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出口’新闻 264个
-
希杰第一制糖在日本投建饺子工厂 斥资万亿韩元拓展海外版图
为了进一步扩大韩国食品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希杰第一制糖宣布在日本新建一座大型饺子工厂,总投资额达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亿元),以提升海外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据希杰第一制糖8日消息,公司在日本千叶县启动饺子工厂建设项目,并通过前期投资强化生产设备。此次工厂选址千叶县木更津市的上总学术园区,占地面积约为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200平方米,配备尖端自动化生产设备,预计今年9月正式投产。 希杰第一制糖表示,正借助在日本持续增长的韩流趋势积极推进本地生产基地建设,掌握未来食品市场发展机遇。近年来,韩国美食在K-pop、韩剧等文化内容推动下在日本广受欢迎,成为韩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杰集团会长李在贤上月亲访日本,贯彻“国际现场经营”理念,强调韩流在日本升温是推动韩国文化全球传播的关键机会。他指出,必须以必品阁等品牌为中心,加快本地化战略和海外设备建设,推动希杰成长为全球领先企业。 此次新工厂建成,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军日本高速发展的食品产业,是希杰第一制糖强化日本速冻食品市场布局的关键一环。在日本年规模达1.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52.8亿元)的速冻饺子市场中,必品阁饺子的销量已超越其他同类品牌一半以上,为希杰带来巨大商机。 希杰第一制糖计划在新工厂投产类似“必品阁王饺子”的便捷型新产品,引领日本消费新潮流。目前,公司在日本销售的产品包括必品阁饺子、冷冻紫菜包饭、韩式调味料等,覆盖永旺(AEON)、开市客(Costco)、亚马逊和乐天等主流渠道。 2023年,必品阁紫菜包饭首次登陆日本市场,依托永旺和开市客的销售网络,年销量达约250万个。新工厂下半年增产饺子后,希杰第一制糖有望在日本食品产业中实现新突破。数据显示,包括日本在内的希杰第一制糖海外食品业务营收已从2019年的3.154万亿韩元增长至2024年的5.814万亿韩元,五年增长77%;同期海外销售在整体食品销售中的占比也从39%提升至49%。 为实现全球化战略,希杰第一制糖持续推进海外生产基地建设。近年来,公司在美国、欧洲等地不断扩展产能。去年11月,希杰在匈牙利布达佩斯郊区多瑙沃尔沙尼敲定欧洲“K-食品”新工厂选址,计划2026年下半年投产必品阁饺子,全面拓展欧洲市场。 在美国,希杰已拥有包括2019年收购的Schwan’s公司在内的20个食品生产基地;在日本,自2019年并购“饺子计划”以来,目前运营4家饺子工厂;在欧洲,2018年收购德国冷冻食品企业Mainfrost后首次建立本地生产据点;2022年在越南建成工厂,实现“海外生产加出口”模式;2023年在澳大利亚建成新工厂,面向当地市场生产饺子和泡菜。通过这一系列布局,希杰第一制糖正在稳步推进“全球K-食品领航者”的发展蓝图。
2025-05-09 02:19:22 -
中美关税博弈成利好 韩国电池三巨头转攻美国储能市场
在电动汽车需求放缓的背景下,韩国三大电池企业LG新能源、三星SDI与SK On正在逐渐把业务重点转向美国储能系统(ESS)市场,在业绩承压的情况下寻找新的出路。三家企业通过改造电动汽车电池产线并拓展供应链,提升ESS业务营收。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产ESS电池加征高额关税,韩国厂商有望借此获得反向利好。 据电池行业8日消息,LG新能源计划今年第二季度在美国密歇根州霍兰工厂投产磷酸铁锂(LFP)ESS电池。为此,公司把部分电动汽车电池产线改为ESS专用,并暂停原本在亚利桑那州的新建计划,从而把美国本地的ESS电池量产时间提前约一年。 LG新能源方面称,霍兰工厂量产的LFP电池容量为现有短电芯的三倍,能量密度提升20%以上,具备更强的性能与价格竞争力。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的发展下,ESS市场正在快速增长。SNE Research预测,北美ESS市场规模或从今年的约97GWh增至2030年的179GWh。 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产LFP ESS电池征收高达155.9%的关税,明年计划升至173.4%,导致中国企业的价格优势削弱,韩国企业受益明显。LG新能源表示,目前计划借助有利关税与投资抵税政策(ITC),在美扩大订单并提升竞争力。 三星SDI正在评估在美设立ESS电池本地生产基地的可能性。公司指出,目前ESS电池主要出口至美国市场,易受关税影响,因此正在与客户积极协商。近期,三星SDI与美国NextEra Energy签订约437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2.68亿元)的ESS供货合同。主力产品为整合型Samsung Battery Box(SBB),便于运输与安装,可即插即用接入电网。 SK On则考虑把美国佐治亚州电动汽车电池工厂的部分闲置产线转为ESS用LFP电池产线。去年9月,SK On与美国能源企业IHI Terrasun Solutions签署合作协议,计划供应ESS电池。IHI在SK On电池基础上集成变压器与软件,制造整机产品销往北美。SK On方面表示,目前正在与美国客户就订单展开积极协商,并在LFP电池方面强化材料与工艺技术,以改善续航与低温性能。 LG新能源电网用集装箱式ESS产品【图片来源 LG新能源】
2025-05-08 23:49:23 -
北京现代打响绝地反击战 首款纯电SUV量产在即
