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手机’新闻 42个
-
【MWC25】中国智能手机进军旗舰市场 AI与生态成核心竞争力
中国智能手机厂商正凭借全球合作推动AI功能与硬件创新,在高端市场向三星、苹果发起强劲挑战。 当地时间2日,小米在202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5)发布了一系列新品,包括旗舰机型小米15 Ultra。这一场地曾是三星Galaxy Unpacked发布会的举办地,如今见证了小米的技术集大成之作。小米15 Ultra搭载谷歌Gemini AI、骁龙最新芯片,并采用德国知名相机品牌徕卡的光学镜头,展现了小米的高端技术实力。 小米在自研操作系统HyperOS 2上内置Gemini AI,实现AI图像编辑、AI语音识别等功能,与三星Galaxy AI手机的AI体验相当。同时,移动处理器也采用了与三星Galaxy S25系列相同的骁龙8 Elite芯片。小米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款旗舰产品证明了我们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智能手机品牌正在打破“性价比”固有印象。小米15 Ultra起售价1499欧元,高于在欧洲市场销售的三星Galaxy S25 Ultra(1459欧元)。这表明,小米正以高性能挑战三星在高端市场的领导地位。 此外,中国手机厂商也在摆脱封闭系统的限制。小米的HyperOS 2与谷歌深度合作,支持高通最新芯片,同时推出的“小米HyperConnect”生态系统可兼容包括苹果iOS在内的多种设备和平台。小米的生态链还涵盖电动车SU7 Ultra、家电、可穿戴设备(如耳机、智能手表等),并通过AI与物联网(IoT)技术构建完整的智能生态。 华为分拆后的品牌荣耀(Honor)也采取了类似策略。荣耀在MWC25上发布了以AI为核心的增长战略——“Alpha计划”,旨在通过AI优化设备性能,并建立互联AI生态系统。荣耀同样与谷歌、高通展开深入合作,借助全球化布局增强竞争力。 中国品牌正从“快速追随者”向“行业领导者”转型。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排名中,小米以14%的份额紧追三星(19%)和苹果(15%)。 在硬件创新方面,中国厂商已逐步迈向“先行者”角色。华为将在MWC25现场发布全球首款三折叠手机Mate XT,领先于三星的折叠屏技术。此外,华为基于自研HarmonyOS持续升级AI功能,推动软硬件一体化发展。一位参观MWC25的韩国IT行业人士表示:“中国手机品牌已不再局限于中低端市场,在旗舰领域的崛起已经十分明显。” 当地时间2日,在202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5)开幕前夕,小米集团合伙人兼总裁卢伟冰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正式发布全新小米15系列手机,向全球观众展示小米在智能手机领域的最新技术与创新成果。【图片来源 路透社/韩联社】
2025-03-03 19:53:20 -
小米POCP X7 Pro下月10日起在韩国开售
小米智能手机POCO X7 Pro 【图片提供 小米韩国】 小米旗下智能手机品牌POCO将从下月10日起在韩国开售POCO X7 Pro。 据小米韩国28日消息,POCO X7 Pro将从下月7日起开启预售,10日起陆续上线Naver、小米官方商店、Coupang等。 POCO是小米旗下的子品牌,以高性能和高性价比为卖点。POCO X7 Pro搭载联发科天玑8400芯片,内置6000mAh电池,支持90W超高速快充,配备6.67英寸1.5K分辨率的AMOLED屏幕。支持120Hz高刷新率和Dolby Vision技术,峰值亮度达到3200nits。POCO X7 Pro的韩国售价也将于下月10日公开。
2025-02-28 22:09:46 -
三星电机关闭昆山工厂 加速转型高附加值业务
三星电机昆明工厂【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三星电机宣布关闭位于中国的昆山工厂。该厂自2009年起专注生产智能高密度互连(HDI)智能手机主板,时隔15年后正式关停。这一举措是三星电机在整理东莞法人之后,三星电机对事业性较低项目的又一次重要调整,旨在聚焦于新一代半导体基板及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等高附加值领域。 三星电机日前公布的2024年监查报告显示,2019年末启动的昆山法人清算工作于去年年末结束。三星电机昆山法人于2009年成立,自2010年6月起开始进行HDI量产,是三星电机HDI产品的核心生产基地之一。然而,由于市场门槛低,中国等竞争企业激增、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成本压力的持续加剧,该工厂的收益性大幅恶化。因此,三星电机于2019年12月宣布逐步退出该业务领域,并经过约五年的清算工作,于去年年末正式宣告退出HDI智能手机主板业务。此外,三星电机在2023年底完成对东莞工厂的清算工作。该工厂生产音响、台式电脑、键盘、软盘驱动器(FDD)等产品,是三星集团于1992年中韩建交之际在中国设立的首家法人。 此番调整后,三星电机将战略重心转向先进半导体基板、多层陶瓷电容器等更高附加值的产品线,旨在全面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和盈利水平。随着三星电机清算完成昆山和东莞两大工厂,在中国运营的工厂仅剩高新和天津两家。其中,天津工厂作为三星电机主力产品MLCC的核心生产据点,公司高度重视,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曾亲自访问了该工厂。 随着人工智能(AI)、电装等高附加值市场逐渐扩大,三星电机将以专注尖端事业为核心策略,加速推出FC-BGA封装基板、电装用MLCC、玻璃基板等创新产品,加快转型高附加值事业,以此稳固市场地位。
2025-02-26 00:19:34 -
多项业务市占率下滑 三星召集全体高管强调危机意识
