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量子’新闻 9个
-
【亚洲人之声】中美科技霸权之争 韩国夹缝艰难求生
美国特朗普政府近日宣布限制英伟达(NVIDIA)H20芯片的对华出口。H20芯片是英伟达在美国对华实施出口管制政策后,专为中国市场推出的一款人工智能(AI)芯片。此次措施成为美国首次对本国半导体企业采取的出口限制,也是在拜登政府时期实施的对华半导体出口禁令基础上的进一步升级。 目前,中美两国正在尖端科技领域进行全面交锋。这场技术霸权之争可以追溯至2018年特朗普第一任期,当时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看似贸易纠纷,实为遏制中国“科技崛起”战略。此后,美国不断加强对华技术封锁力度,限制半导体设备出口,制裁华为、中兴等中国科技企业。与此同时,中国也加快推进半导体自主化和科技本土化进程。 事到如今,掌控世界的力量早已不是传统的武器或资源,而是AI、半导体、量子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全球咨询公司麦肯锡预测,截至2030年,AI技术推动全球生产总值(GDP)提高最多1.2%,并带来约13万亿美元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尖端技术在未来会进一步拉大国家之间的差距,国际秩序则由技术领先国家主导。 在这场科技角逐中,韩国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韩国60%以上的出口依赖中国和美国,既难以明确选边站队,也难以保持绝对中立。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韩国是全球需求枢纽的同时,又是战略技术的重要中间供应,正在面临来自美国制裁和中国自主的双重压力。 三星电子一方面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扩建工厂,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维持中国西安工厂的运作。韩国企业在两大强权之间小心翼翼寻找平衡,不敢轻易有所偏向,可谓左右为难。此外,AI半导体设计领域英伟达一家独大,而在量子计算机与云计算技术方面,中国也在迅速赶超。 韩国政府在危机中推出《国家尖端战略产业法》,指定半导体、电池、生物等产业为国家战略产业。然而,距离实现科技自立还有长路要走,韩国当前在研发投入和技术人才储备方面与技术强国相比尚有不足。在技术决定国家存亡的当下,韩国必须在技术人才培养、供应链多元化以及核心技术开发三个方面齐头并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图片来源 网络】
2025-04-18 18:58:05 -
美对韩实施"敏感国家"科研管制正式生效 双边前沿技术合作面临挑战
20日,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安德根前往美国,与美国能源部长等主要人士举行会谈【图片来源 韩联社】 美国能源部(DOE)于今年1月将韩国列入“敏感国家及其他指定国家清单”(SCL),于15日正式生效。此举引发韩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业界普遍担忧短期内可能对韩美两国在核能、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合作产生制约效应。 根据美国能源部官网显示,“敏感国家”清单基于国家安全、核不扩散、区域稳定、经济安全及反恐等多维度考量而设立的特殊监管名单。被列入该清单的国家和地区,其科研人员参与美国能源部下属机构的研究活动将受到额外限制。 根据规定,来自“敏感国家”的科研人员若需进入美国能源部所属研究设施开展工作,必须提前至少45天提交申请材料并接受特别安全审查。同时,美国能源部工作人员及研究人员赴韩开展合作或进行学术交流时,亦需履行额外的安全审批程序。分析指出,此举可能显著增加韩国科研人员参与美国国家级科研项目的难度。 韩国政府对此高度关注,认为该措施可能对韩美科技合作与人才交流造成不利影响。为此,韩方持续通过外交渠道进行磋商。上月20日,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安德根专程赴华盛顿与美国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举行会谈,双方就此事展开实质性协商。 据悉,韩美双方已在原则上达成取消韩国“敏感国家”指定的共识,但由于美方内部行政程序尚未完成,最终撤销决定仍需时日。韩国政府相关人士表示:“韩美双方持续保持密切沟通,依法推进相关程序。美方已明确承诺将最大限度降低对韩美科技交流的影响。” 目前,韩国科技界正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期待通过双边协商尽快解决这一技术性贸易障碍,维护两国在尖端科技领域的合作势头。
2025-04-15 22:37:54 -
从C919到DeepSeek 中国技术崛起正重塑全球竞争格局
近年来,中国科技产业的崛起速度令人惊叹。无论是C919国产客机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还是DeepSeek挑战OpenAI,甚至是航天、量子计算、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的突破,中国正在多个高科技赛道上迅速缩小与西方国家的差距,甚至在部分领域实现了超越。这一趋势不仅改变了全球科技竞争的格局,也对韩国等科技强国的产业生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C919商业化加速 冲击全球航空市场 长期以来,全球民航客机市场几乎被美国波音(Boeing)和欧洲空客(Airbus)所垄断。然而,中国商飞制造的一款单通道150座级窄体干线民航飞机C919的商用化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全球商用客机制造的第一梯队。尽管目前C919的飞行时间受限、运维体系尚未成熟,但随着中国加快飞机制造产业链的升级,未来10到20年内,这款中国国产客机极有可能成为国际航空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中国商飞制造的民航飞机C919。【图片来源 网络】 更值得关注的是,C919的成功研发带动了中国整个航空产业链的成长,包括航空电子、发动机、机体材料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韩国虽然在汽车、造船等制造业具备竞争力,但在航空航天领域相对薄弱。如果中国的商用飞机市场进一步壮大,韩国航空零部件企业未来的订单量可能会受到影响。 ▲DeepSeek低成本突破 威胁全球AI霸主地位 在AI领域,韩国的NAVER、三星电子等公司近年来也在大力投入,但目前仍主要依赖于美国技术。中国AI的崛起正让全球市场格局发生剧变。 DeepSeek的成功表明,中国AI企业已经能够在较低的计算成本下,训练出媲美ChatGPT的大语言模型。更关键的是,中国AI生态链正在形成“软硬结合”的闭环,从 AI 芯片(华为昇腾、寒武纪)、数据训练(百度、字节跳动)、大模型(DeepSeek、百度文心一言)到终端应用(小米、华为、腾讯 AI),中国科技公司正在打破对英伟达、英特尔等西方科技巨头的依赖。 【图片来源 AFP/韩联社】 相比之下,韩国 AI 产业的生态链尚未完全建立,高端AI服务器仍严重依赖英伟达GPU,软件算法也更多受制于美国。如果未来中国AI技术在计算成本和应用生态上继续领先,韩国企业可能会在全球 AI 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高科技全面突破 中国科技实力“反攻” 除了航空和 AI,中国在半导体、机器人、智能制造、生物科技、航天等多个高科技领域也在加速追赶。 尽管美国持续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实施制裁,但中国正加快推进芯片产业链的独立性。华为2023年推出的Mate 60 Pro搭载了中国自主研发的7nm级别芯片,被认为是突破美国封锁的标志性事件。如果中国成功建立完整的芯片供应链,韩国的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可能面临市场份额缩减的风险。 在机器人领域,中国的宇树科技(Unitree)已经推出了比特斯拉Optimus更先进的人形机器人,并计划在未来商业化。