由现代汽车和北京汽车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北京现代有限公司计划8月量产纯电SUV“ELEXIO”,这是北京现代在中国市场发布的首款纯电平台SUV,将正式向比亚迪、吉利等本土品牌发起挑战。 北京现代将通过“ELEXIO”夯实中国内需市场基础的同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将出口海外,加速转换中国工厂为全球出口战略基地。“ELEXIO”被称为中国版艾尼氪(IONIQ),基于现代汽车的全球电动车专用平台E-GMP打造,目前已完成开发,计划于8月进行量产。“ELEXIO”的年产能目标定为3.5万辆,其中超过1万辆将出口至东南亚、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开拓销路。 成立于2002年的北京现代在中国市场曾风光无限,2013年销量突破100万辆,但在萨德风波和中国本土电动汽车崛起的双重冲击下,现代汽车目前在华市场份额不足2%,逐渐被边缘化。面对中国市场需求停滞与竞争加剧的局面,北京现代积极转变发展战略,自去年起集中全力推进北京工厂向全球出口战略基地转型。 内需加出口双轨战略并行下,去年北京现代出口规模超过4.4万辆,占总产能的四分之一。今年计划以“ELEXIO”等新车的上市,将出口规模扩大至10万辆。 北京现代若今年达成10万辆出口目标,中国将与捷克、土耳其和印度并肩,跻身现代汽车全球四大出口基地之列。 作为今年出口战略的旗舰车型,“ELEXIO”是一款紧凑型纯电SUV,充分考虑中国消费者喜好,外观采用流线型设计,前脸和车尾均采用简约线条,水晶立方体日行灯暗藏“幸运数字8”玄机。车身底盘采用8横7纵网格结构的电池保护平台,并通过增大电池安全空间设计,满足中国复杂路况所要求的严苛碰撞标准,完成包括极寒环境下电池性能检测在内的全方位测试。 北京现代已启动新车上市预热,在上月举行的上海国际车展上面向当地媒体举行“ELEXIO”首秀,具体参数和价格将在正式上市时同步公开。 北京现代计划以“ELEXIO”的上市加速电动化转型,以“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战略,在2027年前开发并上市六款定制化新能源汽车,实现总产能的50%用于出口的长期战略。 北京现代首款纯电SUV“ELEXIO” 【图片提供 北京现代】
2025-05-08 18:14:00 -
韩国美妆反向海淘金额接近10亿美元 一年内翻一番
韩国关税厅6日向国民力量党议员朴成训提交的统计资料显示,去年通过海淘方式购买的韩国香水与化妆品等美妆产品金额为9.73亿美元,是2022年(5.23亿美元)的近两倍。 韩国美妆产品的反向海淘规模正快速扩大,2019年仅为5500万美元,短短五年时间便扩大约17倍,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在反向海淘前十大商品中,美妆产品位居首位,占去年海淘总额(29.3亿美元)的三分之一。自2018年反超服装类商品后,韩国美妆一直保持着极高的人气。 不仅如此,化妆品也是韩国出口热门商品之一。去年,韩国化妆品出口额达68亿美元创历史纪录。 今年第一季度的出口表现也十分亮眼,出口规模达18.4亿美元,同比增长近20%,创下历年第一季度最高纪录。同时,第一季度化妆品的反向海淘规模也达到4.145亿美元。 受美国关税波动影响,韩国化妆品在海外消费者囤货热潮中格外受欢迎。据《华盛顿邮报》报道,韩国防晒霜成为美国消费者为应对涨价提前购买的八大热门商品之一。 报道称,韩国产防晒霜因其出色的防晒效果与清爽的使用感,广受美国消费者青睐,掀起购买热潮。 在首尔中区明洞的化妆品店铺前,游客们正在挑选化妆品。【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5-07 01:32:57 -
从小炒股!三星电子未成年股东突破39万人
韩国证券存管院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三星电子未满20岁的股东人数达39.5万人。 数据显示,未成年股东占三星电子总股东数(516.0297万人)的7.65%,共持有1940.2718万股,约占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0.33%。以本月2日的收盘价5.43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79元)计算,其持股市值约为1.0536万亿韩元。 截至去年年底,未成年股东人均持有三星电子股票约49股,以本月2日的股价折算,市值约为266万韩元。 尽管股票交易没有年龄限制,但未成年人需获得父母或法定监护人的同意方可开设证券账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出于经济教育或资产赠与目的,为子女购买股票,同时,也有不少青少年开始主动参与股市投资。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股市投资热潮升温,投资人群逐渐年轻化。三星电子的未成年股东数量自2019年末的1.83万人,5年间增长了约22倍。 从股东结构看,未满20岁的股东占比也从2019年的3.21%逐年上升,并自2021年起稳定在7%至8%区间。然而,受三星电子股价低迷影响,未成年股东人数在2022年达到峰值(43.16万人)后,2023年降至39.19万人,目前呈现增长停滞趋势。 尽管韩国半导体出口创下历史新高,但三星电子的股价近期持续走低,市净率一度跌破1倍,创下自2009年底以来新低。今年以来,三星电子股价一直徘徊在5万韩元区间。 为提振股价、提升股东价值,三星电子于去年11月宣布,将在一年内回购总额达10万亿韩元的公司股票。截至今年2月,公司已完成约3万亿韩元股票的回购及注销。对于剩余的7万亿韩元,公司表示,将在今后的董事会上从提升股东价值的角度出发,决定具体的使用时间和方式。 位于首尔瑞草区的三星电子总部大楼【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5-05 19:45:22 -
韩国4月出口创历史新高 半导体等主力产品助力增长
根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1日发布的数据,尽管对美出口和汽车出口出现下滑,但得益于半导体等主力产品的强劲表现,韩国4月出口额达582.1亿美元,同比增长3.7%,创下历年同期最高纪录。 在主要出口品类中,半导体表现尤为突出,出口额达到117亿美元,同比增长17.2%,创下历年4月新高。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自去年4月以来,通用型DRAM等存储芯片价格首次回升,且高带宽存储器(HBM)等高附加值产品需求持续增长,共同推动半导体出口增长。 具体来看,无线通信设备在智能手机出口增长的带动下,同比增长26.5%,达15亿美元,实现连续三个月增长;生物保健产品的出口也表现不俗,同比增长14.6%,达14亿美元,创下历年4月新高;尽管美国自3月起对韩国钢铁加征25%关税,但钢铁出口仍同比增长5.4%,达30亿美元,时隔四个月重回增长轨道;二次电池出口同比增长13.7%,达7亿美元,终结此前连续16个月的下滑趋势;船舶出口同比增长17.3%,达20亿美元,延续上升势头。 然而,汽车出口受电动车需求放缓和美国加征关税的双重影响,同比下降3.8%,降至65亿美元。