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证券’新闻 126个
-
韩国股市强劲 KOSPI指数一度突破3200点
随着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连续刷新年内高点,韩国股市总市值首次突破300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6万亿韩元)大关,创历史新高。 韩国交易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本月10日,KOSPI、创业板指数(KOSDAQ)、中小企业股市(KONEX)三大市场总市值达3020.7694万亿韩元,首次突破3000万亿韩元大关。 从各市场表现来看,KOSPI市值为2603.7392万亿韩元;KOSDAQ和KONEX市值分别为413.8598万亿韩元和3.1704万亿韩元。 本月10日,KOSPI指数较前一交易日大幅上涨1.58%,收于3183.23点。创自2021年9月7日以来的最高水平。KOSDAQ指数同样表现强劲,上涨0.93%,收于797.7点,逼近800点重要关口。 股市上涨的主要推动力来自外国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本月10日,外国投资者在KOSPI市场净买入4487亿韩元,并在KOSDAQ市场净买入1472亿韩元;机构投资者则在KOSPI市场净买入416亿韩元。相反,散户投资者则分别在KOSPI和KOSDAQ市场净卖出5600亿韩元和135亿韩元。 值得关注的是,外国投资者已连续第二个月净买入韩国股票。根据韩国金融监督院的数据,外国投资者在5月和6月份分别净买入3.076万亿韩元和2.01万亿韩元。此前,外国投资者自去年8月至今年4月连续9个月净卖出韩国股票,5月开始转为净买入。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李在明成为韩国新任总统,韩国政局趋于稳定,外国投资者对韩国股市的参与度显著提升。 受市场情绪提振,多家证券公司看好今年下半年股市表现。IBK投资证券在最新报告中,将KOSPI指数年内波动区间上限从3100点上调至3400点;韩国投资证券则将预测区间从3150至3400点调整至3150至3550点。 KOSPI指数当天开盘上涨0.1%,报3186.35点。截至上午9时3分,KOSPI指数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56%,报3200.97点,再次刷新年内高点。
2025-07-11 20:07:18 -
韩国食品出海提振业绩 内需低迷导致分化加剧
在今年第二季度消费低迷的背景下,韩国食品企业表现呈现明显分化。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三养食品、好丽友业绩大幅攀升,而依赖内需市场的企业则普遍面临业绩压力。 据金融信息公司FnGuide与食品行业11日消息,韩国主要十家食品饮料企业今年第二季度总营收预计达15.288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98.54亿元),较去年同期(14.769万亿韩元)增长3.5%。同期营业利润预计为9514亿韩元,同比增长1%。十家企业包括希杰第一制糖、大象、东远F&B、乐天沃食品、乐天七星、好丽友、三养食品、农心、不倒翁与宾格瑞。 三养食品第二季度营收预计达5444亿韩元,同比大增29.7%;营业利润预计为1325亿韩元,增长幅度高达46.1%;营业利润率为24.3%,远高于食品行业平均水平。今年4至5月,三养月均方便面出口规模达8750万美元,同比增长29.6%。今年第一季度三养营收5290亿韩元,营业利润为1340亿韩元,持续强劲增长势头。 三养的海外销售占比从2017年的44%增至2020年的57%,去年达77%,今年第一季度进一步升至80%。随着“火鸡面”在中国、美国、欧洲持续热销,业内普遍看好三养下半年业绩。韩国投资证券研究员姜恩智(音)表示:“密阳第二工厂生产的“火鸡面”即将在第三季度开始向美国和欧洲大量出口,带动业绩增长。此前在欧美部分渠道未能满足全部需求,预计未来会快速恢复。” 好丽友同样从海外扩张中受益,第二季度营收预计7822亿韩元,同比增长8.6%;营业利润为1292亿韩元,增长5.9%。其中,俄罗斯法人业绩表现尤为突出,4至5月营收同比激增74.7%,巧克力派生产线开工率超140%。当地大型流通企业的供货渠道扩展有效提升整体业绩。 农心也凭借“辛拉面拓霸”在美国、日本、中国等市场的渠道拓展及3月涨价效果,预计第二季度营收8953亿韩元,同比增长4.2%;营业利润为487亿韩元,同比增长11.9%。然而,韩国多数食品企业第一季度业绩已经亮起红灯,第二季度情况依旧严峻。内需停滞、成本上升及促销费用增加等多重因素导致盈利能力下滑。 不倒翁第二季度营业利润预计为586亿韩元,同比减少4.8%;乐天沃食品为466亿韩元,同比下滑25.7%;宾格瑞则预计为383亿韩元,减少14.7%。IM投资证券研究员李京信(音)表示:“在国内消费低迷持续的情况下,营销费用增加拖累盈利。主要产品价格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业绩缓冲作用。” 希杰第一制糖第二季度营收预计7.3311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4%;但营业利润或降至3611亿韩元,同比减少5.8%。韩国民众消费信心疲软、原料价格上涨以及促销力度加大,导致盈利能力下降。与此同时,海外北美市场竞争加剧,增长势头放缓。大信证券研究员郑韩率(音)指出,下半年国内消费情绪可能逐步改善,加上美国甜点产线恢复正常,预计企业能够实现业绩的逐步回升。
2025-07-11 20:02:24 -
半导体寒冬未退 三星电子二季度业绩"腰斩"
在全球半导体行业持续低迷的态势下,三星电子今年第二季度营业利润仅达4.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41.3亿元),远低于市场预期。 三星电子于8日公布的今年第二季度初步业绩报告显示,营业利润同比大跌55.94%,环比减少31.24%,显著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6万亿韩元水平。创自2023年第四季度(2.8247万亿韩元)以来,时隔六个季度营业利润再次跌破5万亿韩元大关。 具体来看,负责半导体业务的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因预先计提库存资产评估损失准备金,叠加先进AI芯片受对华出口管制政策影响,对整体利润造成直接冲击。尽管改良版高带宽内存(HBM)产品已进入客户评估及小批量出货阶段,但其效益尚未能在第二季度业绩中得到体现。同时,非存储半导体业务仍面临销售受阻和生产线开工率持续走低的双重压力。但随着下半年市场需求逐步回暖,该业务板块的产能有望提升,从而改善亏损状况。