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全固态’新闻 2个
-
中国政府大力扶持电池企业 韩国业界呼吁建立"国家主权基金"
曾被誉为“下一代半导体”,并在2010年代后被视为韩国产业界未来支柱的电池产业,如今正处于十字路口。由于中国电池企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速技术创新,不仅在全球市场上夺得领先地位,还进一步拉大了与韩国企业的差距。与此同时,韩国电池企业正遭遇电动汽车需求放缓(Chasm)和市场供应过剩等挑战,在与中国企业的竞争中孤军奋战。如果韩国政府不采取更加积极的支持措施,业内担忧韩国企业在技术与价格竞争力方面将被中国企业进一步甩开。 电池产业曾被寄予厚望,作为继半导体和汽车之后推动韩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几年前,韩国电池三巨头——LG新能源、三星SDI、SK On仍凭借技术优势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如今中国企业正掌控市场格局。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以宁德时代(CATL)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正加速全球扩张。 据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于3月31日发布的数据,2024年全球电池市场份额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宁德时代(41%)和比亚迪(BYD,15%)。此外,全球前十的电池企业中,有六家来自中国(CATL、BYD、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其合计市场份额达到74%,较去年上升11个百分点。相较之下,韩国三大电池企业的合计市场份额已从2023年的24%下降至14%,甚至不及比亚迪一家。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韩国电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节节败退,与政府缺乏有效支持密切相关。目前,韩国政府对电池企业的支持政策主要体现在对设施投资提供15%的税收抵免,但这一优惠仅适用于盈利企业,亏损企业无法享受。而事实上,韩国电池三巨头在2024年第四季度集体出现亏损,创下历史首次。因此,这一政策对企业帮助有限。 尽管面临经营压力,韩国电池企业仍在积极加大投资,以应对未来市场竞争。预计2025年,LG新能源、三星SDI、SK On的设备投资总额将达到约2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987.4亿元),而2024年三家公司的借贷利息支出已高达约2万亿韩元。业内人士表示:“电池行业的投资周期通常为2至3年,甚至更长,单靠低利率贷款无法提供实质性帮助。” 与韩国企业苦苦筹措资金不同,中国政府正在加大对本土电池企业的支持力度。据悉,中国政府为电池企业提供最高达总投资额40%的补贴,并持续投入资金推动产业升级。近期,中国政府宣布设立总规模达1万亿元人民币的基金,以支持人工智能(AI)、氢电池等尖端产业发展。此外,去年,中国政府还宣布对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六家企业提供总额约6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全固态电池”研发。 相比之下,美国政府也在通过《先进制造生产税收抵免法案》(AMPC),向本土电池企业提供补贴,每生产1千瓦时(kWh)电池可获得45美元补贴。在全球各国纷纷出台支持政策的背景下,韩国政府的对策显得相对不足。 韩国电池企业普遍认为,仅靠现有的补贴和税收优惠,难以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生存。业界甚至呼吁政府设立“国家主权基金”,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应直接参与行业投资,以应对全球市场竞争。 三星SDI方形电池【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1 23:52:03 -
韩国电池市场占有率下滑 全固态电池竞争力不敌中美日
韩国电池产业在全球电动车电池市场的竞争力正面临严峻挑战。由于价格竞争力逊于中国,技术开发进度落后于美国和日本,K-电池的全球市场地位进一步下降,陷入苦战。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SNE Research日前公布的数据,2024年1月至11月,韩国三大电池企业(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在全球电动车电池市场(不含中国)的占有率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仅为45.6%。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具有价格优势的中国电池企业如比亚迪、孚能科技、中创新航等,正在包括欧洲、巴西、泰国、以色列和澳大利亚等多个新兴市场迅速扩大供应范围。这种竞争使得韩国企业的市场份额被进一步蚕食。 即便是市场份额第一的中国宁德时代(CATL),也因竞争压力占有率下降了1.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美国特斯拉和日本丰田-松下合资公司PPES则分别实现了市场份额增长2.1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 韩国电池企业的业绩也受到严重冲击。LG新能源近日公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初步财报显示,销售额为6.451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24.43亿元),同比下降6.2%;营业利润则转为亏损,亏损额达2255亿韩元,远低于市场预期。这一情况主要归因于中国产低价电池的快速扩张和电动车市场需求的暂时性放缓。分析认为,SK On和三星SDI的第四季度财报表现也可能低于市场预期。 在新技术领域,K-电池同样面临巨大挑战。全固态电池作为全球电池产业的竞争焦点,被认为能够彻底解决现有电池起火风险,并提供更高性能。然而,韩国企业在该领域的开发进度明显落后于海外竞争者。 美国初创企业QuantumScape计划在今年内实现20GWh(吉瓦时)规模的全固态电池量产,可为近23.8万辆现代艾尼氪(Ioniq) 5车型供电。而韩国的三星SDI预计到2027年才能实现量产,比美国落后约两年。与此同时,日本在本国政府补贴支持下,全固态电池的研发进度也大幅加快,且拥有全球最多相关专利。 业内人士预测,今年至少将有两家企业宣布全固态电池开发成功,市场商业化时间点可能早于预期。 2024年12月18日,在中国厦门市举行的发布演示前,观众们观看来自中国宁德时代(CATL)的下一代电池换电站。【图片来源 AP/韩联社】
2025-01-10 19:38:55