尽管混合动力车型已连续14个月实现增长,但内燃机和纯电动车出口下滑,拖累整体出口表现。相比之下,汽车零部件出口同比增长3.5%,达20亿美元。 除主力品类外,受韩国食品和化妆品热潮推动,农产品和水产品出口同比增长8.6%,达11亿美元;化妆品出口同比增长20.8%,达到10亿美元,均创下4月历史新高。此外,电气设备出口同比增长14.9%,达14亿美元,再次创下同期新高。 从出口地区来看,受关税影响,4月对美出口同比减少6.8%,降至106亿美元。尽管石油制品、二次电池及无线通信设备等品类保持增长,但汽车和通用机械等核心品类的下滑,拉低整体出口表现。同时,对美贸易顺差同比减少16.7%,降至45亿美元。 相较之下,对华出口在半导体和无线通信设备强劲带动下,同比增长3.9%,达109亿美元。对东盟与欧盟出口则分别同比增长4.5%和18.4%,达94亿美元和67亿美元,部分弥补了对美出口的下滑。 同期,进口总额为533.2亿美元,同比下降2.7%。其中能源进口因原油和天然气减少,同比锐减20.1%,至100亿美元;而非能源进口则同比增长2.4%,至434亿美元。 总体来看,4月贸易顺差达48.8亿美元,较1月的逆差大幅改善,连续三个月维持顺差格局。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安德根表示,尽管对美出口面临挑战,但韩国对主要市场的出口持续增长,特别是半导体、化妆品、农产品、水产品和电气设备等品类创下4月历史新高。政府将继续集中资源,帮助企业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持续保持出口竞争力。 上月30日,釜山港新仙台码头堆满的集装箱。【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5-01 23:38:07 -
韩国3月半导体生产创19个月最大增幅 三大经济活动指标仍低迷
韩国统计厅30日发布的《3月产业活动动向》报告显示,今年3月韩国半导体生产同比大幅增长,创下19个月以来的最大涨幅。然而,生产、消费和投资三大经济活动指标整体依旧低迷,反映出当前韩国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稳固。 数据显示,3月韩国全产业生产指数为114.7,环比增长0.9%,延续了2月以来的回升趋势。其中,矿工制造业生产环比上升2.9%,作为核心支柱产业的半导体生产环比增长13.3%,为自2023年8月以来的最大涨幅(当时增幅为13.6%)。 虽然韩国内部政治局势趋于稳定,加之补充预算等政策出台为内需带来支撑,但受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持续、出口复苏缓慢等因素影响,整体经济活力仍显不足。 具体来看,服务业生产环比下降0.3%,商品零售销售亦环比下滑0.3%。其中,食品等非耐用品(增长2.8%)和服装等准耐用品(增长2.7%)销售回暖,但通信设备、电脑等耐用品销售大幅下滑8.6%,拖累整体消费数据。 投资方面,设备投资继2月小幅回升后,3月再度环比下降0.9%。其中,汽车等运输设备投资增长3.4%,但机械设备类投资下降2.6%。 建筑领域表现也不乐观,建筑施工实绩(以不变价格计)环比减少2.7%。此前2月曾实现2.4%的增长,系7个月来首次转正,但未能延续回升态势。 在经济景气指标方面,衡量当前经济状况的同步综合指数循环变动值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预示未来经济走势的先行综合指数循环变动值也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显示短期内经济或仍有小幅改善空间。 韩国统计厅经济动向统计审议官李斗元表示,受前期基数效应影响,零售和投资等领域短期内出现回调。他强调,尽管半导体生产表现强劲,但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依旧高企的背景下,仍需高度关注内外部风险因素。 LG Innotek于本月17日首次向媒体公开其高附加值半导体基板FC-BGA生产基地“Dream Factory”,并展示了该工厂中正在作业的机器人。【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5-01 01:20:14 -
三星电子第一季度营收创新高 手机销售强劲芯片业务承压
在Galaxy S25系列的强劲销售推动下,三星电子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历史最高季度营收,但服务器用DRAM销售增加与高带宽存储器(HBM)销售下滑等因素令半导体业务依旧承压。公司预计今年全年或呈现“上低下高”走势,第二季度则可能受到关税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 三星电子30日发布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合并营业利润为6.685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41.49亿元),同比增长1.2%,较市场预期高出近30%。营收达79.1405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0.05%,刷新去年第三季度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净利润为8.2229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1.74%。 从各部门来看,负责半导体业务的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营收25.1万亿韩元,营业利润1.1万亿韩元。其中内存营收19.1万亿韩元,环比下降17%。DRAM销售有所改善,但受出口管制影响,HBM销售减少。系统LSI业绩小幅回升,晶圆代工需求疲软而表现不佳。 负责手机业务的设备体验(DX)部门营收51.7万亿韩元,营业利润4.7万亿韩元。第一季度旗舰机型销售增长,加上零部件降价及资源优化,助力移动体验(MX)与网络业务营收达到37万亿韩元,营业利润4.3万亿韩元。 此外,电视与家电业务通过高端产品销售改善盈利。哈曼目前处于业务淡季,但也实现3.4万亿韩元营收,营业利润为3000亿韩元。显示面板(SDC)业务营收5.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5000亿韩元。三星电子一直以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今年第一季度研发支出达到9万亿韩元,创下历史新高。 