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现代汽车’新闻 40个
-
宋昌贤掌舵现代汽车上海前瞻研发中心 韩中研发融合提速
现代起亚先进汽车平台(AVP,Advanced Vehicle Platform)本部长宋昌贤将挂帅出任现代汽车位于中国上海的前瞻技术研发中心(Hyundai Motor Advanced Technology R&D Shanghai)总负责人。 此举被解读为现代汽车在强化中国本土研发中心独立研发竞争力的同时,与韩国研究所在软件定义汽车(SDV)领域技术最大化发挥协同效应。 据汽车业界人士日前消息,现代汽车正在推进组织架构调整,计划将位于上海的前瞻技术研发中心划归现代汽车AVP本部直接管理。 去年10月,现代汽车中国前瞻技术研发中心在上海成立,中心为现代汽车全资法人,负责现代汽车在中国区域总部的未来汽车研发工作。 现代汽车自2021年成立上海数字研发中心以来,持续强化在中国市场的研发实力,以巩固在全球电动汽车及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先地位。 去年1月,现代汽车将集团内较为分散的软件开发组织进行整合,新成立现代起亚AVP本部,由现代汽车旗下的自动驾驶移动初创公司42dot社长宋昌贤担任本部长。此次组织调整被视为体现了现代汽车集团会长郑义宣加速未来汽车研发技术量产的愿景。上月,郑义宣赴华参观第21届上海国际车展,强调加强韩中研发协同效应。 现代汽车上海前瞻技术研发中心划归AVP本部后,将在宋昌贤的全力指挥下,围绕以未来汽车产业核心——软件定义汽车为基础的电动汽车及自动驾驶研发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现代汽车中国合资法人北京现代日前公开首款战略级电动车“ELEXIO”,计划在2027年之前推出6款新能源车型,全方位布局新能源市场,并借中国市场为跳板推进面向全球市场的未来汽车开发。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在信息技术(IT)和SDV等领域具有优势,此次调整是现代汽车集团加强内部研发协同的措施。预计将充分利用中国本土研发人才,持续加强以SDV为核心的新车开发。
2025-06-24 22:59:19 -
韩企百强企业经济贡献强劲 三星电子居首
18日,企业数据研究机构CEO Score在韩国前500强大企中,面向提交年度业务报告的100家企业进行调查显示,去年受访企业经济贡献总额达1615.178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4万亿元),同比(1554.936万亿韩元)增长3.9%。销售总额达2122.4078万亿韩元,同比(1991.7804万亿韩元)增长6.6%。 经济贡献额作为衡量企业综合价值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创造的整体经济效益。指标涵盖与合作企业的交易金额、员工薪资福利、政府税收缴纳、股东分红派息、债权利息支付以及各类社会公益捐赠等。 在企业经济贡献排名中,三星电子位居榜首,达157.537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7%,连续两年保持领先地位。三星电子在百强企业总经济贡献额中的占比从2023年的9.5%提升至2024年的9.8%,增长0.3个百分点。现代汽车与起亚汽车分别以115.2187万亿韩元和86.589万亿韩元的贡献额位列第二和第三位。两家汽车制造商的合计经济贡献额达201.8077万亿韩元,超出三星电子44.2701万亿韩元。 LG电子以74.244万亿韩元的经济贡献额位居第四,其次依次为现代摩比斯(52.1965万亿韩元)、GS加德士(45.6535万亿韩元)、SK新能源(41.2588万亿韩元)、浦项制铁(38.8121万亿韩元)、三星物产(38.4301万亿韩元)以及LG化学(37.888万亿韩元),跻身经济贡献十强企业榜单。 从增幅来看,起亚汽车以12.7023万亿韩元的增长表现最为突出。SK海力士(10.6596万亿韩元)、三星电子(10.3666万亿韩元)、现代建设(3.947万亿韩元)、现代汽车(3.8289万亿韩元)、LG显示(3.4906万亿韩元)、LG电子(2.4443万亿韩元)等紧随其后。反之,,部分企业的经济贡献额出现下滑,LG新能源(-7.5751万亿韩元),LG化学(-6.1728万亿韩元)、三星SDI(5.294万亿韩元)、现代摩比斯(3.2061万亿韩元)、现代制铁(2.1495万亿韩元)等均有所减少。 按行业划分,IT电气电子行业以370.2414万亿韩元的经济贡献额位居各行业之首。其次为石油化学(312.5068万亿韩元)、汽车及零部件(303.5398万亿韩元)、建筑建材(123.3809万亿韩元)、造船(87.699万亿韩元)、钢铁(69.2186万亿韩元)、流通(68.583万亿韩元)等。尽管多数行业的经济贡献额保持增长态势,石油化学和流通两大行业却呈下降趋势。
2025-06-18 18:47:12 -
韩国微型车市场遇冷 5月新注册量同比减少37.4%
汽车信息公司Kaizuyu于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韩国微型车新注册量为5626辆,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37.4%。今年前5个月累计注册量仅为3.0809万辆,同比减少33.8%。按照这一趋势,今年全年微型车销量很可能跌破7万辆。 根据韩国汽车移动产业协会(KAMA)的数据,韩国微型车销量在2012年达到21.6221万辆的高峰后,呈现逐年下滑趋势,到2021年骤降至9.8781万辆,首次跌破10万辆大关。 2021年9月现代汽车推出首款微型SUV车型CASPER,凭借时尚外观深受年轻消费者青睐,带动2022年全年微型车销量回升至13.4294万辆。2023年,起亚推出搭载35.2千瓦时磷酸铁锂电池的Ray EV电动车型,当年销量达到12.4080万辆。然而,去年以来销量再度大幅下滑。预计今年销量将降至约7万辆,仅为15年前高峰时期的三分之一左右。 业界分析认为,韩国消费者对旅居车(RV)等大型高端车型的偏好日益加剧,导致微型车市场逐渐被“边缘化”。目前韩国市场上的微型车型屈指可数,仅有起亚的Morning、Ray、Ray EV和现代汽车的Casper等。与此同时,整车厂商也更倾向于专注利润更丰厚的中大型车型,进一步加速了微型车市场的萎缩。 业内人士指出:“在经济增长低迷、购车需求整体疲软的背景下,消费者对大型车的偏好愈发明显,微型车市场则持续低迷。如果没有突破性的全新车型问世,这一下行趋势恐难扭转。”
