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金融机构是指未在金融监管局或地方政府登记注册,擅自开展“无证经营”的放贷公司。根据韩国现行法律规定,法定最高年利率为20%,但这些非法金融机构往往收取数百甚至上千个百分点的高额利息。
在物价持续上涨、经济压力加剧的背景下,部分韩国民众因资金紧张铤而走险,向非法高利贷机构借款。与此同时,自2021年起,韩国政府将最高法定贷款利率下调至20%,导致部分私人贷款机构因盈利空间收窄,暂停向高风险借款人发放贷款。
据韩国金融监督院统计,私贷行业的贷款余额从2022年的15.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83亿元)骤降至去年6月底的12.2万亿韩元,同期借款人数量也从98.9万人减至71.4万人。业内人士指出:“最高法定利率下调挤压了私人放贷机构的盈利空间。在20%的利率限制下,发放信用贷款难以获利,因此不得不收紧贷款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正规贷款门槛不断提高,信用不良者、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正被进一步推向非法高利贷市场,相关受害案例持续攀升。
从年度数据来看,2020年非法金融受害举报案件达8043起,2021年为9918起,2022年为1.0913万起,2023年为1.3751万起,去年达到1.5397万起,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为应对这一局面,金融委员会宣布将面向低收入、低信用人群的“小额生活费贷款”项目更名为“防范非法放贷贷款”,并将首次贷款额度提高一倍,以加强防范非法贷款的功能。
具体来看,对于无逾期记录的借款人,首次贷款额度将从原定的50万韩元提高至100万韩元;即使存在逾期记录,只要资金用途明确为医疗、住房或教育,也可申请最高100万韩元的贷款。此外,该项目年度供给规模将从1000亿韩元扩大至2000亿韩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