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统计’新闻 269个
-
韩中关系回暖叠加财务改善 乐天或加速出售成都子公司
今年,乐天百货成都子公司的出售进展备受业界关注。随着财务结构改善及外部环境转变,相关交易有望加快推进。 据悉,乐天百货于去年实施总额达435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3亿元)的有偿增资,显著改善了成都法人的财务状况,为出售谈判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市场对中国经济在今年下半年实现全面复苏的预期持续升温,也为交易增添了更多可能性。 业界普遍认为,随着李在明政府上台,韩中关系有望迎来修复契机,外交环境的改善也被视为有助于推动成都法人的出售进程。 据相关业界10日消息,乐天百货自2022年起持续推进成都乐天地产有限公司的出售工作。该公司成立于2009年,乐天百货目前持有其77.6%股份,为最大股东。 成都乐天地产早期曾开展公寓预售及商业设施开发等业务。然而,2016年因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企业在华经营环境趋于严峻,项目运营受到影响。此后又遭遇新冠疫情重创,开发计划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在对华业务调整背景下,乐天将成都乐天地产纳入撤资计划。 然而,受限于成都乐天地产财务状况恶化以及中国房地产市场低迷,出售工作进展缓慢,三年来始终未能落实买家。为扭转局面,乐天百货于去年7月实施有偿增资,用于偿还债务并增强资本实力,该举措已在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中初见成效。 财报显示,成都乐天地产今年第一季度资产结构显著改善,去年同期因资本侵蚀出现的2971亿韩元亏空已完全修复,净资产回升至2027亿韩元;同期净亏损由94亿韩元降至42亿韩元,降幅超过五成;负债总额亦从4924亿韩元大幅缩减至约2000万韩元。 市场分析指出,随着中美贸易摩擦趋缓,以及中国政府加码经济刺激政策,成都乐天地产的出售工作有望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4月中国零售销售同比增长5.1%,工业生产同比增长6.1%。国家统计局表示,尽管面临外部挑战,中国主要经济指标依旧稳步增长,政府将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方针,扩大内需、稳定就业,巩固经济复苏势头。 另一方面,李在明政府提出“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实用外交”政策,韩中关系改善预期持续升温。李在明曾在竞选期间表示,中国不仅是韩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也是朝鲜半岛安全格局中的关键国家,并承诺将努力修复前政权时期跌至低谷的两国关系。
2025-06-10 23:39:53 -
韩国4月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达57亿美元 连续24个月维持盈余
韩国银行(央行)10日发布的国际收支初步统计数据显示,4月经常项目顺差为57亿美元,较3月(91.4亿美元)大幅减少34.4亿美元,但仍高于去年同期的14.9亿美元,实现连续第24个月保持顺差。 今年前四个月,经常项目累计顺差达249.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79.7亿美元增加69.9亿美元。 分项来看,4月商品收支顺差为89.9亿美元,较上月的84.9亿美元略有增加,较去年同期的52.4亿美元则大幅扩大37.5亿美元。出口总额为585.7亿美元,同比增长1.9%,其中半导体等信息技术产品持续发挥主力作用。按通关标准,半导体出口增长16.9%,无线通信设备增长6.3%,医药品增长22.3%。同时,石油制品和乘用车出口分别下降13.8%和4.1%。 从出口地区来看,对欧盟(18.4%)和东南亚(8.6%)的出口表现强劲,而对美国(-6.8%)和日本(-5.3%)的出口则相对疲软。 进口方面,受能源价格下行影响,整体进口额同比减少5.1%,降至495.8亿美元。其中,原材料进口减少10.4%,煤炭(-38.5%)、原油(-19.9%)、天然气(-11.4%)降幅明显。消费品进口同比下降2.1%,包括谷物(-11.5%)、非耐用消费品(-3.3%)、乘用车(-2.8%)等项目。资本财进口中,半导体制造设备(增长26.8%)、运输设备(增长20.8%)保持较快增长,整体增长8.7%。 服务项目方面,4月收支逆差扩大至28.3亿美元,高于上月(22.1亿美元)和去年同期(17.9亿美元)。其中运输项目在时隔15个月后再度转为逆差(-0.1亿美元),主要受集装箱运费下滑影响;同时,企业研发支出增加,导致其他商业服务逆差进一步扩大至15.1亿美元。 金融账户方面,4月净资产(资产减去负债)增加45.1亿美元,整体维持资金净流入态势。具体来看,韩国居民对外直接投资增加30亿美元,而外国人对韩直接投资则减少3.2亿美元。在证券投资方面,韩国居民对海外股票等投资大幅增加123.3亿美元,外国人对韩证券投资减少21.8亿美元,呈现资本流出趋势。
2025-06-10 19:39:59 -
韩国进出口指标波动显著 经济前景堪忧
