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企业加速布局韩国市场,从比亚迪、宁德时代等高科技巨头,到霸王茶姬、名创优品等消费品牌,以及全球速卖通、Temu等电商平台,呈现出多点布局的趋势。这反映了企业全球化战略的推进,也标志着中韩市场合作关系的深化。
比亚迪的入韩动作颇具代表性,其计划在韩国设立综合售后服务中心,显示对韩国电动车市场潜力的重视。宁德时代及其他电池制造商通过成立法人或合作方式,抢占动力电池市场。显然,技术优势已成为中国企业在韩国市场的重要竞争力。
在消费品领域,名创优品通过与国际知识产权(IP)联名,再次尝试赢得韩国消费者的青睐;霸王茶姬则借助区域市场的成功经验,逐步扩展至韩国。这反映了中国品牌日益注重本地化和差异化策略,以提高市场的接受度。笔者认为,这种精准的市场定位将有助于中国品牌在韩国市场站稳脚跟。在电商领域,中国平台凭借价格优势和高效物流,迅速渗透韩国市场。全球速卖通、Temu和希音(SHEIN)等平台已初步建立竞争优势。
这一现象背后受到多重因素驱动。中国消费市场增速放缓、国际形势变化等外部环境促使企业寻求新的增长路径。笔者认为,韩国作为地理近邻,拥有消费潜力和文化相似性,是中国企业扩展的重要目标。然而,韩国市场也面临一定挑战,如中韩贸易关系、消费者认知度,以及本土企业的竞争。
展望未来,中韩市场的互动前景广阔。中国企业若能在技术、服务和文化适应上找到平衡,或能为中韩经济合作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推动两国经济关系的进一步深化。
主页观点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新闻
-
中国企业全加速布局韩国家电市场 中韩展开正面交锋
小米新款智能手机14T。【图片来源 韩联社】 近日,中国知名电子设备制造企业小米正式设立韩国分公司,加快进军韩国家电市场的步伐。通过推出电视、扫地机器人、智能手机等新产品,致力于构建全面的电子产品生态系统,并凭借创新技术和本土化战略扩大市场份额。 在韩国扫地机器人市场独占鳌头的中国企业石头科技(Roborock)近日也推出烘洗一体机。中国企业的产品质量与技术水平正不断提升,逐渐赢得国际市场的认可。随着小米、石头科技等中国企业纷纷在韩国市场推出高端优质产品,预计今年韩国市场将成为技术创新的竞技场,韩中企业之间的技术较量将更加激烈。 据业界7日消息,小米近日在韩国成立分公司“小米科技韩国”,正式宣告在韩国市场的全新布局。据悉,目前已有约20名员工,为加强在韩业务迈出重要一步。小米计划通过实施本土化战略,精准对接韩国消费者需求,攻占韩国电子产品市场。小米将于本月1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展示电视、扫地机器人、智能手机及可穿戴设备等核心新产品。同时,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在首尔开设实体店,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市场渗透率。 随着各大中国企业加速进军韩国市场,进一步激化竞争局势。石头科技在韩国扫地机器人市场已占据领先地位,去年底,该企业再度发力推出烘洗一体机产品,加入洗衣机市场激战,与韩国两大巨头三星电子和LG电子展开正面交锋,将韩国家电市场竞争推向了新的高潮。 【图片来源 AI】 此外,中国电视制造企业TCL也加入韩国家电市场争夺战。近日,TCL在首尔永登浦区厅站等主要地铁站投放大型广告屏,积极宣传其尖端显示技术QD-Mini LED及大型电视等高端产品,向韩国电视市场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市场调查机构奥姆迪亚(Omdia)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TCL在超大型电视市场的出货量占有率已连续两个季度超过三星电子,显示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业界相关人士指出,随着中国企业的高端化战略逐步深化,韩国家电市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技术水平的优劣将成为决定市场格局的关键因素。
2025-01-07 10:42:46 -
三星苹果激战AI手机市场 中国企业步步紧逼