此外,汇率波动和关税政策调整等因素也对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从各业务板块表现来看,当前包括晶圆代工和系统LSI在内的非存储半导体部门及NAND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而高附加值的HBM产品尚未产生显著的盈利贡献。韩国投资证券研究员蔡敏淑(音)指出,第二季度HBM的实际销售表现不及预期,加之NAND产品价格环比持续走低,预计相关业务亏损幅度将进一步扩大。晶圆代工业务的亏损规模预计与第一季度持平,自6月以来韩元汇率急剧贬值对营收和利润产生额外压力。 作为第一季度业绩贡献主力的移动体验(MX)部门,随着智能手机市场进入传统淡季,Galaxy S25系列产品的市场热度逐渐消退;同时,电视与家电业务也因市场需求持续疲软、关税成本上升以及行业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盈利能力明显下滑。 虽然三星电子未公布各部门具体业绩数据,但证券业界普遍预测,DS部门营业利润约为1万亿韩元,MX与网络业务约为2万亿韩元,显示器部门预计在6000亿至7000亿韩元之间,电视与家电业务约为4000亿至5000亿韩元,哈曼部门则在3000亿至4000亿韩元区间。 市场普遍认为,三星电子业绩有望在下半年逐步回暖。其中,以存储芯片为核心的半导体业务复苏前景尤为值得期待。随着存储芯片价格企稳回升,行业整体供需关系有望持续改善。此外,在半导体市场低迷期发挥关键作用的手机与显示器业务也将迎来旺季。 韩亚证券研究员金禄昊(音)表示:“三星电子营业利润预计将在第二季度触底回升。随着随着HBM3E 12层产品向超威半导体(AMD)批量供货,DRAM市场供需趋于稳定,叠加HBM产品占比提升推动行业进入涨价周期。同时,晶圆代工业务通过降本增效和拓展新客户,预计第三季度起亏损将逐步收窄。”
2025-07-08 23:50:12 -
韩国人形机器人"前有美后有中"核心零件靠日本 高新产业警报拉响
据机器人行业与科研人士8日消息,机器人成为先进制造业的标志后,韩国在人形机器人竞争中逐渐边缘化,核心竞争力方面面临诸多挑战。 三星电子未来机器人推进团长兼Rainbow Robotics创始人兼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名誉教授吴俊镐表示,从执行器(驱动装置)、外观设计到人工智能(AI)作业能力来看,韩国在高端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水平为85至90,而美国为100;在普及型机器人方面,假设中国为100时,韩国则仅为90至95。他指出,目前差距尚不算大,韩国企业如果在研发和投资上加大力度,可能在2至3年内重新跻身世界一流行列。 韩国产业研究院(KIET)发布的制造用机器人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估显示,韩国的综合得分为75.9,远低于日本(98.5)和德国(95.4),略高于中国(74)。然而,在零部件采购和市场需求方面,中国的表现要优于韩国。 与其他制造领域一样,中国的机器人发展势头惊人。摩根士丹利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内,中国在人形机器人相关专利申请数量上以5688项位居世界第一,美国(1483项)和日本(1195项)也都突破千项,而韩国仅为368项。 据Meritz证券数据,在机器人三大核心驱动技术之一的减速器方面,中国的自给率已达70%。中国机器人龙头企业优必选(UBTECH)也宣布,目前用于机器人和精密设备的伺服驱动器国产化率已从40%提升至90%。 相比之下,韩国的机器人驱动部件国产化率仅在20%区间,电机与减速器国产率则在30%中段徘徊,尤其在高精度减速器和伺服电机方面,对日本进口依赖极高。也就是说,一旦零部件价格上涨或供应链发生波动,韩国机器人企业就会受到严重冲击。在机器人主要三大核心部件减速器、伺服电机、伺服控制器中,韩国的制造成本占比高达70%。 有进投资证券研究员梁承允(音)表示,中国在应对美国制裁的背景下,已经在机器人制造、零部件和软件等价值链上实现较高程度的本土化,并凭借庞大的内需市场成功进入量产阶段。 在资金筹措方面,韩国也远逊于竞争国家。中国政府近日宣布设立1370亿美元规模的国家主导型机器人产业风投基金,而韩国为开发人形机器人设立的“K人形机器人联合”扶持资金仅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5亿元)。 民间投资也不容乐观。韩国机器人产业振兴院的机器人产业实态调查显示,2023年韩国共有4521家机器人企业,仅1.7%(42家)获得外部投资,其中近一半(49.4%)的融资金额低于10亿韩元。今年,美国Figure AI、Apptronik、Skild AI、Agility Robotics等主要机器人公司的筹资规模均达到5000亿至7000亿韩元之间,远超韩国同行。 在先进制造业的另一核心支柱AI领域,韩国的生态系统建设也相对滞后。美国有OpenAI、谷歌、英伟达等在半导体设计和AI模型领域的领先企业,台湾则以台积电为中心构建稳固的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生态体系。中国也有DeepSeek等AI模型开发企业,以及长江存储(CXMT)、中芯国际(SMIC)等半导体公司与美国抗衡。韩国则除了SK海力士在高带宽存储器(HBM)方面有所突破外,在AI产业内几乎没有领导地位。 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所(HAI)统计的各国AI民间投资规模显示,去年韩国仅为13.3亿美元,远低于美国(1099.8亿美元)和中国(92.9亿美元)。 韩国汉城大学经济学教授金尚峰(音)指出,今年韩国制造业就业人口比重已跌至15%左右,创历史新低,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重也持续十年下滑,现在正是通过高附加值技术培养和扩大研发支持,加快向先进制造业转型的关键时刻。
2025-07-08 22:35:47 -
韩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或将首度跌破2% 结构性矛盾成发展桎梏