2025-06-08 22:31:35 -
美国关税施压致韩国汽车出口大幅下滑
受美国加征关税政策影响,作为韩国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上月出口大幅下滑,引发各界高度担忧。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于2日公布的5月进出口动向数据显示,5月韩国汽车出口额为62亿美元,同比下降4.4%。其中,对美国市场出口额仅为18.4亿美元,同比骤降32%,凸显出美国关税政策的负面影响正在持续深化。 造成对美出口急剧萎缩的主因在于特朗普政府自4月起实施的25%汽车进口关税政策,以及5月进一步扩大的汽车零部件征税范围。面对这一政策变化,韩国车企不得不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包括集中消化在美库存、相应缩减出口规模等,这些举措直接导致了整体出口下滑。 现代汽车、起亚汽车及韩国通用三大车企对美出口占比分别高达54%、28%和85%,韩国汽车产业对美国市场具有极高的依存度。当前依靠仅存2至3个月的在美库存维持销售的策略已接近极限。为此,现代、起亚等主要车企正加速推进本地化生产战略,同时考虑调整终端售价。若最终落实提价措施以吸收关税成本,势必会影响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进而对韩国汽车出口造成更深远的负面影响。 关税政策的冲击逐渐波及上游产业。现代汽车近期已调整生产计划,取消了蔚山第一工厂第二生产线的周末加班工期,相应减少了电动汽车产量。韩国产业研究院预测,今年下半年汽车出口将同比减少11.4%,全年预计下降8%。 此外,5月份韩国对美汽车零部件出口额也出现8.3%的同比下降,仅为4.3亿美元。汽车业界相关人士表示:“关税政策的负面影响正以超出预期的速度向整个汽车产业体系蔓延,从整车到零部件的出口均受到显著冲击。”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韩国汽车产业正密切关注韩美两国间的关税实务谈判进展。鉴于关税长期化可能对整车制造及零部件供应链造成全面冲击,业界普遍呼吁韩国政府应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外交策略,争取在对美谈判中达成实质性协议。
2025-06-02 19:01:16 -
韩国企业市值排名大洗牌 现代起亚双双挤出前五
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市值排名正经历大洗牌。现代汽车与起亚因股价持续下跌,双双跌出市值前五强席位,其空缺由KB金融集团与韩华集团子公司韩华宇航(Hanwha Aerospace)顺势填补。 据韩国交易所27日数据,现代汽车与起亚今年年初仍稳居市值第五、六位,但随着股价持续下挫,两家车企均退出第一梯队。截至26日收盘,现代汽车总市值缩水至39.397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067.36亿元),排名降至第七位,起亚则以35.035万亿韩元暂列第十位。 此轮市值下滑主要源于美国最新实施的汽车关税政策。数据显示,现代汽车当前股价报收18.19万韩元,较年初累计下跌约14%,起亚汽车股价报收8.81万韩元,累计下跌13.29%。 自4月3日起,美国对所有进口汽车统一征收25%的关税。SK证券数据显示,现代汽车与起亚于去年在美销售的171万辆汽车中,约有114万辆适用25%的高额关税,其中包括97万辆韩国本土生产车辆及17万辆墨西哥工厂生产车辆。 随着现代汽车与起亚退出前五阵营,KOSPI市值排名竞争格局更趋白热化。目前第五至第十位上市企业市值均集中在35万亿至40万亿韩元区间。最新市值前十强企业依次为KB金融(40.1399万亿韩元)、韩华宇航(39.3977万亿韩元)、现代汽车(37.2454万亿韩元)、HD现代重工业(36.6189万亿韩元)、三星电子优先股(36.5557万亿韩元)以及起亚(35.0350万亿韩元)。 值得关注的是,KB金融此次以微弱优势超越韩华宇航,时隔十五年重夺市值第五宝座。然而分析指出,受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当前市值排名仍存在较大变数。 KB证券研究员金志媛(音)表示:“本周市场将持续聚焦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纪要、美国个人消费支出(PCE)以及英伟达财报(NVDA)结果。”
2025-05-28 00:38:57 -
中国车市群雄逐鹿 现代汽车"退"中求"进"
