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订单’新闻 15个
-
特朗普关税风暴来袭 PC企业被迫涨价或调整生产布局
今年,受人工智能(AI)PC需求增长的推动,笔记本电脑市场原本有望强势反弹。然而,美国突如其来的关税政策让PC企业不得不下调业务预期。面对关税冲击导致的盈利能力下降风险,全球PC企业正在加快应对措施,包括将生产工厂迁往美国或提高美国市场产品售价。 据市场研究机构Digitimes Research于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预计同比下降7.9%。2024年第四季度,为应对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PC经销商提前大量囤货,导致今年以来订单减少。与此同时,市场寄予厚望的设备更换需求增长迟缓,PC经销商在追加订单方面保持谨慎。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给刚露出复苏迹象的笔记本市场泼了一盆冷水。美国政府自2月4日起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额外征收10%关税,3月3日进一步加征10%,使总税率达到20%。中国是全球笔记本电脑的主要生产地,全球约89%的笔记本电脑产自中国。 市场原本预计,受Windows 10停止服务及AI PC需求增长的双重推动,2025年笔记本电脑市场将同比增长4%以上。然而,随着关税负担加重,PC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行业乐观情绪降温。 全球第二大PC制造商惠普(HP)已表示,关税对公司业绩将产生负面影响。在2月27日(当地时间)发布的2025财年第二季度(2至4月)财报展望中,惠普给出了低于市场预期的盈利指引,并指出:“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以及零部件成本上升正在压缩利润空间。” 全球PC市场排名第一的联想(Lenovo)也受到了关税影响。由于其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中国,公司在2024年第四季度大幅增加库存,以应对新关税政策。分析师预计,这一库存调整将导致2025年第一季度联想PC出货量大幅下降。 面对关税冲击,PC企业正加速调整生产布局。一些企业计划将部分生产从中国转移至其他国家,或直接提高美国市场产品价格。 惠普正考虑将部分制造工厂迁至美国,以符合特朗普的“美国制造”(Made in America)政策。公司CEO恩里克·洛雷斯表示:“到2025财年末(10月31日),惠普将在北美市场销售的中国制造产品比例减少至10%以下,并考虑在美国进行生产。”不过,他也强调:“如果将制造基地迁往美国,不仅需要调整组装流程,还需重新建立零部件供应链,因此这一评估将需要较长时间。” 但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仍在持续扩大,其潜在影响不容忽视。目前,美国政府已三度推迟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实施25%关税,而墨西哥也是PC行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联想在墨西哥运营着大规模服务器组装工厂,惠普近年来也在墨西哥扩大PC生产,并逐步将部分笔记本电脑制造从中国转移到墨西哥。洛雷斯表示:“如果(墨西哥等地)被加征额外关税,我们会像调整中国供应链一样进行风险管理,并根据需要采取成本优化及价格调整措施。”此外,惠普计划在2025年内裁员最多2000人以降低运营成本。 中国台湾PC制造商宏碁(Acer) 也宣布,将在美国市场上调笔记本电脑售价10%,若关税进一步上升,价格可能继续上涨。业内人士表示:“今年的明星产品AI PC本身成本已经较高,如今再叠加关税,企业必须尽快制定应对方案。可以预见,美国市场的PC价格上涨只是时间问题。” 3月3日,在巴塞罗那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联想Yoga太阳能笔记本电脑亮相。【图片来源 AFP/韩联社】
2025-03-12 00:57:39 -
美对华航运或加收高额入港手续费 全球航运公司或转向韩国造船厂
据业内人士和外媒24日消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正在不正当地主导造船、海洋及物流行业,并提议根据《贸易法》第301条采取救济措施,以保护本国产业。 该措施包括对隶属于中国航运公司的船舶在进入美国港口时,每次入港征收最高100万美元的费用,或按净船舶载重吨(NRT)每吨征收最高1000美元的费用。 此外,针对中国制造的船舶,若其所属航运公司的中国船舶占比达到一定标准,将额外征收费用。具体细则如下:0%至25%的入港费50万美元、25%至50%的入港费70万美元、50%以上的入港费100万美元。 这一措施是基于拜登政府时期对中国造船、海洋及物流行业的调查结果,该调查报告于上月发布。该政策将在3月24日由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举行公听会后,最终敲定实施时间。 韩国造船业自2010年代初期被中国赶超后,市场份额长期处于世界第二。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数据,2023年全球商船建造总量达6380万总吨(GT),其中中国造船业贡献3290万GT,市场占有率首次突破50%。紧随其后的是韩国(1830万GT,占28%)和日本(1000万GT,占15%)。同期,美国的商船建造总量仅为10万GT(0.1%),甚至低于欧盟(40万GT,占0.6%)。 若美国正式实施对中国船舶的入港费用政策,韩国造船业预计将成为最大受益者。对于全球航运公司而言,相较于建造中国船舶,选择韩国船舶能够有效降低额外的入港费用负担。虽然韩国造船业近年来因中国的低价攻势而处于劣势,但仍具备卓越的建造能力,行业竞争力仍然不容小觑。 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案还明确规定,未来24个月内,如果航运公司选择从中国造船厂接收新造船,其船舶每次进入美国港口时,将额外征收最高100万美元的费用。这一条款预计将进一步推动全球航运公司将订单从中国转向韩国。 根据航运期刊《TradeWinds》消息,全球第五大航运公司德国赫伯罗特(Hapag-Lloyd)正在最终审议一项价值12亿美元的订单,计划向韩国韩华海洋订购6艘双燃料LNG集装箱船。赫伯罗特去年10月已与中国扬子江造船公司(Yangzijiang Shipbuilding)签订12艘同类型船舶的建造合同,每艘价格为2.1亿美元。当时,合同中包含了额外订购6艘船的选择权。然而,由于去年11月美国总统大选中特朗普当选,市场普遍预测美国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华制裁,赫伯罗特最终决定调整订单,将额外的6艘船舶交由韩国韩华海洋建造。 随着美国对中国造船和航运行业的制裁趋严,韩国造船企业预计将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订单,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液化天然气船【图片来源 韩华海洋】