一项调查显示,今年韩国潜在经济增长率预计将首次跌破2%,分析指出,低出生率、人口老龄化、创新动能不足等结构性问题叠加导致经济增长引擎快速衰退。在经济体量更为庞大、发展更为成熟的美国仍能维持2%以上潜在增长率的背景下,有观点认为韩国经济过早放缓。 韩国银行(央行)于7日向国会行政安全委员会所属共同民主党议员杨富男提交的《主要国家GDP产出缺口现状》报告显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上月发布的最新经济展望中,将韩国2025年潜在增长率预期从去年12月的2%下调至1.9%,降幅达0.1个百分点,是自2001年相关统计以来首次跌破2%。 潜在增长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在不引发通货膨胀前提下,通过充分动员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所能实现的GDP增长率,持续下滑意味着经济发展后劲不足。OECD统计数据显示,韩国潜在增长率自2011年(3.8%)以来已连续14年呈下行态势,特别是在2022至2024年间维持在2.2%水平后,今年骤降0.3个百分点。央行表示:“十年前,韩国潜在增长率尚能维持在3%左右,如今已显著下滑至2%以下区间。” 此外,韩国实际经济增长表现与潜在增长水平之间的差距正持续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中预测,韩国今年GDP缺口(实际GDP与潜在GDP的差额)将达-1.1%,这将是继2023年(-0.4%)和2024年(-0.3%)之后连续第三年呈负值,且负向缺口呈逐年扩大趋势。 分析指出,OECD此次下调韩国潜在增长率预期,既反映了人口负增长、生产率下降等长期结构性制约因素,也包含了对当前韩国经济复苏乏力的阶段性判断。专家认为,当务之急是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通过提升生产效率、积极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等系统性举措来重振经济活力。其中,如何有效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延缓劳动力规模萎缩是关键突破口。 野村证券经济学家朴正宇(音)指出:“韩国经济基础性增长机制已出现明显弱化。若被动接受2%以下的潜在增长率,可能导致经济陷入持续下行通道;但若不顾现实条件强行刺激增长,又可能诱发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等次生风险,最终仍难实现可持续发展。” 央行强调,过去三十年间(1994至2024年),韩国潜在增长率累计下降6个百分点,降速在全球范围内都属罕见。央行指出,唯有通过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扭转生育率颓势、优化外籍劳动力引进政策等措施,方能遏制潜在增长率持续下滑态势。当前正处于通过深化结构性改革,重新夯实经济发展基础的关键时期。 新政府已将提升潜在增长率列为核心施政目标,总统李在明在竞选期间曾明确提出“推动韩国进入潜在增长率3%新时代”的经济发展愿景,并着手推进相关政策的系统性制定与实施。
2025-07-07 18:57:20 -
三星电子KOSPI总市值比重创近九年新低
韩国金融投资协会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三星电子普通股占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总市值的14.53%,包括优先股在内的合计占比为16.17%,创下自2016年2月(15.83%)以来的最低水平。 该占比数据是以当月每个交易日三星电子收盘总市值占同期KOSPI市场全部股票收盘市值总额的比例计算月均值得出。 过去,三星电子(含优先股)占KOSPI总市值的比重一度超过20%。2020年3月更是达到27.82%的峰值,但自去年10月跌破20%关口至18.63%后,呈现持续下滑态势,6月进一步跌至16%区间,刷新近9年来新低。 三星电子在KOSPI市场占比跌破20%的主要原因在于负责半导体业务的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业绩疲软。根据三星电子一季度财报,DS部门营收为25.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17亿元),环比下滑17%;营业利润1.1万亿韩元,环比下降1.8%。与此同时,非存储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高带宽存储器(HBM)技术的市场竞争力尚未充分体现。 值得关注的是,6月份尽管市场对新政府推出股市刺激政策抱有期待,推动KOSPI指数连续上涨,但三星电子股价却未能跟上大盘步伐,导致其市值占比加速下滑。当月KOSPI指数累计上涨13.86%,而三星电子股价仅上涨6.41%。 然而,证券业界普遍预测,从今年第三季度起,随着HBM销售额增长,三星电子业绩有望触底回升。DS投资证券分析师李秀林(音)表示,三星电子业绩预计将在今年第二季度触底,第三季度开始回升。HBM3e 12层产品的主要客户供货预期依然存在,随着晶圆代工客户的增加,下半年表现值得期待。
2025-07-06 19:39:21 -
韩国6月外储4102亿美元 三个月来首现增长
韩国银行(央行)3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韩国外汇储备额为4102亿美元,环比增加56.1亿美元。这是自上月外储近五年来跌至最低后出现反弹。 央行解释称,这得益于美元疲软使得以其他外币计价的资产换算成美元后金额增加,以及外汇资产运用收益增加。由于6月份美元汇率下跌约1.9%,以美元计价的欧元、日元等其他外币资产额则相应增加。 从外储资产类别来看,有价证券环比减少14.7亿美元,为3585亿美元;存款准备金环比增加68.6亿美元,为265.4亿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环比增加2.1亿美元,为158.9亿美元;IMF储备头寸环比增加1000万美元,为44.7亿美元;黄金储备与上月持平,为47.9亿美元。 截至5月底,韩国外汇储备规模位居全球第10位。从2023年8月至今年2月,韩国外汇储备一直保持第9位,随后略有下降。 从各国家(地区)外汇储备规模来看,中国大陆以3.2853万亿美元居首,其次依次为日本(1.2981万亿美元)、瑞士(9808亿美元)、印度(6913亿美元)、俄罗斯(6804亿美元)、中国台湾(5929亿美元)、沙特阿拉伯(4587亿美元)、德国(4564亿美元)和中国香港(4310亿美元)。
2025-07-03 20:09:38 -
韩中关系回暖激活美妆产业 化妆品巨头重塑对华布局
随着韩国政权更迭及韩中关系改善预期升温,韩国美妆(K-Beauty)产业加快重启曾一度陷入停滞的中国市场战略。爱茉莉太平洋、LG生活健康、韩国科玛等主要化妆品企业相继完成结构调整,通过整顿分销渠道、大规模投资及强化全球平台合作等举措,为“第二增长曲线”蓄力。 业内消息显示,爱茉莉太平近期完成了针对中国市场的结构调整,自今年起正式进入增长导向阶段,计划大幅加码在华投资。集团社长金昇焕于上月12日在首尔举行的第16届IGDS世界百货店峰会上表示:“中国依然是我们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当前正处于由结构调整向增长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 事实上,企业此前推进的结构调整已开始显现成效。受“限韩令”影响,爱茉莉太平洋大幅缩减线下门店规模,转向线上渠道重塑销售体系,并聚焦提升盈利能力。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了八个季度来的首次盈利,表明其经营结构已得到有效调整,也为重返中国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金昇焕指出:“在中国内需回暖与韩中关系改善的双重背景下,公司将通过提升上海工厂开工率等方式,积极寻求新的增长动能。”