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价格’新闻 97个
-
补充预算提振消费心理 6大核心指标全线上扬
受新政府成立和第二轮补充预算等利好因素影响,韩国消费者经济心理连续三个月呈回暖态势。 韩国银行(央行)24日发布《消费者动向调查》显示,6月消费者心理指数(CCSI)为108.7,较5月上升6.9点。本次调查面向全国2500户家庭,于本月10至17日实施。 去年12月,前总统尹锡悦宣布紧急戒严后,消费者心理指数当月剧跌12.5个点后持续波动,今年4月和5月连续回升至93.8和101.8点,6月继续保持回升势头,绝对值更创下了自2021年6月(111.1)后近4年来的最高水平。 消费者心理指数是通过综合当前生活状况、生活前景展望、家庭收入展望、消费支出展望、当前经济判断、未来经济展望等6项指标计算得出。高于100表示消费者心理较长期平均水平(2003年至2024年)更为乐观,低于100则表示更为消极。 与5月相比,构成消费者心理指数的6项指标全线上扬,尤其是未来经济展望和当前经济判断两项指标涨幅尤为显著。 央行负责人表示,政治不确定性基本消除,第二轮补充预算提上议程,新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扩张性经济政策令消费者心理指数大幅改善。补充预算案在国会获得通过在即,消费心理将持续回暖,但美国的对等关税宽限期即将结束,中东局势等地缘政治风险尚存,仍需继续观望。 住房价格预期指数大幅攀升9个点,该指数表示预测一年后房价会上涨的消费者比例将进一步增加,创下自2021年10月后近4年来的新高。相反,利率展望指数下降6个点,跌至2020年6月以后的最低水平,反映未来一年消费者物价上涨预期的通胀率也较5月回落0.2个点。
2025-06-24 19:26:29 -
高物价与消费疲软双重夹击 韩国流通业掀起"逆向定价法"热潮
在高物价时代,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不断上升,韩国流通行业正掀起一股“逆向定价法”风潮。 “逆向定价法”是指企业在商品策划初期先设定销售价格,再据此反推成本与利润结构。这一方式有别于传统“成本加利润”的定价模式,旨在通过部分让利提升销量,成为企业应对消费低迷的重要策略。 据流通业界23日消息,韩国大型超市易买得(E-Mart)近日推出一款售价仅为5980韩元(约合人民币31元)的超低价威士忌“Just for Highball”。该产品定位于“价格接近餐厅烧酒”的威士忌,每瓶可调制约8杯355毫升的Highball,单杯成本不足800韩元。 在化妆品领域,易买得也持续推进“逆向定价法”策略。去年4月,易买得与LG生活健康联合推出护肤品牌Glow:Up by Beyond,全系列8款产品统一定价4950韩元。在确保品质的基础上,品牌通过简化包装设计、引入人工智能(AI)模特等方式压缩营销成本。自4月18日上市至本月15日,累计销量突破3.2万个,带动易买得护肤品类销售同比增长近两倍。 与此同时,易买得旗下自有品牌(PB)No Brand也推出一款售价2.998万韩元的运动鞋,主打夏季穿着的舒适与透气性。在产品企划阶段,品牌剔除非必要功能,将售价控制在3万韩元以内,进一步降低消费者的心理门槛。 在食品领域,乐天玛特(Lotte Mart)积极引入“逆向定价法”策略,去年4月推出的PB商品——售价1000韩元的豆腐与豆芽(每包300克以上)即为代表。通过预先设定价格、与供应商协商大规模采购条件以压低成本,该商品售价比市售产品便宜超过五成,上市后迅速跻身该品类销量前五。 此外,去年6月推出的即食食品系列“Cooking World Buffet”,则以3000韩元和4000韩元两种统一价格,涵盖中餐、西餐、日餐等40余款菜单。该系列通过大宗采购降低原料成本,部分菜单以半成品形式引进,仅需加热后即可上架销售,大幅压缩了运营成本。 易买得KIM'S CLUB旗下即食料理品牌DELI by ASHLEY自推出一年来,累计销量已突破500万个,日均销量达1.3万个。该系列依托Ashley Queens自助餐菜单资源,推出逾180款产品,统一售价为3990韩元。近期受外出就餐成本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日均销量一度攀升至2.5万个。KIM'S CLUB方面表示,该产品对门店引流效果显著,整体访客数较此前增长超过20%。 在便利店渠道,CU推出的880韩元辣牛肉汤、990韩元零食、蔬菜及加工乳制品等低价商品正逐步扩大市场影响力。近期,CU还上架售价2900韩元的10粒装胶囊咖啡,进一步丰富了平价产品阵容。CU方面表示:“通过削减营销费用和下调毛利率,最大限度剔除价格泡沫。考虑到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持续上升,今后将不断强化价格竞争力。”
2025-06-23 19:03:37 -
建筑需求萎缩 韩国钢企停产潮愈演愈烈
据钢铁业界20日消息,受韩国建筑业持续低迷影响,主要钢铁企业相继采取中止钢筋出货措施,预计停产或中止出货态势将无限延长至钢筋价格回升。 据悉,东国制钢决定将原定于本月22日截止的钢筋中止出货措施延长至30日。该企业自本月14日起实施出货暂停措施,由于钢筋市场价格持续低位运行,未见明显回升迹象,不得不作出延期决定。当前钢筋价格已跌至谷底,钢铁企业陷入“生产即亏损”的困境,而炼钢原材料价格却持续攀升。若这一态势持续,钢铁行业整体亏损将进一步加剧。 因此,多家钢铁企业纷纷采取应对措施。除东国制钢外,现代制铁、大韩钢铁及YK Steel等主要钢铁企业均已宣布暂停钢筋出货。业内人士预测,若至本月底钢筋价格仍未出现明显反弹,更多企业或将跟进延长中止出货期限。东国制钢相关人士表示:“是否再次延期将根据月末价格走势综合判断。” 业界分析指出,韩国建筑业遭遇罕见寒冬期。往年4月份开始进入建设旺季,通常会带动钢筋价格上行,但今年受建筑业整体疲软影响,传统旺季效应消失无存。随着7月份高温季节的到来,建筑业将再次进入传统淡季,市场形势恐将进一步恶化。 应对这一局面,各钢铁企业正采取更为积极的减产措施。据悉,东国制钢计划于7月至8月暂停运营仁川地区全部工厂,包括两家轧钢厂和两家炼钢厂。现代制铁的浦项市2号钢厂实施无限期停产,并考虑将厂内部分人员调配至浦项市1号钢厂和位于忠清南道的唐津钢厂。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从市场需求周期来看,4至6月应是钢筋销售黄金期,但今年市场形势极为严峻。随着夏季施工淡季临近,钢筋价格下行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各企业为维持基本运营不得不采取停工减产等非常措施。”
