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增长’新闻 261个
-
韩国进口柴油车市场持续萎缩 年内销量或创历史新低
在全球脱碳趋势加速和环保车型快速普及的背景下,韩国进口柴油乘用车市场持续萎缩。继去年销量创下新低后,今年整体表现依旧疲软,或将再创历史新低。 据韩国进口汽车协会(KAIDA)24日发布的数据,今年5月,韩国国内市场上柴油进口乘用车仅售出349辆,较去年同期骤减60.2%。今年1至5月累计销量为1469辆,同比减少50.4%,市场份额也仅为1.3%。 由于各大进口品牌在下半年几乎无推出柴油车型的新车计划,业内普遍预测,2024年全年销量或难以突破4000辆大关。去年全年销量为7521辆,为自2007年以来17年来首次跌破1万辆。 随着销量大幅下降,柴油车型在进口乘用车整体中的比重也显著下滑。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柴油车型销量在所有燃料类型中仅占1.3%,在新能源车型销量持续上升的影响下,这一比重有可能在年内跌破1%。作为对比,去年柴油车型的市场占有率为2.9%,为2004年以来最低水平。 进口柴油乘用车曾凭借动力性能强、燃油效率高、乘坐舒适性和静音性佳等优势,长期受到消费者青睐。2008年,该领域年销量首次突破万辆(1.0094万辆),此后快速增长,2010年达到2.3006万辆,2011年3.6931万辆,2012年6.6671万辆,2015年更创下16.7925万辆的历史最高纪录。 柴油车型在进口乘用车总销量中的占比也曾持续攀升,2009年与2011年分别首次突破20%和30%,2015年更是攀至69%的峰值。 然而,随着柴油车尾气中氮氧化物被指出为雾霾主要成因,以及全球汽车产业向环保转型,混合动力与电动车逐渐成为主流,柴油车型需求持续下滑。2016年进口柴油乘用车销量为13.2279万辆,至2019年已降至7.4235万辆。2020年起进一步萎缩,2023年销量仅为2.2354万辆。若今年销量低于4000辆,进口柴油乘用车将在十年内跌至峰值时期的四十分之一。 业界人士指出:“相较于其他国家,韩国市场在向混合动力及电动车转型方面进展更快,柴油乘用车的退出速度也因此明显加快。”
2025-06-24 19:58:09 -
外卖"免配送费"引争议 商家经营压力加剧
韩国外卖平台推行“免配送费”服务已逾一年。尽管消费者需支付的配送费大幅减少,但商家需支付每单超过3000韩元(约合人民币15.59元)的配送费,进一步加重了经营负担。 去年,“共生协议体”曾向韩国两大外卖平台“外卖的民族”与Coupang Eats劝告终止免配送费服务,但其并未采纳。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上月亦成立外卖平台专项调查组,重点调查免配送费广告是否夸大宣传。 外卖业界23日消息,自Coupang Eats与“外卖的民族”开始实施免配送费服务而掀起巨大争议。去年3月Coupang Eats率先向其Wow会员推出“捆绑下单免配送费”服务,一周后,“外卖的民族”也推出了类似的“实惠配送”服务。 另外,拥有约60%市场份额的“外卖的民族”消费者纷纷转向实惠的平台配送,导致商家配送大幅减少。该配送费为4000韩元,通常由消费者和商家各自承担一半。然而,随着配送的减少,商家不得不接受平台配送“Baemin配送”,商家需每单支付约3400韩元的配送费。 去年,一位公益委员曾建议韩国应效仿其他国家,由消费者承担约1000韩元的部分配送费。在免配送费服务推行前,2公里以内的配送费通常约为3000韩元。Coupang Eats为其超过1400万名付费会员提供免配送费服务,“外卖的民族”也同样实施类似服务。 此外,“免配送费”也被指为餐厅物价上涨的原因之一。不少餐厅的堂食价格不变,外卖价格却上调1000至2000韩元,形成所谓的“外卖定价制”。对此,商家群体表示由于免配送费服务不得不抬高外卖餐食价格,配送费与手续费等费用合计已占到整体外卖价格的40%左右。 与此相反的是,外卖平台因免配送费服务使其营收迅速增长。数据显示,“外卖的民族”在推行此服务后,去年营收达4.322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6.6%(9071亿韩元);Coupang Eats营收达1.8819万亿韩元,同比激增137.5%(7925亿韩元)。 虽然目前“外卖的民族”与Coupang Eats均未有终止免配送费服务竞争的迹象,但公平交易委员会的调查可能成为外卖行业变局的关键因素。据悉,公平交易委员会正调查免配送费服务是否存在夸大宣传及Coupang是否涉嫌捆绑销售会员等问题。
2025-06-24 03:03:48 -
关税战下逆势起飞 韩国距离"军工强国梦"还差几步?
