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比亚迪’新闻 47个
-
中美电动车巨头明年对垒 韩国市场成关键战场
随着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排名前两位的特斯拉和比亚迪即将在韩国市场展开直接竞争,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加速变动。尤其是在特斯拉预告推出“半价电动汽车”后,人们对电动汽车大众化进程加快的期待日益高涨。 据进口车业界18日消息,美国特斯拉与中国比亚迪将于2025年在普及型电动汽车市场展开激烈竞争。这场竞争被视为中美全球贸易对决的一部分,延续到了韩国市场。 特斯拉计划在明年上半年推出小型电动掀背车型Model Q(暂称)。这款车长度不到4米,搭载了性价比极高的LFP(磷酸铁锂)电池,从而显著降低成本。性能方面,Model Q预计一次充电可行驶500公里,售价将比当前入门级车型Model 3低约1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万元),价格区间或降至5000万韩元左右。 尽管由于LFP电池无法享受韩国电动车补贴的全额政策,实际购买价格或将受到一定影响,但作为特斯拉首款大众化车型,Model Q的推出备受市场期待。 与此同时,中国比亚迪计划明年1月在韩国推出包括Dolphin、Atto 3和Seal在内的多款大众电动车型。其中,Atto 3作为比亚迪的主力车型,在中国市场售价约为2360万韩元,预计在韩国市场售价将在3000万韩元左右。凭借价格竞争力,比亚迪有望在韩国市场吸引大量消费者的关注。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电动汽车的价格优势对韩国市场构成了巨大压力。为了应对廉价进口品牌的竞争,国内厂商需要加速扩大销售市场,并通过规模经济提升低价电动车型的销量。此外,还应致力于构建完善的电动化生态系统,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图片来源 路透社/韩联社】
2024-12-19 18:50:25 -
比亚迪韩国官方经销商花落三千里EV
比亚迪位于京畿道安养市的展销中心。【图片提供 三千里集团】 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品牌中国比亚迪正式进军韩国乘用车市场,日前选定三千里EV为比亚迪韩国官方经销商。 据三千里集团17日消息,旗下子公司三千里EV日前同比亚迪韩国签署官方经销合同,将在韩国推出比亚迪电动车。 根据合同,三千里EV将在首尔木洞、仁川松岛、京畿道安养市等首都圈地区运营比亚迪新车展示厅及售后服务中心。售后服务中心将以“full shop”形式为车辆提供从修理到保养一站式服务。 三千里集团旗下拥有宝马韩国官方经销商三千里Motors,日前成立三千里EV,正式进军电动汽车市场。
2024-12-17 19:56:17 -
中国汽车品牌加速进入韩国市场 市场影响力逐步增强
随着中国汽车品牌比亚迪计划于明年初正式进军韩国市场,中国汽车品牌在韩国的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特别是中国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多个品牌通过直接销售或与韩国企业合作的方式,在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实现快速增长,今年的总销量有望突破3万辆。 据业界9日消息,吉利汽车通过旗下5个品牌在韩国市场的总销量预计今年将达3万辆。其中,沃尔沃和极星是吉利汽车在韩国的代表性品牌。极星原为沃尔沃的子公司,今年2月,沃尔沃将其股份转让给吉利控股,使其成为吉利旗下的独立品牌。极星目前在韩国市场销售的车型包括“极星2”和“极星4”,累计销量达430辆。 沃尔沃汽车由吉利控股集团持股约80%,其在韩国市场销售的部分车型,如旗舰轿车S90和电动SUV EX30,均在中国工厂生产。截至11月,沃尔沃韩国的销量达1.3603万辆,在韩国进口车品牌中排名第四,仅次于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和特斯拉,市场份额为5.67%。 吉利汽车与雷诺韩国合资开发的混合动力系统也在韩国市场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8月上市的“Grand Koleos”新车,自上市以来销量稳步攀升,截至11月累计销量超过1.5万辆,其中11月单月销量达6582辆。 比亚迪在韩国市场的表现同样引人关注。搭载比亚迪“刀片电池”的KG Mobility车型“Torres EVX”,截至11月累计销量达6013辆,同比增长250%。KG Mobility计划明年上半年推出与比亚迪共同开发的“Torres Hybrid”,进一步拓展合作范围。 为打破低价形象,中国汽车企业正积极布局韩国高端市场。吉利旗下的路特斯集团于上月在韩国推出电动SUV“Eletre”,售价高达1.49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5.7万元)。此外,极氪品牌也计划紧随比亚迪进入韩国市场。 中国汽车品牌在韩国商用车市场的表现同样抢眼。比亚迪推出的1吨电动卡车“T4K”,今年11月销量达96辆,同比增长242.9%。此外,比亚迪的电动巴士“eBus-9”和“eBus-11”也受到市场欢迎。截至11月,比亚迪商用车总销量为829辆,年销量有望首次突破1000辆。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韩国新注册的电动巴士中,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达60%,而五年前仅为23.9%。比亚迪和海格巴士的电动巴士累计销量已超过400辆,与现代汽车的电动巴士形成竞争态势。 2024年11月26日,中国国际供应链博览会(CISCE)吉利展台亮相北京。【图片来源 EPA/韩联社】
2024-12-10 19:54:01 -
比亚迪韩国首展即将亮相 电动车Atto 3定档明年1月