在中国乘用车市场发展过程中,2023年是里程碑式的一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本土品牌乘用车所占市场份额达到56%,首次超过50%。今年第一季度,这一比例进一步跃升至68%,也就是说在中国每卖出的10辆新车里,就有近7辆是本土品牌。 与此同时,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44%持续下滑至今年第一季度的32%。不仅品牌格局出现颠覆,中国汽车市场同时还迎来另一关键转折,新能源汽车首次在销量上超越燃油车。今年3月,新能源车型在中国新车销量中的占比达到51%,产业版图彻底改写。 中国品牌在转型中异军突起的主要原因在于庞大的本土市场基础。在去年全球约1600万辆的新能源车销量中,66%(大约1056万辆)在中国售出。强大的市场规模推动成本降低与技术迭代,同时品牌影响力得到提升。技术方面,电动汽车的结构相对简单,门槛低于内燃机复杂的机械系统,令燃油车时代处于“跟跑”位置的中国车企得以在电动化浪潮中实现“弯道超车”。 此外,中国政府自2009年以来投入超过2300亿美元扶持电动汽车产业,从购车补贴、免购置税、建充电桩,到研发资金支援、低息贷款、土地资源提供等,全方位构建起电动汽车产业生态。电动汽车企业数量从2018年的500多家锐减至今年的100家左右,但幸存者反而成功铸就强大的竞争力和成熟的产业链。 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车企凭借垂直整合体系和自主研发电池显著降低成本。小型电动SUV比亚迪海鸥起售价仅为5.68万元人民币,续航300公里,而类似车型在韩国售价依旧高达2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0万元)以上。这一价格差距背后是中国车企在供应链、制造工艺和智能化领域的深度整合与创新。 在中国本土品牌崛起与新能源转型的双重夹击下,传统外资车企节节败退。大众汽车在连续15年稳居中国市场第一后,2023年开始落后于比亚迪。通用汽车销量也从巅峰时期的400万辆骤减至去年的180万辆,2023年录得超过50亿美元的亏损,前景堪忧。 相比之下,现代汽车集团早早进行战略调整,把中国市场销量比重降至全球的3%,转而深耕美国和印度市场,并取得显著成效。部分分析认为这一举措是“无奈退出”,但从结果来看,这一“缓兵之计”不仅成功规避中国市场激烈的淘汰赛,也帮助现代稳居全球销量第三的位置,仅次于丰田与大众。 实际上,要想真正冲击全球第一,中国市场的开拓至关重要,这一点现代汽车也心知肚明。面对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现代汽车制定全新“重启”战略。去年底,现代向合资企业北京现代注资7840亿韩元,重建中国战略核心,并宣布把中国工厂打造成电动汽车出口基地。 本月7日,现代汽车推出的首款中国专供电动汽车ELEXIO正式全球首发,该车型不仅在中国销售,还计划出口至东南亚、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截至2027年,现代拟在中国市场推出6款新能源车型。起亚方面则通过出口拉动产能,2024年中国法人时隔八年重回盈利。 与以往不同的是,现代汽车当前与中国本地供应商的合作更加积极。去年的北京车展上,北京现代与中国电池巨头宁德时代达成战略合作,计划截至2027年推出10款以上搭载宁德时代电池的车型,由此可见现代汽车在电动化领域落实“本地化”发展的全新态度。
2025-05-26 00:49:16 -
【亚洲人之声】不服输的韩国人 愈挫愈勇的现代车
中韩两国自1992年建交后,凭借地理相邻、文化相近和成本优势,韩国企业前赴后继地掀起赴华投资热潮,并经历过相当一段时间的“高光期”。拿现代汽车举例,作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被批准的首个汽车领域中外合资项目,现代汽车曾被视为“首都名片”,伊兰特曾一统北京出租车天下。2016年现代汽车达到179万辆的销量巅峰,风头一时无两。但此后在萨德风波和中国本土品牌崛起的双重打击下,现代汽车在华市场份额呈断崖式下降,逐渐被边缘化。 中国驻韩国大使戴兵日前在出席一场座谈会时,就“中国产业升级速度太快,韩企竞争力下降想要退出中国市场”的观点表示,这不符合韩国人“不服输”的性格。戴大使提及的“不服输”精神其实已在现代汽车转型中具象化,面对市场环境及消费模式瞬息万变的中国市场,现代汽车并没有选择与中国“脱钩”,而是冷静地对市场环境变化进行分析,喊出“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的口号。继去年向北京现代注资7000多亿韩元,近期又将中国业务部门升级为区域总部,陆续推出多款专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做的新能源汽车。 市场总是青睐那些具有战略定力的观察者,现代汽车在华市场业务转型成效显著,今年第一季度亏损大幅收窄,市场乐观预测在华业务最快有望在第二季度实现盈利。现代汽车在中国首发的纯电SUV“ELEXIO”将于下半年上市,并计划在2027年之前推出6款定制化新能源汽车, 新形势下,中韩经贸合作也需要新的思路,过去以市场换技术的简单逻辑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创新环境,取而代之的应是共同创新、共同成长的合作模式。中韩经贸合作不是零和博弈,而是需要双方共同培育的生态体系,唯有超越短期竞争的焦虑,才能开辟互利共赢的新天地。
2025-05-24 03:50:11 -
韩国大企业一季度业绩整体回暖 半导体行业领涨
韩国企业数据研究机构CEO Score于16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15日,在已提交季度报告的韩国500大企业中,有342家纳入统计。上述企业今年第一季度合计实现营业利润60.9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157亿元),同比增长17.1%;销售额为814.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3.8%。 从各大企业表现来看,半导体双雄SK海力士与三星电子盈利表现尤为亮眼。SK海力士一季度实现营业利润7.44万亿韩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55万亿韩元,位居所有企业之首;三星电子紧随其后,录得6.69万亿韩元的营业利润。 此外,韩国电力公社(3.75万亿韩元)、现代汽车(3.63万亿韩元)、起亚(3.01万亿韩元)、韩国水力原子能公司(1.28万亿韩元)、LG电子(1.26万亿韩元)、韩华(1.07万亿韩元)、韩国天然气公社(0.83万亿韩元)以及三星火灾(0.79万亿韩元)等企业也跻身营业利润前列。 