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经济’新闻 502个
-
韩国吸引外资规模跌至第17位 海外投资飙升凸显资本失衡
韩国去年吸引外资规模在全球经济30大经济体中仅列第17位,较前年下滑4位。同时,韩国国民与企业的海外投资规模跃升3位至第10位。专家指出,这种资本流动失衡已经形成结构性趋势,或将削弱韩国经济活力和产业增长基础。 据18日韩国银行向国会提交的资料,去年外资对韩投资总额为371.8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8.08亿元),同比锐减33.8%,这一数值包含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的30大经济体中,韩国在吸引外资方面排名从2022年的第14位、2023年的第13位、跌至去年的第17位。 相比之下,曾在2023年被韩国甩在身后的沙特、波兰、比利时、奥地利等国去年吸引外资规模均反超韩国。美法德依旧稳居前三,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英国、西班牙和巴西也跻身前十。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第四季度外资对韩投资较去年同季减少11.78亿美元,为新冠疫情初期2020年第一季度以来首次季度负增长。 由于去年12月初韩国前总统尹锡悦实施紧急戒严,导致经济信心急速降温,外资纷纷暂停投资或撤资。受此影响,去年第四季度韩国吸引外资排名跌至第23位,较上一季度(第19位)下降4位,较前年同期(第14位)暴跌9位,韩国跌出排名前20强的情况实属罕见。这一成绩甚至不及接受IMF救助的阿根廷(-1.87亿美元)和处于战争状态的俄罗斯(-7.86亿美元)。 相反,去年韩国国民和企业对外投资总额达到1208.38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55.7%。其中,直接投资从2023年的321.72亿美元增至去年的485.89亿美元(51.0%);证券投资从454.24亿美元增至722.49亿美元(59.1%)。 这反映出韩国企业在海外扩建或新建工厂的趋势,同时也体现“西学蚂蚁”(在韩国证券市场中指的是投资美国等海外股票的个人投资者)热衷投资美股等现象。因此,韩国在对外投资排名中从2023年的第13位升至去年的第10位,位列美国、中国、德国、法国、日本、英国、加拿大、西班牙和意大利之后,跻身全球前列。 今年第一季度韩国对外投资额达462.48亿美元,为自2021年第四季度(476.31亿美元)以来的最高水平。尽管IMF尚未公布各国一季度数据,但市场预期韩国排名或将进一步攀升。
2025-05-19 00:31:06 -
制造业就业比重降至历史新低 美关税影响或将持续扩大
韩国统计厅与国家统计门户网站18日发布的微观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韩国制造业月均就业人数为439.5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口的15.5%。这一比例为韩国自2013年实施第十版《韩国标准产业分类》以来的最低值。 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制造业就业比重近年呈持续下行趋势。2023年与2024年分别降至15.7%和15.6%。今年前四个月,该比重持续下滑,从1月的15.8%降至4月的15.2%。其中,4月制造业就业人数同比减少12.4万人,为2019年2月以来的最大降幅。 疫情暴发后,制造业特别是半导体产业依托出口恢复增长。韩国银行(央行)发布的以经济活动类型划分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显示,制造业在2023年各季度均实现环比增长。然而,就业作为典型的滞后指标,并未同步改善。分析认为,当前制造业复苏主要由半导体等资本密集型产业拉动,因其“就业带动系数”较低,新增岗位有限。叠加国内外不确定性上升,企业普遍延后招聘计划,就业市场恢复进程缓慢。 以年龄段来看,今年前四个月制造业就业者中,20至29岁群体仅占10.6%,创历史新低,甚至低于60岁以上群体的13.2%。青年群体进入制造业意愿与机会双双受限,凸显结构性就业矛盾。 外部风险亦在加剧。特朗普政府自3月12日起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25%关税,并计划将此类关税扩大至汽车、零部件以及半导体、医药品等关键产品领域。美方4月又宣布对韩国等国征收对等关税,对韩适用税率同为25%。 尽管韩美已通过“2+2通商协商机制”将关税实施时间延至7月,并启动磋商争取豁免,但目前韩国对美出口仍普遍适用10%的基本关税。在韩国出口结构中,对美出口占比高,且以半导体与汽车为主,贸易摩擦将对韩国整体经济造成较大冲击。 关税影响已初步显现。央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实际GDP环比下滑0.2%,较此前预期的0.2%增长低出0.4个百分点,出现负增长。其中,制造业产出减少0.8%,主要集中在化学品、机械设备等领域。 尽管关税效应尚未全面显现,但经贸不确定性扩大已对企业投资和消费心理造成打击。数据显示,4月出口同比增长3.7%,但剔除开工天数因素后,日均出口额下降0.7%;对美出口则同比减少6.8%。5月1日至10日,整体出口额同比锐减23.8%,其中对美出口降幅高达30.4%。 多家国内外机构陆续下调对韩国经济增长的预期。韩国开发研究院(KDI)近日发布的《上半年经济展望》将全年GDP增长率预测由1.6%下调至0.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在三个月内两次下调韩国经济增长预期,从年初的2.0%降至1.0%。 央行及政府亦多次表示,今后将在综合考虑全球贸易环境与关税影响的基础上,适时调整经济增长预期。
2025-05-19 00:26:10 -
总统选举热度升温 李在明渐入佳境金文洙奋力直追