2025-06-20 23:55:51 -
韩国电池押注LFP 迎战中国低价谋求多元发展
在全球电动汽车需求放缓的背景下,电池市场也随之出现“鸿沟”(Chasm)。韩国电池企业开始加码原本并非主要业务的磷酸铁锂(LFP)电池,针对低价市场进行布局,并以此为未来产品组合构建奠定基础。 据电池行业18日消息,电池正极材料企业L&F本月16日宣布发行3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65亿元)规模的公司债券,其中2000亿韩元用于新建LFP正极材料生产法人。这是韩国四大正极材料企业LG化学、浦项未来M、Ecopro BM和L&F中首次迈出的LFP商业转型步伐。浦项未来M也已成立专项工作小组(TF),启动高能量密度LFP正极材料的研发,正式涉足LFP业务。 正极材料企业积极推进LFP业务的原因是电池整包企业重心逐渐转向更具成本优势的LFP产品。LG新能源目前已签署多项LFP供应合同,今年计划向雷诺供应LFP电动汽车电池,并已获得多个储能系统(ESS)用LFP电池合同。去年11月,LG新能源率先与美国Terra-Gen签约,12月又与Excelsior Energy Capital达成供应协议。进入今年以来,LG新能源又相继与波兰PGE和电气设备巨头台达电子美国法人签署合约。 业界普遍认为,三星SDI也即将签订LFP供应合同。三星SDI此前表示,计划把通过定增筹集的1.7万亿韩元中的一部分用于LFP技术开发和量产体系建设。最近,三星SDI还与L&F签署材料供应谅解备忘录(MOU)。业内人士指出,通常成品订单先行确定后,才会签署材料供应协议,说明三星SDI的LFP电池供应或已有实质进展。 韩国电池行业此轮加码LFP,短期目的旨在应对中国厂商的低价攻势,确保市场份额。韩亚证券数据显示,今年4月全球LFP电池渗透率已达到50.2%。LFP偏好推动中国当月电动汽车电池出货同比大增53%,达到52.1GWh。在市场“鸿沟”时期,价格优势突出的LFP正在逐步成为主流。 从中长期来看,韩国电池企业正在致力构建涵盖低价LFP到高端电池的全线产品矩阵。目前,韩国企业以三元(NCM)材料体系中的高镍电池瞄准高端市场,以高电压的中镍电池应对主流车型。在中低价产品线,韩国企业则计划以富锰锂(LMR)等下一代电池为代表加强布局。 在此过程中,中国企业正在开发的“高性价比电池”可能成为重要变量,其中以钠离子电池为代表。宁德时代(CATL)2021年推出首代钠离子电池,计划今年12月发布第二代。钠的储量是锂的约440倍,具有绝对的成本优势。业内人士对此指出,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较低,电池体积较大,目前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有限,而韩国电池企业通过从低价到高端的产品组合战略,可以满足各类市场需求。
2025-06-19 20:57:40 -
"午餐通胀"加剧 韩国上班族涌向便利店
韩国国家统计厅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餐饮业生产指数为111.1(以2020年基准为100)。该指数基于各企业销售额等数据计算,不变价指数反映剔除物价因素后的实际生产水平。 数据表明,近年来韩国民众外出就餐消费持续萎缩。餐饮业生产指数自从2022年的115降至2023年的114.2,去年进一步降至112,已连续两年下滑,今年4月维持下降趋势。 外出就餐需求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午餐通胀”加剧。数据显示,2024年5月韩国在外就餐消费者物价指数达124.56,较2020年(100)上涨约25%,涨幅超过整体消费者物价指数。 从具体菜品来看,上班族午餐常选的紫菜包饭和汉堡价格涨幅最大,分别达38%和37%。其他常见菜品如炸酱面(33%)、方便面(32%)、排骨汤(31%)、炸猪排(29%)、雪浓汤(28%)、泡菜汤套餐(27%)价格也大幅上涨。 韩国“午餐通胀”现象与主要食品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上涨密切相关,韩元贬值也推高进口原材料价格。业界普遍预测,“午餐通胀”现象今年仍将持续。 随着外出就餐负担加重,越来越多上班族转向便利店速食产品。韩国便利店CU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速食产品销售占比按区域分布为住宅区(30.7%)、办公区(20.2%)、大学区(18.6%)。这反映出更多职场人和学生选择便利店购买价格更实惠的食品。 CU速食产品近三年销售额也保持两位数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增长26.1%,去年增长32.4%,今年前4个月增长20.7%。 面对速食产品需求不断增长,便利店行业正积极扩充产品线。业内人士表示:“针对午餐通胀问题,我们正专注于开发更具性价比和特色的新产品,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2025-06-18 22:56:50 -
