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统计’新闻 269个
-
韩国新增岗位连续11个季度减少 实体产业低迷引发就业"寒潮"
受建筑业、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持续低迷影响,韩国企业因新设或业务扩张所产生的工资就业岗位已连续11个季度同比减少。数据显示,新增岗位持续萎缩,企业招聘意愿低迷,就业市场“寒潮”加剧。 韩国统计厅国家统计门户(KOSIS)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工资就业岗位中新设岗位为244.4万个,为自2018年相关统计开始以来的最低值,较2023年同期的255.2万个减少10.8万个。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该数据已连续11个季度同比减少。 新增岗位是指企业因新设或扩大业务而新增的就业岗位。相关数据下滑,意味着除现有岗位外,企业新增就业空间正在持续收缩。分析指出,内需疲软、经济增速放缓,加之外部不确定性上升,导致企业普遍收缩业务规模,减少人力投入。 从行业来看,建筑业与制造业岗位流失最为严重。去年第四季度,建筑业新增岗位为45.3万个,同比减少5.8万个,自2023年第二季度以来已连续七个季度减少。以就业人数为准,建筑业自去年5月至今已连续12个月同比下滑。 制造业亦未能摆脱下行趋势。去年第四季度新增岗位减少3.8万个,连续第11个季度减少。今年1月至4月,制造业就业者占整体就业人口的比重降至15.5%,创下历史新低。值得注意的是,制造业的局部复苏主要集中在对就业拉动作用有限的半导体领域,未能有效改善整体就业结构。 与此同时,受内需低迷影响,服务业新设岗位同样减少。住宿及餐饮业新增岗位从24.4万个降至23.1万个,减少1.3万个;批发与零售业减少1.6万个。连续两年的经济低增长叠加去年底的政治不确定性,导致消费心理进一步萎缩。 在整体下行趋势中,仅保健与社会福利服务业新增岗位同比增加4.3万个。然而,由于该行业多由公共部门主导,且以短期和临时岗位居多,其稳定性和持续性有限,难以被视为具有长期吸引力的就业选项。 专家指出,在实体经济低迷、新增岗位持续缩减的背景下,若缺乏切实有效的政策干预与激励机制,韩国就业市场恐将长期低迷,难以实现结构性恢复。
2025-05-22 20:36:24 -
蒙古成韩国啤酒最大出口国 韩流热潮助推销量飙升
一项调查显示,在韩流文化全球影响力持续升温的背景下,蒙古跃升为韩国啤酒最大出口国。 韩国贸易协会于19日公布的进出口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韩国对蒙古的啤酒出口额达100.969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37万元),位居全体出口国之首。 自今年3月起,韩国啤酒出口格局发生显著变化,蒙古市场首登韩国啤酒出口首位,并持续保持领先优势。数据显示,今年4月,韩国对蒙啤酒出口额达47亿韩元。基于当前强劲的增长趋势,专家预测,蒙古有望持续稳坐韩国啤酒第一大出口国之位。 业内人士指出,韩国啤酒在蒙古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得益于销售渠道的多元化布局。目前,韩国啤酒不仅成功入驻当地易买得24、CU等国际连锁便利店,更全面覆盖当地大型超市、餐饮店及休闲酒吧等多层次销售终端,销售渠道不断扩展,为市场渗透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随着K-POP、韩国影视剧等文化内容在蒙古掀起热潮,显著提升了蒙古消费者对韩国产品的关注与偏好,形成明显的“文化带动消费”效应,助推包括酒类产品在内的韩国产品销量进一步提升。 据统计,OB啤酒株式会社旗下旗舰产品“Cass”系列在蒙古市场表现尤为亮眼,出口规模稳居韩国本土啤酒首位。该品牌早在25年前便进军蒙古市场,通过持续深耕本地化运营,已建立起坚实的市场基础。特别是,针对蒙古特殊的气候条件,“Cass”系列中酒精度达6.9%的“Cass Red”产品,凭借其较高的酒精度和独特口感,完美契合了当地消费者在严寒气候下的饮酒偏好,市场反响热烈,销量呈现稳健增长态势。 OB啤酒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通过实施本土化运营战略,并持续推出高端产品,在蒙古市场实现了质的飞跃。我们将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深化渠道合作,以巩固和扩大在蒙市场份额。”
2025-05-20 23:55:28 -
韩国吸引外资规模跌至第17位 海外投资飙升凸显资本失衡
韩国去年吸引外资规模在全球经济30大经济体中仅列第17位,较前年下滑4位。同时,韩国国民与企业的海外投资规模跃升3位至第10位。专家指出,这种资本流动失衡已经形成结构性趋势,或将削弱韩国经济活力和产业增长基础。 据18日韩国银行向国会提交的资料,去年外资对韩投资总额为371.8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8.08亿元),同比锐减33.8%,这一数值包含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的30大经济体中,韩国在吸引外资方面排名从2022年的第14位、2023年的第13位、跌至去年的第17位。 相比之下,曾在2023年被韩国甩在身后的沙特、波兰、比利时、奥地利等国去年吸引外资规模均反超韩国。美法德依旧稳居前三,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英国、西班牙和巴西也跻身前十。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第四季度外资对韩投资较去年同季减少11.78亿美元,为新冠疫情初期2020年第一季度以来首次季度负增长。 