在出现亏损的企业中,三星SDI一季度录得4341亿韩元的营业亏损,规模最大。L&F(1403亿韩元)、乐天化学(1266亿韩元)、SK能源(1261亿韩元)等也出现较大亏损。 从营业利润的同比增幅来看,SK海力士最大,其次为韩国电力公社(2.45万亿韩元)、韩国水力原子能公司(1.56万亿韩元)、韩华(8368亿韩元)和韩华航空航天(5233亿韩元)等。 相较之下,三星SDI营业利润同比下降7015亿韩元,降幅位居首位;SK能源(-4998亿韩元)、S-OIL(-4756亿韩元)及SK(-4302亿韩元)紧随其后。在营业利润下滑的前十家企业中,有五家来自石油化工行业,显示该领域在全球经济放缓和中美贸易摩擦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面临需求疲软和炼油利润收缩的双重压力。
2025-05-17 00:21:44 -
SK海力士时隔六年重返大企业经营评价榜首 三星电子连续两年第二
凭借高带宽存储器(HBM)业务的强劲增长,SK海力士在韩国500强企业经营评估中力压三星电子和现代汽车,荣膺年度最佳企业。 韩国企业数据研究所CEO SCORE对500强非金融企业中提交业务报告的268家进行评估,并于14日公开结果显示,SK海力士以622.9分(满分800分)时隔6年再次夺冠。此排名分别从高速成长、投资、全球竞争力等八个维度进行评分。去年SK海力士凭借HBM营收增长创下历史最高业绩,并在高速成长、投资、稳健经营等方面获得高度评价。 三星电子以596分连续两年位列第二。三星生物凭借在投资、全球竞争力、稳健经营方面的出色表现,从去年的第五名跃升至第三名,得分为590分。起亚汽车以572.7分蝉联第四。反观去年排在首位的现代汽车,今年以559.5分跌至第五。尽管现代汽车2023年业绩较前年大幅增长,但去年增幅有所下降,导致排名有所下滑。 从各评估维度来看,在高速成长方面,年度营收超过1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1亿元)的企业中,SK海力士、 现代商船、韩华海洋、高丽亚铅、韩华宇航等被评为优秀企业。与此同时,年度营收低于10万亿韩元的中型企业中,韩华能源、三养食品、重山风力、魁匠团、塞尔群表现优异。 在投资方面,三星电子、三星生物、LG化学、现代汽车和SK海力士被评为最优秀企业。三星电子去年的设备投资为53.7416万亿韩元,研发投资为35.0215万亿韩元,既投资总额高达88.7631万亿韩元,在所有调查企业中投资总额最多,相当于排名第二的SK海力士(21.6170万亿韩元)的4.1倍。 在全球竞争力领域,以全球第一企业为基准比较营收占比等指标后,三星生物、起亚、现代汽车、塞尔群和现代商船入选优秀企业。值得注意的是,三星生物的营收仅为中国最大且为全球前十的制药企业——国药集团的4.1%,但营业利润率高出其26.2个百分点。同时,起亚的营收是大众汽车的22.4%,但营业利润率则高出其5.9个百分点。 在治理结构透明度方面,HD现代建设机械、 韩烟人参、Kakao、三星物产、三星电子和柳韩洋行入选优秀企业。在稳健经营方面,魁匠团、好丽友、起亚、韩泰轮胎、现代商船被评为表现优秀企业。 在就业创造方面,现代凯菲克、S-OIL、科丝美诗,Hanil Cement、SJG世宗表现突出。在性别平等层面,韩世实业、永元贸易、三养食品、HD现代化学、三星生物获得好评。 此外,在社会贡献与环境保护方面,HD现代建设机械、SK化学、韩一水泥、HD现代化学、LS电缆被评为优秀企业。
2025-05-15 01:39:36 -
韩国研发投资强劲增长 增幅领先全球主要经济体
欧盟委员会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强2000企业的总投资额达1.257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0万亿元),同比增长7.7%,创下历史新高。 报告显示,在入榜的前2000强企业中,美国企业最多,共681家,占全球研发总投资的42.3%;中国企业为524家,占比17.1%;日本企业为185家,占比8.3%。韩国则有40家企业入榜,以425.5亿欧元的研发投入,占全球总额的3.4%。从增幅来看,韩国的研发投资同比增长23.7%,显著高于G7国家(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意大利)、中国和中国台湾等主要经济体。 从具体企业来看,美国科技巨头Alphabet(谷歌母公司)、Meta(Facebook母公司)、苹果和微软包揽前四位,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和中国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巨头华为分列第五和第六。 在韩国企业中,三星电子继续保持全球第七位,成为唯一跻身前十的韩国企业。三星电子的研发投资额同比增长14.4%,达到198.9亿欧元,占韩国入榜企业研发总投入的46.7%。 SK海力士的表现也颇为亮眼,研发投资同比增长69.3%,达到53.1亿欧元,排名第42位,首次进入全球前50位。值得注意的是,三星电子与SK海力士两家企业的合计研发投资额达252亿欧元,占韩国ICT硬件领域研发总投资规模的94.5%。 除上述两家外,进入榜单的韩国企业还包括LG电子(28.1亿欧元,排名第80位)、现代汽车(27.9亿欧元,排名第81位)、LG化学(14.3亿欧元,排名第166位)、LG显示器(13.1亿欧元,排名第180位)等。 从行业分布来看,韩国企业的研发投资主要集中在ICT硬件领域,占比高达62.7%,明显高于其他产业。其次为汽车及零部件(11.8%)、其他行业(10.3%)和工业品(7.9%)。 然而,在生物医药与ICT软件领域的研发投资占比仅为2.1%和1%,显著低于美国(25.4%、34.2%)、日本(15.3%、9.8%)、中国(6.1%、17.4%)、英国(50.7%、5.4%)等主要国家。
2025-05-13 23:10:05