他指出,该工厂自2002年竣工投产、2014年扩建以来,因限韩令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冲击,开工率一度降至约10%。未来,公司将逐步恢复正常运营体系,扩大产能,以满足中国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除爱茉莉太平洋外,韩国美妆行业整体也在加速调整对华战略。韩国科玛近日与中国最大跨境电商平台“天猫国际”签署合作协议,计划通过强化定制化服务、加强与全球平台协同合作,助力韩国美妆品牌深耕中国市场。 科丝美诗则通过加大资本投入,进一步深化在华布局。公司计划于2026年前在上海莘庄工业园区建设集研发、生产与销售于一体的新总部,占地约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7.3万平方米,旨在打造面向中国市场的化妆品设计代工(ODM)核心基地。 LG生活健康以品牌营销为核心,积极扩大在华影响力。今年5月27日,公司在上海举办了旗下高端宫廷护肤品牌“后(WHOO)”全球发布会,邀请韩国、中国及亚洲各地的主流媒体、美妆达人和电商平台高管出席,全面开启新一轮品牌推广攻势。 业内普遍认为,尽管近年来韩国企业在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但鉴于中国市场体量庞大且增长潜力依然可观,化妆品行业整体仍然高度重视中国市场。在韩中关系回暖的大背景下,韩国美妆产业正重新将中国视为推动“第二增长曲线”的关键战略阵地。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同样看好中国消费回暖态势。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中国化妆品零售总额达到3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5月进一步上升至435亿元,同比增长4.4%,整体呈现稳步复苏的态势。 韩国LS证券分析师吴林雅(音)指出:“随着中国内需回暖、高端产品消费持续增长、本地渠道不断优化,加之免税市场逐步恢复,预计下半年化妆品行业有望全面反弹,中国市场或将成为推动行业估值上调的重要动力。” 梅里茨证券分析师朴钟大(音)表示:“近期中国消费环境明显改善,出口形势也呈现回升趋势。再加上韩中关系缓和的预期升温,有望减轻企业在华经营的不确定性,行业前景值得期待。” 然而,也有观点提醒企业需保持谨慎。部分业内人士指出,虽然中国第一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及4月至5月的消费数据均超出市场预期,但阶段性反弹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此外,“国潮”兴起、监管趋严和消费结构持续变化,可能使海外品牌难以重现以往的“特殊红利”。 因此,部分企业在积极推进对华战略的同时,也加大了对日本、美国和欧洲市场的布局,力求实现渠道多元化,以分散市场风险。受限韩令和疫情双重影响,业内普遍认为短期内经营不确定性仍难以完全消除。 一位化妆品企业负责人表示:“当前中国市场环境确实有所改善,这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增长机会。但考虑到外部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我们也在积极拓展其他国家市场布局,确保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2025-07-03 00:41:17 -
韩国主要金融集团10年间资产规模翻番 KB金融居首位
企业数据研究机构CEO SCORE于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4年间,韩国主要11家金融集团总资产规模从1865.1万亿韩元增至3926.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9.8万亿元至20.7万亿元),增幅达110.5%。 从历年数据看,韩国11家主要金融集团总资产规模在2015年首次突破2000万亿韩元大关,2020年跨越3000万亿韩元门槛,预计今年将突破4000万亿韩元。 从各集团资产规模来看,截至去年,KB金融集团以760.1万亿韩元位居首位,新韩金融集团(724.4万亿韩元)、韩亚金融集团(639.2万亿韩元)、NH农协金融集团(577.3万亿韩元)和友利金融集团(528.3万亿韩元)分列二至五位。 从增长幅度来看,过去10年间,KB金融集团表现最为亮眼,资产增幅达134.8%。新韩金融集团(108.6%)、友利金融集团(100.9%)、韩亚金融集团(98.4%)和NH农协金融集团(72.4%)紧随其后。 过去10年间,主要金融集团通过并购策略不断扩大规模,并实现业务多元化发展。KB金融集团在2015年收购LIG财产保险公司、2016年收购现代证券公司、2020年收购保诚人寿保险公司。新韩金融则于2019年收购Orange Life人寿保险公司。 此外,友利金融集团在2019年收购国际信托、东洋资产运营公司及ABL资产运营公司。韩亚金融则于2020年完成对The K财产保险公司的收购。 专注证券业务的三大金融集团———Meritz金融、韩国投资金融及未来资产金融在过去10年间资产规模均扩大超过80万亿韩元。其中,Meritz金融资产增幅最为惊人,达336.5%;韩国投资金融和未来资产金融分别增长292.9%和185.1%。 地方金融集团方面,截至去年,BNK金融集团资产规模为158.1万亿韩元,iM金融为97.9万亿韩元,JB金融为68.3万亿韩元。过去10年的资产增幅来看,iM金融领跑,增幅达125.2%,其次为JB金融(85.3%)和BNK金融(79.3%)。
2025-07-02 19:27:35 -
友利金融集团正式进军保险业 东洋人寿与ABL人寿成旗下子公司
友利金融集团1日宣布,已完成将东洋人寿保险和ABL人寿保险纳入旗下子公司的程序。继去年8月通过设立友利投资证券正式进军证券业后,友利金融集团此次成功拓展至保险业务领域。至此,友利金融集团实现了银行、证券、保险等多元业务的全面覆盖,正式转型为综合金融集团。 此次纳入集团体系的东洋人寿与ABL人寿拥有稳固的销售网络,在客户基础、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随着集团旗下各子公司间协同效应的逐步显现,预计将推动资产与收入规模进一步扩大,提高非银行业务比重,并将有效优化集团整体财务结构。 友利金融集团表示,此次并入程序不仅是业务版图的扩张,更为集团未来的可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该集团计划将东洋人寿和ABL人寿与友利投资证券共同打造为非银行板块的核心支柱,进一步强化集团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2025-07-02 02:37:21
