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增长’新闻 202个
-
韩国辛奇出口创历史新高 海外市场拓展加速
随着全球对韩国食品的需求不断上升,韩国辛奇(泡菜)的出口量和出口额在去年均创下历史新高。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韩国辛奇出口量达到4.71万吨,同比增长6.9%。 从2020年到2021年,韩国辛奇出口量从3.97万吨增长至4.25万吨,增幅为7.1%。虽然2022年略微下降至4.11万吨,但2023年和2024年出口量连续回升,分别达到4.4万吨和4.71万吨。 农林畜产食品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去年气候异常导致白菜供应紧张、海外物流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辛奇凭借其作为素食和发酵食品的独特优势,认知度不断上升,推动了出口的稳定增长。” 随着出口量的增长,辛奇的出口额也同比增长5.2%,达到1.636亿美元,再度创下历史新高。此前,辛奇主要面向侨民市场或亚洲超市销售,但随着企业拓展和政府支持,韩国辛奇的出口国已增至90多个。从2020年的85个国家增长到2023年的98个,2024年略微回落至95个。 去年,日本依然是韩国辛奇的最大出口市场,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和荷兰,出口量分别同比增长25.2%和28.9%。加拿大的出口量增长61.5%,位居第四,而澳大利亚排名第五,增长37.2%。 农林畜产食品部指出,在美国,辛奇逐步进入Costco、沃尔玛等大型零售渠道,并推出多种新口味,保持了出口的稳定增长。在欧洲,随着韩国餐厅的兴起及辛奇与当地菜肴融合的趋势,荷兰、英国、法国等国的辛奇出口量均有所增加。” 尽管日本依然是最大的出口市场,但受到日元贬值影响,韩国辛奇在日本的出口量下降了8.9%。为适应各国市场需求,韩国辛奇出口企业计划推出新产品并加强营销。 今年,企业将继续拓展市场,推动销售渠道多元化。大象集团计划在“宗家辛奇”的出口国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并推出新产品以扩大市场份额。希杰第一制糖则计划通过扩大在当地大型零售渠道的布局,并结合与韩国文化内容的合作,进一步提升辛奇品牌的知名度。 8日,在首尔某家大型超市,市民正在选购辛奇。【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2 23:19:09 -
联合国上调今年韩国经济增长预期至2.2%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以下简称“联合国”)于9日(当地时间)发布的《2025年中期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显示,预计韩国今年和明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均为2.2%,比去年预测值高出0.2个百分点。 报告预计,今年韩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转向内需。实际工资增长和金融成本下降等因素将为韩国经济复苏提供支持。 报告指出,由于美联储下调基准利率,预计今年韩国银行(央行)将进一步降息。但在这一过程中,韩国央行将综合考虑通胀压力和汇率等因素。 2023年,韩国韩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涨率为3.6%,到去年降至2.3%。报告预计,今年和明年的CPI增长率将分别为1.6%和1.8%,保持在1%左右的水平。 联合国的经济增长率预测数据高于韩国政府、全球投资银行(IB)和其他国际组织的预测。 根据韩国政府于本月2日发布《2025年经济政策方向》报告,预测今年韩国GDP增长率为1.8%。这一预测值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韩国开发研究院(KDI,2.0%)、亚洲开发银行(ADB,2.0%)和韩国银行(1.9%)等机构的预测。 此外,全球投资银行对韩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也纷纷出现下调。国际金融中心数据显示,八家全球投行对韩国明年经济增长率的平均预测为1.8%,较一个月前下降0.2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高盛(Goldman Sachs)和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从2.2%下调至1.8%;瑞银(UBS)从2.1%下调至1.9%;野村证券(Nomura)从1.9%下调至1.7%;摩根大通(JP Morgan)从1.8%下调至1.7%。巴克莱银行(Barclays)和汇丰银行(HSBC)则分别维持1.8%和1.9%的预测不变。 【图片提供 AI】
2025-01-10 23:34:34 -
韩国11家食品企业跻身"3万亿俱乐部"
去年,韩国食品出口额达到13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在此背景下,预计年销售额超过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1.2亿元)的食品企业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韩国金融信息企业FnGuide的数据显示,韩国乐天七星饮料去年销售额预计将达到4.076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6.4%。继2023年首次突破3万亿韩元后,公司仅一年内有望突破4万亿韩元大关。 乐天七星饮料负责人表示,尽管去年第三季度国内消费低迷,导致经营环境恶化,但全球销售额却实现了显著增长。全球业务销售额达到3510亿韩元,同比暴增359%,饮料出口额也同比增长31%。此外,2023年收购的菲律宾百事可乐子公司的业绩也对整体销售额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乐天七星饮料将成为继希杰第一制糖、东远F&B、大象食品、乐天健康食品之后,第五家加入“4万亿俱乐部”的韩国食品企业。 此外,圃美多和好丽友也将首次跻身“3万亿俱乐部”。圃美多去年销售额预计将达到3.2144万亿韩元,同比增长7.4%。这主要得益于豆腐、面条等产品持续热销。特别是,圃美多旗下美国子公司去年第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33.3%,推动了整体业绩增长。 好丽友去年销售额预计将达到3.092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6.2%。