-
宋昌贤掌舵现代汽车上海前瞻研发中心 韩中研发融合提速
现代起亚先进汽车平台(AVP,Advanced Vehicle Platform)本部长宋昌贤将挂帅出任现代汽车位于中国上海的前瞻技术研发中心(Hyundai Motor Advanced Technology R&D Shanghai)总负责人。 此举被解读为现代汽车在强化中国本土研发中心独立研发竞争力的同时,与韩国研究所在软件定义汽车(SDV)领域技术最大化发挥协同效应。 据汽车业界人士日前消息,现代汽车正在推进组织架构调整,计划将位于上海的前瞻技术研发中心划归现代汽车AVP本部直接管理。 去年10月,现代汽车中国前瞻技术研发中心在上海成立,中心为现代汽车全资法人,负责现代汽车在中国区域总部的未来汽车研发工作。 现代汽车自2021年成立上海数字研发中心以来,持续强化在中国市场的研发实力,以巩固在全球电动汽车及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先地位。 去年1月,现代汽车将集团内较为分散的软件开发组织进行整合,新成立现代起亚AVP本部,由现代汽车旗下的自动驾驶移动初创公司42dot社长宋昌贤担任本部长。此次组织调整被视为体现了现代汽车集团会长郑义宣加速未来汽车研发技术量产的愿景。上月,郑义宣赴华参观第21届上海国际车展,强调加强韩中研发协同效应。 现代汽车上海前瞻技术研发中心划归AVP本部后,将在宋昌贤的全力指挥下,围绕以未来汽车产业核心——软件定义汽车为基础的电动汽车及自动驾驶研发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现代汽车中国合资法人北京现代日前公开首款战略级电动车“ELEXIO”,计划在2027年之前推出6款新能源车型,全方位布局新能源市场,并借中国市场为跳板推进面向全球市场的未来汽车开发。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在信息技术(IT)和SDV等领域具有优势,此次调整是现代汽车集团加强内部研发协同的措施。预计将充分利用中国本土研发人才,持续加强以SDV为核心的新车开发。
2025-06-24 22:59:19 -
韩企百强企业经济贡献强劲 三星电子居首
18日,企业数据研究机构CEO Score在韩国前500强大企中,面向提交年度业务报告的100家企业进行调查显示,去年受访企业经济贡献总额达1615.178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4万亿元),同比(1554.936万亿韩元)增长3.9%。销售总额达2122.4078万亿韩元,同比(1991.7804万亿韩元)增长6.6%。 经济贡献额作为衡量企业综合价值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创造的整体经济效益。指标涵盖与合作企业的交易金额、员工薪资福利、政府税收缴纳、股东分红派息、债权利息支付以及各类社会公益捐赠等。 在企业经济贡献排名中,三星电子位居榜首,达157.537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7%,连续两年保持领先地位。三星电子在百强企业总经济贡献额中的占比从2023年的9.5%提升至2024年的9.8%,增长0.3个百分点。现代汽车与起亚汽车分别以115.2187万亿韩元和86.589万亿韩元的贡献额位列第二和第三位。两家汽车制造商的合计经济贡献额达201.8077万亿韩元,超出三星电子44.2701万亿韩元。 LG电子以74.244万亿韩元的经济贡献额位居第四,其次依次为现代摩比斯(52.1965万亿韩元)、GS加德士(45.6535万亿韩元)、SK新能源(41.2588万亿韩元)、浦项制铁(38.8121万亿韩元)、三星物产(38.4301万亿韩元)以及LG化学(37.888万亿韩元),跻身经济贡献十强企业榜单。 从增幅来看,起亚汽车以12.7023万亿韩元的增长表现最为突出。SK海力士(10.6596万亿韩元)、三星电子(10.3666万亿韩元)、现代建设(3.947万亿韩元)、现代汽车(3.8289万亿韩元)、LG显示(3.4906万亿韩元)、LG电子(2.4443万亿韩元)等紧随其后。反之,,部分企业的经济贡献额出现下滑,LG新能源(-7.5751万亿韩元),LG化学(-6.1728万亿韩元)、三星SDI(5.294万亿韩元)、现代摩比斯(3.2061万亿韩元)、现代制铁(2.1495万亿韩元)等均有所减少。 按行业划分,IT电气电子行业以370.2414万亿韩元的经济贡献额位居各行业之首。其次为石油化学(312.5068万亿韩元)、汽车及零部件(303.5398万亿韩元)、建筑建材(123.3809万亿韩元)、造船(87.699万亿韩元)、钢铁(69.2186万亿韩元)、流通(68.583万亿韩元)等。尽管多数行业的经济贡献额保持增长态势,石油化学和流通两大行业却呈下降趋势。
2025-06-18 18:47:12 -
韩国微型车市场遇冷 5月新注册量同比减少37.4%
汽车信息公司Kaizuyu于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韩国微型车新注册量为5626辆,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37.4%。今年前5个月累计注册量仅为3.0809万辆,同比减少33.8%。按照这一趋势,今年全年微型车销量很可能跌破7万辆。 根据韩国汽车移动产业协会(KAMA)的数据,韩国微型车销量在2012年达到21.6221万辆的高峰后,呈现逐年下滑趋势,到2021年骤降至9.8781万辆,首次跌破10万辆大关。 2021年9月现代汽车推出首款微型SUV车型CASPER,凭借时尚外观深受年轻消费者青睐,带动2022年全年微型车销量回升至13.4294万辆。2023年,起亚推出搭载35.2千瓦时磷酸铁锂电池的Ray EV电动车型,当年销量达到12.4080万辆。然而,去年以来销量再度大幅下滑。预计今年销量将降至约7万辆,仅为15年前高峰时期的三分之一左右。 业界分析认为,韩国消费者对旅居车(RV)等大型高端车型的偏好日益加剧,导致微型车市场逐渐被“边缘化”。目前韩国市场上的微型车型屈指可数,仅有起亚的Morning、Ray、Ray EV和现代汽车的Casper等。与此同时,整车厂商也更倾向于专注利润更丰厚的中大型车型,进一步加速了微型车市场的萎缩。 业内人士指出:“在经济增长低迷、购车需求整体疲软的背景下,消费者对大型车的偏好愈发明显,微型车市场则持续低迷。如果没有突破性的全新车型问世,这一下行趋势恐难扭转。”