比亚迪公司近日宣布,将于明年1月15日正式向韩国市场推出其小型SUV车型“Atto 3”,在起亚EV3和现代Casper Electric主导的韩国电动车市场中发起挑战。 据汽车行业人士透露,Atto 3原计划于今年内上市,但因近期电动车火灾事件影响,上市时间被推迟至明年1月。另一位行业知情人士表示,Atto 3的价格将在3500万至4000万韩元之间(约合人民币18.1万元至20.68万元),目前具体售价尚未敲定。比亚迪韩国分公司则回应称:“我们正在综合评估各项因素,具体方案尚未最终确定。” 比亚迪布局韩国市场,首家展厅将设立于首尔江西区登村洞,运营由中国知名豪华汽车经销商和谐汽车集团负责。据比亚迪亚太地区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刘学亮介绍,比亚迪已与韩国6家经销商达成合作,并计划从首款车型Atto 3上市开始,每年为韩国市场推出新车型。 出口主力Atto 3承载比亚迪海外扩张重任。2022年,该车型在中国以外市场销量突破10万辆,占比亚迪全年海外总销量的41%。此次选择Atto 3作为进军韩国的首款车型,显然是基于韩国市场对小型电动车的强劲需求。数据显示,今年8月至10月,起亚EV3以8636辆的销量位列韩国电动车市场首位,现代Casper Electric则以5078辆排名第二。这两款小型SUV的销量均超过了现代艾尼氪 5(IONIQ 5)(3408辆)和特斯拉Model Y(2959辆)。 Atto 3在尺寸上优于韩国市场主流小型SUV,车身长4455mm、宽1875mm、高1615mm,比起亚EV3、现代Casper Electric和Kona Electric更大,甚至超过了销量领先的起亚赛图斯(Seltos)。此外,Atto 3搭载了比亚迪刀片电池(LFP),欧洲WLTP标准下的续航里程为420公里,目前正在韩国进行续航认证,预计实际续航里程在300公里后半段。 价格和补贴政策成为Atto 3的主要挑战。由于搭载LFP电池,该车型难以满足韩国对电池能量密度的高补贴标准。在韩国,电池能量密度达到500Wh以上且售价低于5500万韩元的电动车才能获得100%补贴(最高650万韩元)。 然而,补贴金额会因车辆的性能表现而有所差异。比亚迪使用的LFP电池大多能量密度不足400Wh,因此很难获得全额补贴。以特斯拉Model Y为例,其搭载的中国LFP电池使得今年韩国补贴金额从514万韩元大幅削减至195万韩元。目前,起亚EV3在补贴后售价降至3000万韩元中段,在庆尚南道居昌县等补贴力度较大的地区,价格甚至可降至2000万韩元中段。而现代Casper Electric在享受补贴后,售价则降至2000万韩元初段。 专家指出,如果Atto 3售价定位在3000万韩元中段,恐难赢得韩国消费者的青睐,价格需下调至2000万韩元以下才能具备竞争力。 比亚迪小型SUV车型“Atto 3” 【图片来源 比亚迪官网】
2024-12-03 22:51:51 -
中国汽车逆袭势不可挡 全球市场面临全面洗牌
中国汽车产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大全球市场占有率,吸引业界广泛关注。以电动汽车销量全球第一的比亚迪(BYD)为代表,中国汽车厂商凭借高性价比和技术实力,通过积极的市场营销,成功摆脱“廉价车”标签,展示出强大的增长潜力。这一趋势令德国、日本和韩国等传统汽车强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据汽车行业近日消息,去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491万辆,同比增长58%,成为全球整车出口量最多的国家。其中,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氢燃料汽车)出口120万辆,同比大增78%,表现尤为突出,成为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 比亚迪在去年第四季度单季销量达到52.6万辆,稳坐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头把交椅。专家指出,中国车企的性价比策略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比亚迪每辆车平均生产成本仅为1.74万美元,为业内最低,而现代、起亚和丰田的平均生产成本在1.97万至2.59万美元之间。此外,比亚迪通过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成功实现更长的续航里程,进一步展现技术实力。 除了技术和价格优势,中国车企还通过对欧洲和新兴市场的投资,推动销量快速增长。比亚迪计划截至2026年在匈牙利和土耳其分别建成年产20万辆和15万辆的工厂,并在东南亚泰国设立年产15万辆以上的生产基地。 其他中国企业中,零跑汽车也已在波兰投产,奇瑞汽车则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兴建工厂。业内人士分析称,中国车企在全球范围内建设工厂,结合高性价比策略产出的汽车极具竞争力,品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 随着中国汽车出口的快速增长,传统汽车强国的行业格局受到严峻挑战。去年日本汽车出口量为442万辆,同比增长16%,不敌中国。德国则在更早的2022年已被中国超越,去年出口量仅为311万辆。面对市场份额的持续下滑,德国老牌车企大众被迫考虑关闭三家工厂,并削减员工工资10%。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的销量表现也不尽人意。 韩国汽车行业同样受到中国车企的威胁。去年韩国汽车全球出口量为276万辆,仅为中国的一半。比亚迪计划明年正式进军韩国市场,预计会对韩国当地车企造成更大的竞争压力。 现代汽车集团全球经营研究所预测,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或突破620万辆。业内人士指出,过去外界普遍认为中国汽车质量不高,对市场威胁有限,但近年来的市场表现证明,中国车企的增长势头不容小觑,已经成为全球汽车行业无法忽视的一股力量。 在深圳港口等待出口至荷兰和德国的比亚迪(BYD)汽车【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1-28 19:35:33 -
特朗普重返白宫汽车产业迎变局 现代丰田通用三足鼎立
有分析认为,随着唐纳德·特朗普即将重返白宫,全球汽车产业或将面临重组,趋向于形成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 汽车产业界普遍认为,整车企业的存亡将取决于在混合动力汽车(HEV)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及在美国本土的生产实力,仅少数成功克服全球贸易动荡的企业方能存续,其余则将面临市场的严酷筛选。当前,业界专家普遍看好韩国现代汽车、日本丰田汽车以及美国通用汽车(GM)等,将这些品牌视为极具潜力的行业领军者。在电动汽车领域,特斯拉与比亚迪无疑处于领先地位。 众多专家强调,作为新能源汽车中最受瞩目的混合动力汽车,其产能与技术实力将成为决定企业能否在全球市场中立足的关键因素。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政府可能废除《通货膨胀缩减法》(IRA)中关于电动汽车最高7500美元的税额减免政策,这一变化使得混合动力汽车作为替代选项备受瞩目。在此背景下,丰田汽车与现代汽车占据极为有利的竞争地位。 