三星集团面临的市场环境愈发严峻。18日下午发布的《股东大会目的事项记载事项》显示,电视、智能手机、DRAM、智能手机面板、汽车数字座舱等五大核心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均呈下降趋势。 三星电视自2006年以来,已连续19年稳居全球市场第一。然而,2023年的市场占有率为30.1%,预计2024年降至28.3%。主要原因在于TCL等中国厂商推出大量低价电视产品,导致市场竞争加剧。 智能手机业务同样受到挑战。三星电子2022年全球市场份额为21.7%,但2024年下滑至18.6%(推测值)。尽管三星不断推出高端智能手机,但华为、小米、OPPO等中国厂商也相继进入折叠屏市场,对三星的领先地位构成威胁。三星方面表示,受AI智能手机需求增长带动,预计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将从2024年的12.1亿部小幅增至2025年的12.3亿部。 半导体业务也面临挑战。DRAM市场份额自2022年的43.1%下降至2023年的42.2%,预测2024年继续降至41.3%。三星电子分析认为,主要竞争对手的追赶步伐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公司预计,存储市场方面,移动端和PC端的库存调整可能持续至2024年第一季度,而服务器市场的需求则受GPU供应情况影响,可能出现波动。 此外,三星智能手机面板的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50.1%降至2024年的41.3%。中国面板制造商京东方(BOE)向OPPO、Vivo等品牌供应面板,对三星市场份额造成冲击。 汽车数字座舱市场份额亦从2023年的16.5%下降至2024年的12.4%。主要原因在于全球汽车制造商加速供应链多元化,导致竞争格局发生变化。三星在该领域的主要对手包括LG电子、大陆集团(Continental)和松下(Panasonic)等。 面对市场份额下滑的压力,三星正加快布局高端市场,以维持竞争优势。 在半导体领域,公司决定减少通用型产品的供应,并加大对高价值产品的投入,例如高带宽存储(HBM)和DDR5等。与此同时,三星电子计划于今年下半年量产首批2nm工艺芯片。目前,该公司已开发出基于2nm工艺的Exynos芯片,并完成样品制作。2nm制程采用最新的“环绕栅极”(GAA)晶体管技术,以提升芯片性能和能效。 在电视业务方面,三星将聚焦98英寸Neo QLED 8K、OLED及高端生活方式电视,强化其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在面板领域,三星计划拓展产品线,从智能手机面板延伸至IT设备、汽车和游戏显示器等新兴市场。 不过,三星内部普遍认为,在快速变化的半导体、显示面板和汽车电子行业,仅依靠价格和品质已难以维持竞争力。因此,公司管理层需要具备更强的战略决策能力,并加强组织管理,以应对当前挑战。 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在2022年上任时曾在公司内部网发表题为《挑战未来》的就职演讲。他表示,未来的“三星精神”应是“将梦想和想象变成现实的企业”、“不断开创新世界的企业”,以及“以独有技术让人类社会更加富裕的企业”。李在镕强调:“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我们更要提前布局、提升实力,当前正是需要更加果敢地迎难而上的时刻。” 图为三星江南“Galaxy Studio”以地铁为概念的数字立面全景。【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20 19:40:01 -
比亚迪牵手DeepSeek 韩国政府与业界高度警惕
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BYD)宣布与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AI)深度求索(DeepSeek)合作,以提升自动驾驶技术。这一消息引发了对用户数据安全的广泛担忧,可能成为消费者在购车时的重要考虑因素。 根据相关行业19日消息,比亚迪计划首先在中国市场的车型上搭载DeepSeek开发的自动驾驶系统“神眼”(God's Eye),并根据出口国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在海外市场部署。然而,鉴于自动驾驶技术将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竞争的核心,比亚迪最终在出口车型上采用该系统的可能性依然很高。 DeepSeek近期在部分性能测试中超越了OpenAI的“o1”,展现出卓越的语音和图像识别能力,并能高效处理多种信息。这项技术有望提升自动驾驶系统对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数据的整合与分析能力。此前,中国汽车制造商吉利等企业也已宣布计划使用DeepSeek的技术。 作为全球电动车销量第一的企业,比亚迪拥有庞大的用户数据,这使得其与DeepSeek的合作备受关注。目前,比亚迪的自动驾驶技术仍处于L2至L3级别,业界普遍认为其“神眼”系统未来或将与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FSD)展开竞争。 比亚迪与DeepSeek的合作使数据泄露问题再次成为焦点。业界担忧,车辆行驶记录、通话记录等敏感信息可能被传输至中国,并被滥用。事实上,在比亚迪去年向韩国市场推出ATTO 3时,市场就曾对其无线手机投屏、车载导航、软件更新等车联网功能可能涉及的数据传输问题表示担忧。 当时,比亚迪强调其严格遵守韩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并承诺不会将韩国用户数据传输至中国总部。然而,此次DeepSeek的加入,让韩国消费者对信息安全问题的担忧再次加剧。 韩国政府部门、现代汽车集团等机构已经决定禁止使用DeepSeek技术。全球多个国家和企业也因数据安全风险,对DeepSeek采取了限制措施。比亚迪韩国公司对此回应称,目前“神眼”系统将率先应用于中国市场,海外市场是否搭载尚未决定,未来将根据当地法规制定适应性战略。 尽管比亚迪强调目前不会在韩国市场直接应用DeepSeek技术,但考虑到自动驾驶技术对消费者购车决策的影响,未来比亚迪是否会在韩国车型中搭载“神眼”仍存变数。 业内人士表示,隐私安全问题对韩国消费者而言极为敏感,如果比亚迪无法彻底打消这一顾虑,其在韩国市场的发展恐将面临挑战。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19 19:49:24 -
中国芯片产业全面突围 韩国领先地位岌岌可危
中国凭借三轮高达6869亿元人民币的政府补贴,以及强劲的半导体内需,正在以惊人速度追赶韩国和美国等半导体强国。与韩国专注存储芯片不同,中国正在构建涵盖整个半导体生态系统的产业链。美国对7纳米以下制程所需的极紫外光(EUV)光刻机以及人工智能(AI)加速器所需的高带宽存储器(HBM)实施出口管制后,中国加快自主研发GPU和半导体设备,以减少对外依赖。 中国第一大DRAM企业长鑫存储(CXMT)快速扩大产能,导致韩国半导体产业遭到威胁。长鑫存储已量产17-18纳米制程的DDR4、LPDDR4X等主流DRAM,并成功投产12纳米级别的DDR5、LPDDR5X(低功耗存储)。2020年长鑫存储的晶圆月产量仅为4万片,但去年已增至20万片。相比之下,韩国的总月产量约为114万片(三星电子68万片,SK海力士46万片),由此可见长鑫存储正在迅速追赶。 此外,中国企业还通过低价策略引发存储芯片价格战。目前,中国制造的DDR4价格仅为韩国产品的一半,甚至比二手产品价格还低约5%。去年7月,通用PC DRAM产品(DDR4 8Gb 1Gx8)的固定交易均价为2.1美元,今年1月已降至1.35美元,跌幅高达35.7%。