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韩国锌业’新闻 2个
-
比亚迪强势登场韩企迎战!InterBattery 2025见证电池行业"龙虎斗"
韩国最大电池展会“InterBattery 2025”于3月5日在首尔COEX会展中心盛大开幕,为期三天。今年展会的一大亮点,是中国电池企业比亚迪(BYD)和亿纬锂能(EVE)的首次参展,吸引了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 【摄影 记者 崔锦宁】 作为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制造商,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动力电池企业,比亚迪的亮相无疑成为焦点。其动力电池技术及储能解决方案备受瞩目,而亿纬锂能作为中国第四大动力电池制造商,也携前沿技术强势登场。中国企业的积极布局不仅彰显了对韩国市场的浓厚兴趣,也折射出全球电池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 比亚迪近期已在韩国市场销售搭载自家电池的电动汽车,此举被视为中韩两国在电池及电动汽车领域直接交锋的信号。本次展会,比亚迪在展馆一层设立了36平方米(约11坪)的展位,展出重点放在适用于两轮、三轮电动车的电池产品,特别是磷酸铁锂(LFP)电池。展位上,中国团队热情地向访客介绍公司产品,并强调其全球出货量已突破50亿块,涵盖软包、钢壳、圆柱形等多种电池类型。 比亚迪工作人员向访客介绍公司产品。【摄影 记者 崔锦宁】 本次展会上,比亚迪的展位正对着同样首次参展的LG化学与乐天化学集团(包含乐天化学、乐天能源材料、乐天Infracell)。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布局象征着中国企业正加速进军韩国市场,或将进一步撼动当地电池产业格局。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的数据,今年1月,中国宁德时代(CATL)和比亚迪的市场占有率合计已达到55.8%。 乐天化学集团展位【摄影 记者 崔锦宁】 除比亚迪外,亿纬锂能也在本届展会首次设立展位。作为全球电池出货量排名第九的企业,亿纬锂能的参展进一步印证了中国电池企业进军韩国的决心。据韩国电池产业协会统计,今年InterBattery展会海外参展企业从去年的115家增长至172家,其中中国企业达到创纪录的79家,占比近一半。 面对中国企业的步步紧逼,韩国三大电池制造商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在展会上集中展示最新电池技术,并加速推进“46系列”(直径46毫米)电池的量产计划,包括4680、4695、46120型号,以强化全球市场竞争力,同时应对电动汽车市场需求暂时放缓(Chasm)带来的挑战。 LG新能源设立五大展示区,涵盖Hero电池解决方案、EV电池、非EV电池、未来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其中,最新推出的46系列圆柱形电池能量密度达到现有2170电池的五倍,成为本届展会的亮点之一。 LG新能源展示的46系列圆柱形电池。【摄影 记者 崔锦宁】 三星SDI则展出了搭载高性能电池的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并首次发布46mm直径的圆柱形电池系列。同时,三星SDI重点展示了高电压中镍(Mid-Nickel)电池、磷酸铁锂(LFP)电池,以及一项专注于电池安全性的热扩散防护技术。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多个电池连接在一起时,如果某一处发生异常,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我们的技术可以有效阻止问题扩散。” 在三星SDI展台上,现代汽车·起亚的机器人实验室研发的服务机器人“DAL-e”将迎宾并介绍三星SDI的电池产品。【摄影 记者 崔锦宁】 SK On在展会上展示了三种主要电池形态(软包、方形、圆柱形),并首度公开高电压中镍电池。此外,SK On还展出了与SK Enmove合作开发的电动车浸没式冷却技术,以及独家研发的无线电池管理系统(BMS),后者通过无线芯片取代传统BMS电缆,不仅提高冷却液流通性,还能降低泄漏风险。 