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韩国进出口指标呈明显波动态势。调查显示,今年1月韩国时隔20个月出现贸易逆差后,虽于2至5月实现连续四个月贸易顺差,但进出口数据双双走弱,业界对经济前景担忧加剧。专家指出,若当前趋势持续,韩国经济或将面临全面衰退风险。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于9日发布的《1至5月进出口贸易统计报告》显示,1月出口额为491.2亿美元,同比下滑10.3%;2月回升至522亿美元,实现1%的微幅增长;3月达582.8亿美元,同比增长3.1%;4月小幅回落至582.1亿美元,仍保持3.7%的增幅;而5月则再度下跌至572.7亿美元,同比下降1.3%。同期进口额分别为1月510亿美元(6.4%)、2月483亿美元(0.2%)、3月533亿美元(2.3%)、4月533.2亿美元(-2.7%)、5月503.3亿美元(-5.3%)。同期,进口数据同样不容乐观。1月进口额为510亿美元(6.4%),2月483亿美元(0.2%),3月533亿美元(2.3%),4月533.2亿美元(-2.7%),5月503.3亿美元(-5.3%)。 韩国在1月出现18.9亿美元贸易逆差后,2至5月连续实现贸易顺差,顺差额分别为43亿美元、50亿美元、49亿美元和69亿美元。 出口方面,今年1至5月累计出口额为2752亿美元,同比(2775亿美元)下降0.82%。尽管5月因进口降幅(-5.3%)大于出口降幅(-1.3%)导致顺差扩大,但有分析认为,韩国经济可能正步入下行周期。 重点市场出口疲软态势尤为严峻。作为韩国第一大出口市场的美国,今年前五个月出口数据持续出现波动,1月93亿美元(-9.4%),2月99亿美元(0.9%),3月111亿美元(2.2%),4月106亿美元(-6.8%),5月100亿美元(-8.1%)。其中,对美出口占比达26%的汽车产业遭遇重创,5月出口额暴跌至18亿美元,同比下滑32%,这主要归因于美国电动汽车关税政策实施及市场需求疲软的双重打击。 同时,对华出口也呈下行趋势。1月对华出口额为92亿美元(-13.9%)、2月95亿美元(-1.4%)、3月101亿美元(-4.4%)、4月109亿美元(3.9%)、5月104亿美元(-8.4%)。分析指出,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中国制造业供应链调整对韩国中间材料出口产生实质性影响。 专家强调,韩国对中美两大核心市场出口同步下滑现象需引起高度重视。中美两国是韩国前两大出口市场,若当前趋势延续,不仅可能导致贸易顺差难以持续,更可能引发连锁经济反应,使韩国经济陷入更为严峻的衰退局面。
2025-06-09 23:21:25 -
韩国ChatGPT付费用户规模全球第二 5月用户增长放缓
韩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ChatGPT付费用户规模第二大的市场。然而,近期ChatGPT的热度出现明显降温趋势。在月活跃用户数(MAU)突破千万大关后,用户增长呈放缓态势。 韩国数据分析企业IGAWorks于5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上月ChatGPT在韩月活跃用户数为1017.1126万,环比(1072.227万)下降5.1%,减少54.8901万用户。这是自2024年2月以来,ChatGPT在韩国市场第二次出现MAU下滑。 ChatGPT进军韩国以来用户数保持稳健增长态势。今年3月,MAU首次突破500万大关,达509.965万;随后在4月迅速突破1000万,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自今年3月OpenAI推出GPT-4o图像生成服务后,迅速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吉卜力风”AI图片创作热潮,有效推动了用户规模扩张。 然而,ChatGPT在韩国的增长动能正在减弱。5月新增安装量仅为150.6416万次,较4月的466.8381万次出现显著下滑,回落至与3月(143.6242万次)相当的水平。在今年2月之前,ChatGPT的新增安装量一直保持着稳定上升态势。 韩国信息通信政策研究院(KISDI)日前发布的《2024智能信息社会用户调查》报告显示,目前韩国互联网用户中订阅付费AI服务的比例达7%,同比(0.9%)增长逾7倍。反映出韩国市场对AI服务的接受度正在快速提升。 OpenAI于上月在韩召开记者见面会表示,宣布成立韩国法人实体,并计划于年内在首尔设立首个办公室,全面拓展韩国业务。OpenAI首席战略官杰森·权(Jason Kwon)在访韩期间,积极开展政商界交流活动。4日,他特别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祝贺李在明总统就任,并表示对新政府AI政策的大力支持。杰森·权强调:"韩国政府致力于将国家打造成为全球AI强国,OpenAI将积极参与这一进程,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合作。"
2025-06-05 19:58:30 -
开局不利!韩国第一季度GDP再现负增长
受建筑投资和民间消费持续低迷的拖累,韩国第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 韩国银行(央行)5日发布初步统计数据称,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为-0.2%,与4月24日公开的预测值一致。这是继去年第一季度GDP出现1.2%的增长,第二季度跌至-0.2%,第三和第四季度仅维持0.1%的增长后,时隔三个季度再次出现负增长。 受国内外经济不确定性扩大的影响,第一季度投资明显萎缩。因建筑工程项目减少,建筑投资下滑3.1%,设备投资也以半导体制造设备等机械类需求减少萎缩0.4%,创下自去年第一季度以后一年来的新低。 文娱等服务消费低迷导致民间消费环比下降0.1%,政府消费虽因医保支出有所减少,但实物支出增幅与上一季度持平。 出口因化工产品、机械设备等表现低迷整体下滑0.6%,进口以原油、天然气等能源类产品为主减少1.1%。 从第一季度各领域对经济的贡献度来看,建筑投资(-0.4%)和民间消费(-0.1%)等内需拉低增长率0.5个百分点,拉低整体经济增速。