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围绕全球经济主导权的中美关税争端不断加剧,韩国作为高度依赖对外出口的经济体,面临的外部不确定性和间接冲击风险显著上升。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原计划适用于除中国以外所有国家的互征关税政策推迟90天施行,仅暂时征收10%的基础关税;而对中国产品的关税则在此前20%的基础上进一步上调至145%。对此,中国亦宣布对美商品加征最高至125%的反制性关税,令双边经贸摩擦进一步升级。
分析人士指出,此轮中美关税博弈或对韩国出口形势构成复杂影响。一方面,韩国产品在中美两国贸易摩擦背景下或可在美国市场获得部分替代效应,尤其是在汽车、电池等领域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由于韩国对华出口中约78.4%为中间产品,其中包括高附加值的半导体和显示面板等,若中国对美出口减少,韩国相关对华供货也可能出现同步下滑。
数据显示,2024年韩国出口总额达6838亿美元,其中对中国出口1330亿美元、对美国出口1278亿美元,分别占总出口的19.5%和18.7%。中国和美国长期以来稳居韩国第一、第二大出口市场。
韩国贸易协会发布的《通过供应链分析观察韩中贸易结构变化及启示》报告指出,韩国对华出口结构以中间投入品为主,特别是在高技术领域,半导体和显示面板产品的比重超过九成。若中国终端制造业出口受阻,韩国在中间环节的需求也将大幅下降。
业内人士指出,除传统的电子、半导体领域外,韩国汽车与电池产业或将在当前格局中迎来发展契机。随着美方对中国产品加征高额关税,包括电动汽车零部件、电子整机在内的部分中国产品在美市场将面临竞争力下降。韩国部分企业已建立在美生产体系,有望借此提升市场份额。
此外,美国日前宣布将智能手机、电脑、存储芯片等特定信息通信产品排除在高关税清单之外。对此,美国媒体分析认为,苹果、英伟达等美企将直接受益,而三星电子、台积电等企业亦有望获得间接受益。
不过,业内也指出,尽管韩国在个别领域可能获得短期利好,但中长期来看仍需加快供应链结构调整。尤其是在电池、汽车等产业中,部分零部件依赖中国供给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专家建议,韩企应根据出口市场特点,实施“供应链双轨化”策略——对美出口尽可能规避中国原料,对其他市场则兼顾价格与竞争力。
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通商研究院院长张相植(音)表示,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带来的不确定性短期内难以消除,韩国应在积极应对的同时,加快构建多元化、稳定性的全球供应网络,提升外部冲击的应对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