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引发全球产业链震荡的背景下,韩国出口导向型经济遭遇严峻挑战。但军工产业却实现逆势增长,现代罗特姆(Rotem)的K2坦克、韩华防务的K9自行火炮等明星产品,正成为韩国制造业新的“名片”。 总统李在明在竞选期间提出军工产业将与半导体、二次电池、未来汽车共同成为引领韩国经济的未来支柱产业,将力促韩国跻身全球军工四大强国行列,令相关产业的发展预期持续升温。 俄乌战争已持续三年有余,以伊冲突持续升级,全球各国对安全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凭借技术优势获得国际认可的韩国军工产业需求激增,不仅龙头企业受益,国内中小型配套企业也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本月10日,韩国宣布与波兰即将签署价值60亿美元的第二轮K2主战坦克出口合同,李在明上任伊始便拿下军工出口大单,为相关企业注入强心剂。 李在明竞选期间在庆尚南道拉票时,曾通过发表《航空航天国防政策》提出构建以政府主导的模式,承诺成立军工出口控制塔、加强防卫事业厅职能、扩大国防人工智能(AI)等国家科研投资,推进军工出口企业科研体制支援项目等,欲将军工产业打造为韩国出口下一个增长点。 军工业界认为,若军工企业的海外出口持续保持目前的增长势头,李在明政府的各项承诺得以全面落实,订单余额有望从目前的80万亿韩元增长至超过100万亿韩元。出口目的地也将从波兰、罗马尼亚等欧洲国家拓展至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中东地区。 军工企业LIG Nex1生产的“天弓-II”导弹拦截系统自2022年出口阿联酋以来,2023年和2024年先后出口至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与中东三国签署总金额12.1万亿韩元的出口合同。近期关注领域拓展至舰艇、潜艇、战斗机等领域。 今年2月在沙特举行的世界防务展(WDS)上,韩华航空航天与沙特国家防卫部签署三方谅解备忘录(MOU)。今后将从装甲车等地面武器系统拓展到使用机器人与卫星的监视侦察系统,签署一系列中长期合同。 近来以伊冲突加剧地缘政治不安,预计相关出口合同谈判有望提速。上月28日,2025韩国国际海事防务产业展(MADEX)在釜山举行,沙特阿拉伯海军参谋总长穆罕默德·加里比到访韩华航空航天的展位,对3600吨级的潜水艇“张保皋-III”表示出极大兴趣。还参观了HD现代重工展位,直接咨询6500吨级护卫舰出口的可能性。 阿联酋则对韩国型下一代战斗机KE-21表示关注。今年4月,阿联酋空军防空司令部一行访问韩国航空航天产业(KAI),参观了KF-21原型机生产设施,就出口至伊拉克的多用途直升机“完美雄鹰”(Surion)后续订单进行讨论。 政府在军工产业的稳步发展趋势同步出台配套愿景,计划通过出口市场多元化将军工产业年出口规模提升至200亿美元以上,5年内使韩国军工产业跻身全球四强。 但也有观点认为,李在明提出的全球四强目标略有“画大饼”之嫌,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问题研究所(SIPRI)于2023年进行的调查,韩国在全球军工市场所占份额仅为2%,与目前排名第4位的中国(5.8%)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从出口成绩来看,韩国军工企业四大巨头韩华航空航天、现代罗特姆、LIG Nex1和韩国航空航天产业去年出口规模均创下历史新高,总金额达9.52万亿韩元,今年的出口前景也一片光明,各国为应对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变化竞相增加国防支出,中东及俄乌战争等引发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东南亚军备需求持续扩大等因素将推动韩国军工产业持续发展,今年有望再次创下新纪录。
2025-06-24 01:12:51 -
邮轮旅游热度持续升温 韩国政府力推港口转型升级
随着全球游客对韩国关注度持续升温,乘坐邮轮访韩的外籍游客数量正在快速增长。过去被视为邮轮“荒地”的韩国各大港口,如今逐渐被纳入国际邮轮航线,推动邮轮入境游客大幅增加。 根据韩国旅游发展局(韩国观光公社)日前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4月,乘坐邮轮访韩的外籍游客数量达26.6万人次,同比增长22.6%。同期访韩外籍游客总数为557.7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4.6%。邮轮游客增幅远高于整体访韩游客数量增幅。 受新冠疫情影响,邮轮入境游客数量从2019年的17万人次骤降至2020年后的几乎为零,连续三年陷入停滞。2022年起,随着海外旅游逐步恢复,相关数据开始回升,当年达到20万人次,2023年更是大幅跃升至73万人次。按照当前增长势头,今年全年有望突破90万人次。 从各港口情况看,截至今年4月,釜山港以14.8万名游客位居首位,较去年同期增长68%;济州港接待游客6.3万人次,同比增长18.8%。从年龄段来看,61岁以上游客达15.4万人次,同比增长13.9%,21至30岁年轻游客同比增长38.7%,达到10.9万人次。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韩国作为邮轮停靠地的吸引力不断提升,邮轮游客数量也逐渐增加。过去东亚邮轮航线主要以日本和中国为停靠地,但近年来随着K-POP、韩剧等韩流文化在全球走红,韩国地方城市正逐步被纳入更多国际邮轮航线。 业内人士分析称,虽然邮轮旅游在韩国仍属小众,但在海外早已是备受欢迎的旅游方式。疫情过后积压需求的集中释放,加之韩国作为新兴邮轮停靠地吸引力提升,共同推动了邮轮入境游客数量快速增长。 然而,有观点指出,目前韩国多数港口仍停留在“经停港”角色,尚未发展为母港(邮轮始发及终点港)。与仅短暂停靠的经停港相比,母港能带来更长停留时间和游客消费。 