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电池’新闻 88个
-
比亚迪"驶入"韩国倒计时 首发车型定为Atto 3
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将于本月16日在韩国举行盛大的品牌发布仪式,正式宣告进军韩国市场。记者日前从业界获悉,比亚迪Atto 3(中国命名为元PLUS)成为首款在韩上市的车型,环境部国立环境科学院最早或于13日授予Atto 3尾气排放及噪音认证。 根据韩国《大气环境保护法》规定,尾气排放及噪音认证是对电动汽车单次充电后续航里程进行测试的过程。Atto 3通过环境部的认证,意味着完成在韩国上市电动汽车的所有认证流程。认证流程快于其他正在接受测试的Seal(海豹)、Dolphin(海豚)、Sealion 07(海狮07)等比亚迪其他车型,最先“驶入”韩国市场。 Atto 3将在完成产业部的环保汽车申报、韩国环境公团的普及评估(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后正式上市。通常不超过一个月,因此Atto 3的最快有望于下月与韩国消费者见面。 比亚迪Atto 3定位紧凑型SUV,搭载高功率、低能耗的八合一电动力总成,按照欧盟标准(WLTP)单次充电续航里程为420公里。但在韩国被认证的续航里程为330公里。 Atto 3的韩国售价可能在35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7万元)左右。但由于Atto 3搭载回收率较低的磷酸铁锂(LFP)电池,根据环境部的电动汽车购买补贴规定,预计补贴额度将低于韩国本土车辆。此前环境部曾表示,将根据续航里程及性能进一步扩大补贴支付差距。 乌山大学电动汽车专业教授文学勋(音)称,比亚迪主要瞄准的是进口车市场,占韩国整体汽车市场的15%-20%,最终竞争对手剑指特斯拉而非现代起亚,价格将是决定销量的关键因素。 比亚迪海狮07日前亮相日本东京车展。【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1-12 23:13:19 -
韩国电池市场占有率下滑 全固态电池竞争力不敌中美日
韩国电池产业在全球电动车电池市场的竞争力正面临严峻挑战。由于价格竞争力逊于中国,技术开发进度落后于美国和日本,K-电池的全球市场地位进一步下降,陷入苦战。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SNE Research日前公布的数据,2024年1月至11月,韩国三大电池企业(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在全球电动车电池市场(不含中国)的占有率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仅为45.6%。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具有价格优势的中国电池企业如比亚迪、孚能科技、中创新航等,正在包括欧洲、巴西、泰国、以色列和澳大利亚等多个新兴市场迅速扩大供应范围。这种竞争使得韩国企业的市场份额被进一步蚕食。 即便是市场份额第一的中国宁德时代(CATL),也因竞争压力占有率下降了1.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美国特斯拉和日本丰田-松下合资公司PPES则分别实现了市场份额增长2.1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 韩国电池企业的业绩也受到严重冲击。LG新能源近日公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初步财报显示,销售额为6.451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24.43亿元),同比下降6.2%;营业利润则转为亏损,亏损额达2255亿韩元,远低于市场预期。这一情况主要归因于中国产低价电池的快速扩张和电动车市场需求的暂时性放缓。分析认为,SK On和三星SDI的第四季度财报表现也可能低于市场预期。 在新技术领域,K-电池同样面临巨大挑战。全固态电池作为全球电池产业的竞争焦点,被认为能够彻底解决现有电池起火风险,并提供更高性能。然而,韩国企业在该领域的开发进度明显落后于海外竞争者。 美国初创企业QuantumScape计划在今年内实现20GWh(吉瓦时)规模的全固态电池量产,可为近23.8万辆现代艾尼氪(Ioniq) 5车型供电。而韩国的三星SDI预计到2027年才能实现量产,比美国落后约两年。与此同时,日本在本国政府补贴支持下,全固态电池的研发进度也大幅加快,且拥有全球最多相关专利。 业内人士预测,今年至少将有两家企业宣布全固态电池开发成功,市场商业化时间点可能早于预期。 2024年12月18日,在中国厦门市举行的发布演示前,观众们观看来自中国宁德时代(CATL)的下一代电池换电站。【图片来源 AP/韩联社】
2025-01-10 19:38:55 -
韩国企业高层齐聚CES 2025 聚焦AI与全球合作
在全球最大电子与信息通信(IT)展览会“CES 2025”期间,韩国主要企业集团总裁和首席执行官(CEO)聚美国拉斯维加斯,通过了解以人工智能(AI)为核心的产业趋势,与全球科技巨头深入交流,探讨合作契机。 据业界7日(当地时间)消息,SK集团会长崔泰源、乐天控股未来发展室长辛裕烈、SK电讯社长柳英相,以及LG伊诺特代表理事文赫洙等多位企业领袖现身CES 2025现场,考察尖端创新技术与产品。 崔泰源预计于8日参观CES 2025展台,并与英伟达CEO黄仁勋会面。黄仁勋在7日的记者会上表示:“我将于8日与崔泰源见面,非常期待这次交流。” 据悉,两位领袖将重点讨论AI时代核心技术——高带宽存储器(HBM)的供应时间与数量,探索在AI产业中的合作可能性。 辛裕烈于7日上午访问了乐天Innovate展台,重点体验了面向全球用户的元宇宙平台Caliverse,并深入了解乐天在北美市场的电动汽车充电器业务“EVSIS”的发展现状。 乐天集团将元宇宙与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视为其四大新增长业务之一,与医药品委托生产(CDMO)和二次电池材料并列。为加快北美市场的布局,乐天Innovate去年成立了美国法人EVSIS America,并着手生产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本次参加CES 2025是其扩展北美业务的重要举措之一。 辛裕烈在听取EVSIS负责人关于充电器业务的说明时,特别关注相关产品是否已获得美国市场准入所需的全部认证。他还与销售合作伙伴三星物产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并表示:“对乐天在全球市场的扩张充满期待。” SK电讯社长柳英相则从SK集团展台出发,参观了三星电子、松下等企业展区,专注了解全球AI市场的最新动态。柳英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AI技术的成熟度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三星电子的AI家庭平台SmartThings等实际应用案例非常具有启发性。” 此外,柳英相还对SKT计划于今年3月在美国市场推出的AI代理服务Ester充满期待。他指出:“AI代理服务正逐步成为科技行业的新趋势,未来有望发展为‘虚拟化身’的概念。通过Ester,SKT计划在全球市场上验证自身在AI领域的技术实力与竞争力。” 乐天控股未来发展室长辛裕烈(中间)在CES 2025乐天Innovate展台听取乐天Innovate社长金京烨(音)和Caliverse社长金东奎(音)的说明。【图片来源 乐天Innovate】