2025-06-08 22:31:35 -
美国关税施压致韩国汽车出口大幅下滑
受美国加征关税政策影响,作为韩国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上月出口大幅下滑,引发各界高度担忧。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于2日公布的5月进出口动向数据显示,5月韩国汽车出口额为62亿美元,同比下降4.4%。其中,对美国市场出口额仅为18.4亿美元,同比骤降32%,凸显出美国关税政策的负面影响正在持续深化。 造成对美出口急剧萎缩的主因在于特朗普政府自4月起实施的25%汽车进口关税政策,以及5月进一步扩大的汽车零部件征税范围。面对这一政策变化,韩国车企不得不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包括集中消化在美库存、相应缩减出口规模等,这些举措直接导致了整体出口下滑。 现代汽车、起亚汽车及韩国通用三大车企对美出口占比分别高达54%、28%和85%,韩国汽车产业对美国市场具有极高的依存度。当前依靠仅存2至3个月的在美库存维持销售的策略已接近极限。为此,现代、起亚等主要车企正加速推进本地化生产战略,同时考虑调整终端售价。若最终落实提价措施以吸收关税成本,势必会影响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进而对韩国汽车出口造成更深远的负面影响。 关税政策的冲击逐渐波及上游产业。现代汽车近期已调整生产计划,取消了蔚山第一工厂第二生产线的周末加班工期,相应减少了电动汽车产量。韩国产业研究院预测,今年下半年汽车出口将同比减少11.4%,全年预计下降8%。 此外,5月份韩国对美汽车零部件出口额也出现8.3%的同比下降,仅为4.3亿美元。汽车业界相关人士表示:“关税政策的负面影响正以超出预期的速度向整个汽车产业体系蔓延,从整车到零部件的出口均受到显著冲击。”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韩国汽车产业正密切关注韩美两国间的关税实务谈判进展。鉴于关税长期化可能对整车制造及零部件供应链造成全面冲击,业界普遍呼吁韩国政府应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外交策略,争取在对美谈判中达成实质性协议。
2025-06-02 19:01:16 -
韩国企业市值排名大洗牌 现代起亚双双挤出前五
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市值排名正经历大洗牌。现代汽车与起亚因股价持续下跌,双双跌出市值前五强席位,其空缺由KB金融集团与韩华集团子公司韩华宇航(Hanwha Aerospace)顺势填补。 据韩国交易所27日数据,现代汽车与起亚今年年初仍稳居市值第五、六位,但随着股价持续下挫,两家车企均退出第一梯队。截至26日收盘,现代汽车总市值缩水至39.397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067.36亿元),排名降至第七位,起亚则以35.035万亿韩元暂列第十位。 此轮市值下滑主要源于美国最新实施的汽车关税政策。数据显示,现代汽车当前股价报收18.19万韩元,较年初累计下跌约14%,起亚汽车股价报收8.81万韩元,累计下跌13.29%。 自4月3日起,美国对所有进口汽车统一征收25%的关税。SK证券数据显示,现代汽车与起亚于去年在美销售的171万辆汽车中,约有114万辆适用25%的高额关税,其中包括97万辆韩国本土生产车辆及17万辆墨西哥工厂生产车辆。 随着现代汽车与起亚退出前五阵营,KOSPI市值排名竞争格局更趋白热化。目前第五至第十位上市企业市值均集中在35万亿至40万亿韩元区间。最新市值前十强企业依次为KB金融(40.1399万亿韩元)、韩华宇航(39.3977万亿韩元)、现代汽车(37.2454万亿韩元)、HD现代重工业(36.6189万亿韩元)、三星电子优先股(36.5557万亿韩元)以及起亚(35.0350万亿韩元)。 值得关注的是,KB金融此次以微弱优势超越韩华宇航,时隔十五年重夺市值第五宝座。然而分析指出,受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当前市值排名仍存在较大变数。 KB证券研究员金志媛(音)表示:“本周市场将持续聚焦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纪要、美国个人消费支出(PCE)以及英伟达财报(NVDA)结果。”
2025-05-28 00:38:57 -
中国车市群雄逐鹿 现代汽车"退"中求"进"