2025-02-24 20:00:48 -
中国订单激增推动复产 三星平泽晶圆代工全速恢复生产
三星电子晶圆代工(半导体委托生产)业务部近日解除对生产设备的“停机”状态,并计划最快于今年6月起,将位于平泽园区(P)的晶圆代工生产线运行率提升至最高水平。业内人士透露,此次恢复运行得益于三星电子系统LSI业务部智能手机应用处理器(AP)Exynos相关订单的增加以及中国地区加密货币矿机订单的扩展,从而带动整体产能恢复。 据相关业界13日消息,受去年订单低迷影响,三星电子晶圆代工业务部曾为节约成本而实施“停机”措施,导致平泽园区P2、P3工厂约50%的4纳米、5纳米及7纳米晶圆代工设备暂停运行。近日,该业务部已逐步解除部分生产线的停机状态,使停机期间中断运行的多数设备恢复投入生产。与此同时,随着第六代高带宽存储器(HBM4)核心——“逻辑芯片”生产订单的增加,也对整体运行率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位熟悉三星内部情况的消息人士表示:“此前处于停机状态的所有设备均已全面重新启动,全面投入产品生产的‘全能力’模式将于今年6月开始全面实施。” 不过,业内也指出,美国对中国实施的制裁可能成为三星晶圆代工运行率恢复的一大隐忧。目前,该业务部在3纳米及以下先进工艺的大客户订单遇冷的情况下,其销售额仍较大程度依赖于中国企业,其中4纳米工艺的主要客户之一便是百度。三星电子近期已对百度部分产品的生产实行了暂缓措施。业内人士认为,此举与去年百度为应对美国出口管制收紧而预先采购三星HBM产品有关。另一位半导体业内人士补充道:“三星此前曾在4纳米生产线上短暂中止了百度产品的生产,虽然尚未正式停止向中国企业出货,但自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相关影响仍在密切观察中。” 三星电子半导体工厂平泽二号线【图片来源 三星电子】
2025-02-13 19:12:15 -
韩国建筑业"寒流"汹涌 最早或于今年下半年"迎春"
上月20日,光州某施工现场。【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建筑业整体氛围阴霾笼罩。随着建筑业的长期萧条,去年第四季度,整体业绩创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跌幅。虽然作为工程投资的先行指标——建筑订单呈复苏态势,但考虑到实际工程施工总时差(实际工程所需时间与预期工程所需时间之间的差异),预计今年建筑业仍将维持疲软态势。 韩国统计厅国家统计门户网站(KOSIS)于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建筑工程总产值为30.449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26.8亿元),同比减少10.1%。创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15.3%)以来的最大跌幅。数据显示,自去年第一季度建筑工程总产值增加4.1%后,第二季度(-3%)和第三季度(-9.6%)均有所下降,截至去年第四季度为止,已连续三季度呈下跌趋势。从工程种类来看,去年第四季度,建筑工程和土木工程总产值分别减少11.4%和6.7%。其中,建筑工程总产值已连续三个季度减少,而土木工程总产值则自2023年第二季度后,时隔6个季度首次转降。 随着第四季度建筑业景气持续停滞,全年建筑工程总产值出现4.9%的负增长,创自2021年(-6.7%)以来的最大跌幅。同时,去年建筑业就业者也同比减少5.1万名(2.7%),呈连续两年减少态势。 尽管建筑订单这一先行指标在去年第四季度同比增加2.5%,且继去年第二季度(20.9%)和第三季度(27.6%)之后,连续三个季度呈上升趋势,全年建筑订单也同比增加7.2%,但考虑到实际工程施工总时差,在1年至1年半内实际开工及完工时间存在差异。意味着,今年的建筑工程总产值或仍将受到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建设订单指标的影响。 2023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建筑订单分别同比减少12.7%和31.4%,虽然第四季度有所增加(22.7%),但去年第一季度再次减少15.6%。因此,专家普遍认为,在今年上半年,韩国建筑业仍将维持疲软态势。企划财政部相关人士表示:“虽然去年12月建筑业出现了小幅复苏的迹象,但整体低迷的态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预计根据经济整体情况,从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开始,建筑业将逐渐趋于复苏。”
2025-02-04 20:22:18 -
韩国海外建筑订单破万亿美元大关 59年征程再攀新峰
去年,韩国海外建筑累计订单额首次跨越1万亿美元的里程碑。这是自1965年11月现代建筑首次承揽海外订单后,已跨越整整59年。 国土交通部于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韩国海外建筑累计订单额达到9965亿美元,并于同年12月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在面对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严峻挑战下,韩国建筑业展现出非凡的韧性,于年终阶段全力冲刺,持续聚焦订单累积,实现历史性突破。 国土交通部长官朴庠禹在新年贺词中特别强调了“1万亿美元大关”的非凡意义,指出为韩国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成为国家发展的坚实基石。尽管去年全年海外建筑订单额未能完全达到政府预设的400亿美元目标,但仍创下自2015年(461亿美元)以来9年间的新高,彰显行业的复苏势头与潜力。数据显示,去年1至11月,海外建筑累计订单额为326.9亿美元,12月订单额尚未公布。 海外建筑年均订单额曾在2010年的繁荣期达到716亿美元的高峰,随后受中美贸易战和中东地区订单减少等因素影响,订单逐年下滑,2019年更是降至223亿美元的低谷。