近来全球贸易环境恶化,经济增长放缓,第二季度经营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韩联社旗下联合Infomax汇总的17家证券机构预测,三星电子第二季度营业利润或为6.6797万亿韩元,同比下降36.04%;营收预计为76.002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61%。 三星方面表示,如果经营不确定性得到缓解,下半年业绩有望回升。公司计划通过扩大HBM3E、128GB DDR5等高附加值产品销售,巩固存储市场竞争力,并加快第八代V-NAND的转产。系统LSI业务则扩大SoC与高像素图像传感器供应,晶圆代工计划致力2纳米工艺量产和应对移动与车载需求。 手机业务方面,三星计划第二季度主要提升Galaxy S25 Edge等旗舰产品销售,并在下半年加大折叠屏与人工智能(AI)功能优化投入。另外,公司还正在拓展高端平板、穿戴设备与扩展现实(XR)新品。电视和家电业务则主要以AI新品为核心推动销售增长。 三星江南店内陈列的Galaxy S25系列产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5-01 00:44:51 -
韩国近半数出口企业资金状况恶化 呼吁强化政策金融支持
在近期韩元汇率快速上升以及美国特朗普政府实施新一轮关税措施的背景下,韩国出口企业面临日益严峻的经营不确定性。最新调查显示,近一半的韩国出口企业称其资金状况较上一季度恶化,特别是中小企业所受影响尤为突出。 韩国贸易协会面向年出口额在50万美元以上的500家企业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于30日发布《2025年度出口企业融资困难与政策金融改善课题》结果显示,46.7%的企业表示2024年第四季度以来资金状况出现恶化。 按企业规模来看,年销售额在3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3亿元)以上的大企业中,仅35.9%感受到资金困难,而年销售额在50亿至300亿韩元之间的企业中,这一比例为47.6%;销售额在50亿韩元以下的中小企业中,该比例达到57.4%。 关于资金紧张的原因(可多选),58.5%的企业指出“销售不振”与“原材料价格上涨”为首要因素,其次为“人工成本上升”(35.4%)和“汇率波动”(34.1%)。 对此,企业普遍建议政府应采取以下措施以纾困:根据政策利率下调进一步降低银行加息幅度、改善以财务报表和抵押物为中心的贷款审查机制,并在设定担保额度时更多反映出口增长率。 调查还显示,企业认为维持出口竞争力的“适当汇率”为每美元兑韩元1344.9元。报告指出,尽管韩元贬值有助于提升出口利润,但也可能因原材料进口成本和运输费用增加,加重企业负担。 尤其是中小企业不仅面临原材料采购成本上升的压力,还可能因汇率波动遭遇海外买方压价的双重打击。 此外,美国政府自上月12日起对进口钢铁与铝产品征收25%的关税,使得韩国31.8%的相关出口企业受到直接冲击,另有45.6%的企业则因供应链成本上升或投资计划推迟而受到间接影响。 在应对措施方面,企业表示将通过“压缩成本”(46.6%)、“利用政策金融”(40.6%)和“开拓替代出口市场”(40.3%)等方式积极应对,但表示将扩大美国本地生产的企业仅占2.8%。 目前,最常被企业使用的政策金融工具为“出口补贴”(35.8%),其次为“信用担保”(33.8%)和“贸易保险”(32.5%)。不过,70.9%的企业认为现行政策金融支持“力度不足,难以切实感知”。 为此,报告建议扩大可体感的政策金融支持,包括进一步降低企业贷款利率,减轻原材料采购成本压力。 报告特别指出,应扩大由韩国银行(央行)提供的金融中介支援贷款中贸易金融项目的1.5万亿韩元额度,并在汇率大幅波动时设立特别资金,给予企业优先担保与保费减免等实质性援助。 此外,对于遭受关税冲击的企业,报告建议政府应超越简单的咨询辅导,提供低利率直接融资支援。例如,可参考由中小风险企业振兴公团运营的“应对通商变动支援项目”,为年度销售额或产量同比下降5%以上的企业提供最多60亿韩元、固定年利率2%的专项贷款。 韩国贸易协会贸易振兴本部长郑熙哲(音)表示:“面对关税等通商环境急剧变化,出口企业的不确定性与融资负担正迅速加大。贸易协会将持续倾听企业心声,向政府传达实际需求,推动出台企业切实可感的支援政策。” 京畿道平泽港【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30 23:47:58 -
中国5月实施化妆品新规 韩国中小美妆企业出口承压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将自5月起实施化妆品新规,要求所有出口至中国市场的化妆品产品提交完整的安全性评估报告。随着认证门槛大幅提高,韩国中小型美妆企业对出口前景的忧虑情绪迅速升温。 据韩国化妆品业界29日消息,自5月起,韩国企业在向中国出口化妆品时,必须提交涵盖所有成分的完整安全性评估报告,详细说明各成分的安全性及潜在有害性。与此前允许提交的简化版报告相比,新规显著提高了认证标准。 大型化妆品企业因早期已完成大部分认证手续,且配备有专门的海外注册团队,预计受新规影响相对有限。相比之下,中小型独立品牌在中国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收紧的背景下,不仅出口负担加重,生存压力也进一步加大。 受限于资源和人力,不少中小企业难以逐一应对中国复杂且频繁变化的法规。近期,许多企业加班加点处理申报工作,力求在新规正式实施前完成更多产品注册,以避免出口受阻。 此外,受限韩令影响,韩国化妆品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营销与渠道拓展长期受限。随着5月中国有望解除“限韩令”的预期,业界普遍认为中国市场或将重新开放,促使企业加快布局步伐。 数据显示,2023年韩国化妆品出口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对华出口额达到25亿美元,占据可观比重。业界普遍认为,一旦限韩令解除,对华出口渠道有望进一步拓展,但更为严格的法规也将成为新的挑战。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简化版注册程序被完整版取代,今后无论是原料还是成品,都必须经过更为严格的许可审查,整体流程也将更加繁琐。因此,越来越多中小型独立品牌选择委托第三方机构代为办理认证手续。 另有业内人士补充称,部分具备规模优势的设计代工(ODM)企业,正通过在中国设立的法人或合作机构,代理客户提交评估报告并办理注册流程,协助韩国品牌降低时间成本与合规风险。 一位顾客正在选购欧利芙洋“光州TOWN店”的产品。【图片来源 欧利芙洋】
2025-04-29 19:38:54