其中,好丽友俄罗斯和越南子公司表现亮眼,去年第三季度销售额分别增长27.6%和3.5%。 若圃美多和好丽友销售额成功突破3万亿韩元,跻身“3万亿俱乐部”的食品企业数量也将增至11家,包括希杰第一制糖、东远F&B、大象食品、乐天健康食品、农心、SPC集团、乐天七星饮料、希杰富乐味、圃美多和好丽友等。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除了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外,食品企业还需要提升盈利能力。开拓海外市场固然重要,但为了提升盈利能力,还需要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汇率波动等不确定性因素。 农心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进行辛拉面宣传活动。【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1-10 00:21:50 -
高物价下韩国民众选择"在家做饭"
韩国统计厅日前发布的《2024年12月及全年消费者物价动向》资料显示,去年韩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14.18,同比上涨2.3%,达到近四年来的最低水平。这一涨幅较2022年的5.1%和2023年的3.6%明显放缓,标志着物价压力有所缓解。 然而,进入新年以来,韩国食品和生活用品售价纷纷上涨。流通业相关人士表示,各种原材料涨价,加上韩元贬值,提价不可避免。新年的食品饮料和生活必需品价格预计将持续上升。 近期,部分韩国食品企业以巧克力和棕榈油价格上涨为由上调商品价格。好丽友旗下13种产品价格上月平均上涨10.6%;海太制果的10种产品售价平均上涨8.6%。此外,炸鸡品牌PURADAK旗下10款菜品价格自去年12月30日起上涨最多1000韩元(约合人民币5元)。 与此同时,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加剧,韩国经济正面临多重挑战。韩元贬值加剧了物价上涨压力,并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新政策可能将对韩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近期韩国政治动荡因素也可能将进一步推高韩国物价。 在此背景下,消费者为减少食品支出,逐渐倾向于选择“在家做饭”,推动了大型超市和便利店销售额大幅增长。易买得去年12月生鱼片和牛肉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8%和12%。乐天玛特速食品销售额同比增长5%,预制菜和寿司产品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5%和10%。 然而,随着诸多消费者选择“在家做饭”,餐厅、咖啡厅等直接受到影响,申请停业的个体工商户不断增加。根据韩国雇佣劳动部的数据,去年1月至11月,领取失业补贴的个体工商户达3319户,同比增长8.6%,创历史新高。 业内人士表示:“年末年初本是消费旺季,但由于韩国政局骤然紧张,社会氛围也陷入不安。受此影响,人们逐渐减少聚会和外出,消费情绪进一步走弱,对韩国的零售市场造成直接冲击。” 韩国大型超市的杯面柜台【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1-09 20:15:59 -
韩国春节临时公休日激活旅游市场 个体工商户却喜忧参半
27日被正式指定为韩国临时公休日,随着春节连休假期延长,为春节期间旅游市场聚力。然而,饭店和咖啡厅等餐饮业个体工商户却心存担忧,尽管春节长假期间消费者的出行与消费心理有所回暖,但鉴于大量人群选择海外旅游或返乡探亲,个体工商户担心市内人流量减少,销售额下滑。 9日,旅游业界预测,随着临时公休日正式确定,可以从25日连休至30日(6天),若31日使用年假,最长可享受10天的春节连休,有充足的时间前往美洲或欧洲等飞行时间较长的旅游地区,预计海外旅游商品的预订量迎来显著增长。韩国旅行社VerygoodTour表示,仅在政府初步宣布拟定27日为临时公休日的当天,便吸引了超过80位新客户预约,同时,关于春节长假旅游商品的咨询量也急剧上升。截至目前,预订春节出游的游客中,选择欧洲和美洲的比重分别达到14%和5%。 春节假期的延长无疑激发了更多消费者考虑海外旅行的兴趣。实际上,被指定为临时公休日的2023年中秋连休期间和去年10月国军日期间,旅行社的预订量均实现大幅增长。韩国旅游服务平台KyowonTour相关人士指出:“去年指定为临时公休日期间,旅游商品新预订量增长20%。期待今年也能达到相似的增长水平。”另一家旅行社模德旅游(ModeTour)亦持乐观态度表示:“去年假期旅游商品预订量增长45%,预计今年的增长势头将更为强劲。” 各大旅行社为了抓住春节流量,纷纷推出多样化的营销活动。模德旅游以“2025年乙巳年,幸福春节长假”为主题,针对本月22日至下月1日期间预订的旅游商品,提供最高可达1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04元)的优惠券。 然而,随着大量民众选择海外游,餐饮服务业个体工商户对内需经济在假期期间的活跃度表示担忧。小商工人联合会专门委员柳弼善(音)表示:“各地区和行业的情况将呈现差异化趋势。由于部分人选择回乡,在一定程度上将激活地方经济,但首尔及周边地区或将面临冲击。”并强调:“自年末以来,消费市场持续低迷,民众消费心理不振。然而,随着春节长假的临近,人们外出就餐及购物需求有所增加,无疑为内需经济的复苏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政府应考虑在长假期间集中推出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以促进内需增长。”
2025-01-09 19:36:29 -
韩国百货业"马太效应"凸显 强者恒强 弱者恒弱
上月26日,位于明洞的新世界百货。【图片来源 韩联社】 去年韩国百货商店行业增长率显著放缓,未及1%,各大商场间业绩分化加剧,呈“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态势。 百货商店业界于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乐天、新世界、现代、格乐丽雅(Galleria)、AK等五大百货商店旗下68家商场累计交易额达39.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011.5亿元),同比(39.4万亿韩元)仅上涨0.9%。 百货商店交易额涨幅于2021年至2022年,因新冠疫情引发的报复性消费热潮而连续两年超过10%的增长率,随后于2023年骤降至1.7%,去年进一步降至1%以下。据分析,受高利率和高物价影响,导致消费者购买力下降、消费心理趋于保守。 