比亚迪ATTO 3登陆济州租车市场 破局"中国电动汽车"偏见
中国电动汽车企业比亚迪(BYD)以首款在韩上市车型ATTO 3(元PLUS)为先锋,正式进军韩国租车市场,首个落脚点选在租车需求较大的济州岛。 据汽车行业18日消息,目前济州岛部分中小租车公司已开始向消费者提供比亚迪ATTO 3的租赁服务。业内分析认为,比亚迪韩国法人正在通过积极开拓租车市场和普通销售双线并行的策略,旨在降低韩国消费者对“中国电动汽车”的排斥感,逐步加深市场渗透。 目前ATTO 3的租金略高于本土电动汽车品牌。以济州某家租车公司为例,ATTO 3每日租金为2.5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31元),与2021年款现代艾尼氪(IONIQ)5持平,低于极星(Polestar)等其他进口电动汽车。随着中国电动汽车在韩普及率上升,未来价格有望进一步下降,届时可能吸引大型租车公司采购。 据悉,比亚迪在济州的租车业务通过在韩授权经销商进行。目前比亚迪韩国已指定6家经销商,其中一家为Harmony Automobile,是中国最大经销集团和谐汽车的韩国法人,负责首尔及济州地区的销售与服务。 业内指出,济州岛以观光旅游为主,约有3万辆注册租赁车辆,大多数用于游客出行。因此,选择济州作为电动汽车租赁的试点市场,能有效增加消费者对比亚迪车型的体验机会,缩短心理距离,提升品牌接受度。 业内人士表示,比亚迪以性价比优势进入韩国市场,但“中国制造电动汽车”在消费者中的偏见尚存。通过租车方式试驾体验,有助于缓解这一顾虑,一旦使用感受良好,就可能促成后续购买。 实际上,比亚迪在海外市场也采取类似战略。去年比亚迪与优步(Uber)合作,向欧洲等地供应电动汽车。今年1月,比亚迪又与东南亚出行平台Grab签署5万辆供应合同,积极扩展东南亚市场。 比亚迪2025年1月正式进军韩国电动乘用车市场后,4月起陆续交付车辆,市场表现稳定。首款上市的紧凑型电动SUV ATTO 3两个月内售出1066辆,跻身同期进口电动汽车销量排行榜第三位。比亚迪韩国还在为第三季度推出纯电轿车SEAL(海豹)作准备,并计划年内推出中型电动SUV SEALION 7(海狮07)。
2025-06-18 20:21:46 -
产能过剩叠加低价竞争 中国电动汽车深陷"内卷"泥潭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在产能过剩和竞争加剧下陷入危机。部分企业已经破产,而行业龙头比亚迪也被曝可能背负超过4000亿元的债务。外界开始质疑由中国政府主导的“电动汽车崛起”战略是否已经走向失败。 据汽车行业16日消息,近期中国政府召集主要电动汽车企业高管前往北京,旨在遏制日益激烈的价格竞争。业内认为,产能过剩导致各大品牌必须通过降价争夺市场,最终形成“自相残杀”的局面。外媒报道称,政府已要求企业自我约束,避免低于成本销售和过度折扣行为。 导致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产能远超市场需求。去年中国电动汽车产量达1289万辆,同比增长约34%,而同期内销增长仅为22%。生产增长速度明显高于需求增长。 为消化过剩产能,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开始积极扩大海外销售,但海外市场拓展并不顺利,反而进一步加剧国内价格竞争。比亚迪对部分车型提供高达34%的折扣,奇瑞汽车则把部分车型折扣幅度提高至47%。汽车行业平均利润率仅在10%左右,因此上述车辆售价或低于生产成本。 此外,与以交付客户为准的其他国家统计方式不同,中国的新车运往销售渠道即算作“销售”。因此,不少企业为了虚增销量盲目扩大生产。实际上,中国市场上“0公里二手车”正在流行,即车辆已出库但从未使用就作为二手车转卖。摩根士丹利估算,在中国二手车市场中,上市3个月内、行驶里程在50公里以下的车辆达到1960万辆,占整体二手车市场的约13%。 这种销售策略显然不可持续,部分资金不足的初创电动汽车企业已相继倒闭。曾一度被誉为“特斯拉竞争者”的极越汽车自去年11月起已逐步停产并关闭门店。行业龙头比亚迪也未能幸免。外媒报道称,比亚迪尚未支付给合作伙伴的商票金额已超过4000亿元。比亚迪通常拥有较长的付款周期,外界担忧目前已经面临无法如期付款的危机。 随着电动汽车产业风险加剧,近期中国部分电动车企宣布缩短合作伙伴的结算周期至60天以内。这一举措可能直接冲击企业财务状况,或引发新一轮的行业结构调整。业内认为,如果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不少企业恐怕难以为继。 汽车行业相关人士表示,在当前全球环境下,中国电动汽车内需增长已难以重现往日的高速趋势,美国市场基本“关门”,如果欧洲和亚洲市场无法吸收库存,最终能够存活下来的企业不会太多。 另有观点认为,中国电动车企的困境可能为韩国企业带来机遇。三星证券研究院表示,未来中国也会出现一批无奈提价的电动汽车企业,在此情况下,具备功能和品质优势的现代和起亚等韩国品牌或许更加具备竞争优势。
2025-06-17 23:15:54 -
DRAM与NAND价格齐涨 韩国芯片双雄业绩有望大幅增长
