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中国’新闻 739个
-
深化本地化战略 韩亚银行在中国市场"稳中有进"
自1992年8月韩中建交以来,两国在金融领域开始正式展开合作。在建交前的1992年7月,韩国外汇银行便率先在北京设立办事处,成为第一家进军中国市场的韩资银行,并于1993年12月在天津开设首家营业网点。此后,越来越多韩资银行陆续进入中国,主要通过设立办事处、营业网点以及参股中资银行等方式开展业务。自2007年起,设立法人、扩展分支机构、收购中资银行等成为韩资银行在华发展的新趋势。 韩资银行最初进入中国市场,主要为满足在华韩国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发展模式相对被动,业务开展也受中国法律制度的多重限制。2007年中国银行业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五年过渡期结束后,全面对外资银行开放,韩资银行开始面向中国本地客户提供更为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发展模式逐步由“依附型”向“本地化”转变。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增长,韩国大企业及中小企业加速进军中国,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显著上升。尤其在2002年至2004年期间,三星、LG、浦项制铁(POSCO)等大型韩企以长三角为中心,在江苏地区展开大规模投资与生产,带动众多韩资关联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在北京、天津、上海、青岛、烟台、广州、苏州和沈阳等地,韩资银行通过设立分支机构或代表处,为企业客户提供定制化金融支持。其中,友利银行、韩亚银行、新韩银行相继进入中国市场,形成较为完善的服务网络。 目前,在华韩资银行中,规模最大的是KB国民银行、新韩银行、韩亚银行和友利银行。其中,韩亚银行自2020年在上海设立营业网点以来,持续加快在华业务拓展步伐。2007年,韩亚银行设立韩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迈出本地化经营的重要一步。2010年韩亚银行与外换银行合并,并于2014年成功整合在华法人机构,统一为中国法人,标志着其在华发展进入新阶段。 韩亚金融集团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地标性建筑“Sphere”发布新广告。【图片提供 韩亚金融集团】 韩亚银行将中国与印度尼西亚视为最重要的海外战略市场之一,持续推进本地化战略。在中国,韩亚银行中国法人在北京、上海、广州以及东北三省等地设有营业网点,积极布局全国核心区域。 值得一提的是,韩亚银行在中国采取了“区域化激进”策略。2008年8月,韩亚银行率先入股中资银行,与吉林银行在长春签署股权认购协议,成为首家收购中资银行股份的韩资金融机构。截至2010年6月底,韩亚银行持有吉林银行18%股份,成为最大股东。 近年来,韩亚银行还积极推动以数字化和平台联动为核心的零售金融业务。继2015年推出手机银行服务后,2019年6月,韩亚银行与阿里巴巴合作推出线上小额贷款服务。随后,2020年7月与中国在线旅游平台携程建立合作关系;2021年12月与最大互联网门户企业百度也达成战略合作。借助这一系列数字化转型举措,韩亚银行成为首家在华实现个人贷款余额突破100亿元人民币的韩资银行。 在经营业绩方面,韩亚银行也是表现最为亮眼的韩资银行之一。去年,在四大韩资银行中,韩亚银行是唯一实现业绩增长的银行,净利润达59亿韩元,同比增长10%。对此,韩亚银行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尽管自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全面重启,但由于房地产市场危机、俄乌战争等因素导致外部不确定性加剧,整体经济处于下行周期。在此背景下,韩亚银行坚持稳健的风险管理策略,聚焦低风险优质资产扩张,实现了业绩增长。 不过,随着中国金融监管环境日趋严格,韩资银行在华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业内指出,外资银行若想在这个巨大且复杂的市场中稳健立足,必须深入理解中国市场,并灵活应对日益变化的政策与经济形势。 作为在华业务规模最大的韩资银行,韩亚银行表示,面对今年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内需复苏乏力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等外部不利因素,公司将通过加强风险管理、提升低风险优质资产比重,进一步夯实收益基础,同时拓展非利息收入来源,提升投行业务手续费、债券交易与外汇买卖收益,以增强整体盈利能力,应对未来市场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位于首尔中区乙支路的韩亚银行总部【图片提供 韩亚银行】
2025-05-01 15:46:15 -
中日韩制造业预估明年销售下滑 日企忧虑最深韩企相对乐观
韩国经济人协会(以下简称“韩经协”)在3月31日至4月15日期间,以中日韩三国各自营收排名千强制造企业为总体各抽取101家进行问卷调查,并于30日发布结果显示,在美国关税政策引发中日韩制造企业对营收前景担忧之际,日本企业的忧虑相对最为严重,其次是中国和韩国。 韩国制造企业明年营收预计平均减少4%,而中国企业预期减少6.7%,日本企业预期减幅最大,达7.2%。从行业来看,韩国制造企业中预计减幅最大的为机械与工业设备行业(-12.2%),其后依次为钢铁及金属制品(-8.7%)、计算机及相关设备(-7.5%)、汽车及零部件(-7.2%)等行业。 中国企业中,预计减幅较大的行业包括钢铁及金属制品(-11.7%)、机械与工业设备(-8.3%)、生物医药与生活用品(-7.5%)、通信设备(-6.7%)、汽车及零部件(-6.6%)等。日本企业则预计钢铁及金属制品行业(-10.5%)下滑最为严重,其后为半导体及电子产品(-10.4%)、汽车及零部件(-7.6%)、计算机及相关设备(-6.3%)等。 对于是否应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调整投资计划这一问题,中日韩三国多数企业均表示无变化。其中,韩国企业中74.3%表示无变化,其次为正在研讨(19.8%)、扩大投资(4%)和缩减投资(2%)。日本方面,无变化占比为61.4%,其次是正在研讨(27.7%)、缩减投资(5.9%)和扩大投资(5%)。 中国企业中无变化(38.6%)同样占比最高,但比例相对较低,同时有28.7%的企业计划扩大投资,占比排名第二,其后为正在研讨(20.8%)和缩减投资(11.9%)。韩经协分析指出,中国企业在面临美国关税压力的同时依旧考虑扩大投资,原因可能包括政府政策支援和人民币贬值带来的出口竞争力回升预期等。 在抵消美国关税影响的应对战略方面(多选),中日韩三国企业均把降低成本与费用列为首要应对措施,其中中国企业占比达61%,韩国为46%,日本为41%。此外,选择扩大美国本地生产与投资的韩国企业占比11%,中国为17%,日本为21%。 对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地区贸易协定是否有助于企业经营的提问中,中国企业的认同度最高,达75.2%,韩国企业为38.6%,日本企业则为20.8%。在希望政府优先提供的支援方面,韩国企业为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两者占比均为58%;中国企业为新兴市场开拓(60%)和降低关税外交(58%);日本企业则依次为降低关税外交(45%)、税收减免(41%)和财政补贴(39%)。 三星电子半导体生产车间【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30 18:29:40 -