-
希杰第一制糖在日本投建饺子工厂 斥资万亿韩元拓展海外版图
为了进一步扩大韩国食品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希杰第一制糖宣布在日本新建一座大型饺子工厂,总投资额达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亿元),以提升海外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据希杰第一制糖8日消息,公司在日本千叶县启动饺子工厂建设项目,并通过前期投资强化生产设备。此次工厂选址千叶县木更津市的上总学术园区,占地面积约为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200平方米,配备尖端自动化生产设备,预计今年9月正式投产。 希杰第一制糖表示,正借助在日本持续增长的韩流趋势积极推进本地生产基地建设,掌握未来食品市场发展机遇。近年来,韩国美食在K-pop、韩剧等文化内容推动下在日本广受欢迎,成为韩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杰集团会长李在贤上月亲访日本,贯彻“国际现场经营”理念,强调韩流在日本升温是推动韩国文化全球传播的关键机会。他指出,必须以必品阁等品牌为中心,加快本地化战略和海外设备建设,推动希杰成长为全球领先企业。 此次新工厂建成,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军日本高速发展的食品产业,是希杰第一制糖强化日本速冻食品市场布局的关键一环。在日本年规模达1.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52.8亿元)的速冻饺子市场中,必品阁饺子的销量已超越其他同类品牌一半以上,为希杰带来巨大商机。 希杰第一制糖计划在新工厂投产类似“必品阁王饺子”的便捷型新产品,引领日本消费新潮流。目前,公司在日本销售的产品包括必品阁饺子、冷冻紫菜包饭、韩式调味料等,覆盖永旺(AEON)、开市客(Costco)、亚马逊和乐天等主流渠道。 2023年,必品阁紫菜包饭首次登陆日本市场,依托永旺和开市客的销售网络,年销量达约250万个。新工厂下半年增产饺子后,希杰第一制糖有望在日本食品产业中实现新突破。数据显示,包括日本在内的希杰第一制糖海外食品业务营收已从2019年的3.154万亿韩元增长至2024年的5.814万亿韩元,五年增长77%;同期海外销售在整体食品销售中的占比也从39%提升至49%。 为实现全球化战略,希杰第一制糖持续推进海外生产基地建设。近年来,公司在美国、欧洲等地不断扩展产能。去年11月,希杰在匈牙利布达佩斯郊区多瑙沃尔沙尼敲定欧洲“K-食品”新工厂选址,计划2026年下半年投产必品阁饺子,全面拓展欧洲市场。 在美国,希杰已拥有包括2019年收购的Schwan’s公司在内的20个食品生产基地;在日本,自2019年并购“饺子计划”以来,目前运营4家饺子工厂;在欧洲,2018年收购德国冷冻食品企业Mainfrost后首次建立本地生产据点;2022年在越南建成工厂,实现“海外生产加出口”模式;2023年在澳大利亚建成新工厂,面向当地市场生产饺子和泡菜。通过这一系列布局,希杰第一制糖正在稳步推进“全球K-食品领航者”的发展蓝图。
2025-05-09 02:19:22 -
中美关税博弈成利好 韩国电池三巨头转攻美国储能市场
在电动汽车需求放缓的背景下,韩国三大电池企业LG新能源、三星SDI与SK On正在逐渐把业务重点转向美国储能系统(ESS)市场,在业绩承压的情况下寻找新的出路。三家企业通过改造电动汽车电池产线并拓展供应链,提升ESS业务营收。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产ESS电池加征高额关税,韩国厂商有望借此获得反向利好。 据电池行业8日消息,LG新能源计划今年第二季度在美国密歇根州霍兰工厂投产磷酸铁锂(LFP)ESS电池。为此,公司把部分电动汽车电池产线改为ESS专用,并暂停原本在亚利桑那州的新建计划,从而把美国本地的ESS电池量产时间提前约一年。 LG新能源方面称,霍兰工厂量产的LFP电池容量为现有短电芯的三倍,能量密度提升20%以上,具备更强的性能与价格竞争力。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的发展下,ESS市场正在快速增长。SNE Research预测,北美ESS市场规模或从今年的约97GWh增至2030年的179GWh。 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产LFP ESS电池征收高达155.9%的关税,明年计划升至173.4%,导致中国企业的价格优势削弱,韩国企业受益明显。LG新能源表示,目前计划借助有利关税与投资抵税政策(ITC),在美扩大订单并提升竞争力。 三星SDI正在评估在美设立ESS电池本地生产基地的可能性。公司指出,目前ESS电池主要出口至美国市场,易受关税影响,因此正在与客户积极协商。近期,三星SDI与美国NextEra Energy签订约437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2.68亿元)的ESS供货合同。主力产品为整合型Samsung Battery Box(SBB),便于运输与安装,可即插即用接入电网。 SK On则考虑把美国佐治亚州电动汽车电池工厂的部分闲置产线转为ESS用LFP电池产线。去年9月,SK On与美国能源企业IHI Terrasun Solutions签署合作协议,计划供应ESS电池。IHI在SK On电池基础上集成变压器与软件,制造整机产品销往北美。SK On方面表示,目前正在与美国客户就订单展开积极协商,并在LFP电池方面强化材料与工艺技术,以改善续航与低温性能。 LG新能源电网用集装箱式ESS产品【图片来源 LG新能源】
2025-05-08 23:49:23 -
北京现代打响绝地反击战 首款纯电SUV量产在即