净出口(出口减去进口)增幅推动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 从各行业来看,电力燃气水务增长5.2%,农林渔业增长4.4%,制造业以化工产品、机械设备为主下滑0.6%,建筑业受建筑工程低迷影响下滑0.4%。 服务业整体下降0.2%,金融保险、信息通讯业有所增长,但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表现“拉胯”。 同日公布的《2024年国民账户》结果显示,初步统计去年韩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为3.6745万美元,同比增长1.5%,按照韩元标准为5012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6万元),增幅为6.1%。与今年3月5日公开的初步数据相比,人均GNI和增幅均有所上升。
2025-06-05 18:02:46 -
李在明当选第21任韩国总统 进步阵营时隔3年重夺政权
3日晚间8时,第21届韩国总统选举结束投票,截至记者发稿时止选票仍在统计中,但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当选已成定局,进步阵营时隔3年重夺政权。 投票于当天上午6点起在全国1.4295万个投票站举行,选民共计4439.1871万人,其中已有1542.3607万人参与上月29日至30日的缺席投票。根据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本届大选投票率初步统计为79.4%,创下1997年以后韩国总统选举最高纪录。 根据KBS、SBS和MBC三大电视台当晚8点发布的出口调查结果,李在明和国民力量党候选人金文洙的得票率分别为51.7%和39.3%,改革新党候选人李俊锡为7.7%,由于出口调查与最终结果基本一致,李在明当选已无悬念。 从选民年龄层来看,在20-59岁选民中,李在明均领先于金文洙。尤其在40-49岁和50-59岁选民中,李在明的得票率分别高达72.7%和69.8%,呈压倒性优势。60-69岁和70岁以上选民中,金文洙的得票率为48.9%和64%,李在明为48%和34%。 从选民性别来看,55.1%的女性选民支持李在明,39.2%支持金文洙候选人。男性选民中李在明获得48.3%的支持率,金文洙为39.4%。 出生于1964年的李在明毕业于中央大学法律系,人权律师出身的他曾担任城南市市长、京畿道知事、共同民主党党首等职务。在第21届总统大选中,李在明以0.73%的微弱差距败给前总统尹锡悦。 尹锡悦去年12月宣布紧急戒严,今年4月4日,宪法法院裁决罢免尹锡悦总统职位。根据法律,韩国须在60日内举行新一届总统选举,原定2027年的大选提前举行。 李在明在本次竞选中打出“审判内乱,恢复民生”的口号,在2日的最后一场拉票活动上,李在明承诺若当选将振兴经济、缩小贫富差距、修补因尹锡悦被弹劾而加剧的国内分裂。 李在明将肩负重任,扛下克服经济和安全危机的大旗,并在尹锡悦实施戒严且遭弹劾的背景下,恢复韩国民主秩序。如何缓解保守和进步阵营之间对立、弥合社会各界民意撕裂也是刻不容缓的问题。本届大选因尹锡悦遭到弹劾而举行,新任总统当选后,将不经总统职务交接委员会立即开始履职。
2025-06-04 16:00:00 -
韩国大选日下午4点投票率71.5%
3日,据韩国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统计,截至下午4时,第21届韩国总统选举投票率为71.5%,创下历届大选同期最高纪录。 据选举管理委员会官网数据,全国登记选民总数为4439.1871万人,截至当日下午4时,已有3173.4725万人完成投票。该统计包括5月29日至30日的提前投票(投票率34.74%,投票人数超过1500万),以及海外投票、船上投票和居所投票等方式。 从各地区投票率来看,全罗南道以79.3%的投票率居首,其次是光州(78.3%)、全罗北道(77.5%)、世宗(75.4%)等。济州(68.1%)、忠南(68.7%)、釜山(69%)等地投票率相对较低。首都圈方面,首尔为71.5%、京畿道71.4%、仁川69.8%,除首尔外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随着本届大选提前投票率创下历史新高,最终投票率有望自1997年第15届大选以来首次突破80%。截至下午3时,除去提前投票,本次本投票率约为36%。 根据选管委安排,全国各投票站将于当晚8时正式关闭,之后投票箱将被统一送往全国254处计票所。预计计票工作将于8时30分至40分之间启动,初步计票结果有望在4日凌晨出炉,最终结果预计将于4日上午揭晓。
2025-06-04 01:54:16 -
第21届韩国总统选举正式开始投票
3日,第21届韩国总统选举启动正式投票。据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统计,截至下午1点,投票率为62.1%,创下历届大选新高。 从各地区投票率来看,全罗南道以74.1%的投票率居首,其次依次为全罗北道(71.8%)和光州(71.8%)等。釜山(58.1%)、大邱(59.3%)、仁川(60.1%)等地投票率相对较低,首尔为61.2%。 当晚8时投票结束后,投票管理员和参观人员在警方的护送下将封存的票箱搬运至计票站。 考虑到搬运票箱所需的时间,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预计计票工作于当晚8时30至40分间陆续启动,选举结果最早可于当晚12时左右初现轮廓。本届大选的所有计票工作将在4日上午6时左右结束。
2025-06-03 22:58:25 -
国际金融机构集体下调韩国经济增长预期