在中国乘用车市场发展过程中,2023年是里程碑式的一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本土品牌乘用车所占市场份额达到56%,首次超过50%。今年第一季度,这一比例进一步跃升至68%,也就是说在中国每卖出的10辆新车里,就有近7辆是本土品牌。 与此同时,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44%持续下滑至今年第一季度的32%。不仅品牌格局出现颠覆,中国汽车市场同时还迎来另一关键转折,新能源汽车首次在销量上超越燃油车。今年3月,新能源车型在中国新车销量中的占比达到51%,产业版图彻底改写。 中国品牌在转型中异军突起的主要原因在于庞大的本土市场基础。在去年全球约1600万辆的新能源车销量中,66%(大约1056万辆)在中国售出。强大的市场规模推动成本降低与技术迭代,同时品牌影响力得到提升。技术方面,电动汽车的结构相对简单,门槛低于内燃机复杂的机械系统,令燃油车时代处于“跟跑”位置的中国车企得以在电动化浪潮中实现“弯道超车”。 此外,中国政府自2009年以来投入超过2300亿美元扶持电动汽车产业,从购车补贴、免购置税、建充电桩,到研发资金支援、低息贷款、土地资源提供等,全方位构建起电动汽车产业生态。电动汽车企业数量从2018年的500多家锐减至今年的100家左右,但幸存者反而成功铸就强大的竞争力和成熟的产业链。 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车企凭借垂直整合体系和自主研发电池显著降低成本。小型电动SUV比亚迪海鸥起售价仅为5.68万元人民币,续航300公里,而类似车型在韩国售价依旧高达2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0万元)以上。这一价格差距背后是中国车企在供应链、制造工艺和智能化领域的深度整合与创新。 在中国本土品牌崛起与新能源转型的双重夹击下,传统外资车企节节败退。大众汽车在连续15年稳居中国市场第一后,2023年开始落后于比亚迪。通用汽车销量也从巅峰时期的400万辆骤减至去年的180万辆,2023年录得超过50亿美元的亏损,前景堪忧。 相比之下,现代汽车集团早早进行战略调整,把中国市场销量比重降至全球的3%,转而深耕美国和印度市场,并取得显著成效。部分分析认为这一举措是“无奈退出”,但从结果来看,这一“缓兵之计”不仅成功规避中国市场激烈的淘汰赛,也帮助现代稳居全球销量第三的位置,仅次于丰田与大众。 实际上,要想真正冲击全球第一,中国市场的开拓至关重要,这一点现代汽车也心知肚明。面对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现代汽车制定全新“重启”战略。去年底,现代向合资企业北京现代注资7840亿韩元,重建中国战略核心,并宣布把中国工厂打造成电动汽车出口基地。 本月7日,现代汽车推出的首款中国专供电动汽车ELEXIO正式全球首发,该车型不仅在中国销售,还计划出口至东南亚、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截至2027年,现代拟在中国市场推出6款新能源车型。起亚方面则通过出口拉动产能,2024年中国法人时隔八年重回盈利。 与以往不同的是,现代汽车当前与中国本地供应商的合作更加积极。去年的北京车展上,北京现代与中国电池巨头宁德时代达成战略合作,计划截至2027年推出10款以上搭载宁德时代电池的车型,由此可见现代汽车在电动化领域落实“本地化”发展的全新态度。
2025-05-26 00:49:16 -
【亚洲人之声】不服输的韩国人 愈挫愈勇的现代车
中韩两国自1992年建交后,凭借地理相邻、文化相近和成本优势,韩国企业前赴后继地掀起赴华投资热潮,并经历过相当一段时间的“高光期”。拿现代汽车举例,作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被批准的首个汽车领域中外合资项目,现代汽车曾被视为“首都名片”,伊兰特曾一统北京出租车天下。2016年现代汽车达到179万辆的销量巅峰,风头一时无两。但此后在萨德风波和中国本土品牌崛起的双重打击下,现代汽车在华市场份额呈断崖式下降,逐渐被边缘化。 中国驻韩国大使戴兵日前在出席一场座谈会时,就“中国产业升级速度太快,韩企竞争力下降想要退出中国市场”的观点表示,这不符合韩国人“不服输”的性格。戴大使提及的“不服输”精神其实已在现代汽车转型中具象化,面对市场环境及消费模式瞬息万变的中国市场,现代汽车并没有选择与中国“脱钩”,而是冷静地对市场环境变化进行分析,喊出“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的口号。继去年向北京现代注资7000多亿韩元,近期又将中国业务部门升级为区域总部,陆续推出多款专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做的新能源汽车。 市场总是青睐那些具有战略定力的观察者,现代汽车在华市场业务转型成效显著,今年第一季度亏损大幅收窄,市场乐观预测在华业务最快有望在第二季度实现盈利。现代汽车在中国首发的纯电SUV“ELEXIO”将于下半年上市,并计划在2027年之前推出6款定制化新能源汽车, 新形势下,中韩经贸合作也需要新的思路,过去以市场换技术的简单逻辑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创新环境,取而代之的应是共同创新、共同成长的合作模式。中韩经贸合作不是零和博弈,而是需要双方共同培育的生态体系,唯有超越短期竞争的焦虑,才能开辟互利共赢的新天地。
2025-05-24 03:50:11 -
韩国大企业一季度业绩整体回暖 半导体行业领涨
韩国企业数据研究机构CEO Score于16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15日,在已提交季度报告的韩国500大企业中,有342家纳入统计。上述企业今年第一季度合计实现营业利润60.9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157亿元),同比增长17.1%;销售额为814.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3.8%。 从各大企业表现来看,半导体双雄SK海力士与三星电子盈利表现尤为亮眼。SK海力士一季度实现营业利润7.44万亿韩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55万亿韩元,位居所有企业之首;三星电子紧随其后,录得6.69万亿韩元的营业利润。 此外,韩国电力公社(3.75万亿韩元)、现代汽车(3.63万亿韩元)、起亚(3.01万亿韩元)、韩国水力原子能公司(1.28万亿韩元)、LG电子(1.26万亿韩元)、韩华(1.07万亿韩元)、韩国天然气公社(0.83万亿韩元)以及三星火灾(0.79万亿韩元)等企业也跻身营业利润前列。 在出现亏损的企业中,三星SDI一季度录得4341亿韩元的营业亏损,规模最大。L&F(1403亿韩元)、乐天化学(1266亿韩元)、SK能源(1261亿韩元)等也出现较大亏损。 从营业利润的同比增幅来看,SK海力士最大,其次为韩国电力公社(2.45万亿韩元)、韩国水力原子能公司(1.56万亿韩元)、韩华(8368亿韩元)和韩华航空航天(5233亿韩元)等。 相较之下,三星SDI营业利润同比下降7015亿韩元,降幅位居首位;SK能源(-4998亿韩元)、S-OIL(-4756亿韩元)及SK(-4302亿韩元)紧随其后。在营业利润下滑的前十家企业中,有五家来自石油化工行业,显示该领域在全球经济放缓和中美贸易摩擦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面临需求疲软和炼油利润收缩的双重压力。