由现代汽车和北京汽车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北京现代有限公司计划8月量产纯电SUV“ELEXIO”,这是北京现代在中国市场发布的首款纯电平台SUV,将正式向比亚迪、吉利等本土品牌发起挑战。 北京现代将通过“ELEXIO”夯实中国内需市场基础的同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将出口海外,加速转换中国工厂为全球出口战略基地。“ELEXIO”被称为中国版艾尼氪(IONIQ),基于现代汽车的全球电动车专用平台E-GMP打造,目前已完成开发,计划于8月进行量产。“ELEXIO”的年产能目标定为3.5万辆,其中超过1万辆将出口至东南亚、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开拓销路。 成立于2002年的北京现代在中国市场曾风光无限,2013年销量突破100万辆,但在萨德风波和中国本土电动汽车崛起的双重冲击下,现代汽车目前在华市场份额不足2%,逐渐被边缘化。面对中国市场需求停滞与竞争加剧的局面,北京现代积极转变发展战略,自去年起集中全力推进北京工厂向全球出口战略基地转型。 内需加出口双轨战略并行下,去年北京现代出口规模超过4.4万辆,占总产能的四分之一。今年计划以“ELEXIO”等新车的上市,将出口规模扩大至10万辆。 北京现代若今年达成10万辆出口目标,中国将与捷克、土耳其和印度并肩,跻身现代汽车全球四大出口基地之列。 作为今年出口战略的旗舰车型,“ELEXIO”是一款紧凑型纯电SUV,充分考虑中国消费者喜好,外观采用流线型设计,前脸和车尾均采用简约线条,水晶立方体日行灯暗藏“幸运数字8”玄机。车身底盘采用8横7纵网格结构的电池保护平台,并通过增大电池安全空间设计,满足中国复杂路况所要求的严苛碰撞标准,完成包括极寒环境下电池性能检测在内的全方位测试。 北京现代已启动新车上市预热,在上月举行的上海国际车展上面向当地媒体举行“ELEXIO”首秀,具体参数和价格将在正式上市时同步公开。 北京现代计划以“ELEXIO”的上市加速电动化转型,以“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战略,在2027年前开发并上市六款定制化新能源汽车,实现总产能的50%用于出口的长期战略。 北京现代首款纯电SUV“ELEXIO” 【图片提供 北京现代】
2025-05-08 18:14:00 -
韩国美妆反向海淘金额接近10亿美元 一年内翻一番
韩国关税厅6日向国民力量党议员朴成训提交的统计资料显示,去年通过海淘方式购买的韩国香水与化妆品等美妆产品金额为9.73亿美元,是2022年(5.23亿美元)的近两倍。 韩国美妆产品的反向海淘规模正快速扩大,2019年仅为5500万美元,短短五年时间便扩大约17倍,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在反向海淘前十大商品中,美妆产品位居首位,占去年海淘总额(29.3亿美元)的三分之一。自2018年反超服装类商品后,韩国美妆一直保持着极高的人气。 不仅如此,化妆品也是韩国出口热门商品之一。去年,韩国化妆品出口额达68亿美元创历史纪录。 今年第一季度的出口表现也十分亮眼,出口规模达18.4亿美元,同比增长近20%,创下历年第一季度最高纪录。同时,第一季度化妆品的反向海淘规模也达到4.145亿美元。 受美国关税波动影响,韩国化妆品在海外消费者囤货热潮中格外受欢迎。据《华盛顿邮报》报道,韩国防晒霜成为美国消费者为应对涨价提前购买的八大热门商品之一。 报道称,韩国产防晒霜因其出色的防晒效果与清爽的使用感,广受美国消费者青睐,掀起购买热潮。 在首尔中区明洞的化妆品店铺前,游客们正在挑选化妆品。【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5-07 01:32:57 -
从小炒股!三星电子未成年股东突破39万人
韩国证券存管院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三星电子未满20岁的股东人数达39.5万人。 数据显示,未成年股东占三星电子总股东数(516.0297万人)的7.65%,共持有1940.2718万股,约占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0.33%。以本月2日的收盘价5.43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79元)计算,其持股市值约为1.0536万亿韩元。 截至去年年底,未成年股东人均持有三星电子股票约49股,以本月2日的股价折算,市值约为266万韩元。 尽管股票交易没有年龄限制,但未成年人需获得父母或法定监护人的同意方可开设证券账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出于经济教育或资产赠与目的,为子女购买股票,同时,也有不少青少年开始主动参与股市投资。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股市投资热潮升温,投资人群逐渐年轻化。三星电子的未成年股东数量自2019年末的1.83万人,5年间增长了约22倍。 从股东结构看,未满20岁的股东占比也从2019年的3.21%逐年上升,并自2021年起稳定在7%至8%区间。然而,受三星电子股价低迷影响,未成年股东人数在2022年达到峰值(43.16万人)后,2023年降至39.19万人,目前呈现增长停滞趋势。 尽管韩国半导体出口创下历史新高,但三星电子的股价近期持续走低,市净率一度跌破1倍,创下自2009年底以来新低。今年以来,三星电子股价一直徘徊在5万韩元区间。 为提振股价、提升股东价值,三星电子于去年11月宣布,将在一年内回购总额达10万亿韩元的公司股票。截至今年2月,公司已完成约3万亿韩元股票的回购及注销。对于剩余的7万亿韩元,公司表示,将在今后的董事会上从提升股东价值的角度出发,决定具体的使用时间和方式。 位于首尔瑞草区的三星电子总部大楼【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5-05 19:45:22 -
韩国4月出口创历史新高 半导体等主力产品助力增长
根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1日发布的数据,尽管对美出口和汽车出口出现下滑,但得益于半导体等主力产品的强劲表现,韩国4月出口额达582.1亿美元,同比增长3.7%,创下历年同期最高纪录。 在主要出口品类中,半导体表现尤为突出,出口额达到117亿美元,同比增长17.2%,创下历年4月新高。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自去年4月以来,通用型DRAM等存储芯片价格首次回升,且高带宽存储器(HBM)等高附加值产品需求持续增长,共同推动半导体出口增长。 具体来看,无线通信设备在智能手机出口增长的带动下,同比增长26.5%,达15亿美元,实现连续三个月增长;生物保健产品的出口也表现不俗,同比增长14.6%,达14亿美元,创下历年4月新高;尽管美国自3月起对韩国钢铁加征25%关税,但钢铁出口仍同比增长5.4%,达30亿美元,时隔四个月重回增长轨道;二次电池出口同比增长13.7%,达7亿美元,终结此前连续16个月的下滑趋势;船舶出口同比增长17.3%,达20亿美元,延续上升势头。 然而,汽车出口受电动车需求放缓和美国加征关税的双重影响,同比下降3.8%,降至65亿美元。尽管混合动力车型已连续14个月实现增长,但内燃机和纯电动车出口下滑,拖累整体出口表现。相比之下,汽车零部件出口同比增长3.5%,达20亿美元。 