一项调查显示,全球主要金融机构对韩国经济展望日益悲观。目前,逾二十多家机构预测今年韩国经济增长将仅停留在0%区间,短短四周内,平均增长预期降至约0.9%。 韩国银行(央行)于2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上月30日,全球41家国际权威金融机构对韩国今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区间为0.3%至2.2%,平均值降至0.985%。较本月初的1.307%平均值大幅下调0.322个百分点。 据悉,已超过半数机构将韩国经济增长率预测值调降至0%区间,反映出国际金融界对韩国经济前景的普遍担忧。在参与调查的41家机构中,包括美银美林证券(0.8%)、凯投宏观(0.5%)、花旗集团(0.6%)及汇丰银行(0.7%)在内的21家金融机构均给出0%区间的增长预测。此外,巴克莱、惠誉、野村证券等9家机构预测增长率为1%区间,当前预测值低于2%的机构总数已达30家,较本月初的16家显著增加。 从各大金融机构的下调幅度来看,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将预期值从1.6%大幅下调至0.8%,降幅达0.8个百分点;汇丰银行(从1.4%降至0.7%)和新加坡星展银行(从1.7%降至1%)也均下调0.7个百分点。特别是,法国兴业银行将预测值从1%大幅调降至0.3%,成为全体机构中最悲观的预测,较央行于上月28日修正后的0.8%预期还低0.5个百分点。此外,花旗集团、荷兰国际集团、摩根大通等12家机构的预测值均低于央行基准,反映出央行考虑建筑投资疲软、消费萎缩及美国贸易政策冲击后的修正预测仍显乐观。 尽管整体预期趋于悲观,仍有部分机构小幅上调了预测值。巴克莱(从0.9%上调至1%)、彭博经济研究(从0.7%上调至0.8%)、摩根士丹利(从1%上调至1.1%)均作出小幅上调调整。摩根士丹利在上月22日发布的报告中指出,中美关税紧张局势有所缓和,以及美国实施的90天关税暂缓措施,成为其调整预测的重要考量因素。分析指出,国际机构普遍下调预期的现象,凸显韩国经济正面临内外双重压力。
2025-06-02 22:40:24 -
韩国高校外籍留学生招生火热 教育质量隐忧浮现
在韩国人口结构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外籍留学生正成为韩国高校的重要支撑力量。尽管去年在韩外籍留学生数量创下历史新高,但教育质量隐忧也随之浮现。 韩国教育部下属国立国际教育院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在韩外籍留学生数量达20.8962万人,首次突破20万人大关。这是自1995年开始统计留学生数据以来的最高纪录,时隔25年再创新高。 从历年数据来看,2015年来韩外籍留学生为9.1332万人,2019年达到16.0165万人,呈每年增长趋势。尽管在新冠疫情期间有所停滞,但从2022年(16.6892万人)开始复苏,2023年达18.1842万人,连续三年保持增长态势。 从生源国来看,中国留学生占比最高,达34.5%(7.2020万人),其次为越南(26.8%,5.6003万人)、蒙古(5.9%,1.2317万人)、乌兹别克斯坦(5.8%,1.2025万人)。在韩国主要大学中,汉阳大学以8264名留学生位居榜首,其次依次为庆熙大学(6929人)、延世大学(6621人)、高丽大学(5520人)、中央大学(5355人)等。 近年来,韩国人口结构变化影响日益凸显。由于非首都圈青年人口减少,加上年轻人向首都圈集中的趋势,地方高校面临生源不足的困境,报考人数逐年下降。为应对这一挑战,各地高校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积极招收外籍留学生,寻求新的发展出路。 韩国教育部于2023年8月启动“Study Korea 300K”计划,目标是到2027年吸引30万名留学生来韩,并为他们提供就业和定居支持。该计划实施效果初显,首都圈学生扎堆现象有所缓解。非首都圈留学生占比从2022年的41.7%(6.9735万人)提升至去年的44%(9.2019万人),多个地区留学生招收数量显著增加。 过去三年间,庆尚北道留学生人数增长74.1%,达到1.1369万人。全罗南道(73.6%)和京畿道(69.6%)增长率同样较高。相比之下,首尔地区留学生仅增长3.5%,为7.4488万人。韩国教育部表示,“Study Korea 300K”计划实施以来,各地方政府结合当地人力需求和实际条件,制定了针对性的留学生招募策略,对留学生人数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也有观点担忧,如果各高校过分追求留学生数量增长,可能导致教育质量下降,甚至引发社会问题。虽然韩国高校加大了外籍留学生招收力度,但入学后的管理不善正产生负面影响。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随着韩语水平不足的外籍留学生增多,课堂教学质量面临严峻挑战。统计显示,过去三年间,超过半数外籍留学生未能达到韩国语能力考试(TOPIK)的语言要求。 首尔大学近期调查显示,约47.2%的受访留学生表示在理解专业课程内容方面存在困难。由于语言障碍,留学生在团队项目、课堂讨论等教学环节参与度较低,影响了课程进度,导致整体教学水平下滑。 专家指出,地方政府、高校和政府应通力合作,尽快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解决当前留学生管理和教育质量问题。东国大学全球韩语教育院分院长白德铉表示:“在吸引外籍留学生过程中,最大难题是海外学生对韩国大学缺乏准确了解,同时韩国部分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存在无序和盲目现象。” 白德铉还建议:“为吸引优质留学生,有必要在海外设立由具有留学经验的教育专业人士组成的本地办事处,并根据各国情况开发适合当地需求的教育内容。韩国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提供必要支持。”
2025-06-02 20:48:36