各百货商场表现来看,以2024年为基准,乐天百货以13.8325万亿韩元(34.8%)的交易额稳居榜首,其次依次为新世界(12.6252万亿韩元,31.7%)、现代(9.4493万亿韩元,23.7%)、格乐丽雅(2.7991万亿韩元)和AK(1.0941万亿韩元,2.7%)。与前一年度相比,仅乐天(1.2%↑)和新世界(3.7%↑)实现交易额正增长,现代(0.2%↓)、格乐丽雅(3.8%↓)、AK(9.3%↓)等其余三家百货商店均有所下滑。 各商场间的两极分化现象愈发显著。首都圈的大型商场保持稳健增长,而多数地方商场则面临交易额的大幅缩减。从交易额超过1万亿韩元的店铺数量来看,新世界与现代各有4家,乐天3家,格乐丽雅1家,共计12家,其中,除新世界釜山店、大邱店、乐天釜山总店等3家商场外,其余均集中在首都地区。这12家商场去年总交易额同比增长5%,达21.0936万亿韩元,远超整体市场涨幅。12家商场总交易额中所占比重也从51%升至53%,增加了2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其余56家商场交易额则减少3.3%,从2023年的19.3352万亿韩元降至去年的18.766万亿韩元。 业界普遍预测,未来首都圈与地方商场之间的业绩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在消费能力相对较弱的广域市和中小城市中,仅少数竞争力突出的百货商场有望维持运营。业界某相关人士表示:“随着多数品牌倾向于入驻业绩良好的商场,销售额将进一步向高水平商场集中,形成恶性循环,加剧市场分化。”
2025-01-08 00:58:53 -
全球投行下调韩国经济增长预期 今明连续两年低于2%
全球主要投资银行对今年韩国经济增长率的平均预测值为1.7%。部分投行作出更悲观的预测,认为韩国经济增长率可能仅达到1.3%。 国际金融中心7日报告显示,全球八家主要投行最近公布的韩国经济增长率平均值为1.7%。这一数据低于韩国的潜在增长率2%,也低于韩国央行(1.9%)和韩国政府(1.8%)的预测值。 摩根大通把韩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预期从此前的1.7%大幅下调至1.3%。摩根大通指出,韩国内政不确定性导致消费信心指数大幅下降,内需领域表现疲软,复苏比预期更为缓慢。 花旗集团的预测值为1.6%,仅次于摩根大通为第二低。花旗认为,第一季度的降息和财政支出扩大可能会推动私人消费环比增长,但政治不确定性和大型灾难引发心理恶化,私人消费的反弹或不及预期。 野村证券和汇丰银行均预测今年韩国经济增长率为1.7%。野村证券指出,美国利率居高不下、关税担忧及美元强势环境加剧,加上韩国可能提前进行大选的政治不确定性,或导致经济基础疲软。 高盛、巴克莱和美林银行的预测与韩国政府预期一致,均为1.8%。高盛评价称,政治动荡在短期内可能持续,但预算案通过、市场稳定措施的迅速出台以及经济政策方向的发布已经减少政策不确定性,成为发挥积极影响的因素。此外,高盛预计韩国央行会在今年第一、二、三季度分别降息0.25个百分点。 巴克莱指出,政治冲击正在压制韩国经济情绪,可能促使韩国央行加快降息步伐。巴克莱还认为,韩国在进入当前局面前已经面临结构性的内需疲软挑战,而特朗普新政府的贸易政策风险进一步凸显刺激内需的重要性。 与韩国的1.7%相比,其他亚洲主要国家(地区)的经济增长率预测值明显更高。中国香港为2%,中国台湾为2.9%,新加坡为2.6%,泰国为2.8%,印尼为5%,菲律宾为6%,越南高达6.6%。 对于韩国明年的经济增长率,投行的平均预测值仅为1.8%。如果实际与预测相符,韩国经济则会出现连续两年停留在1%区间的低增长率,在相关统计开始以来尚属首次。 明年的具体预测值方面,高盛和摩根大通为2.1%,汇丰银行为1.9%,野村证券为1.8%,花旗为1.6%,巴克莱为1.5%,瑞银为1.3%。 5日,在首尔龙山总统官邸附近,韩国保守团体正在举行反对逮捕和弹劾总统的集会。【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07 20:36:53 -
数字化赋能"在家医美" 韩国美容设备产业借势起飞
韩流热潮持续升温,韩妆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知名度和需求节节攀升,韩国医美市场也凭借不断创新实现逆势增长,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然而,高物价背景下,定期前往医美诊所进行皮肤管理的平均费用高达1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300元),令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因此“家庭医美(Home Beauty)”概念应运而生,备受消费者青睐。 韩国美妆热潮从化妆品逐步扩展至美容设备产业。特别是小型居家美容仪,凭借其高性价比的优势,销量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小型美容仪凭借高频超声波等先进技术,具备改善皱纹、美白、镇静皮肤等多种功能,满足消费者在家享受专业级美容护理的需求。 韩国美容产业统计数据显示,以2024年第三季度为基准,韩国小型美容仪市场规模已达1500亿韩元,年均增长率(CAGR)高达12.6%,增势强劲。根据《韩妆产业变化》报告,2024年化妆品产业呈六大趋势,包括美容技术、家庭美容设备、护肤及功能性化妆品、清洁美容、可持续美容以及“肌肤极简主义”(Skin Minimalism)。其中,“肌肤极简主义”作为新兴护肤理念,将极简主义与健康肌肤管理相结合,成为备受关注的消费趋势。 从市场表现来看,美容技术企业APR凭借其在韩国美容设备市场的卓越表现,市场占有率超过32%,稳居行业首位。旗下美妆品牌Medicube推出的美容设备,自2021年上市首年取得5万台的销售佳绩后,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销量更是突破250万台大关,年均销量达100万台,增长势头显著。 同时,LG电子和东国制药等大企业也相继加入美容设备市场竞争。LG电子推出LG Pra.L提拉美容仪,东国制药推出森特莲(Centelian24),年内创200亿韩元规模的销售额等,不仅带动销售业绩增长,也进一步推动美容设备市场的火热发展。 随着韩国美容市场的不断扩大,美容技术产业的规模也随之增长。然而,产品价格差异悬殊,从20万韩元至400万韩元不等,给消费者带来了选择上的困扰和经济上的压力。为了减轻消费者的价格负担,美容技术企业纷纷推出“订阅服务”,以低廉的价格租赁最先进的产品,提高消费者的接受度,并有效带动美容设备市场的整体增长。其中,“Homethera30”作为最早提供订阅型美容设备租赁服务的平台,以月均10万韩元的价格,让消费者能够轻松享受到价值200万美容仪的护肤效果。 此外,美容技术企业正加速拥抱数字化,以提供更加精准的个性化服务。众多美容企业纷纷将智能技术融入营销战略,不断推陈出新,多元化设备产品层出不穷,以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近日,Medicube率先推出美容仪数字化应用程序服务。用户只需简单连接应用程序,便能轻松调节美容设备模式、强度以及LED灯光模式。