与此同时,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韩国现代机器人虽然在全球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但面对中国的激烈竞争,如何维持市场优势成为关键问题。 2月21日,在上海举行的“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一名男子与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握手。 【图片来源 AFP/韩联社】 而中国在航天领域也取得了快速进展,成为首个从月球背面采集样本成功返回地球的国家,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并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此外,中国企业在基因编辑、AI药物研发、再生医学等领域投入巨资,涌现出华大基因、百济神州等全球化企业。韩国生物科技虽然在新冠疫情期间崭露头角(如 SK生物制药、三星生物制剂),但面对中国的大规模资本投入,未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如今,韩国企业“产品在中国卖不动”已不再是主要问题,而是如何应对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反向冲击。从C919到DeepSeek,从AI到航天,中国正在塑造新的全球科技秩序,并对韩国、美国、欧洲等传统科技强国形成越来越大的挑战。 面对这一趋势,韩国必须调整战略,寻找突破口,才能在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阶段保持竞争力。这不仅是企业层面的挑战,也是国家产业政策必须正视的关键问题。如果应对不力,韩国可能在未来10到20年内,被中国在多个高科技领域超越,从“技术领先国”变成“技术追赶者”。 未来的科技竞争,才刚刚开始。
2025-03-05 17:00:00 -
阿里大手笔3800亿豪赌AI 韩国或因制度掣肘错失良机
2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时与民营企业家代表握手。【图片提供 新华社】 上月17日,一场备受关注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这是自2018年底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时隔六年多再次主持这一会议。观察人士普遍认为,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和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的背景下,本次会议的目的主要是为提振中国民营企业的信心。 从这次出席会谈的企业家来看,不难发现中国经济的发展重点出现变化,除了近年来鲜少亮相公众场合的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还有腾讯CEO马化腾、小米创始人雷军,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在春晚上大出风头的人形机器人生产企业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要么是互联网大佬,要么是尖端创新的“小龙”。相比之下,六年前出席会议的企业家,则大多来自传统行业。 过去几十年,房地产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然而随着房地产市场逐渐饱和,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甚至出现泡沫风险,政府意识到过度依赖房市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此外,中国长期以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在全球供应链中处于中低端,利润空间有限。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口红利逐渐退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下降,亟需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因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高新产业发展,如《中国制造2025》《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明确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会议取得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上月24日宣布,阿里将在未来三年投入超过3800亿元人民币,用于建设云和人工智能(AI)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创下中国民营企业在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纪录。 阿里巴巴未对具体如何分配资金,或是支持哪些项目做出详细说明,有分析认为,阿里巴巴本次巨额投资与两个重要时点相关:一是中国国内AI产业蓬勃发展;二是近期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被解读为对大型科技企业的支持。 与中国一样,韩国政府近年来将AI、大数据、5G、量子计算、半导体等尖端技术作为重点发展领域,视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为缩小与半导体先进国家的差距,韩国政府和国民力量党去年提出应出台《半导体特别法》,被视为“韩版”《芯片法案》,但因每周52小时工作制例外条款的争议部分未能缩小分歧而告吹。 韩国于2018年实施每周52小时工作法,将每周工作时间上限定为52小时,目的在于防止过度加班,平衡员工的工作及生活。《半导体特别法》规定,在以成果为基础的专业岗位上,不限制时间和工资的海外“白领豁免”(white collar exemption)在韩国仅限于半导体研发人员。遭到了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的反对,认为不应为特定产业“开绿灯”,以免损害劳动者权益。但国民力量党主张,半导体产业为韩国经济支柱产业,关系到国家竞争力,应引入例外条款,否则将令韩国企业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处于被动局面。 《半导体特别法》流产后,朝野陷入了“甩锅”的僵局。国民力量党批评共同民主党“看工会脸色行事”,李在明所谓的亲企业、实用主义不过是在耍机会主义的伎俩。而共同民主党则指责国民力量党“不负责任地耍赖”,导致产业竞争力受阻。为了拯救面临危机的半导体产业,应尽快处理政府支援等没有异议的部分内容。 《半导体特别法》未能通过暴露了韩国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一些局限性,52小时工作制旨在保护劳动者权益,但半导体行业较为特殊,具有争分夺秒的高度竞争性,需要更为灵活的政策支持。韩国政府需要在保障劳动者权益、反映企业诉求和寻求立法依据之间进行平衡,导致政策推进缓慢。 中韩两国体制不同、国情有别,中国在政策上的推进方式更加迅速和直接,具有更果断的决策能力。尤其在半导体这一事关国家未来竞争力的产业上,在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同时,有必要兼顾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寻求广泛共识和增强政策灵活性,推动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25-03-04 22:46:04 -
从C919到DeepSeek 中国技术崛起正重塑全球竞争格局