在旧款DRAM和NAND闪存价格持续上涨的背景下,市场普遍预测三星电子今年第二季度业绩表现坚挺。伴随人工智能(AI)半导体的强劲需求,此前创下业绩纪录的SK海力士也有望再次交出亮眼的成绩单。 据金融信息企业FnGuide日前消息,三星电子今年第二季度营业利润预期为6.848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60.91亿元),较三个月前的预期(6.2708万亿韩元)上调9.21%。其中,负责半导体的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或有突出表现。 美国总统特朗普实施关税政策前的库存囤积需求与Galaxy系列带来的积极效应下,三星电子在今年一季度创出可观的业绩。随着第二季度DRAM和NAND价格的上涨,市场预测三星的盈利水平环比可能进一步改善。券商普遍预计,DS部门营业利润或从第一季度的1万亿韩元跃升至第二季度的2万亿韩元以上。 今年4月,三星电子宣布逐渐减少旧款DRAM DDR4的产量,随后SK海力士、美光以及长鑫存储(CXMT)也相继决定停产DDR4,连锁反应导致旧款DRAM价格大幅上涨。5月DDR4 8Gb PC用通用产品的平均价格为2.1美元,环比上涨27.27%;NAND闪存128Gb存储卡和USB用通用产品平均价格为2.92美元,环比上涨4.84%。 以旧款DRAM为主的市场供需持续紧张,DDR4价格大幅走高,成为韩国存储企业业绩增长的重要推手。继第一季度之后,受DDR4减产影响,库存囤积需求尚在持续。市场调研机构集邦咨询(TrendForce)表示,DDR4的平均现货价格从上周的2.963美元涨至本周的3.314美元,涨幅达11.8%,部分DDR4现货价格已高于DDR5。 DRAM价格上涨趋势预计会持续至下半年。韩华投资证券研究员表示,目前DRAM市场中,DDR5和DDR4都面临产能瓶颈,DDR4又处于停产阶段,供应限制加剧,因此下半年价格有较大可能维持上涨趋势。 除了DRAM价格上涨以外,高带宽存储器(HBM)也可能同时带动SK海力士实现优异业绩。在高端市场的主导地位与AI服务器需求的持续增长是SK海力士的核心动力,第二季度营业利润预期目前为8.7725万亿韩元,较三个月前(7.5671万亿韩元)上调逾15%。部分券商预测,第二季度营业利润可能超过9万亿韩元。 在HBM的带动下,SK海力士每个季度的利润都有所增加。下半年AI存储需求预计还会继续扩大,三星电子也计划年内向英伟达供应HBM3E 12层堆叠产品,借此实现盈利改善。在AI市场整体规模不断扩大的环境下,韩国半导体行业有望持续受益。
2025-06-17 19:54:30 -
韩元贬值叠加油价走低 韩国5月进口物价创一年半来最大跌幅
受国际油价回落和韩元贬值影响,韩国5月以韩元计价的进口物价持续走低,跌幅创一年半来新高。 韩国银行(央行)17日发布的《进出口物价指数》报道显示,今年5月韩国进口物价指数为134.63(以2020年为基期100),环比下跌3.7%。这已是该指数连续第四个月下行,此前2月下跌1%、3月下跌0.4%、4月下跌2.3%。5月跌幅为自2023年11月(-4.3%)以来的最大跌幅。 从品类来看,矿产品(-5.6%)、煤炭及石油制品(-4.2%)等主要类别降幅明显。其中,原油(-9.2%)、无烟碳(-7.8%)、咖啡(-6.1%)、 氢氧化铝(-4.9%)、粗汽油 (-4.2%)等品目成为拉动整体物价下跌的主要因素。 从汇率情况看,5月韩元兑美元平均汇率为1394.49韩元,较4月的1444.31韩元贬值3.4%。此外,迪拜原油月均价格从4月的每桶67.74美元下降至5月的63.73美元,跌幅达5.9%。 央行物价统计组负责人李文熙(音)表示:“虽然本月以来迪拜油价略有回升,但汇率呈现持续贬值态势。当前油价和汇率走势出现分化,加之中东局势等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短期内仍需密切观察市场变化。” 5月出口物价也出现下滑。当月出口物价指数为128.56,环比下降3.4%,继4月(-1.5%)后连续两个月下跌,跌幅创2023年11月(-3.4%)以来新高。 从各类商品来看,农林水产品(-0.8%),工业品(-3.4%)等品目成为拖累整体出口物价的主要因素。具体商品中,ABS树脂下降6.7%、铝板下降6.6%、二次电池下降4%、DRAM下降3.2%。 净商品贸易条件指数为94.5,同比上升3.4%,主要得益于同期进口物价降幅(-7.5%)大于出口物价降幅(-4.3%)。该指数反映了单位出口商品可兑换进口商品数量的相对变化。 受出口数量指数同比增长2.5%和净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同比上升3.4%的双重推动,5月所得贸易条件指数达到114.8,同比大幅提升6%。
2025-06-17 18:54:44 -
江原道鱿鱼捕捞量短期回升 渔民仍陷破产危机
江原道渔业部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月28日至6月3日期间,鱿鱼捕捞量达到135吨,较前一周的31吨大幅增长439%;鱿鱼捕捞金额达14.2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49万元),同比增长196%。该周捕捞量占当期总捕捞量(644吨)的21%。 截至6月3日,累计鱿鱼捕捞量为230吨,较去年同期的142吨增长62%,捕捞额也同比增长30%。然而,这一数据分别仅达到近三年平均水平的62%和76%。 随着鱿鱼重新大量出现,江陵市注文津港、东海市墨湖港、三陟市正罗津港等主要鱼市也重新活跃起来。然而,目前鱿鱼价格仍然偏高,且每日及各地区间价格波动较大,市场常见价格为2条1万韩元、3条2万韩元左右。 过去十年间,江原道东海鱿鱼捕捞量急剧减少。去年江原道东海鱿鱼捕捞量为895吨,仅为2014年(9000吨)水平的十分之一。江原道水产资源研究所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江原道东海鱿鱼捕捞量较去年同期减少15%。 主要原因是海水温度上升,导致夏季北上避暑的鱿鱼群未能返回,捕捞量因此急剧减少。受此影响,鱿鱼价格也大幅上涨30%。尽管今年5月份已解除禁渔期,但渔业仍面临严重的鱿鱼短缺问题。 渔民纷纷表示,由于出海捕不到鱿鱼,收入大幅下降,加之人工和燃油等固定费用也在不断走高,每月出现亏损。部分渔民已经濒临破产。
2025-06-11 00:14:52