2025-01-09 01:24:12 -
韩国电池企业发力人才培养 应对中企竞争压力
韩国电池制造企业正在加速培养电池技术专业人才,以应对全球电动车市场快速增长背景下,中国企业日益增强的竞争力。 据中国媒体报道,三星SDI计划自2026年起与成均馆大学合作,设立韩国首个专门培养电池专业人才的“电池工学系”。该学系每年将招收30名学生,系统教授从电池材料研发到大型部件制造的全流程知识,并为毕业生提供优先进入三星SDI工作的机会。 早在2021年,三星SDI已与首尔大学等6所理工科大学合作,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开设电池课程,并计划未来10年内为700名学生提供奖学金和实习机会。此外,三星集团早在2006年就与成均馆大学合作设立了“半导体系统工学系”,每年培养约60名毕业生,成功构建了产学合作模式。三星SDI希望将这一模式扩展至电池产业。 不仅是三星SDI,其他韩国电池制造企业也在积极行动。SK On总裁李锡熙去年亲自前往首尔大学和高丽大学,与学生分享电池产业的广阔前景和技术潜力,鼓励年轻学子加入电池领域。而LG新能源去年5月在美国纽约举办了“电池技术会议”,吸引了包括麻省理工学院(MIT)在内的40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旨在满足其美国工厂扩建对高端人才的需求。 据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数据,去年中国宁德时代(CATL)的电动车电池市场占有率达到36.8%,同比增长0.9个百分点。而韩国三星SDI、SK On和LG新能源的市场占有率合计下降至20.1%,同比减少3.7个百分点。同样来自中国的比亚迪市场占有率从16%上升至16.8%,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有分析指出,中国在过去10年掌握了全球60%以上的磷酸铁锂(LFP)电池相关专利,形成技术优势。相比之下,韩国企业正努力通过全固态电池等下一代技术寻求突破。 此外,韩国还面临低出生率和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对年轻高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日本《日经新闻》评论称,“韩国企业加强大学阶段人才培养和招募战略,将对提升其全球电池市场竞争力发挥关键作用。” 中国宁德时代工厂【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07 23:03:38 -
中美贸易格局生变 韩国对华对美出口差距创21年新低
去年,韩国对中国和美国的出口差距缩小至52.35亿美元,为200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一变化反映了中美贸易格局重塑对韩国出口结构的深远影响。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及2015年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生效以来,中国长期稳居韩国最大出口市场。然而,近年来,受中国内需疲软和中间品自给率提升的影响,中韩供应链分工体系受到冲击,韩国对中国的出口呈现下滑趋势。 根据韩国贸易协会6日发布的数据,2024年韩国对中国的出口额为1330.26亿美元,同比增长6.6%,继续稳居韩国最大出口市场。然而,对美国的出口额达到1277.91亿美元,增幅达10.45%,不仅创下连续7年新高,还实现连续8年正增长。 数据显示,韩国对中国和美国出口额的差距已从2018年的894.05亿美元的历史高位大幅缩小至2024年的52.35亿美元,创下自2003年以来的最小差距。 韩国对中国出口在2021年创下1629亿美元的历史高点后连续三年下滑,2022年降至1557亿美元,2023年进一步下降至1248亿美元。尽管2024年小幅回升至1330亿美元,但增长势头依然乏力。 长期以来,韩国对中国出口以零部件和材料等中间品为主,而中国则通过加工这些中间品生产成品并供应全球市场。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这一传统的分工模式正逐步发生变化。 相比对华出口的疲软,韩国对美出口呈现强劲增长势头。2024年,汽车(8.2%)、半导体(122.8%)、通用机械(3.6%)和计算机(196.8%)等核心品目的出口表现突出。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三星集团、SK集团、现代汽车和LG集团等韩国主要企业在美国加大对半导体、二次电池和电动汽车等尖端产业的投资,推动了相关机械设备和中间品的出口。此外,美国科技巨头增加对人工智能(AI)服务器的投资,也为韩国半导体出口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 韩国贸易协会趋势分析室长张相植(音)指出:“美国作为大型消费市场,其出口结构日益多样化,包括信息技术(IT)、机械设备和石油化学等领域。美国本地投资的增长,相关中间品出口逐渐形成更加稳定的结构。” 展望未来,若中美贸易冲突进一步加剧,尤其在特朗普政府启动第二任期的情况下,以美国为中心的供应链重组或将对韩国对华出口带来更大挑战。 张相植表示:“鉴于中美冲突和中国强化自给自足的趋势,维持对中国出口的增长难度将持续增加。韩国需要以韩美同盟为基础,通过加强尖端产业分工体系和供应链合作,提升与美国的互补性贸易关系。” 现代汽车的电动汽车电池【图片来源 现代汽车】
2025-01-06 20:02:04 -
【亚洲人之声】中国企业竞逐韩国市场 开拓增长新蓝海