近年来,中国科技产业的崛起速度令人惊叹。无论是C919国产客机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还是DeepSeek挑战OpenAI,甚至是航天、量子计算、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的突破,中国正在多个高科技赛道上迅速缩小与西方国家的差距,甚至在部分领域实现了超越。这一趋势不仅改变了全球科技竞争的格局,也对韩国等科技强国的产业生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C919商业化加速 冲击全球航空市场 长期以来,全球民航客机市场几乎被美国波音(Boeing)和欧洲空客(Airbus)所垄断。然而,中国商飞制造的一款单通道150座级窄体干线民航飞机C919的商用化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全球商用客机制造的第一梯队。尽管目前C919的飞行时间受限、运维体系尚未成熟,但随着中国加快飞机制造产业链的升级,未来10到20年内,这款中国国产客机极有可能成为国际航空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中国商飞制造的民航飞机C919。【图片来源 网络】 更值得关注的是,C919的成功研发带动了中国整个航空产业链的成长,包括航空电子、发动机、机体材料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韩国虽然在汽车、造船等制造业具备竞争力,但在航空航天领域相对薄弱。如果中国的商用飞机市场进一步壮大,韩国航空零部件企业未来的订单量可能会受到影响。 ▲DeepSeek低成本突破 威胁全球AI霸主地位 在AI领域,韩国的NAVER、三星电子等公司近年来也在大力投入,但目前仍主要依赖于美国技术。中国AI的崛起正让全球市场格局发生剧变。 DeepSeek的成功表明,中国AI企业已经能够在较低的计算成本下,训练出媲美ChatGPT的大语言模型。更关键的是,中国AI生态链正在形成“软硬结合”的闭环,从AI芯片(华为昇腾、寒武纪)、数据训练(百度、字节跳动)、大模型(DeepSeek、百度文心一言)到终端应用(小米、华为、腾讯AI),中国科技公司正在打破对英伟达、英特尔等西方科技巨头的依赖。 【图片来源 AFP/韩联社】 相比之下,韩国AI产业的生态链尚未完全建立,高端AI服务器仍严重依赖英伟达GPU,软件算法也更多受制于美国。如果未来中国AI技术在计算成本和应用生态上继续领先,韩国企业可能会在全球 AI 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高科技全面突破 中国科技实力“反攻” 除了航空和 AI,中国在半导体、机器人、智能制造、生物科技、航天等多个高科技领域也在加速追赶。 尽管美国持续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实施制裁,但中国正加快推进芯片产业链的独立性。华为2023年推出的Mate 60 Pro搭载了中国自主研发的7nm级别芯片,被认为是突破美国封锁的标志性事件。如果中国成功建立完整的芯片供应链,韩国的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可能面临市场份额缩减的风险。 在机器人领域,中国的宇树科技(Unitree)已经推出了比特斯拉Optimus更先进的人形机器人,并计划在未来商业化。与此同时,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韩国现代机器人虽然在全球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但面对中国的激烈竞争,如何维持市场优势成为关键问题。 2月21日,在上海举行的“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一名男子与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握手。 【图片来源 AFP/韩联社】 而中国在航天领域也取得了快速进展,成为首个从月球背面采集样本成功返回地球的国家,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并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此外,中国企业在基因编辑、AI药物研发、再生医学等领域投入巨资,涌现出华大基因、百济神州等全球化企业。韩国生物科技虽然在新冠疫情期间崭露头角(如SK生物制药、三星生物制剂),但面对中国的大规模资本投入,未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如今,韩国企业“产品在中国卖不动”已不再是主要问题,而是如何应对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反向冲击。从C919到DeepSeek,从AI到航天,中国正在塑造新的全球科技秩序,并对韩国、美国、欧洲等传统科技强国形成越来越大的挑战。 面对这一趋势,韩国必须调整战略,寻找突破口,才能在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阶段保持竞争力。这不仅是企业层面的挑战,也是国家产业政策必须正视的关键问题。如果应对不力,韩国可能在未来10到20年内,被中国在多个高科技领域超越,从“技术领先国”变成“技术追赶者”。 未来的科技竞争,才刚刚开始。
2025-03-04 17:51:15 -
SK电讯与IonQ达成战略合作 推动AI和量子计算融合发展
27日,韩国移动通讯运营商SK电讯与美国量子计算公司IonQ正式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人工智能(AI)和量子计算领域展开深度协作。作为合作的一部分,SK电讯及其关联公司SK Square将以其持有的量子密码公司ID Quantique(IDQ)股份与IonQ的股份进行交换,进一步强化双方的战略协同效应。 IonQ作为全球量子计算领域的领先企业,凭借其高稳定性、高精确度的离子阱量子计算技术享誉业界。此次合作中,SK电讯与IonQ签署了谅解备忘录(MOU),旨在共同推动量子计算和AI技术的深度融合,为构建超级AI时代奠定坚实基础。 业界普遍认为,量子计算机凭借其远超传统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能力,将在AI领域发挥革命性作用。通过量子计算技术的应用,AI优化过程将实现更低的能耗和更高的效率,从而大幅提升AI技术及相关服务的性能水平。 根据合作协议,SK电讯计划将其旗下个人AI助理(PAA)产品A.、Aster、AI数据中心(AIDC)、GPU云服务(GPUaaS)以及边缘AI(Edge AI)等技术与IonQ的量子计算能力深度整合,进一步提升其在AI领域的竞争力。此外,SK电讯还将推动量子密钥分发(QKD)和抗量子密码(PQC)等量子安全技术的融合应用,全面提升技术实力。 通过此次股份交换,SK电讯和SK Square与IonQ建立了更为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尽管股份结构有所调整,SK电讯仍将继续与IDQ在量子密码通信领域保持合作,并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巩固其在韩国量子安全市场的领导地位。 SK电讯社长柳英相表示:“量子技术不再是AI发展的可选项,而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他强调,SK电讯将继续通过前瞻性投资和战略合作,加速向全球AI领先企业的目标迈进。 SK电讯总部大楼【图片来源 SK电讯】
2025-02-27 20:02:52 -
韩美日外长在德国会晤 强化安全合作共同应对朝鲜威胁