由于去年12月初韩国前总统尹锡悦实施紧急戒严,导致经济信心急速降温,外资纷纷暂停投资或撤资。受此影响,去年第四季度韩国吸引外资排名跌至第23位,较上一季度(第19位)下降4位,较前年同期(第14位)暴跌9位,韩国跌出排名前20强的情况实属罕见。这一成绩甚至不及接受IMF救助的阿根廷(-1.87亿美元)和处于战争状态的俄罗斯(-7.86亿美元)。 相反,去年韩国国民和企业对外投资总额达到1208.38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55.7%。其中,直接投资从2023年的321.72亿美元增至去年的485.89亿美元(51.0%);证券投资从454.24亿美元增至722.49亿美元(59.1%)。 这反映出韩国企业在海外扩建或新建工厂的趋势,同时也体现“西学蚂蚁”(在韩国证券市场中指的是投资美国等海外股票的个人投资者)热衷投资美股等现象。因此,韩国在对外投资排名中从2023年的第13位升至去年的第10位,位列美国、中国、德国、法国、日本、英国、加拿大、西班牙和意大利之后,跻身全球前列。 今年第一季度韩国对外投资额达462.48亿美元,为自2021年第四季度(476.31亿美元)以来的最高水平。尽管IMF尚未公布各国一季度数据,但市场预期韩国排名或将进一步攀升。
2025-05-19 00:31:06 -
制造业就业比重降至历史新低 美关税影响或将持续扩大
韩国统计厅与国家统计门户网站18日发布的微观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韩国制造业月均就业人数为439.5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口的15.5%。这一比例为韩国自2013年实施第十版《韩国标准产业分类》以来的最低值。 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制造业就业比重近年呈持续下行趋势。2023年与2024年分别降至15.7%和15.6%。今年前四个月,该比重持续下滑,从1月的15.8%降至4月的15.2%。其中,4月制造业就业人数同比减少12.4万人,为2019年2月以来的最大降幅。 疫情暴发后,制造业特别是半导体产业依托出口恢复增长。韩国银行(央行)发布的以经济活动类型划分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显示,制造业在2023年各季度均实现环比增长。然而,就业作为典型的滞后指标,并未同步改善。分析认为,当前制造业复苏主要由半导体等资本密集型产业拉动,因其“就业带动系数”较低,新增岗位有限。叠加国内外不确定性上升,企业普遍延后招聘计划,就业市场恢复进程缓慢。 以年龄段来看,今年前四个月制造业就业者中,20至29岁群体仅占10.6%,创历史新低,甚至低于60岁以上群体的13.2%。青年群体进入制造业意愿与机会双双受限,凸显结构性就业矛盾。 外部风险亦在加剧。特朗普政府自3月12日起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25%关税,并计划将此类关税扩大至汽车、零部件以及半导体、医药品等关键产品领域。美方4月又宣布对韩国等国征收对等关税,对韩适用税率同为25%。 尽管韩美已通过“2+2通商协商机制”将关税实施时间延至7月,并启动磋商争取豁免,但目前韩国对美出口仍普遍适用10%的基本关税。在韩国出口结构中,对美出口占比高,且以半导体与汽车为主,贸易摩擦将对韩国整体经济造成较大冲击。 关税影响已初步显现。央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实际GDP环比下滑0.2%,较此前预期的0.2%增长低出0.4个百分点,出现负增长。其中,制造业产出减少0.8%,主要集中在化学品、机械设备等领域。 尽管关税效应尚未全面显现,但经贸不确定性扩大已对企业投资和消费心理造成打击。数据显示,4月出口同比增长3.7%,但剔除开工天数因素后,日均出口额下降0.7%;对美出口则同比减少6.8%。5月1日至10日,整体出口额同比锐减23.8%,其中对美出口降幅高达30.4%。 多家国内外机构陆续下调对韩国经济增长的预期。韩国开发研究院(KDI)近日发布的《上半年经济展望》将全年GDP增长率预测由1.6%下调至0.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在三个月内两次下调韩国经济增长预期,从年初的2.0%降至1.0%。 央行及政府亦多次表示,今后将在综合考虑全球贸易环境与关税影响的基础上,适时调整经济增长预期。
2025-05-19 00:26:10 -
一季度辛奇进口额创历史新高 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受气候异常和高汇率等因素影响,今年第一季度韩国辛奇进口额历史新高,贸易逆差规模也持续扩大。 据关税厅18日发布的进出口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3月,辛奇进口金额达475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4亿元),同比增长16.7%。同期进口辛奇重量为8097万吨,同比增长10.1%。受高汇率影响,进口额增幅高于重量增幅。 去年韩国进口辛奇金额和重量已双双创下历史新高,今年仍呈现持续增长势头。去年韩国进口辛奇金额为1.8986亿美元,同比增长16.1%。进口量突破30万吨大关,达31.157万吨,同比增长8.7%。 去年韩国辛奇出口额同比增长5.1%,达1.6357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但进口额直线攀升,导致贸易逆差扩大至2269万美元,几乎是前一年的3倍。自2021发生中国“裸体腌制辛奇”风波短暂实现顺差后,已连续三年出现逆差。 