为此,韩国政府自今年起将邮轮经停港从单纯的“停靠点”转变为“目的地型旅游地”,积极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将首次全面支持地方政府将本地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产品化。 此外,为延长游客在经停港的停留时间,政府还计划与法务部合作,延长港口出入境航站楼运营时间,推进船上出入境审查服务,提升游客便利性。通过这些举措,韩国力求引导邮轮游客深入游览经停港及周边地区,进一步带动地方旅游发展。 文化体育观光部长官柳仁村表示:“邮轮旅游是吸引大规模外籍游客进入地方的重要渠道。我们将推动经停港从‘停靠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并将与地方政府合作,实现地方旅游发展。” 旅游业普遍看好邮轮产业的发展前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对舒适、从容旅游方式的需求持续增加,同时年轻一代也在寻求独特的旅行体验。业内人士指出,若能将韩流文化与邮轮旅游深度融合,不仅有望吸引更多外籍游客,还可带动韩国造船企业参与邮轮建造,进一步提升相关产业的竞争力。
2025-06-23 17:00:00 -
农心白山水销售额破1万亿韩元 深耕中国市场
韩国食品企业农心近日宣布,旗下瓶装水品牌白山水累计销售额已突破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亿元)。 农心于本月16日在位于中国吉林省长白山二道白河的白山水工厂举行记者座谈会,展示了品牌发展成果,并制定了到2030年实现年销售额增长20%的目标。 白山水是农心于2012年12月推出的矿泉水品牌,水源来自长白山奶头泉。该品牌自上市以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3年销售额为240亿韩元,2015年增至520亿韩元,2018年达到970亿韩元。自2019年起,白山水年销售额突破1000亿韩元大关。截至今年上半年,其累计销售额已超过1.1万亿韩元。 为提升品牌影响力,农心计划加大市场推广力度,特别是在韩国本土市场,将重点宣传产品的质量优势。韩国地质资源研究院的研究资料显示,白山水在长白山地下岩层中经过约40年的自然过滤,流经距离超过45公里,是自然净化周期较长的矿泉水之一。 除深耕韩国国内市场外,农心还积极开拓中国市场。近年来,白山水在中国市场需求快速增长,自2022年起,公司针对中国市场推出5升大容量装,以满足当地消费者需求。 目前,白山水约25%的销售额来自中国市场。农心计划进一步扩大出口国家和地区范围,力争将海外销售占比提升至30%。农心方面表示,将持续强化白山水的竞争优势和品质保障,推动品牌实现“第二次飞跃”。
2025-06-22 19:14:03 -
韩国医护人员逾半数曾遭暴力或性骚扰 女性受害者比例更高
韩国保健医疗工会今年1月对全国约4.49万名工会成员进行保健医疗实态调查,并于19日公布结果显示,过去一年内,半数以上医护从业人员在工作中经历过语言辱骂、人身攻击或性骚扰等暴力事件。 数据显示,55.7%的受访者表示遭受过辱骂、暴力或性暴力等行为。其中,遭遇语言辱骂(包括高声斥责、人身侮辱等)受访者占55.1%,遭遇肢体暴力占11.5%,遭受性骚扰或性侵犯则占7.2%。 从性别来看,女性受害比例显著高于男性。女性中有59.8%表示遭受过辱骂,12.7%遭受过肢体暴力,8.4%遭受过性骚扰。男性相应比例则分别为36%、6.9%和2.5%。 医疗行业暴力事件频发,但多数受害者选择“忍气吞声”。数据显示,72%的受访者未采取任何正式应对措施,仅向周围熟人倾诉或默默忍受。在遭受暴言、暴力和性骚扰的受访者中,分别有75.5%、61.2%和66.4%表示“没有正式申诉,仅私下诉苦”。向工会、职场内部申诉机制或通过法律途径维权者比例极低,分别仅为1.8%、2.4%和2.6%。 更令人担忧的是,93%的受害者表示所在机构未采取任何形式的应对或保护措施。按照相关规定,医疗机构在发生此类事件时应及时采取暂停工作、安排休息、隔离施暴者、提供心理咨询及治疗、给予带薪假期等应对措施,但现实中往往难以落实。 调查还显示,大部分施暴者为患者本人或其家属。其中,在遭遇暴言、暴力和性骚扰案例中,施暴者为患者的比例分别为42.7%、84.5%和74.2%,为患者家属的比例分别为26.5%、9.5%和9.9%。 保健医疗工会指出,随着韩国进入低生育率、高龄化社会,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护理服务体系也在不断扩展,需从法律和制度层面强化对医护人员的人权保护措施,改善工作环境,防止医护暴力事件持续发生。
2025-06-20 02:46:43 -
仁川港拟设婚礼宴会厅 提高中韩客运枢纽利用率
为提高中韩国际客货轮往返枢纽仁川港国际客运码头的利用率,韩国方面正计划将该客运大楼部分空间改造为婚礼宴会厅,这一举措在韩国尚属首次。 仁川港湾公社(IPA)18日表示,正在与民间企业协商在国际客运码头五层活动大厅内开设婚礼宴会厅的相关方案。据悉,该活动大厅长期以来闲置未被有效利用,仁川港湾公社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已选定一家有意运营婚礼场所的企业。根据规划,该企业将在使用面积达2289平方米的空间内设立婚礼宴会厅,并运营五年。 该企业表示,拟计划在码头内部设置可容纳约600人的宴会场地,每年预计承办约350场婚礼和100场一般性活动。企业方面预测,婚礼厅在周末单日接待人数将超过3,000人。若项目正式启动,这将成为韩国首个在机场或港口客运码头内开设的婚礼场所。 仁川港湾公社表示,婚礼宴会厅不仅有助于提升仁川港国际客运码头的人流量,也有望带动中韩客货轮航线乘客数量增长,并提升码头内商业设施的营业收入。 目前,仁川港国际客运码头运营着往返中国威海、丹东等7个主要城市的中韩客货轮航线,但平日客流量相对较少,整体氛围较为冷清。 据初步统计,今年5月,仁川港7条中韩客货轮航线的总乘客数为4.2629万人,较2019年5月新冠疫情暴发前的8.7519万人减少近半。尽管因疫情中断的仁川至丹东航线已于4月28日时隔5年正式恢复,但目前客运码头的实际客流尚未出现明显回升。 仁川港湾公社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客运码头部分区域属于安保控制区,目前正就企业能否以其预期方式在该区域内运营婚礼厅进行可行性审查,并确保不会影响码头正常运营的前提下,推进吸引人流的前期准备工作。