长鑫存储的DDR5早期良率仅为20%,但经过持续优化,目前已提升至80%。 NAND闪存领域的技术差距也正在迅速缩小。长江存储(YMTC)本月已开始量产294层NAND闪存,而SK海力士和三星电子分别量产321层和286层产品。存储芯片的层数决定存储容量和密度,是关键竞争指标,中国企业已逼近韩国。长江存储受美国制裁无法获得荷兰ASML的EUV设备,导致产品在质量和稳定方面落后,但业内普遍认为,韩国企业仅能依靠在高端NAND市场的差异化竞争力来保持领先地位。 与韩国高度依赖出口不同,中国国内IT企业大规模采购本土芯片。华为早在2004年成立海思半导体,并成功研发自主应用处理器(AP)麒麟9000s,该芯片由中国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SMIC)采用7纳米制程代工,最终用于华为Mate 60 Pro智能手机。华为在过去十年间已投入约1.2万亿元人民币进行半导体研发。 目前,业界对中国半导体技术水平评价不一。汉阳大学融合电子工程学系教授朴在勤表示,中国持续扩展DRAM和NAND市场份额,在主流市场凭借政府补贴的低价策略占据优势,韩国企业必须向高端市场转型,以确保竞争力。韩国产业研究院专家金杨澎(音)则认为,中国在主流市场的低价竞争扰乱半导体市场秩序,但韩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尚未受到致命威胁。 实际上,中国针对韩国的高端芯片也已经发起挑战。目前,韩国企业在HBM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成为英伟达、超威等AI芯片巨头的主要供应商。中国则集中力量研究HBM带宽优化技术,以提升数据传输速率。汉阳大学教授白瑞仁(音)指出,韩国的研发侧重硬件制造,而中国则更加注重系统级应用,未来中国提升HBM领域的研发能力后,全球HBM市场格局可能发生变化。 面对美国的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中国加快推进设备国产化。上海微电子已实现90-28纳米级别光刻机量产,并启动7纳米以下EUV光刻机研发。北方华创(NAURA)主攻刻蚀与沉积设备,中微半导体则研发等离子刻蚀设备。去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目标为40%,多数研发资金来自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相比之下,韩国尚无光刻机制造能力。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5-02-13 23:21:20 -
比亚迪驶入韩国引关注 用户隐私及信息安全面临考验
上月16日,比亚迪在韩国推出纯电SUV车型“ATTO 3”,正式进军韩国市场。【图片提供 韩联社】 随着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叩开韩国市场大门,有关联网汽车(Connected-Car)的安全问题再次受到关注。由于韩国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完善,中国制造的联网汽车可能会成为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的路径引发担忧。有意见认为,需对中国等海外制造的联网汽车技术及零部件在韩国的使用现况进行准确掌握,对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全面排查。 ▲韩国专家对比亚迪承诺存疑 联网汽车字面意思是指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汽车内外部的车辆,若将联网汽车算入已加入车辆监控物联网(IoT)的车辆,截至去年11月韩国共有946.7474万辆,占韩国全部登记车辆(2627.3606万辆)的36.04%。 若将搭载蓝牙、近场通信(NFC)、无线载波通信技术(UWB)等双向无线通信技术的汽车包括在联网汽车内,全球约九成新车都可被视为联网汽车。 比亚迪上月正式进军韩国市场,引发韩国汽车业界的高度关注,联网汽车的信息安全问题再次浮出水面。首发车型“ATTO 3”(元PLUS)搭载无线手机投屏、无线(OTA)导航和软件更新等联网汽车功能,有人指出通过这些功能收集的车主个人信息可能会泄露至中国。 比亚迪韩国对此回应称:“我们深知韩国顾客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我们严格遵守韩国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在韩国市场收集的个人信息不会与中国总部共享。” 此外,比亚迪还表示目前尚未有使用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AI)大模型深度求索(DeepSeek)的计划。另一家中国车企吉利汽车日前宣布自研大模型星睿已与DeepSeek完成深度融合。 比亚迪韩国表示收集的用户个人信息目前存储在腾讯云服务器上,这一点也引发了韩国用户的不安。比亚迪韩国乘用车部门代表赵仁哲(音)在上月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我们已尽力确保个人信息不会离开韩国。 但韩国专家们一致认为,仅凭比亚迪的承诺很难断定个人信息不存在泄露可能性。顺天乡大学信息安全专业名誉教授廉兴烈指出,联网汽车可对车主个人信息、行驶路线、驾驶模式、到访地点等敏感信息进行收集。为实现自动驾驶功能还会收集大量的图像信息。他呼吁比亚迪等中国车企应公开收集和处理的具体信息,并引入用户不同意收集信息条款时可拒绝的“opt-out”机制。 高丽大学信息研究生院教授林钟仁表示,为防止发生如华为引发的“后门”(Backdoor)风波,政府应在对比亚迪汽车进行性能检查的同时,仔细验证在隐私信息安全方面是否存在漏洞。 ▲掌握中国技术使用现状难度较大 还有观点认为,不仅是中国品牌的汽车,搭载中国联网汽车技术的车型也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可能性。美国商务部上月发布禁令,禁止销售或进口中国和俄罗斯生产的车辆通信系统(VCS)硬件和软件以及自动驾驶系统(ADS)软件,即使是在美国境内制造的车辆也无法销售。时任白宫国家安全顾问的杰克·沙利文称,已有充分证据表明,中国为达到干扰和破坏目的,在美国关键基础设施中植入恶意代码。 但韩国汽车行业目前难以掌握中国及其他海外联网汽车技术及零部件的使用现状。在软件方面,现代汽车因自主开发软件使用中国制造的可能性较小,但在硬件方面由于涉及多个零部件,很难一一对原产地溯源。 ▲韩国安全意识滞后亟需完善制度 即使未使用中国制造的技术和零部件,联网汽车通过车对车通信技术(V2V)、车与基础设施(V2I)之间的通信技术,仍存在被黑客攻击的可能性。不仅局限于单纯的窃取数据,还可能通过车内外的攻击威胁乘客的安全,甚至理论上可导致周边交通及基础设施陷入混乱及瘫痪。 随着近年来汽车行业全面“触电”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的日益成熟,联网汽车市场呈爆发式增长,因此有关提前制定相关法律制度的呼声高涨。加强汽车制造商软件安全管理义务的《汽车管理法》修正案去年1月在国会通过后,预计今年8月才能实施。 韩国汽车研究院仁川办事处负责人郑元善(音)去年在座谈会上表示,与其他国家相比,韩国在联网汽车相关网络安全意识和准备上有所滞后,目前亟需对联网汽车网络安全级别做出准确分类,优先解决安全薄弱环节。 英伟达与现代汽车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出行AI解决方案。【图片提供 现代汽车】