韩国进口的辛奇几乎全部来自中国,主要供应餐饮店而非家庭消费。辛奇进口剧增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白菜因减产而导致价格上涨。去年秋季异常高温和冬季寒潮导致越冬白菜产量减少,秋季白菜产量也有所下降,高海拔地区的夏季白菜则因罕见高温收成欠佳。 统计厅上月发布的消费者物价动向显示,白菜和辛奇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5.6%和20.7%。韩国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的统计也显示,上月单颗白菜平均零售价格为5442韩元,同比上涨24%。 白菜、萝卜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部分企业不得已上调辛奇售价。乐天酒店度假村从本月第二周起,将线上销售的辛奇和葱辛奇价格上调11%,企业方给出的解释为白菜等原料价格暴涨。
2025-05-18 19:18:32 -
韩国大企业一季度业绩整体回暖 半导体行业领涨
韩国企业数据研究机构CEO Score于16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15日,在已提交季度报告的韩国500大企业中,有342家纳入统计。上述企业今年第一季度合计实现营业利润60.9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157亿元),同比增长17.1%;销售额为814.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3.8%。 从各大企业表现来看,半导体双雄SK海力士与三星电子盈利表现尤为亮眼。SK海力士一季度实现营业利润7.44万亿韩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55万亿韩元,位居所有企业之首;三星电子紧随其后,录得6.69万亿韩元的营业利润。 此外,韩国电力公社(3.75万亿韩元)、现代汽车(3.63万亿韩元)、起亚(3.01万亿韩元)、韩国水力原子能公司(1.28万亿韩元)、LG电子(1.26万亿韩元)、韩华(1.07万亿韩元)、韩国天然气公社(0.83万亿韩元)以及三星火灾(0.79万亿韩元)等企业也跻身营业利润前列。 在出现亏损的企业中,三星SDI一季度录得4341亿韩元的营业亏损,规模最大。L&F(1403亿韩元)、乐天化学(1266亿韩元)、SK能源(1261亿韩元)等也出现较大亏损。 从营业利润的同比增幅来看,SK海力士最大,其次为韩国电力公社(2.45万亿韩元)、韩国水力原子能公司(1.56万亿韩元)、韩华(8368亿韩元)和韩华航空航天(5233亿韩元)等。 相较之下,三星SDI营业利润同比下降7015亿韩元,降幅位居首位;SK能源(-4998亿韩元)、S-OIL(-4756亿韩元)及SK(-4302亿韩元)紧随其后。在营业利润下滑的前十家企业中,有五家来自石油化工行业,显示该领域在全球经济放缓和中美贸易摩擦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面临需求疲软和炼油利润收缩的双重压力。
2025-05-17 00:21:44 -
韩元升值叠加油价走低 韩国进口物价连降三月
受国际油价回落和韩元升值等因素影响,韩国4月以韩元计价的进口物价持续走低,已连续三个月录得下滑。 韩国银行(央行)16日发布的《进出口物价指数》报告显示,今年4月韩国进口物价指数为140.32(2020年=100),较3月(143.04)下跌1.9%。继2月下降1%、3月下降0.4%之后,已连续第三个月呈现下行趋势。 从品类来看,矿产品(-4.6%)、煤炭及石油制品(-4.2%)、一次金属制品(-2.4%)等主要类别降幅明显。其中,原油(-7.4%)、重油(-6.7%)、精炼铝产品(-6.4%)、二次电池(-8.2%)等品目成为拉动整体物价下跌的主要因素。 央行物价统计组负责人李文熙(音)表示:“受国际油价走低影响,以原油等矿产品为主的进口物价持续走弱。”数据显示,迪拜原油月均价格从3月的每桶72.49美元下降至4月的67.74美元,跌幅达6.6%。 同期出口物价也出现下滑。4月出口物价指数为133.43,环比下降1.2%,继3月小幅上涨0.4%后时隔一个月再度转为下跌。 汇率方面,4月韩元兑美元平均汇率为1444.31韩元,较3月的1456.95韩元升值0.9%。韩元升值叠加国际原材料价格走低,共同压制了出口物价,煤炭及石油制品(-3.6%)、化学制品(-2.3%)、运输设备(-2%)等主要品类跌幅显著。 具体品目中,苯价大幅下跌12.5%,柴油和汽油价格均下降3.6%,但半导体相关产品表现坚挺,闪存价格上涨10.7%,DRAM也小幅上扬0.4%。 净商品贸易条件指数为93.78,同比上升1.2%,主要因同期进口物价降幅(-5.3%)大于出口物价降幅(-4.2%)。该指数反映了单位出口商品可兑换进口商品数量的相对变化。 此外,受出口数量指数同比增长7.7%和净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同比上升1.2%双重推动,4月所得贸易条件指数达115.16,同比大幅提升9%。
2025-05-16 23:23:23 -
韩国4月家庭贷款环比增4.8万亿韩元