韩国外交部长官赵兑烈于当地时间15日,在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与美国国务卿马尔科·鲁比奥及日本外务大臣岩屋毅举行了韩美日外长会议。三国外长就韩美日合作、朝鲜及核问题应对、地区局势以及经济合作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并在联合声明中明确表示支持中国台湾适当参与国际组织。 三国外长一致认为,韩美日合作不仅符合三国利益,也对印太地区的安全、稳定与繁荣发挥关键作用。三方同意未来继续加强合作,并推动其制度化,涵盖外交、安全、经济安全以及尖端技术等广泛领域。为此,三国将进一步强化各级磋商机制和秘书处的协调运行。 此外,三国高度评价韩美日经济安全合作的扩大,涵盖人工智能(AI)、量子技术、半导体等前沿领域,并决定加强沟通,推动进一步合作。三方一致同意携手打造可信赖且稳定的供应链,同时在能源安全领域加强协调,探讨液化天然气(LNG)等合作方案。赵兑烈特别提及,韩国今年担任“矿产安全伙伴关系”(Mineral Security Partnership)轮值主席国,希望美日给予支持,共同确保该机制的成功运作。 在对朝问题上,三国外长重申韩美日对朝鲜完全无核化的坚定立场,并同意进一步加强对朝制裁及国际施压,特别是在打击朝鲜规避制裁及非法活动方面采取果断行动。三方一致强调,绝不容忍朝鲜对韩美日的任何挑衅或威胁,并对朝俄非法军事合作表达强烈关切,认为不应向朝鲜提供任何形式的补偿。 此外,三国外长共同谴责朝鲜长期持续进行的系统性、广泛性和严重侵犯人权行为。他们强调,维护国际社会对朝制裁体系的完整性,确保朝鲜无法通过非法手段为其核导计划融资,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会谈中再次重申,美方对韩国和日本的安全承诺“坚如磐石”,包括通过美国的核能力及军事力量提供支持,进一步强化韩美同盟与美日同盟的延伸威慑合作。 三国外长一致强调,印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至关重要,并同意共同推进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他们特别重申,坚决反对包括南海在内的印太地区任何试图以武力单方面改变现状的企图,并强调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 在联合声明中,三国外长明确表示,支持中国台湾适当参与国际组织,并认为其在国际社会的“有意义参与”符合全球利益。 三国外长一致认为,全球经济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三国应携手应对“经济胁迫”及不公平贸易行为。联合声明强调,三方将坚定维护自由公平的全球经济秩序,并承诺加强在半导体、关键矿产、能源和尖端技术等领域的合作。 此外,三方欢迎韩国担任2025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轮值主席国,并承诺共同努力,确保取得有意义的成果。 韩国外交部在会后表示,此次韩美日外长会谈是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首次举行的三方会议,具有重要意义。会议确认了三国推进合作的坚定意志,并为未来合作方向奠定了基础。 当地时间15日,韩国外交部长官赵兑烈(左起)、美国国务卿马可·卢比奥、日本外务大臣岩屋毅,在德国慕尼黑蒙特格拉斯宫附近的德国商业银行举行韩美日外长会议,并合影留念。【图片来源 韩国外交部】
2025-02-16 23:43:44 -
野心不止AI 中国砸重金发展量子技术欲赶超美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盾量子技术有限公司展出的“祖冲之二号”同款超导量子计算机。【图片提供 新华社】 刚刚过去的春节期间,一家默默无名的中国科技初创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发布的人工智能(AI)模型以性能直追OpenAI的ChatGPT同时开发费用超低在全球范围内爆火。不仅在AI领域,中国在量子领域也持续加码投资,正在对美国奋起直追。 去年12月,中国科学院直属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布量子计算机处理器“祖冲之三号”,“祖冲之三号”使用105量子比特,与谷歌的“垂柳”(Willow)达到同一量级。性能上虽稍逊于“垂柳”,但远超谷歌上一代超导量子计算机“悬铃木”。“垂柳”与“悬铃木”分别可在5分钟和3分钟内完成超级计算机需要10^25年(10的25次方)才能完成的计算。 据韩国科学技术企划评价院(KISTEP)本月4日的消息,中国在过去5年间向量子技术领域投入约2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00亿元)的预算,达到美国同期投资的4倍,居各国之首。 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分析称,中国在量子通讯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在量子计算和算法开发上远远落后于美国,政府正在执行大规模投资缩小与美国的差距。中国短期内将重点放在市场成熟度较高的量子技术上,以期在接近商业化的技术领域掌握主导权。 去年美国商务部对中国主要量子研究机构实施出口管制等措施,以阻止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崛起。韩国也将今年定为量子产业化的元年,投资1980亿韩元用于量子研发,同比增长54.1%,但规模仍与中国不可同日而语。 根据全球科研特别委员会发布的《全球研发战略地图》,对韩国的论文、专利技术、专家评估等进行综合考量,韩国在主要12个国家处于最下游。 因此有意见称,韩国应集中开发能够快速应用于产业的量子芯片原材料、零部件和装备,通过填补市场空白来提高量子领域的竞争力。 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负责人称,由于量子领域十分广泛,任何一个国家无法包揽。若韩国瞄准原材料、零部件和算法开发,将有可能在全球价值链中与主要国家进行合作。 韩国量子战略委员会有望于3月正式成立,委员会由国务总理担任委员长,负责制定跨政府部门的综合规划。但目前韩国政局动荡,总统尹锡悦面临弹劾危机,外界担心成立时间或将推迟。
2025-02-04 19:53:41 -
【CES 2025】科技届春晚来袭AI与未来移动性技术成最大看点
全球规模最大的家电与IT展览会“CES 2025”将于7日(当地时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盛大开幕。来自160多个国家的4500多家企业将在本次展会上展示全球尖端技术的发展方向。 CES最初以消费者家电展览会起步,但随着移动性、机械、人工智能(AI)等领域的扩展,现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技术展览之一。今年的主题是“连接、解决、发现、深入探究”(Connect, Solve, Discover, DIVE IN),展现对未来技术的深刻探索与创新渴望。 据业界5日消息,今年CES将集中展示AI技术的产业应用,备受关注。有分析指出,本次展会将揭示AI如何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尤其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潜力。AI技术将在移动性、数字健康、内容、生活方式和可持续性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其核心关键词包括超连接、经营模式创新和安全性。 除AI外,量子计算、生成型AI机器人、未来移动性技术和能源转换技术也成为展会的核心亮点。展会有望展现AI从概念到实际应用的全面进展,为与会者带来新的启示。 移动性领域技术在本届CES中备受瞩目,甚至有人将其比喻为“汽车展”。今年首次设立的“移动性舞台”预计将吸引大量观众。 日本丰田汽车在时隔5年后重返CES,计划展示其智慧城市模型“编织城市”(Woven City)的最新进展和技术应用案例。现代摩比斯则将代表现代汽车集团亮相,展出全息风挡显示屏等技术。 CES媒体日活动作为展会的前哨战,已于5日至6日在拉斯维加斯展开。三星电子和LG电子等企业将于6日举行媒体日活动。三星电子副会长韩宗熙将以“AI For All(为所有人的人工智能)”为主题发表演讲,探讨AI技术的普惠应用;LG电子社长赵周完则将以“共感智能”为主题,展示其未来愿景。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CEO)黄仁勋将在展会期间发表主题演讲,他将展示下一代AI加速器“Blackwell”的研发进展。达美航空CEO埃德·巴斯蒂安、沃尔沃集团总裁兼CEO马丁·伦德斯泰特和松下控股株式会社会长津贺一宏等业界领袖也将介绍各自在移动性与社会技术解决方案领域的创新计划。 本次CES的媒体日活动包括标志性项目“CES拉斯维加斯揭幕”(CES Unveiled Las Vegas),于5日下午率先登场。参展企业将通过这一平台抢先展示其技术突破与未来发展蓝图,激发全球产业的关注与期待。 CES 2025将持续至10日,预计将吸引众多技术爱好者、企业高管和政策制定者前来,共同探索科技的未来。 LG电子5日宣布,将于7日至10日(当地时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会展中心举办的“CES 2025”上,以“与共情智能相伴的日常美好生活”为主题,通过广告展示其技术愿景,迎接来自全球的参观者。【图片来源 LG电子】
2025-01-05 23:00:14