全球汽车信息平台 Mark Lines发布的数据显示,以去年为基准,丰田在全球市场共销售248.8407万辆混合动力车,市场占有率位居首位(35%)。现代与起亚则分别以34.6723万辆(5%)和31.2449万辆(4%)的销量位列第6和第7位。现代汽车集团新任首席执行官何塞·穆诺兹(José Muñoz)近期在接受访谈时表示:“电动化是我们的长远方向,现代汽车已做好灵活调整以适应这一转型过程。” 在美国当地生产能力方面,本土品牌通用汽车占据优势。去年,通用汽车在美销量达260万辆,其中约200万辆为本土生产。此外,现代汽车集团位于美国佐治亚州的新电动汽车工厂HMGMA已于上月启动投产,预计将于明年下半年开始生产混合动力汽车,相较于其他国际汽车品牌,这一布局也为现代汽车带来了显著的优势。 美国对华制裁的进一步加码预计将对中国汽车制造商造成重大打击。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企业,比亚迪依托中国内需市场的强劲销售和价格优势,积极开拓全球市场。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比亚迪今年第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24%,达到约2010亿元人民币,首次在季度销售额上超越特斯拉。但特朗普政府的上台或将扭转这一局势,为美国部分车企带来喘息之机。 产业研究院博士金京有(音)表示:“受美国制裁影响,中国企业的发展或将受限。为应对该局面,中国企业将加强在研发和基础设施布局上的投入,并积极寻求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在技术、市场等方面找到突破口,以减轻制裁带来的压力。这对于其他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新的机遇。鉴于当前形势,相较于单打独斗,抱团取暖以寻求双赢的策略显得更为明智。” 近期,现代汽车与丰田汽车高层在一个月内进行了两次会晤,进一步释放在氢气汽车领域的合作信号。现代汽车于今年9月与通用汽车签署涵盖乘用车与商用车共同开发、生产的全面业务合作协议。此外,丰田与宝马自2013年起在燃料电池驱动系统领域开展合作,并于今年9月达成了未来移动出行合作协议。NH投资证券预测:“企业间持续深化合作将成为全球竞争格局重组过程中的重要变数,预计明年合作计划将逐步落地,品牌间的竞争力差距也将显著拉大。”
2024-11-26 20:06:41 -
比亚迪明年1月打响第一枪 中国电动车品牌密集布局韩国
中国电动车制造商比亚迪(BYD)计划于明年初正式进入韩国乘用车市场。比亚迪凭借价格竞争力扩大其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此次进军韩国市场备受关注。业内人士认为,这既是中国电动车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战略之举,也对韩国本土电动车市场提出了新的挑战。 据中国和韩国汽车行业24日消息,比亚迪将于明年1月举办韩国市场乘用车品牌的正式发布会。这一消息在本月21日比亚迪深圳总部及生产基地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得到了确认。 比亚迪早在2016年就已进入韩国市场,主要销售公交车和卡车等商用车型。此次是首次针对韩国市场推出更具大众化的乘用车产品。据悉,比亚迪可能会在发布会上推出包括小型SUV“ATTO 3”(中文名:元)、中型轿车“Seal”(中文名:海豹)、掀背车“Dolphin”(中文名:海豚)等3款车型,甚至还可能包括越野SUV“B5”(中文名:豹5)。 比亚迪近年来依托中国政府的新能源政策和补贴,在国内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的新能源车年产量已突破1000万辆,而比亚迪的累计出货量也在今年中期突破1000万辆。随着国内市场供应的饱和,比亚迪和其他中国电动车制造商纷纷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 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车的年出口量从2020年的7万辆猛增至2022年的120万辆。根据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的数据,今年1月至9月,比亚迪以22.3%的全球市场份额稳居第一,远超第二名特斯拉的11%。 韩国消费者在选择汽车时非常注重品牌知名度,而比亚迪能否在这一市场成功,价格或将成为关键因素。据业内预测,比亚迪的ATTO 3和Seal等车型在韩国的售价将定在2000万韩元后期至3000万韩元区间(约合人民币10.3万元至15.45万元),低于现代Kona EV和起亚Niro EV等本土车型的4000万韩元起售价。 然而,当前韩国市场对中国制造的电动车电池存在一定的不信任情绪。近期因搭载中国电池的电动车发生火灾事件,韩国市场对中国产品的信心有所下降。在此背景下,比亚迪能否仅凭价格优势突破市场,仍需观望。 比亚迪的进军只是中国电动车品牌进入韩国市场的开端。中国吉利集团旗下的高端电动车品牌极氪也计划于明年底正式进入韩国市场。韩国业界呼吁政府采取更积极的应对措施,包括强化研发支持、推动出口政策、完善税收优惠以及扩充充电基础设施,以应对中国电动车企业的市场攻势。 【图片来源 EPA/韩联社】
2024-11-25 18:02:30 -
比亚迪加码韩国市场 乘用车品牌将于2025年亮相
比亚迪(BYD)韩国公司13日宣布,已完成针对韩国市场推出乘用车品牌的评估,并正式确认将在韩国推出乘用车品牌。 比亚迪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绿色科技企业,主要业务涵盖汽车、轻轨、可再生能源和电子产品四大领域,积极引领全球环保汽车及电池市场的技术革新。 比亚迪于2016年进入韩国市场,最初以电动叉车、电动公交车和电动卡车等商用车辆为主,提供配套零部件及服务。近年来,公司逐步扩大业务范围,进行多角度市场调研和可行性评估,以探索乘用车品牌在韩国的潜在发展机会。 目前,比亚迪韩国公司正为2025年初正式推出乘用车品牌做准备,包括建立初期销售和服务网络、人员招聘、车辆认证、营销策划及员工培训等一系列筹备工作,力求为韩国市场提供高品质的乘用车产品。 比亚迪韩国乘用车事业部负责人赵仁哲(音)表示:“为满足韩国消费者的高标准需求,我们与经验丰富的员工及合作伙伴进行了深入评估和市场调研。我们将凭借全球市场的成功经验和卓越的技术实力,致力于打造一个赢得韩国消费者信赖的品牌。” 截至目前,比亚迪累计研发投资已达194亿美元,并拥有超过10万名研发人员。作为全球领先的环保汽车制造商,比亚迪掌握了电池、电机、电子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具备从电池和零部件生产到整车制造的一体化生产结构。这一垂直整合优势将为其在韩国乘用车市场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图片来源 路透社/韩联社】