大创加码保健食品业务 撼动传统流通市场格局
韩国大创(Daiso)近日再次扩充健康功能食品(保健食品)产品线,在流通市场掀起新一轮波澜。尽管面临药师团体的强烈反对以及部分制药公司的供应中断,但在消费者积极响应的推动下,大创正加快扩展其保健食品业务版图。随着生物健康管理企业DXVX加盟,大创销售的保健食品品牌增至三家,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DXVX于本月25日宣布,将通过大创渠道推出旗下健康营养品牌Ofmom的6款新品,涵盖抗压、休息、皮肤健康、免疫支持、眼部健康、减肥、记忆力提升及维生素C补充等功能,统一售价为5000韩元(约合人民币25元)。首批产品将在全国约200家大创门店上架,后续将扩展至1500家门店。 尽管韩国药店行业持续发出反对声音,大创的保健食品销量依然火爆。今年2月,大创推出低价叶黄素、维生素D等产品后,药师团体迅速表达抗议,一洋药品更在产品上市仅四天后紧急撤回。药师协会警告称,低价销售或将误导消费者,认为大创产品价格普遍低于药店水平,同时担忧消费者在缺乏专业咨询的情况下盲目服用,存在健康风险。 然而,消费者的反应与药师团体的担忧形成鲜明对比。大创保健食品一经上架便迅速售罄,截至本月26日,其线上商城销售的25款产品已全部断货。5000韩元的统一定价成为其热销的主要原因。 韩国消费者团体协会对此指出,保健食品并非处方药,消费者应享有自由选购的权利。若无正当理由限制其流通,不仅有违市场公平原则,也可能侵害消费者权益。 大创在保健食品领域的扩张,正逐步重塑韩国健康与美容市场的流通格局。曾依赖药店或专卖渠道销售的保健食品,如今与牙膏、梳子等日常用品一同上架于大创,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中低价保健食品需求不断攀升,流通渠道的多元化趋势将愈发明显,市场格局或将出现重组。DXVX方面也表示,将以大创为起点,加快构建多元销售网络,未来计划进军日本、中国、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并拓展更多线下渠道。 长期以来,保健食品市场始终存在类似药品的“准入门槛”,而大创的崛起正打破这一长期壁垒。随着保健食品日常化趋势加速、流通渠道逐渐多元化,药店和制药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加大。以超低价为武器的流通革命,正在为保健食品市场重新塑造价格与销售标准。 15日,首尔市一家大创门店内,顾客正在挑选商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30 00:09:11 -
【亚洲人之声】"间谍"的标签怎能张口就来?
上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开会时谈及格力的人才选拔问题表示:“我绝不用海归派,海归派里有间谍”,这句话一出立刻引发轩然大波,在社交平台阅读量突破10亿,也让这位企业家陷入舆论漩涡。 作为中国最知名的企业家之一,董明珠的这段话实在缺乏逻辑令人费解,将复杂的人才安全问题简化为非黑即白的身份政治。尤其是格力最知名的产品——空调,压缩机技术正是源于美国。格力电器创始人朱江洪于1995年力排众议,引进日本大金空调技术,让格力在当年超过对手春兰,成为中国空调行业的新霸主。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期间,一个名叫汤若望的德国传教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顺治皇帝对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极为礼遇和倚重,尊称汤若望为“玛法”(满语中对祖父辈的尊称),甚至将这位掌握了西方最新科技知识和艺术的传教士任命为朝廷命官,中西文化交流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8岁的康熙帝继位后,顺治的红人汤若望成为以鳌拜为代表的守旧势力打击的对象,最终被处以绞刑。对科学非常感兴趣的康熙亲政后,为汤若望平反昭雪、恢复官爵,并亲笔为他撰写了祭文。 从清初科学争议中可以看出,学术流派之间的争论,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交织着民族的、信仰的、宗派的乃至政治的偏见,因而演变成政治的甚至流血的斗争。康熙在处理历法争议中,始终把这场争论局限在学术领域,不因学术上的错误而轻易杀人,因而防止了事态的扩大化。他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既无民族国籍的偏见,也不受任何政治因素的干扰,而是就事论事,注重测验的结果。对于一个封建帝王来说,能做到这一点确实难能可贵。 而在300多年后的今天,董明珠的一席话却令无数海归们心寒不已,莫名其妙地被扣上了“间谍”的帽子。眼下正值“金三银四”的就业季,对海归的歧视无异于人才招聘领域又一个版本的地域歧视、“35+”年龄歧视、性别歧视,令本就布满荆棘的就业之路难上加难。奉劝各位企业家们在畅所欲言的同时,也应考虑到自己作为公众人物的影响力,谨言慎行,多一份责任意识。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 【图片来源 网络】
2025-04-29 23:38:41 -
搭地铁无障碍畅游韩国!釜山地铁接入微信支付
釜山交通公社日前同微信支付达成业务合作。【图片提供 釜山交通公社】 为优化中国游客在韩旅游体验,釜山交通公社日前同微信支付达成业务合作,这是韩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首次接入国际电子支付平台。 据釜山交通公社消息,日前在微信小程序内正式上线釜山城市地铁电子乘车服务,在釜山一至四号线所有站内均可通过微信支付购票。微信支付是腾讯于2011年1月推出的电子支付平台,月活跃用户达到13.85亿人。 釜山观光旅游局统计显示,去年访问釜山的外籍游客中,75.4%曾搭乘地铁。今年前两个月,到访釜山的外籍游客中,中国游客占比达18.2%。
2025-04-29 23:10:13 -
K-POP男团时隔9年在华开唱 梦想演唱会首次在华投放广告