-
补充预算提振消费心理 6大核心指标全线上扬
受新政府成立和第二轮补充预算等利好因素影响,韩国消费者经济心理连续三个月呈回暖态势。 韩国银行(央行)24日发布《消费者动向调查》显示,6月消费者心理指数(CCSI)为108.7,较5月上升6.9点。本次调查面向全国2500户家庭,于本月10至17日实施。 去年12月,前总统尹锡悦宣布紧急戒严后,消费者心理指数当月剧跌12.5个点后持续波动,今年4月和5月连续回升至93.8和101.8点,6月继续保持回升势头,绝对值更创下了自2021年6月(111.1)后近4年来的最高水平。 消费者心理指数是通过综合当前生活状况、生活前景展望、家庭收入展望、消费支出展望、当前经济判断、未来经济展望等6项指标计算得出。高于100表示消费者心理较长期平均水平(2003年至2024年)更为乐观,低于100则表示更为消极。 与5月相比,构成消费者心理指数的6项指标全线上扬,尤其是未来经济展望和当前经济判断两项指标涨幅尤为显著。 央行负责人表示,政治不确定性基本消除,第二轮补充预算提上议程,新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扩张性经济政策令消费者心理指数大幅改善。补充预算案在国会获得通过在即,消费心理将持续回暖,但美国的对等关税宽限期即将结束,中东局势等地缘政治风险尚存,仍需继续观望。 住房价格预期指数大幅攀升9个点,该指数表示预测一年后房价会上涨的消费者比例将进一步增加,创下自2021年10月后近4年来的新高。相反,利率展望指数下降6个点,跌至2020年6月以后的最低水平,反映未来一年消费者物价上涨预期的通胀率也较5月回落0.2个点。
2025-06-24 19:26:29 -
高物价与消费疲软双重夹击 韩国流通业掀起"逆向定价法"热潮
在高物价时代,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不断上升,韩国流通行业正掀起一股“逆向定价法”风潮。 “逆向定价法”是指企业在商品策划初期先设定销售价格,再据此反推成本与利润结构。这一方式有别于传统“成本加利润”的定价模式,旨在通过部分让利提升销量,成为企业应对消费低迷的重要策略。 据流通业界23日消息,韩国大型超市易买得(E-Mart)近日推出一款售价仅为5980韩元(约合人民币31元)的超低价威士忌“Just for Highball”。该产品定位于“价格接近餐厅烧酒”的威士忌,每瓶可调制约8杯355毫升的Highball,单杯成本不足800韩元。 在化妆品领域,易买得也持续推进“逆向定价法”策略。去年4月,易买得与LG生活健康联合推出护肤品牌Glow:Up by Beyond,全系列8款产品统一定价4950韩元。在确保品质的基础上,品牌通过简化包装设计、引入人工智能(AI)模特等方式压缩营销成本。自4月18日上市至本月15日,累计销量突破3.2万个,带动易买得护肤品类销售同比增长近两倍。 与此同时,易买得旗下自有品牌(PB)No Brand也推出一款售价2.998万韩元的运动鞋,主打夏季穿着的舒适与透气性。在产品企划阶段,品牌剔除非必要功能,将售价控制在3万韩元以内,进一步降低消费者的心理门槛。 在食品领域,乐天玛特(Lotte Mart)积极引入“逆向定价法”策略,去年4月推出的PB商品——售价1000韩元的豆腐与豆芽(每包300克以上)即为代表。通过预先设定价格、与供应商协商大规模采购条件以压低成本,该商品售价比市售产品便宜超过五成,上市后迅速跻身该品类销量前五。 此外,去年6月推出的即食食品系列“Cooking World Buffet”,则以3000韩元和4000韩元两种统一价格,涵盖中餐、西餐、日餐等40余款菜单。该系列通过大宗采购降低原料成本,部分菜单以半成品形式引进,仅需加热后即可上架销售,大幅压缩了运营成本。 易买得KIM'S CLUB旗下即食料理品牌DELI by ASHLEY自推出一年来,累计销量已突破500万个,日均销量达1.3万个。该系列依托Ashley Queens自助餐菜单资源,推出逾180款产品,统一售价为3990韩元。近期受外出就餐成本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日均销量一度攀升至2.5万个。KIM'S CLUB方面表示,该产品对门店引流效果显著,整体访客数较此前增长超过20%。 在便利店渠道,CU推出的880韩元辣牛肉汤、990韩元零食、蔬菜及加工乳制品等低价商品正逐步扩大市场影响力。近期,CU还上架售价2900韩元的10粒装胶囊咖啡,进一步丰富了平价产品阵容。CU方面表示:“通过削减营销费用和下调毛利率,最大限度剔除价格泡沫。考虑到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持续上升,今后将不断强化价格竞争力。”
2025-06-23 19:03:37 -
建筑需求萎缩 韩国钢企停产潮愈演愈烈
据钢铁业界20日消息,受韩国建筑业持续低迷影响,主要钢铁企业相继采取中止钢筋出货措施,预计停产或中止出货态势将无限延长至钢筋价格回升。 据悉,东国制钢决定将原定于本月22日截止的钢筋中止出货措施延长至30日。该企业自本月14日起实施出货暂停措施,由于钢筋市场价格持续低位运行,未见明显回升迹象,不得不作出延期决定。当前钢筋价格已跌至谷底,钢铁企业陷入“生产即亏损”的困境,而炼钢原材料价格却持续攀升。若这一态势持续,钢铁行业整体亏损将进一步加剧。 因此,多家钢铁企业纷纷采取应对措施。除东国制钢外,现代制铁、大韩钢铁及YK Steel等主要钢铁企业均已宣布暂停钢筋出货。业内人士预测,若至本月底钢筋价格仍未出现明显反弹,更多企业或将跟进延长中止出货期限。东国制钢相关人士表示:“是否再次延期将根据月末价格走势综合判断。” 业界分析指出,韩国建筑业遭遇罕见寒冬期。往年4月份开始进入建设旺季,通常会带动钢筋价格上行,但今年受建筑业整体疲软影响,传统旺季效应消失无存。随着7月份高温季节的到来,建筑业将再次进入传统淡季,市场形势恐将进一步恶化。 应对这一局面,各钢铁企业正采取更为积极的减产措施。据悉,东国制钢计划于7月至8月暂停运营仁川地区全部工厂,包括两家轧钢厂和两家炼钢厂。现代制铁的浦项市2号钢厂实施无限期停产,并考虑将厂内部分人员调配至浦项市1号钢厂和位于忠清南道的唐津钢厂。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从市场需求周期来看,4至6月应是钢筋销售黄金期,但今年市场形势极为严峻。随着夏季施工淡季临近,钢筋价格下行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各企业为维持基本运营不得不采取停工减产等非常措施。”