2024-11-13 18:32:59 -
韩国中型车企借中国力量 寻求新发展契机
面对国内外市场压力,韩国中型汽车公司正积极寻求与中国车企合作,推动新车型开发、代工生产,并在韩国设立中国企业的电池组装工厂。曾一度占据韩国整车销售市场30%以上份额的这些中型企业,如今份额已缩减至10%左右,希望借助中国快速成长的汽车产业力量来开发新车型、提升销售额并保持市场竞争力。 韩国中型车企KG Mobility(前双龙汽车)上月21日宣布,将与中国奇瑞汽车合作推出新款SUV。KG Mobility将通过付费使用奇瑞汽车开发的平台,以降低成本并缩短开发周期。平台包括车身、引擎和悬挂系统等主要部件的基础设计,开发成本可达数千亿韩元。去年11月,KG Mobility还宣布与中国比亚迪(BYD)合作,开发混合动力系统并应用于新车型,同时在韩国建设比亚迪的电池组装工厂。雷诺韩国也与中国吉利汽车集团合作,于今年下半年推出新车型。 在全球汽车行业转型加速的背景下,韩国中型车企希望借助中国力量迎难而上。现代和起亚以外的韩国三家中型汽车公司(KG Mobility、雷诺韩国和通用韩国分公司)近年来业绩持续下滑。据韩国汽车数据研究机构“Carisyou”统计,这三家中型车企的市场份额由五年前的20%左右下滑至去年的一半。今年1至9月,市场份额首次跌破10%,降至8.3%。相比出口为主的通用韩国分公司,KG Mobility和雷诺韩国的内需销售比例达50%,面临的压力更大。KG Mobility去年第三季度实现十年来首次盈利,但今年第三季度再度亏损,营业亏损达4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亿元)。 在高利率和高通胀的经济环境下,内需低迷,令这些公司难以自主推出新车型。此外,它们在电动车和混合动力技术方面与领先企业的差距逐渐扩大,市场不确定性增加。随着全球市场逐步从燃油车向电动车转变,但因充电便利性问题,混合动力车的关注度上升。韩国中型企业意识到单凭自身研发难以应对市场变化,因此积极寻求与价格优势和技术竞争力突出的中国企业合作。 KG Mobility决定采用奇瑞汽车的插电混合动力(PHEV)平台,这一选择标志着继1997年双龙汽车时期借用奔驰平台推出“Chairman”后,韩国中型车企时隔17年再次寻求外部平台支持。KG Mobility还计划明年推出与比亚迪共同开发的混合动力新车。雷诺韩国于今年8月推出了四年来首款新车“大科雷傲(Grand Koleos)”,该车型是在吉利汽车集团的瑞典研发中心开发的基础上,结合吉利旗下沃尔沃和法国雷诺集团的混合动力技术打造而成。 韩国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形式也在逐步多样化。KG Mobility去年11月签约,在昌原工厂用地上建设比亚迪电池组装厂,目前其电动车“Torres EVX”已采用比亚迪电池,未来计划在韩国本土组装使用比亚迪电池。雷诺韩国位于釜山的工厂明年起将代工生产吉利集团旗下品牌极星(Polestar)的电动车。 过去,韩国消费者对中韩合作持有疑虑,但如今情况有所改观。雷诺韩国的大科雷傲上月在韩国销量达到5385辆,较9月增加38%,迅速追赶竞争车型索兰托(7962辆)和圣达菲(7294辆)。大科雷傲的成功推动了雷诺韩国1至10月累计销量达2.5437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7%。 价格因素被认为是关键。大科雷傲起售价为3495万韩元,较索兰托和圣达菲的混合动力车型(约3900万韩元)更为实惠。尽管推出前因中韩合作背景引发部分担忧,但最终消费者更看重价格竞争力。 今年上半年,美国特斯拉在韩国电动车市场销量超过现代和起亚,也是因引入中国产车型,降低了价格。尽管性能稍逊,但通过配备低价LFP(磷酸铁锂)电池,特斯拉成功推出比美国版低约2500万韩元的“Model Y”。韩国汽车融合技术研究院院长李航九(音)表示,韩国中型车企应在与中国企业合作中,不断学习技术,同时也要避免在合作中失去主导权。 10月19日,KG Mobility与中国奇瑞汽车在位于中国芜湖市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举行的签约仪式上,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平台授权协议”。【图片来源 KG Mobility】
2024-11-07 19:46:15 -
比亚迪冲击韩国市场 首尔展厅即将亮相
中国首款乘用电动车即将登陆韩国市场。比亚迪(BYD)将推出定价约2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0.2万元)的电动汽车“ATTO 3”,此举引发韩国汽车市场的高度关注。 据汽车业界5日消息,比亚迪将位于首尔江西区的Jeep展厅作为其在韩的首家门店。目前该门店正在进行改装,并将悬挂比亚迪标识。比亚迪还计划于18日邀请韩国汽车媒体前往中国深圳的比亚迪全球总部,进行代表车型试驾及参观工厂。 首尔江西区是进口车的主要竞争地,丰田、奥迪、宝马和路虎等品牌已纷纷入驻。此外,比亚迪还在首尔永登浦区建立服务中心,并从韩国雷诺汽车公司聘请曾任服务总监的黄大甲担任比亚迪韩国销售公司负责人,进军韩国市场的准备已基本完成。 比亚迪计划以小型电动SUV“ATTO 3”为主打车型,集中开拓以租赁车闻名的济州岛市场。据业内评价,ATTO 3在性能、性价比和设计方面表现出色,可与起亚电动汽车普及车型EV3竞争。济州岛每年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租赁车需求位居韩国首位。预计该车在韩国的实际售价将达3000万韩元左右。 在电动车的核心部件——电池方面,ATTO 3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按照欧洲标准一次充电可行驶420公里,最大输出功率204马力,最大扭矩31.6 kg·m。 业内人士表示:“租赁公司倾向于选购性价比高的中国电动车,消费者也更青睐以租赁方式低价使用车辆,因此中国电动车在济州岛的普及前景广阔。” 比亚迪此前已在韩国商用车市场站稳脚跟,其全球竞争力广受认可。在全球电动车需求放缓的背景下,比亚迪今年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4%,达39万亿韩元,超过美国特斯拉的35万亿韩元。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比亚迪主力销售车型为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纯电动车的海外销售量相对较低,尚需全球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图片来源 AFP/韩联社】
2024-11-06 19:39:38