POSCO Future M在展会上呈现了覆盖原材料—材料—回收的完整供应链,并展示了最新的正极和负极材料技术。展区还设置了脚踏发电体验区,观众可通过踩踏自行车发电,所产生的电量将换算后捐赠给POSCO 1%公益基金。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安德根(右三)在POSCO Future M展位聆听主持人介绍最新技术发展。【摄影 记者 崔锦宁】 LG化学此次展出了韩国首款量产的无前驱体正极材料(LPF),这项技术可直接从定制金属原料烧结生成正极材料,不仅提升了低温输出性能,还减少了研发时间、废水排放和碳排放,具备更高的环保价值。 此外,EcoPro在展会上详细介绍了其印尼一体化正极材料工厂的竞争力,计划在印尼苏拉威西省建设从冶炼—前驱体—正极材料的一体化生产基地。与此同时,公司宣布整合旗下EcoPro CNG与EcoPro Innovation,以进一步优化废旧电池金属提取与锂精炼业务,增强市场竞争力。 韩国锌业(Korea Zinc)在本次展会重点展示其二次电池全产业链布局,并介绍了计划2026年底投产的全能型镍冶炼厂。而LS Electric则携旗下五家子公司展出了下一代储能系统(ESS),该“全能ESS平台”可通过电池和PCS中的传感器实时收集数据,实现用电量预测、故障预防和安全管理。 韩国锌业展位前 【摄影 记者 崔锦宁】 在展会开幕式上,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安德根表示,政府将采取多项措施,包括电动汽车税收减免、充电基础设施扩建,并计划在未来将储能系统(ESS)市场规模扩大至现有的15倍,以促进电池市场需求增长。此外,政府正推动本土电池核心材料的生产,特别是在负极材料等关键领域,将提供财政、税收和基金等多重支持,以减少对海外供应链的依赖。 InterBattery 2025不仅展示了全球电池行业的最新技术与趋势,更见证了中韩企业在全球电池市场的正面交锋。面对中国企业的强势进军,韩国企业正加速技术创新与产能扩张,以确保在全球新能源产业竞争格局中的领先地位。
2025-03-06 20:11:01 -
中国限制稀有金属出口 韩国锌业迎来机遇
美国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后,中国随即采取稀有金属出口管制作为反制措施。韩国政府正在密切关注中国的出口限制对本国产业的影响,目前韩国部分稀有金属由韩国锌业(Korea Zinc)在国内生产,因此预计所受冲击有限。高丽锌凭借独特的工艺技术,在锌、铅生产过程中回收各种金属,位于行业领先地位。 中国商务部本月4日宣布把钨、碲、铋、钼、铟五种稀有金属列为出口管制品类,目前尚未全面禁止出口,但增加商务部审批程序,以调节供应。中国采取出口限制后,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迅速召开产业供应链会议,评估出口管制对韩国产业的影响。上述稀有金属主要用于半导体、显示器等领域的合金与化合物,一旦供应受阻,相关产业可能受到较大冲击。 韩国政府认为,在受到管制的五种金属中,铟、铋和碲可通过国内生产及替代进口来应对,影响较为有限。韩国锌业每年生产150吨纯度99.999%的铟,在全球年需求量1400吨中占比11%。铟具有高透明性和高导电性,可与锡合金制造透明电极等电子产品。 此外,韩国锌业每年还生产120至170吨碲,该金属极其稀有,1000吨铜矿石中可提炼约1公斤。碲主要用于太阳能电池、热电材料、电容器、汽车零部件及DVD-RAM等产品。该公司还每年生产约900吨铋,主要供应国内军工等战略产业。铋是无铅黄铜的主要原材料,可替代铅。 实际上,去年9月中国对另一种稀有金属锑实施出口管制时,韩国锌业就已承担起内需供应责任。韩国年均锑需求量约4000吨,其中韩国锌业供应接近一半。锑是三氧化二锑的原材料,主要用于阻燃剂、催化剂,并广泛应用于纺织、塑料、电子设备等领域,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 中国把稀有金属作为贸易争端“武器”,导致价格上涨,韩国锌业的稀有金属营收去年因此大幅增长。其中,锑的营收较原计划高出170.5%,铟和铋的营收也分别超出计划的161.5%和151.1%。韩国锌业去年实现12.0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08.44亿元)营收,营业利润高达7360亿韩元,同比分别增长24.5%和11.5%。 韩国锌业温山冶炼厂生产的锌制品【图片来源 韩国锌业】
2025-02-07 23:32:28