近年来,中国企业加速布局韩国市场,从比亚迪、宁德时代等高科技巨头,到霸王茶姬、名创优品等消费品牌,以及全球速卖通、Temu等电商平台,呈现出多点布局的趋势。这反映了企业全球化战略的推进,也标志着中韩市场合作关系的深化。 比亚迪的入韩动作颇具代表性,其计划在韩国设立综合售后服务中心,显示对韩国电动车市场潜力的重视。宁德时代及其他电池制造商通过成立法人或合作方式,抢占动力电池市场。显然,技术优势已成为中国企业在韩国市场的重要竞争力。 在消费品领域,名创优品通过与国际知识产权(IP)联名,再次尝试赢得韩国消费者的青睐;霸王茶姬则借助区域市场的成功经验,逐步扩展至韩国。这反映了中国品牌日益注重本地化和差异化策略,以提高市场的接受度。笔者认为,这种精准的市场定位将有助于中国品牌在韩国市场站稳脚跟。在电商领域,中国平台凭借价格优势和高效物流,迅速渗透韩国市场。全球速卖通、Temu和希音(SHEIN)等平台已初步建立竞争优势。 这一现象背后受到多重因素驱动。中国消费市场增速放缓、国际形势变化等外部环境促使企业寻求新的增长路径。笔者认为,韩国作为地理近邻,拥有消费潜力和文化相似性,是中国企业扩展的重要目标。然而,韩国市场也面临一定挑战,如中韩贸易关系、消费者认知度,以及本土企业的竞争。 展望未来,中韩市场的互动前景广阔。中国企业若能在技术、服务和文化适应上找到平衡,或能为中韩经济合作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推动两国经济关系的进一步深化。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5-01-05 23:15:01 -
从比亚迪霸王茶姬到名创优品 中国企业大举攻韩来势汹汹
比亚迪韩国官网显示的进军韩国市场倒计时 【图片来源 比亚迪韩国官网】 打开比亚迪韩国官网,映入眼帘的是“你好,韩国!”(Hello Korea)的口号,以及下方一连串数字,显示比亚迪即将正式登陆韩国的倒计时。官网下方法人名称为比亚迪韩国有限公司,代表为丁海苗。 与特斯拉争夺全球电动车霸主的比亚迪已经选定三千里EV为韩国经销商,将在首尔木洞、仁川松岛、京畿道安养等地设立综合售后服务中心。 中国品牌正在大举进军韩国,除了全球速卖通、Temu、希音(SHEIN)组成的电商军团外,近来多个品牌在韩国成立法人,甚至不乏此前撤离韩国的品牌“二进宫”。分析认为,特朗普即将重返白宫,预计将进一步提高对华制裁力度,加之中国内需经济仍不见明显起色,作为生存战略中国品牌开始瞄准包括韩国在内的海外市场集体“出海”。 有“中国版大创”之称的名创优品上月在位于钟路区大学路附近开出门店,名创优品曾于2016年进军韩国市场,门店数量一度超过70家。但在2021年撤离韩国,此次是时隔3年卷土重来。 名创优品位于首尔大学路的门店内陈列的哈利波特联名商品。【图片来源 网络】 名创优品日前同超级IP哈利波特、迪士尼等联名,推出一系列周边产品。据悉,大学路门店内的哈利波特联名产品受到韩国消费者追捧已售罄。名创优品计划以大学路为开端,将门店扩展至首尔弘大、建国大学入口等年轻人聚集地。 另一家中国奶茶品牌霸王茶姬(Chagee)也公开进军韩国的计划。目前霸王茶姬在中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地拥有4000多家卖场,负责人在日前接受美国CNBC采访时透露将在韩国开店。为此已在新加坡组建专业团队,为进军韩国市场做准备。 此外,中国能源大鳄企业也盯上韩国市场,风力涡轮机制造企业名洋能源去年同韩国风电整机商UNISON成立合资公司,将在庆尚南道泗川建设工厂,投资规模约15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5亿元),预计2026年竣工。名洋能源将向韩方提供风力发电核心技术15MW级涡轮机设计图,收取技术使用费。 去年9月,中国名洋能源与韩国UNISON签署业务合作协议。【图片提供 UINSON】 全球最大动力电池生产商宁德时代也于去年9月向媒体透露,正在筹备成立韩国法人。宁德时代此前一直在韩国设有办事处,主要负责技术支援,此次通过成立法人正式扩大在韩业务。 宁德时代计划依托磷酸铁锂(LFP)电池技术,集中进军韩国电动汽车及储能系统(ESS)市场。LFP电池能量密度虽然低于三元系电池,但具有安全性高、价格便宜30%以上的优点,近来受到全球整车制造商的青睐。 其他中国电池制造企业也在加快进军韩国市场的脚步,先导智能、杭可科技、利元亨等电池装备制造商也纷纷采取在韩国成立分公司,或与韩企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驶入韩国动力电池赛道。
2025-01-03 20:17:11 -
2024年韩国出口"一枝独秀" 2025年将持续"迎春"
31日,在釜山北港神仙台码头,进出口货物堆积如山。【图片来源 韩联社】 尽管2024年韩国内需疲软、投资乏力,加之年末紧急戒严事态与济州航空坠机事故等整体氛围阴霾笼罩,然而,在此背景下,韩国出口仍展现出强劲韧性,出口创历史新高,成为驱动韩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随着全球人工智能(AI)技术的蓬勃发展,韩国主力出口产品半导体,凭借卓越的性能与创新能力,创业绩高峰,占全体总出口额的五分之一以上,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同时,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暂时性需求停滞(Chasm)态势下,韩国汽车出口仍保持稳健发展,占全体出口额的10%,成绩斐然。 今年,韩国出口在全球经济与贸易逐步复苏的积极趋势下,有望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然而,面对半导体、汽车等出口主力产品全球市场增速放缓的潜在风险,以及美国特朗普政府可能强化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等,韩国出口前景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产业通商资源部日前发布的韩国进出口动向数据显示,去年韩国出口额为6838亿美元,同比增长8.2%,创历史最高水平。在内需、投资、汇率等多重经济指标低迷的情况下,出口成为了韩国经济的坚实支柱,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出口产品结构中,半导体与汽车两大“出口孝子”表现尤为突出,占全体出口总额的30%。其中,半导体出口额为1419亿美元,同比大增43.9%,相当于去年韩国出口总额的20.8%。特别是去年年末,尽管内存半导体价格有所回落,但DDR5、HBM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扩大,有效拉动了整体出口的增长,为2025年的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汽车出口虽然同比小幅减少,但出口额仍达到708亿美元,占全体出口额的10.4%,连续两年超过700亿美元大关。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中,韩国汽车在美国等核心市场表现出色,进一步巩固了其国际地位。 此外,船舶(256亿美元,18%)、石油化学(480亿美元,5%)、生物医药(151亿美元,13.1%)、农水产食品(117亿美元,7.6%)、化妆品(102亿美元,20.6%)等产品均取得显著成绩,共同推动韩国出口的快速增长。 从出口对象国来看,韩国对两大出口市场中国和美国的出口均呈稳健增长态势。韩国对华出口因半导体、石油化学、无线通信设备等三大关键出口品种的强劲表现,出口额同比增加6.6%,达1330亿美元,再次成为韩国最大出口对象国。同时,韩国对美出口也实现10.5%的增长,达1278亿美元,连续七年刷新历史最高出口纪录。得益于韩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强劲竞争力及半导体、汽车、普通机械等产品的良好出口表现,2024年韩国实现518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创自2018年以来的最大顺差纪录。 展望2025年,韩国出口有望延续去年的良好势头,维持向上基调。韩国研究机构普遍预测,今年出口增长率有望达到2%以上。其中,半导体出口有望同比增加8.5%,继续引领出口增长。同时,信息通讯设备(8.4%)、钢铁(5%)、生物医药(4.9%)、船舶(4.1%)、显示器(2.5%)等也将呈良好上升态势,为韩国出口提供有力支撑。反之,受全球市场需求变化以及产业调整影响,汽车(-2.7%)、石油制品(-7.5%)、二次电池(-6.7%)、纤维(-1.9%)等出口或将同比有所减少。