-
韩国股市强劲 KOSPI指数一度突破3200点
随着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连续刷新年内高点,韩国股市总市值首次突破300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6万亿韩元)大关,创历史新高。 韩国交易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本月10日,KOSPI、创业板指数(KOSDAQ)、中小企业股市(KONEX)三大市场总市值达3020.7694万亿韩元,首次突破3000万亿韩元大关。 从各市场表现来看,KOSPI市值为2603.7392万亿韩元;KOSDAQ和KONEX市值分别为413.8598万亿韩元和3.1704万亿韩元。 本月10日,KOSPI指数较前一交易日大幅上涨1.58%,收于3183.23点。创自2021年9月7日以来的最高水平。KOSDAQ指数同样表现强劲,上涨0.93%,收于797.7点,逼近800点重要关口。 股市上涨的主要推动力来自外国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本月10日,外国投资者在KOSPI市场净买入4487亿韩元,并在KOSDAQ市场净买入1472亿韩元;机构投资者则在KOSPI市场净买入416亿韩元。相反,散户投资者则分别在KOSPI和KOSDAQ市场净卖出5600亿韩元和135亿韩元。 值得关注的是,外国投资者已连续第二个月净买入韩国股票。根据韩国金融监督院的数据,外国投资者在5月和6月份分别净买入3.076万亿韩元和2.01万亿韩元。此前,外国投资者自去年8月至今年4月连续9个月净卖出韩国股票,5月开始转为净买入。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李在明成为韩国新任总统,韩国政局趋于稳定,外国投资者对韩国股市的参与度显著提升。 受市场情绪提振,多家证券公司看好今年下半年股市表现。IBK投资证券在最新报告中,将KOSPI指数年内波动区间上限从3100点上调至3400点;韩国投资证券则将预测区间从3150至3400点调整至3150至3550点。 KOSPI指数当天开盘上涨0.1%,报3186.35点。截至上午9时3分,KOSPI指数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56%,报3200.97点,再次刷新年内高点。
2025-07-11 20:07:18 -
韩国食品出海提振业绩 内需低迷导致分化加剧
在今年第二季度消费低迷的背景下,韩国食品企业表现呈现明显分化。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三养食品、好丽友业绩大幅攀升,而依赖内需市场的企业则普遍面临业绩压力。 据金融信息公司FnGuide与食品行业11日消息,韩国主要十家食品饮料企业今年第二季度总营收预计达15.288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98.54亿元),较去年同期(14.769万亿韩元)增长3.5%。同期营业利润预计为9514亿韩元,同比增长1%。十家企业包括希杰第一制糖、大象、东远F&B、乐天沃食品、乐天七星、好丽友、三养食品、农心、不倒翁与宾格瑞。 三养食品第二季度营收预计达5444亿韩元,同比大增29.7%;营业利润预计为1325亿韩元,增长幅度高达46.1%;营业利润率为24.3%,远高于食品行业平均水平。今年4至5月,三养月均方便面出口规模达8750万美元,同比增长29.6%。今年第一季度三养营收5290亿韩元,营业利润为1340亿韩元,持续强劲增长势头。 三养的海外销售占比从2017年的44%增至2020年的57%,去年达77%,今年第一季度进一步升至80%。随着“火鸡面”在中国、美国、欧洲持续热销,业内普遍看好三养下半年业绩。韩国投资证券研究员姜恩智(音)表示:“密阳第二工厂生产的“火鸡面”即将在第三季度开始向美国和欧洲大量出口,带动业绩增长。此前在欧美部分渠道未能满足全部需求,预计未来会快速恢复。” 好丽友同样从海外扩张中受益,第二季度营收预计7822亿韩元,同比增长8.6%;营业利润为1292亿韩元,增长5.9%。其中,俄罗斯法人业绩表现尤为突出,4至5月营收同比激增74.7%,巧克力派生产线开工率超140%。当地大型流通企业的供货渠道扩展有效提升整体业绩。 农心也凭借“辛拉面拓霸”在美国、日本、中国等市场的渠道拓展及3月涨价效果,预计第二季度营收8953亿韩元,同比增长4.2%;营业利润为487亿韩元,同比增长11.9%。然而,韩国多数食品企业第一季度业绩已经亮起红灯,第二季度情况依旧严峻。内需停滞、成本上升及促销费用增加等多重因素导致盈利能力下滑。 不倒翁第二季度营业利润预计为586亿韩元,同比减少4.8%;乐天沃食品为466亿韩元,同比下滑25.7%;宾格瑞则预计为383亿韩元,减少14.7%。IM投资证券研究员李京信(音)表示:“在国内消费低迷持续的情况下,营销费用增加拖累盈利。主要产品价格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业绩缓冲作用。” 希杰第一制糖第二季度营收预计7.3311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4%;但营业利润或降至3611亿韩元,同比减少5.8%。韩国民众消费信心疲软、原料价格上涨以及促销力度加大,导致盈利能力下降。与此同时,海外北美市场竞争加剧,增长势头放缓。大信证券研究员郑韩率(音)指出,下半年国内消费情绪可能逐步改善,加上美国甜点产线恢复正常,预计企业能够实现业绩的逐步回升。
2025-07-11 20:02:24 -
半导体寒冬未退 三星电子二季度业绩"腰斩"
在全球半导体行业持续低迷的态势下,三星电子今年第二季度营业利润仅达4.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41.3亿元),远低于市场预期。 三星电子于8日公布的今年第二季度初步业绩报告显示,营业利润同比大跌55.94%,环比减少31.24%,显著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6万亿韩元水平。创自2023年第四季度(2.8247万亿韩元)以来,时隔六个季度营业利润再次跌破5万亿韩元大关。 具体来看,负责半导体业务的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因预先计提库存资产评估损失准备金,叠加先进AI芯片受对华出口管制政策影响,对整体利润造成直接冲击。尽管改良版高带宽内存(HBM)产品已进入客户评估及小批量出货阶段,但其效益尚未能在第二季度业绩中得到体现。同时,非存储半导体业务仍面临销售受阻和生产线开工率持续走低的双重压力。但随着下半年市场需求逐步回暖,该业务板块的产能有望提升,从而改善亏损状况。此外,汇率波动和关税政策调整等因素也对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从各业务板块表现来看,当前包括晶圆代工和系统LSI在内的非存储半导体部门及NAND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而高附加值的HBM产品尚未产生显著的盈利贡献。