-
比亚迪强势登场韩企迎战!InterBattery 2025见证电池行业"龙虎斗"
韩国最大电池展会“InterBattery 2025”于3月5日在首尔COEX会展中心盛大开幕,为期三天。今年展会的一大亮点,是中国电池企业比亚迪(BYD)和亿纬锂能(EVE)的首次参展,吸引了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 【摄影 记者 崔锦宁】 作为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制造商,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动力电池企业,比亚迪的亮相无疑成为焦点。其动力电池技术及储能解决方案备受瞩目,而亿纬锂能作为中国第四大动力电池制造商,也携前沿技术强势登场。中国企业的积极布局不仅彰显了对韩国市场的浓厚兴趣,也折射出全球电池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 比亚迪近期已在韩国市场销售搭载自家电池的电动汽车,此举被视为中韩两国在电池及电动汽车领域直接交锋的信号。本次展会,比亚迪在展馆一层设立了36平方米(约11坪)的展位,展出重点放在适用于两轮、三轮电动车的电池产品,特别是磷酸铁锂(LFP)电池。展位上,中国团队热情地向访客介绍公司产品,并强调其全球出货量已突破50亿块,涵盖软包、钢壳、圆柱形等多种电池类型。 比亚迪工作人员向访客介绍公司产品。【摄影 记者 崔锦宁】 本次展会上,比亚迪的展位正对着同样首次参展的LG化学与乐天化学集团(包含乐天化学、乐天能源材料、乐天Infracell)。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布局象征着中国企业正加速进军韩国市场,或将进一步撼动当地电池产业格局。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的数据,今年1月,中国宁德时代(CATL)和比亚迪的市场占有率合计已达到55.8%。 乐天化学集团展位【摄影 记者 崔锦宁】 除比亚迪外,亿纬锂能也在本届展会首次设立展位。作为全球电池出货量排名第九的企业,亿纬锂能的参展进一步印证了中国电池企业进军韩国的决心。据韩国电池产业协会统计,今年InterBattery展会海外参展企业从去年的115家增长至172家,其中中国企业达到创纪录的79家,占比近一半。 面对中国企业的步步紧逼,韩国三大电池制造商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在展会上集中展示最新电池技术,并加速推进“46系列”(直径46毫米)电池的量产计划,包括4680、4695、46120型号,以强化全球市场竞争力,同时应对电动汽车市场需求暂时放缓(Chasm)带来的挑战。 LG新能源设立五大展示区,涵盖Hero电池解决方案、EV电池、非EV电池、未来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其中,最新推出的46系列圆柱形电池能量密度达到现有2170电池的五倍,成为本届展会的亮点之一。 LG新能源展示的46系列圆柱形电池。【摄影 记者 崔锦宁】 三星SDI则展出了搭载高性能电池的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并首次发布46mm直径的圆柱形电池系列。同时,三星SDI重点展示了高电压中镍(Mid-Nickel)电池、磷酸铁锂(LFP)电池,以及一项专注于电池安全性的热扩散防护技术。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多个电池连接在一起时,如果某一处发生异常,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我们的技术可以有效阻止问题扩散。” 在三星SDI展台上,现代汽车·起亚的机器人实验室研发的服务机器人“DAL-e”将迎宾并介绍三星SDI的电池产品。【摄影 记者 崔锦宁】 SK On在展会上展示了三种主要电池形态(软包、方形、圆柱形),并首度公开高电压中镍电池。此外,SK On还展出了与SK Enmove合作开发的电动车浸没式冷却技术,以及独家研发的无线电池管理系统(BMS),后者通过无线芯片取代传统BMS电缆,不仅提高冷却液流通性,还能降低泄漏风险。 POSCO Future M在展会上呈现了覆盖原材料—材料—回收的完整供应链,并展示了最新的正极和负极材料技术。