-
韩中关系回暖叠加财务改善 乐天或加速出售成都子公司
今年,乐天百货成都子公司的出售进展备受业界关注。随着财务结构改善及外部环境转变,相关交易有望加快推进。 据悉,乐天百货于去年实施总额达435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3亿元)的有偿增资,显著改善了成都法人的财务状况,为出售谈判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市场对中国经济在今年下半年实现全面复苏的预期持续升温,也为交易增添了更多可能性。 业界普遍认为,随着李在明政府上台,韩中关系有望迎来修复契机,外交环境的改善也被视为有助于推动成都法人的出售进程。 据相关业界10日消息,乐天百货自2022年起持续推进成都乐天地产有限公司的出售工作。该公司成立于2009年,乐天百货目前持有其77.6%股份,为最大股东。 成都乐天地产早期曾开展公寓预售及商业设施开发等业务。然而,2016年因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企业在华经营环境趋于严峻,项目运营受到影响。此后又遭遇新冠疫情重创,开发计划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在对华业务调整背景下,乐天将成都乐天地产纳入撤资计划。 然而,受限于成都乐天地产财务状况恶化以及中国房地产市场低迷,出售工作进展缓慢,三年来始终未能落实买家。为扭转局面,乐天百货于去年7月实施有偿增资,用于偿还债务并增强资本实力,该举措已在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中初见成效。 财报显示,成都乐天地产今年第一季度资产结构显著改善,去年同期因资本侵蚀出现的2971亿韩元亏空已完全修复,净资产回升至2027亿韩元;同期净亏损由94亿韩元降至42亿韩元,降幅超过五成;负债总额亦从4924亿韩元大幅缩减至约2000万韩元。 市场分析指出,随着中美贸易摩擦趋缓,以及中国政府加码经济刺激政策,成都乐天地产的出售工作有望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4月中国零售销售同比增长5.1%,工业生产同比增长6.1%。国家统计局表示,尽管面临外部挑战,中国主要经济指标依旧稳步增长,政府将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方针,扩大内需、稳定就业,巩固经济复苏势头。 另一方面,李在明政府提出“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实用外交”政策,韩中关系改善预期持续升温。李在明曾在竞选期间表示,中国不仅是韩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也是朝鲜半岛安全格局中的关键国家,并承诺将努力修复前政权时期跌至低谷的两国关系。
2025-06-10 23:39:53 -
韩国4月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达57亿美元 连续24个月维持盈余
韩国银行(央行)10日发布的国际收支初步统计数据显示,4月经常项目顺差为57亿美元,较3月(91.4亿美元)大幅减少34.4亿美元,但仍高于去年同期的14.9亿美元,实现连续第24个月保持顺差。 今年前四个月,经常项目累计顺差达249.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79.7亿美元增加69.9亿美元。 分项来看,4月商品收支顺差为89.9亿美元,较上月的84.9亿美元略有增加,较去年同期的52.4亿美元则大幅扩大37.5亿美元。出口总额为585.7亿美元,同比增长1.9%,其中半导体等信息技术产品持续发挥主力作用。按通关标准,半导体出口增长16.9%,无线通信设备增长6.3%,医药品增长22.3%。同时,石油制品和乘用车出口分别下降13.8%和4.1%。 从出口地区来看,对欧盟(18.4%)和东南亚(8.6%)的出口表现强劲,而对美国(-6.8%)和日本(-5.3%)的出口则相对疲软。 进口方面,受能源价格下行影响,整体进口额同比减少5.1%,降至495.8亿美元。其中,原材料进口减少10.4%,煤炭(-38.5%)、原油(-19.9%)、天然气(-11.4%)降幅明显。消费品进口同比下降2.1%,包括谷物(-11.5%)、非耐用消费品(-3.3%)、乘用车(-2.8%)等项目。资本财进口中,半导体制造设备(增长26.8%)、运输设备(增长20.8%)保持较快增长,整体增长8.7%。 服务项目方面,4月收支逆差扩大至28.3亿美元,高于上月(22.1亿美元)和去年同期(17.9亿美元)。其中运输项目在时隔15个月后再度转为逆差(-0.1亿美元),主要受集装箱运费下滑影响;同时,企业研发支出增加,导致其他商业服务逆差进一步扩大至15.1亿美元。 金融账户方面,4月净资产(资产减去负债)增加45.1亿美元,整体维持资金净流入态势。具体来看,韩国居民对外直接投资增加30亿美元,而外国人对韩直接投资则减少3.2亿美元。在证券投资方面,韩国居民对海外股票等投资大幅增加123.3亿美元,外国人对韩证券投资减少21.8亿美元,呈现资本流出趋势。
2025-06-10 19:39:59 -
韩国进出口指标波动显著 经济前景堪忧