然而,自2021年(306亿美元)起,订单额开始反弹,2022年和2023年分别达到10亿美元和333亿美元,呈稳步回升的良好态势。 去年,中东市场成为韩国海外建筑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2023年,中东订单额占韩国全体海外订单的34%,去年跃升至50%。去年4月,三星工程与GS建设从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获得60.8亿美元大单,以及后续多个中东项目的成功承揽,为业绩贡献了重要支撑力。海外建筑协会全球事业支援室长李龙光(音)指出:“得益于去年油价稳定,中东国家订单量持续增加,全年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展望未来,我们将致力于拓展高附加值的投资开发型订单,以进一步提升行业竞争力。” 尽管去年海外建筑订单取得1万亿美元的里程碑式成就,但政府仍难笑逐颜开。由于韩国政局动荡及济州航空坠机事故等事件影响,去年底至今年初的整体氛围暗淡。业内预测认为,鉴于政局的不确定性及外部环境的多变性,今年的海外建筑订单环境仍面临诸多挑战,形势不容乐观。
2025-01-03 23:53:28 -
揽单数量不及中国 韩国造船以质取胜突围高端市场
中国造船业近来发展势头强劲,中韩两国在全球造船业订单量上的差距显著扩大,但业内分析却对韩国的前景持乐观态度,主要原因在于韩国在高附加值船舶接单选择方面取得成效。 全球金融机构ING 19日发布《亚洲造船复兴:订单纪录与价格上涨》报告显示,韩国造船企业在液化天然气(LNG)和液化石油气(LPG)运输船等高附加值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目前全球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但依旧保持竞争优势。 英国克拉克森研究公司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韩国在全球市场共揽获1092万修正总吨(CGT,248艘)订单,而中国揽获4177万CGT(1518艘),是韩国的4倍。订单份额上,中国以69%的比例稳居第一,韩国则为18%,预计今年难以超过20%。 韩国的三大主要造船企业HD韩国造船海洋、韩华海洋和三星重工业在市场效率方面的优势受到业界公认。与以低价接单为主的中国相比,韩国在LNG和LPG运输船等高附加值领域表现卓越。ING指出,韩国造船企业通过专注盈利性强、附加值高的订单,正在强化长期竞争力。 此外,从船舶出口在总出口中的占比来看,韩国比中国和日本在全球造船业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ING强调,中国在全球造船市场占据最大份额,但大部分订单来自国内,因此船舶出口在总出口中的占比低于韩国和日本。今年截至上月,韩国船舶出口同比增长40.2%,远高于总出口的8.5%增幅。 韩国造船业界目前把重心放在积累未来数年的订单储备,并集中选择高附加值船舶接单上,与中国在订单量上的差距并未成为行业的关注焦点。业内人士表示,在已经确保未来几年订单储备的情况下,无需为了增加订单而揽接低价订单,最大化利润的高质量接单才是重点。 明年1月即将上任的美国特朗普政府对韩国造船业表现出高度关注,并已公开请求合作,这成为韩国造船业的利好消息。特朗普的外交与国防政策可能对韩国造船企业产生积极影响。ING分析称,韩国可能成为下一届特朗普政府在维护和建造美国战舰方面的首选合作伙伴。 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的背景下,美国造船业实际上已经陷入衰退,为缩小与中国的差距,美国可能增加海外订单。作为全球第二大战舰建造强国,韩国揽接美国订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尔ING首席经济学家姜敏珠(音)表示,在中日韩形成激烈竞争格局的同时,还不断有新的国家进入造船市场,因此造船业是亚洲最关键的产业之一。目前的造船业“超级周期”预计会为新入市场的企业和原有企业提供多种发展机会。 HD现代重工蔚山造船厂【图片来源 HD现代重工】
2024-12-19 20:09:47 -
韩国造船业订单量大幅落后中国 今年份额或创八年新低
截至今年11月,“K造船”全球订单份额仅维持在10%左右,若这一趋势持续,韩国造船业的年度业绩将创下自2016年以来的最低纪录。 英国权威造船与海运市场分析机构——克拉克森研究公司15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1月,全球市场共计订购了6033万CGT(标准货船算吨数,约2159艘)的新船。其中,韩国获得了1092万CGT(248艘)的订单,占全球市场总量的18%。 受年底市场需求放缓影响,即使全力争取订单,韩国造船业的全球份额很可能难以维持在20%以上,甚至有可能跌破2016年创下的15.5%低位,市场表现令人担忧。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造船业今年表现强劲,斩获了4177万CGT(1518艘)的订单,占全球订单总量的69%,是韩国的四倍之多。中韩两国订单量差距目前已达3085万CGT,预计将创下历史新高。特别是在全球造船行业处于“大周期”(景气上行)之际,韩国订单量的疲软表现引发业界忧虑。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韩国造船企业手握超过3年的订单积压,但仅依靠“选择性接单”难以确保长期市场竞争力,维持基本订单量至关重要。 有专家建议,面对中国的订单规模攻势,韩国应加大对中小型造船厂的扶持力度,以提升整体产能,扩大市场份额。 造船业内相关人士表示:“韩国在高附加值船舶建造领域仍具优势,但若无法确保集装箱船、散货船等主流船型的订单数量,未来将面临严峻挑战。现在正是全力扩大主流船舶订单份额的关键时期。” 三星重工业建造的LNG运输船【图片来源 三星重工业】
2024-12-16 18:50:51 -
小型OLED市场第三季度增长强劲 韩中制造商增势将持续至明年