该程序还能通过分析用户肤质,为其量身定制专属的护肤程序,深度实现美容服务个性化。随着美容市场日益活跃,技术不断革新,“在家医美”已成为现实,通过蓝牙与应用程序的互联互通,为顾客提供前所未有的护肤体验。 在数据驱动的时代,美容技术企业也在积极积累并分析顾客数据,以此为基石,持续研发更加完善、高效的产品。APR通过对Medicube Booster Pro产品一年间用户数据的深入分析,成功推出性能进一步优化的Booster Pro Mini产品。同时,爱茉莉太平洋旗下美妆设备品牌MakeON也紧跟潮流,在therapy3产品搭载蓝牙连接功能,能够实时确认皮肤状况,从而提供更加精准的皮肤管理方案。 韩国居家美容设备不仅在国内市场备受追捧,在海外也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韩国美容仪出口额高达2.3297万亿韩元,同比(1.1108万亿韩元)激增109.7%。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韩国美容仪出口便持续攀升,但一年内出口额增加两倍以上尚属首次。关税厅资料显示,韩国美容设备已出口至全球91个国家,其中,美国是最大的出口市场,占46.5%,其次依次为日本(16%)、中国香港(13.4%)、新加坡(5.7%)等。 据分析,韩国居家美容设备在海外市场的成功,得益于产业的成长潜力与消费者需求的深刻变化。韩国贸易协会(KITA)日前发布《韩国美妆出口现状及新潜力市场》报告指出,与其他产业相比,美容设备利润率高,市场潜力巨大,因此,投资者持续涌入。同时,随着全球范围内对防止老化和美容感兴趣的消费者群体不断扩大,美容设备的需求也在逐年增长。 业界专家普遍认为,截至目前,韩国居家美容设备产业仍处于出海的初级阶段,为了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企业需要深入分析本土消费者需求,制定差别化战略,并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以确保核心竞争力,实现长远发展。
2025-01-07 17:23:20 -
韩国方便面出口再创新高 新年全球热销势头强劲
韩国方便面去年成功刷新历史最大出口规模,在全球范围内的超高人气进一步得到验证,业界计划今年继续加速推进全球市场拓展。 韩国贸易统计振兴院(TRASS)6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去年韩国方便面出口规模达到12.485亿美元,同比增长31.1%,远超2023年的9.524亿美元。早在去年10月,韩国方便面累计出口规模已突破10亿美元,超过2023年全年纪录。11月单月出口规模为1.1759亿美元,12月初步数据为1.1029亿美元。 从出口地区来看,对美出口规模达到2.16亿美元,同比增长70%;对欧洲五大主要国家出口规模达到1.87亿美元,同比增长41%。在东南亚和中国等韩国方便面传统热销市场,去年的出口规模也分别增长22%和21%。 三养食品的“火鸡面”系列已稳居“超级品牌”地位,去年单品营收突破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0亿元),同时成为食品行业首个实现“7亿美元出口塔”奖项的品牌。农心作为美国方便面市场份额第二的企业,在美国最大零售渠道沃尔玛的亚洲食品专区中晋升“核心专区”,引发市场期待。 业内预测,2024年韩国拉面出口会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三养食品计划今年5月启用密阳第二工厂,旨在满足供不应求的现状,预计产能提升可以直接带动出口增长。此外,三养食品去年在荷兰设立法人,扩大欧洲市场布局,并计划截至2027年在中国完成新的工厂建设,以提升亚洲地区的供应能力。 农心去年10月扩建美国第二工厂,以应对当地市场需求。今年上半年农心还计划在韩国菉山工业园区建设新的出口专用工厂。此外,农心去年11月推出的新品“辛拉面Toomba”在美国市场销售良好,预计北美和南美市场销量会进一步增长。 作为后起之秀,韩国食品企业不倒翁也在加速布局全球市场。第三代掌门人咸妍智进入不倒翁美国公司,设目标为提升方便面出口规模至1000亿韩元。 教保证券研究员权宇正(音)表示,预计截至2025年底,以方便面为主的出口增长趋势还会延续。近期韩元汇率走弱的趋势也为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带来利好。 农心为纪念创立60周年再次推出的70年代大热产品“农心拉面”【图片来源 农心】
2025-01-06 23:42:09 -
现代汽车在美销量再创新高 连续两年稳居前四
起亚EV9 【图片来源 起亚】 一项调查显示,现代汽车集团于去年在美国市场创下历史销量新高,稳固了其行业领先地位。紧随通用汽车、丰田与福特之后,现代汽车集团连续两年荣膺美国市场销量前四。 现代汽车集团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现代汽车(包括捷尼赛思)和起亚汽车在美国市场共售出170.8293万辆汽车,同比(165.2821万辆)增加3.4%,在美销量首次突破170万辆大关。具体来看,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在美国市场的销量分别达91.1805万辆和79.6488万辆,分别增长4.8%和1.8%。现代汽车旗下高端汽车品牌捷尼赛思销量达7.5003万辆,同比增加8.4%。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得益于休闲车(RV)和新能源汽车的卓越销售表现,推动整体业绩增长。 现代汽车运动型多功能车(SUV)帕里斯帝和电动汽车艾尼氪5销量均创新高,分别售出11.055万辆(23%↑)和4.44万辆(31%↑)。同时,起亚亦有6款车型刷新了年度销量新高。起亚EV9销量达2.2017万辆,增加1869%;起亚狮跑销量达16.1917万辆,增加15%;起亚嘉华销量为4.9726万辆,增加14%;K3、K4销量为13.9778万辆(13%),EV6销量为2.1715万辆(6%)等,均创新高。现代汽车“前三”车型分别是途胜(20.6126万辆)、伊兰特(13.6698万辆)、胜达(11.9010万辆)。起亚依次是狮跑、K3、K4、起亚特柳赖德(Telluride)。 现代汽车集团去年在美市场的汽车销量继2023年之后第二次位居第四位。主要整车企业公开的去年年销量来看,通用汽车以268.9346万辆稳居首位,丰田以233.2623万辆紧随其后,福特以206.5161万辆销量位居第三。继现代汽车集团之后,本田(142.3857万辆)和三菱(103.3851万辆)分别位居第五和第六位。 现代汽车集团相关人士表示:“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及通胀削减法案(IRA)持续加强的背景下,凭借RV与新能源汽车的出色表现,成功在美国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025-01-06 22:32:29