展区还设置了脚踏发电体验区,观众可通过踩踏自行车发电,所产生的电量将换算后捐赠给POSCO 1%公益基金。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安德根(右三)在POSCO Future M展位聆听主持人介绍最新技术发展。【摄影 记者 崔锦宁】 LG化学此次展出了韩国首款量产的无前驱体正极材料(LPF),这项技术可直接从定制金属原料烧结生成正极材料,不仅提升了低温输出性能,还减少了研发时间、废水排放和碳排放,具备更高的环保价值。 此外,EcoPro在展会上详细介绍了其印尼一体化正极材料工厂的竞争力,计划在印尼苏拉威西省建设从冶炼—前驱体—正极材料的一体化生产基地。与此同时,公司宣布整合旗下EcoPro CNG与EcoPro Innovation,以进一步优化废旧电池金属提取与锂精炼业务,增强市场竞争力。 韩国锌业(Korea Zinc)在本次展会重点展示其二次电池全产业链布局,并介绍了计划2026年底投产的全能型镍冶炼厂。而LS Electric则携旗下五家子公司展出了下一代储能系统(ESS),该“全能ESS平台”可通过电池和PCS中的传感器实时收集数据,实现用电量预测、故障预防和安全管理。 韩国锌业展位前 【摄影 记者 崔锦宁】 在展会开幕式上,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安德根表示,政府将采取多项措施,包括电动汽车税收减免、充电基础设施扩建,并计划在未来将储能系统(ESS)市场规模扩大至现有的15倍,以促进电池市场需求增长。此外,政府正推动本土电池核心材料的生产,特别是在负极材料等关键领域,将提供财政、税收和基金等多重支持,以减少对海外供应链的依赖。 InterBattery 2025不仅展示了全球电池行业的最新技术与趋势,更见证了中韩企业在全球电池市场的正面交锋。面对中国企业的强势进军,韩国企业正加速技术创新与产能扩张,以确保在全球新能源产业竞争格局中的领先地位。
2025-03-06 20:11:01 -
中国限制稀有金属出口 韩国锌业迎来机遇
美国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后,中国随即采取稀有金属出口管制作为反制措施。韩国政府正在密切关注中国的出口限制对本国产业的影响,目前韩国部分稀有金属由韩国锌业(Korea Zinc)在国内生产,因此预计所受冲击有限。高丽锌凭借独特的工艺技术,在锌、铅生产过程中回收各种金属,位于行业领先地位。 中国商务部本月4日宣布把钨、碲、铋、钼、铟五种稀有金属列为出口管制品类,目前尚未全面禁止出口,但增加商务部审批程序,以调节供应。中国采取出口限制后,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迅速召开产业供应链会议,评估出口管制对韩国产业的影响。上述稀有金属主要用于半导体、显示器等领域的合金与化合物,一旦供应受阻,相关产业可能受到较大冲击。 韩国政府认为,在受到管制的五种金属中,铟、铋和碲可通过国内生产及替代进口来应对,影响较为有限。韩国锌业每年生产150吨纯度99.999%的铟,在全球年需求量1400吨中占比11%。铟具有高透明性和高导电性,可与锡合金制造透明电极等电子产品。 此外,韩国锌业每年还生产120至170吨碲,该金属极其稀有,1000吨铜矿石中可提炼约1公斤。碲主要用于太阳能电池、热电材料、电容器、汽车零部件及DVD-RAM等产品。该公司还每年生产约900吨铋,主要供应国内军工等战略产业。铋是无铅黄铜的主要原材料,可替代铅。 实际上,去年9月中国对另一种稀有金属锑实施出口管制时,韩国锌业就已承担起内需供应责任。韩国年均锑需求量约4000吨,其中韩国锌业供应接近一半。锑是三氧化二锑的原材料,主要用于阻燃剂、催化剂,并广泛应用于纺织、塑料、电子设备等领域,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 中国把稀有金属作为贸易争端“武器”,导致价格上涨,韩国锌业的稀有金属营收去年因此大幅增长。其中,锑的营收较原计划高出170.5%,铟和铋的营收也分别超出计划的161.5%和151.1%。韩国锌业去年实现12.0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08.44亿元)营收,营业利润高达7360亿韩元,同比分别增长24.5%和11.5%。 韩国锌业温山冶炼厂生产的锌制品【图片来源 韩国锌业】
2025-02-07 2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