韩国男团EPEX将于下月在中国举行单独演唱会。【图片提供 C9娱乐公司】 进入今年后,韩中两国地方政府间的互动明显增多,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等领域持续呈现回暖态势,近来,“限韩令”松绑信号越来越清晰,为两国外交关系整体改善营造良好氛围。 全部成员均为韩国籍的K-POP组合EPEX将于下月在中国举行单独演唱会,令韩国各界对“限韩令”松绑的期待值拉满。 据韩国C9娱乐公司29日消息,旗下男团EPEX将于下月21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青春匮乏in福州”演唱会。 自2016年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后,中方采取反制措施“限韩令”,严格限制韩国音乐、影视剧等在华传播,韩国歌手至今未能在中国举行演出。虽然偶尔有非韩籍的K-POP艺人亮相中国电视节目,但全员均为韩籍的K-POP组合在华举行单独演唱会,是近9年来的首次。 去年底,美籍韩裔歌手“黑裙子”(The Black Skirts)获中方演出批准,在西安、武汉、郑州等多座城市曾举行演出。本月,韩国说唱组合Homies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兄弟们”春季巡演。歌手金在中也于本月在重庆举行粉丝见面会,更令“限韩令”松绑信号愈加清晰。 EPEX福州演唱会是去年12月在首尔启动的“青春匮乏”巡演中的一站,下月还将在中国澳门和台北举行巡演。C9娱乐公司称,作为全部由韩籍成员组成的K-POP组合,EPEX叩开中国市场的大门,自出道后拍摄中国杂志、接受媒体采访,今年1月先后在上海和成都举行粉丝见面会,与中国粉丝持续互动,人气直线上升。 相比于之前的独立摇滚乐队“黑裙子”、说唱组合Homies,影响力相对更大的K-POP组合在华举行正规演唱会而非粉丝见面会,有谨慎意见预测,中国或重新对一线K-POP组合张开怀抱。目前防弹少年团(BTS)成员J-Hope、Seventeen、ZEROBASEONE、EXO成员KAI等知名K-POP艺人仍选择在中国澳门开唱。 但由于大型娱乐公司旗下一线艺人举行演唱会,通常需要至少1至2万个座位以上的大规模演出场馆。因此“限韩令”的正式松绑取决于当地政府是否批准举行大型演出。 从业超过30年的音乐界人士称,业内近来流传“限韩令”将在5、6月间松绑的消息。从目前情况来看,除北京外,容纳观众数在2000席以下的地方小型演出已陆续获批,但万人级大型演出仍有待进一步观望。 始于1995年的韩国“梦想演唱会”(Dream Concert)中国站将于9月26日在海南三亚市体育中心举行,演唱会将首次在中国当地电视台投放广告,这一消息也令韩国演出业界喜出望外。 近年来在中国政府积极培育文旅消费新增长点的政策推动下,海内外歌手扎堆在海南举办演唱会,有望成为韩流在华传播的前沿阵地。尤其在两国文化交流重新回暖的氛围下,韩流演唱会在覆盖中国全域的电视台打广告意义重大,被视为外交缓和背景下文化交流重启的起点。本次宣传方式与以往主要通过微博、抖音等SNS平台不同,通过公信力更高的电视台面向大众推广,也被解读为K-POP在当地的战略布局正在进一步升级。 EPEX“青春匮乏in福州”演唱会海报 【图片提供 C9娱乐公司】
2025-04-29 20:27:17 -
"特朗普效应"助力韩国船企大单频揽 市场份额三倍增长
韩国造船企业最近成功大规模承接集装箱船订单,全球市场占有率正在不断提升。此前,韩国船企在集装箱船领域一直位居占据低价优势的中国企业之后,但在中美关税战背景下,韩国企业迎来反超机会。特朗普政府不久前还预告称,即将对中国船舶征收入港费用。 据HD现代旗下造船业务控股公司HD韩国造船海洋28日消息,公司26日与大洋洲一家船运公司签订建造合同,包括4艘8400TEU级集装箱船、8艘2800TEU级集装箱船和6艘1800TEU级集装箱船。此前,公司已在23日接获2艘2800TEU级集装箱船订单,24日又承接2艘16000TEU级大型集装箱船订单。 HD韩国造船海洋仅四天内累计拿下22艘集装箱船订单,合同金额高达约2.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6.42亿元)。根据计划,此次承接的集装箱船分别由蔚山HD现代尾浦和全南灵岩HD现代三湖建造,并在2028年上半年陆续交付船东。 与此同时,三星重工业也迎来今年首份集装箱船订单。三星重工业当天公告称,与亚洲地区一位船东签订两艘集装箱船建造合同,总金额为5619亿韩元,预计2028年1月前陆续交付。 韩国集装箱船订单激增与“特朗普效应”不无关系。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近日宣布,即将对中国航运公司、使用中国制造船舶的航运公司、在海外建造的汽车运输船征收美国入港费用,并在未来三年内逐步提高收费标准。受此影响,运营中国制造集装箱船和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的航运公司势必遭受冲击,在新船下单时也陷入两难。 这一趋势也已经反映在统计数据上。年初起,相关政策讨论不断,敏锐的船东开始把目光从中国转向韩国。克拉克森研究(Clarksons Research)数据显示,截至本月22日,韩国船企今年的集装箱船接单量已达约131.79万修正总吨(CGT),市场份额达到29.7%。 如果加上HD韩国造船海洋新承接的22艘订单以及三星重工业的2艘,韩国在全球集装箱船市场的占有率超过30%,相比去年全年仅11.4%的市场份额,几乎实现三倍增长。反观中国,市场份额则从去年的86.6%大幅降至今年的58.1%。 此外,环保法规的加强也对韩国船企形成利好。由HD现代三湖建造的8400TEU级集装箱船计划搭载可使用LNG与柴油双燃料的LNG双燃料发动机,16000TEU级集装箱船也计划安装废气净化装置,以应对国际海事组织(IMO)不断强化的环保要求。 对此也有意见指出,局限于人力成本等因素,韩国在集装箱船领域的成本竞争力已明显落后于中国,因此这种趋势难以长期持续。韩国造船业内人士表示,多种因素正在推动韩国制造集装箱船需求的增加,考虑到老旧船只比例以及环保法规带来的更换需求持续上升,未来还会继续加大集装箱船领域的接单力度。 HD现代尾浦建造的16000TEU级大型集装箱船【图片来源 HD现代】
2025-04-29 20:12:20 -