韩国第21届总统选举拉票活动已启动一周,以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国民力量党候选人金文洙和改革新党候选人李俊锡构成的三强格局下,李在明继续保持优势领跑,金文洙则奋起直追,李俊锡则定位为两位候选人的替代选项,巩固自己的支持阶层。 距离选举还剩下约半个月之际,李在明在力图避免明显失误求稳的前提下,依靠扎实的支持阶层,在共同民主党处于相对劣势的庆尚道,支持率也出现上升势头。在韩国盖洛普公开的最新民调结果中,李在明支持率为51%,首次突破50%,在首都圈(首尔50%、京畿道和仁川55%)和中间选民(52%)中也赢得过半的支持率。在大邱和庆尚北道(TK地区),以及釜山、蔚山和庆尚南道(PK地区)也分别获得34%和41%的支持。 经过更换候选人的风波后,正式登上竞选舞台的金文洙,正努力缩小与李在明的差距。竞选初期接连遭遇前总统尹锡悦退党和强硬右翼人士加入的不利因素,支持率停滞不前。 韩国盖洛普最新民调中,金文洙支持率为29%,在国民力量党传统票仓庆尚道也未能展现出绝对优势。在保守阶层的支持率为58%,与进步阶层对李在明的支持率高达84%相比,核心支持层的凝聚力仍动力稍显不足。 但尹锡悦日前宣布退党令国民力量党摆脱本次大选的最大不确定风险,正式开始对共同民主党奋力直追。 李俊锡则希望吸引因国民力量党内讧失望的保守派选民,以及对李在明持反感或疑虑的中间选民。但盖洛普的最新民调显示,李俊锡的支持率仅为8%,仍停留在个位数。随着选举的临近,“两强相争”格局下,核心支持层加速集结将进一步压缩第三势力空间。 步入拉票活动中期,大选格局的变数集中于尹锡悦退党引发的后续影响,以及金文洙是否会和李俊锡实现单一化整合来牵制李在明。国民力量党原计划通过尹锡悦退党来重新凝聚四分五裂的支持层,但部分舆论质疑国民力量党与尹锡悦的“切割”为时已晚。 李在明预计将通过强化“极右内乱候选人”的标签,继续向金文洙发起攻势,李俊锡也呼吁金文洙与尹锡悦负有共同责任,应退出选举。 金文洙原先构想的泛保守阵营计划也因与前国务总理韩德洙的整合失败,内部矛盾加剧,未能进行任何实质性的推进。 李在明、金文洙、李俊锡和民主劳动党候选人权英国将于18日举行首场电视辩论。由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主办的此次电视讨论将聚焦经济领域,以“克服低增长和促进民生经济发展”为主题,每人限时6分30秒进行讨论。 之后,各候选人将以“特朗普时代的韩国经贸战略”和“提升国家竞争力”为主题发表见解,并互相提问。候选人还将于23日和27日举行两场辩论,分别就社会和政治议题展开讨论。
2025-05-18 23:39:47 -
韩国企业一季度业绩呈"马太效应" 大型企业领跑 中坚企业增长乏力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贸易摩擦持续升级以及地缘政局动荡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的影响下,韩国大型企业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持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反之,经营基础相对薄弱的中坚企业则因抗风险能力不足,整体业绩表现欠佳,业绩呈显著分化态势。 韩国企业数据研究机构CEO Score于18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以今年第一季度为基准,韩国500家上市中坚企业实现总销售额60.09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093.4亿元),同比增长4%;但营业利润为2.9416万亿韩元,同比下降2.7%。反之,同期韩国大型企业实现营业利润60.9628万亿韩元,同比大增17.1%。 从企业个体表现来看,半导体行业龙头企业韩美半导体(Hanmisemi)表现最为亮眼,营业利润同比激增142.6%,达696亿韩元。Wonik PNE(323亿韩元)、Seegene(292亿韩元)、韩国CARBON(285亿韩元)、Jusung Engineering(269亿韩元)、APR(268亿韩元)以及娱美德(263亿韩元)等企业也实现了较为可观的利润增长。然而,部分企业业绩表现不佳,JNTC、WCP、TOPTEC、Sammok S-Form、PNT等企业的营业利润分别减少459亿韩元、310亿韩元、294亿韩元、248亿韩元和239亿韩元。 据分析,建筑与建材行业受冲击最为严重,营业利润同比锐减1396亿韩元,下跌65.6%。该行业40家样本企业中,有25家出现营业利润下滑,亏损企业也从去年同期的6家增至11家。IT行业中坚企业的营业利润同比下降22.6%,在102家样本企业中,57家利润下滑,亏损企业从去年的23家增至35家。这一表现与以SK海力士、三星电子为代表的大型IT企业带动行业整体利润增长39.5%的亮眼成绩形成强烈反差。 IT行业内部分化现象尤为明显。得益于全球人工智能(AI)产业热潮,与高带宽存储器(HBM)相关的材料、零部件及设备制造企业盈利能力显著提升;而二次电池、显示面板、移动设备和PC相关企业则面临较大经营压力,营业利润出现大幅下滑。 此外,造纸(-549亿韩元)、医疗器械(-204亿韩元)、流通(-25亿韩元)等行业的营业利润均呈下降趋势。反之,服务(869亿韩元)、制药与生物(431亿韩元)、汽车与零部件(393亿韩元)、造船(379亿韩元)以及石油化学(215亿韩元)等行业的营业利润则实现同比改善。
2025-05-18 23:16:14 -
韩国政府债务上半年或首破1200万亿韩元 财政赤字率连续四年超3%
韩国企划财政部16日公布《5月财政动向》显示,截至3月底,韩国中央政府的国家债务余额已达1175.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06万亿元),今年前四个月累计国库债券发行规模达到81.2万亿韩元。随着本月初补充预算通过,上半年中央政府债务预计首次突破1200万亿韩元。 政府计划在上半年发行补充预算中增加的9.5万亿韩元国债的60%。加上原本预算,今年国库债券发行总额预计从197.6万亿韩元增至207.1万亿韩元。企划财政部在3月偿还27.7万亿韩元的国库债券,如果按照计划在第二季度继续偿还到期债券,债务余额在上半年也依旧超过1200万亿韩元,较去年同期的1145.9万亿韩元增加50万亿韩元以上。 包括地方政府债务在内的国家整体债务在加上补充预算后增至1280.8万亿韩元,较原本预算增加7.4万亿韩元,较去年结算基准的1175.2万亿韩元增加105.6万亿韩元。值得注意的是,月度财政动向仅公布中央政府债务,地方债务每年仅统计一次。包含补充预算的完整财政数据预计在7月发布。 韩国中央政府债务自2019年的699万亿韩元以来持续激增,在2024年达到1141.2万亿韩元。2023年(59.1万亿韩元)和去年(48.6万亿韩元)的增长幅度较疫情初期有所放缓,但债务规模依旧维持在高位。 当前,两大总统候选人都主张扩大财政和实行减税政策。其中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明确提出,当前第一轮补充预算不足以刺激经济,已正式表态计划推动第二轮补充预算。如果新政府上台后继续扩大财政支出或推进第二次补充预算,债务状况恐会进一步恶化。 此外,反映国家财政状况的管理财政收支在包含补充预算的前提下,今年预计出现86.4万亿韩元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3%,财政赤字率已连续四年超过3%。韩国开发研究院(KDI)也把今年经济增长率预期下调至0.8%,如果符合预期,则是2000年代以来第三次陷入0%区间增长,前两次分别为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0.8%)和2020年新冠疫情时期(-0.7%)。 KDI指出,在财政余力逐渐减弱的当前,应该对新增财政支出保持谨慎态度。KDI经济展望室长郑圭哲表示,考虑到近年来管理财政收支赤字大幅持续,当前财政已经处于宽松运作阶段,如果经济下行趋势未进一步明确,不宜贸然继续补充预算。