2025-02-11 20:22:26 -
半导体三角同盟成型 三星入局美日"星际之门"抗衡中国DeepSeek
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4日与日本软银集团董事长兼CEO孙正义、OpenAI CEO萨姆·奥尔特曼举行三方会谈,“人工智能(AI)三角同盟”构想有望加速推进。值得关注的是,软银集团与OpenAI此前已联合甲骨文共同推进“星际之门”项目。 这个耗资5000亿美元的超级AI项目堪称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AI计划。此前美日主导的AI联盟中韩国缺席,此次会谈为三星参与提供了契机。项目核心目标是构建支持下一代尖端AI研发的物理、数字基础设施,包括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建设。软银计划向星际之门注资超150亿美元,并考虑单独向OpenAI追加投资150-250亿美元。 面对中国深度求索(DeepSeek)公司“低成本高效能”AI的挑战,参与该项目的OpenAI将强化技术研发。此前DeepSeek将API定价压低至每百万token仅0.28美元,仅为OpenAI定价的1/30。为此,OpenAI正通过企业估值提升筹措资金,据《华尔街日报》披露其估值正从1750亿美元向3400亿美元跃进,同时加速AI设备与AI芯片研发。 三星电子凭借在半导体、TV、智能手机、生活家电等领域的技术积累,被视为理想合作伙伴。孙正义当天在三星电子瑞草总部向记者表示"将与李在镕会长商讨‘星际之门’项目合作可能",虽三星未正式表态,但多方合作可能性显著。 半导体技术将成为“AI三角同盟”的核心纽带:三星拥有HBM高带宽内存、次世代DRAM和晶圆代工技术;软银旗下ARM具备顶尖芯片设计能力;OpenAI则亟需AI运算芯片支持。三方在定制AI处理器开发方面存在巨大合作空间。 在AI基础设施领域,三星可提供数据中心专用半导体、定制芯片设计代工、存储及网络解决方案。其HBM3、HBM3E及规划中的HBM4技术,DDR5 DRAM量产能力,以及512GB CXL内存模块技术都极具竞争力。若软银ARM与OpenAI设计自研AI芯片,三星3纳米GAA制程可承接生产。 此外,三星与OpenAI在AI设备和服务领域合作潜力巨大,包括搭载生成式AI的智能手机、AI电视开发等。软银在IoT和机器人领域的优势也可与AI家居、智能机器人服务形成协同。奥尔特曼在座谈中强调:"韩国拥有半导体、能源等AI相关优势产业,是积极拥抱AI技术的国家。" 这场“三角同盟”的酝酿正值全球AI产业爆发期。据贝恩咨询预测,AI产业规模将从2023年的1850亿美元激增至2027年的9900亿美元。 从左至右依次为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OpenAI CEO萨姆·奥尔特曼和日本软银集团董事长兼CEO孙正义。【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05 19:36:28 -
仁川机场春运盛况空前 机场内便利店收益颇丰
春节期间的上月27日,仁川机场挤满了游客。【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最新调查显示,2025年春运期间,仁川机场出境乘客量创历史新高,日均达到21.8978万人次。 仁川机场公社于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自上月24日至本月2日的春节期间,仁川机场航班乘量达218.9778万人次,日均乘客达21.8978万人次,较历史最高纪录的2019年春节连休期间(20.2085万人次)增长8.36%,成功刷新以往纪录。统计期间,仁川机场共运行航班1.0898万次,其中包括出发航班5447次与到达航班5451次。 在国际航线方面,东南亚航线的出入境乘客量位居首位,达69.7891万人次。紧随其后的是日本(55.9697万人次)、中国(29.1621万人次)、东北亚(22.409万人次)、美洲(16.2993万人次)、欧洲(11.4991万人次)、大洋洲(8.4832万人次)、中东(3.2216万人次)以及其他航线(1.1819万人次)。尽管当前汇率维持高位,但海外旅游需求依然强劲。据分析,由于济州、釜山等国内旅游地区物价与海外相似甚至更昂贵,促使国内游客更倾向于选择短途海外旅行。 随着机场乘客量的激增,机场内便利店的销售业绩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特别是小包装旅行用品及常备药等商品,销量大幅增加。对长假期间机场便利店主要商品销售额的分析结果显示,常备药品的销售额增长率最高,达576.9%,其中感冒药增长382.4%,止痛药增长620.7%。这一增长趋势与近期流感的流行密切相关,游客为应对海外旅行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不适,对相关产品的需求急剧上升。 便利店CU发布的春节连休期间(1月25日至28日)机场内主要门店销售额数据显示,整体销售额较去年春节激增239.9%。从产品种类来看,预防感冒的口罩(344.8%)、免洗手消毒液(193.3%)、口腔清洁剂(158.2%)等卫生用品销售额大增。此外,旅行用洗漱套装(61.8%)、剃须用品(48%)、内衣袜子(34.2%)等产品的销售情况也均表现良好。食品类如杯面(349.5%)、韩式酱(255.9%)、紫菜(200.6%)、辛奇(196.8%)以及速食米饭(155.3%)等,销售额也同比激增1.5至4倍。 同期,GS25机场内门店的销售额也实现了同比221.8%的增长。其中,感冒药和止痛药的销售额分别大幅增长980%和433%。此外,手机相关用品如耳机(954%)、充电器(277%)、充电宝(267%)等产品的销量也急剧上升。随着在节假日及周末出境游订单“狂飙”,机场内商业设施消费复苏也迈出“加速度”,呈蓬勃发展态势。
2025-02-04 19:18:33 -
三星携手谷歌 打造史上最强AI智能手机Galaxy S25