中国5月实施化妆品新规 韩国中小美妆企业出口承压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将自5月起实施化妆品新规,要求所有出口至中国市场的化妆品产品提交完整的安全性评估报告。随着认证门槛大幅提高,韩国中小型美妆企业对出口前景的忧虑情绪迅速升温。 据韩国化妆品业界29日消息,自5月起,韩国企业在向中国出口化妆品时,必须提交涵盖所有成分的完整安全性评估报告,详细说明各成分的安全性及潜在有害性。与此前允许提交的简化版报告相比,新规显著提高了认证标准。 大型化妆品企业因早期已完成大部分认证手续,且配备有专门的海外注册团队,预计受新规影响相对有限。相比之下,中小型独立品牌在中国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收紧的背景下,不仅出口负担加重,生存压力也进一步加大。 受限于资源和人力,不少中小企业难以逐一应对中国复杂且频繁变化的法规。近期,许多企业加班加点处理申报工作,力求在新规正式实施前完成更多产品注册,以避免出口受阻。 此外,受限韩令影响,韩国化妆品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营销与渠道拓展长期受限。随着5月中国有望解除“限韩令”的预期,业界普遍认为中国市场或将重新开放,促使企业加快布局步伐。 数据显示,2023年韩国化妆品出口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对华出口额达到25亿美元,占据可观比重。业界普遍认为,一旦限韩令解除,对华出口渠道有望进一步拓展,但更为严格的法规也将成为新的挑战。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简化版注册程序被完整版取代,今后无论是原料还是成品,都必须经过更为严格的许可审查,整体流程也将更加繁琐。因此,越来越多中小型独立品牌选择委托第三方机构代为办理认证手续。 另有业内人士补充称,部分具备规模优势的设计代工(ODM)企业,正通过在中国设立的法人或合作机构,代理客户提交评估报告并办理注册流程,协助韩国品牌降低时间成本与合规风险。 一位顾客正在选购欧利芙洋“光州TOWN店”的产品。【图片来源 欧利芙洋】
2025-04-29 19:38:54 -
黄金时代远去 现代起亚深陷中国市场调整阵痛
现代汽车集团一位高管近日在非正式场合坦言,中国市场已成为现代汽车的一块“心病”。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中国市场在现代汽车和起亚全球销量中占比高达23%。但到2024年,这一比例已骤降至3%。销售量也由2016年的180万辆降至去年约43万辆,市场占有率从接近10%滑落至1.6%。 业内普遍认为,现代汽车在华销量大幅下滑始于2017年的“萨德事件”。当时,中方对韩企在华业务设限,民间反韩情绪高涨,致使现代汽车市场份额遭受重创。随后,新冠疫情暴发期间,中国本土车企加快了电动车转型步伐,趁机快速崛起。相较之下,外资车企全球工厂大规模停产,而中国工厂基本维持运转,加之本土消费者倾向于支持国产品牌,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迅速占领市场。2024年,现代汽车和起亚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降至1%。 然而,回顾历史可发现,现代汽车在华市场份额下滑的征兆早在2015年前后就已显现,并非始于“萨德事件”。分析人士指出,导致现代汽车失去竞争力的原因更为复杂多元,亟需深度剖析。 自2002年以合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现代汽车曾一路高歌猛进。与北京汽车集团(BAIC)成立的北京现代,持续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并在2013年突破年销百万辆大关,创下外资车企最快纪录。至2014年,北京现代销量一度攀升至176万辆,但2015年起出现8年来首次下滑,销量跌至167万辆,同时丢掉了中国市场前五名的位置,被长安汽车取代。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本土车企自2015年起快速成长。该年中国乘用车整体市场增幅为6%,而本土品牌增长率高达15%。此后,依托政府保护政策和外资技术转移,中国车企在产品研发、制造水平、设计创新等方面迅速追赶,逐步赢得本土消费者认可,特别是在价格适中、功能丰富的SUV领域攻城略地。2015年中国最畅销的SUV前十中,有四款来自本土品牌。 反观当时的现代汽车,全球SUV布局薄弱,主力产品仍以伊兰特(朗动)、索纳塔等轿车为主,尽管也推出了ix35、ix25等本地战略型SUV,但在竞争力和价格方面,均不敌本土新兴SUV品牌。价格方面,当时现代新途胜起售价为约15万元人民币,而本土品牌SUV价格多在6万至7万元区间,优势明显。 品牌定位方面,现代汽车一度以“外资品牌中的高性价比代表”受到中国消费者青睐。然而,随着本土SUV品质提升,现代汽车在价格、品牌、技术等方面腹背受敌——价格上输给本土品牌,品牌力拼不过德系车,耐用性又逊于日系车,市场地位日渐尴尬。 此外,业内人士指出,现代汽车在华失利的另一关键因素是“本地化战略失败”。2010年代中期,现代汽车在中国大举扩张,设立五家工厂,产能达到165万辆(含起亚工厂则达250万辆)。彼时,全球销量中,中国市场占比超过23%,贡献利润更为可观。 然而,随着“萨德事件”爆发、销量急剧下滑,现代汽车依赖韩系零部件供应体系的问题暴露无遗。由于韩国零部件供应商利润过高,北京汽车方面曾多次要求扩大本地供应链,但未获响应,最终导致双方矛盾激化。2017年,北京汽车甚至要求韩国供应商降价20%,并拖延货款支付。 分析认为,问题根源在于现代汽车内部风险管理机制失灵,对供应链优化与中方合资伙伴关系维护重视不足。中国市场虽讲究“关系”,但在资本利益面前,博弈远比想象中激烈。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中国市场结构变化也加剧了现代汽车的困境。中国政府自1990年代起大力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至2023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已达950万辆,占新车市场的31%。相比之下,现代汽车和起亚在电动车领域的布局明显滞后。尽管早在2015年上海车展上展示了部分新能源车型,但当时并未将电动化作为核心战略。 而中国本土企业如比亚迪(BYD)则在新能源布局上抢占先机,逐渐确立了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领先地位。面对市场剧变,现代汽车集团正加快在华业务调整和新能源转型。未来能否逆势而上,仍需观察。 【图片来源 北京现代官网】
2025-04-29 18:56:06 -
【AI NEWS】免签政策奏效快 上海成韩国年轻人旅行首选
自去年11月中国政府对韩实施免签政策以来,赴上海旅游的韩国二三十多岁年轻一代迅速增加。由于费用和时间成本较低,准备过程也相对简单,上海因此在韩获得“第二个大阪”的称号。从首尔出发乘坐飞机大约2小时即可抵达上海,往返机票价格也仅在20万至3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000至1500元)之间。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去年12月前往上海的韩国游客达到7.1万人次,相较9月的3.6万人次几乎翻倍。在各国游客数量排名中,韩国游客从9月的第4位跃升至12月的第1位,超越美国和日本等国。此外,自韩国至上海的航空客运量在今年1月达到20.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15万人次)增长36.5%。 上海旅游在韩国年轻群体中大受欢迎,其中免签政策的影响至关重要。过去中国签证费用较高,个人游客申请签证需要支付至少7.5万韩元,等待时间最长达到10天。此外,申请时还需要提供家庭成员信息,男性需要填写兵役经历,令不少游客望而却步。免签政策的试行大幅降低韩国游客前往中国旅游的门槛。
2025-04-28 23:14:17