2025-05-16 21:10:32 -
【亚洲人之声】中国奋力领跑 韩国热闹围观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AI)技术DeepSeek引发全球关注之后,中国在机器人领域也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成果。继无人机技术领先之后,中国向超越聊天机器人的AI驱动人形机器人方向迈进,力求跻身世界领先行列。逐渐逼近人类形态的机器人不仅在工业现场广泛应用,还通过多种方式融入人类日常生活,提升生活品质,经济价值和市场潜力难以估量。 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近日举行,此次盛会堪称人工智能与中国自主机器人技术的全面展示,尤其是人形机器人的发展程度令人惊叹。会场展出的机器人不仅能演奏钢琴、为人类按摩,还能攀爬大楼外墙进行维修作业,骨科手术机器人则大幅缩短手术时间。 上月在北京举行的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大赛中,中国各大专业公司制造的人形机器人与真人选手同场竞技,并自主完成比赛。在半程马拉松项目中,夺冠机器人跑出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已经可以与部分马拉松爱好者相媲美。 仅就人形机器人而言,目前从儿童与老人照护、康复治疗,到教育、工业、治安与军事等应用领域已经十分广泛。技术日新月异的同时,用途也在不断拓展。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的24亿美元扩大至2032年的660亿美元。在人口急剧老龄化、出生率持续走低、劳动力日益短缺的背景下,AI驱动的高附加值机器人产业前景广阔。 中国在机器人崛起的道路上大步迈进,韩国却在一旁无奈扮演旁观者和追赶者的角色。从无人机、聊天机器人、电池、电动汽车再到人形机器人,中国已经在高附加值先进产业中抢占先机。韩国也拥有机器人专门企业,但与发展成熟的工业机器人不同,韩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现在必须把惊叹中国机器人技术的时间用来奋起直追,才可能争取到下一波科技浪潮中的一席之地。
2025-05-16 18:43:32 -
韩国"订阅经济"加速渗透社交平台 促进数字服务新升级
订阅经济正逐步向社交平台领域拓展。为了满足用户渴望与他人建立更加便捷且深度互动的需求,社交平台行业积极推出多样化付费服务,吸引愿意为此付费的消费者。 据IT业界15日消息,2025年韩国国内订阅经济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10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150亿元)。订阅服务正从传统的电商和在线视频服务(OTT)领域,逐步向社交平台延伸,开启新的增长赛道。 其中,全球视频聊天平台Azar推出了Azar Plus、Azar Premium和Azar Supreme三档订阅服务。用户通过付费可筛选匹配对象的性别和国家,并增加视频通话次数,从而实现更深入的交流。 社交网络平台Snapchat则以每月3.99美元的价格推出高级订阅服务Snapchat Plus。该服务包括定制主题、应用图标设置、个性化表情符号、连续提醒以及人工智能(AI)字幕支持等多项便捷功能。此外,Snapchat Plus还支持固定最亲密好友和展示“Friend Solar System”等社交关系管理工具,精准满足MZ世代(1980年代初至2000年代初出生)对亲密互动的需求。 游戏通讯软件Discord为其高级订阅服务Nitro用户提供多达19项高级权益。Nitro的核心功能包括高清流媒体播放、大幅提升的文件共享容量(从50MB扩展至最高500MB)以及自定义表情符号等,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业界分析指出,随着社交平台订阅服务的不断扩展,用户黏性和付费转化率持续上升,订阅经济正逐步成为韩国数字服务升级的重要动力。未来,伴随AI、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发展,社交平台订阅服务将更精准地满足个性化需求,推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并引领数字消费模式的创新升级。
2025-05-16 00:02:57 -
韩国建筑业亟需结构性转型 行业下行压力远超金融危机时期
韩国建筑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建研院”)于15日发布的《对比2008年金融危机及近期建筑业景气诊断与应对方案》报告指出,当前韩国建筑业正面临较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更为严峻的结构性衰退,亟需政策支持与中长期转型方案。 通过多维度数据对比分析指出,当前行业下行呈明显的加速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建筑订单量同比下滑16.6%,显著高于2008年6.1%的降幅;建筑开工面积缩幅由2008年的22.2%扩大至2023年的31.7%。此外,建筑业关键指标建筑完工额在2007至2009年间分别增长6.6%、4.9%、3.2%,而近期则从2022年12.4%的增长峰值转为2024年3.2%的负增长,行业拐点特征凸显。 在投资领域,2022年和2024年建筑投资同比分别下降3.5%和3%,降幅均超过2008年2.7%的水平。住宅市场方面,虽然2022年末,未售出新建住房数量(6.8107万户)低于2008年历史峰值(16.5599万户),但同比增幅高达284.6%,反映出市场需求的急剧萎缩。 