三星电子22日(当地时间)在美国圣何塞SAP中心举办“Galaxy Unpacked 2025”活动,正式发布旗下最新旗舰智能手机Galaxy S25系列。三星电子表示,这款手机搭载了迄今为止性能最强的智能手机处理器,并结合与谷歌联合开发的先进人工智能(AI)技术,堪称史上最强的AI手机。 ▲迈入全面AI手机时代 三星电子称,去年推出的Galaxy S24开启了AI智能手机的序幕,而Galaxy S25则全面引领AI手机时代的到来。该系列搭载AI优化平台“One UI 7”,支持处理文本、语音、图像及视频等多模态数据。通过语音指令,用户可以实现图片搜索、日程安排等操作。在设备侧面的音量键下方新增快捷按键,用户可快速唤醒AI助手进行语音互动。 目前,AI助手已支持三星、谷歌的基础应用以及Spotify和WhatsApp等应用,未来将扩展至更多第三方平台,实现语音操控叫车、点餐等服务。 此外,三星首次在Galaxy S25系列中引入了“个人数据引擎”(PDE),分析用户的使用习惯与偏好,提供个性化服务。这些数据将通过三星的安全平台“Knox”在设备上进行安全存储,确保用户隐私。 ▲AI功能与硬件升级并驾齐驱 Galaxy S25系列新增了多功能AI工具“AI Select”,用户可在任何界面启动该功能,通过框选区域获得个性化AI功能推荐,例如文字处理、图片编辑等。另一亮点功能“音频橡皮擦”可对视频中的声音进行分类,用户能够轻松移除语音、背景音、噪声或风声,并调整音量。 在硬件方面,Galaxy S25系列搭载专为Galaxy定制的高通骁龙8至尊版(for Galaxy)处理器,采用3纳米制程工艺。与前代相比,其神经网络处理单元(NPU)性能提升40%,中央处理器(CPU)和图形处理器(GPU)性能分别提高37%和30%。这一芯片使许多AI功能能够直接在设备端运行,无需依赖云计算,显著提升了效率与用户体验。 三星通过技术优化,使S25系列在性能提升的同时实现轻薄化。S25 Ultra比前代轻14克,S25+轻6克,S25轻5克,厚度均减少0.4毫米。此外,屏幕边框缩窄15%,带来更宽广的显示视野。 ▲旗舰性能与价格稳定并存 尽管硬件性能显著提升,Galaxy S25系列的定价却与前代基本保持一致。256GB版本的S25售价为115.5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826元),S25+为135.3万韩元,S25 Ultra为169.84万韩元。此外,512GB版本价格则有所上调。 S25 Ultra搭载了升级至5000万像素的超广角镜头,采用康宁Gorilla Armor 2玻璃,并内置Galaxy S Pen,为用户提供更强大的生产力工具。 三星电子计划于2月7日开始在全球市场推出Galaxy S25系列,并于1月24日至2月3日在韩国进行预售。 三星电子MX事业部长(社长)卢泰文表示:“自去年推出全球首款AI智能手机以来,三星持续推动移动AI市场的发展。Galaxy S25系列通过更强大的AI技术,为用户带来史上最简单、最直观的AI体验。” 在美国旧金山SAP中心举行的“Galaxy Unpacked 2025”活动上,三星电子MX事业部长(社长)卢泰文正在展示“Galaxy S25系列”。【图片来源 三星电子】
2025-01-23 23:36:44
-
【MWC25】中国智能手机进军旗舰市场 AI与生态成核心竞争力
中国智能手机厂商正凭借全球合作推动AI功能与硬件创新,在高端市场向三星、苹果发起强劲挑战。 当地时间2日,小米在202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5)发布了一系列新品,包括旗舰机型小米15 Ultra。这一场地曾是三星Galaxy Unpacked发布会的举办地,如今见证了小米的技术集大成之作。小米15 Ultra搭载谷歌Gemini AI、骁龙最新芯片,并采用德国知名相机品牌徕卡的光学镜头,展现了小米的高端技术实力。 小米在自研操作系统HyperOS 2上内置Gemini AI,实现AI图像编辑、AI语音识别等功能,与三星Galaxy AI手机的AI体验相当。同时,移动处理器也采用了与三星Galaxy S25系列相同的骁龙8 Elite芯片。小米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款旗舰产品证明了我们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智能手机品牌正在打破“性价比”固有印象。小米15 Ultra起售价1499欧元,高于在欧洲市场销售的三星Galaxy S25 Ultra(1459欧元)。这表明,小米正以高性能挑战三星在高端市场的领导地位。 此外,中国手机厂商也在摆脱封闭系统的限制。小米的HyperOS 2与谷歌深度合作,支持高通最新芯片,同时推出的“小米HyperConnect”生态系统可兼容包括苹果iOS在内的多种设备和平台。小米的生态链还涵盖电动车SU7 Ultra、家电、可穿戴设备(如耳机、智能手表等),并通过AI与物联网(IoT)技术构建完整的智能生态。 华为分拆后的品牌荣耀(Honor)也采取了类似策略。荣耀在MWC25上发布了以AI为核心的增长战略——“Alpha计划”,旨在通过AI优化设备性能,并建立互联AI生态系统。荣耀同样与谷歌、高通展开深入合作,借助全球化布局增强竞争力。 中国品牌正从“快速追随者”向“行业领导者”转型。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排名中,小米以14%的份额紧追三星(19%)和苹果(15%)。 在硬件创新方面,中国厂商已逐步迈向“先行者”角色。华为将在MWC25现场发布全球首款三折叠手机Mate XT,领先于三星的折叠屏技术。此外,华为基于自研HarmonyOS持续升级AI功能,推动软硬件一体化发展。一位参观MWC25的韩国IT行业人士表示:“中国手机品牌已不再局限于中低端市场,在旗舰领域的崛起已经十分明显。” 当地时间2日,在202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5)开幕前夕,小米集团合伙人兼总裁卢伟冰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正式发布全新小米15系列手机,向全球观众展示小米在智能手机领域的最新技术与创新成果。【图片来源 路透社/韩联社】
2025-03-03 19:53:20 -
小米POCP X7 Pro下月10日起在韩国开售
小米智能手机POCO X7 Pro 【图片提供 小米韩国】 小米旗下智能手机品牌POCO将从下月10日起在韩国开售POCO X7 Pro。 据小米韩国28日消息,POCO X7 Pro将从下月7日起开启预售,10日起陆续上线Naver、小米官方商店、Coupang等。 POCO是小米旗下的子品牌,以高性能和高性价比为卖点。POCO X7 Pro搭载联发科天玑8400芯片,内置6000mAh电池,支持90W超高速快充,配备6.67英寸1.5K分辨率的AMOLED屏幕。支持120Hz高刷新率和Dolby Vision技术,峰值亮度达到3200nits。POCO X7 Pro的韩国售价也将于下月10日公开。
2025-02-28 22:09:46 -
三星电机关闭昆山工厂 加速转型高附加值业务