除主力品类外,受韩国食品和化妆品热潮推动,农产品和水产品出口同比增长8.6%,达11亿美元;化妆品出口同比增长20.8%,达到10亿美元,均创下4月历史新高。此外,电气设备出口同比增长14.9%,达14亿美元,再次创下同期新高。 从出口地区来看,受关税影响,4月对美出口同比减少6.8%,降至106亿美元。尽管石油制品、二次电池及无线通信设备等品类保持增长,但汽车和通用机械等核心品类的下滑,拉低整体出口表现。同时,对美贸易顺差同比减少16.7%,降至45亿美元。 相较之下,对华出口在半导体和无线通信设备强劲带动下,同比增长3.9%,达109亿美元。对东盟与欧盟出口则分别同比增长4.5%和18.4%,达94亿美元和67亿美元,部分弥补了对美出口的下滑。 同期,进口总额为533.2亿美元,同比下降2.7%。其中能源进口因原油和天然气减少,同比锐减20.1%,至100亿美元;而非能源进口则同比增长2.4%,至434亿美元。 总体来看,4月贸易顺差达48.8亿美元,较1月的逆差大幅改善,连续三个月维持顺差格局。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安德根表示,尽管对美出口面临挑战,但韩国对主要市场的出口持续增长,特别是半导体、化妆品、农产品、水产品和电气设备等品类创下4月历史新高。政府将继续集中资源,帮助企业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持续保持出口竞争力。 上月30日,釜山港新仙台码头堆满的集装箱。【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5-01 23:38:07 -
韩国3月半导体生产创19个月最大增幅 三大经济活动指标仍低迷
韩国统计厅30日发布的《3月产业活动动向》报告显示,今年3月韩国半导体生产同比大幅增长,创下19个月以来的最大涨幅。然而,生产、消费和投资三大经济活动指标整体依旧低迷,反映出当前韩国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稳固。 数据显示,3月韩国全产业生产指数为114.7,环比增长0.9%,延续了2月以来的回升趋势。其中,矿工制造业生产环比上升2.9%,作为核心支柱产业的半导体生产环比增长13.3%,为自2023年8月以来的最大涨幅(当时增幅为13.6%)。 虽然韩国内部政治局势趋于稳定,加之补充预算等政策出台为内需带来支撑,但受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持续、出口复苏缓慢等因素影响,整体经济活力仍显不足。 具体来看,服务业生产环比下降0.3%,商品零售销售亦环比下滑0.3%。其中,食品等非耐用品(增长2.8%)和服装等准耐用品(增长2.7%)销售回暖,但通信设备、电脑等耐用品销售大幅下滑8.6%,拖累整体消费数据。 投资方面,设备投资继2月小幅回升后,3月再度环比下降0.9%。其中,汽车等运输设备投资增长3.4%,但机械设备类投资下降2.6%。 建筑领域表现也不乐观,建筑施工实绩(以不变价格计)环比减少2.7%。此前2月曾实现2.4%的增长,系7个月来首次转正,但未能延续回升态势。 在经济景气指标方面,衡量当前经济状况的同步综合指数循环变动值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预示未来经济走势的先行综合指数循环变动值也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显示短期内经济或仍有小幅改善空间。 韩国统计厅经济动向统计审议官李斗元表示,受前期基数效应影响,零售和投资等领域短期内出现回调。他强调,尽管半导体生产表现强劲,但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依旧高企的背景下,仍需高度关注内外部风险因素。 LG Innotek于本月17日首次向媒体公开其高附加值半导体基板FC-BGA生产基地“Dream Factory”,并展示了该工厂中正在作业的机器人。【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5-01 01:20:14 -
三星电子第一季度营收创新高 手机销售强劲芯片业务承压
在Galaxy S25系列的强劲销售推动下,三星电子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历史最高季度营收,但服务器用DRAM销售增加与高带宽存储器(HBM)销售下滑等因素令半导体业务依旧承压。公司预计今年全年或呈现“上低下高”走势,第二季度则可能受到关税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 三星电子30日发布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合并营业利润为6.685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41.49亿元),同比增长1.2%,较市场预期高出近30%。营收达79.1405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0.05%,刷新去年第三季度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净利润为8.2229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1.74%。 从各部门来看,负责半导体业务的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营收25.1万亿韩元,营业利润1.1万亿韩元。其中内存营收19.1万亿韩元,环比下降17%。DRAM销售有所改善,但受出口管制影响,HBM销售减少。系统LSI业绩小幅回升,晶圆代工需求疲软而表现不佳。 负责手机业务的设备体验(DX)部门营收51.7万亿韩元,营业利润4.7万亿韩元。第一季度旗舰机型销售增长,加上零部件降价及资源优化,助力移动体验(MX)与网络业务营收达到37万亿韩元,营业利润4.3万亿韩元。 此外,电视与家电业务通过高端产品销售改善盈利。哈曼目前处于业务淡季,但也实现3.4万亿韩元营收,营业利润为3000亿韩元。显示面板(SDC)业务营收5.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5000亿韩元。三星电子一直以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今年第一季度研发支出达到9万亿韩元,创下历史新高。 