-
深化本地化战略 韩亚银行在中国市场"稳中有进"
自1992年8月韩中建交以来,两国在金融领域开始正式展开合作。在建交前的1992年7月,韩国外汇银行便率先在北京设立办事处,成为第一家进军中国市场的韩资银行,并于1993年12月在天津开设首家营业网点。此后,越来越多韩资银行陆续进入中国,主要通过设立办事处、营业网点以及参股中资银行等方式开展业务。自2007年起,设立法人、扩展分支机构、收购中资银行等成为韩资银行在华发展的新趋势。 韩资银行最初进入中国市场,主要为满足在华韩国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发展模式相对被动,业务开展也受中国法律制度的多重限制。2007年中国银行业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五年过渡期结束后,全面对外资银行开放,韩资银行开始面向中国本地客户提供更为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发展模式逐步由“依附型”向“本地化”转变。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增长,韩国大企业及中小企业加速进军中国,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显著上升。尤其在2002年至2004年期间,三星、LG、浦项制铁(POSCO)等大型韩企以长三角为中心,在江苏地区展开大规模投资与生产,带动众多韩资关联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在北京、天津、上海、青岛、烟台、广州、苏州和沈阳等地,韩资银行通过设立分支机构或代表处,为企业客户提供定制化金融支持。其中,友利银行、韩亚银行、新韩银行相继进入中国市场,形成较为完善的服务网络。 目前,在华韩资银行中,规模最大的是KB国民银行、新韩银行、韩亚银行和友利银行。其中,韩亚银行自2020年在上海设立营业网点以来,持续加快在华业务拓展步伐。2007年,韩亚银行设立韩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迈出本地化经营的重要一步。2010年韩亚银行与外换银行合并,并于2014年成功整合在华法人机构,统一为中国法人,标志着其在华发展进入新阶段。 韩亚金融集团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地标性建筑“Sphere”发布新广告。【图片提供 韩亚金融集团】 韩亚银行将中国与印度尼西亚视为最重要的海外战略市场之一,持续推进本地化战略。在中国,韩亚银行中国法人在北京、上海、广州以及东北三省等地设有营业网点,积极布局全国核心区域。 值得一提的是,韩亚银行在中国采取了“区域化激进”策略。2008年8月,韩亚银行率先入股中资银行,与吉林银行在长春签署股权认购协议,成为首家收购中资银行股份的韩资金融机构。截至2010年6月底,韩亚银行持有吉林银行18%股份,成为最大股东。 近年来,韩亚银行还积极推动以数字化和平台联动为核心的零售金融业务。继2015年推出手机银行服务后,2019年6月,韩亚银行与阿里巴巴合作推出线上小额贷款服务。随后,2020年7月与中国在线旅游平台携程建立合作关系;2021年12月与最大互联网门户企业百度也达成战略合作。借助这一系列数字化转型举措,韩亚银行成为首家在华实现个人贷款余额突破100亿元人民币的韩资银行。 在经营业绩方面,韩亚银行也是表现最为亮眼的韩资银行之一。去年,在四大韩资银行中,韩亚银行是唯一实现业绩增长的银行,净利润达59亿韩元,同比增长10%。对此,韩亚银行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尽管自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全面重启,但由于房地产市场危机、俄乌战争等因素导致外部不确定性加剧,整体经济处于下行周期。在此背景下,韩亚银行坚持稳健的风险管理策略,聚焦低风险优质资产扩张,实现了业绩增长。 不过,随着中国金融监管环境日趋严格,韩资银行在华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业内指出,外资银行若想在这个巨大且复杂的市场中稳健立足,必须深入理解中国市场,并灵活应对日益变化的政策与经济形势。 作为在华业务规模最大的韩资银行,韩亚银行表示,面对今年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内需复苏乏力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等外部不利因素,公司将通过加强风险管理、提升低风险优质资产比重,进一步夯实收益基础,同时拓展非利息收入来源,提升投行业务手续费、债券交易与外汇买卖收益,以增强整体盈利能力,应对未来市场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位于首尔中区乙支路的韩亚银行总部【图片提供 韩亚银行】
2025-05-01 15:46:15 -
中日韩制造业预估明年销售下滑 日企忧虑最深韩企相对乐观
韩国经济人协会(以下简称“韩经协”)在3月31日至4月15日期间,以中日韩三国各自营收排名千强制造企业为总体各抽取101家进行问卷调查,并于30日发布结果显示,在美国关税政策引发中日韩制造企业对营收前景担忧之际,日本企业的忧虑相对最为严重,其次是中国和韩国。 韩国制造企业明年营收预计平均减少4%,而中国企业预期减少6.7%,日本企业预期减幅最大,达7.2%。从行业来看,韩国制造企业中预计减幅最大的为机械与工业设备行业(-12.2%),其后依次为钢铁及金属制品(-8.7%)、计算机及相关设备(-7.5%)、汽车及零部件(-7.2%)等行业。 中国企业中,预计减幅较大的行业包括钢铁及金属制品(-11.7%)、机械与工业设备(-8.3%)、生物医药与生活用品(-7.5%)、通信设备(-6.7%)、汽车及零部件(-6.6%)等。日本企业则预计钢铁及金属制品行业(-10.5%)下滑最为严重,其后为半导体及电子产品(-10.4%)、汽车及零部件(-7.6%)、计算机及相关设备(-6.3%)等。 对于是否应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调整投资计划这一问题,中日韩三国多数企业均表示无变化。其中,韩国企业中74.3%表示无变化,其次为正在研讨(19.8%)、扩大投资(4%)和缩减投资(2%)。日本方面,无变化占比为61.4%,其次是正在研讨(27.7%)、缩减投资(5.9%)和扩大投资(5%)。 中国企业中无变化(38.6%)同样占比最高,但比例相对较低,同时有28.7%的企业计划扩大投资,占比排名第二,其后为正在研讨(20.8%)和缩减投资(11.9%)。韩经协分析指出,中国企业在面临美国关税压力的同时依旧考虑扩大投资,原因可能包括政府政策支援和人民币贬值带来的出口竞争力回升预期等。 在抵消美国关税影响的应对战略方面(多选),中日韩三国企业均把降低成本与费用列为首要应对措施,其中中国企业占比达61%,韩国为46%,日本为41%。此外,选择扩大美国本地生产与投资的韩国企业占比11%,中国为17%,日本为21%。 对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地区贸易协定是否有助于企业经营的提问中,中国企业的认同度最高,达75.2%,韩国企业为38.6%,日本企业则为20.8%。在希望政府优先提供的支援方面,韩国企业为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两者占比均为58%;中国企业为新兴市场开拓(60%)和降低关税外交(58%);日本企业则依次为降低关税外交(45%)、税收减免(41%)和财政补贴(39%)。 三星电子半导体生产车间【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30 18:29:40 -