-
【亚洲人之声】中美科技霸权之争 韩国夹缝艰难求生
美国特朗普政府近日宣布限制英伟达(NVIDIA)H20芯片的对华出口。H20芯片是英伟达在美国对华实施出口管制政策后,专为中国市场推出的一款人工智能(AI)芯片。此次措施成为美国首次对本国半导体企业采取的出口限制,也是在拜登政府时期实施的对华半导体出口禁令基础上的进一步升级。 目前,中美两国正在尖端科技领域进行全面交锋。这场技术霸权之争可以追溯至2018年特朗普第一任期,当时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看似贸易纠纷,实为遏制中国“科技崛起”战略。此后,美国不断加强对华技术封锁力度,限制半导体设备出口,制裁华为、中兴等中国科技企业。与此同时,中国也加快推进半导体自主化和科技本土化进程。 事到如今,掌控世界的力量早已不是传统的武器或资源,而是AI、半导体、量子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全球咨询公司麦肯锡预测,截至2030年,AI技术推动全球生产总值(GDP)提高最多1.2%,并带来约13万亿美元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尖端技术在未来会进一步拉大国家之间的差距,国际秩序则由技术领先国家主导。 在这场科技角逐中,韩国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韩国60%以上的出口依赖中国和美国,既难以明确选边站队,也难以保持绝对中立。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韩国是全球需求枢纽的同时,又是战略技术的重要中间供应,正在面临来自美国制裁和中国自主的双重压力。 三星电子一方面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扩建工厂,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维持中国西安工厂的运作。韩国企业在两大强权之间小心翼翼寻找平衡,不敢轻易有所偏向,可谓左右为难。此外,AI半导体设计领域英伟达一家独大,而在量子计算机与云计算技术方面,中国也在迅速赶超。 韩国政府在危机中推出《国家尖端战略产业法》,指定半导体、电池、生物等产业为国家战略产业。然而,距离实现科技自立还有长路要走,韩国当前在研发投入和技术人才储备方面与技术强国相比尚有不足。在技术决定国家存亡的当下,韩国必须在技术人才培养、供应链多元化以及核心技术开发三个方面齐头并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图片来源 网络】
2025-04-18 18:58:05 -
美对韩实施"敏感国家"科研管制正式生效 双边前沿技术合作面临挑战
20日,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安德根前往美国,与美国能源部长等主要人士举行会谈【图片来源 韩联社】 美国能源部(DOE)于今年1月将韩国列入“敏感国家及其他指定国家清单”(SCL),于15日正式生效。此举引发韩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业界普遍担忧短期内可能对韩美两国在核能、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合作产生制约效应。 根据美国能源部官网显示,“敏感国家”清单基于国家安全、核不扩散、区域稳定、经济安全及反恐等多维度考量而设立的特殊监管名单。被列入该清单的国家和地区,其科研人员参与美国能源部下属机构的研究活动将受到额外限制。 根据规定,来自“敏感国家”的科研人员若需进入美国能源部所属研究设施开展工作,必须提前至少45天提交申请材料并接受特别安全审查。同时,美国能源部工作人员及研究人员赴韩开展合作或进行学术交流时,亦需履行额外的安全审批程序。分析指出,此举可能显著增加韩国科研人员参与美国国家级科研项目的难度。 韩国政府对此高度关注,认为该措施可能对韩美科技合作与人才交流造成不利影响。为此,韩方持续通过外交渠道进行磋商。上月20日,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安德根专程赴华盛顿与美国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举行会谈,双方就此事展开实质性协商。 据悉,韩美双方已在原则上达成取消韩国“敏感国家”指定的共识,但由于美方内部行政程序尚未完成,最终撤销决定仍需时日。韩国政府相关人士表示:“韩美双方持续保持密切沟通,依法推进相关程序。美方已明确承诺将最大限度降低对韩美科技交流的影响。” 目前,韩国科技界正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期待通过双边协商尽快解决这一技术性贸易障碍,维护两国在尖端科技领域的合作势头。
2025-04-15 22:37:54 -
从C919到DeepSeek 中国技术崛起正重塑全球竞争格局
近年来,中国科技产业的崛起速度令人惊叹。无论是C919国产客机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还是DeepSeek挑战OpenAI,甚至是航天、量子计算、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的突破,中国正在多个高科技赛道上迅速缩小与西方国家的差距,甚至在部分领域实现了超越。这一趋势不仅改变了全球科技竞争的格局,也对韩国等科技强国的产业生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C919商业化加速 冲击全球航空市场 长期以来,全球民航客机市场几乎被美国波音(Boeing)和欧洲空客(Airbus)所垄断。然而,中国商飞制造的一款单通道150座级窄体干线民航飞机C919的商用化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全球商用客机制造的第一梯队。尽管目前C919的飞行时间受限、运维体系尚未成熟,但随着中国加快飞机制造产业链的升级,未来10到20年内,这款中国国产客机极有可能成为国际航空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中国商飞制造的民航飞机C919。【图片来源 网络】 更值得关注的是,C919的成功研发带动了中国整个航空产业链的成长,包括航空电子、发动机、机体材料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韩国虽然在汽车、造船等制造业具备竞争力,但在航空航天领域相对薄弱。如果中国的商用飞机市场进一步壮大,韩国航空零部件企业未来的订单量可能会受到影响。 ▲DeepSeek低成本突破 威胁全球AI霸主地位 在AI领域,韩国的NAVER、三星电子等公司近年来也在大力投入,但目前仍主要依赖于美国技术。中国AI的崛起正让全球市场格局发生剧变。 DeepSeek的成功表明,中国AI企业已经能够在较低的计算成本下,训练出媲美ChatGPT的大语言模型。更关键的是,中国AI生态链正在形成“软硬结合”的闭环,从 AI 芯片(华为昇腾、寒武纪)、数据训练(百度、字节跳动)、大模型(DeepSeek、百度文心一言)到终端应用(小米、华为、腾讯 AI),中国科技公司正在打破对英伟达、英特尔等西方科技巨头的依赖。 【图片来源 AFP/韩联社】 相比之下,韩国 AI 产业的生态链尚未完全建立,高端AI服务器仍严重依赖英伟达GPU,软件算法也更多受制于美国。如果未来中国AI技术在计算成本和应用生态上继续领先,韩国企业可能会在全球 AI 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高科技全面突破 中国科技实力“反攻” 除了航空和 AI,中国在半导体、机器人、智能制造、生物科技、航天等多个高科技领域也在加速追赶。 尽管美国持续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实施制裁,但中国正加快推进芯片产业链的独立性。华为2023年推出的Mate 60 Pro搭载了中国自主研发的7nm级别芯片,被认为是突破美国封锁的标志性事件。如果中国成功建立完整的芯片供应链,韩国的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可能面临市场份额缩减的风险。 在机器人领域,中国的宇树科技(Unitree)已经推出了比特斯拉Optimus更先进的人形机器人,并计划在未来商业化。