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韩国进出口指标呈明显波动态势。调查显示,今年1月韩国时隔20个月出现贸易逆差后,虽于2至5月实现连续四个月贸易顺差,但进出口数据双双走弱,业界对经济前景担忧加剧。专家指出,若当前趋势持续,韩国经济或将面临全面衰退风险。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于9日发布的《1至5月进出口贸易统计报告》显示,1月出口额为491.2亿美元,同比下滑10.3%;2月回升至522亿美元,实现1%的微幅增长;3月达582.8亿美元,同比增长3.1%;4月小幅回落至582.1亿美元,仍保持3.7%的增幅;而5月则再度下跌至572.7亿美元,同比下降1.3%。同期进口额分别为1月510亿美元(6.4%)、2月483亿美元(0.2%)、3月533亿美元(2.3%)、4月533.2亿美元(-2.7%)、5月503.3亿美元(-5.3%)。同期,进口数据同样不容乐观。1月进口额为510亿美元(6.4%),2月483亿美元(0.2%),3月533亿美元(2.3%),4月533.2亿美元(-2.7%),5月503.3亿美元(-5.3%)。 韩国在1月出现18.9亿美元贸易逆差后,2至5月连续实现贸易顺差,顺差额分别为43亿美元、50亿美元、49亿美元和69亿美元。 出口方面,今年1至5月累计出口额为2752亿美元,同比(2775亿美元)下降0.82%。尽管5月因进口降幅(-5.3%)大于出口降幅(-1.3%)导致顺差扩大,但有分析认为,韩国经济可能正步入下行周期。 重点市场出口疲软态势尤为严峻。作为韩国第一大出口市场的美国,今年前五个月出口数据持续出现波动,1月93亿美元(-9.4%),2月99亿美元(0.9%),3月111亿美元(2.2%),4月106亿美元(-6.8%),5月100亿美元(-8.1%)。其中,对美出口占比达26%的汽车产业遭遇重创,5月出口额暴跌至18亿美元,同比下滑32%,这主要归因于美国电动汽车关税政策实施及市场需求疲软的双重打击。 同时,对华出口也呈下行趋势。1月对华出口额为92亿美元(-13.9%)、2月95亿美元(-1.4%)、3月101亿美元(-4.4%)、4月109亿美元(3.9%)、5月104亿美元(-8.4%)。分析指出,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中国制造业供应链调整对韩国中间材料出口产生实质性影响。 专家强调,韩国对中美两大核心市场出口同步下滑现象需引起高度重视。中美两国是韩国前两大出口市场,若当前趋势延续,不仅可能导致贸易顺差难以持续,更可能引发连锁经济反应,使韩国经济陷入更为严峻的衰退局面。
2025-06-09 23:21:25 -
韩国ChatGPT付费用户规模全球第二 5月用户增长放缓
韩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ChatGPT付费用户规模第二大的市场。然而,近期ChatGPT的热度出现明显降温趋势。在月活跃用户数(MAU)突破千万大关后,用户增长呈放缓态势。 韩国数据分析企业IGAWorks于5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上月ChatGPT在韩月活跃用户数为1017.1126万,环比(1072.227万)下降5.1%,减少54.8901万用户。这是自2024年2月以来,ChatGPT在韩国市场第二次出现MAU下滑。 ChatGPT进军韩国以来用户数保持稳健增长态势。今年3月,MAU首次突破500万大关,达509.965万;随后在4月迅速突破1000万,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自今年3月OpenAI推出GPT-4o图像生成服务后,迅速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吉卜力风”AI图片创作热潮,有效推动了用户规模扩张。 然而,ChatGPT在韩国的增长动能正在减弱。5月新增安装量仅为150.6416万次,较4月的466.8381万次出现显著下滑,回落至与3月(143.6242万次)相当的水平。在今年2月之前,ChatGPT的新增安装量一直保持着稳定上升态势。 韩国信息通信政策研究院(KISDI)日前发布的《2024智能信息社会用户调查》报告显示,目前韩国互联网用户中订阅付费AI服务的比例达7%,同比(0.9%)增长逾7倍。反映出韩国市场对AI服务的接受度正在快速提升。 OpenAI于上月在韩召开记者见面会表示,宣布成立韩国法人实体,并计划于年内在首尔设立首个办公室,全面拓展韩国业务。OpenAI首席战略官杰森·权(Jason Kwon)在访韩期间,积极开展政商界交流活动。4日,他特别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祝贺李在明总统就任,并表示对新政府AI政策的大力支持。杰森·权强调:"韩国政府致力于将国家打造成为全球AI强国,OpenAI将积极参与这一进程,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合作。"
2025-06-05 19:58:30 -
开局不利!韩国第一季度GDP再现负增长
受建筑投资和民间消费持续低迷的拖累,韩国第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 韩国银行(央行)5日发布初步统计数据称,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为-0.2%,与4月24日公开的预测值一致。这是继去年第一季度GDP出现1.2%的增长,第二季度跌至-0.2%,第三和第四季度仅维持0.1%的增长后,时隔三个季度再次出现负增长。 受国内外经济不确定性扩大的影响,第一季度投资明显萎缩。因建筑工程项目减少,建筑投资下滑3.1%,设备投资也以半导体制造设备等机械类需求减少萎缩0.4%,创下自去年第一季度以后一年来的新低。 文娱等服务消费低迷导致民间消费环比下降0.1%,政府消费虽因医保支出有所减少,但实物支出增幅与上一季度持平。 出口因化工产品、机械设备等表现低迷整体下滑0.6%,进口以原油、天然气等能源类产品为主减少1.1%。 从第一季度各领域对经济的贡献度来看,建筑投资(-0.4%)和民间消费(-0.1%)等内需拉低增长率0.5个百分点,拉低整体经济增速。净出口(出口减去进口)增幅推动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 从各行业来看,电力燃气水务增长5.2%,农林渔业增长4.4%,制造业以化工产品、机械设备为主下滑0.6%,建筑业受建筑工程低迷影响下滑0.4%。 服务业整体下降0.2%,金融保险、信息通讯业有所增长,但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表现“拉胯”。 同日公布的《2024年国民账户》结果显示,初步统计去年韩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为3.6745万美元,同比增长1.5%,按照韩元标准为5012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6万元),增幅为6.1%。与今年3月5日公开的初步数据相比,人均GNI和增幅均有所上升。