一项调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用于智能手机和智能手表等产品的小型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全球出货量有所增加。 韩国市场研究企业UBI Research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小型OLED的出货量达到了2.47亿台。较前一季度增加7.8%,同比增加32.6%。具体来看,三星显示器和京东方的出货量与前一季度持平,而LG显示器和和辉光电的出货量则快速增长。 调查显示,LG显示器第三季度向苹果供应的iPhone面板出货量达1760万片,较前一季度增长64%。同期,智能手表面板出货量达1220万片,增长147%。LG显示器得益于出货量激增,小型OLED销量较前一季度增加74%,同比增加115%。 UBI Research预测,LG显示器的出货量不仅在第四季度,明年也将保持增长态势。这是由于预定明年发布的iPhone 17系列应用的是LTPO TFT(低温多晶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技术,而不是现有的LTPS TFT(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由于京东方在技术方面的局限性,LG显示器预计将接手相关订单,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UBI Research还表示,LG显示器目前的面板产能接近满负荷,为了确保业务正常运行,有必要扩大6代生产线。 据调查,以今年第三季度为基准,三星显示器出货量虽然有所减少,但销售额与前一季度持平。中国面板制造商方面,京东方出货量虽与前一季度持平,但销售额增加15%。同时,和辉光电出货量较前一季度翻了一番,达到1300万片。 UBI Research表示,预计今年第四季度,LG显示器、三星显示器和京东方出货量均有望增加,考虑到第四季度是OLED市场旺季,预计今年全球智能手机OLED出货量将超过8亿片。
2024-12-10 22:28:12 -
Naver第三季度业绩再创新高 各业务板块全面增长
韩国最大门户网站Naver继续创造历史最佳业绩。Naver于8日发布公告称,根据合并报表,第三季度销售额达到2.715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0亿元),同比增长11.1%。合并营业利润为5253亿韩元,同比增长38.2%,环比增长11.1%,创下季度历史新高。 Naver在第二季度也创下了历史最高营业利润。净利润为5301亿韩元,同比增长48.8%。第三季度营业利润率为19.3%,比去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恢复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Naver的营业利润率自2021年第三季度开始下降,去年第一季度触底后逐渐反弹。 调整后的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为6991亿韩元,同比增长27.0%,环比增长9.5%,连续8个季度增长。公司表示,搜索和广告业务的强劲表现推动了整体销售额的增长。 从各业务部门的销售额来看,搜索平台为9977亿韩元,商务为7254亿韩元,金融科技为3851亿韩元,内容为4628亿韩元,云服务为1446亿韩元。 搜索平台得益于短视频、信息流服务增加,用户停留时间和新服务版面的扩大,以及广告产品的改进和精准定位的升级等因素,同比增长11.0%,环比增长2.0%。这是时隔10个季度再次实现两位数增长率。商务业务同比增长12.0%,环比增长0.9%。Naver表示将通过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继续增强商务竞争力。金融科技业务同比增长13.0%。 第三季度Naver Pay支付额同比增长22.1%,环比增长6.2%,达到18.6万亿韩元。线下支付额在现场支付、订单和预约支付额增长的推动下,同比增长78%。内容业务同比增长6.4%,环比增长10.2%,保持稳健增长。旗下日本LINE Manga创下历史最高月活跃用户(MAU)和付费用户数,推动付费内容销售额增长。云服务业务以Neurocloud和LINE WORKS为核心持续增长,同比增长17.0%,环比增长16.1%。 Naver首席执行官崔秀妍表示:“Naver正在基于人工智能(AI)和数据强化搜索功能,扩大符合用户兴趣的超个性化服务,持续提升平台水平。同时,我们将在场所、地图、房地产、数字孪生(Digital Twin)等线上线下体验中应用生成式AI,发掘未来增长动力,创造新的商业机会。” 位于京畿道城南市的Naver总部【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1-08 20:40:09 -
韩国三大造船业巨头有望时隔13年实现全年同步盈利
韩华海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船舶【图片来源 韩联社】 有预测称,韩国三大造船业巨头(HD韩国造船海洋、三星重工、韩华海洋)有望时隔13年实现全年同步盈利。作为衡量造船行业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克拉克森新造船指数”(Clarkson Newbuilding Price Index)接近历史最高点,备受关注。 据业界8日消息,克拉克森新造船指数有望触顶2008年9月的最高点191.6。克拉克森新造船指数由克拉克森研究公司发布,是评估新造船价格动态的重要指标,深刻反映了全球造船市场的整体价格水平与发展趋势,对造船企业、航运公司、投资者等相关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克拉克森新造船指数计算方法基于各类船舶的价格变化,并根据科学合理的权重分配进行综合评估。 数据显示,尽管今年集装箱船的需求有所减少,预计整体订单量或将随之减少,但由于红海事件等地缘政治风险,运费上涨带动了大型航运企业的集装箱订单。 据统计,今年1至10月,全球累计订单量已达5416万CGT(标准换算吨数),共计1910艘,同比(1852艘)增长3.1%。其中,集装箱船订单量同比增长99%,成为推动整体订单增长的主要动力。尽管随着集装箱船订单增势将于今年告一段落,2025年船舶订单将回落至4900万CGT,但业界普遍预测,新造船指数有望在2025年逼近甚至超越历史最高点,这主要是得益于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等高附加值船舶订单的持续高位运行,为指数的稳定上升提供了坚实支撑。 韩国造船企业大体上已确保3年以上的订单量,意味着即使明年前两个季度订单减少,工作量仍将保持稳定,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悉,造船主要生产成本之一的厚板价格,每吨有望降至约9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4654元)鉴于船用钢材在造船生产成本中占比约20%,而在原材料供应成本中更是超过70%,其价格变动对造船企业的盈利空间影响深远。目前,韩国主要造船企业与钢铁供应商正就下半年价格进行积极协商,造船企业以价格低廉的中国产厚板作为谈判筹码,力求进一步下调价格。 对此,业界相关人士表示:“随着新造船价格的稳步上扬及原材料价格的相对稳定,造船企业的收益结构正得到显著优化,为行业的持续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11-08 20:30:25
