코인정보

【亚洲人之声】短期"输血"可解近忧 长效"造血"方治根本

具攸庭 기자 2025-06-20 16:15
19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在龙山总统府主持召开国务会议。【图片提供 韩联社】
19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在龙山总统府主持召开国务会议。【图片提供 韩联社】


韩国政府近日出台一项民生经济刺激政策,拟向全体国民发放分层级消费补贴,每人最多可领5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600元)的消费券。据政策,收入水平10%的上游人群可获15万韩元、普通国民可获25万韩元、准贫困阶层可获40万韩元、最低生活保障人群可获50万韩元。据初步估算,该政策总预算规模约达13万亿韩元。此项政策虽以提振消费、改善民生为初衷,但政策效果与社会公平性仍需全面审慎评估。

从积极层面来看,消费补贴确实能够在短期内有效提振市场信心,预计将对零售、餐饮等民生消费领域产生显著的拉动效应。此前,在新冠疫情长期化与全球通胀压力持续的双重挑战下,韩国居民消费能力显著萎缩,而类似政策的实施,有效向市场注入了活力。

然而,该政策的弊端同样不容忽视。13万亿韩元的财政支出依赖税收收入,实质上形成了全体纳税人对特定群体的经济补贴,中高收入阶层或将因此成为政策的“净损失方”。据数据,韩国2025年财政赤字预计占GDP的3.9%,追加预算将进一步加剧债务压力。若后续经济复苏乏力,政府可能被迫采取增税或削减公共服务等紧缩政策,从而陷入财政恶性循环。

从社会影响角度考量,该政策可能引发不同收入群体的差异化反应,或将加剧社会阶层间的对立情绪。

此外,政策实施效果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目前消费券的具体使用范围尚未明确,若限定于特定行业,虽可实现定向扶持,但可能抑制居民的真实消费需求;若适用范围过广,则可能出现替代现金消费情况,难以产生预期的消费增量。

目前,韩国经济面临产业升级迟滞、青年失业率高企及房地产泡沫等结构性矛盾。短期消费补贴虽能暂时缓解民生压力,却无助于解决这些根本性问题。过度依赖补贴政策,反而可能延误劳动力市场改革、科技创新投资等长远规划。

笔者认为,韩国政府的民生消费券政策是一项利弊交织政策。短期提振消费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财政可持续性与社会公平性等深层次问题仍需审慎权衡。政府在实施消费刺激政策的同时,应通过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企业扩大就业,并加强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力度。唯有将短期“输血”与长期“造血”机制有效结合,方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民生福祉的实质提升。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