大创加码保健食品业务 撼动传统流通市场格局
韩国大创(Daiso)近日再次扩充健康功能食品(保健食品)产品线,在流通市场掀起新一轮波澜。尽管面临药师团体的强烈反对以及部分制药公司的供应中断,但在消费者积极响应的推动下,大创正加快扩展其保健食品业务版图。随着生物健康管理企业DXVX加盟,大创销售的保健食品品牌增至三家,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DXVX于本月25日宣布,将通过大创渠道推出旗下健康营养品牌Ofmom的6款新品,涵盖抗压、休息、皮肤健康、免疫支持、眼部健康、减肥、记忆力提升及维生素C补充等功能,统一售价为5000韩元(约合人民币25元)。首批产品将在全国约200家大创门店上架,后续将扩展至1500家门店。 尽管韩国药店行业持续发出反对声音,大创的保健食品销量依然火爆。今年2月,大创推出低价叶黄素、维生素D等产品后,药师团体迅速表达抗议,一洋药品更在产品上市仅四天后紧急撤回。药师协会警告称,低价销售或将误导消费者,认为大创产品价格普遍低于药店水平,同时担忧消费者在缺乏专业咨询的情况下盲目服用,存在健康风险。 然而,消费者的反应与药师团体的担忧形成鲜明对比。大创保健食品一经上架便迅速售罄,截至本月26日,其线上商城销售的25款产品已全部断货。5000韩元的统一定价成为其热销的主要原因。 韩国消费者团体协会对此指出,保健食品并非处方药,消费者应享有自由选购的权利。若无正当理由限制其流通,不仅有违市场公平原则,也可能侵害消费者权益。 大创在保健食品领域的扩张,正逐步重塑韩国健康与美容市场的流通格局。曾依赖药店或专卖渠道销售的保健食品,如今与牙膏、梳子等日常用品一同上架于大创,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中低价保健食品需求不断攀升,流通渠道的多元化趋势将愈发明显,市场格局或将出现重组。DXVX方面也表示,将以大创为起点,加快构建多元销售网络,未来计划进军日本、中国、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并拓展更多线下渠道。 长期以来,保健食品市场始终存在类似药品的“准入门槛”,而大创的崛起正打破这一长期壁垒。随着保健食品日常化趋势加速、流通渠道逐渐多元化,药店和制药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加大。以超低价为武器的流通革命,正在为保健食品市场重新塑造价格与销售标准。 15日,首尔市一家大创门店内,顾客正在挑选商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30 00:09:11 -
【亚洲人之声】"间谍"的标签怎能张口就来?
上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开会时谈及格力的人才选拔问题表示:“我绝不用海归派,海归派里有间谍”,这句话一出立刻引发轩然大波,在社交平台阅读量突破10亿,也让这位企业家陷入舆论漩涡。 作为中国最知名的企业家之一,董明珠的这段话实在缺乏逻辑令人费解,将复杂的人才安全问题简化为非黑即白的身份政治。尤其是格力最知名的产品——空调,压缩机技术正是源于美国。格力电器创始人朱江洪于1995年力排众议,引进日本大金空调技术,让格力在当年超过对手春兰,成为中国空调行业的新霸主。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期间,一个名叫汤若望的德国传教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顺治皇帝对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极为礼遇和倚重,尊称汤若望为“玛法”(满语中对祖父辈的尊称),甚至将这位掌握了西方最新科技知识和艺术的传教士任命为朝廷命官,中西文化交流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8岁的康熙帝继位后,顺治的红人汤若望成为以鳌拜为代表的守旧势力打击的对象,最终被处以绞刑。对科学非常感兴趣的康熙亲政后,为汤若望平反昭雪、恢复官爵,并亲笔为他撰写了祭文。 从清初科学争议中可以看出,学术流派之间的争论,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交织着民族的、信仰的、宗派的乃至政治的偏见,因而演变成政治的甚至流血的斗争。康熙在处理历法争议中,始终把这场争论局限在学术领域,不因学术上的错误而轻易杀人,因而防止了事态的扩大化。他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既无民族国籍的偏见,也不受任何政治因素的干扰,而是就事论事,注重测验的结果。对于一个封建帝王来说,能做到这一点确实难能可贵。 而在300多年后的今天,董明珠的一席话却令无数海归们心寒不已,莫名其妙地被扣上了“间谍”的帽子。眼下正值“金三银四”的就业季,对海归的歧视无异于人才招聘领域又一个版本的地域歧视、“35+”年龄歧视、性别歧视,令本就布满荆棘的就业之路难上加难。奉劝各位企业家们在畅所欲言的同时,也应考虑到自己作为公众人物的影响力,谨言慎行,多一份责任意识。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 【图片来源 网络】
2025-04-29 23:38:41 -
搭地铁无障碍畅游韩国!釜山地铁接入微信支付
釜山交通公社日前同微信支付达成业务合作。【图片提供 釜山交通公社】 为优化中国游客在韩旅游体验,釜山交通公社日前同微信支付达成业务合作,这是韩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首次接入国际电子支付平台。 据釜山交通公社消息,日前在微信小程序内正式上线釜山城市地铁电子乘车服务,在釜山一至四号线所有站内均可通过微信支付购票。微信支付是腾讯于2011年1月推出的电子支付平台,月活跃用户达到13.85亿人。 釜山观光旅游局统计显示,去年访问釜山的外籍游客中,75.4%曾搭乘地铁。今年前两个月,到访釜山的外籍游客中,中国游客占比达18.2%。
2025-04-29 23:10:13 -
K-POP男团时隔9年在华开唱 梦想演唱会首次在华投放广告