2025-01-02 19:55:47 -
韩国发布新年产业气象图 造船军工晴朗多数迷雾重重
韩国大部分主力产业增长今年呈现放缓或停滞趋势,整体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特朗普政府再次上台或导致外部不确定性急剧增加,同时韩国戒严风波带来国内政局动荡,进一步加重企业的困境。 综合韩国主要智库1日预测,全球竞争加剧与美国新政府的政策变化可能强化贸易壁垒,这一趋势或对高度依赖出口的韩国经济和产业产生负面影响。据韩国贸易协会统计,2023年韩国出口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占比高达86%,全球经济与出口放缓直接影响韩国经济。 目前韩国造船和军工产业前景良好,但占据韩国出口主要份额的半导体产业在全球行业复苏带动的情况下,也可能受到特朗普新政府的政策调整影响。与此同时,汽车和二次电池产业在全球需求疲软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中步履维艰。 韩国产业研究院的2025年经济展望报告预测,韩国大部分主力产业增长势头即将放缓。全球需求逐步复苏预计会带动半导体和信息通信设备等IT产品出口增长,但13个主力产业的出口增幅预计仅为2.2%。此外,中国经济复苏迟缓等因素可能限制韩国出口增长。汽车和二次电池出口预计分别下降2.7%和6.7%,但海外主要航运公司的需求增加预计推动造船出口同比增长4.1%。 韩国贸易协会也预计,今年半导体等IT产品出口持续增长,但汽车出口可能略有下降。这一预测建立在全球经济增长率达到3%,以及美国新政府采取温和对华措施的假设上,如果假设不成立,韩国工业前景可能更加暗淡。 民间机构对韩国主力产业的预测普遍悲观。据普华永道韩国成员公司Samil PwC管理研究院的报告,在行业复苏和美国政策支持下,造船和核能产业前景较为明朗;半导体行业前景乐观,但受特朗普新政府的不确定性影响;汽车和二次电池产业遭全球需求减少和政策变化双重夹击,前景不佳。 韩亚银行旗下韩亚金融研究所认为,今年内需和服务行业可能出现小幅复苏,但出口相关行业由于需求疲软和增长放缓,前景不容乐观。利率和原材料等宏观环境较为有利,但全球需求萎缩和外部风险较大,整体产业压力较重。从具体产业来看,半导体和造船情况较好,汽车中等,二次电池和炼油等或面临较大困难。其中,二次电池和钢铁行业可能受到特朗普新政府政策的极大负面影响。 信用评级机构也对韩国主要产业发出悲观预警。韩国企业评价公司在《2025年国内主要产业及企业前景报告》中频繁提及“行业疲软”和“需求不足”,认为唯一乐观的行业是造船。半导体获评“较为悲观”的中立水平,而汽车和二次电池则面临明显的不利环境。 NICE信用评级公司同样预测,今年韩国主要产业的整体营收增长率仅为1.9%,远低于去年的5.2%。在国内14个主要产业中,6个产业的营收预计低于去年,反映出市场需求疲软和外部风险的持续影响。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02 19:52:46 -
韩国去年出口再创历史新高 重回全球第六大出口国
釜山港码头上堆满了等待出口的集装箱。【图片提供 韩联社】 在经济陷入长期停滞、紧急戒严引发政局动荡等不利因素影响下,韩国去年出口规模仍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连续15个月实现增长。 产业通商资源部(以下简称产业部)1日发布2024年韩国进出口动向显示,去年韩国出口额为6838亿美元,同比增长8.2%,创历史最高水平。出口增速从2021年的25.7%先后放缓至2022年的6.1%和2023年的-7.5%后,去年成功实现反弹。 从15项主要出口产品来看,半导体出口额为1419亿美元,同比大增43.9%,刷新2022年创下的历史纪录(1292亿美元)。产业部分析称,去年第四季度起,内存半导体价格虽有所回落,但以DDR5、HBM等高附加值产品为中心出口扩大,拉动整体出口攀高。 去年汽车出口规模为708亿美元,连续两年保持在700亿美元以上。船舶出口规模为256亿美元,同比增长18%,LNG运输船、大型集装箱船等高附加值船舶持续增长。 此外,石油化学(5%)、显示器(0.9%)、无线通讯器材(11.2%)、生物医药(13.1%)、电脑(76.7%)等出口也同比增长。但二次电池、钢铁、普通机械、纤维、石油制品等出口同比减少。 得益于韩国食品和美容产品人气攀升,去年农水产品食品和化妆品出口规模分别达到117亿美元和102亿美元,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同比分别增长7.6%和20.6%。 从出口目的地来看,对最大出口市场中国半导体、石油化学和无线通讯器材等三大产品均向好,同比实现6.6%的增长,规模为1330亿美元。对美国出口规模为1278亿美元,同比增长10.5%,连续7年刷新最高纪录。 产业部分析称,美国科技企业持续对数据中心进行投资,带动相关半导体出口增长,拉动整体对美出口增长。 去年韩国进口规模为6320亿美元,同比缩水1.6%。国际油价等能源价格趋于稳定,能源进口规模有所收窄。去年韩国贸易收支顺差为518亿美元,创下自2018年(697亿美元)以后得最高水平。贸易收支自2022年和2023年先后产生478亿美元和103亿美元的赤字后,时隔三年转为顺差。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统计标准,去年1至9月,全球十大出口国中,韩国以9.6%的出口增幅居首,排名从第8位重新上升至第6位。 尤其在去年12月紧急戒严事态或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的忧虑下,当月出口额创下单月历史最高纪录,为613.8亿美元,同比增长6.6%。单月出口规模自2023年10月后连续15个月同比实现增长。 产业部长官安德根表示,在出口环境恶化、国内政治局势动荡的不利因素影响下,韩国企业仍取得亮眼的出口成果。美国新政府成立在即,对外不确定风险或将进一步扩大,政府将努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抓住新机遇,为韩国经济和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2025-01-01 20:15:51