建筑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恶化。数据显示,金融危机时期,建筑业销售净利润率从2007年的8.5%降至2009年的2.8%,近年则从2021年的6.2%降至2023年的3.4%;同期,销售营业利润率也从6.4%下滑至5.2%,进一步从4.8%降至3%。建研院强调,当前行业各项指标的下行速度与风险程度均已超过金融危机时期。 报告将“经济增长乏力”列为首要风险因素。韩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从2007年的5.8%降至2008年的3%,2009年进一步降至0.8%,但2010年强劲反弹至7%,此后至新冠疫情前一直维持在3%左右。而近年来,韩国GDP增速在2022年为2.7%、2023年为1.4%、2024年为2%,2025年和2026年将维持在1.5%至2%的低位区间,呈长期低速增长趋势。同时,金融环境约束明显增强。与2008年基准利率从5.25%快速下调至2%的政策响应相比,2024年仅实现0.75个百分点的温和调整(3.5%降至2.75%),降息速度明显放缓。 建研院指出,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涨推高施工成本,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并加剧房价压力,再加上信贷紧缩、高利率环境及家庭数量增长放缓等因素持续抑制住宅需求,成为建筑业长期低迷的原因。报告指出:“在当前高通胀、高负债及美韩利率倒挂的复杂环境下,货币政策空间受限;加之财政赤字持续扩大,通过大规模财政刺激提振行业的可行性亦面临挑战。”
2025-05-15 23:56:48 -
关税政策风暴来袭 韩国男女就业冰火两重天
韩国统计厅15日发布《2025年4月就业动向》报告显示,4月韩国就业人数达2888.7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19.4万人,连续4个月实现增长,但增长几乎由女性拉动。4月新增女性就业人数多达16.1万人,而男性仅为3.3万人。 4月男性就业率为70.9%,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自去年3月起已连续13个月下滑;而女性就业率则升至55.6%,创下1999年开始相关统计以来的最高纪录。韩国女性就业率在2000年仅为47%,2015年首次突破50%,2024年达到54.7%,呈稳步上升趋势。男性就业率长期维持在70%以上,但2020年新冠疫情时期一度跌破70%,恢复后又在去年12月受戒严事态冲击再度跌至69.8%,此后三个月未能重返70%以上。 韩国开发研究院(KDI)在经济展望中指出,以建筑业和制造业为中心的就业形势逐渐恶化。今年第一季度女性就业人数从14.3万增至18.6万,保持强劲增势;而建筑业与制造业中从业比重较高的男性就业人数则由减少9.1万收窄至减少3.2万,减少趋势尚存。由此可见,房地产市场不佳与内需低迷正在对以男性为主的行业就业造成冲击。 从失业数据来看,4月男性失业人数为50.7万,与去年同期持平;女性失业人数为34.7万,同比减少3.1万人(-8.2%)。同月经济活动参与率为65.1%,创下自1999年6月开始统计以来的同期最高纪录。从性别来看,男性经济活动参与率下降0.2个百分点,女性上升0.3个百分点,带动整体提升。 关键问题在于,受美国关税政策等外部不确定性影响,韩国核心产业的“就业寒潮”可能还会持续。KDI把今年就业人数增幅预期从10万人下调至9万人,明年预计仅增加7万人,远低于去年16万人的增幅。 KDI经济展望总管金智妍(音)指出,在外部不确定性高企的情况下,目前形势良好的产业也可能采取预防措施缩减招录。她预测,考虑到就业指标通常滞后于经济走势,内需复苏后短期内就业也会持续疲软,预计明年下半年起才会出现反弹。 韩国政府也首次正式提及关税冲击引发的就业风险,并计划加快执行支援受关税影响的出口企业和应对就业冲击的追加预算。企划财政部人力政策科长张周成(音)指出,全球关税风暴加剧不确定性和市场波动,未来根据关税谈判结果或美方政策变化,韩国就业动向也可能随时遭受波及,因此正在持续进行监测并采取必要应对措施。
2025-05-15 23:53:49 -
总统候选人劳动政策成焦点 工时改革引经济界担忧
距离第21届韩国总统选举还剩下不到20天,各主要候选人在劳动政策上的承诺受到高度关注,尤其是在工作时长上的改革问题成为焦点,经济界对此不乏担忧之声。 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提出缩短工时,国民力量党候选人则主张基于劳资协商,对每周52小时工作制进行调整。外界评价李在明的政策倾向于劳动者立场,而金文洙则更多反映了经济界的诉求。 李在明承诺打造劳动受尊重,人人权利受保障的社会,提出推广每周4.5天工作制,在2030年前将韩国工时缩减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平均水平以下。 韩国《劳动标准法》未明文规定每周五天工作制,仅规定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0小时,单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分析称,李在明的承诺核心在于缩短法定劳动时间,向积极响应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或财政支援。 但经济界对李在明的这一承诺表示担忧,韩国经营者总协会指出,目前经合组织成员国中,法定每周工时低于40小时的仅有澳大利亚(38小时)、比利时(38小时)和法国(35小时)。除比利时外,几乎没有国家通过立法强制推行四天工作制。在韩国劳动生产效率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的情况下,单方面缩减工时将进一步削弱企业竞争力。 金文洙则提出打造对企业友好、工作舒适的国家,承诺在劳资协商的基础上改进52小时工作制。虽尚未公布具体方案,但参照国民力量党此前提出的4.5天工作制构想,可能在维持总工时不变的前提下,将现行5天工作制调整为4.5天,周一至周四每天工作9小时,周五工作4小时。 这一方案也引发忧虑,经济界人士指出,每日工作9小时将额外支付加班费。按照现行法律规定,超出每日8小时、每周40小时的加班时段需支付1.5倍工资,这将加重企业负担。 另据EMBRAIN PUBLIC等四家民调机构本月12日至14日对1000名选民联合实施的最新调查,李在明支持率为49%,金文洙为27%,李俊锡为7%,83%的受访者称本次大选一定会投票。
2025-05-15 21:22:48