-
中国政府大力扶持电池企业 韩国业界呼吁建立"国家主权基金"
曾被誉为“下一代半导体”,并在2010年代后被视为韩国产业界未来支柱的电池产业,如今正处于十字路口。由于中国电池企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速技术创新,不仅在全球市场上夺得领先地位,还进一步拉大了与韩国企业的差距。与此同时,韩国电池企业正遭遇电动汽车需求放缓(Chasm)和市场供应过剩等挑战,在与中国企业的竞争中孤军奋战。如果韩国政府不采取更加积极的支持措施,业内担忧韩国企业在技术与价格竞争力方面将被中国企业进一步甩开。 电池产业曾被寄予厚望,作为继半导体和汽车之后推动韩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几年前,韩国电池三巨头——LG新能源、三星SDI、SK On仍凭借技术优势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如今中国企业正掌控市场格局。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以宁德时代(CATL)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正加速全球扩张。 据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于3月31日发布的数据,2024年全球电池市场份额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宁德时代(41%)和比亚迪(BYD,15%)。此外,全球前十的电池企业中,有六家来自中国(CATL、BYD、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其合计市场份额达到74%,较去年上升11个百分点。相较之下,韩国三大电池企业的合计市场份额已从2023年的24%下降至14%,甚至不及比亚迪一家。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韩国电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节节败退,与政府缺乏有效支持密切相关。目前,韩国政府对电池企业的支持政策主要体现在对设施投资提供15%的税收抵免,但这一优惠仅适用于盈利企业,亏损企业无法享受。而事实上,韩国电池三巨头在2024年第四季度集体出现亏损,创下历史首次。因此,这一政策对企业帮助有限。 尽管面临经营压力,韩国电池企业仍在积极加大投资,以应对未来市场竞争。预计2025年,LG新能源、三星SDI、SK On的设备投资总额将达到约2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987.4亿元),而2024年三家公司的借贷利息支出已高达约2万亿韩元。业内人士表示:“电池行业的投资周期通常为2至3年,甚至更长,单靠低利率贷款无法提供实质性帮助。” 与韩国企业苦苦筹措资金不同,中国政府正在加大对本土电池企业的支持力度。据悉,中国政府为电池企业提供最高达总投资额40%的补贴,并持续投入资金推动产业升级。近期,中国政府宣布设立总规模达1万亿元人民币的基金,以支持人工智能(AI)、氢电池等尖端产业发展。此外,去年,中国政府还宣布对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六家企业提供总额约6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全固态电池”研发。 相比之下,美国政府也在通过《先进制造生产税收抵免法案》(AMPC),向本土电池企业提供补贴,每生产1千瓦时(kWh)电池可获得45美元补贴。在全球各国纷纷出台支持政策的背景下,韩国政府的对策显得相对不足。 韩国电池企业普遍认为,仅靠现有的补贴和税收优惠,难以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生存。业界甚至呼吁政府设立“国家主权基金”,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应直接参与行业投资,以应对全球市场竞争。 三星SDI方形电池【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1 23:52:03 -
韩国电池市场占有率下滑 全固态电池竞争力不敌中美日
韩国电池产业在全球电动车电池市场的竞争力正面临严峻挑战。由于价格竞争力逊于中国,技术开发进度落后于美国和日本,K-电池的全球市场地位进一步下降,陷入苦战。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SNE Research日前公布的数据,2024年1月至11月,韩国三大电池企业(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在全球电动车电池市场(不含中国)的占有率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仅为45.6%。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具有价格优势的中国电池企业如比亚迪、孚能科技、中创新航等,正在包括欧洲、巴西、泰国、以色列和澳大利亚等多个新兴市场迅速扩大供应范围。这种竞争使得韩国企业的市场份额被进一步蚕食。 即便是市场份额第一的中国宁德时代(CATL),也因竞争压力占有率下降了1.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美国特斯拉和日本丰田-松下合资公司PPES则分别实现了市场份额增长2.1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 韩国电池企业的业绩也受到严重冲击。LG新能源近日公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初步财报显示,销售额为6.451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24.43亿元),同比下降6.2%;营业利润则转为亏损,亏损额达2255亿韩元,远低于市场预期。这一情况主要归因于中国产低价电池的快速扩张和电动车市场需求的暂时性放缓。分析认为,SK On和三星SDI的第四季度财报表现也可能低于市场预期。 在新技术领域,K-电池同样面临巨大挑战。全固态电池作为全球电池产业的竞争焦点,被认为能够彻底解决现有电池起火风险,并提供更高性能。然而,韩国企业在该领域的开发进度明显落后于海外竞争者。 美国初创企业QuantumScape计划在今年内实现20GWh(吉瓦时)规模的全固态电池量产,可为近23.8万辆现代艾尼氪(Ioniq) 5车型供电。而韩国的三星SDI预计到2027年才能实现量产,比美国落后约两年。与此同时,日本在本国政府补贴支持下,全固态电池的研发进度也大幅加快,且拥有全球最多相关专利。 业内人士预测,今年至少将有两家企业宣布全固态电池开发成功,市场商业化时间点可能早于预期。 2024年12月18日,在中国厦门市举行的发布演示前,观众们观看来自中国宁德时代(CATL)的下一代电池换电站。【图片来源 AP/韩联社】
2025-01-10 19:3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