-
比亚迪"驶入"韩国倒计时 首发车型定为Atto 3
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将于本月16日在韩国举行盛大的品牌发布仪式,正式宣告进军韩国市场。记者日前从业界获悉,比亚迪Atto 3(中国命名为元PLUS)成为首款在韩上市的车型,环境部国立环境科学院最早或于13日授予Atto 3尾气排放及噪音认证。 根据韩国《大气环境保护法》规定,尾气排放及噪音认证是对电动汽车单次充电后续航里程进行测试的过程。Atto 3通过环境部的认证,意味着完成在韩国上市电动汽车的所有认证流程。认证流程快于其他正在接受测试的Seal(海豹)、Dolphin(海豚)、Sealion 07(海狮07)等比亚迪其他车型,最先“驶入”韩国市场。 Atto 3将在完成产业部的环保汽车申报、韩国环境公团的普及评估(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后正式上市。通常不超过一个月,因此Atto 3的最快有望于下月与韩国消费者见面。 比亚迪Atto 3定位紧凑型SUV,搭载高功率、低能耗的八合一电动力总成,按照欧盟标准(WLTP)单次充电续航里程为420公里。但在韩国被认证的续航里程为330公里。 Atto 3的韩国售价可能在35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7万元)左右。但由于Atto 3搭载回收率较低的磷酸铁锂(LFP)电池,根据环境部的电动汽车购买补贴规定,预计补贴额度将低于韩国本土车辆。此前环境部曾表示,将根据续航里程及性能进一步扩大补贴支付差距。 乌山大学电动汽车专业教授文学勋(音)称,比亚迪主要瞄准的是进口车市场,占韩国整体汽车市场的15%-20%,最终竞争对手剑指特斯拉而非现代起亚,价格将是决定销量的关键因素。 比亚迪海狮07日前亮相日本东京车展。【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1-12 23:13:19 -
韩国电池市场占有率下滑 全固态电池竞争力不敌中美日
韩国电池产业在全球电动车电池市场的竞争力正面临严峻挑战。由于价格竞争力逊于中国,技术开发进度落后于美国和日本,K-电池的全球市场地位进一步下降,陷入苦战。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SNE Research日前公布的数据,2024年1月至11月,韩国三大电池企业(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在全球电动车电池市场(不含中国)的占有率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仅为45.6%。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具有价格优势的中国电池企业如比亚迪、孚能科技、中创新航等,正在包括欧洲、巴西、泰国、以色列和澳大利亚等多个新兴市场迅速扩大供应范围。这种竞争使得韩国企业的市场份额被进一步蚕食。 即便是市场份额第一的中国宁德时代(CATL),也因竞争压力占有率下降了1.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美国特斯拉和日本丰田-松下合资公司PPES则分别实现了市场份额增长2.1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 韩国电池企业的业绩也受到严重冲击。LG新能源近日公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初步财报显示,销售额为6.451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24.43亿元),同比下降6.2%;营业利润则转为亏损,亏损额达2255亿韩元,远低于市场预期。这一情况主要归因于中国产低价电池的快速扩张和电动车市场需求的暂时性放缓。分析认为,SK On和三星SDI的第四季度财报表现也可能低于市场预期。 在新技术领域,K-电池同样面临巨大挑战。全固态电池作为全球电池产业的竞争焦点,被认为能够彻底解决现有电池起火风险,并提供更高性能。然而,韩国企业在该领域的开发进度明显落后于海外竞争者。 美国初创企业QuantumScape计划在今年内实现20GWh(吉瓦时)规模的全固态电池量产,可为近23.8万辆现代艾尼氪(Ioniq) 5车型供电。而韩国的三星SDI预计到2027年才能实现量产,比美国落后约两年。与此同时,日本在本国政府补贴支持下,全固态电池的研发进度也大幅加快,且拥有全球最多相关专利。 业内人士预测,今年至少将有两家企业宣布全固态电池开发成功,市场商业化时间点可能早于预期。 2024年12月18日,在中国厦门市举行的发布演示前,观众们观看来自中国宁德时代(CATL)的下一代电池换电站。【图片来源 AP/韩联社】
2025-01-10 19:38:55 -
韩国企业高层齐聚CES 2025 聚焦AI与全球合作
在全球最大电子与信息通信(IT)展览会“CES 2025”期间,韩国主要企业集团总裁和首席执行官(CEO)聚美国拉斯维加斯,通过了解以人工智能(AI)为核心的产业趋势,与全球科技巨头深入交流,探讨合作契机。 据业界7日(当地时间)消息,SK集团会长崔泰源、乐天控股未来发展室长辛裕烈、SK电讯社长柳英相,以及LG伊诺特代表理事文赫洙等多位企业领袖现身CES 2025现场,考察尖端创新技术与产品。 崔泰源预计于8日参观CES 2025展台,并与英伟达CEO黄仁勋会面。黄仁勋在7日的记者会上表示:“我将于8日与崔泰源见面,非常期待这次交流。” 据悉,两位领袖将重点讨论AI时代核心技术——高带宽存储器(HBM)的供应时间与数量,探索在AI产业中的合作可能性。 辛裕烈于7日上午访问了乐天Innovate展台,重点体验了面向全球用户的元宇宙平台Caliverse,并深入了解乐天在北美市场的电动汽车充电器业务“EVSIS”的发展现状。 乐天集团将元宇宙与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视为其四大新增长业务之一,与医药品委托生产(CDMO)和二次电池材料并列。为加快北美市场的布局,乐天Innovate去年成立了美国法人EVSIS America,并着手生产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本次参加CES 2025是其扩展北美业务的重要举措之一。 辛裕烈在听取EVSIS负责人关于充电器业务的说明时,特别关注相关产品是否已获得美国市场准入所需的全部认证。他还与销售合作伙伴三星物产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并表示:“对乐天在全球市场的扩张充满期待。” SK电讯社长柳英相则从SK集团展台出发,参观了三星电子、松下等企业展区,专注了解全球AI市场的最新动态。柳英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AI技术的成熟度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三星电子的AI家庭平台SmartThings等实际应用案例非常具有启发性。” 此外,柳英相还对SKT计划于今年3月在美国市场推出的AI代理服务Ester充满期待。他指出:“AI代理服务正逐步成为科技行业的新趋势,未来有望发展为‘虚拟化身’的概念。通过Ester,SKT计划在全球市场上验证自身在AI领域的技术实力与竞争力。” 乐天控股未来发展室长辛裕烈(中间)在CES 2025乐天Innovate展台听取乐天Innovate社长金京烨(音)和Caliverse社长金东奎(音)的说明。【图片来源 乐天Innovate】