-
韩国吸引外资规模跌至第17位 海外投资飙升凸显资本失衡
韩国去年吸引外资规模在全球经济30大经济体中仅列第17位,较前年下滑4位。同时,韩国国民与企业的海外投资规模跃升3位至第10位。专家指出,这种资本流动失衡已经形成结构性趋势,或将削弱韩国经济活力和产业增长基础。 据18日韩国银行向国会提交的资料,去年外资对韩投资总额为371.8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8.08亿元),同比锐减33.8%,这一数值包含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的30大经济体中,韩国在吸引外资方面排名从2022年的第14位、2023年的第13位、跌至去年的第17位。 相比之下,曾在2023年被韩国甩在身后的沙特、波兰、比利时、奥地利等国去年吸引外资规模均反超韩国。美法德依旧稳居前三,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英国、西班牙和巴西也跻身前十。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第四季度外资对韩投资较去年同季减少11.78亿美元,为新冠疫情初期2020年第一季度以来首次季度负增长。 由于去年12月初韩国前总统尹锡悦实施紧急戒严,导致经济信心急速降温,外资纷纷暂停投资或撤资。受此影响,去年第四季度韩国吸引外资排名跌至第23位,较上一季度(第19位)下降4位,较前年同期(第14位)暴跌9位,韩国跌出排名前20强的情况实属罕见。这一成绩甚至不及接受IMF救助的阿根廷(-1.87亿美元)和处于战争状态的俄罗斯(-7.86亿美元)。 相反,去年韩国国民和企业对外投资总额达到1208.38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55.7%。其中,直接投资从2023年的321.72亿美元增至去年的485.89亿美元(51.0%);证券投资从454.24亿美元增至722.49亿美元(59.1%)。 这反映出韩国企业在海外扩建或新建工厂的趋势,同时也体现“西学蚂蚁”(在韩国证券市场中指的是投资美国等海外股票的个人投资者)热衷投资美股等现象。因此,韩国在对外投资排名中从2023年的第13位升至去年的第10位,位列美国、中国、德国、法国、日本、英国、加拿大、西班牙和意大利之后,跻身全球前列。 今年第一季度韩国对外投资额达462.48亿美元,为自2021年第四季度(476.31亿美元)以来的最高水平。尽管IMF尚未公布各国一季度数据,但市场预期韩国排名或将进一步攀升。
2025-05-19 00:31:06 -
制造业就业比重降至历史新低 美关税影响或将持续扩大
韩国统计厅与国家统计门户网站18日发布的微观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韩国制造业月均就业人数为439.5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口的15.5%。这一比例为韩国自2013年实施第十版《韩国标准产业分类》以来的最低值。 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制造业就业比重近年呈持续下行趋势。2023年与2024年分别降至15.7%和15.6%。今年前四个月,该比重持续下滑,从1月的15.8%降至4月的15.2%。其中,4月制造业就业人数同比减少12.4万人,为2019年2月以来的最大降幅。 疫情暴发后,制造业特别是半导体产业依托出口恢复增长。韩国银行(央行)发布的以经济活动类型划分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显示,制造业在2023年各季度均实现环比增长。然而,就业作为典型的滞后指标,并未同步改善。分析认为,当前制造业复苏主要由半导体等资本密集型产业拉动,因其“就业带动系数”较低,新增岗位有限。叠加国内外不确定性上升,企业普遍延后招聘计划,就业市场恢复进程缓慢。 以年龄段来看,今年前四个月制造业就业者中,20至29岁群体仅占10.6%,创历史新低,甚至低于60岁以上群体的13.2%。青年群体进入制造业意愿与机会双双受限,凸显结构性就业矛盾。 外部风险亦在加剧。特朗普政府自3月12日起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25%关税,并计划将此类关税扩大至汽车、零部件以及半导体、医药品等关键产品领域。美方4月又宣布对韩国等国征收对等关税,对韩适用税率同为25%。 尽管韩美已通过“2+2通商协商机制”将关税实施时间延至7月,并启动磋商争取豁免,但目前韩国对美出口仍普遍适用10%的基本关税。在韩国出口结构中,对美出口占比高,且以半导体与汽车为主,贸易摩擦将对韩国整体经济造成较大冲击。 关税影响已初步显现。央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实际GDP环比下滑0.2%,较此前预期的0.2%增长低出0.4个百分点,出现负增长。其中,制造业产出减少0.8%,主要集中在化学品、机械设备等领域。 尽管关税效应尚未全面显现,但经贸不确定性扩大已对企业投资和消费心理造成打击。数据显示,4月出口同比增长3.7%,但剔除开工天数因素后,日均出口额下降0.7%;对美出口则同比减少6.8%。5月1日至10日,整体出口额同比锐减23.8%,其中对美出口降幅高达30.4%。 多家国内外机构陆续下调对韩国经济增长的预期。韩国开发研究院(KDI)近日发布的《上半年经济展望》将全年GDP增长率预测由1.6%下调至0.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在三个月内两次下调韩国经济增长预期,从年初的2.0%降至1.0%。 央行及政府亦多次表示,今后将在综合考虑全球贸易环境与关税影响的基础上,适时调整经济增长预期。
2025-05-19 00:26:10 -
总统选举热度升温 李在明渐入佳境金文洙奋力直追