今年以来,人工智能(AI)热潮蔓延至智能手机行业,三星电子与苹果展开了激烈的AI技术竞争。面对高端市场苹果的强势压制和中低端市场中国企业的迅速崛起,三星电子正处于内外夹击的境地。 三星电子将今年定为移动AI商用元年,自1月推出全球首款端到端AI智能手机Galaxy S24以来,开始大规模推广AI功能产品。今年,三星设定了在全球2亿台设备上搭载“Galaxy AI”的目标,并致力于构建“Galaxy AI生态系统”。目前,Galaxy S23系列、Galaxy S23 FE、Galaxy S22系列、Galaxy Z Fold5·Flip5等旗舰机型已相继支持AI功能。 面对三星的主动出击,苹果也加快了AI步伐。苹果从下半年起在iPhone 15 Pro以及即将发布的iPhone 16系列中引入AI功能“Apple Intelligence”,力图在高端市场与三星抗衡。然而,由于部分型号未全面搭载AI功能,市场质疑iPhone 16为“半AI智能手机”,导致其销售表现略显低迷。 市场研究机构“对位研究”(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苹果在韩国智能手机市场的销量份额升至19%,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进一步缩小了与三星的差距。而三星的市场份额虽然保持领先,但同比下降了4个百分点,增长势头有所放缓。 在全球市场上,三星电子的挑战更为严峻。市场调查公司Canalys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中国手机品牌Oppo凭借A3等高性价比机型实现150万台出货量,以21%的市场份额超越三星,跃居全球第一。同期,三星出货量为410万台,市场份额降至16%,与Oppo的差距扩大至4个百分点。此外,中国品牌传音(Transsion)、小米和vivo也占据了第三至第五位,进一步压缩了三星的市场空间。 分析人士指出,三星电子的出货量下滑,部分原因是平均销售单价(ASP)上升导致的调整。尤其是在东南亚市场,受5G快速普及及高端需求增加的推动,三星未来有望实现销量反弹。 此外,三星电子近期遭遇了一系列质量风波。Galaxy系列出现“无限重启”现象,Buzz3 Pro耳机也因质量缺陷被全面召回。三星电子随后成立了由设备体验(DX)部门负责人兼副会长韩宗熙牵头的“质量创新委员会”,力图加强产品质量管理。 尽管面临多重挑战,三星移动体验(MX)事业部社长卢泰文在年末高管人事调整中继续留任,显示出对其领导能力的认可。业内人士指出,卢泰文明年肩负着提升Galaxy品牌影响力、稳定市场份额和重建消费者信任的重任。 当地时间7月10日,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举行的下半年“Galaxy Unpacked 2024”活动上,三星电子移动体验(MX)事业部社长卢泰文于正式发布了创新折叠屏旗舰智能手机Galaxy Z Fold 6和Galaxy Z Flip 6。【图片来源 三星电子】
2024-12-16 11:04:47 -
DRAM市场供需变局 中国企业加速技术追赶
自2016年成立以来,中国半导体企业长鑫存储(CXMT)在全球内存DRAM市场上的影响力持续扩大,业内对其未来占据更大市场份额的期待不断提升。 据市场调研机构集邦咨询(TrendForce)预计,2024年全球DRAM生产量(按比特计算)将同比增长25%,其中长鑫存储快速扩张的供应量成为主要推动力之一。 自2020年以来,长鑫存储月产能从4万片晶圆迅速提升至16万片,跻身全球DRAM产能排名第四。预计到2024年,中国企业在全球DRAM生产增幅中的贡献将达4个百分点。业内分析指出,长鑫存储的快速崛起在内存行业内属于罕见现象,因为在技术壁垒较高的市场中,后来者通常难以迅速缩小差距。 野村证券预计,长鑫存储的月产能在2024年有望进一步提高至30万片。而摩根士丹利分析认为,今年长鑫存储的DRAM产量将占全球总量的10%以上,并有可能在2026年超越美光科技(Micron),跻身全球第三大内存芯片制造商。 目前,中国生产的DRAM主要集中在DDR4和LPDDR4等旧款产品上。然而,由于中国制造的DRAM大量涌入市场,旧款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正逐步下滑,导致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全球DRAM市场的领军企业三星电子罕见地发出声明,称其业绩受到中国内存企业大量供应旧款产品的影响。 与此同时,市场担忧中国DRAM的过剩供应可能波及到DDR5、LPDDR5X等高端产品市场。