近来全球贸易环境恶化,经济增长放缓,第二季度经营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韩联社旗下联合Infomax汇总的17家证券机构预测,三星电子第二季度营业利润或为6.6797万亿韩元,同比下降36.04%;营收预计为76.002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61%。 三星方面表示,如果经营不确定性得到缓解,下半年业绩有望回升。公司计划通过扩大HBM3E、128GB DDR5等高附加值产品销售,巩固存储市场竞争力,并加快第八代V-NAND的转产。系统LSI业务则扩大SoC与高像素图像传感器供应,晶圆代工计划致力2纳米工艺量产和应对移动与车载需求。 手机业务方面,三星计划第二季度主要提升Galaxy S25 Edge等旗舰产品销售,并在下半年加大折叠屏与人工智能(AI)功能优化投入。另外,公司还正在拓展高端平板、穿戴设备与扩展现实(XR)新品。电视和家电业务则主要以AI新品为核心推动销售增长。 三星江南店内陈列的Galaxy S25系列产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5-01 00:44:51 -
韩国近半数出口企业资金状况恶化 呼吁强化政策金融支持
在近期韩元汇率快速上升以及美国特朗普政府实施新一轮关税措施的背景下,韩国出口企业面临日益严峻的经营不确定性。最新调查显示,近一半的韩国出口企业称其资金状况较上一季度恶化,特别是中小企业所受影响尤为突出。 韩国贸易协会面向年出口额在50万美元以上的500家企业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于30日发布《2025年度出口企业融资困难与政策金融改善课题》结果显示,46.7%的企业表示2024年第四季度以来资金状况出现恶化。 按企业规模来看,年销售额在3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3亿元)以上的大企业中,仅35.9%感受到资金困难,而年销售额在50亿至300亿韩元之间的企业中,这一比例为47.6%;销售额在50亿韩元以下的中小企业中,该比例达到57.4%。 关于资金紧张的原因(可多选),58.5%的企业指出“销售不振”与“原材料价格上涨”为首要因素,其次为“人工成本上升”(35.4%)和“汇率波动”(34.1%)。 对此,企业普遍建议政府应采取以下措施以纾困:根据政策利率下调进一步降低银行加息幅度、改善以财务报表和抵押物为中心的贷款审查机制,并在设定担保额度时更多反映出口增长率。 调查还显示,企业认为维持出口竞争力的“适当汇率”为每美元兑韩元1344.9元。报告指出,尽管韩元贬值有助于提升出口利润,但也可能因原材料进口成本和运输费用增加,加重企业负担。 尤其是中小企业不仅面临原材料采购成本上升的压力,还可能因汇率波动遭遇海外买方压价的双重打击。 此外,美国政府自上月12日起对进口钢铁与铝产品征收25%的关税,使得韩国31.8%的相关出口企业受到直接冲击,另有45.6%的企业则因供应链成本上升或投资计划推迟而受到间接影响。 在应对措施方面,企业表示将通过“压缩成本”(46.6%)、“利用政策金融”(40.6%)和“开拓替代出口市场”(40.3%)等方式积极应对,但表示将扩大美国本地生产的企业仅占2.8%。 目前,最常被企业使用的政策金融工具为“出口补贴”(35.8%),其次为“信用担保”(33.8%)和“贸易保险”(32.5%)。不过,70.9%的企业认为现行政策金融支持“力度不足,难以切实感知”。 为此,报告建议扩大可体感的政策金融支持,包括进一步降低企业贷款利率,减轻原材料采购成本压力。 报告特别指出,应扩大由韩国银行(央行)提供的金融中介支援贷款中贸易金融项目的1.5万亿韩元额度,并在汇率大幅波动时设立特别资金,给予企业优先担保与保费减免等实质性援助。 此外,对于遭受关税冲击的企业,报告建议政府应超越简单的咨询辅导,提供低利率直接融资支援。例如,可参考由中小风险企业振兴公团运营的“应对通商变动支援项目”,为年度销售额或产量同比下降5%以上的企业提供最多60亿韩元、固定年利率2%的专项贷款。 韩国贸易协会贸易振兴本部长郑熙哲(音)表示:“面对关税等通商环境急剧变化,出口企业的不确定性与融资负担正迅速加大。贸易协会将持续倾听企业心声,向政府传达实际需求,推动出台企业切实可感的支援政策。” 京畿道平泽港【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30 23:47:58 -
中国5月实施化妆品新规 韩国中小美妆企业出口承压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将自5月起实施化妆品新规,要求所有出口至中国市场的化妆品产品提交完整的安全性评估报告。随着认证门槛大幅提高,韩国中小型美妆企业对出口前景的忧虑情绪迅速升温。 据韩国化妆品业界29日消息,自5月起,韩国企业在向中国出口化妆品时,必须提交涵盖所有成分的完整安全性评估报告,详细说明各成分的安全性及潜在有害性。与此前允许提交的简化版报告相比,新规显著提高了认证标准。 大型化妆品企业因早期已完成大部分认证手续,且配备有专门的海外注册团队,预计受新规影响相对有限。相比之下,中小型独立品牌在中国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收紧的背景下,不仅出口负担加重,生存压力也进一步加大。 受限于资源和人力,不少中小企业难以逐一应对中国复杂且频繁变化的法规。近期,许多企业加班加点处理申报工作,力求在新规正式实施前完成更多产品注册,以避免出口受阻。 此外,受限韩令影响,韩国化妆品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营销与渠道拓展长期受限。随着5月中国有望解除“限韩令”的预期,业界普遍认为中国市场或将重新开放,促使企业加快布局步伐。 数据显示,2023年韩国化妆品出口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对华出口额达到25亿美元,占据可观比重。业界普遍认为,一旦限韩令解除,对华出口渠道有望进一步拓展,但更为严格的法规也将成为新的挑战。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简化版注册程序被完整版取代,今后无论是原料还是成品,都必须经过更为严格的许可审查,整体流程也将更加繁琐。因此,越来越多中小型独立品牌选择委托第三方机构代为办理认证手续。 另有业内人士补充称,部分具备规模优势的设计代工(ODM)企业,正通过在中国设立的法人或合作机构,代理客户提交评估报告并办理注册流程,协助韩国品牌降低时间成本与合规风险。 一位顾客正在选购欧利芙洋“光州TOWN店”的产品。【图片来源 欧利芙洋】
2025-04-29 19:3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