韩国第21届总统选举拉票活动已启动一周,以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国民力量党候选人金文洙和改革新党候选人李俊锡构成的三强格局下,李在明继续保持优势领跑,金文洙则奋起直追,李俊锡则定位为两位候选人的替代选项,巩固自己的支持阶层。 距离选举还剩下约半个月之际,李在明在力图避免明显失误求稳的前提下,依靠扎实的支持阶层,在共同民主党处于相对劣势的庆尚道,支持率也出现上升势头。在韩国盖洛普公开的最新民调结果中,李在明支持率为51%,首次突破50%,在首都圈(首尔50%、京畿道和仁川55%)和中间选民(52%)中也赢得过半的支持率。在大邱和庆尚北道(TK地区),以及釜山、蔚山和庆尚南道(PK地区)也分别获得34%和41%的支持。 经过更换候选人的风波后,正式登上竞选舞台的金文洙,正努力缩小与李在明的差距。竞选初期接连遭遇前总统尹锡悦退党和强硬右翼人士加入的不利因素,支持率停滞不前。 韩国盖洛普最新民调中,金文洙支持率为29%,在国民力量党传统票仓庆尚道也未能展现出绝对优势。在保守阶层的支持率为58%,与进步阶层对李在明的支持率高达84%相比,核心支持层的凝聚力仍动力稍显不足。 但尹锡悦日前宣布退党令国民力量党摆脱本次大选的最大不确定风险,正式开始对共同民主党奋力直追。 李俊锡则希望吸引因国民力量党内讧失望的保守派选民,以及对李在明持反感或疑虑的中间选民。但盖洛普的最新民调显示,李俊锡的支持率仅为8%,仍停留在个位数。随着选举的临近,“两强相争”格局下,核心支持层加速集结将进一步压缩第三势力空间。 步入拉票活动中期,大选格局的变数集中于尹锡悦退党引发的后续影响,以及金文洙是否会和李俊锡实现单一化整合来牵制李在明。国民力量党原计划通过尹锡悦退党来重新凝聚四分五裂的支持层,但部分舆论质疑国民力量党与尹锡悦的“切割”为时已晚。 李在明预计将通过强化“极右内乱候选人”的标签,继续向金文洙发起攻势,李俊锡也呼吁金文洙与尹锡悦负有共同责任,应退出选举。 金文洙原先构想的泛保守阵营计划也因与前国务总理韩德洙的整合失败,内部矛盾加剧,未能进行任何实质性的推进。 李在明、金文洙、李俊锡和民主劳动党候选人权英国将于18日举行首场电视辩论。由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主办的此次电视讨论将聚焦经济领域,以“克服低增长和促进民生经济发展”为主题,每人限时6分30秒进行讨论。 之后,各候选人将以“特朗普时代的韩国经贸战略”和“提升国家竞争力”为主题发表见解,并互相提问。候选人还将于23日和27日举行两场辩论,分别就社会和政治议题展开讨论。
2025-05-18 23:39:47 -
韩国企业一季度业绩呈"马太效应" 大型企业领跑 中坚企业增长乏力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贸易摩擦持续升级以及地缘政局动荡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的影响下,韩国大型企业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持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反之,经营基础相对薄弱的中坚企业则因抗风险能力不足,整体业绩表现欠佳,业绩呈显著分化态势。 韩国企业数据研究机构CEO Score于18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以今年第一季度为基准,韩国500家上市中坚企业实现总销售额60.09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093.4亿元),同比增长4%;但营业利润为2.9416万亿韩元,同比下降2.7%。反之,同期韩国大型企业实现营业利润60.9628万亿韩元,同比大增17.1%。 从企业个体表现来看,半导体行业龙头企业韩美半导体(Hanmisemi)表现最为亮眼,营业利润同比激增142.6%,达696亿韩元。Wonik PNE(323亿韩元)、Seegene(292亿韩元)、韩国CARBON(285亿韩元)、Jusung Engineering(269亿韩元)、APR(268亿韩元)以及娱美德(263亿韩元)等企业也实现了较为可观的利润增长。然而,部分企业业绩表现不佳,JNTC、WCP、TOPTEC、Sammok S-Form、PNT等企业的营业利润分别减少459亿韩元、310亿韩元、294亿韩元、248亿韩元和239亿韩元。 据分析,建筑与建材行业受冲击最为严重,营业利润同比锐减1396亿韩元,下跌65.6%。该行业40家样本企业中,有25家出现营业利润下滑,亏损企业也从去年同期的6家增至11家。IT行业中坚企业的营业利润同比下降22.6%,在102家样本企业中,57家利润下滑,亏损企业从去年的23家增至35家。这一表现与以SK海力士、三星电子为代表的大型IT企业带动行业整体利润增长39.5%的亮眼成绩形成强烈反差。 IT行业内部分化现象尤为明显。得益于全球人工智能(AI)产业热潮,与高带宽存储器(HBM)相关的材料、零部件及设备制造企业盈利能力显著提升;而二次电池、显示面板、移动设备和PC相关企业则面临较大经营压力,营业利润出现大幅下滑。 此外,造纸(-549亿韩元)、医疗器械(-204亿韩元)、流通(-25亿韩元)等行业的营业利润均呈下降趋势。反之,服务(869亿韩元)、制药与生物(431亿韩元)、汽车与零部件(393亿韩元)、造船(379亿韩元)以及石油化学(215亿韩元)等行业的营业利润则实现同比改善。
2025-05-18 23:16:14 -
韩国政府债务上半年或首破1200万亿韩元 财政赤字率连续四年超3%
韩国企划财政部16日公布《5月财政动向》显示,截至3月底,韩国中央政府的国家债务余额已达1175.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06万亿元),今年前四个月累计国库债券发行规模达到81.2万亿韩元。随着本月初补充预算通过,上半年中央政府债务预计首次突破1200万亿韩元。 政府计划在上半年发行补充预算中增加的9.5万亿韩元国债的60%。加上原本预算,今年国库债券发行总额预计从197.6万亿韩元增至207.1万亿韩元。企划财政部在3月偿还27.7万亿韩元的国库债券,如果按照计划在第二季度继续偿还到期债券,债务余额在上半年也依旧超过1200万亿韩元,较去年同期的1145.9万亿韩元增加50万亿韩元以上。 包括地方政府债务在内的国家整体债务在加上补充预算后增至1280.8万亿韩元,较原本预算增加7.4万亿韩元,较去年结算基准的1175.2万亿韩元增加105.6万亿韩元。值得注意的是,月度财政动向仅公布中央政府债务,地方债务每年仅统计一次。包含补充预算的完整财政数据预计在7月发布。 韩国中央政府债务自2019年的699万亿韩元以来持续激增,在2024年达到1141.2万亿韩元。2023年(59.1万亿韩元)和去年(48.6万亿韩元)的增长幅度较疫情初期有所放缓,但债务规模依旧维持在高位。 当前,两大总统候选人都主张扩大财政和实行减税政策。其中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明确提出,当前第一轮补充预算不足以刺激经济,已正式表态计划推动第二轮补充预算。如果新政府上台后继续扩大财政支出或推进第二次补充预算,债务状况恐会进一步恶化。 此外,反映国家财政状况的管理财政收支在包含补充预算的前提下,今年预计出现86.4万亿韩元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3%,财政赤字率已连续四年超过3%。韩国开发研究院(KDI)也把今年经济增长率预期下调至0.8%,如果符合预期,则是2000年代以来第三次陷入0%区间增长,前两次分别为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0.8%)和2020年新冠疫情时期(-0.7%)。 KDI指出,在财政余力逐渐减弱的当前,应该对新增财政支出保持谨慎态度。KDI经济展望室长郑圭哲表示,考虑到近年来管理财政收支赤字大幅持续,当前财政已经处于宽松运作阶段,如果经济下行趋势未进一步明确,不宜贸然继续补充预算。