-
特朗普关税风暴来袭 PC企业被迫涨价或调整生产布局
今年,受人工智能(AI)PC需求增长的推动,笔记本电脑市场原本有望强势反弹。然而,美国突如其来的关税政策让PC企业不得不下调业务预期。面对关税冲击导致的盈利能力下降风险,全球PC企业正在加快应对措施,包括将生产工厂迁往美国或提高美国市场产品售价。 据市场研究机构Digitimes Research于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预计同比下降7.9%。2024年第四季度,为应对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PC经销商提前大量囤货,导致今年以来订单减少。与此同时,市场寄予厚望的设备更换需求增长迟缓,PC经销商在追加订单方面保持谨慎。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给刚露出复苏迹象的笔记本市场泼了一盆冷水。美国政府自2月4日起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额外征收10%关税,3月3日进一步加征10%,使总税率达到20%。中国是全球笔记本电脑的主要生产地,全球约89%的笔记本电脑产自中国。 市场原本预计,受Windows 10停止服务及AI PC需求增长的双重推动,2025年笔记本电脑市场将同比增长4%以上。然而,随着关税负担加重,PC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行业乐观情绪降温。 全球第二大PC制造商惠普(HP)已表示,关税对公司业绩将产生负面影响。在2月27日(当地时间)发布的2025财年第二季度(2至4月)财报展望中,惠普给出了低于市场预期的盈利指引,并指出:“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以及零部件成本上升正在压缩利润空间。” 全球PC市场排名第一的联想(Lenovo)也受到了关税影响。由于其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中国,公司在2024年第四季度大幅增加库存,以应对新关税政策。分析师预计,这一库存调整将导致2025年第一季度联想PC出货量大幅下降。 面对关税冲击,PC企业正加速调整生产布局。一些企业计划将部分生产从中国转移至其他国家,或直接提高美国市场产品价格。 惠普正考虑将部分制造工厂迁至美国,以符合特朗普的“美国制造”(Made in America)政策。公司CEO恩里克·洛雷斯表示:“到2025财年末(10月31日),惠普将在北美市场销售的中国制造产品比例减少至10%以下,并考虑在美国进行生产。”不过,他也强调:“如果将制造基地迁往美国,不仅需要调整组装流程,还需重新建立零部件供应链,因此这一评估将需要较长时间。” 但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仍在持续扩大,其潜在影响不容忽视。目前,美国政府已三度推迟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实施25%关税,而墨西哥也是PC行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联想在墨西哥运营着大规模服务器组装工厂,惠普近年来也在墨西哥扩大PC生产,并逐步将部分笔记本电脑制造从中国转移到墨西哥。洛雷斯表示:“如果(墨西哥等地)被加征额外关税,我们会像调整中国供应链一样进行风险管理,并根据需要采取成本优化及价格调整措施。”此外,惠普计划在2025年内裁员最多2000人以降低运营成本。 中国台湾PC制造商宏碁(Acer) 也宣布,将在美国市场上调笔记本电脑售价10%,若关税进一步上升,价格可能继续上涨。业内人士表示:“今年的明星产品AI PC本身成本已经较高,如今再叠加关税,企业必须尽快制定应对方案。可以预见,美国市场的PC价格上涨只是时间问题。” 3月3日,在巴塞罗那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联想Yoga太阳能笔记本电脑亮相。【图片来源 AFP/韩联社】
2025-03-12 00:57:39 -
美对华航运或加收高额入港手续费 全球航运公司或转向韩国造船厂
据业内人士和外媒24日消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正在不正当地主导造船、海洋及物流行业,并提议根据《贸易法》第301条采取救济措施,以保护本国产业。 该措施包括对隶属于中国航运公司的船舶在进入美国港口时,每次入港征收最高100万美元的费用,或按净船舶载重吨(NRT)每吨征收最高1000美元的费用。 此外,针对中国制造的船舶,若其所属航运公司的中国船舶占比达到一定标准,将额外征收费用。具体细则如下:0%至25%的入港费50万美元、25%至50%的入港费70万美元、50%以上的入港费100万美元。 这一措施是基于拜登政府时期对中国造船、海洋及物流行业的调查结果,该调查报告于上月发布。该政策将在3月24日由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举行公听会后,最终敲定实施时间。 韩国造船业自2010年代初期被中国赶超后,市场份额长期处于世界第二。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数据,2023年全球商船建造总量达6380万总吨(GT),其中中国造船业贡献3290万GT,市场占有率首次突破50%。紧随其后的是韩国(1830万GT,占28%)和日本(1000万GT,占15%)。同期,美国的商船建造总量仅为10万GT(0.1%),甚至低于欧盟(40万GT,占0.6%)。 若美国正式实施对中国船舶的入港费用政策,韩国造船业预计将成为最大受益者。对于全球航运公司而言,相较于建造中国船舶,选择韩国船舶能够有效降低额外的入港费用负担。虽然韩国造船业近年来因中国的低价攻势而处于劣势,但仍具备卓越的建造能力,行业竞争力仍然不容小觑。 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案还明确规定,未来24个月内,如果航运公司选择从中国造船厂接收新造船,其船舶每次进入美国港口时,将额外征收最高100万美元的费用。这一条款预计将进一步推动全球航运公司将订单从中国转向韩国。 根据航运期刊《TradeWinds》消息,全球第五大航运公司德国赫伯罗特(Hapag-Lloyd)正在最终审议一项价值12亿美元的订单,计划向韩国韩华海洋订购6艘双燃料LNG集装箱船。赫伯罗特去年10月已与中国扬子江造船公司(Yangzijiang Shipbuilding)签订12艘同类型船舶的建造合同,每艘价格为2.1亿美元。当时,合同中包含了额外订购6艘船的选择权。然而,由于去年11月美国总统大选中特朗普当选,市场普遍预测美国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华制裁,赫伯罗特最终决定调整订单,将额外的6艘船舶交由韩国韩华海洋建造。 随着美国对中国造船和航运行业的制裁趋严,韩国造船企业预计将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订单,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液化天然气船【图片来源 韩华海洋】