-
中美电动车巨头明年对垒 韩国市场成关键战场
随着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排名前两位的特斯拉和比亚迪即将在韩国市场展开直接竞争,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加速变动。尤其是在特斯拉预告推出“半价电动汽车”后,人们对电动汽车大众化进程加快的期待日益高涨。 据进口车业界18日消息,美国特斯拉与中国比亚迪将于2025年在普及型电动汽车市场展开激烈竞争。这场竞争被视为中美全球贸易对决的一部分,延续到了韩国市场。 特斯拉计划在明年上半年推出小型电动掀背车型Model Q(暂称)。这款车长度不到4米,搭载了性价比极高的LFP(磷酸铁锂)电池,从而显著降低成本。性能方面,Model Q预计一次充电可行驶500公里,售价将比当前入门级车型Model 3低约1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万元),价格区间或降至5000万韩元左右。 尽管由于LFP电池无法享受韩国电动车补贴的全额政策,实际购买价格或将受到一定影响,但作为特斯拉首款大众化车型,Model Q的推出备受市场期待。 与此同时,中国比亚迪计划明年1月在韩国推出包括Dolphin、Atto 3和Seal在内的多款大众电动车型。其中,Atto 3作为比亚迪的主力车型,在中国市场售价约为2360万韩元,预计在韩国市场售价将在3000万韩元左右。凭借价格竞争力,比亚迪有望在韩国市场吸引大量消费者的关注。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电动汽车的价格优势对韩国市场构成了巨大压力。为了应对廉价进口品牌的竞争,国内厂商需要加速扩大销售市场,并通过规模经济提升低价电动车型的销量。此外,还应致力于构建完善的电动化生态系统,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图片来源 路透社/韩联社】
2024-12-19 18:50:25 -
比亚迪韩国官方经销商花落三千里EV
比亚迪位于京畿道安养市的展销中心。【图片提供 三千里集团】 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品牌中国比亚迪正式进军韩国乘用车市场,日前选定三千里EV为比亚迪韩国官方经销商。 据三千里集团17日消息,旗下子公司三千里EV日前同比亚迪韩国签署官方经销合同,将在韩国推出比亚迪电动车。 根据合同,三千里EV将在首尔木洞、仁川松岛、京畿道安养市等首都圈地区运营比亚迪新车展示厅及售后服务中心。售后服务中心将以“full shop”形式为车辆提供从修理到保养一站式服务。 三千里集团旗下拥有宝马韩国官方经销商三千里Motors,日前成立三千里EV,正式进军电动汽车市场。
2024-12-17 19:56:17 -
中国汽车品牌加速进入韩国市场 市场影响力逐步增强
随着中国汽车品牌比亚迪计划于明年初正式进军韩国市场,中国汽车品牌在韩国的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特别是中国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多个品牌通过直接销售或与韩国企业合作的方式,在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实现快速增长,今年的总销量有望突破3万辆。 据业界9日消息,吉利汽车通过旗下5个品牌在韩国市场的总销量预计今年将达3万辆。其中,沃尔沃和极星是吉利汽车在韩国的代表性品牌。极星原为沃尔沃的子公司,今年2月,沃尔沃将其股份转让给吉利控股,使其成为吉利旗下的独立品牌。极星目前在韩国市场销售的车型包括“极星2”和“极星4”,累计销量达430辆。 沃尔沃汽车由吉利控股集团持股约80%,其在韩国市场销售的部分车型,如旗舰轿车S90和电动SUV EX30,均在中国工厂生产。截至11月,沃尔沃韩国的销量达1.3603万辆,在韩国进口车品牌中排名第四,仅次于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和特斯拉,市场份额为5.67%。 吉利汽车与雷诺韩国合资开发的混合动力系统也在韩国市场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8月上市的“Grand Koleos”新车,自上市以来销量稳步攀升,截至11月累计销量超过1.5万辆,其中11月单月销量达6582辆。 比亚迪在韩国市场的表现同样引人关注。搭载比亚迪“刀片电池”的KG Mobility车型“Torres EVX”,截至11月累计销量达6013辆,同比增长250%。KG Mobility计划明年上半年推出与比亚迪共同开发的“Torres Hybrid”,进一步拓展合作范围。 为打破低价形象,中国汽车企业正积极布局韩国高端市场。吉利旗下的路特斯集团于上月在韩国推出电动SUV“Eletre”,售价高达1.49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5.7万元)。此外,极氪品牌也计划紧随比亚迪进入韩国市场。 中国汽车品牌在韩国商用车市场的表现同样抢眼。比亚迪推出的1吨电动卡车“T4K”,今年11月销量达96辆,同比增长242.9%。此外,比亚迪的电动巴士“eBus-9”和“eBus-11”也受到市场欢迎。截至11月,比亚迪商用车总销量为829辆,年销量有望首次突破1000辆。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韩国新注册的电动巴士中,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达60%,而五年前仅为23.9%。比亚迪和海格巴士的电动巴士累计销量已超过400辆,与现代汽车的电动巴士形成竞争态势。 2024年11月26日,中国国际供应链博览会(CISCE)吉利展台亮相北京。【图片来源 EPA/韩联社】
2024-12-10 19:54:01 -
比亚迪韩国首展即将亮相 电动车Atto 3定档明年1月