三星电机昆明工厂【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三星电机宣布关闭位于中国的昆山工厂。该厂自2009年起专注生产智能高密度互连(HDI)智能手机主板,时隔15年后正式关停。这一举措是三星电机在整理东莞法人之后,三星电机对事业性较低项目的又一次重要调整,旨在聚焦于新一代半导体基板及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等高附加值领域。 三星电机日前公布的2024年监查报告显示,2019年末启动的昆山法人清算工作于去年年末结束。三星电机昆山法人于2009年成立,自2010年6月起开始进行HDI量产,是三星电机HDI产品的核心生产基地之一。然而,由于市场门槛低,中国等竞争企业激增、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成本压力的持续加剧,该工厂的收益性大幅恶化。因此,三星电机于2019年12月宣布逐步退出该业务领域,并经过约五年的清算工作,于去年年末正式宣告退出HDI智能手机主板业务。此外,三星电机在2023年底完成对东莞工厂的清算工作。该工厂生产音响、台式电脑、键盘、软盘驱动器(FDD)等产品,是三星集团于1992年中韩建交之际在中国设立的首家法人。 此番调整后,三星电机将战略重心转向先进半导体基板、多层陶瓷电容器等更高附加值的产品线,旨在全面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和盈利水平。随着三星电机清算完成昆山和东莞两大工厂,在中国运营的工厂仅剩高新和天津两家。其中,天津工厂作为三星电机主力产品MLCC的核心生产据点,公司高度重视,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曾亲自访问了该工厂。 随着人工智能(AI)、电装等高附加值市场逐渐扩大,三星电机将以专注尖端事业为核心策略,加速推出FC-BGA封装基板、电装用MLCC、玻璃基板等创新产品,加快转型高附加值事业,以此稳固市场地位。
2025-02-26 00:19:34 -
多项业务市占率下滑 三星召集全体高管强调危机意识
三星集团面临的市场环境愈发严峻。18日下午发布的《股东大会目的事项记载事项》显示,电视、智能手机、DRAM、智能手机面板、汽车数字座舱等五大核心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均呈下降趋势。 三星电视自2006年以来,已连续19年稳居全球市场第一。然而,2023年的市场占有率为30.1%,预计2024年降至28.3%。主要原因在于TCL等中国厂商推出大量低价电视产品,导致市场竞争加剧。 智能手机业务同样受到挑战。三星电子2022年全球市场份额为21.7%,但2024年下滑至18.6%(推测值)。尽管三星不断推出高端智能手机,但华为、小米、OPPO等中国厂商也相继进入折叠屏市场,对三星的领先地位构成威胁。三星方面表示,受AI智能手机需求增长带动,预计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将从2024年的12.1亿部小幅增至2025年的12.3亿部。 半导体业务也面临挑战。DRAM市场份额自2022年的43.1%下降至2023年的42.2%,预测2024年继续降至41.3%。三星电子分析认为,主要竞争对手的追赶步伐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公司预计,存储市场方面,移动端和PC端的库存调整可能持续至2024年第一季度,而服务器市场的需求则受GPU供应情况影响,可能出现波动。 此外,三星智能手机面板的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50.1%降至2024年的41.3%。中国面板制造商京东方(BOE)向OPPO、Vivo等品牌供应面板,对三星市场份额造成冲击。 汽车数字座舱市场份额亦从2023年的16.5%下降至2024年的12.4%。主要原因在于全球汽车制造商加速供应链多元化,导致竞争格局发生变化。三星在该领域的主要对手包括LG电子、大陆集团(Continental)和松下(Panasonic)等。 面对市场份额下滑的压力,三星正加快布局高端市场,以维持竞争优势。 在半导体领域,公司决定减少通用型产品的供应,并加大对高价值产品的投入,例如高带宽存储(HBM)和DDR5等。与此同时,三星电子计划于今年下半年量产首批2nm工艺芯片。目前,该公司已开发出基于2nm工艺的Exynos芯片,并完成样品制作。2nm制程采用最新的“环绕栅极”(GAA)晶体管技术,以提升芯片性能和能效。 在电视业务方面,三星将聚焦98英寸Neo QLED 8K、OLED及高端生活方式电视,强化其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在面板领域,三星计划拓展产品线,从智能手机面板延伸至IT设备、汽车和游戏显示器等新兴市场。 不过,三星内部普遍认为,在快速变化的半导体、显示面板和汽车电子行业,仅依靠价格和品质已难以维持竞争力。因此,公司管理层需要具备更强的战略决策能力,并加强组织管理,以应对当前挑战。 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在2022年上任时曾在公司内部网发表题为《挑战未来》的就职演讲。他表示,未来的“三星精神”应是“将梦想和想象变成现实的企业”、“不断开创新世界的企业”,以及“以独有技术让人类社会更加富裕的企业”。李在镕强调:“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我们更要提前布局、提升实力,当前正是需要更加果敢地迎难而上的时刻。” 图为三星江南“Galaxy Studio”以地铁为概念的数字立面全景。【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20 19:40:01 -
比亚迪牵手DeepSeek 韩国政府与业界高度警惕
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BYD)宣布与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AI)深度求索(DeepSeek)合作,以提升自动驾驶技术。这一消息引发了对用户数据安全的广泛担忧,可能成为消费者在购车时的重要考虑因素。 根据相关行业19日消息,比亚迪计划首先在中国市场的车型上搭载DeepSeek开发的自动驾驶系统“神眼”(God's Eye),并根据出口国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在海外市场部署。然而,鉴于自动驾驶技术将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竞争的核心,比亚迪最终在出口车型上采用该系统的可能性依然很高。 DeepSeek近期在部分性能测试中超越了OpenAI的“o1”,展现出卓越的语音和图像识别能力,并能高效处理多种信息。这项技术有望提升自动驾驶系统对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数据的整合与分析能力。此前,中国汽车制造商吉利等企业也已宣布计划使用DeepSeek的技术。 作为全球电动车销量第一的企业,比亚迪拥有庞大的用户数据,这使得其与DeepSeek的合作备受关注。目前,比亚迪的自动驾驶技术仍处于L2至L3级别,业界普遍认为其“神眼”系统未来或将与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FSD)展开竞争。 