与此同时,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韩国现代机器人虽然在全球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但面对中国的激烈竞争,如何维持市场优势成为关键问题。 2月21日,在上海举行的“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一名男子与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握手。 【图片来源 AFP/韩联社】 而中国在航天领域也取得了快速进展,成为首个从月球背面采集样本成功返回地球的国家,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并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此外,中国企业在基因编辑、AI药物研发、再生医学等领域投入巨资,涌现出华大基因、百济神州等全球化企业。韩国生物科技虽然在新冠疫情期间崭露头角(如 SK生物制药、三星生物制剂),但面对中国的大规模资本投入,未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如今,韩国企业“产品在中国卖不动”已不再是主要问题,而是如何应对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反向冲击。从C919到DeepSeek,从AI到航天,中国正在塑造新的全球科技秩序,并对韩国、美国、欧洲等传统科技强国形成越来越大的挑战。 面对这一趋势,韩国必须调整战略,寻找突破口,才能在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阶段保持竞争力。这不仅是企业层面的挑战,也是国家产业政策必须正视的关键问题。如果应对不力,韩国可能在未来10到20年内,被中国在多个高科技领域超越,从“技术领先国”变成“技术追赶者”。 未来的科技竞争,才刚刚开始。
2025-03-05 17:00:00 -
阿里大手笔3800亿豪赌AI 韩国或因制度掣肘错失良机
2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时与民营企业家代表握手。【图片提供 新华社】 上月17日,一场备受关注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这是自2018年底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时隔六年多再次主持这一会议。观察人士普遍认为,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和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的背景下,本次会议的目的主要是为提振中国民营企业的信心。 从这次出席会谈的企业家来看,不难发现中国经济的发展重点出现变化,除了近年来鲜少亮相公众场合的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还有腾讯CEO马化腾、小米创始人雷军,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在春晚上大出风头的人形机器人生产企业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要么是互联网大佬,要么是尖端创新的“小龙”。相比之下,六年前出席会议的企业家,则大多来自传统行业。 过去几十年,房地产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然而随着房地产市场逐渐饱和,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甚至出现泡沫风险,政府意识到过度依赖房市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此外,中国长期以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在全球供应链中处于中低端,利润空间有限。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口红利逐渐退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下降,亟需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因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高新产业发展,如《中国制造2025》《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明确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会议取得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上月24日宣布,阿里将在未来三年投入超过3800亿元人民币,用于建设云和人工智能(AI)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创下中国民营企业在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纪录。 阿里巴巴未对具体如何分配资金,或是支持哪些项目做出详细说明,有分析认为,阿里巴巴本次巨额投资与两个重要时点相关:一是中国国内AI产业蓬勃发展;二是近期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被解读为对大型科技企业的支持。 与中国一样,韩国政府近年来将AI、大数据、5G、量子计算、半导体等尖端技术作为重点发展领域,视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为缩小与半导体先进国家的差距,韩国政府和国民力量党去年提出应出台《半导体特别法》,被视为“韩版”《芯片法案》,但因每周52小时工作制例外条款的争议部分未能缩小分歧而告吹。 韩国于2018年实施每周52小时工作法,将每周工作时间上限定为52小时,目的在于防止过度加班,平衡员工的工作及生活。《半导体特别法》规定,在以成果为基础的专业岗位上,不限制时间和工资的海外“白领豁免”(white collar exemption)在韩国仅限于半导体研发人员。遭到了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的反对,认为不应为特定产业“开绿灯”,以免损害劳动者权益。但国民力量党主张,半导体产业为韩国经济支柱产业,关系到国家竞争力,应引入例外条款,否则将令韩国企业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处于被动局面。 《半导体特别法》流产后,朝野陷入了“甩锅”的僵局。国民力量党批评共同民主党“看工会脸色行事”,李在明所谓的亲企业、实用主义不过是在耍机会主义的伎俩。而共同民主党则指责国民力量党“不负责任地耍赖”,导致产业竞争力受阻。为了拯救面临危机的半导体产业,应尽快处理政府支援等没有异议的部分内容。 《半导体特别法》未能通过暴露了韩国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一些局限性,52小时工作制旨在保护劳动者权益,但半导体行业较为特殊,具有争分夺秒的高度竞争性,需要更为灵活的政策支持。韩国政府需要在保障劳动者权益、反映企业诉求和寻求立法依据之间进行平衡,导致政策推进缓慢。 中韩两国体制不同、国情有别,中国在政策上的推进方式更加迅速和直接,具有更果断的决策能力。尤其在半导体这一事关国家未来竞争力的产业上,在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同时,有必要兼顾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寻求广泛共识和增强政策灵活性,推动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25-03-04 22:46:04 -
从C919到DeepSeek 中国技术崛起正重塑全球竞争格局