韩国银行(央行)14日发布的《2025年4月金融市场动向》显示,截至4月底,韩国家庭贷款余额达1150.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9万亿元),环比增加4.8万亿韩元,增幅显著高于3月的1.6万亿韩元。 其中,住房抵押贷款环比增加3.7万亿韩元,达到913.9万亿韩元。央行分析指出,随着2月份韩国政府解除土地交易许可制度,住房交易量显著回升,这一趋势从4月开始在贷款数据中有所体现。 考虑到住房交易通常在2至3个月后才会反映到贷款统计中,预计5月家庭贷款增势可能进一步扩大。韩国国土交通部数据显示,首尔公寓成交量从2月的6200套升至3月的9300套。 与此同时,企业贷款也大幅回升。截至4月底,商业银行的企业贷款余额为1338.7万亿韩元,环比大增14.4万亿韩元。具体来看,大企业贷款环比增加6.7万亿韩元,主要由于企业在季度末为管理财务指标及支付分红而进行的资金操作。中小企业贷款受美国关税政策相关融资支持等影响,环比增加7.6万亿韩元。 数据显示,4月商业银行存款余额环比减少25.9万亿韩元。其中,活期存款流出尤为显著,环比减少36.8万亿韩元,主要因企业为缴税及支付分红提取资金,以及地方政府执行财政预算所致。定期存款方面,在3月减少12.6万亿韩元之后,4月出现小幅回升。但尽管银行积极吸收存款以配合贷款扩张,受企业存款减少影响,整体增幅仅为5000亿韩元。
2025-05-16 00:04:22 -
关税政策风暴来袭 韩国男女就业冰火两重天
韩国统计厅15日发布《2025年4月就业动向》报告显示,4月韩国就业人数达2888.7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19.4万人,连续4个月实现增长,但增长几乎由女性拉动。4月新增女性就业人数多达16.1万人,而男性仅为3.3万人。 4月男性就业率为70.9%,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自去年3月起已连续13个月下滑;而女性就业率则升至55.6%,创下1999年开始相关统计以来的最高纪录。韩国女性就业率在2000年仅为47%,2015年首次突破50%,2024年达到54.7%,呈稳步上升趋势。男性就业率长期维持在70%以上,但2020年新冠疫情时期一度跌破70%,恢复后又在去年12月受戒严事态冲击再度跌至69.8%,此后三个月未能重返70%以上。 韩国开发研究院(KDI)在经济展望中指出,以建筑业和制造业为中心的就业形势逐渐恶化。今年第一季度女性就业人数从14.3万增至18.6万,保持强劲增势;而建筑业与制造业中从业比重较高的男性就业人数则由减少9.1万收窄至减少3.2万,减少趋势尚存。由此可见,房地产市场不佳与内需低迷正在对以男性为主的行业就业造成冲击。 从失业数据来看,4月男性失业人数为50.7万,与去年同期持平;女性失业人数为34.7万,同比减少3.1万人(-8.2%)。同月经济活动参与率为65.1%,创下自1999年6月开始统计以来的同期最高纪录。从性别来看,男性经济活动参与率下降0.2个百分点,女性上升0.3个百分点,带动整体提升。 关键问题在于,受美国关税政策等外部不确定性影响,韩国核心产业的“就业寒潮”可能还会持续。KDI把今年就业人数增幅预期从10万人下调至9万人,明年预计仅增加7万人,远低于去年16万人的增幅。 KDI经济展望总管金智妍(音)指出,在外部不确定性高企的情况下,目前形势良好的产业也可能采取预防措施缩减招录。她预测,考虑到就业指标通常滞后于经济走势,内需复苏后短期内就业也会持续疲软,预计明年下半年起才会出现反弹。 韩国政府也首次正式提及关税冲击引发的就业风险,并计划加快执行支援受关税影响的出口企业和应对就业冲击的追加预算。企划财政部人力政策科长张周成(音)指出,全球关税风暴加剧不确定性和市场波动,未来根据关税谈判结果或美方政策变化,韩国就业动向也可能随时遭受波及,因此正在持续进行监测并采取必要应对措施。
2025-05-15 23:53:49 -
韩国公共图书馆服务覆盖面扩大 利用率和可达性双双攀升
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与韩国图书馆协会15日联合发布的《2025年全国公共图书馆统计调查》(以2024年为基准)显示,截至去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数量达1296家,较前一年(1271家)增长2%。受此影响,每馆服务人口由2023年的4.0382万人降至3.9519万人,自2007年开始统计以来,首次跌破3万人区间。 与此同时,图书馆专业人力规模也呈增长趋势。去年全国专职图书管理员人数达6072人,较前一年(5896人)增长3%。相应地,每位管理员所服务的人口从2023年的8705人降至8435人。一般而言,每位图书管理员所服务的人口越少,意味着公共图书馆的覆盖范围更广,民众的可达性水平越高。 公共图书馆的利用率也持续上升。去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总访问人数达2.242亿人次,较前一年(2.0226亿人次)增长10.8%;每馆平均接待人数为17.3万人次,同比增长8.7%。每馆参与阅读与文化项目的人数达2.2366万人,较前一年的2.128万人增加5.1%;每馆图书借阅量为11.3227万册,同比增长3.3%。 数字资源建设方面也在稳步推进。去年全国公共图书馆电子资源总量达约6.2989亿万种,较前一年(6.0772亿万种)增长3.6%;人均可利用电子资源为12.3种,同比增长3.9%。自2020年开始相关统计以来,该项指标已连续五年呈增长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起公共图书馆首次将面向信息弱势群体的服务情况纳入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共为残障人士、老年人、跨国家庭等群体提供了累计501万次服务,相关预算总额超过14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210万元)。然而,图书资料采购经费则出现下滑。去年每馆平均资料采购预算为8766万韩元,同比减少3.7%。受此影响,去年每馆平均藏书量为9.5976万册,连续第五年下降。 文化体育观光部地区文化政策官宋润锡表示:“近年来,韩国公共图书馆不仅在实体空间上实现了扩充,也在数字服务与无障碍服务方面取得进展。政府将持续支持图书馆发展,使其成为惠及全民的生活型文化平台。”
2025-05-15 19:55:09