比亚迪公司近日宣布,将于明年1月15日正式向韩国市场推出其小型SUV车型“Atto 3”,在起亚EV3和现代Casper Electric主导的韩国电动车市场中发起挑战。 据汽车行业人士透露,Atto 3原计划于今年内上市,但因近期电动车火灾事件影响,上市时间被推迟至明年1月。另一位行业知情人士表示,Atto 3的价格将在3500万至4000万韩元之间(约合人民币18.1万元至20.68万元),目前具体售价尚未敲定。比亚迪韩国分公司则回应称:“我们正在综合评估各项因素,具体方案尚未最终确定。” 比亚迪布局韩国市场,首家展厅将设立于首尔江西区登村洞,运营由中国知名豪华汽车经销商和谐汽车集团负责。据比亚迪亚太地区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刘学亮介绍,比亚迪已与韩国6家经销商达成合作,并计划从首款车型Atto 3上市开始,每年为韩国市场推出新车型。 出口主力Atto 3承载比亚迪海外扩张重任。2022年,该车型在中国以外市场销量突破10万辆,占比亚迪全年海外总销量的41%。此次选择Atto 3作为进军韩国的首款车型,显然是基于韩国市场对小型电动车的强劲需求。数据显示,今年8月至10月,起亚EV3以8636辆的销量位列韩国电动车市场首位,现代Casper Electric则以5078辆排名第二。这两款小型SUV的销量均超过了现代艾尼氪 5(IONIQ 5)(3408辆)和特斯拉Model Y(2959辆)。 Atto 3在尺寸上优于韩国市场主流小型SUV,车身长4455mm、宽1875mm、高1615mm,比起亚EV3、现代Casper Electric和Kona Electric更大,甚至超过了销量领先的起亚赛图斯(Seltos)。此外,Atto 3搭载了比亚迪刀片电池(LFP),欧洲WLTP标准下的续航里程为420公里,目前正在韩国进行续航认证,预计实际续航里程在300公里后半段。 价格和补贴政策成为Atto 3的主要挑战。由于搭载LFP电池,该车型难以满足韩国对电池能量密度的高补贴标准。在韩国,电池能量密度达到500Wh以上且售价低于5500万韩元的电动车才能获得100%补贴(最高650万韩元)。 然而,补贴金额会因车辆的性能表现而有所差异。比亚迪使用的LFP电池大多能量密度不足400Wh,因此很难获得全额补贴。以特斯拉Model Y为例,其搭载的中国LFP电池使得今年韩国补贴金额从514万韩元大幅削减至195万韩元。目前,起亚EV3在补贴后售价降至3000万韩元中段,在庆尚南道居昌县等补贴力度较大的地区,价格甚至可降至2000万韩元中段。而现代Casper Electric在享受补贴后,售价则降至2000万韩元初段。 专家指出,如果Atto 3售价定位在3000万韩元中段,恐难赢得韩国消费者的青睐,价格需下调至2000万韩元以下才能具备竞争力。 比亚迪小型SUV车型“Atto 3” 【图片来源 比亚迪官网】
2024-12-03 22:51:51 -
中国汽车逆袭势不可挡 全球市场面临全面洗牌
中国汽车产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大全球市场占有率,吸引业界广泛关注。以电动汽车销量全球第一的比亚迪(BYD)为代表,中国汽车厂商凭借高性价比和技术实力,通过积极的市场营销,成功摆脱“廉价车”标签,展示出强大的增长潜力。这一趋势令德国、日本和韩国等传统汽车强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据汽车行业近日消息,去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491万辆,同比增长58%,成为全球整车出口量最多的国家。其中,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氢燃料汽车)出口120万辆,同比大增78%,表现尤为突出,成为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 比亚迪在去年第四季度单季销量达到52.6万辆,稳坐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头把交椅。专家指出,中国车企的性价比策略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比亚迪每辆车平均生产成本仅为1.74万美元,为业内最低,而现代、起亚和丰田的平均生产成本在1.97万至2.59万美元之间。此外,比亚迪通过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成功实现更长的续航里程,进一步展现技术实力。 除了技术和价格优势,中国车企还通过对欧洲和新兴市场的投资,推动销量快速增长。比亚迪计划截至2026年在匈牙利和土耳其分别建成年产20万辆和15万辆的工厂,并在东南亚泰国设立年产15万辆以上的生产基地。 其他中国企业中,零跑汽车也已在波兰投产,奇瑞汽车则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兴建工厂。业内人士分析称,中国车企在全球范围内建设工厂,结合高性价比策略产出的汽车极具竞争力,品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 随着中国汽车出口的快速增长,传统汽车强国的行业格局受到严峻挑战。去年日本汽车出口量为442万辆,同比增长16%,不敌中国。德国则在更早的2022年已被中国超越,去年出口量仅为311万辆。面对市场份额的持续下滑,德国老牌车企大众被迫考虑关闭三家工厂,并削减员工工资10%。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的销量表现也不尽人意。 韩国汽车行业同样受到中国车企的威胁。去年韩国汽车全球出口量为276万辆,仅为中国的一半。比亚迪计划明年正式进军韩国市场,预计会对韩国当地车企造成更大的竞争压力。 现代汽车集团全球经营研究所预测,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或突破620万辆。业内人士指出,过去外界普遍认为中国汽车质量不高,对市场威胁有限,但近年来的市场表现证明,中国车企的增长势头不容小觑,已经成为全球汽车行业无法忽视的一股力量。 在深圳港口等待出口至荷兰和德国的比亚迪(BYD)汽车【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1-28 19:35:33 -
特朗普重返白宫汽车产业迎变局 现代丰田通用三足鼎立
有分析认为,随着唐纳德·特朗普即将重返白宫,全球汽车产业或将面临重组,趋向于形成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 汽车产业界普遍认为,整车企业的存亡将取决于在混合动力汽车(HEV)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及在美国本土的生产实力,仅少数成功克服全球贸易动荡的企业方能存续,其余则将面临市场的严酷筛选。当前,业界专家普遍看好韩国现代汽车、日本丰田汽车以及美国通用汽车(GM)等,将这些品牌视为极具潜力的行业领军者。在电动汽车领域,特斯拉与比亚迪无疑处于领先地位。 众多专家强调,作为新能源汽车中最受瞩目的混合动力汽车,其产能与技术实力将成为决定企业能否在全球市场中立足的关键因素。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政府可能废除《通货膨胀缩减法》(IRA)中关于电动汽车最高7500美元的税额减免政策,这一变化使得混合动力汽车作为替代选项备受瞩目。在此背景下,丰田汽车与现代汽车占据极为有利的竞争地位。 全球汽车信息平台 Mark Lines发布的数据显示,以去年为基准,丰田在全球市场共销售248.8407万辆混合动力车,市场占有率位居首位(35%)。