2025-01-09 01:24:12 -
韩国电池企业发力人才培养 应对中企竞争压力
韩国电池制造企业正在加速培养电池技术专业人才,以应对全球电动车市场快速增长背景下,中国企业日益增强的竞争力。 据中国媒体报道,三星SDI计划自2026年起与成均馆大学合作,设立韩国首个专门培养电池专业人才的“电池工学系”。该学系每年将招收30名学生,系统教授从电池材料研发到大型部件制造的全流程知识,并为毕业生提供优先进入三星SDI工作的机会。 早在2021年,三星SDI已与首尔大学等6所理工科大学合作,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开设电池课程,并计划未来10年内为700名学生提供奖学金和实习机会。此外,三星集团早在2006年就与成均馆大学合作设立了“半导体系统工学系”,每年培养约60名毕业生,成功构建了产学合作模式。三星SDI希望将这一模式扩展至电池产业。 不仅是三星SDI,其他韩国电池制造企业也在积极行动。SK On总裁李锡熙去年亲自前往首尔大学和高丽大学,与学生分享电池产业的广阔前景和技术潜力,鼓励年轻学子加入电池领域。而LG新能源去年5月在美国纽约举办了“电池技术会议”,吸引了包括麻省理工学院(MIT)在内的40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旨在满足其美国工厂扩建对高端人才的需求。 据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数据,去年中国宁德时代(CATL)的电动车电池市场占有率达到36.8%,同比增长0.9个百分点。而韩国三星SDI、SK On和LG新能源的市场占有率合计下降至20.1%,同比减少3.7个百分点。同样来自中国的比亚迪市场占有率从16%上升至16.8%,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有分析指出,中国在过去10年掌握了全球60%以上的磷酸铁锂(LFP)电池相关专利,形成技术优势。相比之下,韩国企业正努力通过全固态电池等下一代技术寻求突破。 此外,韩国还面临低出生率和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对年轻高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日本《日经新闻》评论称,“韩国企业加强大学阶段人才培养和招募战略,将对提升其全球电池市场竞争力发挥关键作用。” 中国宁德时代工厂【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07 23:03:38 -
中美贸易格局生变 韩国对华对美出口差距创21年新低
去年,韩国对中国和美国的出口差距缩小至52.35亿美元,为200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一变化反映了中美贸易格局重塑对韩国出口结构的深远影响。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及2015年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生效以来,中国长期稳居韩国最大出口市场。然而,近年来,受中国内需疲软和中间品自给率提升的影响,中韩供应链分工体系受到冲击,韩国对中国的出口呈现下滑趋势。 根据韩国贸易协会6日发布的数据,2024年韩国对中国的出口额为1330.26亿美元,同比增长6.6%,继续稳居韩国最大出口市场。然而,对美国的出口额达到1277.91亿美元,增幅达10.45%,不仅创下连续7年新高,还实现连续8年正增长。 数据显示,韩国对中国和美国出口额的差距已从2018年的894.05亿美元的历史高位大幅缩小至2024年的52.35亿美元,创下自2003年以来的最小差距。 韩国对中国出口在2021年创下1629亿美元的历史高点后连续三年下滑,2022年降至1557亿美元,2023年进一步下降至1248亿美元。尽管2024年小幅回升至1330亿美元,但增长势头依然乏力。 长期以来,韩国对中国出口以零部件和材料等中间品为主,而中国则通过加工这些中间品生产成品并供应全球市场。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这一传统的分工模式正逐步发生变化。 相比对华出口的疲软,韩国对美出口呈现强劲增长势头。2024年,汽车(8.2%)、半导体(122.8%)、通用机械(3.6%)和计算机(196.8%)等核心品目的出口表现突出。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三星集团、SK集团、现代汽车和LG集团等韩国主要企业在美国加大对半导体、二次电池和电动汽车等尖端产业的投资,推动了相关机械设备和中间品的出口。此外,美国科技巨头增加对人工智能(AI)服务器的投资,也为韩国半导体出口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 韩国贸易协会趋势分析室长张相植(音)指出:“美国作为大型消费市场,其出口结构日益多样化,包括信息技术(IT)、机械设备和石油化学等领域。美国本地投资的增长,相关中间品出口逐渐形成更加稳定的结构。” 展望未来,若中美贸易冲突进一步加剧,尤其在特朗普政府启动第二任期的情况下,以美国为中心的供应链重组或将对韩国对华出口带来更大挑战。 张相植表示:“鉴于中美冲突和中国强化自给自足的趋势,维持对中国出口的增长难度将持续增加。韩国需要以韩美同盟为基础,通过加强尖端产业分工体系和供应链合作,提升与美国的互补性贸易关系。” 现代汽车的电动汽车电池【图片来源 现代汽车】
2025-01-06 20:02:04 -
【亚洲人之声】中国企业竞逐韩国市场 开拓增长新蓝海
近年来,中国企业加速布局韩国市场,从比亚迪、宁德时代等高科技巨头,到霸王茶姬、名创优品等消费品牌,以及全球速卖通、Temu等电商平台,呈现出多点布局的趋势。这反映了企业全球化战略的推进,也标志着中韩市场合作关系的深化。 比亚迪的入韩动作颇具代表性,其计划在韩国设立综合售后服务中心,显示对韩国电动车市场潜力的重视。宁德时代及其他电池制造商通过成立法人或合作方式,抢占动力电池市场。显然,技术优势已成为中国企业在韩国市场的重要竞争力。 在消费品领域,名创优品通过与国际知识产权(IP)联名,再次尝试赢得韩国消费者的青睐;霸王茶姬则借助区域市场的成功经验,逐步扩展至韩国。这反映了中国品牌日益注重本地化和差异化策略,以提高市场的接受度。笔者认为,这种精准的市场定位将有助于中国品牌在韩国市场站稳脚跟。在电商领域,中国平台凭借价格优势和高效物流,迅速渗透韩国市场。全球速卖通、Temu和希音(SHEIN)等平台已初步建立竞争优势。 这一现象背后受到多重因素驱动。中国消费市场增速放缓、国际形势变化等外部环境促使企业寻求新的增长路径。笔者认为,韩国作为地理近邻,拥有消费潜力和文化相似性,是中国企业扩展的重要目标。然而,韩国市场也面临一定挑战,如中韩贸易关系、消费者认知度,以及本土企业的竞争。 展望未来,中韩市场的互动前景广阔。中国企业若能在技术、服务和文化适应上找到平衡,或能为中韩经济合作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推动两国经济关系的进一步深化。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5-01-05 23:15:01 -