2025-06-19 02:19:06 -
"午餐通胀"加剧 韩国上班族涌向便利店
韩国国家统计厅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餐饮业生产指数为111.1(以2020年基准为100)。该指数基于各企业销售额等数据计算,不变价指数反映剔除物价因素后的实际生产水平。 数据表明,近年来韩国民众外出就餐消费持续萎缩。餐饮业生产指数自从2022年的115降至2023年的114.2,去年进一步降至112,已连续两年下滑,今年4月维持下降趋势。 外出就餐需求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午餐通胀”加剧。数据显示,2024年5月韩国在外就餐消费者物价指数达124.56,较2020年(100)上涨约25%,涨幅超过整体消费者物价指数。 从具体菜品来看,上班族午餐常选的紫菜包饭和汉堡价格涨幅最大,分别达38%和37%。其他常见菜品如炸酱面(33%)、方便面(32%)、排骨汤(31%)、炸猪排(29%)、雪浓汤(28%)、泡菜汤套餐(27%)价格也大幅上涨。 韩国“午餐通胀”现象与主要食品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上涨密切相关,韩元贬值也推高进口原材料价格。业界普遍预测,“午餐通胀”现象今年仍将持续。 随着外出就餐负担加重,越来越多上班族转向便利店速食产品。韩国便利店CU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速食产品销售占比按区域分布为住宅区(30.7%)、办公区(20.2%)、大学区(18.6%)。这反映出更多职场人和学生选择便利店购买价格更实惠的食品。 CU速食产品近三年销售额也保持两位数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增长26.1%,去年增长32.4%,今年前4个月增长20.7%。 面对速食产品需求不断增长,便利店行业正积极扩充产品线。业内人士表示:“针对午餐通胀问题,我们正专注于开发更具性价比和特色的新产品,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2025-06-18 22:56:50 -
韩国旅行保险热度持续升温 海外医疗费用成最大赔付项
随着海外旅行需求持续回升,旅行保险市场迎来快速增长。保险业于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10家主要保险公司销售的旅行保险新签约件数达到114.2468万件,较去年同期的82.2545万件增长38.9%。 自新冠疫情以来,旅行保险签约量持续攀升。2022年签约件数为63.756万件,2023年跃升至174.6614万件,2024年预计突破275.4652万件。今年截至4月的新签约中,海外旅行保险占比明显,达到111.6375万件,同比增长39.6%,远超韩国市场15.3%的增长速度。 从年龄结构来看,30多岁和40多岁投保人增幅最为显著,分别达到44.7%和42.3%。20多岁和50多岁群体也保持稳健增长,60多岁增幅相对较缓,显示旅行者保险在各年龄层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赔付方面,海外实际医疗费用依然是赔付金额最高的保障项目。今年1月至4月,相关赔付金额达50.1162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616万元),同比增长17.6%;赔付件数由去年的1.2949万件增加至1.3698万件,单件赔付金额也由32.9万韩元升至36.6万韩元。 紧随其后的是随身物品损失赔付,金额达到38.2亿韩元,同比增长22.5%。该险种主要保障旅行期间因事故导致的随身物品损坏或被盗。 值得关注的是,航班及行李延误赔付金额大幅增长。今年赔付件数达1.47万件,赔付金额12.8亿韩元,较去年同期实现约三倍增长。业内分析认为,此趋势不仅因签约件数增加,还受到气候变化引发航班延误频发以及指数型保险产品推广的影响。 三星火灾、KB损害保险等公司今年推出航班延误指数型特约,简化理赔流程,提高赔付效率。Kakao Pay损害保险则为客户提供航班延误两小时即赔的保障服务,并配备延误自动通知功能。 与此同时,航班延误数量显著攀升。仁川机场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延误班次达到3.7万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0.5%,成为旅行保险赔付增长的重要推手。
2025-06-18 18:59:54 -
产能过剩叠加低价竞争 中国电动汽车深陷"内卷"泥潭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在产能过剩和竞争加剧下陷入危机。部分企业已经破产,而行业龙头比亚迪也被曝可能背负超过4000亿元的债务。外界开始质疑由中国政府主导的“电动汽车崛起”战略是否已经走向失败。 据汽车行业16日消息,近期中国政府召集主要电动汽车企业高管前往北京,旨在遏制日益激烈的价格竞争。业内认为,产能过剩导致各大品牌必须通过降价争夺市场,最终形成“自相残杀”的局面。外媒报道称,政府已要求企业自我约束,避免低于成本销售和过度折扣行为。 导致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产能远超市场需求。去年中国电动汽车产量达1289万辆,同比增长约34%,而同期内销增长仅为22%。生产增长速度明显高于需求增长。 为消化过剩产能,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开始积极扩大海外销售,但海外市场拓展并不顺利,反而进一步加剧国内价格竞争。比亚迪对部分车型提供高达34%的折扣,奇瑞汽车则把部分车型折扣幅度提高至47%。