2025-06-05 18:02:46 -
李在明当选第21任韩国总统 进步阵营时隔3年重夺政权
3日晚间8时,第21届韩国总统选举结束投票,截至记者发稿时止选票仍在统计中,但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当选已成定局,进步阵营时隔3年重夺政权。 投票于当天上午6点起在全国1.4295万个投票站举行,选民共计4439.1871万人,其中已有1542.3607万人参与上月29日至30日的缺席投票。根据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本届大选投票率初步统计为79.4%,创下1997年以后韩国总统选举最高纪录。 根据KBS、SBS和MBC三大电视台当晚8点发布的出口调查结果,李在明和国民力量党候选人金文洙的得票率分别为51.7%和39.3%,改革新党候选人李俊锡为7.7%,由于出口调查与最终结果基本一致,李在明当选已无悬念。 从选民年龄层来看,在20-59岁选民中,李在明均领先于金文洙。尤其在40-49岁和50-59岁选民中,李在明的得票率分别高达72.7%和69.8%,呈压倒性优势。60-69岁和70岁以上选民中,金文洙的得票率为48.9%和64%,李在明为48%和34%。 从选民性别来看,55.1%的女性选民支持李在明,39.2%支持金文洙候选人。男性选民中李在明获得48.3%的支持率,金文洙为39.4%。 出生于1964年的李在明毕业于中央大学法律系,人权律师出身的他曾担任城南市市长、京畿道知事、共同民主党党首等职务。在第21届总统大选中,李在明以0.73%的微弱差距败给前总统尹锡悦。 尹锡悦去年12月宣布紧急戒严,今年4月4日,宪法法院裁决罢免尹锡悦总统职位。根据法律,韩国须在60日内举行新一届总统选举,原定2027年的大选提前举行。 李在明在本次竞选中打出“审判内乱,恢复民生”的口号,在2日的最后一场拉票活动上,李在明承诺若当选将振兴经济、缩小贫富差距、修补因尹锡悦被弹劾而加剧的国内分裂。 李在明将肩负重任,扛下克服经济和安全危机的大旗,并在尹锡悦实施戒严且遭弹劾的背景下,恢复韩国民主秩序。如何缓解保守和进步阵营之间对立、弥合社会各界民意撕裂也是刻不容缓的问题。本届大选因尹锡悦遭到弹劾而举行,新任总统当选后,将不经总统职务交接委员会立即开始履职。
2025-06-04 16:00:00 -
韩国大选日下午4点投票率71.5%
3日,据韩国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统计,截至下午4时,第21届韩国总统选举投票率为71.5%,创下历届大选同期最高纪录。 据选举管理委员会官网数据,全国登记选民总数为4439.1871万人,截至当日下午4时,已有3173.4725万人完成投票。该统计包括5月29日至30日的提前投票(投票率34.74%,投票人数超过1500万),以及海外投票、船上投票和居所投票等方式。 从各地区投票率来看,全罗南道以79.3%的投票率居首,其次是光州(78.3%)、全罗北道(77.5%)、世宗(75.4%)等。济州(68.1%)、忠南(68.7%)、釜山(69%)等地投票率相对较低。首都圈方面,首尔为71.5%、京畿道71.4%、仁川69.8%,除首尔外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随着本届大选提前投票率创下历史新高,最终投票率有望自1997年第15届大选以来首次突破80%。截至下午3时,除去提前投票,本次本投票率约为36%。 根据选管委安排,全国各投票站将于当晚8时正式关闭,之后投票箱将被统一送往全国254处计票所。预计计票工作将于8时30分至40分之间启动,初步计票结果有望在4日凌晨出炉,最终结果预计将于4日上午揭晓。
2025-06-04 01:54:16 -
第21届韩国总统选举正式开始投票
3日,第21届韩国总统选举启动正式投票。据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统计,截至下午1点,投票率为62.1%,创下历届大选新高。 从各地区投票率来看,全罗南道以74.1%的投票率居首,其次依次为全罗北道(71.8%)和光州(71.8%)等。釜山(58.1%)、大邱(59.3%)、仁川(60.1%)等地投票率相对较低,首尔为61.2%。 当晚8时投票结束后,投票管理员和参观人员在警方的护送下将封存的票箱搬运至计票站。 考虑到搬运票箱所需的时间,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预计计票工作于当晚8时30至40分间陆续启动,选举结果最早可于当晚12时左右初现轮廓。本届大选的所有计票工作将在4日上午6时左右结束。
2025-06-03 22:58:25 -
国际金融机构集体下调韩国经济增长预期