2025-02-24 20:00:48 -
中国订单激增推动复产 三星平泽晶圆代工全速恢复生产
三星电子晶圆代工(半导体委托生产)业务部近日解除对生产设备的“停机”状态,并计划最快于今年6月起,将位于平泽园区(P)的晶圆代工生产线运行率提升至最高水平。业内人士透露,此次恢复运行得益于三星电子系统LSI业务部智能手机应用处理器(AP)Exynos相关订单的增加以及中国地区加密货币矿机订单的扩展,从而带动整体产能恢复。 据相关业界13日消息,受去年订单低迷影响,三星电子晶圆代工业务部曾为节约成本而实施“停机”措施,导致平泽园区P2、P3工厂约50%的4纳米、5纳米及7纳米晶圆代工设备暂停运行。近日,该业务部已逐步解除部分生产线的停机状态,使停机期间中断运行的多数设备恢复投入生产。与此同时,随着第六代高带宽存储器(HBM4)核心——“逻辑芯片”生产订单的增加,也对整体运行率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位熟悉三星内部情况的消息人士表示:“此前处于停机状态的所有设备均已全面重新启动,全面投入产品生产的‘全能力’模式将于今年6月开始全面实施。” 不过,业内也指出,美国对中国实施的制裁可能成为三星晶圆代工运行率恢复的一大隐忧。目前,该业务部在3纳米及以下先进工艺的大客户订单遇冷的情况下,其销售额仍较大程度依赖于中国企业,其中4纳米工艺的主要客户之一便是百度。三星电子近期已对百度部分产品的生产实行了暂缓措施。业内人士认为,此举与去年百度为应对美国出口管制收紧而预先采购三星HBM产品有关。另一位半导体业内人士补充道:“三星此前曾在4纳米生产线上短暂中止了百度产品的生产,虽然尚未正式停止向中国企业出货,但自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相关影响仍在密切观察中。” 三星电子半导体工厂平泽二号线【图片来源 三星电子】
2025-02-13 19:12:15 -
韩国建筑业"寒流"汹涌 最早或于今年下半年"迎春"
上月20日,光州某施工现场。【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建筑业整体氛围阴霾笼罩。随着建筑业的长期萧条,去年第四季度,整体业绩创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跌幅。虽然作为工程投资的先行指标——建筑订单呈复苏态势,但考虑到实际工程施工总时差(实际工程所需时间与预期工程所需时间之间的差异),预计今年建筑业仍将维持疲软态势。 韩国统计厅国家统计门户网站(KOSIS)于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建筑工程总产值为30.449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26.8亿元),同比减少10.1%。创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15.3%)以来的最大跌幅。数据显示,自去年第一季度建筑工程总产值增加4.1%后,第二季度(-3%)和第三季度(-9.6%)均有所下降,截至去年第四季度为止,已连续三季度呈下跌趋势。从工程种类来看,去年第四季度,建筑工程和土木工程总产值分别减少11.4%和6.7%。其中,建筑工程总产值已连续三个季度减少,而土木工程总产值则自2023年第二季度后,时隔6个季度首次转降。 随着第四季度建筑业景气持续停滞,全年建筑工程总产值出现4.9%的负增长,创自2021年(-6.7%)以来的最大跌幅。同时,去年建筑业就业者也同比减少5.1万名(2.7%),呈连续两年减少态势。 尽管建筑订单这一先行指标在去年第四季度同比增加2.5%,且继去年第二季度(20.9%)和第三季度(27.6%)之后,连续三个季度呈上升趋势,全年建筑订单也同比增加7.2%,但考虑到实际工程施工总时差,在1年至1年半内实际开工及完工时间存在差异。意味着,今年的建筑工程总产值或仍将受到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建设订单指标的影响。 2023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建筑订单分别同比减少12.7%和31.4%,虽然第四季度有所增加(22.7%),但去年第一季度再次减少15.6%。因此,专家普遍认为,在今年上半年,韩国建筑业仍将维持疲软态势。企划财政部相关人士表示:“虽然去年12月建筑业出现了小幅复苏的迹象,但整体低迷的态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预计根据经济整体情况,从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开始,建筑业将逐渐趋于复苏。”
2025-02-04 20:22:18 -
韩国海外建筑订单破万亿美元大关 59年征程再攀新峰
去年,韩国海外建筑累计订单额首次跨越1万亿美元的里程碑。这是自1965年11月现代建筑首次承揽海外订单后,已跨越整整59年。 国土交通部于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韩国海外建筑累计订单额达到9965亿美元,并于同年12月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在面对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严峻挑战下,韩国建筑业展现出非凡的韧性,于年终阶段全力冲刺,持续聚焦订单累积,实现历史性突破。 国土交通部长官朴庠禹在新年贺词中特别强调了“1万亿美元大关”的非凡意义,指出为韩国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成为国家发展的坚实基石。尽管去年全年海外建筑订单额未能完全达到政府预设的400亿美元目标,但仍创下自2015年(461亿美元)以来9年间的新高,彰显行业的复苏势头与潜力。数据显示,去年1至11月,海外建筑累计订单额为326.9亿美元,12月订单额尚未公布。 海外建筑年均订单额曾在2010年的繁荣期达到716亿美元的高峰,随后受中美贸易战和中东地区订单减少等因素影响,订单逐年下滑,2019年更是降至223亿美元的低谷。然而,自2021年(306亿美元)起,订单额开始反弹,2022年和2023年分别达到10亿美元和333亿美元,呈稳步回升的良好态势。 