汽车行业平均利润率仅在10%左右,因此上述车辆售价或低于生产成本。 此外,与以交付客户为准的其他国家统计方式不同,中国的新车运往销售渠道即算作“销售”。因此,不少企业为了虚增销量盲目扩大生产。实际上,中国市场上“0公里二手车”正在流行,即车辆已出库但从未使用就作为二手车转卖。摩根士丹利估算,在中国二手车市场中,上市3个月内、行驶里程在50公里以下的车辆达到1960万辆,占整体二手车市场的约13%。 这种销售策略显然不可持续,部分资金不足的初创电动汽车企业已相继倒闭。曾一度被誉为“特斯拉竞争者”的极越汽车自去年11月起已逐步停产并关闭门店。行业龙头比亚迪也未能幸免。外媒报道称,比亚迪尚未支付给合作伙伴的商票金额已超过4000亿元。比亚迪通常拥有较长的付款周期,外界担忧目前已经面临无法如期付款的危机。 随着电动汽车产业风险加剧,近期中国部分电动车企宣布缩短合作伙伴的结算周期至60天以内。这一举措可能直接冲击企业财务状况,或引发新一轮的行业结构调整。业内认为,如果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不少企业恐怕难以为继。 汽车行业相关人士表示,在当前全球环境下,中国电动汽车内需增长已难以重现往日的高速趋势,美国市场基本“关门”,如果欧洲和亚洲市场无法吸收库存,最终能够存活下来的企业不会太多。 另有观点认为,中国电动车企的困境可能为韩国企业带来机遇。三星证券研究院表示,未来中国也会出现一批无奈提价的电动汽车企业,在此情况下,具备功能和品质优势的现代和起亚等韩国品牌或许更加具备竞争优势。
2025-06-17 23:15:54
-
韩国进口柴油车市场持续萎缩 年内销量或创历史新低
在全球脱碳趋势加速和环保车型快速普及的背景下,韩国进口柴油乘用车市场持续萎缩。继去年销量创下新低后,今年整体表现依旧疲软,或将再创历史新低。 据韩国进口汽车协会(KAIDA)24日发布的数据,今年5月,韩国国内市场上柴油进口乘用车仅售出349辆,较去年同期骤减60.2%。今年1至5月累计销量为1469辆,同比减少50.4%,市场份额也仅为1.3%。 由于各大进口品牌在下半年几乎无推出柴油车型的新车计划,业内普遍预测,2024年全年销量或难以突破4000辆大关。去年全年销量为7521辆,为自2007年以来17年来首次跌破1万辆。 随着销量大幅下降,柴油车型在进口乘用车整体中的比重也显著下滑。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柴油车型销量在所有燃料类型中仅占1.3%,在新能源车型销量持续上升的影响下,这一比重有可能在年内跌破1%。作为对比,去年柴油车型的市场占有率为2.9%,为2004年以来最低水平。 进口柴油乘用车曾凭借动力性能强、燃油效率高、乘坐舒适性和静音性佳等优势,长期受到消费者青睐。2008年,该领域年销量首次突破万辆(1.0094万辆),此后快速增长,2010年达到2.3006万辆,2011年3.6931万辆,2012年6.6671万辆,2015年更创下16.7925万辆的历史最高纪录。 柴油车型在进口乘用车总销量中的占比也曾持续攀升,2009年与2011年分别首次突破20%和30%,2015年更是攀至69%的峰值。 然而,随着柴油车尾气中氮氧化物被指出为雾霾主要成因,以及全球汽车产业向环保转型,混合动力与电动车逐渐成为主流,柴油车型需求持续下滑。2016年进口柴油乘用车销量为13.2279万辆,至2019年已降至7.4235万辆。2020年起进一步萎缩,2023年销量仅为2.2354万辆。若今年销量低于4000辆,进口柴油乘用车将在十年内跌至峰值时期的四十分之一。 业界人士指出:“相较于其他国家,韩国市场在向混合动力及电动车转型方面进展更快,柴油乘用车的退出速度也因此明显加快。”
2025-06-24 19:58:09 -
外卖"免配送费"引争议 商家经营压力加剧
韩国外卖平台推行“免配送费”服务已逾一年。尽管消费者需支付的配送费大幅减少,但商家需支付每单超过3000韩元(约合人民币15.59元)的配送费,进一步加重了经营负担。 去年,“共生协议体”曾向韩国两大外卖平台“外卖的民族”与Coupang Eats劝告终止免配送费服务,但其并未采纳。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上月亦成立外卖平台专项调查组,重点调查免配送费广告是否夸大宣传。 外卖业界23日消息,自Coupang Eats与“外卖的民族”开始实施免配送费服务而掀起巨大争议。去年3月Coupang Eats率先向其Wow会员推出“捆绑下单免配送费”服务,一周后,“外卖的民族”也推出了类似的“实惠配送”服务。 另外,拥有约60%市场份额的“外卖的民族”消费者纷纷转向实惠的平台配送,导致商家配送大幅减少。该配送费为4000韩元,通常由消费者和商家各自承担一半。然而,随着配送的减少,商家不得不接受平台配送“Baemin配送”,商家需每单支付约3400韩元的配送费。 去年,一位公益委员曾建议韩国应效仿其他国家,由消费者承担约1000韩元的部分配送费。在免配送费服务推行前,2公里以内的配送费通常约为3000韩元。Coupang Eats为其超过1400万名付费会员提供免配送费服务,“外卖的民族”也同样实施类似服务。 此外,“免配送费”也被指为餐厅物价上涨的原因之一。不少餐厅的堂食价格不变,外卖价格却上调1000至2000韩元,形成所谓的“外卖定价制”。对此,商家群体表示由于免配送费服务不得不抬高外卖餐食价格,配送费与手续费等费用合计已占到整体外卖价格的40%左右。 与此相反的是,外卖平台因免配送费服务使其营收迅速增长。数据显示,“外卖的民族”在推行此服务后,去年营收达4.322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6.6%(9071亿韩元);Coupang Eats营收达1.8819万亿韩元,同比激增137.5%(7925亿韩元)。 虽然目前“外卖的民族”与Coupang Eats均未有终止免配送费服务竞争的迹象,但公平交易委员会的调查可能成为外卖行业变局的关键因素。据悉,公平交易委员会正调查免配送费服务是否存在夸大宣传及Coupang是否涉嫌捆绑销售会员等问题。
2025-06-24 03:03:48 -
关税战下逆势起飞 韩国距离"军工强国梦"还差几步?