2025-06-20 23:55:51 -
韩国电池押注LFP 迎战中国低价谋求多元发展
在全球电动汽车需求放缓的背景下,电池市场也随之出现“鸿沟”(Chasm)。韩国电池企业开始加码原本并非主要业务的磷酸铁锂(LFP)电池,针对低价市场进行布局,并以此为未来产品组合构建奠定基础。 据电池行业18日消息,电池正极材料企业L&F本月16日宣布发行3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65亿元)规模的公司债券,其中2000亿韩元用于新建LFP正极材料生产法人。这是韩国四大正极材料企业LG化学、浦项未来M、Ecopro BM和L&F中首次迈出的LFP商业转型步伐。浦项未来M也已成立专项工作小组(TF),启动高能量密度LFP正极材料的研发,正式涉足LFP业务。 正极材料企业积极推进LFP业务的原因是电池整包企业重心逐渐转向更具成本优势的LFP产品。LG新能源目前已签署多项LFP供应合同,今年计划向雷诺供应LFP电动汽车电池,并已获得多个储能系统(ESS)用LFP电池合同。去年11月,LG新能源率先与美国Terra-Gen签约,12月又与Excelsior Energy Capital达成供应协议。进入今年以来,LG新能源又相继与波兰PGE和电气设备巨头台达电子美国法人签署合约。 业界普遍认为,三星SDI也即将签订LFP供应合同。三星SDI此前表示,计划把通过定增筹集的1.7万亿韩元中的一部分用于LFP技术开发和量产体系建设。最近,三星SDI还与L&F签署材料供应谅解备忘录(MOU)。业内人士指出,通常成品订单先行确定后,才会签署材料供应协议,说明三星SDI的LFP电池供应或已有实质进展。 韩国电池行业此轮加码LFP,短期目的旨在应对中国厂商的低价攻势,确保市场份额。韩亚证券数据显示,今年4月全球LFP电池渗透率已达到50.2%。LFP偏好推动中国当月电动汽车电池出货同比大增53%,达到52.1GWh。在市场“鸿沟”时期,价格优势突出的LFP正在逐步成为主流。 从中长期来看,韩国电池企业正在致力构建涵盖低价LFP到高端电池的全线产品矩阵。目前,韩国企业以三元(NCM)材料体系中的高镍电池瞄准高端市场,以高电压的中镍电池应对主流车型。在中低价产品线,韩国企业则计划以富锰锂(LMR)等下一代电池为代表加强布局。 在此过程中,中国企业正在开发的“高性价比电池”可能成为重要变量,其中以钠离子电池为代表。宁德时代(CATL)2021年推出首代钠离子电池,计划今年12月发布第二代。钠的储量是锂的约440倍,具有绝对的成本优势。业内人士对此指出,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较低,电池体积较大,目前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有限,而韩国电池企业通过从低价到高端的产品组合战略,可以满足各类市场需求。
2025-06-19 20:57:40 -
"午餐通胀"加剧 韩国上班族涌向便利店
韩国国家统计厅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餐饮业生产指数为111.1(以2020年基准为100)。该指数基于各企业销售额等数据计算,不变价指数反映剔除物价因素后的实际生产水平。 数据表明,近年来韩国民众外出就餐消费持续萎缩。餐饮业生产指数自从2022年的115降至2023年的114.2,去年进一步降至112,已连续两年下滑,今年4月维持下降趋势。 外出就餐需求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午餐通胀”加剧。数据显示,2024年5月韩国在外就餐消费者物价指数达124.56,较2020年(100)上涨约25%,涨幅超过整体消费者物价指数。 从具体菜品来看,上班族午餐常选的紫菜包饭和汉堡价格涨幅最大,分别达38%和37%。其他常见菜品如炸酱面(33%)、方便面(32%)、排骨汤(31%)、炸猪排(29%)、雪浓汤(28%)、泡菜汤套餐(27%)价格也大幅上涨。 韩国“午餐通胀”现象与主要食品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上涨密切相关,韩元贬值也推高进口原材料价格。业界普遍预测,“午餐通胀”现象今年仍将持续。 随着外出就餐负担加重,越来越多上班族转向便利店速食产品。韩国便利店CU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速食产品销售占比按区域分布为住宅区(30.7%)、办公区(20.2%)、大学区(18.6%)。这反映出更多职场人和学生选择便利店购买价格更实惠的食品。 CU速食产品近三年销售额也保持两位数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增长26.1%,去年增长32.4%,今年前4个月增长20.7%。 面对速食产品需求不断增长,便利店行业正积极扩充产品线。业内人士表示:“针对午餐通胀问题,我们正专注于开发更具性价比和特色的新产品,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2025-06-18 22:56:50 -