一项调查显示,全球主要金融机构对韩国经济展望日益悲观。目前,逾二十多家机构预测今年韩国经济增长将仅停留在0%区间,短短四周内,平均增长预期降至约0.9%。 韩国银行(央行)于2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上月30日,全球41家国际权威金融机构对韩国今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区间为0.3%至2.2%,平均值降至0.985%。较本月初的1.307%平均值大幅下调0.322个百分点。 据悉,已超过半数机构将韩国经济增长率预测值调降至0%区间,反映出国际金融界对韩国经济前景的普遍担忧。在参与调查的41家机构中,包括美银美林证券(0.8%)、凯投宏观(0.5%)、花旗集团(0.6%)及汇丰银行(0.7%)在内的21家金融机构均给出0%区间的增长预测。此外,巴克莱、惠誉、野村证券等9家机构预测增长率为1%区间,当前预测值低于2%的机构总数已达30家,较本月初的16家显著增加。 从各大金融机构的下调幅度来看,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将预期值从1.6%大幅下调至0.8%,降幅达0.8个百分点;汇丰银行(从1.4%降至0.7%)和新加坡星展银行(从1.7%降至1%)也均下调0.7个百分点。特别是,法国兴业银行将预测值从1%大幅调降至0.3%,成为全体机构中最悲观的预测,较央行于上月28日修正后的0.8%预期还低0.5个百分点。此外,花旗集团、荷兰国际集团、摩根大通等12家机构的预测值均低于央行基准,反映出央行考虑建筑投资疲软、消费萎缩及美国贸易政策冲击后的修正预测仍显乐观。 尽管整体预期趋于悲观,仍有部分机构小幅上调了预测值。巴克莱(从0.9%上调至1%)、彭博经济研究(从0.7%上调至0.8%)、摩根士丹利(从1%上调至1.1%)均作出小幅上调调整。摩根士丹利在上月22日发布的报告中指出,中美关税紧张局势有所缓和,以及美国实施的90天关税暂缓措施,成为其调整预测的重要考量因素。分析指出,国际机构普遍下调预期的现象,凸显韩国经济正面临内外双重压力。
2025-06-02 22:40:24 -
韩国高校外籍留学生招生火热 教育质量隐忧浮现
在韩国人口结构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外籍留学生正成为韩国高校的重要支撑力量。尽管去年在韩外籍留学生数量创下历史新高,但教育质量隐忧也随之浮现。 韩国教育部下属国立国际教育院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在韩外籍留学生数量达20.8962万人,首次突破20万人大关。这是自1995年开始统计留学生数据以来的最高纪录,时隔25年再创新高。 从历年数据来看,2015年来韩外籍留学生为9.1332万人,2019年达到16.0165万人,呈每年增长趋势。尽管在新冠疫情期间有所停滞,但从2022年(16.6892万人)开始复苏,2023年达18.1842万人,连续三年保持增长态势。 从生源国来看,中国留学生占比最高,达34.5%(7.2020万人),其次为越南(26.8%,5.6003万人)、蒙古(5.9%,1.2317万人)、乌兹别克斯坦(5.8%,1.2025万人)。在韩国主要大学中,汉阳大学以8264名留学生位居榜首,其次依次为庆熙大学(6929人)、延世大学(6621人)、高丽大学(5520人)、中央大学(5355人)等。 近年来,韩国人口结构变化影响日益凸显。由于非首都圈青年人口减少,加上年轻人向首都圈集中的趋势,地方高校面临生源不足的困境,报考人数逐年下降。为应对这一挑战,各地高校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积极招收外籍留学生,寻求新的发展出路。 韩国教育部于2023年8月启动“Study Korea 300K”计划,目标是到2027年吸引30万名留学生来韩,并为他们提供就业和定居支持。该计划实施效果初显,首都圈学生扎堆现象有所缓解。非首都圈留学生占比从2022年的41.7%(6.9735万人)提升至去年的44%(9.2019万人),多个地区留学生招收数量显著增加。 过去三年间,庆尚北道留学生人数增长74.1%,达到1.1369万人。全罗南道(73.6%)和京畿道(69.6%)增长率同样较高。相比之下,首尔地区留学生仅增长3.5%,为7.4488万人。韩国教育部表示,“Study Korea 300K”计划实施以来,各地方政府结合当地人力需求和实际条件,制定了针对性的留学生招募策略,对留学生人数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也有观点担忧,如果各高校过分追求留学生数量增长,可能导致教育质量下降,甚至引发社会问题。虽然韩国高校加大了外籍留学生招收力度,但入学后的管理不善正产生负面影响。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随着韩语水平不足的外籍留学生增多,课堂教学质量面临严峻挑战。统计显示,过去三年间,超过半数外籍留学生未能达到韩国语能力考试(TOPIK)的语言要求。 首尔大学近期调查显示,约47.2%的受访留学生表示在理解专业课程内容方面存在困难。由于语言障碍,留学生在团队项目、课堂讨论等教学环节参与度较低,影响了课程进度,导致整体教学水平下滑。 专家指出,地方政府、高校和政府应通力合作,尽快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解决当前留学生管理和教育质量问题。东国大学全球韩语教育院分院长白德铉表示:“在吸引外籍留学生过程中,最大难题是海外学生对韩国大学缺乏准确了解,同时韩国部分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存在无序和盲目现象。” 白德铉还建议:“为吸引优质留学生,有必要在海外设立由具有留学经验的教育专业人士组成的本地办事处,并根据各国情况开发适合当地需求的教育内容。韩国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提供必要支持。”
2025-06-02 20:4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