韩国投资证券研究员蔡敏淑(音)指出,第二季度HBM的实际销售表现不及预期,加之NAND产品价格环比持续走低,预计相关业务亏损幅度将进一步扩大。晶圆代工业务的亏损规模预计与第一季度持平,自6月以来韩元汇率急剧贬值对营收和利润产生额外压力。 作为第一季度业绩贡献主力的移动体验(MX)部门,随着智能手机市场进入传统淡季,Galaxy S25系列产品的市场热度逐渐消退;同时,电视与家电业务也因市场需求持续疲软、关税成本上升以及行业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盈利能力明显下滑。 虽然三星电子未公布各部门具体业绩数据,但证券业界普遍预测,DS部门营业利润约为1万亿韩元,MX与网络业务约为2万亿韩元,显示器部门预计在6000亿至7000亿韩元之间,电视与家电业务约为4000亿至5000亿韩元,哈曼部门则在3000亿至4000亿韩元区间。 市场普遍认为,三星电子业绩有望在下半年逐步回暖。其中,以存储芯片为核心的半导体业务复苏前景尤为值得期待。随着存储芯片价格企稳回升,行业整体供需关系有望持续改善。此外,在半导体市场低迷期发挥关键作用的手机与显示器业务也将迎来旺季。 韩亚证券研究员金禄昊(音)表示:“三星电子营业利润预计将在第二季度触底回升。随着随着HBM3E 12层产品向超威半导体(AMD)批量供货,DRAM市场供需趋于稳定,叠加HBM产品占比提升推动行业进入涨价周期。同时,晶圆代工业务通过降本增效和拓展新客户,预计第三季度起亏损将逐步收窄。”
2025-07-08 23:50:12 -
韩国人形机器人"前有美后有中"核心零件靠日本 高新产业警报拉响
据机器人行业与科研人士8日消息,机器人成为先进制造业的标志后,韩国在人形机器人竞争中逐渐边缘化,核心竞争力方面面临诸多挑战。 三星电子未来机器人推进团长兼Rainbow Robotics创始人兼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名誉教授吴俊镐表示,从执行器(驱动装置)、外观设计到人工智能(AI)作业能力来看,韩国在高端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水平为85至90,而美国为100;在普及型机器人方面,假设中国为100时,韩国则仅为90至95。他指出,目前差距尚不算大,韩国企业如果在研发和投资上加大力度,可能在2至3年内重新跻身世界一流行列。 韩国产业研究院(KIET)发布的制造用机器人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估显示,韩国的综合得分为75.9,远低于日本(98.5)和德国(95.4),略高于中国(74)。然而,在零部件采购和市场需求方面,中国的表现要优于韩国。 与其他制造领域一样,中国的机器人发展势头惊人。摩根士丹利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内,中国在人形机器人相关专利申请数量上以5688项位居世界第一,美国(1483项)和日本(1195项)也都突破千项,而韩国仅为368项。 据Meritz证券数据,在机器人三大核心驱动技术之一的减速器方面,中国的自给率已达70%。中国机器人龙头企业优必选(UBTECH)也宣布,目前用于机器人和精密设备的伺服驱动器国产化率已从40%提升至90%。 相比之下,韩国的机器人驱动部件国产化率仅在20%区间,电机与减速器国产率则在30%中段徘徊,尤其在高精度减速器和伺服电机方面,对日本进口依赖极高。也就是说,一旦零部件价格上涨或供应链发生波动,韩国机器人企业就会受到严重冲击。在机器人主要三大核心部件减速器、伺服电机、伺服控制器中,韩国的制造成本占比高达70%。 有进投资证券研究员梁承允(音)表示,中国在应对美国制裁的背景下,已经在机器人制造、零部件和软件等价值链上实现较高程度的本土化,并凭借庞大的内需市场成功进入量产阶段。 在资金筹措方面,韩国也远逊于竞争国家。中国政府近日宣布设立1370亿美元规模的国家主导型机器人产业风投基金,而韩国为开发人形机器人设立的“K人形机器人联合”扶持资金仅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5亿元)。 民间投资也不容乐观。韩国机器人产业振兴院的机器人产业实态调查显示,2023年韩国共有4521家机器人企业,仅1.7%(42家)获得外部投资,其中近一半(49.4%)的融资金额低于10亿韩元。今年,美国Figure AI、Apptronik、Skild AI、Agility Robotics等主要机器人公司的筹资规模均达到5000亿至7000亿韩元之间,远超韩国同行。 在先进制造业的另一核心支柱AI领域,韩国的生态系统建设也相对滞后。美国有OpenAI、谷歌、英伟达等在半导体设计和AI模型领域的领先企业,台湾则以台积电为中心构建稳固的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生态体系。中国也有DeepSeek等AI模型开发企业,以及长江存储(CXMT)、中芯国际(SMIC)等半导体公司与美国抗衡。韩国则除了SK海力士在高带宽存储器(HBM)方面有所突破外,在AI产业内几乎没有领导地位。 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所(HAI)统计的各国AI民间投资规模显示,去年韩国仅为13.3亿美元,远低于美国(1099.8亿美元)和中国(92.9亿美元)。 韩国汉城大学经济学教授金尚峰(音)指出,今年韩国制造业就业人口比重已跌至15%左右,创历史新低,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重也持续十年下滑,现在正是通过高附加值技术培养和扩大研发支持,加快向先进制造业转型的关键时刻。
2025-07-08 22:35:47 -
韩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或将首度跌破2% 结构性矛盾成发展桎梏
一项调查显示,今年韩国潜在经济增长率预计将首次跌破2%,分析指出,低出生率、人口老龄化、创新动能不足等结构性问题叠加导致经济增长引擎快速衰退。在经济体量更为庞大、发展更为成熟的美国仍能维持2%以上潜在增长率的背景下,有观点认为韩国经济过早放缓。 韩国银行(央行)于7日向国会行政安全委员会所属共同民主党议员杨富男提交的《主要国家GDP产出缺口现状》报告显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上月发布的最新经济展望中,将韩国2025年潜在增长率预期从去年12月的2%下调至1.9%,降幅达0.1个百分点,是自2001年相关统计以来首次跌破2%。 潜在增长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在不引发通货膨胀前提下,通过充分动员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所能实现的GDP增长率,持续下滑意味着经济发展后劲不足。