코인정보

【亚洲人之声】中国靠政策扶产业 韩国拿制造当噱头

陈姗娜 记者 2025-05-28 14:01
中国在2015年发布的产业战略《中国制造2025》已经迎来十周年。发布当时,鲜少有人相信中国能够成长为威胁美国、日本、德国的制造强国。时至今日,在电动汽车、电池、无人机、5G、太阳能、高速铁路、新材料等至少七个领域,中国企业成功跃升世界第一,而这正是通过国家层面的规制完善、税收支援、技术自立以及人才培养等集中投资创造的成果。

与此期间与中国的跃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国除半导体外在其他制造领域几乎没有突出成果,甚至出现停滞或退步。产业政策随着政权更迭方向不断变化,缺乏长远战略。苛刻的监管政策令企业担心生存而难以创新,人才也缺乏愿景逐渐流失海外。政界并未视制造业为国家发展支柱,而是更多作为选举口号。关闭核电与重启核电、扶持风投与强化监管……各种“过山车式”政策不断加剧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

在这种背景下,大选候选人提出的制造业相关政策反而可能成为发展阻力,甚至空泛且不负责任。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主张实行每周四天半工作制、强化保护劳工权益的“黄色信封法”,以及扩大惩罚赔偿等分配导向政策,引发对企业经营不确定性和成本增加的担忧。这种重分配、轻发展的做法,可能让韩国在尖端技术竞争中陷入被动。

国民力量党候选人金文洙的立场也无明显不同。他提出的“建设企业友好国家”口号耳熟能详,却缺乏可执行的具体政策设计。削减法人税立法可行性存疑,应对未来产业结构变革的战略付之阙如,人才培养或供应链战略等核心议题也尚未提及。

无论大选结果如何,韩国下届政府的任务其实已经非常明确。必须从国家生存战略高度制定产业蓝图,并设立覆盖政府各部门的中控系统,为包括中小和中坚制造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打造良好发展环境,才能挽救韩国制造业的未来。
 
【图片来源 韩联社】
【图片来源 韩联社】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