2025-05-16 21:10:32 -
【亚洲人之声】中国奋力领跑 韩国热闹围观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AI)技术DeepSeek引发全球关注之后,中国在机器人领域也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成果。继无人机技术领先之后,中国向超越聊天机器人的AI驱动人形机器人方向迈进,力求跻身世界领先行列。逐渐逼近人类形态的机器人不仅在工业现场广泛应用,还通过多种方式融入人类日常生活,提升生活品质,经济价值和市场潜力难以估量。 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近日举行,此次盛会堪称人工智能与中国自主机器人技术的全面展示,尤其是人形机器人的发展程度令人惊叹。会场展出的机器人不仅能演奏钢琴、为人类按摩,还能攀爬大楼外墙进行维修作业,骨科手术机器人则大幅缩短手术时间。 上月在北京举行的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大赛中,中国各大专业公司制造的人形机器人与真人选手同场竞技,并自主完成比赛。在半程马拉松项目中,夺冠机器人跑出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已经可以与部分马拉松爱好者相媲美。 仅就人形机器人而言,目前从儿童与老人照护、康复治疗,到教育、工业、治安与军事等应用领域已经十分广泛。技术日新月异的同时,用途也在不断拓展。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的24亿美元扩大至2032年的660亿美元。在人口急剧老龄化、出生率持续走低、劳动力日益短缺的背景下,AI驱动的高附加值机器人产业前景广阔。 中国在机器人崛起的道路上大步迈进,韩国却在一旁无奈扮演旁观者和追赶者的角色。从无人机、聊天机器人、电池、电动汽车再到人形机器人,中国已经在高附加值先进产业中抢占先机。韩国也拥有机器人专门企业,但与发展成熟的工业机器人不同,韩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现在必须把惊叹中国机器人技术的时间用来奋起直追,才可能争取到下一波科技浪潮中的一席之地。
2025-05-16 18:43:32 -
韩国"订阅经济"加速渗透社交平台 促进数字服务新升级
订阅经济正逐步向社交平台领域拓展。为了满足用户渴望与他人建立更加便捷且深度互动的需求,社交平台行业积极推出多样化付费服务,吸引愿意为此付费的消费者。 据IT业界15日消息,2025年韩国国内订阅经济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10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150亿元)。订阅服务正从传统的电商和在线视频服务(OTT)领域,逐步向社交平台延伸,开启新的增长赛道。 其中,全球视频聊天平台Azar推出了Azar Plus、Azar Premium和Azar Supreme三档订阅服务。用户通过付费可筛选匹配对象的性别和国家,并增加视频通话次数,从而实现更深入的交流。 社交网络平台Snapchat则以每月3.99美元的价格推出高级订阅服务Snapchat Plus。该服务包括定制主题、应用图标设置、个性化表情符号、连续提醒以及人工智能(AI)字幕支持等多项便捷功能。此外,Snapchat Plus还支持固定最亲密好友和展示“Friend Solar System”等社交关系管理工具,精准满足MZ世代(1980年代初至2000年代初出生)对亲密互动的需求。 游戏通讯软件Discord为其高级订阅服务Nitro用户提供多达19项高级权益。Nitro的核心功能包括高清流媒体播放、大幅提升的文件共享容量(从50MB扩展至最高500MB)以及自定义表情符号等,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业界分析指出,随着社交平台订阅服务的不断扩展,用户黏性和付费转化率持续上升,订阅经济正逐步成为韩国数字服务升级的重要动力。未来,伴随AI、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发展,社交平台订阅服务将更精准地满足个性化需求,推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并引领数字消费模式的创新升级。
2025-05-16 00:02:57 -
韩国建筑业亟需结构性转型 行业下行压力远超金融危机时期
韩国建筑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建研院”)于15日发布的《对比2008年金融危机及近期建筑业景气诊断与应对方案》报告指出,当前韩国建筑业正面临较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更为严峻的结构性衰退,亟需政策支持与中长期转型方案。 通过多维度数据对比分析指出,当前行业下行呈明显的加速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建筑订单量同比下滑16.6%,显著高于2008年6.1%的降幅;建筑开工面积缩幅由2008年的22.2%扩大至2023年的31.7%。此外,建筑业关键指标建筑完工额在2007至2009年间分别增长6.6%、4.9%、3.2%,而近期则从2022年12.4%的增长峰值转为2024年3.2%的负增长,行业拐点特征凸显。 在投资领域,2022年和2024年建筑投资同比分别下降3.5%和3%,降幅均超过2008年2.7%的水平。住宅市场方面,虽然2022年末,未售出新建住房数量(6.8107万户)低于2008年历史峰值(16.5599万户),但同比增幅高达284.6%,反映出市场需求的急剧萎缩。 建筑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恶化。