OECD统计数据显示,韩国潜在增长率自2011年(3.8%)以来已连续14年呈下行态势,特别是在2022至2024年间维持在2.2%水平后,今年骤降0.3个百分点。央行表示:“十年前,韩国潜在增长率尚能维持在3%左右,如今已显著下滑至2%以下区间。” 此外,韩国实际经济增长表现与潜在增长水平之间的差距正持续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中预测,韩国今年GDP缺口(实际GDP与潜在GDP的差额)将达-1.1%,这将是继2023年(-0.4%)和2024年(-0.3%)之后连续第三年呈负值,且负向缺口呈逐年扩大趋势。 分析指出,OECD此次下调韩国潜在增长率预期,既反映了人口负增长、生产率下降等长期结构性制约因素,也包含了对当前韩国经济复苏乏力的阶段性判断。专家认为,当务之急是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通过提升生产效率、积极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等系统性举措来重振经济活力。其中,如何有效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延缓劳动力规模萎缩是关键突破口。 野村证券经济学家朴正宇(音)指出:“韩国经济基础性增长机制已出现明显弱化。若被动接受2%以下的潜在增长率,可能导致经济陷入持续下行通道;但若不顾现实条件强行刺激增长,又可能诱发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等次生风险,最终仍难实现可持续发展。” 央行强调,过去三十年间(1994至2024年),韩国潜在增长率累计下降6个百分点,降速在全球范围内都属罕见。央行指出,唯有通过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扭转生育率颓势、优化外籍劳动力引进政策等措施,方能遏制潜在增长率持续下滑态势。当前正处于通过深化结构性改革,重新夯实经济发展基础的关键时期。 新政府已将提升潜在增长率列为核心施政目标,总统李在明在竞选期间曾明确提出“推动韩国进入潜在增长率3%新时代”的经济发展愿景,并着手推进相关政策的系统性制定与实施。
2025-07-07 18:57:20 -
三星电子KOSPI总市值比重创近九年新低
韩国金融投资协会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三星电子普通股占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总市值的14.53%,包括优先股在内的合计占比为16.17%,创下自2016年2月(15.83%)以来的最低水平。 该占比数据是以当月每个交易日三星电子收盘总市值占同期KOSPI市场全部股票收盘市值总额的比例计算月均值得出。 过去,三星电子(含优先股)占KOSPI总市值的比重一度超过20%。2020年3月更是达到27.82%的峰值,但自去年10月跌破20%关口至18.63%后,呈现持续下滑态势,6月进一步跌至16%区间,刷新近9年来新低。 三星电子在KOSPI市场占比跌破20%的主要原因在于负责半导体业务的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业绩疲软。根据三星电子一季度财报,DS部门营收为25.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17亿元),环比下滑17%;营业利润1.1万亿韩元,环比下降1.8%。与此同时,非存储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高带宽存储器(HBM)技术的市场竞争力尚未充分体现。 值得关注的是,6月份尽管市场对新政府推出股市刺激政策抱有期待,推动KOSPI指数连续上涨,但三星电子股价却未能跟上大盘步伐,导致其市值占比加速下滑。当月KOSPI指数累计上涨13.86%,而三星电子股价仅上涨6.41%。 然而,证券业界普遍预测,从今年第三季度起,随着HBM销售额增长,三星电子业绩有望触底回升。DS投资证券分析师李秀林(音)表示,三星电子业绩预计将在今年第二季度触底,第三季度开始回升。HBM3e 12层产品的主要客户供货预期依然存在,随着晶圆代工客户的增加,下半年表现值得期待。
2025-07-06 19:39:21 -
韩国6月外储4102亿美元 三个月来首现增长
韩国银行(央行)3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韩国外汇储备额为4102亿美元,环比增加56.1亿美元。这是自上月外储近五年来跌至最低后出现反弹。 央行解释称,这得益于美元疲软使得以其他外币计价的资产换算成美元后金额增加,以及外汇资产运用收益增加。由于6月份美元汇率下跌约1.9%,以美元计价的欧元、日元等其他外币资产额则相应增加。 从外储资产类别来看,有价证券环比减少14.7亿美元,为3585亿美元;存款准备金环比增加68.6亿美元,为265.4亿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环比增加2.1亿美元,为158.9亿美元;IMF储备头寸环比增加1000万美元,为44.7亿美元;黄金储备与上月持平,为47.9亿美元。 截至5月底,韩国外汇储备规模位居全球第10位。从2023年8月至今年2月,韩国外汇储备一直保持第9位,随后略有下降。 从各国家(地区)外汇储备规模来看,中国大陆以3.2853万亿美元居首,其次依次为日本(1.2981万亿美元)、瑞士(9808亿美元)、印度(6913亿美元)、俄罗斯(6804亿美元)、中国台湾(5929亿美元)、沙特阿拉伯(4587亿美元)、德国(4564亿美元)和中国香港(4310亿美元)。
2025-07-03 20:09:38 -
韩中关系回暖激活美妆产业 化妆品巨头重塑对华布局
随着韩国政权更迭及韩中关系改善预期升温,韩国美妆(K-Beauty)产业加快重启曾一度陷入停滞的中国市场战略。爱茉莉太平洋、LG生活健康、韩国科玛等主要化妆品企业相继完成结构调整,通过整顿分销渠道、大规模投资及强化全球平台合作等举措,为“第二增长曲线”蓄力。 业内消息显示,爱茉莉太平近期完成了针对中国市场的结构调整,自今年起正式进入增长导向阶段,计划大幅加码在华投资。集团社长金昇焕于上月12日在首尔举行的第16届IGDS世界百货店峰会上表示:“中国依然是我们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当前正处于由结构调整向增长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 事实上,企业此前推进的结构调整已开始显现成效。受“限韩令”影响,爱茉莉太平洋大幅缩减线下门店规模,转向线上渠道重塑销售体系,并聚焦提升盈利能力。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了八个季度来的首次盈利,表明其经营结构已得到有效调整,也为重返中国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金昇焕指出:“在中国内需回暖与韩中关系改善的双重背景下,公司将通过提升上海工厂开工率等方式,积极寻求新的增长动能。”