-
韩国新增岗位连续11个季度减少 实体产业低迷引发就业"寒潮"
受建筑业、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持续低迷影响,韩国企业因新设或业务扩张所产生的工资就业岗位已连续11个季度同比减少。数据显示,新增岗位持续萎缩,企业招聘意愿低迷,就业市场“寒潮”加剧。 韩国统计厅国家统计门户(KOSIS)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工资就业岗位中新设岗位为244.4万个,为自2018年相关统计开始以来的最低值,较2023年同期的255.2万个减少10.8万个。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该数据已连续11个季度同比减少。 新增岗位是指企业因新设或扩大业务而新增的就业岗位。相关数据下滑,意味着除现有岗位外,企业新增就业空间正在持续收缩。分析指出,内需疲软、经济增速放缓,加之外部不确定性上升,导致企业普遍收缩业务规模,减少人力投入。 从行业来看,建筑业与制造业岗位流失最为严重。去年第四季度,建筑业新增岗位为45.3万个,同比减少5.8万个,自2023年第二季度以来已连续七个季度减少。以就业人数为准,建筑业自去年5月至今已连续12个月同比下滑。 制造业亦未能摆脱下行趋势。去年第四季度新增岗位减少3.8万个,连续第11个季度减少。今年1月至4月,制造业就业者占整体就业人口的比重降至15.5%,创下历史新低。值得注意的是,制造业的局部复苏主要集中在对就业拉动作用有限的半导体领域,未能有效改善整体就业结构。 与此同时,受内需低迷影响,服务业新设岗位同样减少。住宿及餐饮业新增岗位从24.4万个降至23.1万个,减少1.3万个;批发与零售业减少1.6万个。连续两年的经济低增长叠加去年底的政治不确定性,导致消费心理进一步萎缩。 在整体下行趋势中,仅保健与社会福利服务业新增岗位同比增加4.3万个。然而,由于该行业多由公共部门主导,且以短期和临时岗位居多,其稳定性和持续性有限,难以被视为具有长期吸引力的就业选项。 专家指出,在实体经济低迷、新增岗位持续缩减的背景下,若缺乏切实有效的政策干预与激励机制,韩国就业市场恐将长期低迷,难以实现结构性恢复。
2025-05-22 20:36:24 -
蒙古成韩国啤酒最大出口国 韩流热潮助推销量飙升
一项调查显示,在韩流文化全球影响力持续升温的背景下,蒙古跃升为韩国啤酒最大出口国。 韩国贸易协会于19日公布的进出口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韩国对蒙古的啤酒出口额达100.969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37万元),位居全体出口国之首。 自今年3月起,韩国啤酒出口格局发生显著变化,蒙古市场首登韩国啤酒出口首位,并持续保持领先优势。数据显示,今年4月,韩国对蒙啤酒出口额达47亿韩元。基于当前强劲的增长趋势,专家预测,蒙古有望持续稳坐韩国啤酒第一大出口国之位。 业内人士指出,韩国啤酒在蒙古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得益于销售渠道的多元化布局。目前,韩国啤酒不仅成功入驻当地易买得24、CU等国际连锁便利店,更全面覆盖当地大型超市、餐饮店及休闲酒吧等多层次销售终端,销售渠道不断扩展,为市场渗透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随着K-POP、韩国影视剧等文化内容在蒙古掀起热潮,显著提升了蒙古消费者对韩国产品的关注与偏好,形成明显的“文化带动消费”效应,助推包括酒类产品在内的韩国产品销量进一步提升。 据统计,OB啤酒株式会社旗下旗舰产品“Cass”系列在蒙古市场表现尤为亮眼,出口规模稳居韩国本土啤酒首位。该品牌早在25年前便进军蒙古市场,通过持续深耕本地化运营,已建立起坚实的市场基础。特别是,针对蒙古特殊的气候条件,“Cass”系列中酒精度达6.9%的“Cass Red”产品,凭借其较高的酒精度和独特口感,完美契合了当地消费者在严寒气候下的饮酒偏好,市场反响热烈,销量呈现稳健增长态势。 OB啤酒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通过实施本土化运营战略,并持续推出高端产品,在蒙古市场实现了质的飞跃。我们将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深化渠道合作,以巩固和扩大在蒙市场份额。”
2025-05-20 23:55:28 -
韩国吸引外资规模跌至第17位 海外投资飙升凸显资本失衡
韩国去年吸引外资规模在全球经济30大经济体中仅列第17位,较前年下滑4位。同时,韩国国民与企业的海外投资规模跃升3位至第10位。专家指出,这种资本流动失衡已经形成结构性趋势,或将削弱韩国经济活力和产业增长基础。 据18日韩国银行向国会提交的资料,去年外资对韩投资总额为371.8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8.08亿元),同比锐减33.8%,这一数值包含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的30大经济体中,韩国在吸引外资方面排名从2022年的第14位、2023年的第13位、跌至去年的第17位。 相比之下,曾在2023年被韩国甩在身后的沙特、波兰、比利时、奥地利等国去年吸引外资规模均反超韩国。美法德依旧稳居前三,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英国、西班牙和巴西也跻身前十。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第四季度外资对韩投资较去年同季减少11.78亿美元,为新冠疫情初期2020年第一季度以来首次季度负增长。 