从比亚迪霸王茶姬到名创优品 中国企业大举攻韩来势汹汹
比亚迪韩国官网显示的进军韩国市场倒计时 【图片来源 比亚迪韩国官网】 打开比亚迪韩国官网,映入眼帘的是“你好,韩国!”(Hello Korea)的口号,以及下方一连串数字,显示比亚迪即将正式登陆韩国的倒计时。官网下方法人名称为比亚迪韩国有限公司,代表为丁海苗。 与特斯拉争夺全球电动车霸主的比亚迪已经选定三千里EV为韩国经销商,将在首尔木洞、仁川松岛、京畿道安养等地设立综合售后服务中心。 中国品牌正在大举进军韩国,除了全球速卖通、Temu、希音(SHEIN)组成的电商军团外,近来多个品牌在韩国成立法人,甚至不乏此前撤离韩国的品牌“二进宫”。分析认为,特朗普即将重返白宫,预计将进一步提高对华制裁力度,加之中国内需经济仍不见明显起色,作为生存战略中国品牌开始瞄准包括韩国在内的海外市场集体“出海”。 有“中国版大创”之称的名创优品上月在位于钟路区大学路附近开出门店,名创优品曾于2016年进军韩国市场,门店数量一度超过70家。但在2021年撤离韩国,此次是时隔3年卷土重来。 名创优品位于首尔大学路的门店内陈列的哈利波特联名商品。【图片来源 网络】 名创优品日前同超级IP哈利波特、迪士尼等联名,推出一系列周边产品。据悉,大学路门店内的哈利波特联名产品受到韩国消费者追捧已售罄。名创优品计划以大学路为开端,将门店扩展至首尔弘大、建国大学入口等年轻人聚集地。 另一家中国奶茶品牌霸王茶姬(Chagee)也公开进军韩国的计划。目前霸王茶姬在中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地拥有4000多家卖场,负责人在日前接受美国CNBC采访时透露将在韩国开店。为此已在新加坡组建专业团队,为进军韩国市场做准备。 此外,中国能源大鳄企业也盯上韩国市场,风力涡轮机制造企业名洋能源去年同韩国风电整机商UNISON成立合资公司,将在庆尚南道泗川建设工厂,投资规模约15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5亿元),预计2026年竣工。名洋能源将向韩方提供风力发电核心技术15MW级涡轮机设计图,收取技术使用费。 去年9月,中国名洋能源与韩国UNISON签署业务合作协议。【图片提供 UINSON】 全球最大动力电池生产商宁德时代也于去年9月向媒体透露,正在筹备成立韩国法人。宁德时代此前一直在韩国设有办事处,主要负责技术支援,此次通过成立法人正式扩大在韩业务。 宁德时代计划依托磷酸铁锂(LFP)电池技术,集中进军韩国电动汽车及储能系统(ESS)市场。LFP电池能量密度虽然低于三元系电池,但具有安全性高、价格便宜30%以上的优点,近来受到全球整车制造商的青睐。 其他中国电池制造企业也在加快进军韩国市场的脚步,先导智能、杭可科技、利元亨等电池装备制造商也纷纷采取在韩国成立分公司,或与韩企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驶入韩国动力电池赛道。
2025-01-03 20:17:11 -
2024年韩国出口"一枝独秀" 2025年将持续"迎春"
31日,在釜山北港神仙台码头,进出口货物堆积如山。【图片来源 韩联社】 尽管2024年韩国内需疲软、投资乏力,加之年末紧急戒严事态与济州航空坠机事故等整体氛围阴霾笼罩,然而,在此背景下,韩国出口仍展现出强劲韧性,出口创历史新高,成为驱动韩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随着全球人工智能(AI)技术的蓬勃发展,韩国主力出口产品半导体,凭借卓越的性能与创新能力,创业绩高峰,占全体总出口额的五分之一以上,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同时,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暂时性需求停滞(Chasm)态势下,韩国汽车出口仍保持稳健发展,占全体出口额的10%,成绩斐然。 今年,韩国出口在全球经济与贸易逐步复苏的积极趋势下,有望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然而,面对半导体、汽车等出口主力产品全球市场增速放缓的潜在风险,以及美国特朗普政府可能强化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等,韩国出口前景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产业通商资源部日前发布的韩国进出口动向数据显示,去年韩国出口额为6838亿美元,同比增长8.2%,创历史最高水平。在内需、投资、汇率等多重经济指标低迷的情况下,出口成为了韩国经济的坚实支柱,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出口产品结构中,半导体与汽车两大“出口孝子”表现尤为突出,占全体出口总额的30%。其中,半导体出口额为1419亿美元,同比大增43.9%,相当于去年韩国出口总额的20.8%。特别是去年年末,尽管内存半导体价格有所回落,但DDR5、HBM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扩大,有效拉动了整体出口的增长,为2025年的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汽车出口虽然同比小幅减少,但出口额仍达到708亿美元,占全体出口额的10.4%,连续两年超过700亿美元大关。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中,韩国汽车在美国等核心市场表现出色,进一步巩固了其国际地位。 此外,船舶(256亿美元,18%)、石油化学(480亿美元,5%)、生物医药(151亿美元,13.1%)、农水产食品(117亿美元,7.6%)、化妆品(102亿美元,20.6%)等产品均取得显著成绩,共同推动韩国出口的快速增长。 从出口对象国来看,韩国对两大出口市场中国和美国的出口均呈稳健增长态势。韩国对华出口因半导体、石油化学、无线通信设备等三大关键出口品种的强劲表现,出口额同比增加6.6%,达1330亿美元,再次成为韩国最大出口对象国。同时,韩国对美出口也实现10.5%的增长,达1278亿美元,连续七年刷新历史最高出口纪录。得益于韩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强劲竞争力及半导体、汽车、普通机械等产品的良好出口表现,2024年韩国实现518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创自2018年以来的最大顺差纪录。 展望2025年,韩国出口有望延续去年的良好势头,维持向上基调。韩国研究机构普遍预测,今年出口增长率有望达到2%以上。其中,半导体出口有望同比增加8.5%,继续引领出口增长。同时,信息通讯设备(8.4%)、钢铁(5%)、生物医药(4.9%)、船舶(4.1%)、显示器(2.5%)等也将呈良好上升态势,为韩国出口提供有力支撑。反之,受全球市场需求变化以及产业调整影响,汽车(-2.7%)、石油制品(-7.5%)、二次电池(-6.7%)、纤维(-1.9%)等出口或将同比有所减少。