近年来,中国科技产业的崛起速度令人惊叹。无论是C919国产客机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还是DeepSeek挑战OpenAI,甚至是航天、量子计算、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的突破,中国正在多个高科技赛道上迅速缩小与西方国家的差距,甚至在部分领域实现了超越。这一趋势不仅改变了全球科技竞争的格局,也对韩国等科技强国的产业生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C919商业化加速 冲击全球航空市场 长期以来,全球民航客机市场几乎被美国波音(Boeing)和欧洲空客(Airbus)所垄断。然而,中国商飞制造的一款单通道150座级窄体干线民航飞机C919的商用化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全球商用客机制造的第一梯队。尽管目前C919的飞行时间受限、运维体系尚未成熟,但随着中国加快飞机制造产业链的升级,未来10到20年内,这款中国国产客机极有可能成为国际航空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中国商飞制造的民航飞机C919。【图片来源 网络】 更值得关注的是,C919的成功研发带动了中国整个航空产业链的成长,包括航空电子、发动机、机体材料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韩国虽然在汽车、造船等制造业具备竞争力,但在航空航天领域相对薄弱。如果中国的商用飞机市场进一步壮大,韩国航空零部件企业未来的订单量可能会受到影响。 ▲DeepSeek低成本突破 威胁全球AI霸主地位 在AI领域,韩国的NAVER、三星电子等公司近年来也在大力投入,但目前仍主要依赖于美国技术。中国AI的崛起正让全球市场格局发生剧变。 DeepSeek的成功表明,中国AI企业已经能够在较低的计算成本下,训练出媲美ChatGPT的大语言模型。更关键的是,中国AI生态链正在形成“软硬结合”的闭环,从AI芯片(华为昇腾、寒武纪)、数据训练(百度、字节跳动)、大模型(DeepSeek、百度文心一言)到终端应用(小米、华为、腾讯AI),中国科技公司正在打破对英伟达、英特尔等西方科技巨头的依赖。 【图片来源 AFP/韩联社】 相比之下,韩国AI产业的生态链尚未完全建立,高端AI服务器仍严重依赖英伟达GPU,软件算法也更多受制于美国。如果未来中国AI技术在计算成本和应用生态上继续领先,韩国企业可能会在全球 AI 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高科技全面突破 中国科技实力“反攻” 除了航空和 AI,中国在半导体、机器人、智能制造、生物科技、航天等多个高科技领域也在加速追赶。 尽管美国持续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实施制裁,但中国正加快推进芯片产业链的独立性。华为2023年推出的Mate 60 Pro搭载了中国自主研发的7nm级别芯片,被认为是突破美国封锁的标志性事件。如果中国成功建立完整的芯片供应链,韩国的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可能面临市场份额缩减的风险。 在机器人领域,中国的宇树科技(Unitree)已经推出了比特斯拉Optimus更先进的人形机器人,并计划在未来商业化。与此同时,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韩国现代机器人虽然在全球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但面对中国的激烈竞争,如何维持市场优势成为关键问题。 2月21日,在上海举行的“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一名男子与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握手。 【图片来源 AFP/韩联社】 而中国在航天领域也取得了快速进展,成为首个从月球背面采集样本成功返回地球的国家,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并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此外,中国企业在基因编辑、AI药物研发、再生医学等领域投入巨资,涌现出华大基因、百济神州等全球化企业。韩国生物科技虽然在新冠疫情期间崭露头角(如SK生物制药、三星生物制剂),但面对中国的大规模资本投入,未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如今,韩国企业“产品在中国卖不动”已不再是主要问题,而是如何应对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反向冲击。从C919到DeepSeek,从AI到航天,中国正在塑造新的全球科技秩序,并对韩国、美国、欧洲等传统科技强国形成越来越大的挑战。 面对这一趋势,韩国必须调整战略,寻找突破口,才能在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阶段保持竞争力。这不仅是企业层面的挑战,也是国家产业政策必须正视的关键问题。如果应对不力,韩国可能在未来10到20年内,被中国在多个高科技领域超越,从“技术领先国”变成“技术追赶者”。 未来的科技竞争,才刚刚开始。
2025-03-04 17:51:15 -
SK电讯与IonQ达成战略合作 推动AI和量子计算融合发展
27日,韩国移动通讯运营商SK电讯与美国量子计算公司IonQ正式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人工智能(AI)和量子计算领域展开深度协作。作为合作的一部分,SK电讯及其关联公司SK Square将以其持有的量子密码公司ID Quantique(IDQ)股份与IonQ的股份进行交换,进一步强化双方的战略协同效应。 IonQ作为全球量子计算领域的领先企业,凭借其高稳定性、高精确度的离子阱量子计算技术享誉业界。此次合作中,SK电讯与IonQ签署了谅解备忘录(MOU),旨在共同推动量子计算和AI技术的深度融合,为构建超级AI时代奠定坚实基础。 业界普遍认为,量子计算机凭借其远超传统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能力,将在AI领域发挥革命性作用。通过量子计算技术的应用,AI优化过程将实现更低的能耗和更高的效率,从而大幅提升AI技术及相关服务的性能水平。 根据合作协议,SK电讯计划将其旗下个人AI助理(PAA)产品A.、Aster、AI数据中心(AIDC)、GPU云服务(GPUaaS)以及边缘AI(Edge AI)等技术与IonQ的量子计算能力深度整合,进一步提升其在AI领域的竞争力。此外,SK电讯还将推动量子密钥分发(QKD)和抗量子密码(PQC)等量子安全技术的融合应用,全面提升技术实力。 通过此次股份交换,SK电讯和SK Square与IonQ建立了更为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尽管股份结构有所调整,SK电讯仍将继续与IDQ在量子密码通信领域保持合作,并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巩固其在韩国量子安全市场的领导地位。 SK电讯社长柳英相表示:“量子技术不再是AI发展的可选项,而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他强调,SK电讯将继续通过前瞻性投资和战略合作,加速向全球AI领先企业的目标迈进。 SK电讯总部大楼【图片来源 SK电讯】
2025-02-27 20:02:52 -
韩美日外长在德国会晤 强化安全合作共同应对朝鲜威胁