由于去年12月初韩国前总统尹锡悦实施紧急戒严,导致经济信心急速降温,外资纷纷暂停投资或撤资。受此影响,去年第四季度韩国吸引外资排名跌至第23位,较上一季度(第19位)下降4位,较前年同期(第14位)暴跌9位,韩国跌出排名前20强的情况实属罕见。这一成绩甚至不及接受IMF救助的阿根廷(-1.87亿美元)和处于战争状态的俄罗斯(-7.86亿美元)。 相反,去年韩国国民和企业对外投资总额达到1208.38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55.7%。其中,直接投资从2023年的321.72亿美元增至去年的485.89亿美元(51.0%);证券投资从454.24亿美元增至722.49亿美元(59.1%)。 这反映出韩国企业在海外扩建或新建工厂的趋势,同时也体现“西学蚂蚁”(在韩国证券市场中指的是投资美国等海外股票的个人投资者)热衷投资美股等现象。因此,韩国在对外投资排名中从2023年的第13位升至去年的第10位,位列美国、中国、德国、法国、日本、英国、加拿大、西班牙和意大利之后,跻身全球前列。 今年第一季度韩国对外投资额达462.48亿美元,为自2021年第四季度(476.31亿美元)以来的最高水平。尽管IMF尚未公布各国一季度数据,但市场预期韩国排名或将进一步攀升。
2025-05-19 00:31:06 -
制造业就业比重降至历史新低 美关税影响或将持续扩大
韩国统计厅与国家统计门户网站18日发布的微观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韩国制造业月均就业人数为439.5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口的15.5%。这一比例为韩国自2013年实施第十版《韩国标准产业分类》以来的最低值。 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制造业就业比重近年呈持续下行趋势。2023年与2024年分别降至15.7%和15.6%。今年前四个月,该比重持续下滑,从1月的15.8%降至4月的15.2%。其中,4月制造业就业人数同比减少12.4万人,为2019年2月以来的最大降幅。 疫情暴发后,制造业特别是半导体产业依托出口恢复增长。韩国银行(央行)发布的以经济活动类型划分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显示,制造业在2023年各季度均实现环比增长。然而,就业作为典型的滞后指标,并未同步改善。分析认为,当前制造业复苏主要由半导体等资本密集型产业拉动,因其“就业带动系数”较低,新增岗位有限。叠加国内外不确定性上升,企业普遍延后招聘计划,就业市场恢复进程缓慢。 以年龄段来看,今年前四个月制造业就业者中,20至29岁群体仅占10.6%,创历史新低,甚至低于60岁以上群体的13.2%。青年群体进入制造业意愿与机会双双受限,凸显结构性就业矛盾。 外部风险亦在加剧。特朗普政府自3月12日起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25%关税,并计划将此类关税扩大至汽车、零部件以及半导体、医药品等关键产品领域。美方4月又宣布对韩国等国征收对等关税,对韩适用税率同为25%。 尽管韩美已通过“2+2通商协商机制”将关税实施时间延至7月,并启动磋商争取豁免,但目前韩国对美出口仍普遍适用10%的基本关税。在韩国出口结构中,对美出口占比高,且以半导体与汽车为主,贸易摩擦将对韩国整体经济造成较大冲击。 关税影响已初步显现。央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实际GDP环比下滑0.2%,较此前预期的0.2%增长低出0.4个百分点,出现负增长。其中,制造业产出减少0.8%,主要集中在化学品、机械设备等领域。 尽管关税效应尚未全面显现,但经贸不确定性扩大已对企业投资和消费心理造成打击。数据显示,4月出口同比增长3.7%,但剔除开工天数因素后,日均出口额下降0.7%;对美出口则同比减少6.8%。5月1日至10日,整体出口额同比锐减23.8%,其中对美出口降幅高达30.4%。 多家国内外机构陆续下调对韩国经济增长的预期。韩国开发研究院(KDI)近日发布的《上半年经济展望》将全年GDP增长率预测由1.6%下调至0.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在三个月内两次下调韩国经济增长预期,从年初的2.0%降至1.0%。 央行及政府亦多次表示,今后将在综合考虑全球贸易环境与关税影响的基础上,适时调整经济增长预期。
2025-05-19 00:26:10 -
一季度辛奇进口额创历史新高 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受气候异常和高汇率等因素影响,今年第一季度韩国辛奇进口额历史新高,贸易逆差规模也持续扩大。 据关税厅18日发布的进出口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3月,辛奇进口金额达475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4亿元),同比增长16.7%。同期进口辛奇重量为8097万吨,同比增长10.1%。受高汇率影响,进口额增幅高于重量增幅。 去年韩国进口辛奇金额和重量已双双创下历史新高,今年仍呈现持续增长势头。去年韩国进口辛奇金额为1.8986亿美元,同比增长16.1%。进口量突破30万吨大关,达31.157万吨,同比增长8.7%。 去年韩国辛奇出口额同比增长5.1%,达1.6357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但进口额直线攀升,导致贸易逆差扩大至2269万美元,几乎是前一年的3倍。自2021发生中国“裸体腌制辛奇”风波短暂实现顺差后,已连续三年出现逆差。 韩国进口的辛奇几乎全部来自中国,主要供应餐饮店而非家庭消费。