-
韩国辛奇出口创历史新高 海外市场拓展加速
随着全球对韩国食品的需求不断上升,韩国辛奇(泡菜)的出口量和出口额在去年均创下历史新高。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韩国辛奇出口量达到4.71万吨,同比增长6.9%。 从2020年到2021年,韩国辛奇出口量从3.97万吨增长至4.25万吨,增幅为7.1%。虽然2022年略微下降至4.11万吨,但2023年和2024年出口量连续回升,分别达到4.4万吨和4.71万吨。 农林畜产食品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去年气候异常导致白菜供应紧张、海外物流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辛奇凭借其作为素食和发酵食品的独特优势,认知度不断上升,推动了出口的稳定增长。” 随着出口量的增长,辛奇的出口额也同比增长5.2%,达到1.636亿美元,再度创下历史新高。此前,辛奇主要面向侨民市场或亚洲超市销售,但随着企业拓展和政府支持,韩国辛奇的出口国已增至90多个。从2020年的85个国家增长到2023年的98个,2024年略微回落至95个。 去年,日本依然是韩国辛奇的最大出口市场,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和荷兰,出口量分别同比增长25.2%和28.9%。加拿大的出口量增长61.5%,位居第四,而澳大利亚排名第五,增长37.2%。 农林畜产食品部指出,在美国,辛奇逐步进入Costco、沃尔玛等大型零售渠道,并推出多种新口味,保持了出口的稳定增长。在欧洲,随着韩国餐厅的兴起及辛奇与当地菜肴融合的趋势,荷兰、英国、法国等国的辛奇出口量均有所增加。” 尽管日本依然是最大的出口市场,但受到日元贬值影响,韩国辛奇在日本的出口量下降了8.9%。为适应各国市场需求,韩国辛奇出口企业计划推出新产品并加强营销。 今年,企业将继续拓展市场,推动销售渠道多元化。大象集团计划在“宗家辛奇”的出口国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并推出新产品以扩大市场份额。希杰第一制糖则计划通过扩大在当地大型零售渠道的布局,并结合与韩国文化内容的合作,进一步提升辛奇品牌的知名度。 8日,在首尔某家大型超市,市民正在选购辛奇。【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2 23:19:09 -
联合国上调今年韩国经济增长预期至2.2%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以下简称“联合国”)于9日(当地时间)发布的《2025年中期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显示,预计韩国今年和明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均为2.2%,比去年预测值高出0.2个百分点。 报告预计,今年韩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转向内需。实际工资增长和金融成本下降等因素将为韩国经济复苏提供支持。 报告指出,由于美联储下调基准利率,预计今年韩国银行(央行)将进一步降息。但在这一过程中,韩国央行将综合考虑通胀压力和汇率等因素。 2023年,韩国韩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涨率为3.6%,到去年降至2.3%。报告预计,今年和明年的CPI增长率将分别为1.6%和1.8%,保持在1%左右的水平。 联合国的经济增长率预测数据高于韩国政府、全球投资银行(IB)和其他国际组织的预测。 根据韩国政府于本月2日发布《2025年经济政策方向》报告,预测今年韩国GDP增长率为1.8%。这一预测值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韩国开发研究院(KDI,2.0%)、亚洲开发银行(ADB,2.0%)和韩国银行(1.9%)等机构的预测。 此外,全球投资银行对韩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也纷纷出现下调。国际金融中心数据显示,八家全球投行对韩国明年经济增长率的平均预测为1.8%,较一个月前下降0.2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高盛(Goldman Sachs)和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从2.2%下调至1.8%;瑞银(UBS)从2.1%下调至1.9%;野村证券(Nomura)从1.9%下调至1.7%;摩根大通(JP Morgan)从1.8%下调至1.7%。巴克莱银行(Barclays)和汇丰银行(HSBC)则分别维持1.8%和1.9%的预测不变。 【图片提供 AI】
2025-01-10 23:34:34 -
韩国11家食品企业跻身"3万亿俱乐部"
去年,韩国食品出口额达到13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在此背景下,预计年销售额超过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1.2亿元)的食品企业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韩国金融信息企业FnGuide的数据显示,韩国乐天七星饮料去年销售额预计将达到4.076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6.4%。继2023年首次突破3万亿韩元后,公司仅一年内有望突破4万亿韩元大关。 乐天七星饮料负责人表示,尽管去年第三季度国内消费低迷,导致经营环境恶化,但全球销售额却实现了显著增长。全球业务销售额达到3510亿韩元,同比暴增359%,饮料出口额也同比增长31%。此外,2023年收购的菲律宾百事可乐子公司的业绩也对整体销售额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乐天七星饮料将成为继希杰第一制糖、东远F&B、大象食品、乐天健康食品之后,第五家加入“4万亿俱乐部”的韩国食品企业。 此外,圃美多和好丽友也将首次跻身“3万亿俱乐部”。圃美多去年销售额预计将达到3.2144万亿韩元,同比增长7.4%。这主要得益于豆腐、面条等产品持续热销。特别是,圃美多旗下美国子公司去年第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33.3%,推动了整体业绩增长。 好丽友去年销售额预计将达到3.092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6.2%。其中,好丽友俄罗斯和越南子公司表现亮眼,去年第三季度销售额分别增长27.6%和3.5%。 若圃美多和好丽友销售额成功突破3万亿韩元,跻身“3万亿俱乐部”的食品企业数量也将增至11家,包括希杰第一制糖、东远F&B、大象食品、乐天健康食品、农心、SPC集团、乐天七星饮料、希杰富乐味、圃美多和好丽友等。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除了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外,食品企业还需要提升盈利能力。开拓海外市场固然重要,但为了提升盈利能力,还需要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汇率波动等不确定性因素。 农心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进行辛拉面宣传活动。【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1-10 00:21:50 -