去年,中东市场成为韩国海外建筑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2023年,中东订单额占韩国全体海外订单的34%,去年跃升至50%。去年4月,三星工程与GS建设从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获得60.8亿美元大单,以及后续多个中东项目的成功承揽,为业绩贡献了重要支撑力。海外建筑协会全球事业支援室长李龙光(音)指出:“得益于去年油价稳定,中东国家订单量持续增加,全年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展望未来,我们将致力于拓展高附加值的投资开发型订单,以进一步提升行业竞争力。” 尽管去年海外建筑订单取得1万亿美元的里程碑式成就,但政府仍难笑逐颜开。由于韩国政局动荡及济州航空坠机事故等事件影响,去年底至今年初的整体氛围暗淡。业内预测认为,鉴于政局的不确定性及外部环境的多变性,今年的海外建筑订单环境仍面临诸多挑战,形势不容乐观。
2025-01-03 23:53:28 -
揽单数量不及中国 韩国造船以质取胜突围高端市场
中国造船业近来发展势头强劲,中韩两国在全球造船业订单量上的差距显著扩大,但业内分析却对韩国的前景持乐观态度,主要原因在于韩国在高附加值船舶接单选择方面取得成效。 全球金融机构ING 19日发布《亚洲造船复兴:订单纪录与价格上涨》报告显示,韩国造船企业在液化天然气(LNG)和液化石油气(LPG)运输船等高附加值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目前全球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但依旧保持竞争优势。 英国克拉克森研究公司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韩国在全球市场共揽获1092万修正总吨(CGT,248艘)订单,而中国揽获4177万CGT(1518艘),是韩国的4倍。订单份额上,中国以69%的比例稳居第一,韩国则为18%,预计今年难以超过20%。 韩国的三大主要造船企业HD韩国造船海洋、韩华海洋和三星重工业在市场效率方面的优势受到业界公认。与以低价接单为主的中国相比,韩国在LNG和LPG运输船等高附加值领域表现卓越。ING指出,韩国造船企业通过专注盈利性强、附加值高的订单,正在强化长期竞争力。 此外,从船舶出口在总出口中的占比来看,韩国比中国和日本在全球造船业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ING强调,中国在全球造船市场占据最大份额,但大部分订单来自国内,因此船舶出口在总出口中的占比低于韩国和日本。今年截至上月,韩国船舶出口同比增长40.2%,远高于总出口的8.5%增幅。 韩国造船业界目前把重心放在积累未来数年的订单储备,并集中选择高附加值船舶接单上,与中国在订单量上的差距并未成为行业的关注焦点。业内人士表示,在已经确保未来几年订单储备的情况下,无需为了增加订单而揽接低价订单,最大化利润的高质量接单才是重点。 明年1月即将上任的美国特朗普政府对韩国造船业表现出高度关注,并已公开请求合作,这成为韩国造船业的利好消息。特朗普的外交与国防政策可能对韩国造船企业产生积极影响。ING分析称,韩国可能成为下一届特朗普政府在维护和建造美国战舰方面的首选合作伙伴。 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的背景下,美国造船业实际上已经陷入衰退,为缩小与中国的差距,美国可能增加海外订单。作为全球第二大战舰建造强国,韩国揽接美国订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尔ING首席经济学家姜敏珠(音)表示,在中日韩形成激烈竞争格局的同时,还不断有新的国家进入造船市场,因此造船业是亚洲最关键的产业之一。目前的造船业“超级周期”预计会为新入市场的企业和原有企业提供多种发展机会。 HD现代重工蔚山造船厂【图片来源 HD现代重工】
2024-12-19 20:09:47 -
韩国造船业订单量大幅落后中国 今年份额或创八年新低
截至今年11月,“K造船”全球订单份额仅维持在10%左右,若这一趋势持续,韩国造船业的年度业绩将创下自2016年以来的最低纪录。 英国权威造船与海运市场分析机构——克拉克森研究公司15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1月,全球市场共计订购了6033万CGT(标准货船算吨数,约2159艘)的新船。其中,韩国获得了1092万CGT(248艘)的订单,占全球市场总量的18%。 受年底市场需求放缓影响,即使全力争取订单,韩国造船业的全球份额很可能难以维持在20%以上,甚至有可能跌破2016年创下的15.5%低位,市场表现令人担忧。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造船业今年表现强劲,斩获了4177万CGT(1518艘)的订单,占全球订单总量的69%,是韩国的四倍之多。中韩两国订单量差距目前已达3085万CGT,预计将创下历史新高。特别是在全球造船行业处于“大周期”(景气上行)之际,韩国订单量的疲软表现引发业界忧虑。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韩国造船企业手握超过3年的订单积压,但仅依靠“选择性接单”难以确保长期市场竞争力,维持基本订单量至关重要。 有专家建议,面对中国的订单规模攻势,韩国应加大对中小型造船厂的扶持力度,以提升整体产能,扩大市场份额。 造船业内相关人士表示:“韩国在高附加值船舶建造领域仍具优势,但若无法确保集装箱船、散货船等主流船型的订单数量,未来将面临严峻挑战。现在正是全力扩大主流船舶订单份额的关键时期。” 三星重工业建造的LNG运输船【图片来源 三星重工业】
2024-12-16 18:50:51 -
小型OLED市场第三季度增长强劲 韩中制造商增势将持续至明年