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引发全球产业链震荡的背景下,韩国出口导向型经济遭遇严峻挑战。但军工产业却实现逆势增长,现代罗特姆(Rotem)的K2坦克、韩华防务的K9自行火炮等明星产品,正成为韩国制造业新的“名片”。 总统李在明在竞选期间提出军工产业将与半导体、二次电池、未来汽车共同成为引领韩国经济的未来支柱产业,将力促韩国跻身全球军工四大强国行列,令相关产业的发展预期持续升温。 俄乌战争已持续三年有余,以伊冲突持续升级,全球各国对安全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凭借技术优势获得国际认可的韩国军工产业需求激增,不仅龙头企业受益,国内中小型配套企业也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本月10日,韩国宣布与波兰即将签署价值60亿美元的第二轮K2主战坦克出口合同,李在明上任伊始便拿下军工出口大单,为相关企业注入强心剂。 李在明竞选期间在庆尚南道拉票时,曾通过发表《航空航天国防政策》提出构建以政府主导的模式,承诺成立军工出口控制塔、加强防卫事业厅职能、扩大国防人工智能(AI)等国家科研投资,推进军工出口企业科研体制支援项目等,欲将军工产业打造为韩国出口下一个增长点。 军工业界认为,若军工企业的海外出口持续保持目前的增长势头,李在明政府的各项承诺得以全面落实,订单余额有望从目前的80万亿韩元增长至超过100万亿韩元。出口目的地也将从波兰、罗马尼亚等欧洲国家拓展至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中东地区。 军工企业LIG Nex1生产的“天弓-II”导弹拦截系统自2022年出口阿联酋以来,2023年和2024年先后出口至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与中东三国签署总金额12.1万亿韩元的出口合同。近期关注领域拓展至舰艇、潜艇、战斗机等领域。 今年2月在沙特举行的世界防务展(WDS)上,韩华航空航天与沙特国家防卫部签署三方谅解备忘录(MOU)。今后将从装甲车等地面武器系统拓展到使用机器人与卫星的监视侦察系统,签署一系列中长期合同。 近来以伊冲突加剧地缘政治不安,预计相关出口合同谈判有望提速。上月28日,2025韩国国际海事防务产业展(MADEX)在釜山举行,沙特阿拉伯海军参谋总长穆罕默德·加里比到访韩华航空航天的展位,对3600吨级的潜水艇“张保皋-III”表示出极大兴趣。还参观了HD现代重工展位,直接咨询6500吨级护卫舰出口的可能性。 阿联酋则对韩国型下一代战斗机KE-21表示关注。今年4月,阿联酋空军防空司令部一行访问韩国航空航天产业(KAI),参观了KF-21原型机生产设施,就出口至伊拉克的多用途直升机“完美雄鹰”(Surion)后续订单进行讨论。 政府在军工产业的稳步发展趋势同步出台配套愿景,计划通过出口市场多元化将军工产业年出口规模提升至200亿美元以上,5年内使韩国军工产业跻身全球四强。 但也有观点认为,李在明提出的全球四强目标略有“画大饼”之嫌,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问题研究所(SIPRI)于2023年进行的调查,韩国在全球军工市场所占份额仅为2%,与目前排名第4位的中国(5.8%)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从出口成绩来看,韩国军工企业四大巨头韩华航空航天、现代罗特姆、LIG Nex1和韩国航空航天产业去年出口规模均创下历史新高,总金额达9.52万亿韩元,今年的出口前景也一片光明,各国为应对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变化竞相增加国防支出,中东及俄乌战争等引发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东南亚军备需求持续扩大等因素将推动韩国军工产业持续发展,今年有望再次创下新纪录。
2025-06-24 01:12:51 -
邮轮旅游热度持续升温 韩国政府力推港口转型升级
随着全球游客对韩国关注度持续升温,乘坐邮轮访韩的外籍游客数量正在快速增长。过去被视为邮轮“荒地”的韩国各大港口,如今逐渐被纳入国际邮轮航线,推动邮轮入境游客大幅增加。 根据韩国旅游发展局(韩国观光公社)日前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4月,乘坐邮轮访韩的外籍游客数量达26.6万人次,同比增长22.6%。同期访韩外籍游客总数为557.7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4.6%。邮轮游客增幅远高于整体访韩游客数量增幅。 受新冠疫情影响,邮轮入境游客数量从2019年的17万人次骤降至2020年后的几乎为零,连续三年陷入停滞。2022年起,随着海外旅游逐步恢复,相关数据开始回升,当年达到20万人次,2023年更是大幅跃升至73万人次。按照当前增长势头,今年全年有望突破90万人次。 从各港口情况看,截至今年4月,釜山港以14.8万名游客位居首位,较去年同期增长68%;济州港接待游客6.3万人次,同比增长18.8%。从年龄段来看,61岁以上游客达15.4万人次,同比增长13.9%,21至30岁年轻游客同比增长38.7%,达到10.9万人次。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韩国作为邮轮停靠地的吸引力不断提升,邮轮游客数量也逐渐增加。过去东亚邮轮航线主要以日本和中国为停靠地,但近年来随着K-POP、韩剧等韩流文化在全球走红,韩国地方城市正逐步被纳入更多国际邮轮航线。 业内人士分析称,虽然邮轮旅游在韩国仍属小众,但在海外早已是备受欢迎的旅游方式。疫情过后积压需求的集中释放,加之韩国作为新兴邮轮停靠地吸引力提升,共同推动了邮轮入境游客数量快速增长。 然而,有观点指出,目前韩国多数港口仍停留在“经停港”角色,尚未发展为母港(邮轮始发及终点港)。与仅短暂停靠的经停港相比,母港能带来更长停留时间和游客消费。 为此,韩国政府自今年起将邮轮经停港从单纯的“停靠点”转变为“目的地型旅游地”,积极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将首次全面支持地方政府将本地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产品化。 此外,为延长游客在经停港的停留时间,政府还计划与法务部合作,延长港口出入境航站楼运营时间,推进船上出入境审查服务,提升游客便利性。通过这些举措,韩国力求引导邮轮游客深入游览经停港及周边地区,进一步带动地方旅游发展。 文化体育观光部长官柳仁村表示:“邮轮旅游是吸引大规模外籍游客进入地方的重要渠道。我们将推动经停港从‘停靠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并将与地方政府合作,实现地方旅游发展。” 旅游业普遍看好邮轮产业的发展前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对舒适、从容旅游方式的需求持续增加,同时年轻一代也在寻求独特的旅行体验。业内人士指出,若能将韩流文化与邮轮旅游深度融合,不仅有望吸引更多外籍游客,还可带动韩国造船企业参与邮轮建造,进一步提升相关产业的竞争力。