比亚迪与DeepSeek的合作使数据泄露问题再次成为焦点。业界担忧,车辆行驶记录、通话记录等敏感信息可能被传输至中国,并被滥用。事实上,在比亚迪去年向韩国市场推出ATTO 3时,市场就曾对其无线手机投屏、车载导航、软件更新等车联网功能可能涉及的数据传输问题表示担忧。 当时,比亚迪强调其严格遵守韩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并承诺不会将韩国用户数据传输至中国总部。然而,此次DeepSeek的加入,让韩国消费者对信息安全问题的担忧再次加剧。 韩国政府部门、现代汽车集团等机构已经决定禁止使用DeepSeek技术。全球多个国家和企业也因数据安全风险,对DeepSeek采取了限制措施。比亚迪韩国公司对此回应称,目前“神眼”系统将率先应用于中国市场,海外市场是否搭载尚未决定,未来将根据当地法规制定适应性战略。 尽管比亚迪强调目前不会在韩国市场直接应用DeepSeek技术,但考虑到自动驾驶技术对消费者购车决策的影响,未来比亚迪是否会在韩国车型中搭载“神眼”仍存变数。 业内人士表示,隐私安全问题对韩国消费者而言极为敏感,如果比亚迪无法彻底打消这一顾虑,其在韩国市场的发展恐将面临挑战。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19 19:49:24 -
中国芯片产业全面突围 韩国领先地位岌岌可危
中国凭借三轮高达6869亿元人民币的政府补贴,以及强劲的半导体内需,正在以惊人速度追赶韩国和美国等半导体强国。与韩国专注存储芯片不同,中国正在构建涵盖整个半导体生态系统的产业链。美国对7纳米以下制程所需的极紫外光(EUV)光刻机以及人工智能(AI)加速器所需的高带宽存储器(HBM)实施出口管制后,中国加快自主研发GPU和半导体设备,以减少对外依赖。 中国第一大DRAM企业长鑫存储(CXMT)快速扩大产能,导致韩国半导体产业遭到威胁。长鑫存储已量产17-18纳米制程的DDR4、LPDDR4X等主流DRAM,并成功投产12纳米级别的DDR5、LPDDR5X(低功耗存储)。2020年长鑫存储的晶圆月产量仅为4万片,但去年已增至20万片。相比之下,韩国的总月产量约为114万片(三星电子68万片,SK海力士46万片),由此可见长鑫存储正在迅速追赶。 此外,中国企业还通过低价策略引发存储芯片价格战。目前,中国制造的DDR4价格仅为韩国产品的一半,甚至比二手产品价格还低约5%。去年7月,通用PC DRAM产品(DDR4 8Gb 1Gx8)的固定交易均价为2.1美元,今年1月已降至1.35美元,跌幅高达35.7%。长鑫存储的DDR5早期良率仅为20%,但经过持续优化,目前已提升至80%。 NAND闪存领域的技术差距也正在迅速缩小。长江存储(YMTC)本月已开始量产294层NAND闪存,而SK海力士和三星电子分别量产321层和286层产品。存储芯片的层数决定存储容量和密度,是关键竞争指标,中国企业已逼近韩国。长江存储受美国制裁无法获得荷兰ASML的EUV设备,导致产品在质量和稳定方面落后,但业内普遍认为,韩国企业仅能依靠在高端NAND市场的差异化竞争力来保持领先地位。 与韩国高度依赖出口不同,中国国内IT企业大规模采购本土芯片。华为早在2004年成立海思半导体,并成功研发自主应用处理器(AP)麒麟9000s,该芯片由中国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SMIC)采用7纳米制程代工,最终用于华为Mate 60 Pro智能手机。华为在过去十年间已投入约1.2万亿元人民币进行半导体研发。 目前,业界对中国半导体技术水平评价不一。汉阳大学融合电子工程学系教授朴在勤表示,中国持续扩展DRAM和NAND市场份额,在主流市场凭借政府补贴的低价策略占据优势,韩国企业必须向高端市场转型,以确保竞争力。韩国产业研究院专家金杨澎(音)则认为,中国在主流市场的低价竞争扰乱半导体市场秩序,但韩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尚未受到致命威胁。 实际上,中国针对韩国的高端芯片也已经发起挑战。目前,韩国企业在HBM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成为英伟达、超威等AI芯片巨头的主要供应商。中国则集中力量研究HBM带宽优化技术,以提升数据传输速率。汉阳大学教授白瑞仁(音)指出,韩国的研发侧重硬件制造,而中国则更加注重系统级应用,未来中国提升HBM领域的研发能力后,全球HBM市场格局可能发生变化。 面对美国的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中国加快推进设备国产化。上海微电子已实现90-28纳米级别光刻机量产,并启动7纳米以下EUV光刻机研发。北方华创(NAURA)主攻刻蚀与沉积设备,中微半导体则研发等离子刻蚀设备。去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目标为40%,多数研发资金来自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相比之下,韩国尚无光刻机制造能力。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5-02-13 23:21:20 -
比亚迪驶入韩国引关注 用户隐私及信息安全面临考验
上月16日,比亚迪在韩国推出纯电SUV车型“ATTO 3”,正式进军韩国市场。【图片提供 韩联社】 随着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叩开韩国市场大门,有关联网汽车(Connected-Car)的安全问题再次受到关注。由于韩国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完善,中国制造的联网汽车可能会成为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的路径引发担忧。有意见认为,需对中国等海外制造的联网汽车技术及零部件在韩国的使用现况进行准确掌握,对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全面排查。 ▲韩国专家对比亚迪承诺存疑 联网汽车字面意思是指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汽车内外部的车辆,若将联网汽车算入已加入车辆监控物联网(IoT)的车辆,截至去年11月韩国共有946.7474万辆,占韩国全部登记车辆(2627.3606万辆)的36.04%。 若将搭载蓝牙、近场通信(NFC)、无线载波通信技术(UWB)等双向无线通信技术的汽车包括在联网汽车内,全球约九成新车都可被视为联网汽车。 比亚迪上月正式进军韩国市场,引发韩国汽车业界的高度关注,联网汽车的信息安全问题再次浮出水面。首发车型“ATTO 3”(元PLUS)搭载无线手机投屏、无线(OTA)导航和软件更新等联网汽车功能,有人指出通过这些功能收集的车主个人信息可能会泄露至中国。 