等韩企已承诺将在美投资数十万亿韩元,但美方仍对部分商品征收新关税。 关于韩国应对方向,金容镇表示,韩国政府正在寻找与美国合作空间,如造船、天然气管道等项目上进行投资,但效率有限。韩国应考虑与中日、日本等亚洲国家开展更深层次合作,加强应对能力。若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持续下去,可能会将美国乃至全球经济拖入衰退,因此需要构建更广泛的全球合作机制。 朴胜赞则表示,中美关税冲突已超越传统贸易争端,更像是一场新冷战的前奏。特朗普政府推行关税政策的另一目的,是遏制中国企业通过第三方市场绕道出口,并倾向于打造一个多边施压的联盟体系,这与拜登政府所倡导的方式明显不同。 他还提到,近期美国将对华遏制策略从关税工具转向金融领域,意图通过推动人民币升值来削弱中国出口竞争力,进而为美国制造业复苏创造条件。 在韩国应对策略方面,朴胜赞表示,随着局势演变,美国势必将更强烈要求盟国加入遏华联盟。在此形势下,韩国政府必须在中美之间保持战略自主性与外交平衡,并在清晰认知国际形势和国内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制定灵活而前瞻的地缘战略布局。
2025-05-13 20:33:25 -
中芯国际第一季度业绩飙升 步步紧逼三星电子
在美国的对华强力制裁下,中国最大晶圆代工企业中芯国际(SMIC)今年第一季度业绩逆势大幅增长,正在加速逼近三星电子。据半导体行业13日消息,中芯国际近日公布的财报中,今年第一季度营收达到22.47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7.5018亿美元增长28.4%。季度净利润则同比大增161.9%,达到1.88亿美元。 财报显示,中芯国际第一季度工厂产能利用率为89.6%,较上一季度的85.5%有所提升,带动整体业绩增长。尤其是在中国政府推出的“以旧换新”等消费刺激政策推动下,国内半导体订单明显增加,推动营收和利润同步提升。 从业务结构来看,中芯国际第一季度来自家电领域的收入占比由去年同期的30.9%升至40.6%。在面临美国对半导体出口管制的压力下,中芯国际在美洲市场的营收依旧逆势增长,由上一季度的8.9%增至12.6%。 中芯国际的强劲增长令三星电子倍感压力。作为全球晶圆代工市场排名第二的企业,三星正在面临来自中芯国际的猛烈追赶。市场调研机构集邦咨询(TrendForce)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三星电子的市场占有率为8.1%,较上一季度下降1个百分点;而排名第三的中芯国际在下滑0.5个百分点的情况下也保持在5.5%,与三星的差距从3.1个百分点缩小至2.6个百分点。 三星不仅尚未拉近与行业龙头台积电(TSMC)的差距,反而同时面临中芯国际的快速逼近。另外,中芯国际对今年第二季度的业绩预期相对保守。公司预计第二季度营收或较第一季度减少4%至6%,毛利率也可能从22.5%降至18%至20%。这一保守预期或与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关税影响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中美两国在5月12日发表联合声明,同意大幅削减此前互相加征的报复关税。据5月10日至11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中美经贸高层会谈消息,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拟从145%下调至30%。这一转变成为影响中芯国际后续业绩的积极变量。 中芯国际在对下半年的展望中表示机遇与挑战并存,公司计划战略聚焦核心业务与短期成果。中芯国际一方面持续强化对国内无晶圆厂(Fabless)模式半导体设计企业的服务,另一方面加快推进人工智能(AI)服务器、智能手机应用处理器(AP)等高端芯片制造工艺的研发。 此外,中国科技巨头华为正在计划发布一款与英伟达H100性能相当的新一代AI芯片昇腾910D(Ascend 910D),据悉该芯片由中芯国际代工制造。
2025-05-13 20:06:48 -
时隔六年双城互动 首尔北京共商旅游振兴方案
首尔市与北京市在新冠疫情大流行后时隔六年首次举行会谈,探讨两座城市的旅游振兴方案。 据首尔市政府13日消息,首尔市与北京市前日在首尔举行“首尔-北京旅游政策座谈会”,双方就推动韩中旅游资源交流、吸引游客的实质性合作方案交换意见,首尔市旅游体育局长具钟元(音)与北京市文旅局副局长孙健等出席会议。 首尔市与北京市自2013年签署旅游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定期召开旅游推介会、共同进行营销宣传。但2019年以后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官方交流中断,本次是时隔6年首次线下举行会议。 具钟元在会上介绍了首尔打造四季皆宜的“Fun City”目标,以及推出的“慢节奏汉江三重庆典”等一系列配套庆典活动,还就北京中轴线去年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向中方表示祝贺。 