现代与起亚则分别以34.6723万辆(5%)和31.2449万辆(4%)的销量位列第6和第7位。现代汽车集团新任首席执行官何塞·穆诺兹(José Muñoz)近期在接受访谈时表示:“电动化是我们的长远方向,现代汽车已做好灵活调整以适应这一转型过程。” 在美国当地生产能力方面,本土品牌通用汽车占据优势。去年,通用汽车在美销量达260万辆,其中约200万辆为本土生产。此外,现代汽车集团位于美国佐治亚州的新电动汽车工厂HMGMA已于上月启动投产,预计将于明年下半年开始生产混合动力汽车,相较于其他国际汽车品牌,这一布局也为现代汽车带来了显著的优势。 美国对华制裁的进一步加码预计将对中国汽车制造商造成重大打击。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企业,比亚迪依托中国内需市场的强劲销售和价格优势,积极开拓全球市场。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比亚迪今年第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24%,达到约2010亿元人民币,首次在季度销售额上超越特斯拉。但特朗普政府的上台或将扭转这一局势,为美国部分车企带来喘息之机。 产业研究院博士金京有(音)表示:“受美国制裁影响,中国企业的发展或将受限。为应对该局面,中国企业将加强在研发和基础设施布局上的投入,并积极寻求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在技术、市场等方面找到突破口,以减轻制裁带来的压力。这对于其他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新的机遇。鉴于当前形势,相较于单打独斗,抱团取暖以寻求双赢的策略显得更为明智。” 近期,现代汽车与丰田汽车高层在一个月内进行了两次会晤,进一步释放在氢气汽车领域的合作信号。现代汽车于今年9月与通用汽车签署涵盖乘用车与商用车共同开发、生产的全面业务合作协议。此外,丰田与宝马自2013年起在燃料电池驱动系统领域开展合作,并于今年9月达成了未来移动出行合作协议。NH投资证券预测:“企业间持续深化合作将成为全球竞争格局重组过程中的重要变数,预计明年合作计划将逐步落地,品牌间的竞争力差距也将显著拉大。”
2024-11-26 20:06:41 -
比亚迪明年1月打响第一枪 中国电动车品牌密集布局韩国
中国电动车制造商比亚迪(BYD)计划于明年初正式进入韩国乘用车市场。比亚迪凭借价格竞争力扩大其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此次进军韩国市场备受关注。业内人士认为,这既是中国电动车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战略之举,也对韩国本土电动车市场提出了新的挑战。 据中国和韩国汽车行业24日消息,比亚迪将于明年1月举办韩国市场乘用车品牌的正式发布会。这一消息在本月21日比亚迪深圳总部及生产基地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得到了确认。 比亚迪早在2016年就已进入韩国市场,主要销售公交车和卡车等商用车型。此次是首次针对韩国市场推出更具大众化的乘用车产品。据悉,比亚迪可能会在发布会上推出包括小型SUV“ATTO 3”(中文名:元)、中型轿车“Seal”(中文名:海豹)、掀背车“Dolphin”(中文名:海豚)等3款车型,甚至还可能包括越野SUV“B5”(中文名:豹5)。 比亚迪近年来依托中国政府的新能源政策和补贴,在国内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的新能源车年产量已突破1000万辆,而比亚迪的累计出货量也在今年中期突破1000万辆。随着国内市场供应的饱和,比亚迪和其他中国电动车制造商纷纷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 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车的年出口量从2020年的7万辆猛增至2022年的120万辆。根据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的数据,今年1月至9月,比亚迪以22.3%的全球市场份额稳居第一,远超第二名特斯拉的11%。 韩国消费者在选择汽车时非常注重品牌知名度,而比亚迪能否在这一市场成功,价格或将成为关键因素。据业内预测,比亚迪的ATTO 3和Seal等车型在韩国的售价将定在2000万韩元后期至3000万韩元区间(约合人民币10.3万元至15.45万元),低于现代Kona EV和起亚Niro EV等本土车型的4000万韩元起售价。 然而,当前韩国市场对中国制造的电动车电池存在一定的不信任情绪。近期因搭载中国电池的电动车发生火灾事件,韩国市场对中国产品的信心有所下降。在此背景下,比亚迪能否仅凭价格优势突破市场,仍需观望。 比亚迪的进军只是中国电动车品牌进入韩国市场的开端。中国吉利集团旗下的高端电动车品牌极氪也计划于明年底正式进入韩国市场。韩国业界呼吁政府采取更积极的应对措施,包括强化研发支持、推动出口政策、完善税收优惠以及扩充充电基础设施,以应对中国电动车企业的市场攻势。 【图片来源 EPA/韩联社】
2024-11-25 18:02:30 -
比亚迪加码韩国市场 乘用车品牌将于2025年亮相
比亚迪(BYD)韩国公司13日宣布,已完成针对韩国市场推出乘用车品牌的评估,并正式确认将在韩国推出乘用车品牌。 比亚迪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绿色科技企业,主要业务涵盖汽车、轻轨、可再生能源和电子产品四大领域,积极引领全球环保汽车及电池市场的技术革新。 比亚迪于2016年进入韩国市场,最初以电动叉车、电动公交车和电动卡车等商用车辆为主,提供配套零部件及服务。近年来,公司逐步扩大业务范围,进行多角度市场调研和可行性评估,以探索乘用车品牌在韩国的潜在发展机会。 目前,比亚迪韩国公司正为2025年初正式推出乘用车品牌做准备,包括建立初期销售和服务网络、人员招聘、车辆认证、营销策划及员工培训等一系列筹备工作,力求为韩国市场提供高品质的乘用车产品。 比亚迪韩国乘用车事业部负责人赵仁哲(音)表示:“为满足韩国消费者的高标准需求,我们与经验丰富的员工及合作伙伴进行了深入评估和市场调研。我们将凭借全球市场的成功经验和卓越的技术实力,致力于打造一个赢得韩国消费者信赖的品牌。” 截至目前,比亚迪累计研发投资已达194亿美元,并拥有超过10万名研发人员。作为全球领先的环保汽车制造商,比亚迪掌握了电池、电机、电子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具备从电池和零部件生产到整车制造的一体化生产结构。这一垂直整合优势将为其在韩国乘用车市场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图片来源 路透社/韩联社】