高物价下韩国民众选择"在家做饭"
韩国统计厅日前发布的《2024年12月及全年消费者物价动向》资料显示,去年韩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14.18,同比上涨2.3%,达到近四年来的最低水平。这一涨幅较2022年的5.1%和2023年的3.6%明显放缓,标志着物价压力有所缓解。 然而,进入新年以来,韩国食品和生活用品售价纷纷上涨。流通业相关人士表示,各种原材料涨价,加上韩元贬值,提价不可避免。新年的食品饮料和生活必需品价格预计将持续上升。 近期,部分韩国食品企业以巧克力和棕榈油价格上涨为由上调商品价格。好丽友旗下13种产品价格上月平均上涨10.6%;海太制果的10种产品售价平均上涨8.6%。此外,炸鸡品牌PURADAK旗下10款菜品价格自去年12月30日起上涨最多1000韩元(约合人民币5元)。 与此同时,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加剧,韩国经济正面临多重挑战。韩元贬值加剧了物价上涨压力,并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新政策可能将对韩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近期韩国政治动荡因素也可能将进一步推高韩国物价。 在此背景下,消费者为减少食品支出,逐渐倾向于选择“在家做饭”,推动了大型超市和便利店销售额大幅增长。易买得去年12月生鱼片和牛肉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8%和12%。乐天玛特速食品销售额同比增长5%,预制菜和寿司产品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5%和10%。 然而,随着诸多消费者选择“在家做饭”,餐厅、咖啡厅等直接受到影响,申请停业的个体工商户不断增加。根据韩国雇佣劳动部的数据,去年1月至11月,领取失业补贴的个体工商户达3319户,同比增长8.6%,创历史新高。 业内人士表示:“年末年初本是消费旺季,但由于韩国政局骤然紧张,社会氛围也陷入不安。受此影响,人们逐渐减少聚会和外出,消费情绪进一步走弱,对韩国的零售市场造成直接冲击。” 韩国大型超市的杯面柜台【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1-09 20:15:59 -
韩国春节临时公休日激活旅游市场 个体工商户却喜忧参半
27日被正式指定为韩国临时公休日,随着春节连休假期延长,为春节期间旅游市场聚力。然而,饭店和咖啡厅等餐饮业个体工商户却心存担忧,尽管春节长假期间消费者的出行与消费心理有所回暖,但鉴于大量人群选择海外旅游或返乡探亲,个体工商户担心市内人流量减少,销售额下滑。 9日,旅游业界预测,随着临时公休日正式确定,可以从25日连休至30日(6天),若31日使用年假,最长可享受10天的春节连休,有充足的时间前往美洲或欧洲等飞行时间较长的旅游地区,预计海外旅游商品的预订量迎来显著增长。韩国旅行社VerygoodTour表示,仅在政府初步宣布拟定27日为临时公休日的当天,便吸引了超过80位新客户预约,同时,关于春节长假旅游商品的咨询量也急剧上升。截至目前,预订春节出游的游客中,选择欧洲和美洲的比重分别达到14%和5%。 春节假期的延长无疑激发了更多消费者考虑海外旅行的兴趣。实际上,被指定为临时公休日的2023年中秋连休期间和去年10月国军日期间,旅行社的预订量均实现大幅增长。韩国旅游服务平台KyowonTour相关人士指出:“去年指定为临时公休日期间,旅游商品新预订量增长20%。期待今年也能达到相似的增长水平。”另一家旅行社模德旅游(ModeTour)亦持乐观态度表示:“去年假期旅游商品预订量增长45%,预计今年的增长势头将更为强劲。” 各大旅行社为了抓住春节流量,纷纷推出多样化的营销活动。模德旅游以“2025年乙巳年,幸福春节长假”为主题,针对本月22日至下月1日期间预订的旅游商品,提供最高可达1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04元)的优惠券。 然而,随着大量民众选择海外游,餐饮服务业个体工商户对内需经济在假期期间的活跃度表示担忧。小商工人联合会专门委员柳弼善(音)表示:“各地区和行业的情况将呈现差异化趋势。由于部分人选择回乡,在一定程度上将激活地方经济,但首尔及周边地区或将面临冲击。”并强调:“自年末以来,消费市场持续低迷,民众消费心理不振。然而,随着春节长假的临近,人们外出就餐及购物需求有所增加,无疑为内需经济的复苏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政府应考虑在长假期间集中推出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以促进内需增长。”
2025-01-09 19:36:29 -
韩国百货业"马太效应"凸显 强者恒强 弱者恒弱
上月26日,位于明洞的新世界百货。【图片来源 韩联社】 去年韩国百货商店行业增长率显著放缓,未及1%,各大商场间业绩分化加剧,呈“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态势。 百货商店业界于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乐天、新世界、现代、格乐丽雅(Galleria)、AK等五大百货商店旗下68家商场累计交易额达39.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011.5亿元),同比(39.4万亿韩元)仅上涨0.9%。 百货商店交易额涨幅于2021年至2022年,因新冠疫情引发的报复性消费热潮而连续两年超过10%的增长率,随后于2023年骤降至1.7%,去年进一步降至1%以下。据分析,受高利率和高物价影响,导致消费者购买力下降、消费心理趋于保守。 各百货商场表现来看,以2024年为基准,乐天百货以13.8325万亿韩元(34.8%)的交易额稳居榜首,其次依次为新世界(12.6252万亿韩元,31.7%)、现代(9.4493万亿韩元,23.7%)、格乐丽雅(2.7991万亿韩元)和AK(1.0941万亿韩元,2.7%)。