他指出,该工厂自2002年竣工投产、2014年扩建以来,因限韩令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冲击,开工率一度降至约10%。未来,公司将逐步恢复正常运营体系,扩大产能,以满足中国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除爱茉莉太平洋外,韩国美妆行业整体也在加速调整对华战略。韩国科玛近日与中国最大跨境电商平台“天猫国际”签署合作协议,计划通过强化定制化服务、加强与全球平台协同合作,助力韩国美妆品牌深耕中国市场。 科丝美诗则通过加大资本投入,进一步深化在华布局。公司计划于2026年前在上海莘庄工业园区建设集研发、生产与销售于一体的新总部,占地约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7.3万平方米,旨在打造面向中国市场的化妆品设计代工(ODM)核心基地。 LG生活健康以品牌营销为核心,积极扩大在华影响力。今年5月27日,公司在上海举办了旗下高端宫廷护肤品牌“后(WHOO)”全球发布会,邀请韩国、中国及亚洲各地的主流媒体、美妆达人和电商平台高管出席,全面开启新一轮品牌推广攻势。 业内普遍认为,尽管近年来韩国企业在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但鉴于中国市场体量庞大且增长潜力依然可观,化妆品行业整体仍然高度重视中国市场。在韩中关系回暖的大背景下,韩国美妆产业正重新将中国视为推动“第二增长曲线”的关键战略阵地。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同样看好中国消费回暖态势。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中国化妆品零售总额达到3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5月进一步上升至435亿元,同比增长4.4%,整体呈现稳步复苏的态势。 韩国LS证券分析师吴林雅(音)指出:“随着中国内需回暖、高端产品消费持续增长、本地渠道不断优化,加之免税市场逐步恢复,预计下半年化妆品行业有望全面反弹,中国市场或将成为推动行业估值上调的重要动力。” 梅里茨证券分析师朴钟大(音)表示:“近期中国消费环境明显改善,出口形势也呈现回升趋势。再加上韩中关系缓和的预期升温,有望减轻企业在华经营的不确定性,行业前景值得期待。” 然而,也有观点提醒企业需保持谨慎。部分业内人士指出,虽然中国第一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及4月至5月的消费数据均超出市场预期,但阶段性反弹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此外,“国潮”兴起、监管趋严和消费结构持续变化,可能使海外品牌难以重现以往的“特殊红利”。 因此,部分企业在积极推进对华战略的同时,也加大了对日本、美国和欧洲市场的布局,力求实现渠道多元化,以分散市场风险。受限韩令和疫情双重影响,业内普遍认为短期内经营不确定性仍难以完全消除。 一位化妆品企业负责人表示:“当前中国市场环境确实有所改善,这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增长机会。但考虑到外部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我们也在积极拓展其他国家市场布局,确保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2025-07-03 00:41:17 -
韩国主要金融集团10年间资产规模翻番 KB金融居首位
企业数据研究机构CEO SCORE于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4年间,韩国主要11家金融集团总资产规模从1865.1万亿韩元增至3926.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9.8万亿元至20.7万亿元),增幅达110.5%。 从历年数据看,韩国11家主要金融集团总资产规模在2015年首次突破2000万亿韩元大关,2020年跨越3000万亿韩元门槛,预计今年将突破4000万亿韩元。 从各集团资产规模来看,截至去年,KB金融集团以760.1万亿韩元位居首位,新韩金融集团(724.4万亿韩元)、韩亚金融集团(639.2万亿韩元)、NH农协金融集团(577.3万亿韩元)和友利金融集团(528.3万亿韩元)分列二至五位。 从增长幅度来看,过去10年间,KB金融集团表现最为亮眼,资产增幅达134.8%。新韩金融集团(108.6%)、友利金融集团(100.9%)、韩亚金融集团(98.4%)和NH农协金融集团(72.4%)紧随其后。 过去10年间,主要金融集团通过并购策略不断扩大规模,并实现业务多元化发展。KB金融集团在2015年收购LIG财产保险公司、2016年收购现代证券公司、2020年收购保诚人寿保险公司。新韩金融则于2019年收购Orange Life人寿保险公司。 此外,友利金融集团在2019年收购国际信托、东洋资产运营公司及ABL资产运营公司。韩亚金融则于2020年完成对The K财产保险公司的收购。 专注证券业务的三大金融集团———Meritz金融、韩国投资金融及未来资产金融在过去10年间资产规模均扩大超过80万亿韩元。其中,Meritz金融资产增幅最为惊人,达336.5%;韩国投资金融和未来资产金融分别增长292.9%和185.1%。 地方金融集团方面,截至去年,BNK金融集团资产规模为158.1万亿韩元,iM金融为97.9万亿韩元,JB金融为68.3万亿韩元。过去10年的资产增幅来看,iM金融领跑,增幅达125.2%,其次为JB金融(85.3%)和BNK金融(79.3%)。
2025-07-02 19:27:35 -
友利金融集团正式进军保险业 东洋人寿与ABL人寿成旗下子公司
友利金融集团1日宣布,已完成将东洋人寿保险和ABL人寿保险纳入旗下子公司的程序。继去年8月通过设立友利投资证券正式进军证券业后,友利金融集团此次成功拓展至保险业务领域。至此,友利金融集团实现了银行、证券、保险等多元业务的全面覆盖,正式转型为综合金融集团。 此次纳入集团体系的东洋人寿与ABL人寿拥有稳固的销售网络,在客户基础、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随着集团旗下各子公司间协同效应的逐步显现,预计将推动资产与收入规模进一步扩大,提高非银行业务比重,并将有效优化集团整体财务结构。 友利金融集团表示,此次并入程序不仅是业务版图的扩张,更为集团未来的可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该集团计划将东洋人寿和ABL人寿与友利投资证券共同打造为非银行板块的核心支柱,进一步强化集团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2025-07-02 02: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