孙健在会上表示,对首尔的入境旅游成果及海外宣传战略印象深刻,表示北京也希望与首尔展开合作,借鉴优秀经验和战略,将北京打造为中国入境旅游第一城。 据韩国政府统计,去年来韩中国游客总计460万人次,同比大幅增长127%,占全体外籍游客总数的28%。赴华韩国游客也达231万人次,同比增长115%,呈现稳定的复苏势头。 去年11月, 中方首次对韩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入境政策,韩国政府也随即采取对等措施,计划于今年第三季度对中国团体游客实施免签政策。 首尔市计划加强宣传营销,持续吸引包括中国游客在内的外国游客来访。着力推广“一个人也能安全好玩”的城市旅游形象,同时在中国各地举行旅游路演,进一步提高首尔的知名度。 首尔市为此制定了“3·3·7·7”(全年吸引外籍游客3000万人次、人均支出300万韩元、停留时间7天、回头客70%)的发展愿景。 具钟元成表示,将以北京为起点,多角度加强与海外知名城市的实质性合作,在海外广泛传播首尔的魅力,加速实现“3·3·7·7”目标。
2025-05-13 18:48:20 -
全球贸易秩序重整 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成焦点
全球自由贸易旗手美国开始实施保护主义政策后,全球贸易秩序出现剧烈动荡。长期以来由世界贸易组织(WTO)主导的自由贸易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自由贸易协定(FTA)原本旨在消除关税壁垒、赋予贸易特惠,但当下的影响力也逐渐减弱。 FTA是指缔约国之间相互取消商品和服务贸易关税,降低贸易壁垒的协议。此前多以欧盟(EU)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等区域协定为主,称为区域贸易协定(RTA)。韩国并非EU或NAFTA成员,但通过与59个国家签署22项FTA协议,成功拓展经济版图。与韩国缔约的59个国家GDP之和占全球总量的85%,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新加坡。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月2日在白宫宣布大幅提高关税壁垒,并签署行政命令,对韩国等多国启动对等关税政策,试图通过重新谈判降低美国贸易赤字。目前美国对韩国设关税25%,欧盟20%、日本24%、中国台湾32%、越南高达46%。部分国家获得临时关税豁免,但中美之间超过100%的报复性关税战却硝烟弥漫。 为应对美方保护主义,各国纷纷寻求通过谈判降低关税,或考虑实施对等措施。专家指出,即使当前紧张局势最终缓解,多数国家对美出口恐难再享受零关税待遇。长期依赖双边FTA、缺乏区域经济整合支撑的韩国则可能首当其冲。 FTA按经济整合程度可分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及完全经济整合五个阶段。相比已经实现第五阶段整合的欧盟,韩国缔结的自由贸易协定大多处于最初阶段,全球保护主义氛围高涨无疑削弱韩国的对外贸易优势。 在美国削弱WTO作用并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后,全球自由贸易结构开始裂解。特朗普政府重提对等关税,成为对FTA制度的沉重打击。当前WTO几乎丧失实质争端解决能力,如果FTA失效,韩国企业出口环境可能更加恶化。 此外,美国主导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多边协定也在单边主义下面临功能弱化风险。专家指出,APEC为非约束性机制,但如果美国单方面加征关税,则会破坏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 在此背景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与《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开始受到关注。RCEP涵盖中国、韩国、日本、澳洲及东盟十国,在全球人口总数中约占23亿,GDP与贸易规模约占30%。 韩国尚未加入CPTPP,目前正在推进加入进程来分散出口风险。RCEP标准则相对宽松,缺乏高附加值领域的严格规则,部分专家认为仅可作为补充战略。此外,中国作为RCEP主导国,也可能限制韩国在其中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中日韩三国间自由贸易协定重启谈判的呼声渐涨。三国经贸部长3月30日时隔六年在首尔会面,达成恢复自由贸易秩序、加强三边合作的共同意愿,并在联合声明中支持基于规则、开放、包容、透明和没有歧视的多边贸易体系。 目前中日韩三国间尚无共同经济合作机制,仅有中韩FTA正在运行。三国自2012年起进行16轮FTA谈判,2019年中断。2020年新冠疫情叠加中美关系恶化,协商陷入停滞。直至2024年,三国才再度确认重启意愿。