与前一年度相比,仅乐天(1.2%↑)和新世界(3.7%↑)实现交易额正增长,现代(0.2%↓)、格乐丽雅(3.8%↓)、AK(9.3%↓)等其余三家百货商店均有所下滑。 各商场间的两极分化现象愈发显著。首都圈的大型商场保持稳健增长,而多数地方商场则面临交易额的大幅缩减。从交易额超过1万亿韩元的店铺数量来看,新世界与现代各有4家,乐天3家,格乐丽雅1家,共计12家,其中,除新世界釜山店、大邱店、乐天釜山总店等3家商场外,其余均集中在首都地区。这12家商场去年总交易额同比增长5%,达21.0936万亿韩元,远超整体市场涨幅。12家商场总交易额中所占比重也从51%升至53%,增加了2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其余56家商场交易额则减少3.3%,从2023年的19.3352万亿韩元降至去年的18.766万亿韩元。 业界普遍预测,未来首都圈与地方商场之间的业绩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在消费能力相对较弱的广域市和中小城市中,仅少数竞争力突出的百货商场有望维持运营。业界某相关人士表示:“随着多数品牌倾向于入驻业绩良好的商场,销售额将进一步向高水平商场集中,形成恶性循环,加剧市场分化。”
2025-01-08 00:58:53 -
全球投行下调韩国经济增长预期 今明连续两年低于2%
全球主要投资银行对今年韩国经济增长率的平均预测值为1.7%。部分投行作出更悲观的预测,认为韩国经济增长率可能仅达到1.3%。 国际金融中心7日报告显示,全球八家主要投行最近公布的韩国经济增长率平均值为1.7%。这一数据低于韩国的潜在增长率2%,也低于韩国央行(1.9%)和韩国政府(1.8%)的预测值。 摩根大通把韩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预期从此前的1.7%大幅下调至1.3%。摩根大通指出,韩国内政不确定性导致消费信心指数大幅下降,内需领域表现疲软,复苏比预期更为缓慢。 花旗集团的预测值为1.6%,仅次于摩根大通为第二低。花旗认为,第一季度的降息和财政支出扩大可能会推动私人消费环比增长,但政治不确定性和大型灾难引发心理恶化,私人消费的反弹或不及预期。 野村证券和汇丰银行均预测今年韩国经济增长率为1.7%。野村证券指出,美国利率居高不下、关税担忧及美元强势环境加剧,加上韩国可能提前进行大选的政治不确定性,或导致经济基础疲软。 高盛、巴克莱和美林银行的预测与韩国政府预期一致,均为1.8%。高盛评价称,政治动荡在短期内可能持续,但预算案通过、市场稳定措施的迅速出台以及经济政策方向的发布已经减少政策不确定性,成为发挥积极影响的因素。此外,高盛预计韩国央行会在今年第一、二、三季度分别降息0.25个百分点。 巴克莱指出,政治冲击正在压制韩国经济情绪,可能促使韩国央行加快降息步伐。巴克莱还认为,韩国在进入当前局面前已经面临结构性的内需疲软挑战,而特朗普新政府的贸易政策风险进一步凸显刺激内需的重要性。 与韩国的1.7%相比,其他亚洲主要国家(地区)的经济增长率预测值明显更高。中国香港为2%,中国台湾为2.9%,新加坡为2.6%,泰国为2.8%,印尼为5%,菲律宾为6%,越南高达6.6%。 对于韩国明年的经济增长率,投行的平均预测值仅为1.8%。如果实际与预测相符,韩国经济则会出现连续两年停留在1%区间的低增长率,在相关统计开始以来尚属首次。 明年的具体预测值方面,高盛和摩根大通为2.1%,汇丰银行为1.9%,野村证券为1.8%,花旗为1.6%,巴克莱为1.5%,瑞银为1.3%。 5日,在首尔龙山总统官邸附近,韩国保守团体正在举行反对逮捕和弹劾总统的集会。【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07 20:36:53 -
数字化赋能"在家医美" 韩国美容设备产业借势起飞
韩流热潮持续升温,韩妆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知名度和需求节节攀升,韩国医美市场也凭借不断创新实现逆势增长,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然而,高物价背景下,定期前往医美诊所进行皮肤管理的平均费用高达1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300元),令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因此“家庭医美(Home Beauty)”概念应运而生,备受消费者青睐。 韩国美妆热潮从化妆品逐步扩展至美容设备产业。特别是小型居家美容仪,凭借其高性价比的优势,销量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小型美容仪凭借高频超声波等先进技术,具备改善皱纹、美白、镇静皮肤等多种功能,满足消费者在家享受专业级美容护理的需求。 韩国美容产业统计数据显示,以2024年第三季度为基准,韩国小型美容仪市场规模已达1500亿韩元,年均增长率(CAGR)高达12.6%,增势强劲。根据《韩妆产业变化》报告,2024年化妆品产业呈六大趋势,包括美容技术、家庭美容设备、护肤及功能性化妆品、清洁美容、可持续美容以及“肌肤极简主义”(Skin Minimalism)。其中,“肌肤极简主义”作为新兴护肤理念,将极简主义与健康肌肤管理相结合,成为备受关注的消费趋势。 从市场表现来看,美容技术企业APR凭借其在韩国美容设备市场的卓越表现,市场占有率超过32%,稳居行业首位。旗下美妆品牌Medicube推出的美容设备,自2021年上市首年取得5万台的销售佳绩后,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销量更是突破250万台大关,年均销量达100万台,增长势头显著。 同时,LG电子和东国制药等大企业也相继加入美容设备市场竞争。LG电子推出LG Pra.L提拉美容仪,东国制药推出森特莲(Centelian24),年内创200亿韩元规模的销售额等,不仅带动销售业绩增长,也进一步推动美容设备市场的火热发展。 随着韩国美容市场的不断扩大,美容技术产业的规模也随之增长。然而,产品价格差异悬殊,从20万韩元至400万韩元不等,给消费者带来了选择上的困扰和经济上的压力。为了减轻消费者的价格负担,美容技术企业纷纷推出“订阅服务”,以低廉的价格租赁最先进的产品,提高消费者的接受度,并有效带动美容设备市场的整体增长。其中,“Homethera30”作为最早提供订阅型美容设备租赁服务的平台,以月均10万韩元的价格,让消费者能够轻松享受到价值200万美容仪的护肤效果。 此外,美容技术企业正加速拥抱数字化,以提供更加精准的个性化服务。众多美容企业纷纷将智能技术融入营销战略,不断推陈出新,多元化设备产品层出不穷,以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近日,Medicube率先推出美容仪数字化应用程序服务。用户只需简单连接应用程序,便能轻松调节美容设备模式、强度以及LED灯光模式。该程序还能通过分析用户肤质,为其量身定制专属的护肤程序,深度实现美容服务个性化。