2025-05-17 00:21:44 -
SK海力士时隔六年重返大企业经营评价榜首 三星电子连续两年第二
凭借高带宽存储器(HBM)业务的强劲增长,SK海力士在韩国500强企业经营评估中力压三星电子和现代汽车,荣膺年度最佳企业。 韩国企业数据研究所CEO SCORE对500强非金融企业中提交业务报告的268家进行评估,并于14日公开结果显示,SK海力士以622.9分(满分800分)时隔6年再次夺冠。此排名分别从高速成长、投资、全球竞争力等八个维度进行评分。去年SK海力士凭借HBM营收增长创下历史最高业绩,并在高速成长、投资、稳健经营等方面获得高度评价。 三星电子以596分连续两年位列第二。三星生物凭借在投资、全球竞争力、稳健经营方面的出色表现,从去年的第五名跃升至第三名,得分为590分。起亚汽车以572.7分蝉联第四。反观去年排在首位的现代汽车,今年以559.5分跌至第五。尽管现代汽车2023年业绩较前年大幅增长,但去年增幅有所下降,导致排名有所下滑。 从各评估维度来看,在高速成长方面,年度营收超过1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1亿元)的企业中,SK海力士、 现代商船、韩华海洋、高丽亚铅、韩华宇航等被评为优秀企业。与此同时,年度营收低于10万亿韩元的中型企业中,韩华能源、三养食品、重山风力、魁匠团、塞尔群表现优异。 在投资方面,三星电子、三星生物、LG化学、现代汽车和SK海力士被评为最优秀企业。三星电子去年的设备投资为53.7416万亿韩元,研发投资为35.0215万亿韩元,既投资总额高达88.7631万亿韩元,在所有调查企业中投资总额最多,相当于排名第二的SK海力士(21.6170万亿韩元)的4.1倍。 在全球竞争力领域,以全球第一企业为基准比较营收占比等指标后,三星生物、起亚、现代汽车、塞尔群和现代商船入选优秀企业。值得注意的是,三星生物的营收仅为中国最大且为全球前十的制药企业——国药集团的4.1%,但营业利润率高出其26.2个百分点。同时,起亚的营收是大众汽车的22.4%,但营业利润率则高出其5.9个百分点。 在治理结构透明度方面,HD现代建设机械、 韩烟人参、Kakao、三星物产、三星电子和柳韩洋行入选优秀企业。在稳健经营方面,魁匠团、好丽友、起亚、韩泰轮胎、现代商船被评为表现优秀企业。 在就业创造方面,现代凯菲克、S-OIL、科丝美诗,Hanil Cement、SJG世宗表现突出。在性别平等层面,韩世实业、永元贸易、三养食品、HD现代化学、三星生物获得好评。 此外,在社会贡献与环境保护方面,HD现代建设机械、SK化学、韩一水泥、HD现代化学、LS电缆被评为优秀企业。
2025-05-15 01:39:36 -
韩国研发投资强劲增长 增幅领先全球主要经济体
欧盟委员会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强2000企业的总投资额达1.257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0万亿元),同比增长7.7%,创下历史新高。 报告显示,在入榜的前2000强企业中,美国企业最多,共681家,占全球研发总投资的42.3%;中国企业为524家,占比17.1%;日本企业为185家,占比8.3%。韩国则有40家企业入榜,以425.5亿欧元的研发投入,占全球总额的3.4%。从增幅来看,韩国的研发投资同比增长23.7%,显著高于G7国家(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意大利)、中国和中国台湾等主要经济体。 从具体企业来看,美国科技巨头Alphabet(谷歌母公司)、Meta(Facebook母公司)、苹果和微软包揽前四位,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和中国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巨头华为分列第五和第六。 在韩国企业中,三星电子继续保持全球第七位,成为唯一跻身前十的韩国企业。三星电子的研发投资额同比增长14.4%,达到198.9亿欧元,占韩国入榜企业研发总投入的46.7%。 SK海力士的表现也颇为亮眼,研发投资同比增长69.3%,达到53.1亿欧元,排名第42位,首次进入全球前50位。值得注意的是,三星电子与SK海力士两家企业的合计研发投资额达252亿欧元,占韩国ICT硬件领域研发总投资规模的94.5%。 除上述两家外,进入榜单的韩国企业还包括LG电子(28.1亿欧元,排名第80位)、现代汽车(27.9亿欧元,排名第81位)、LG化学(14.3亿欧元,排名第166位)、LG显示器(13.1亿欧元,排名第180位)等。 从行业分布来看,韩国企业的研发投资主要集中在ICT硬件领域,占比高达62.7%,明显高于其他产业。其次为汽车及零部件(11.8%)、其他行业(10.3%)和工业品(7.9%)。 然而,在生物医药与ICT软件领域的研发投资占比仅为2.1%和1%,显著低于美国(25.4%、34.2%)、日本(15.3%、9.8%)、中国(6.1%、17.4%)、英国(50.7%、5.4%)等主要国家。
2025-05-13 23: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