韩国男团EPEX将于下月在中国举行单独演唱会。【图片提供 C9娱乐公司】 进入今年后,韩中两国地方政府间的互动明显增多,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等领域持续呈现回暖态势,近来,“限韩令”松绑信号越来越清晰,为两国外交关系整体改善营造良好氛围。 全部成员均为韩国籍的K-POP组合EPEX将于下月在中国举行单独演唱会,令韩国各界对“限韩令”松绑的期待值拉满。 据韩国C9娱乐公司29日消息,旗下男团EPEX将于下月21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青春匮乏in福州”演唱会。 自2016年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后,中方采取反制措施“限韩令”,严格限制韩国音乐、影视剧等在华传播,韩国歌手至今未能在中国举行演出。虽然偶尔有非韩籍的K-POP艺人亮相中国电视节目,但全员均为韩籍的K-POP组合在华举行单独演唱会,是近9年来的首次。 去年底,美籍韩裔歌手“黑裙子”(The Black Skirts)获中方演出批准,在西安、武汉、郑州等多座城市曾举行演出。本月,韩国说唱组合Homies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兄弟们”春季巡演。歌手金在中也于本月在重庆举行粉丝见面会,更令“限韩令”松绑信号愈加清晰。 EPEX福州演唱会是去年12月在首尔启动的“青春匮乏”巡演中的一站,下月还将在中国澳门和台北举行巡演。C9娱乐公司称,作为全部由韩籍成员组成的K-POP组合,EPEX叩开中国市场的大门,自出道后拍摄中国杂志、接受媒体采访,今年1月先后在上海和成都举行粉丝见面会,与中国粉丝持续互动,人气直线上升。 相比于之前的独立摇滚乐队“黑裙子”、说唱组合Homies,影响力相对更大的K-POP组合在华举行正规演唱会而非粉丝见面会,有谨慎意见预测,中国或重新对一线K-POP组合张开怀抱。目前防弹少年团(BTS)成员J-Hope、Seventeen、ZEROBASEONE、EXO成员KAI等知名K-POP艺人仍选择在中国澳门开唱。 但由于大型娱乐公司旗下一线艺人举行演唱会,通常需要至少1至2万个座位以上的大规模演出场馆。因此“限韩令”的正式松绑取决于当地政府是否批准举行大型演出。 从业超过30年的音乐界人士称,业内近来流传“限韩令”将在5、6月间松绑的消息。从目前情况来看,除北京外,容纳观众数在2000席以下的地方小型演出已陆续获批,但万人级大型演出仍有待进一步观望。 始于1995年的韩国“梦想演唱会”(Dream Concert)中国站将于9月26日在海南三亚市体育中心举行,演唱会将首次在中国当地电视台投放广告,这一消息也令韩国演出业界喜出望外。 近年来在中国政府积极培育文旅消费新增长点的政策推动下,海内外歌手扎堆在海南举办演唱会,有望成为韩流在华传播的前沿阵地。尤其在两国文化交流重新回暖的氛围下,韩流演唱会在覆盖中国全域的电视台打广告意义重大,被视为外交缓和背景下文化交流重启的起点。本次宣传方式与以往主要通过微博、抖音等SNS平台不同,通过公信力更高的电视台面向大众推广,也被解读为K-POP在当地的战略布局正在进一步升级。 EPEX“青春匮乏in福州”演唱会海报 【图片提供 C9娱乐公司】
2025-04-29 20:27:17 -
"特朗普效应"助力韩国船企大单频揽 市场份额三倍增长
韩国造船企业最近成功大规模承接集装箱船订单,全球市场占有率正在不断提升。此前,韩国船企在集装箱船领域一直位居占据低价优势的中国企业之后,但在中美关税战背景下,韩国企业迎来反超机会。特朗普政府不久前还预告称,即将对中国船舶征收入港费用。 据HD现代旗下造船业务控股公司HD韩国造船海洋28日消息,公司26日与大洋洲一家船运公司签订建造合同,包括4艘8400TEU级集装箱船、8艘2800TEU级集装箱船和6艘1800TEU级集装箱船。此前,公司已在23日接获2艘2800TEU级集装箱船订单,24日又承接2艘16000TEU级大型集装箱船订单。 HD韩国造船海洋仅四天内累计拿下22艘集装箱船订单,合同金额高达约2.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6.42亿元)。根据计划,此次承接的集装箱船分别由蔚山HD现代尾浦和全南灵岩HD现代三湖建造,并在2028年上半年陆续交付船东。 与此同时,三星重工业也迎来今年首份集装箱船订单。三星重工业当天公告称,与亚洲地区一位船东签订两艘集装箱船建造合同,总金额为5619亿韩元,预计2028年1月前陆续交付。 韩国集装箱船订单激增与“特朗普效应”不无关系。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近日宣布,即将对中国航运公司、使用中国制造船舶的航运公司、在海外建造的汽车运输船征收美国入港费用,并在未来三年内逐步提高收费标准。受此影响,运营中国制造集装箱船和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的航运公司势必遭受冲击,在新船下单时也陷入两难。 这一趋势也已经反映在统计数据上。年初起,相关政策讨论不断,敏锐的船东开始把目光从中国转向韩国。克拉克森研究(Clarksons Research)数据显示,截至本月22日,韩国船企今年的集装箱船接单量已达约131.79万修正总吨(CGT),市场份额达到29.7%。 如果加上HD韩国造船海洋新承接的22艘订单以及三星重工业的2艘,韩国在全球集装箱船市场的占有率超过30%,相比去年全年仅11.4%的市场份额,几乎实现三倍增长。反观中国,市场份额则从去年的86.6%大幅降至今年的58.1%。 此外,环保法规的加强也对韩国船企形成利好。由HD现代三湖建造的8400TEU级集装箱船计划搭载可使用LNG与柴油双燃料的LNG双燃料发动机,16000TEU级集装箱船也计划安装废气净化装置,以应对国际海事组织(IMO)不断强化的环保要求。 对此也有意见指出,局限于人力成本等因素,韩国在集装箱船领域的成本竞争力已明显落后于中国,因此这种趋势难以长期持续。韩国造船业内人士表示,多种因素正在推动韩国制造集装箱船需求的增加,考虑到老旧船只比例以及环保法规带来的更换需求持续上升,未来还会继续加大集装箱船领域的接单力度。 HD现代尾浦建造的16000TEU级大型集装箱船【图片来源 HD现代】
2025-04-29 20:12:20 -
中国5月实施化妆品新规 韩国中小美妆企业出口承压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将自5月起实施化妆品新规,要求所有出口至中国市场的化妆品产品提交完整的安全性评估报告。随着认证门槛大幅提高,韩国中小型美妆企业对出口前景的忧虑情绪迅速升温。 据韩国化妆品业界29日消息,自5月起,韩国企业在向中国出口化妆品时,必须提交涵盖所有成分的完整安全性评估报告,详细说明各成分的安全性及潜在有害性。与此前允许提交的简化版报告相比,新规显著提高了认证标准。 大型化妆品企业因早期已完成大部分认证手续,且配备有专门的海外注册团队,预计受新规影响相对有限。相比之下,中小型独立品牌在中国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收紧的背景下,不仅出口负担加重,生存压力也进一步加大。 受限于资源和人力,不少中小企业难以逐一应对中国复杂且频繁变化的法规。近期,许多企业加班加点处理申报工作,力求在新规正式实施前完成更多产品注册,以避免出口受阻。 此外,受限韩令影响,韩国化妆品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营销与渠道拓展长期受限。随着5月中国有望解除“限韩令”的预期,业界普遍认为中国市场或将重新开放,促使企业加快布局步伐。 数据显示,2023年韩国化妆品出口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对华出口额达到25亿美元,占据可观比重。业界普遍认为,一旦限韩令解除,对华出口渠道有望进一步拓展,但更为严格的法规也将成为新的挑战。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简化版注册程序被完整版取代,今后无论是原料还是成品,都必须经过更为严格的许可审查,整体流程也将更加繁琐。因此,越来越多中小型独立品牌选择委托第三方机构代为办理认证手续。 另有业内人士补充称,部分具备规模优势的设计代工(ODM)企业,正通过在中国设立的法人或合作机构,代理客户提交评估报告并办理注册流程,协助韩国品牌降低时间成本与合规风险。 一位顾客正在选购欧利芙洋“光州TOWN店”的产品。【图片来源 欧利芙洋】