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此前与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安德根的会谈中,主张尽快恢复中日韩FTA谈判,并推动中韩FTA第二阶段深化,强调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如果中日韩三国达成FTA,则会形成一个GDP总额高达24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甚至超过欧盟,但要实现这一目标依旧存在诸多挑战。三国均为制造大国,产业重合度高,贸易自由化易触发产业矛盾。此外,政治纷争也难以忽视。韩日在慰安妇赔偿、独岛主权等历史问题下多次出现摩擦,中韩则在“萨德”风波后曾一度陷入文化封锁与外交僵局。 近期,在美方持续强化保护主义的背景下,韩国政府也对中日韩FTA展现出积极态度。安德根强调,面对国际贸易体系不确定性,三国有必要加强经济合作,同时也坦言,合作内容和领域尚存分歧,需要协调。 在美国发起的关税战争中,中日韩开始探索新的合作路径。三国部长的握手,不仅象征东亚经济合作重启,同时也是全球保护主义浪潮中东亚三国对自由贸易承诺的一次重要宣示。如果三国能在互信基础上化解分歧、达成共识,不仅可以为地区创造更稳定的贸易环境,也可能在动荡的全球贸易体系中,为自由贸易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2025-05-13 01:00:48 -
韩国4月半导体出口逆势增长 HBM等高附加值产品成新引擎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掀起的新一轮关税战阴影下,韩国4月半导体出口同比增长17.2%,带动整体出口上升3.7%。在此背景下,半导体能否在第二季度继续充当出口主力,成为业界关注焦点。 随着中国加快提升通用型半导体市场占有率并推进产业自立,韩国存储半导体对中国市场的依赖风险正在上升。然而,高带宽存储器(HBM)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扩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冲作用。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与韩国贸易协会12日发布数据显示,4月半导体出口额达116.66亿美元,同比增长17.2%。今年1月出口为101.31亿美元,同比增长8.1%;2月为96.48亿美元,同比减少3%;3月为130.59亿美元,同比增长11.9%。整体来看,今年第一季度半导体出口同比增长约6%。作为占比接近总出口20%的核心品类,半导体在第二季度初依然维持着近两成的强劲增长势头。 产业通商资源部指出,4月半导体出口创历年同期新高,主要得益于HBM等高附加值存储器表现强劲,以及固定价格的反弹。业界普遍预期,短期内该增长势头仍将延续。 根据韩国企划财政部发布的每日经济指标,8GB的DRAM现货价格自2月底的1.73美元持续上扬,至5月7日升至2.14美元,较去年同期上涨9.9%。与此同时,128GB的NAND现货价格自去年底以来也呈现稳步上升趋势,5月6日和7日均报7.2美元,同比涨幅分别为12.7%和12.6%。 在人工智能(AI)产业迅速扩张的带动下,HBM出口大幅增长,进一步推高整体半导体出口。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韩国对中国台湾的出口大幅上升,凸显出以SK海力士与台积电(TSMC)合作、面向美国英伟达等企业供应高性能半导体的供应链体系正加速成形。 数据显示,去年韩国对台半导体出口达216.2亿美元,同比激增127.2%,在出口国排名中跃升至第三位。今年1至3月,该出口额达59.82亿美元,同比再增132.9%,跃居第二,占比达18.2%。相较之下,今年第一季度韩国对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半导体出口分别下滑12.4%和40.4%,但以HBM为代表的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持续走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整体出口的减幅。 韩国产业研究院研究员金阳平(音)表示:“随着中国以低价策略主导本土半导体市场,其在全球半导体领域的影响力正不断提升。韩国则已逐步退出该领域竞争,转向以HBM、DDR5为代表的高性能产品领域发力。” 尽管短期内韩国半导体出口维持上行势头,但从中长期来看,围绕中国推进半导体自立及美中矛盾激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仍不可忽视。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委员郑衡坤在《韩国存储及系统半导体全球竞争力分析》报告中指出,韩国对华出口依赖度过高、市场结构单一,亟需制定针对对华出口收缩的风险应对方案。 SK海力士参加TSMC“2025 年北美技术研讨会”的展台全景【图片来源 SK海力士】