一项调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用于智能手机和智能手表等产品的小型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全球出货量有所增加。 韩国市场研究企业UBI Research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小型OLED的出货量达到了2.47亿台。较前一季度增加7.8%,同比增加32.6%。具体来看,三星显示器和京东方的出货量与前一季度持平,而LG显示器和和辉光电的出货量则快速增长。 调查显示,LG显示器第三季度向苹果供应的iPhone面板出货量达1760万片,较前一季度增长64%。同期,智能手表面板出货量达1220万片,增长147%。LG显示器得益于出货量激增,小型OLED销量较前一季度增加74%,同比增加115%。 UBI Research预测,LG显示器的出货量不仅在第四季度,明年也将保持增长态势。这是由于预定明年发布的iPhone 17系列应用的是LTPO TFT(低温多晶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技术,而不是现有的LTPS TFT(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由于京东方在技术方面的局限性,LG显示器预计将接手相关订单,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UBI Research还表示,LG显示器目前的面板产能接近满负荷,为了确保业务正常运行,有必要扩大6代生产线。 据调查,以今年第三季度为基准,三星显示器出货量虽然有所减少,但销售额与前一季度持平。中国面板制造商方面,京东方出货量虽与前一季度持平,但销售额增加15%。同时,和辉光电出货量较前一季度翻了一番,达到1300万片。 UBI Research表示,预计今年第四季度,LG显示器、三星显示器和京东方出货量均有望增加,考虑到第四季度是OLED市场旺季,预计今年全球智能手机OLED出货量将超过8亿片。
2024-12-10 22:28:12 -
Naver第三季度业绩再创新高 各业务板块全面增长
韩国最大门户网站Naver继续创造历史最佳业绩。Naver于8日发布公告称,根据合并报表,第三季度销售额达到2.715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0亿元),同比增长11.1%。合并营业利润为5253亿韩元,同比增长38.2%,环比增长11.1%,创下季度历史新高。 Naver在第二季度也创下了历史最高营业利润。净利润为5301亿韩元,同比增长48.8%。第三季度营业利润率为19.3%,比去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恢复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Naver的营业利润率自2021年第三季度开始下降,去年第一季度触底后逐渐反弹。 调整后的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为6991亿韩元,同比增长27.0%,环比增长9.5%,连续8个季度增长。公司表示,搜索和广告业务的强劲表现推动了整体销售额的增长。 从各业务部门的销售额来看,搜索平台为9977亿韩元,商务为7254亿韩元,金融科技为3851亿韩元,内容为4628亿韩元,云服务为1446亿韩元。 搜索平台得益于短视频、信息流服务增加,用户停留时间和新服务版面的扩大,以及广告产品的改进和精准定位的升级等因素,同比增长11.0%,环比增长2.0%。这是时隔10个季度再次实现两位数增长率。商务业务同比增长12.0%,环比增长0.9%。Naver表示将通过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继续增强商务竞争力。金融科技业务同比增长13.0%。 第三季度Naver Pay支付额同比增长22.1%,环比增长6.2%,达到18.6万亿韩元。线下支付额在现场支付、订单和预约支付额增长的推动下,同比增长78%。内容业务同比增长6.4%,环比增长10.2%,保持稳健增长。旗下日本LINE Manga创下历史最高月活跃用户(MAU)和付费用户数,推动付费内容销售额增长。云服务业务以Neurocloud和LINE WORKS为核心持续增长,同比增长17.0%,环比增长16.1%。 Naver首席执行官崔秀妍表示:“Naver正在基于人工智能(AI)和数据强化搜索功能,扩大符合用户兴趣的超个性化服务,持续提升平台水平。同时,我们将在场所、地图、房地产、数字孪生(Digital Twin)等线上线下体验中应用生成式AI,发掘未来增长动力,创造新的商业机会。” 位于京畿道城南市的Naver总部【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1-08 20:40:09 -
韩国三大造船业巨头有望时隔13年实现全年同步盈利
韩华海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船舶【图片来源 韩联社】 有预测称,韩国三大造船业巨头(HD韩国造船海洋、三星重工、韩华海洋)有望时隔13年实现全年同步盈利。作为衡量造船行业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克拉克森新造船指数”(Clarkson Newbuilding Price Index)接近历史最高点,备受关注。 据业界8日消息,克拉克森新造船指数有望触顶2008年9月的最高点191.6。克拉克森新造船指数由克拉克森研究公司发布,是评估新造船价格动态的重要指标,深刻反映了全球造船市场的整体价格水平与发展趋势,对造船企业、航运公司、投资者等相关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克拉克森新造船指数计算方法基于各类船舶的价格变化,并根据科学合理的权重分配进行综合评估。 数据显示,尽管今年集装箱船的需求有所减少,预计整体订单量或将随之减少,但由于红海事件等地缘政治风险,运费上涨带动了大型航运企业的集装箱订单。 据统计,今年1至10月,全球累计订单量已达5416万CGT(标准换算吨数),共计1910艘,同比(1852艘)增长3.1%。其中,集装箱船订单量同比增长99%,成为推动整体订单增长的主要动力。尽管随着集装箱船订单增势将于今年告一段落,2025年船舶订单将回落至4900万CGT,但业界普遍预测,新造船指数有望在2025年逼近甚至超越历史最高点,这主要是得益于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等高附加值船舶订单的持续高位运行,为指数的稳定上升提供了坚实支撑。 韩国造船企业大体上已确保3年以上的订单量,意味着即使明年前两个季度订单减少,工作量仍将保持稳定,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悉,造船主要生产成本之一的厚板价格,每吨有望降至约9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4654元)鉴于船用钢材在造船生产成本中占比约20%,而在原材料供应成本中更是超过70%,其价格变动对造船企业的盈利空间影响深远。目前,韩国主要造船企业与钢铁供应商正就下半年价格进行积极协商,造船企业以价格低廉的中国产厚板作为谈判筹码,力求进一步下调价格。 对此,业界相关人士表示:“随着新造船价格的稳步上扬及原材料价格的相对稳定,造船企业的收益结构正得到显著优化,为行业的持续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11-08 20:3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