2024-11-13 18:32:59 -
韩国中型车企借中国力量 寻求新发展契机
面对国内外市场压力,韩国中型汽车公司正积极寻求与中国车企合作,推动新车型开发、代工生产,并在韩国设立中国企业的电池组装工厂。曾一度占据韩国整车销售市场30%以上份额的这些中型企业,如今份额已缩减至10%左右,希望借助中国快速成长的汽车产业力量来开发新车型、提升销售额并保持市场竞争力。 韩国中型车企KG Mobility(前双龙汽车)上月21日宣布,将与中国奇瑞汽车合作推出新款SUV。KG Mobility将通过付费使用奇瑞汽车开发的平台,以降低成本并缩短开发周期。平台包括车身、引擎和悬挂系统等主要部件的基础设计,开发成本可达数千亿韩元。去年11月,KG Mobility还宣布与中国比亚迪(BYD)合作,开发混合动力系统并应用于新车型,同时在韩国建设比亚迪的电池组装工厂。雷诺韩国也与中国吉利汽车集团合作,于今年下半年推出新车型。 在全球汽车行业转型加速的背景下,韩国中型车企希望借助中国力量迎难而上。现代和起亚以外的韩国三家中型汽车公司(KG Mobility、雷诺韩国和通用韩国分公司)近年来业绩持续下滑。据韩国汽车数据研究机构“Carisyou”统计,这三家中型车企的市场份额由五年前的20%左右下滑至去年的一半。今年1至9月,市场份额首次跌破10%,降至8.3%。相比出口为主的通用韩国分公司,KG Mobility和雷诺韩国的内需销售比例达50%,面临的压力更大。KG Mobility去年第三季度实现十年来首次盈利,但今年第三季度再度亏损,营业亏损达4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亿元)。 在高利率和高通胀的经济环境下,内需低迷,令这些公司难以自主推出新车型。此外,它们在电动车和混合动力技术方面与领先企业的差距逐渐扩大,市场不确定性增加。随着全球市场逐步从燃油车向电动车转变,但因充电便利性问题,混合动力车的关注度上升。韩国中型企业意识到单凭自身研发难以应对市场变化,因此积极寻求与价格优势和技术竞争力突出的中国企业合作。 KG Mobility决定采用奇瑞汽车的插电混合动力(PHEV)平台,这一选择标志着继1997年双龙汽车时期借用奔驰平台推出“Chairman”后,韩国中型车企时隔17年再次寻求外部平台支持。KG Mobility还计划明年推出与比亚迪共同开发的混合动力新车。雷诺韩国于今年8月推出了四年来首款新车“大科雷傲(Grand Koleos)”,该车型是在吉利汽车集团的瑞典研发中心开发的基础上,结合吉利旗下沃尔沃和法国雷诺集团的混合动力技术打造而成。 韩国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形式也在逐步多样化。KG Mobility去年11月签约,在昌原工厂用地上建设比亚迪电池组装厂,目前其电动车“Torres EVX”已采用比亚迪电池,未来计划在韩国本土组装使用比亚迪电池。雷诺韩国位于釜山的工厂明年起将代工生产吉利集团旗下品牌极星(Polestar)的电动车。 过去,韩国消费者对中韩合作持有疑虑,但如今情况有所改观。雷诺韩国的大科雷傲上月在韩国销量达到5385辆,较9月增加38%,迅速追赶竞争车型索兰托(7962辆)和圣达菲(7294辆)。大科雷傲的成功推动了雷诺韩国1至10月累计销量达2.5437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7%。 价格因素被认为是关键。大科雷傲起售价为3495万韩元,较索兰托和圣达菲的混合动力车型(约3900万韩元)更为实惠。尽管推出前因中韩合作背景引发部分担忧,但最终消费者更看重价格竞争力。 今年上半年,美国特斯拉在韩国电动车市场销量超过现代和起亚,也是因引入中国产车型,降低了价格。尽管性能稍逊,但通过配备低价LFP(磷酸铁锂)电池,特斯拉成功推出比美国版低约2500万韩元的“Model Y”。韩国汽车融合技术研究院院长李航九(音)表示,韩国中型车企应在与中国企业合作中,不断学习技术,同时也要避免在合作中失去主导权。 10月19日,KG Mobility与中国奇瑞汽车在位于中国芜湖市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举行的签约仪式上,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平台授权协议”。【图片来源 KG Mobility】
2024-11-07 19:46:15 -
比亚迪冲击韩国市场 首尔展厅即将亮相
中国首款乘用电动车即将登陆韩国市场。比亚迪(BYD)将推出定价约2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0.2万元)的电动汽车“ATTO 3”,此举引发韩国汽车市场的高度关注。 据汽车业界5日消息,比亚迪将位于首尔江西区的Jeep展厅作为其在韩的首家门店。目前该门店正在进行改装,并将悬挂比亚迪标识。比亚迪还计划于18日邀请韩国汽车媒体前往中国深圳的比亚迪全球总部,进行代表车型试驾及参观工厂。 首尔江西区是进口车的主要竞争地,丰田、奥迪、宝马和路虎等品牌已纷纷入驻。此外,比亚迪还在首尔永登浦区建立服务中心,并从韩国雷诺汽车公司聘请曾任服务总监的黄大甲担任比亚迪韩国销售公司负责人,进军韩国市场的准备已基本完成。 比亚迪计划以小型电动SUV“ATTO 3”为主打车型,集中开拓以租赁车闻名的济州岛市场。据业内评价,ATTO 3在性能、性价比和设计方面表现出色,可与起亚电动汽车普及车型EV3竞争。济州岛每年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租赁车需求位居韩国首位。预计该车在韩国的实际售价将达3000万韩元左右。 在电动车的核心部件——电池方面,ATTO 3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按照欧洲标准一次充电可行驶420公里,最大输出功率204马力,最大扭矩31.6 kg·m。 业内人士表示:“租赁公司倾向于选购性价比高的中国电动车,消费者也更青睐以租赁方式低价使用车辆,因此中国电动车在济州岛的普及前景广阔。” 比亚迪此前已在韩国商用车市场站稳脚跟,其全球竞争力广受认可。在全球电动车需求放缓的背景下,比亚迪今年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4%,达39万亿韩元,超过美国特斯拉的35万亿韩元。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比亚迪主力销售车型为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纯电动车的海外销售量相对较低,尚需全球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图片来源 AFP/韩联社】
2024-11-06 19:3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