韩国外交部长官赵兑烈于当地时间15日,在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与美国国务卿马尔科·鲁比奥及日本外务大臣岩屋毅举行了韩美日外长会议。三国外长就韩美日合作、朝鲜及核问题应对、地区局势以及经济合作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并在联合声明中明确表示支持中国台湾适当参与国际组织。 三国外长一致认为,韩美日合作不仅符合三国利益,也对印太地区的安全、稳定与繁荣发挥关键作用。三方同意未来继续加强合作,并推动其制度化,涵盖外交、安全、经济安全以及尖端技术等广泛领域。为此,三国将进一步强化各级磋商机制和秘书处的协调运行。 此外,三国高度评价韩美日经济安全合作的扩大,涵盖人工智能(AI)、量子技术、半导体等前沿领域,并决定加强沟通,推动进一步合作。三方一致同意携手打造可信赖且稳定的供应链,同时在能源安全领域加强协调,探讨液化天然气(LNG)等合作方案。赵兑烈特别提及,韩国今年担任“矿产安全伙伴关系”(Mineral Security Partnership)轮值主席国,希望美日给予支持,共同确保该机制的成功运作。 在对朝问题上,三国外长重申韩美日对朝鲜完全无核化的坚定立场,并同意进一步加强对朝制裁及国际施压,特别是在打击朝鲜规避制裁及非法活动方面采取果断行动。三方一致强调,绝不容忍朝鲜对韩美日的任何挑衅或威胁,并对朝俄非法军事合作表达强烈关切,认为不应向朝鲜提供任何形式的补偿。 此外,三国外长共同谴责朝鲜长期持续进行的系统性、广泛性和严重侵犯人权行为。他们强调,维护国际社会对朝制裁体系的完整性,确保朝鲜无法通过非法手段为其核导计划融资,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会谈中再次重申,美方对韩国和日本的安全承诺“坚如磐石”,包括通过美国的核能力及军事力量提供支持,进一步强化韩美同盟与美日同盟的延伸威慑合作。 三国外长一致强调,印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至关重要,并同意共同推进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他们特别重申,坚决反对包括南海在内的印太地区任何试图以武力单方面改变现状的企图,并强调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 在联合声明中,三国外长明确表示,支持中国台湾适当参与国际组织,并认为其在国际社会的“有意义参与”符合全球利益。 三国外长一致认为,全球经济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三国应携手应对“经济胁迫”及不公平贸易行为。联合声明强调,三方将坚定维护自由公平的全球经济秩序,并承诺加强在半导体、关键矿产、能源和尖端技术等领域的合作。 此外,三方欢迎韩国担任2025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轮值主席国,并承诺共同努力,确保取得有意义的成果。 韩国外交部在会后表示,此次韩美日外长会谈是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首次举行的三方会议,具有重要意义。会议确认了三国推进合作的坚定意志,并为未来合作方向奠定了基础。 当地时间15日,韩国外交部长官赵兑烈(左起)、美国国务卿马可·卢比奥、日本外务大臣岩屋毅,在德国慕尼黑蒙特格拉斯宫附近的德国商业银行举行韩美日外长会议,并合影留念。【图片来源 韩国外交部】
2025-02-16 23:43:44 -
野心不止AI 中国砸重金发展量子技术欲赶超美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盾量子技术有限公司展出的“祖冲之二号”同款超导量子计算机。【图片提供 新华社】 刚刚过去的春节期间,一家默默无名的中国科技初创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发布的人工智能(AI)模型以性能直追OpenAI的ChatGPT同时开发费用超低在全球范围内爆火。不仅在AI领域,中国在量子领域也持续加码投资,正在对美国奋起直追。 去年12月,中国科学院直属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布量子计算机处理器“祖冲之三号”,“祖冲之三号”使用105量子比特,与谷歌的“垂柳”(Willow)达到同一量级。性能上虽稍逊于“垂柳”,但远超谷歌上一代超导量子计算机“悬铃木”。“垂柳”与“悬铃木”分别可在5分钟和3分钟内完成超级计算机需要10^25年(10的25次方)才能完成的计算。 据韩国科学技术企划评价院(KISTEP)本月4日的消息,中国在过去5年间向量子技术领域投入约2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00亿元)的预算,达到美国同期投资的4倍,居各国之首。 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分析称,中国在量子通讯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在量子计算和算法开发上远远落后于美国,政府正在执行大规模投资缩小与美国的差距。中国短期内将重点放在市场成熟度较高的量子技术上,以期在接近商业化的技术领域掌握主导权。 去年美国商务部对中国主要量子研究机构实施出口管制等措施,以阻止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崛起。韩国也将今年定为量子产业化的元年,投资1980亿韩元用于量子研发,同比增长54.1%,但规模仍与中国不可同日而语。 根据全球科研特别委员会发布的《全球研发战略地图》,对韩国的论文、专利技术、专家评估等进行综合考量,韩国在主要12个国家处于最下游。 因此有意见称,韩国应集中开发能够快速应用于产业的量子芯片原材料、零部件和装备,通过填补市场空白来提高量子领域的竞争力。 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负责人称,由于量子领域十分广泛,任何一个国家无法包揽。若韩国瞄准原材料、零部件和算法开发,将有可能在全球价值链中与主要国家进行合作。 韩国量子战略委员会有望于3月正式成立,委员会由国务总理担任委员长,负责制定跨政府部门的综合规划。但目前韩国政局动荡,总统尹锡悦面临弹劾危机,外界担心成立时间或将推迟。
2025-02-04 19:53:41 -
【CES 2025】科技届春晚来袭AI与未来移动性技术成最大看点
全球规模最大的家电与IT展览会“CES 2025”将于7日(当地时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盛大开幕。来自160多个国家的4500多家企业将在本次展会上展示全球尖端技术的发展方向。 CES最初以消费者家电展览会起步,但随着移动性、机械、人工智能(AI)等领域的扩展,现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技术展览之一。今年的主题是“连接、解决、发现、深入探究”(Connect, Solve, Discover, DIVE IN),展现对未来技术的深刻探索与创新渴望。 据业界5日消息,今年CES将集中展示AI技术的产业应用,备受关注。有分析指出,本次展会将揭示AI如何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尤其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潜力。AI技术将在移动性、数字健康、内容、生活方式和可持续性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其核心关键词包括超连接、经营模式创新和安全性。 除AI外,量子计算、生成型AI机器人、未来移动性技术和能源转换技术也成为展会的核心亮点。展会有望展现AI从概念到实际应用的全面进展,为与会者带来新的启示。 移动性领域技术在本届CES中备受瞩目,甚至有人将其比喻为“汽车展”。今年首次设立的“移动性舞台”预计将吸引大量观众。 日本丰田汽车在时隔5年后重返CES,计划展示其智慧城市模型“编织城市”(Woven City)的最新进展和技术应用案例。现代摩比斯则将代表现代汽车集团亮相,展出全息风挡显示屏等技术。 CES媒体日活动作为展会的前哨战,已于5日至6日在拉斯维加斯展开。三星电子和LG电子等企业将于6日举行媒体日活动。三星电子副会长韩宗熙将以“AI For All(为所有人的人工智能)”为主题发表演讲,探讨AI技术的普惠应用;LG电子社长赵周完则将以“共感智能”为主题,展示其未来愿景。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CEO)黄仁勋将在展会期间发表主题演讲,他将展示下一代AI加速器“Blackwell”的研发进展。达美航空CEO埃德·巴斯蒂安、沃尔沃集团总裁兼CEO马丁·伦德斯泰特和松下控股株式会社会长津贺一宏等业界领袖也将介绍各自在移动性与社会技术解决方案领域的创新计划。 本次CES的媒体日活动包括标志性项目“CES拉斯维加斯揭幕”(CES Unveiled Las Vegas),于5日下午率先登场。参展企业将通过这一平台抢先展示其技术突破与未来发展蓝图,激发全球产业的关注与期待。 CES 2025将持续至10日,预计将吸引众多技术爱好者、企业高管和政策制定者前来,共同探索科技的未来。 LG电子5日宣布,将于7日至10日(当地时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会展中心举办的“CES 2025”上,以“与共情智能相伴的日常美好生活”为主题,通过广告展示其技术愿景,迎接来自全球的参观者。【图片来源 LG电子】
2025-01-05 23: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