辛奇进口剧增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白菜因减产而导致价格上涨。去年秋季异常高温和冬季寒潮导致越冬白菜产量减少,秋季白菜产量也有所下降,高海拔地区的夏季白菜则因罕见高温收成欠佳。 统计厅上月发布的消费者物价动向显示,白菜和辛奇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5.6%和20.7%。韩国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的统计也显示,上月单颗白菜平均零售价格为5442韩元,同比上涨24%。 白菜、萝卜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部分企业不得已上调辛奇售价。乐天酒店度假村从本月第二周起,将线上销售的辛奇和葱辛奇价格上调11%,企业方给出的解释为白菜等原料价格暴涨。
2025-05-18 19:18:32 -
韩国大企业一季度业绩整体回暖 半导体行业领涨
韩国企业数据研究机构CEO Score于16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15日,在已提交季度报告的韩国500大企业中,有342家纳入统计。上述企业今年第一季度合计实现营业利润60.9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157亿元),同比增长17.1%;销售额为814.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3.8%。 从各大企业表现来看,半导体双雄SK海力士与三星电子盈利表现尤为亮眼。SK海力士一季度实现营业利润7.44万亿韩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55万亿韩元,位居所有企业之首;三星电子紧随其后,录得6.69万亿韩元的营业利润。 此外,韩国电力公社(3.75万亿韩元)、现代汽车(3.63万亿韩元)、起亚(3.01万亿韩元)、韩国水力原子能公司(1.28万亿韩元)、LG电子(1.26万亿韩元)、韩华(1.07万亿韩元)、韩国天然气公社(0.83万亿韩元)以及三星火灾(0.79万亿韩元)等企业也跻身营业利润前列。 在出现亏损的企业中,三星SDI一季度录得4341亿韩元的营业亏损,规模最大。L&F(1403亿韩元)、乐天化学(1266亿韩元)、SK能源(1261亿韩元)等也出现较大亏损。 从营业利润的同比增幅来看,SK海力士最大,其次为韩国电力公社(2.45万亿韩元)、韩国水力原子能公司(1.56万亿韩元)、韩华(8368亿韩元)和韩华航空航天(5233亿韩元)等。 相较之下,三星SDI营业利润同比下降7015亿韩元,降幅位居首位;SK能源(-4998亿韩元)、S-OIL(-4756亿韩元)及SK(-4302亿韩元)紧随其后。在营业利润下滑的前十家企业中,有五家来自石油化工行业,显示该领域在全球经济放缓和中美贸易摩擦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面临需求疲软和炼油利润收缩的双重压力。
2025-05-17 00:21:44 -
韩元升值叠加油价走低 韩国进口物价连降三月
受国际油价回落和韩元升值等因素影响,韩国4月以韩元计价的进口物价持续走低,已连续三个月录得下滑。 韩国银行(央行)16日发布的《进出口物价指数》报告显示,今年4月韩国进口物价指数为140.32(2020年=100),较3月(143.04)下跌1.9%。继2月下降1%、3月下降0.4%之后,已连续第三个月呈现下行趋势。 从品类来看,矿产品(-4.6%)、煤炭及石油制品(-4.2%)、一次金属制品(-2.4%)等主要类别降幅明显。其中,原油(-7.4%)、重油(-6.7%)、精炼铝产品(-6.4%)、二次电池(-8.2%)等品目成为拉动整体物价下跌的主要因素。 央行物价统计组负责人李文熙(音)表示:“受国际油价走低影响,以原油等矿产品为主的进口物价持续走弱。”数据显示,迪拜原油月均价格从3月的每桶72.49美元下降至4月的67.74美元,跌幅达6.6%。 同期出口物价也出现下滑。4月出口物价指数为133.43,环比下降1.2%,继3月小幅上涨0.4%后时隔一个月再度转为下跌。 汇率方面,4月韩元兑美元平均汇率为1444.31韩元,较3月的1456.95韩元升值0.9%。韩元升值叠加国际原材料价格走低,共同压制了出口物价,煤炭及石油制品(-3.6%)、化学制品(-2.3%)、运输设备(-2%)等主要品类跌幅显著。 具体品目中,苯价大幅下跌12.5%,柴油和汽油价格均下降3.6%,但半导体相关产品表现坚挺,闪存价格上涨10.7%,DRAM也小幅上扬0.4%。 净商品贸易条件指数为93.78,同比上升1.2%,主要因同期进口物价降幅(-5.3%)大于出口物价降幅(-4.2%)。该指数反映了单位出口商品可兑换进口商品数量的相对变化。 此外,受出口数量指数同比增长7.7%和净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同比上升1.2%双重推动,4月所得贸易条件指数达115.16,同比大幅提升9%。
2025-05-16 23:23:23 -
韩国4月家庭贷款环比增4.8万亿韩元
韩国银行(央行)14日发布的《2025年4月金融市场动向》显示,截至4月底,韩国家庭贷款余额达1150.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9万亿元),环比增加4.8万亿韩元,增幅显著高于3月的1.6万亿韩元。 其中,住房抵押贷款环比增加3.7万亿韩元,达到913.9万亿韩元。央行分析指出,随着2月份韩国政府解除土地交易许可制度,住房交易量显著回升,这一趋势从4月开始在贷款数据中有所体现。 考虑到住房交易通常在2至3个月后才会反映到贷款统计中,预计5月家庭贷款增势可能进一步扩大。韩国国土交通部数据显示,首尔公寓成交量从2月的6200套升至3月的9300套。 与此同时,企业贷款也大幅回升。截至4月底,商业银行的企业贷款余额为1338.7万亿韩元,环比大增14.4万亿韩元。具体来看,大企业贷款环比增加6.7万亿韩元,主要由于企业在季度末为管理财务指标及支付分红而进行的资金操作。中小企业贷款受美国关税政策相关融资支持等影响,环比增加7.6万亿韩元。 数据显示,4月商业银行存款余额环比减少25.9万亿韩元。其中,活期存款流出尤为显著,环比减少36.8万亿韩元,主要因企业为缴税及支付分红提取资金,以及地方政府执行财政预算所致。定期存款方面,在3月减少12.6万亿韩元之后,4月出现小幅回升。但尽管银行积极吸收存款以配合贷款扩张,受企业存款减少影响,整体增幅仅为5000亿韩元。