业内人士分析,PC和服务器市场上,DDR5与DDR4的需求比例已达到6:4,新一代产品的替代速度正在加快。这主要归因于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等韩国企业集中生产和销售DDR5,试图避开中国旧款DRAM的低价竞争。作为高端产品,DDR5的价格约比DDR4高出30%。 尽管业内普遍认为,长鑫存储与韩国企业在技术上存在5年以上的差距,但随着中国内存企业的强势进军,市场对长鑫存储未来量产DDR5的前景保持高度关注。有观点认为,随着三星电子、SK海力士和美光等全球三大内存巨头将产能集中于DDR5领域,原本供需紧张的DDR5市场也可能面临新的挑战。 集邦咨询分析称,预计旧款DRAM的供应将以中国企业为主,持续增加。由于供给量的扩大,2024年DRAM市场将承受较大的价格下行压力,行业分析认为,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DRAM价格或将进一步下滑。 【图片来源 长鑫存储】
2024-11-12 10:53:43 -
全球电动车市场竞争白热化 中国电池企业崛起加剧韩企压力
自去年以来,尽管电动车市场需求趋缓,中国电池企业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一趋势预计将持续,或对韩国电池企业的业绩产生不利影响。整车厂商日益倾向于采用价格更具优势的中国磷酸铁锂(LFP)电池,这可能导致韩国电池企业市场份额继续下滑,而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则进一步上升。 根据SNE Research的数据,全球电动车电池市场中,中国企业的份额大幅提升,不仅在全球范围内表现突出,在中国以外的市场同样占据了重要地位。一直在中国以外市场居首位的LG新能源,自今年1月以来,已被宁德时代(CATL)超越。宁德时代目前在这一市场中占据25.8%的份额,而LG新能源则以24.4%位居第二。 今年1至8月,韩国三大电池企业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在全球(不含中国)的市场份额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至46.4%。与此相对,中国电池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和孚能科技的市场份额则上升3.4个百分点至34.4%。在全球范围内,韩国企业的市场份额也出现了下降,而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则持续攀升。 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如特斯拉、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大众和现代汽车纷纷选择宁德时代的LFP电池,这为中国电池企业的增长提供了支持。特别是宁德时代通过向巴西、泰国、以色列和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出口电池,有效缓解了中国市场的供应过剩问题,并提升了其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 比亚迪也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管理体系,增强了电池供应和整车制造的协同效应,并在海外市场不断扩张其影响力。在海外市场中,比亚迪的Atto 3和Dolphin等车型销量呈现增长态势。 韩国NICE信用评级公司研究员朴钟一(音)指出,由于消费者对电动车价格愈发敏感,整车厂商在确保盈利的同时更加注重成本控制,这使得中国低成本电池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他预测,韩国电池企业的高端产品需求可能被低成本产品逐步取代,未来将面临一定的销售压力。 朴钟一还强调,韩国电池企业若想突破当前困境,需开发可与LFP和钠电池抗衡的低成本技术,并将供应链从中国转向北美和欧洲。此外,韩国企业需制定融资计划以满足大规模投资需求,并提升全球生产基地的运营效率,以应对电动车之外的多样化市场需求。 9月11日,人们在德国法兰克福国际汽车零配件及售后服务展览会上参观宁德时代展台。【图片来源 新华社】
2024-10-13 10: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