2025-04-29 19:38:54 -
黄金时代远去 现代起亚深陷中国市场调整阵痛
现代汽车集团一位高管近日在非正式场合坦言,中国市场已成为现代汽车的一块“心病”。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中国市场在现代汽车和起亚全球销量中占比高达23%。但到2024年,这一比例已骤降至3%。销售量也由2016年的180万辆降至去年约43万辆,市场占有率从接近10%滑落至1.6%。 业内普遍认为,现代汽车在华销量大幅下滑始于2017年的“萨德事件”。当时,中方对韩企在华业务设限,民间反韩情绪高涨,致使现代汽车市场份额遭受重创。随后,新冠疫情暴发期间,中国本土车企加快了电动车转型步伐,趁机快速崛起。相较之下,外资车企全球工厂大规模停产,而中国工厂基本维持运转,加之本土消费者倾向于支持国产品牌,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迅速占领市场。2024年,现代汽车和起亚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降至1%。 然而,回顾历史可发现,现代汽车在华市场份额下滑的征兆早在2015年前后就已显现,并非始于“萨德事件”。分析人士指出,导致现代汽车失去竞争力的原因更为复杂多元,亟需深度剖析。 自2002年以合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现代汽车曾一路高歌猛进。与北京汽车集团(BAIC)成立的北京现代,持续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并在2013年突破年销百万辆大关,创下外资车企最快纪录。至2014年,北京现代销量一度攀升至176万辆,但2015年起出现8年来首次下滑,销量跌至167万辆,同时丢掉了中国市场前五名的位置,被长安汽车取代。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本土车企自2015年起快速成长。该年中国乘用车整体市场增幅为6%,而本土品牌增长率高达15%。此后,依托政府保护政策和外资技术转移,中国车企在产品研发、制造水平、设计创新等方面迅速追赶,逐步赢得本土消费者认可,特别是在价格适中、功能丰富的SUV领域攻城略地。2015年中国最畅销的SUV前十中,有四款来自本土品牌。 反观当时的现代汽车,全球SUV布局薄弱,主力产品仍以伊兰特(朗动)、索纳塔等轿车为主,尽管也推出了ix35、ix25等本地战略型SUV,但在竞争力和价格方面,均不敌本土新兴SUV品牌。价格方面,当时现代新途胜起售价为约15万元人民币,而本土品牌SUV价格多在6万至7万元区间,优势明显。 品牌定位方面,现代汽车一度以“外资品牌中的高性价比代表”受到中国消费者青睐。然而,随着本土SUV品质提升,现代汽车在价格、品牌、技术等方面腹背受敌——价格上输给本土品牌,品牌力拼不过德系车,耐用性又逊于日系车,市场地位日渐尴尬。 此外,业内人士指出,现代汽车在华失利的另一关键因素是“本地化战略失败”。2010年代中期,现代汽车在中国大举扩张,设立五家工厂,产能达到165万辆(含起亚工厂则达250万辆)。彼时,全球销量中,中国市场占比超过23%,贡献利润更为可观。 然而,随着“萨德事件”爆发、销量急剧下滑,现代汽车依赖韩系零部件供应体系的问题暴露无遗。由于韩国零部件供应商利润过高,北京汽车方面曾多次要求扩大本地供应链,但未获响应,最终导致双方矛盾激化。2017年,北京汽车甚至要求韩国供应商降价20%,并拖延货款支付。 分析认为,问题根源在于现代汽车内部风险管理机制失灵,对供应链优化与中方合资伙伴关系维护重视不足。中国市场虽讲究“关系”,但在资本利益面前,博弈远比想象中激烈。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中国市场结构变化也加剧了现代汽车的困境。中国政府自1990年代起大力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至2023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已达950万辆,占新车市场的31%。相比之下,现代汽车和起亚在电动车领域的布局明显滞后。尽管早在2015年上海车展上展示了部分新能源车型,但当时并未将电动化作为核心战略。 而中国本土企业如比亚迪(BYD)则在新能源布局上抢占先机,逐渐确立了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领先地位。面对市场剧变,现代汽车集团正加快在华业务调整和新能源转型。未来能否逆势而上,仍需观察。 【图片来源 北京现代官网】
2025-04-29 18:56:06 -
【AI NEWS】免签政策奏效快 上海成韩国年轻人旅行首选
自去年11月中国政府对韩实施免签政策以来,赴上海旅游的韩国二三十多岁年轻一代迅速增加。由于费用和时间成本较低,准备过程也相对简单,上海因此在韩获得“第二个大阪”的称号。从首尔出发乘坐飞机大约2小时即可抵达上海,往返机票价格也仅在20万至3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000至1500元)之间。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去年12月前往上海的韩国游客达到7.1万人次,相较9月的3.6万人次几乎翻倍。在各国游客数量排名中,韩国游客从9月的第4位跃升至12月的第1位,超越美国和日本等国。此外,自韩国至上海的航空客运量在今年1月达到20.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15万人次)增长36.5%。 上海旅游在韩国年轻群体中大受欢迎,其中免签政策的影响至关重要。过去中国签证费用较高,个人游客申请签证需要支付至少7.5万韩元,等待时间最长达到10天。此外,申请时还需要提供家庭成员信息,男性需要填写兵役经历,令不少游客望而却步。免签政策的试行大幅降低韩国游客前往中国旅游的门槛。
2025-04-28 23: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