数据显示,金融危机时期,建筑业销售净利润率从2007年的8.5%降至2009年的2.8%,近年则从2021年的6.2%降至2023年的3.4%;同期,销售营业利润率也从6.4%下滑至5.2%,进一步从4.8%降至3%。建研院强调,当前行业各项指标的下行速度与风险程度均已超过金融危机时期。 报告将“经济增长乏力”列为首要风险因素。韩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从2007年的5.8%降至2008年的3%,2009年进一步降至0.8%,但2010年强劲反弹至7%,此后至新冠疫情前一直维持在3%左右。而近年来,韩国GDP增速在2022年为2.7%、2023年为1.4%、2024年为2%,2025年和2026年将维持在1.5%至2%的低位区间,呈长期低速增长趋势。同时,金融环境约束明显增强。与2008年基准利率从5.25%快速下调至2%的政策响应相比,2024年仅实现0.75个百分点的温和调整(3.5%降至2.75%),降息速度明显放缓。 建研院指出,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涨推高施工成本,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并加剧房价压力,再加上信贷紧缩、高利率环境及家庭数量增长放缓等因素持续抑制住宅需求,成为建筑业长期低迷的原因。报告指出:“在当前高通胀、高负债及美韩利率倒挂的复杂环境下,货币政策空间受限;加之财政赤字持续扩大,通过大规模财政刺激提振行业的可行性亦面临挑战。”
2025-05-15 23:56:48 -
关税政策风暴来袭 韩国男女就业冰火两重天
韩国统计厅15日发布《2025年4月就业动向》报告显示,4月韩国就业人数达2888.7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19.4万人,连续4个月实现增长,但增长几乎由女性拉动。4月新增女性就业人数多达16.1万人,而男性仅为3.3万人。 4月男性就业率为70.9%,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自去年3月起已连续13个月下滑;而女性就业率则升至55.6%,创下1999年开始相关统计以来的最高纪录。韩国女性就业率在2000年仅为47%,2015年首次突破50%,2024年达到54.7%,呈稳步上升趋势。男性就业率长期维持在70%以上,但2020年新冠疫情时期一度跌破70%,恢复后又在去年12月受戒严事态冲击再度跌至69.8%,此后三个月未能重返70%以上。 韩国开发研究院(KDI)在经济展望中指出,以建筑业和制造业为中心的就业形势逐渐恶化。今年第一季度女性就业人数从14.3万增至18.6万,保持强劲增势;而建筑业与制造业中从业比重较高的男性就业人数则由减少9.1万收窄至减少3.2万,减少趋势尚存。由此可见,房地产市场不佳与内需低迷正在对以男性为主的行业就业造成冲击。 从失业数据来看,4月男性失业人数为50.7万,与去年同期持平;女性失业人数为34.7万,同比减少3.1万人(-8.2%)。同月经济活动参与率为65.1%,创下自1999年6月开始统计以来的同期最高纪录。从性别来看,男性经济活动参与率下降0.2个百分点,女性上升0.3个百分点,带动整体提升。 关键问题在于,受美国关税政策等外部不确定性影响,韩国核心产业的“就业寒潮”可能还会持续。KDI把今年就业人数增幅预期从10万人下调至9万人,明年预计仅增加7万人,远低于去年16万人的增幅。 KDI经济展望总管金智妍(音)指出,在外部不确定性高企的情况下,目前形势良好的产业也可能采取预防措施缩减招录。她预测,考虑到就业指标通常滞后于经济走势,内需复苏后短期内就业也会持续疲软,预计明年下半年起才会出现反弹。 韩国政府也首次正式提及关税冲击引发的就业风险,并计划加快执行支援受关税影响的出口企业和应对就业冲击的追加预算。企划财政部人力政策科长张周成(音)指出,全球关税风暴加剧不确定性和市场波动,未来根据关税谈判结果或美方政策变化,韩国就业动向也可能随时遭受波及,因此正在持续进行监测并采取必要应对措施。
2025-05-15 23:53:49 -
总统候选人劳动政策成焦点 工时改革引经济界担忧
距离第21届韩国总统选举还剩下不到20天,各主要候选人在劳动政策上的承诺受到高度关注,尤其是在工作时长上的改革问题成为焦点,经济界对此不乏担忧之声。 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提出缩短工时,国民力量党候选人则主张基于劳资协商,对每周52小时工作制进行调整。外界评价李在明的政策倾向于劳动者立场,而金文洙则更多反映了经济界的诉求。 李在明承诺打造劳动受尊重,人人权利受保障的社会,提出推广每周4.5天工作制,在2030年前将韩国工时缩减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平均水平以下。 韩国《劳动标准法》未明文规定每周五天工作制,仅规定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0小时,单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分析称,李在明的承诺核心在于缩短法定劳动时间,向积极响应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或财政支援。 但经济界对李在明的这一承诺表示担忧,韩国经营者总协会指出,目前经合组织成员国中,法定每周工时低于40小时的仅有澳大利亚(38小时)、比利时(38小时)和法国(35小时)。除比利时外,几乎没有国家通过立法强制推行四天工作制。在韩国劳动生产效率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的情况下,单方面缩减工时将进一步削弱企业竞争力。 金文洙则提出打造对企业友好、工作舒适的国家,承诺在劳资协商的基础上改进52小时工作制。虽尚未公布具体方案,但参照国民力量党此前提出的4.5天工作制构想,可能在维持总工时不变的前提下,将现行5天工作制调整为4.5天,周一至周四每天工作9小时,周五工作4小时。 这一方案也引发忧虑,经济界人士指出,每日工作9小时将额外支付加班费。按照现行法律规定,超出每日8小时、每周40小时的加班时段需支付1.5倍工资,这将加重企业负担。 另据EMBRAIN PUBLIC等四家民调机构本月12日至14日对1000名选民联合实施的最新调查,李在明支持率为49%,金文洙为27%,李俊锡为7%,83%的受访者称本次大选一定会投票。
2025-05-15 2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