2025-05-16 00:04:22 -
关税政策风暴来袭 韩国男女就业冰火两重天
韩国统计厅15日发布《2025年4月就业动向》报告显示,4月韩国就业人数达2888.7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19.4万人,连续4个月实现增长,但增长几乎由女性拉动。4月新增女性就业人数多达16.1万人,而男性仅为3.3万人。 4月男性就业率为70.9%,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自去年3月起已连续13个月下滑;而女性就业率则升至55.6%,创下1999年开始相关统计以来的最高纪录。韩国女性就业率在2000年仅为47%,2015年首次突破50%,2024年达到54.7%,呈稳步上升趋势。男性就业率长期维持在70%以上,但2020年新冠疫情时期一度跌破70%,恢复后又在去年12月受戒严事态冲击再度跌至69.8%,此后三个月未能重返70%以上。 韩国开发研究院(KDI)在经济展望中指出,以建筑业和制造业为中心的就业形势逐渐恶化。今年第一季度女性就业人数从14.3万增至18.6万,保持强劲增势;而建筑业与制造业中从业比重较高的男性就业人数则由减少9.1万收窄至减少3.2万,减少趋势尚存。由此可见,房地产市场不佳与内需低迷正在对以男性为主的行业就业造成冲击。 从失业数据来看,4月男性失业人数为50.7万,与去年同期持平;女性失业人数为34.7万,同比减少3.1万人(-8.2%)。同月经济活动参与率为65.1%,创下自1999年6月开始统计以来的同期最高纪录。从性别来看,男性经济活动参与率下降0.2个百分点,女性上升0.3个百分点,带动整体提升。 关键问题在于,受美国关税政策等外部不确定性影响,韩国核心产业的“就业寒潮”可能还会持续。KDI把今年就业人数增幅预期从10万人下调至9万人,明年预计仅增加7万人,远低于去年16万人的增幅。 KDI经济展望总管金智妍(音)指出,在外部不确定性高企的情况下,目前形势良好的产业也可能采取预防措施缩减招录。她预测,考虑到就业指标通常滞后于经济走势,内需复苏后短期内就业也会持续疲软,预计明年下半年起才会出现反弹。 韩国政府也首次正式提及关税冲击引发的就业风险,并计划加快执行支援受关税影响的出口企业和应对就业冲击的追加预算。企划财政部人力政策科长张周成(音)指出,全球关税风暴加剧不确定性和市场波动,未来根据关税谈判结果或美方政策变化,韩国就业动向也可能随时遭受波及,因此正在持续进行监测并采取必要应对措施。
2025-05-15 23:53:49 -
韩国公共图书馆服务覆盖面扩大 利用率和可达性双双攀升
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与韩国图书馆协会15日联合发布的《2025年全国公共图书馆统计调查》(以2024年为基准)显示,截至去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数量达1296家,较前一年(1271家)增长2%。受此影响,每馆服务人口由2023年的4.0382万人降至3.9519万人,自2007年开始统计以来,首次跌破3万人区间。 与此同时,图书馆专业人力规模也呈增长趋势。去年全国专职图书管理员人数达6072人,较前一年(5896人)增长3%。相应地,每位管理员所服务的人口从2023年的8705人降至8435人。一般而言,每位图书管理员所服务的人口越少,意味着公共图书馆的覆盖范围更广,民众的可达性水平越高。 公共图书馆的利用率也持续上升。去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总访问人数达2.242亿人次,较前一年(2.0226亿人次)增长10.8%;每馆平均接待人数为17.3万人次,同比增长8.7%。每馆参与阅读与文化项目的人数达2.2366万人,较前一年的2.128万人增加5.1%;每馆图书借阅量为11.3227万册,同比增长3.3%。 数字资源建设方面也在稳步推进。去年全国公共图书馆电子资源总量达约6.2989亿万种,较前一年(6.0772亿万种)增长3.6%;人均可利用电子资源为12.3种,同比增长3.9%。自2020年开始相关统计以来,该项指标已连续五年呈增长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起公共图书馆首次将面向信息弱势群体的服务情况纳入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共为残障人士、老年人、跨国家庭等群体提供了累计501万次服务,相关预算总额超过14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210万元)。然而,图书资料采购经费则出现下滑。去年每馆平均资料采购预算为8766万韩元,同比减少3.7%。受此影响,去年每馆平均藏书量为9.5976万册,连续第五年下降。 文化体育观光部地区文化政策官宋润锡表示:“近年来,韩国公共图书馆不仅在实体空间上实现了扩充,也在数字服务与无障碍服务方面取得进展。政府将持续支持图书馆发展,使其成为惠及全民的生活型文化平台。”
2025-05-15 19:5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