比亚迪ATTO 3登陆济州租车市场 破局"中国电动汽车"偏见
中国电动汽车企业比亚迪(BYD)以首款在韩上市车型ATTO 3(元PLUS)为先锋,正式进军韩国租车市场,首个落脚点选在租车需求较大的济州岛。 据汽车行业18日消息,目前济州岛部分中小租车公司已开始向消费者提供比亚迪ATTO 3的租赁服务。业内分析认为,比亚迪韩国法人正在通过积极开拓租车市场和普通销售双线并行的策略,旨在降低韩国消费者对“中国电动汽车”的排斥感,逐步加深市场渗透。 目前ATTO 3的租金略高于本土电动汽车品牌。以济州某家租车公司为例,ATTO 3每日租金为2.5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31元),与2021年款现代艾尼氪(IONIQ)5持平,低于极星(Polestar)等其他进口电动汽车。随着中国电动汽车在韩普及率上升,未来价格有望进一步下降,届时可能吸引大型租车公司采购。 据悉,比亚迪在济州的租车业务通过在韩授权经销商进行。目前比亚迪韩国已指定6家经销商,其中一家为Harmony Automobile,是中国最大经销集团和谐汽车的韩国法人,负责首尔及济州地区的销售与服务。 业内指出,济州岛以观光旅游为主,约有3万辆注册租赁车辆,大多数用于游客出行。因此,选择济州作为电动汽车租赁的试点市场,能有效增加消费者对比亚迪车型的体验机会,缩短心理距离,提升品牌接受度。 业内人士表示,比亚迪以性价比优势进入韩国市场,但“中国制造电动汽车”在消费者中的偏见尚存。通过租车方式试驾体验,有助于缓解这一顾虑,一旦使用感受良好,就可能促成后续购买。 实际上,比亚迪在海外市场也采取类似战略。去年比亚迪与优步(Uber)合作,向欧洲等地供应电动汽车。今年1月,比亚迪又与东南亚出行平台Grab签署5万辆供应合同,积极扩展东南亚市场。 比亚迪2025年1月正式进军韩国电动乘用车市场后,4月起陆续交付车辆,市场表现稳定。首款上市的紧凑型电动SUV ATTO 3两个月内售出1066辆,跻身同期进口电动汽车销量排行榜第三位。比亚迪韩国还在为第三季度推出纯电轿车SEAL(海豹)作准备,并计划年内推出中型电动SUV SEALION 7(海狮07)。
2025-06-18 20:21:46 -
产能过剩叠加低价竞争 中国电动汽车深陷"内卷"泥潭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在产能过剩和竞争加剧下陷入危机。部分企业已经破产,而行业龙头比亚迪也被曝可能背负超过4000亿元的债务。外界开始质疑由中国政府主导的“电动汽车崛起”战略是否已经走向失败。 据汽车行业16日消息,近期中国政府召集主要电动汽车企业高管前往北京,旨在遏制日益激烈的价格竞争。业内认为,产能过剩导致各大品牌必须通过降价争夺市场,最终形成“自相残杀”的局面。外媒报道称,政府已要求企业自我约束,避免低于成本销售和过度折扣行为。 导致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产能远超市场需求。去年中国电动汽车产量达1289万辆,同比增长约34%,而同期内销增长仅为22%。生产增长速度明显高于需求增长。 为消化过剩产能,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开始积极扩大海外销售,但海外市场拓展并不顺利,反而进一步加剧国内价格竞争。比亚迪对部分车型提供高达34%的折扣,奇瑞汽车则把部分车型折扣幅度提高至47%。汽车行业平均利润率仅在10%左右,因此上述车辆售价或低于生产成本。 此外,与以交付客户为准的其他国家统计方式不同,中国的新车运往销售渠道即算作“销售”。因此,不少企业为了虚增销量盲目扩大生产。实际上,中国市场上“0公里二手车”正在流行,即车辆已出库但从未使用就作为二手车转卖。摩根士丹利估算,在中国二手车市场中,上市3个月内、行驶里程在50公里以下的车辆达到1960万辆,占整体二手车市场的约13%。 这种销售策略显然不可持续,部分资金不足的初创电动汽车企业已相继倒闭。曾一度被誉为“特斯拉竞争者”的极越汽车自去年11月起已逐步停产并关闭门店。行业龙头比亚迪也未能幸免。外媒报道称,比亚迪尚未支付给合作伙伴的商票金额已超过4000亿元。比亚迪通常拥有较长的付款周期,外界担忧目前已经面临无法如期付款的危机。 随着电动汽车产业风险加剧,近期中国部分电动车企宣布缩短合作伙伴的结算周期至60天以内。这一举措可能直接冲击企业财务状况,或引发新一轮的行业结构调整。业内认为,如果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不少企业恐怕难以为继。 汽车行业相关人士表示,在当前全球环境下,中国电动汽车内需增长已难以重现往日的高速趋势,美国市场基本“关门”,如果欧洲和亚洲市场无法吸收库存,最终能够存活下来的企业不会太多。 另有观点认为,中国电动车企的困境可能为韩国企业带来机遇。三星证券研究院表示,未来中国也会出现一批无奈提价的电动汽车企业,在此情况下,具备功能和品质优势的现代和起亚等韩国品牌或许更加具备竞争优势。
2025-06-17 23:15:54 -
DRAM与NAND价格齐涨 韩国芯片双雄业绩有望大幅增长