2025-06-23 17:00:00 -
农心白山水销售额破1万亿韩元 深耕中国市场
韩国食品企业农心近日宣布,旗下瓶装水品牌白山水累计销售额已突破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亿元)。 农心于本月16日在位于中国吉林省长白山二道白河的白山水工厂举行记者座谈会,展示了品牌发展成果,并制定了到2030年实现年销售额增长20%的目标。 白山水是农心于2012年12月推出的矿泉水品牌,水源来自长白山奶头泉。该品牌自上市以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3年销售额为240亿韩元,2015年增至520亿韩元,2018年达到970亿韩元。自2019年起,白山水年销售额突破1000亿韩元大关。截至今年上半年,其累计销售额已超过1.1万亿韩元。 为提升品牌影响力,农心计划加大市场推广力度,特别是在韩国本土市场,将重点宣传产品的质量优势。韩国地质资源研究院的研究资料显示,白山水在长白山地下岩层中经过约40年的自然过滤,流经距离超过45公里,是自然净化周期较长的矿泉水之一。 除深耕韩国国内市场外,农心还积极开拓中国市场。近年来,白山水在中国市场需求快速增长,自2022年起,公司针对中国市场推出5升大容量装,以满足当地消费者需求。 目前,白山水约25%的销售额来自中国市场。农心计划进一步扩大出口国家和地区范围,力争将海外销售占比提升至30%。农心方面表示,将持续强化白山水的竞争优势和品质保障,推动品牌实现“第二次飞跃”。
2025-06-22 19:14:03 -
韩国医护人员逾半数曾遭暴力或性骚扰 女性受害者比例更高
韩国保健医疗工会今年1月对全国约4.49万名工会成员进行保健医疗实态调查,并于19日公布结果显示,过去一年内,半数以上医护从业人员在工作中经历过语言辱骂、人身攻击或性骚扰等暴力事件。 数据显示,55.7%的受访者表示遭受过辱骂、暴力或性暴力等行为。其中,遭遇语言辱骂(包括高声斥责、人身侮辱等)受访者占55.1%,遭遇肢体暴力占11.5%,遭受性骚扰或性侵犯则占7.2%。 从性别来看,女性受害比例显著高于男性。女性中有59.8%表示遭受过辱骂,12.7%遭受过肢体暴力,8.4%遭受过性骚扰。男性相应比例则分别为36%、6.9%和2.5%。 医疗行业暴力事件频发,但多数受害者选择“忍气吞声”。数据显示,72%的受访者未采取任何正式应对措施,仅向周围熟人倾诉或默默忍受。在遭受暴言、暴力和性骚扰的受访者中,分别有75.5%、61.2%和66.4%表示“没有正式申诉,仅私下诉苦”。向工会、职场内部申诉机制或通过法律途径维权者比例极低,分别仅为1.8%、2.4%和2.6%。 更令人担忧的是,93%的受害者表示所在机构未采取任何形式的应对或保护措施。按照相关规定,医疗机构在发生此类事件时应及时采取暂停工作、安排休息、隔离施暴者、提供心理咨询及治疗、给予带薪假期等应对措施,但现实中往往难以落实。 调查还显示,大部分施暴者为患者本人或其家属。其中,在遭遇暴言、暴力和性骚扰案例中,施暴者为患者的比例分别为42.7%、84.5%和74.2%,为患者家属的比例分别为26.5%、9.5%和9.9%。 保健医疗工会指出,随着韩国进入低生育率、高龄化社会,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护理服务体系也在不断扩展,需从法律和制度层面强化对医护人员的人权保护措施,改善工作环境,防止医护暴力事件持续发生。
2025-06-20 02:46:43 -
仁川港拟设婚礼宴会厅 提高中韩客运枢纽利用率
为提高中韩国际客货轮往返枢纽仁川港国际客运码头的利用率,韩国方面正计划将该客运大楼部分空间改造为婚礼宴会厅,这一举措在韩国尚属首次。 仁川港湾公社(IPA)18日表示,正在与民间企业协商在国际客运码头五层活动大厅内开设婚礼宴会厅的相关方案。据悉,该活动大厅长期以来闲置未被有效利用,仁川港湾公社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已选定一家有意运营婚礼场所的企业。根据规划,该企业将在使用面积达2289平方米的空间内设立婚礼宴会厅,并运营五年。 该企业表示,拟计划在码头内部设置可容纳约600人的宴会场地,每年预计承办约350场婚礼和100场一般性活动。企业方面预测,婚礼厅在周末单日接待人数将超过3,000人。若项目正式启动,这将成为韩国首个在机场或港口客运码头内开设的婚礼场所。 仁川港湾公社表示,婚礼宴会厅不仅有助于提升仁川港国际客运码头的人流量,也有望带动中韩客货轮航线乘客数量增长,并提升码头内商业设施的营业收入。 目前,仁川港国际客运码头运营着往返中国威海、丹东等7个主要城市的中韩客货轮航线,但平日客流量相对较少,整体氛围较为冷清。 据初步统计,今年5月,仁川港7条中韩客货轮航线的总乘客数为4.2629万人,较2019年5月新冠疫情暴发前的8.7519万人减少近半。尽管因疫情中断的仁川至丹东航线已于4月28日时隔5年正式恢复,但目前客运码头的实际客流尚未出现明显回升。 仁川港湾公社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客运码头部分区域属于安保控制区,目前正就企业能否以其预期方式在该区域内运营婚礼厅进行可行性审查,并确保不会影响码头正常运营的前提下,推进吸引人流的前期准备工作。
2025-06-19 02:19:06 -
"午餐通胀"加剧 韩国上班族涌向便利店