随着美容市场日益活跃,技术不断革新,“在家医美”已成为现实,通过蓝牙与应用程序的互联互通,为顾客提供前所未有的护肤体验。 在数据驱动的时代,美容技术企业也在积极积累并分析顾客数据,以此为基石,持续研发更加完善、高效的产品。APR通过对Medicube Booster Pro产品一年间用户数据的深入分析,成功推出性能进一步优化的Booster Pro Mini产品。同时,爱茉莉太平洋旗下美妆设备品牌MakeON也紧跟潮流,在therapy3产品搭载蓝牙连接功能,能够实时确认皮肤状况,从而提供更加精准的皮肤管理方案。 韩国居家美容设备不仅在国内市场备受追捧,在海外也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韩国美容仪出口额高达2.3297万亿韩元,同比(1.1108万亿韩元)激增109.7%。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韩国美容仪出口便持续攀升,但一年内出口额增加两倍以上尚属首次。关税厅资料显示,韩国美容设备已出口至全球91个国家,其中,美国是最大的出口市场,占46.5%,其次依次为日本(16%)、中国香港(13.4%)、新加坡(5.7%)等。 据分析,韩国居家美容设备在海外市场的成功,得益于产业的成长潜力与消费者需求的深刻变化。韩国贸易协会(KITA)日前发布《韩国美妆出口现状及新潜力市场》报告指出,与其他产业相比,美容设备利润率高,市场潜力巨大,因此,投资者持续涌入。同时,随着全球范围内对防止老化和美容感兴趣的消费者群体不断扩大,美容设备的需求也在逐年增长。 业界专家普遍认为,截至目前,韩国居家美容设备产业仍处于出海的初级阶段,为了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企业需要深入分析本土消费者需求,制定差别化战略,并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以确保核心竞争力,实现长远发展。
2025-01-07 17:23:20 -
韩国方便面出口再创新高 新年全球热销势头强劲
韩国方便面去年成功刷新历史最大出口规模,在全球范围内的超高人气进一步得到验证,业界计划今年继续加速推进全球市场拓展。 韩国贸易统计振兴院(TRASS)6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去年韩国方便面出口规模达到12.485亿美元,同比增长31.1%,远超2023年的9.524亿美元。早在去年10月,韩国方便面累计出口规模已突破10亿美元,超过2023年全年纪录。11月单月出口规模为1.1759亿美元,12月初步数据为1.1029亿美元。 从出口地区来看,对美出口规模达到2.16亿美元,同比增长70%;对欧洲五大主要国家出口规模达到1.87亿美元,同比增长41%。在东南亚和中国等韩国方便面传统热销市场,去年的出口规模也分别增长22%和21%。 三养食品的“火鸡面”系列已稳居“超级品牌”地位,去年单品营收突破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0亿元),同时成为食品行业首个实现“7亿美元出口塔”奖项的品牌。农心作为美国方便面市场份额第二的企业,在美国最大零售渠道沃尔玛的亚洲食品专区中晋升“核心专区”,引发市场期待。 业内预测,2024年韩国拉面出口会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三养食品计划今年5月启用密阳第二工厂,旨在满足供不应求的现状,预计产能提升可以直接带动出口增长。此外,三养食品去年在荷兰设立法人,扩大欧洲市场布局,并计划截至2027年在中国完成新的工厂建设,以提升亚洲地区的供应能力。 农心去年10月扩建美国第二工厂,以应对当地市场需求。今年上半年农心还计划在韩国菉山工业园区建设新的出口专用工厂。此外,农心去年11月推出的新品“辛拉面Toomba”在美国市场销售良好,预计北美和南美市场销量会进一步增长。 作为后起之秀,韩国食品企业不倒翁也在加速布局全球市场。第三代掌门人咸妍智进入不倒翁美国公司,设目标为提升方便面出口规模至1000亿韩元。 教保证券研究员权宇正(音)表示,预计截至2025年底,以方便面为主的出口增长趋势还会延续。近期韩元汇率走弱的趋势也为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带来利好。 农心为纪念创立60周年再次推出的70年代大热产品“农心拉面”【图片来源 农心】
2025-01-06 23:42:09 -
现代汽车在美销量再创新高 连续两年稳居前四
起亚EV9 【图片来源 起亚】 一项调查显示,现代汽车集团于去年在美国市场创下历史销量新高,稳固了其行业领先地位。紧随通用汽车、丰田与福特之后,现代汽车集团连续两年荣膺美国市场销量前四。 现代汽车集团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现代汽车(包括捷尼赛思)和起亚汽车在美国市场共售出170.8293万辆汽车,同比(165.2821万辆)增加3.4%,在美销量首次突破170万辆大关。具体来看,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在美国市场的销量分别达91.1805万辆和79.6488万辆,分别增长4.8%和1.8%。现代汽车旗下高端汽车品牌捷尼赛思销量达7.5003万辆,同比增加8.4%。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得益于休闲车(RV)和新能源汽车的卓越销售表现,推动整体业绩增长。 现代汽车运动型多功能车(SUV)帕里斯帝和电动汽车艾尼氪5销量均创新高,分别售出11.055万辆(23%↑)和4.44万辆(31%↑)。同时,起亚亦有6款车型刷新了年度销量新高。起亚EV9销量达2.2017万辆,增加1869%;起亚狮跑销量达16.1917万辆,增加15%;起亚嘉华销量为4.9726万辆,增加14%;K3、K4销量为13.9778万辆(13%),EV6销量为2.1715万辆(6%)等,均创新高。现代汽车“前三”车型分别是途胜(20.6126万辆)、伊兰特(13.6698万辆)、胜达(11.9010万辆)。起亚依次是狮跑、K3、K4、起亚特柳赖德(Telluride)。 现代汽车集团去年在美市场的汽车销量继2023年之后第二次位居第四位。主要整车企业公开的去年年销量来看,通用汽车以268.9346万辆稳居首位,丰田以233.2623万辆紧随其后,福特以206.5161万辆销量位居第三。继现代汽车集团之后,本田(142.3857万辆)和三菱(103.3851万辆)分别位居第五和第六位。 现代汽车集团相关人士表示:“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及通胀削减法案(IRA)持续加强的背景下,凭借RV与新能源汽车的出色表现,成功在美国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025-01-06 22:3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