2025-05-12 18:39:48 -
五家中资银行首尔分行去年"成绩单" 出炉 工商银行表现亮眼
11日,据韩国银行联合会的数据,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五家中资银行首尔分行去年净利润约为3297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7亿元),同比减少6.73%。 从各行具体表现来看,去年净利润出现明显分化。中国银行首尔分行去年净利润达790亿韩元,同比减少24.98%;建设银行为612亿韩元,同比减少20.73%;光大银行为201亿韩元,同比减少22.09%。相比之下,工商银行首尔分行则实现净利润1396亿韩元,同比增长18.1%;交通银行则录得298亿韩元,同比增长10.37%。 从总资产规模来看,五家中资银行首尔分行去年总资产规模达88.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1.31%。其中,工商银行总资产规模最大,达到32.2万亿韩元,其后依次为建设银行(23万亿韩元)、中国银行(17.6万亿韩元)、交通银行(8.1万亿韩元)和光大银行(7.7万亿韩元)。 营业利润方面,工商银行表现最为亮眼,去年实现营业利润1881亿韩元,同比增长23.18%;交通银行紧随其后,营业利润达378亿韩元,同比增长10.53%。相比之下,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光大银行的营业利润则分别为1136亿韩元、820亿韩元和269亿韩元,同比降幅分别为14.33%、19.21%和23.14%。 值得关注的是,五家银行首尔分行中,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实现了显著业绩增长。工商银行受益于外汇及衍生产品业务的增长,成功扭亏为盈。其相关收入去年达574.7亿韩元。交通银行主要得益于利息收入的增长,去年利息收入达3015亿韩元,同比增长13.2%。 总体来看,尽管部分银行业绩表现稳健,但整体业绩略有下滑。韩国金融监督院分析指出,为扩大资产规模,在韩中资银行通过中国香港等海外市场以较高利率融资,导致利息收入承压。不过,外汇及衍生品交易收益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利息收入的下滑。 某家中国工商银行营业厅【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5-12 17:00:00 -
韩国一季度经济增速垫底主要国家 内需疲软成主因
韩国银行(央行)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韩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0.2%。这是继去年第二季度经济环比萎缩0.2%以来,韩国再次出现负增长。 在已公布一季度数据的19个国家(地区)中,韩国经济增长率排名垫底。这19个国家包括18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和1个非成员国。数据显示,爱尔兰以3.219%的增长率位居榜首,中国(1.2%)和印度尼西亚(1.124%)紧随其后。与韩国经济体量相近的西班牙实现0.568%的增长,排名第四。此外,加拿大(0.4%)、意大利(0.26%)、德国(0.211%)和法国(0.127%)等主要经济体也均实现正增长。 然而,日本和英国尚未公布今年一季度的官方数据。根据彭博社的数据,预计日本和英国一季度经济增长率分别为-0.1%和0.6%。 韩国经济已连续四个季度增长乏力,基本原地踏步。去年第一季度,韩国经济增长率达1.3%,在全球主要37个国家中排名第六,仅次于中国(1.5%)。但随后在第二季度出现-0.228%的负增长,排名跌至第32位;第三季度虽小幅回升(0.1%),但仍位列全球第26位。受消费和建筑投资疲软,以及去年12月政治动荡等多重因素影响,内需持续低迷,第四季度增长率进一步降至0.066%,排名第29位。 尽管全球37个国家的一季度数据尚未公布,但专家普遍预计,韩国今年第一季度增长率仍可能处于全球低位。专家指出,内需疲软是当前韩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政治不确定性和外部因素如美国关税政策也进一步打击了市场信心。 野村证券经济学家朴正宇(音)表示,尽管半导体下行周期和美国关税政策等多重因素对韩国出口形成负面压力,但当前韩国经济的核心问题在于国内消费和建筑投资的持续低迷。他还指出,韩国家庭债务水平高企,叠加物价居高不下,抑制了居民消费意愿,导致一季度民间消费环比再次下滑0.1%。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高利率环境也使建筑业自2023年以来始终处于低迷的状态。 釜山港【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5-11 23: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