韩国国家统计厅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餐饮业生产指数为111.1(以2020年基准为100)。该指数基于各企业销售额等数据计算,不变价指数反映剔除物价因素后的实际生产水平。 数据表明,近年来韩国民众外出就餐消费持续萎缩。餐饮业生产指数自从2022年的115降至2023年的114.2,去年进一步降至112,已连续两年下滑,今年4月维持下降趋势。 外出就餐需求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午餐通胀”加剧。数据显示,2024年5月韩国在外就餐消费者物价指数达124.56,较2020年(100)上涨约25%,涨幅超过整体消费者物价指数。 从具体菜品来看,上班族午餐常选的紫菜包饭和汉堡价格涨幅最大,分别达38%和37%。其他常见菜品如炸酱面(33%)、方便面(32%)、排骨汤(31%)、炸猪排(29%)、雪浓汤(28%)、泡菜汤套餐(27%)价格也大幅上涨。 韩国“午餐通胀”现象与主要食品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上涨密切相关,韩元贬值也推高进口原材料价格。业界普遍预测,“午餐通胀”现象今年仍将持续。 随着外出就餐负担加重,越来越多上班族转向便利店速食产品。韩国便利店CU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速食产品销售占比按区域分布为住宅区(30.7%)、办公区(20.2%)、大学区(18.6%)。这反映出更多职场人和学生选择便利店购买价格更实惠的食品。 CU速食产品近三年销售额也保持两位数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增长26.1%,去年增长32.4%,今年前4个月增长20.7%。 面对速食产品需求不断增长,便利店行业正积极扩充产品线。业内人士表示:“针对午餐通胀问题,我们正专注于开发更具性价比和特色的新产品,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2025-06-18 22:56:50 -
韩国旅行保险热度持续升温 海外医疗费用成最大赔付项
随着海外旅行需求持续回升,旅行保险市场迎来快速增长。保险业于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10家主要保险公司销售的旅行保险新签约件数达到114.2468万件,较去年同期的82.2545万件增长38.9%。 自新冠疫情以来,旅行保险签约量持续攀升。2022年签约件数为63.756万件,2023年跃升至174.6614万件,2024年预计突破275.4652万件。今年截至4月的新签约中,海外旅行保险占比明显,达到111.6375万件,同比增长39.6%,远超韩国市场15.3%的增长速度。 从年龄结构来看,30多岁和40多岁投保人增幅最为显著,分别达到44.7%和42.3%。20多岁和50多岁群体也保持稳健增长,60多岁增幅相对较缓,显示旅行者保险在各年龄层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赔付方面,海外实际医疗费用依然是赔付金额最高的保障项目。今年1月至4月,相关赔付金额达50.1162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616万元),同比增长17.6%;赔付件数由去年的1.2949万件增加至1.3698万件,单件赔付金额也由32.9万韩元升至36.6万韩元。 紧随其后的是随身物品损失赔付,金额达到38.2亿韩元,同比增长22.5%。该险种主要保障旅行期间因事故导致的随身物品损坏或被盗。 值得关注的是,航班及行李延误赔付金额大幅增长。今年赔付件数达1.47万件,赔付金额12.8亿韩元,较去年同期实现约三倍增长。业内分析认为,此趋势不仅因签约件数增加,还受到气候变化引发航班延误频发以及指数型保险产品推广的影响。 三星火灾、KB损害保险等公司今年推出航班延误指数型特约,简化理赔流程,提高赔付效率。Kakao Pay损害保险则为客户提供航班延误两小时即赔的保障服务,并配备延误自动通知功能。 与此同时,航班延误数量显著攀升。仁川机场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延误班次达到3.7万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0.5%,成为旅行保险赔付增长的重要推手。
2025-06-18 18:59:54 -
产能过剩叠加低价竞争 中国电动汽车深陷"内卷"泥潭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在产能过剩和竞争加剧下陷入危机。部分企业已经破产,而行业龙头比亚迪也被曝可能背负超过4000亿元的债务。外界开始质疑由中国政府主导的“电动汽车崛起”战略是否已经走向失败。 据汽车行业16日消息,近期中国政府召集主要电动汽车企业高管前往北京,旨在遏制日益激烈的价格竞争。业内认为,产能过剩导致各大品牌必须通过降价争夺市场,最终形成“自相残杀”的局面。外媒报道称,政府已要求企业自我约束,避免低于成本销售和过度折扣行为。 导致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产能远超市场需求。去年中国电动汽车产量达1289万辆,同比增长约34%,而同期内销增长仅为22%。生产增长速度明显高于需求增长。 为消化过剩产能,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开始积极扩大海外销售,但海外市场拓展并不顺利,反而进一步加剧国内价格竞争。比亚迪对部分车型提供高达34%的折扣,奇瑞汽车则把部分车型折扣幅度提高至47%。汽车行业平均利润率仅在10%左右,因此上述车辆售价或低于生产成本。 此外,与以交付客户为准的其他国家统计方式不同,中国的新车运往销售渠道即算作“销售”。因此,不少企业为了虚增销量盲目扩大生产。实际上,中国市场上“0公里二手车”正在流行,即车辆已出库但从未使用就作为二手车转卖。摩根士丹利估算,在中国二手车市场中,上市3个月内、行驶里程在50公里以下的车辆达到1960万辆,占整体二手车市场的约13%。 这种销售策略显然不可持续,部分资金不足的初创电动汽车企业已相继倒闭。曾一度被誉为“特斯拉竞争者”的极越汽车自去年11月起已逐步停产并关闭门店。行业龙头比亚迪也未能幸免。外媒报道称,比亚迪尚未支付给合作伙伴的商票金额已超过4000亿元。比亚迪通常拥有较长的付款周期,外界担忧目前已经面临无法如期付款的危机。 随着电动汽车产业风险加剧,近期中国部分电动车企宣布缩短合作伙伴的结算周期至60天以内。这一举措可能直接冲击企业财务状况,或引发新一轮的行业结构调整。业内认为,如果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不少企业恐怕难以为继。 汽车行业相关人士表示,在当前全球环境下,中国电动汽车内需增长已难以重现往日的高速趋势,美国市场基本“关门”,如果欧洲和亚洲市场无法吸收库存,最终能够存活下来的企业不会太多。 另有观点认为,中国电动车企的困境可能为韩国企业带来机遇。三星证券研究院表示,未来中国也会出现一批无奈提价的电动汽车企业,在此情况下,具备功能和品质优势的现代和起亚等韩国品牌或许更加具备竞争优势。
2025-06-17 23: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