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统计厅与国家统计门户网站18日发布的微观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韩国制造业月均就业人数为439.5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口的15.5%。这一比例为韩国自2013年实施第十版《韩国标准产业分类》以来的最低值。
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制造业就业比重近年呈持续下行趋势。2023年与2024年分别降至15.7%和15.6%。今年前四个月,该比重持续下滑,从1月的15.8%降至4月的15.2%。其中,4月制造业就业人数同比减少12.4万人,为2019年2月以来的最大降幅。
疫情暴发后,制造业特别是半导体产业依托出口恢复增长。韩国银行(央行)发布的以经济活动类型划分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显示,制造业在2023年各季度均实现环比增长。然而,就业作为典型的滞后指标,并未同步改善。分析认为,当前制造业复苏主要由半导体等资本密集型产业拉动,因其“就业带动系数”较低,新增岗位有限。叠加国内外不确定性上升,企业普遍延后招聘计划,就业市场恢复进程缓慢。
以年龄段来看,今年前四个月制造业就业者中,20至29岁群体仅占10.6%,创历史新低,甚至低于60岁以上群体的13.2%。青年群体进入制造业意愿与机会双双受限,凸显结构性就业矛盾。
外部风险亦在加剧。特朗普政府自3月12日起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25%关税,并计划将此类关税扩大至汽车、零部件以及半导体、医药品等关键产品领域。美方4月又宣布对韩国等国征收对等关税,对韩适用税率同为25%。
关税影响已初步显现。央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实际GDP环比下滑0.2%,较此前预期的0.2%增长低出0.4个百分点,出现负增长。其中,制造业产出减少0.8%,主要集中在化学品、机械设备等领域。
尽管关税效应尚未全面显现,但经贸不确定性扩大已对企业投资和消费心理造成打击。数据显示,4月出口同比增长3.7%,但剔除开工天数因素后,日均出口额下降0.7%;对美出口则同比减少6.8%。5月1日至10日,整体出口额同比锐减23.8%,其中对美出口降幅高达30.4%。
多家国内外机构陆续下调对韩国经济增长的预期。韩国开发研究院(KDI)近日发布的《上半年经济展望》将全年GDP增长率预测由1.6%下调至0.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在三个月内两次下调韩国经济增长预期,从年初的2.0%降至1.0%。
央行及政府亦多次表示,今后将在综合考虑全球贸易环境与关税影响的基础上,适时调整经济增长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