2025-01-02 19:55:47 -
韩国发布新年产业气象图 造船军工晴朗多数迷雾重重
韩国大部分主力产业增长今年呈现放缓或停滞趋势,整体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特朗普政府再次上台或导致外部不确定性急剧增加,同时韩国戒严风波带来国内政局动荡,进一步加重企业的困境。 综合韩国主要智库1日预测,全球竞争加剧与美国新政府的政策变化可能强化贸易壁垒,这一趋势或对高度依赖出口的韩国经济和产业产生负面影响。据韩国贸易协会统计,2023年韩国出口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占比高达86%,全球经济与出口放缓直接影响韩国经济。 目前韩国造船和军工产业前景良好,但占据韩国出口主要份额的半导体产业在全球行业复苏带动的情况下,也可能受到特朗普新政府的政策调整影响。与此同时,汽车和二次电池产业在全球需求疲软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中步履维艰。 韩国产业研究院的2025年经济展望报告预测,韩国大部分主力产业增长势头即将放缓。全球需求逐步复苏预计会带动半导体和信息通信设备等IT产品出口增长,但13个主力产业的出口增幅预计仅为2.2%。此外,中国经济复苏迟缓等因素可能限制韩国出口增长。汽车和二次电池出口预计分别下降2.7%和6.7%,但海外主要航运公司的需求增加预计推动造船出口同比增长4.1%。 韩国贸易协会也预计,今年半导体等IT产品出口持续增长,但汽车出口可能略有下降。这一预测建立在全球经济增长率达到3%,以及美国新政府采取温和对华措施的假设上,如果假设不成立,韩国工业前景可能更加暗淡。 民间机构对韩国主力产业的预测普遍悲观。据普华永道韩国成员公司Samil PwC管理研究院的报告,在行业复苏和美国政策支持下,造船和核能产业前景较为明朗;半导体行业前景乐观,但受特朗普新政府的不确定性影响;汽车和二次电池产业遭全球需求减少和政策变化双重夹击,前景不佳。 韩亚银行旗下韩亚金融研究所认为,今年内需和服务行业可能出现小幅复苏,但出口相关行业由于需求疲软和增长放缓,前景不容乐观。利率和原材料等宏观环境较为有利,但全球需求萎缩和外部风险较大,整体产业压力较重。从具体产业来看,半导体和造船情况较好,汽车中等,二次电池和炼油等或面临较大困难。其中,二次电池和钢铁行业可能受到特朗普新政府政策的极大负面影响。 信用评级机构也对韩国主要产业发出悲观预警。韩国企业评价公司在《2025年国内主要产业及企业前景报告》中频繁提及“行业疲软”和“需求不足”,认为唯一乐观的行业是造船。半导体获评“较为悲观”的中立水平,而汽车和二次电池则面临明显的不利环境。 NICE信用评级公司同样预测,今年韩国主要产业的整体营收增长率仅为1.9%,远低于去年的5.2%。在国内14个主要产业中,6个产业的营收预计低于去年,反映出市场需求疲软和外部风险的持续影响。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02 19:52:46 -
韩国去年出口再创历史新高 重回全球第六大出口国
釜山港码头上堆满了等待出口的集装箱。【图片提供 韩联社】 在经济陷入长期停滞、紧急戒严引发政局动荡等不利因素影响下,韩国去年出口规模仍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连续15个月实现增长。 产业通商资源部(以下简称产业部)1日发布2024年韩国进出口动向显示,去年韩国出口额为6838亿美元,同比增长8.2%,创历史最高水平。出口增速从2021年的25.7%先后放缓至2022年的6.1%和2023年的-7.5%后,去年成功实现反弹。 从15项主要出口产品来看,半导体出口额为1419亿美元,同比大增43.9%,刷新2022年创下的历史纪录(1292亿美元)。产业部分析称,去年第四季度起,内存半导体价格虽有所回落,但以DDR5、HBM等高附加值产品为中心出口扩大,拉动整体出口攀高。 去年汽车出口规模为708亿美元,连续两年保持在700亿美元以上。船舶出口规模为256亿美元,同比增长18%,LNG运输船、大型集装箱船等高附加值船舶持续增长。 此外,石油化学(5%)、显示器(0.9%)、无线通讯器材(11.2%)、生物医药(13.1%)、电脑(76.7%)等出口也同比增长。但二次电池、钢铁、普通机械、纤维、石油制品等出口同比减少。 得益于韩国食品和美容产品人气攀升,去年农水产品食品和化妆品出口规模分别达到117亿美元和102亿美元,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同比分别增长7.6%和20.6%。 从出口目的地来看,对最大出口市场中国半导体、石油化学和无线通讯器材等三大产品均向好,同比实现6.6%的增长,规模为1330亿美元。对美国出口规模为1278亿美元,同比增长10.5%,连续7年刷新最高纪录。 产业部分析称,美国科技企业持续对数据中心进行投资,带动相关半导体出口增长,拉动整体对美出口增长。 去年韩国进口规模为6320亿美元,同比缩水1.6%。国际油价等能源价格趋于稳定,能源进口规模有所收窄。去年韩国贸易收支顺差为518亿美元,创下自2018年(697亿美元)以后得最高水平。贸易收支自2022年和2023年先后产生478亿美元和103亿美元的赤字后,时隔三年转为顺差。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统计标准,去年1至9月,全球十大出口国中,韩国以9.6%的出口增幅居首,排名从第8位重新上升至第6位。 尤其在去年12月紧急戒严事态或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的忧虑下,当月出口额创下单月历史最高纪录,为613.8亿美元,同比增长6.6%。单月出口规模自2023年10月后连续15个月同比实现增长。 产业部长官安德根表示,在出口环境恶化、国内政治局势动荡的不利因素影响下,韩国企业仍取得亮眼的出口成果。美国新政府成立在即,对外不确定风险或将进一步扩大,政府将努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抓住新机遇,为韩国经济和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2025-01-01 20: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