在旧款DRAM和NAND闪存价格持续上涨的背景下,市场普遍预测三星电子今年第二季度业绩表现坚挺。伴随人工智能(AI)半导体的强劲需求,此前创下业绩纪录的SK海力士也有望再次交出亮眼的成绩单。 据金融信息企业FnGuide日前消息,三星电子今年第二季度营业利润预期为6.848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60.91亿元),较三个月前的预期(6.2708万亿韩元)上调9.21%。其中,负责半导体的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或有突出表现。 美国总统特朗普实施关税政策前的库存囤积需求与Galaxy系列带来的积极效应下,三星电子在今年一季度创出可观的业绩。随着第二季度DRAM和NAND价格的上涨,市场预测三星的盈利水平环比可能进一步改善。券商普遍预计,DS部门营业利润或从第一季度的1万亿韩元跃升至第二季度的2万亿韩元以上。 今年4月,三星电子宣布逐渐减少旧款DRAM DDR4的产量,随后SK海力士、美光以及长鑫存储(CXMT)也相继决定停产DDR4,连锁反应导致旧款DRAM价格大幅上涨。5月DDR4 8Gb PC用通用产品的平均价格为2.1美元,环比上涨27.27%;NAND闪存128Gb存储卡和USB用通用产品平均价格为2.92美元,环比上涨4.84%。 以旧款DRAM为主的市场供需持续紧张,DDR4价格大幅走高,成为韩国存储企业业绩增长的重要推手。继第一季度之后,受DDR4减产影响,库存囤积需求尚在持续。市场调研机构集邦咨询(TrendForce)表示,DDR4的平均现货价格从上周的2.963美元涨至本周的3.314美元,涨幅达11.8%,部分DDR4现货价格已高于DDR5。 DRAM价格上涨趋势预计会持续至下半年。韩华投资证券研究员表示,目前DRAM市场中,DDR5和DDR4都面临产能瓶颈,DDR4又处于停产阶段,供应限制加剧,因此下半年价格有较大可能维持上涨趋势。 除了DRAM价格上涨以外,高带宽存储器(HBM)也可能同时带动SK海力士实现优异业绩。在高端市场的主导地位与AI服务器需求的持续增长是SK海力士的核心动力,第二季度营业利润预期目前为8.7725万亿韩元,较三个月前(7.5671万亿韩元)上调逾15%。部分券商预测,第二季度营业利润可能超过9万亿韩元。 在HBM的带动下,SK海力士每个季度的利润都有所增加。下半年AI存储需求预计还会继续扩大,三星电子也计划年内向英伟达供应HBM3E 12层堆叠产品,借此实现盈利改善。在AI市场整体规模不断扩大的环境下,韩国半导体行业有望持续受益。
2025-06-17 19:54:30 -
韩元贬值叠加油价走低 韩国5月进口物价创一年半来最大跌幅
受国际油价回落和韩元贬值影响,韩国5月以韩元计价的进口物价持续走低,跌幅创一年半来新高。 韩国银行(央行)17日发布的《进出口物价指数》报道显示,今年5月韩国进口物价指数为134.63(以2020年为基期100),环比下跌3.7%。这已是该指数连续第四个月下行,此前2月下跌1%、3月下跌0.4%、4月下跌2.3%。5月跌幅为自2023年11月(-4.3%)以来的最大跌幅。 从品类来看,矿产品(-5.6%)、煤炭及石油制品(-4.2%)等主要类别降幅明显。其中,原油(-9.2%)、无烟碳(-7.8%)、咖啡(-6.1%)、 氢氧化铝(-4.9%)、粗汽油 (-4.2%)等品目成为拉动整体物价下跌的主要因素。 从汇率情况看,5月韩元兑美元平均汇率为1394.49韩元,较4月的1444.31韩元贬值3.4%。此外,迪拜原油月均价格从4月的每桶67.74美元下降至5月的63.73美元,跌幅达5.9%。 央行物价统计组负责人李文熙(音)表示:“虽然本月以来迪拜油价略有回升,但汇率呈现持续贬值态势。当前油价和汇率走势出现分化,加之中东局势等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短期内仍需密切观察市场变化。” 5月出口物价也出现下滑。当月出口物价指数为128.56,环比下降3.4%,继4月(-1.5%)后连续两个月下跌,跌幅创2023年11月(-3.4%)以来新高。 从各类商品来看,农林水产品(-0.8%),工业品(-3.4%)等品目成为拖累整体出口物价的主要因素。具体商品中,ABS树脂下降6.7%、铝板下降6.6%、二次电池下降4%、DRAM下降3.2%。 净商品贸易条件指数为94.5,同比上升3.4%,主要得益于同期进口物价降幅(-7.5%)大于出口物价降幅(-4.3%)。该指数反映了单位出口商品可兑换进口商品数量的相对变化。 受出口数量指数同比增长2.5%和净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同比上升3.4%的双重推动,5月所得贸易条件指数达到114.8,同比大幅提升6%。
2025-06-17 18:54:44 -
江原道鱿鱼捕捞量短期回升 渔民仍陷破产危机
江原道渔业部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月28日至6月3日期间,鱿鱼捕捞量达到135吨,较前一周的31吨大幅增长439%;鱿鱼捕捞金额达14.2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49万元),同比增长196%。该周捕捞量占当期总捕捞量(644吨)的21%。 截至6月3日,累计鱿鱼捕捞量为230吨,较去年同期的142吨增长62%,捕捞额也同比增长30%。然而,这一数据分别仅达到近三年平均水平的62%和76%。 随着鱿鱼重新大量出现,江陵市注文津港、东海市墨湖港、三陟市正罗津港等主要鱼市也重新活跃起来。然而,目前鱿鱼价格仍然偏高,且每日及各地区间价格波动较大,市场常见价格为2条1万韩元、3条2万韩元左右。 过去十年间,江原道东海鱿鱼捕捞量急剧减少。去年江原道东海鱿鱼捕捞量为895吨,仅为2014年(9000吨)水平的十分之一。江原道水产资源研究所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江原道东海鱿鱼捕捞量较去年同期减少15%。 主要原因是海水温度上升,导致夏季北上避暑的鱿鱼群未能返回,捕捞量因此急剧减少。受此影响,鱿鱼价格也大幅上涨30%。尽管今年5月份已解除禁渔期,但渔业仍面临严重的鱿鱼短缺问题。 渔民纷纷表示,由于出海捕不到鱿鱼,收入大幅下降,加之人工和燃油等固定费用也在不断走高,每月出现亏损。部分渔民已经濒临破产。
2025-06-11 00: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