比亚迪韩国对此回应称:“我们深知韩国顾客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我们严格遵守韩国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在韩国市场收集的个人信息不会与中国总部共享。” 此外,比亚迪还表示目前尚未有使用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AI)大模型深度求索(DeepSeek)的计划。另一家中国车企吉利汽车日前宣布自研大模型星睿已与DeepSeek完成深度融合。 比亚迪韩国表示收集的用户个人信息目前存储在腾讯云服务器上,这一点也引发了韩国用户的不安。比亚迪韩国乘用车部门代表赵仁哲(音)在上月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我们已尽力确保个人信息不会离开韩国。 但韩国专家们一致认为,仅凭比亚迪的承诺很难断定个人信息不存在泄露可能性。顺天乡大学信息安全专业名誉教授廉兴烈指出,联网汽车可对车主个人信息、行驶路线、驾驶模式、到访地点等敏感信息进行收集。为实现自动驾驶功能还会收集大量的图像信息。他呼吁比亚迪等中国车企应公开收集和处理的具体信息,并引入用户不同意收集信息条款时可拒绝的“opt-out”机制。 高丽大学信息研究生院教授林钟仁表示,为防止发生如华为引发的“后门”(Backdoor)风波,政府应在对比亚迪汽车进行性能检查的同时,仔细验证在隐私信息安全方面是否存在漏洞。 ▲掌握中国技术使用现状难度较大 还有观点认为,不仅是中国品牌的汽车,搭载中国联网汽车技术的车型也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可能性。美国商务部上月发布禁令,禁止销售或进口中国和俄罗斯生产的车辆通信系统(VCS)硬件和软件以及自动驾驶系统(ADS)软件,即使是在美国境内制造的车辆也无法销售。时任白宫国家安全顾问的杰克·沙利文称,已有充分证据表明,中国为达到干扰和破坏目的,在美国关键基础设施中植入恶意代码。 但韩国汽车行业目前难以掌握中国及其他海外联网汽车技术及零部件的使用现状。在软件方面,现代汽车因自主开发软件使用中国制造的可能性较小,但在硬件方面由于涉及多个零部件,很难一一对原产地溯源。 ▲韩国安全意识滞后亟需完善制度 即使未使用中国制造的技术和零部件,联网汽车通过车对车通信技术(V2V)、车与基础设施(V2I)之间的通信技术,仍存在被黑客攻击的可能性。不仅局限于单纯的窃取数据,还可能通过车内外的攻击威胁乘客的安全,甚至理论上可导致周边交通及基础设施陷入混乱及瘫痪。 随着近年来汽车行业全面“触电”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的日益成熟,联网汽车市场呈爆发式增长,因此有关提前制定相关法律制度的呼声高涨。加强汽车制造商软件安全管理义务的《汽车管理法》修正案去年1月在国会通过后,预计今年8月才能实施。 韩国汽车研究院仁川办事处负责人郑元善(音)去年在座谈会上表示,与其他国家相比,韩国在联网汽车相关网络安全意识和准备上有所滞后,目前亟需对联网汽车网络安全级别做出准确分类,优先解决安全薄弱环节。 英伟达与现代汽车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出行AI解决方案。【图片提供 现代汽车】
2025-02-11 20:22:26 -
半导体三角同盟成型 三星入局美日"星际之门"抗衡中国DeepSeek
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4日与日本软银集团董事长兼CEO孙正义、OpenAI CEO萨姆·奥尔特曼举行三方会谈,“人工智能(AI)三角同盟”构想有望加速推进。值得关注的是,软银集团与OpenAI此前已联合甲骨文共同推进“星际之门”项目。 这个耗资5000亿美元的超级AI项目堪称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AI计划。此前美日主导的AI联盟中韩国缺席,此次会谈为三星参与提供了契机。项目核心目标是构建支持下一代尖端AI研发的物理、数字基础设施,包括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建设。软银计划向星际之门注资超150亿美元,并考虑单独向OpenAI追加投资150-250亿美元。 面对中国深度求索(DeepSeek)公司“低成本高效能”AI的挑战,参与该项目的OpenAI将强化技术研发。此前DeepSeek将API定价压低至每百万token仅0.28美元,仅为OpenAI定价的1/30。为此,OpenAI正通过企业估值提升筹措资金,据《华尔街日报》披露其估值正从1750亿美元向3400亿美元跃进,同时加速AI设备与AI芯片研发。 三星电子凭借在半导体、TV、智能手机、生活家电等领域的技术积累,被视为理想合作伙伴。孙正义当天在三星电子瑞草总部向记者表示"将与李在镕会长商讨‘星际之门’项目合作可能",虽三星未正式表态,但多方合作可能性显著。 半导体技术将成为“AI三角同盟”的核心纽带:三星拥有HBM高带宽内存、次世代DRAM和晶圆代工技术;软银旗下ARM具备顶尖芯片设计能力;OpenAI则亟需AI运算芯片支持。三方在定制AI处理器开发方面存在巨大合作空间。 在AI基础设施领域,三星可提供数据中心专用半导体、定制芯片设计代工、存储及网络解决方案。其HBM3、HBM3E及规划中的HBM4技术,DDR5 DRAM量产能力,以及512GB CXL内存模块技术都极具竞争力。若软银ARM与OpenAI设计自研AI芯片,三星3纳米GAA制程可承接生产。 此外,三星与OpenAI在AI设备和服务领域合作潜力巨大,包括搭载生成式AI的智能手机、AI电视开发等。软银在IoT和机器人领域的优势也可与AI家居、智能机器人服务形成协同。奥尔特曼在座谈中强调:"韩国拥有半导体、能源等AI相关优势产业,是积极拥抱AI技术的国家。" 这场“三角同盟”的酝酿正值全球AI产业爆发期。据贝恩咨询预测,AI产业规模将从2023年的1850亿美元激增至2027年的9900亿美元。 从左至右依次为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OpenAI CEO萨姆·奥尔特曼和日本软银集团董事长兼CEO孙正义。【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05 19:36:28 -
仁川机场春运盛况空前 机场内便利店收益颇丰
春节期间的上月27日,仁川机场挤满了游客。【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最新调查显示,2025年春运期间,仁川机场出境乘客量创历史新高,日均达到21.8978万人次。 仁川机场公社于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自上月24日至本月2日的春节期间,仁川机场航班乘量达218.9778万人次,日均乘客达21.8978万人次,较历史最高纪录的2019年春节连休期间(20.2085万人次)增长8.36%,成功刷新以往纪录。统计期间,仁川机场共运行航班1.0898万次,其中包括出发航班5447次与到达航班5451次。 在国际航线方面,东南亚航线的出入境乘客量位居首位,达69.7891万人次。紧随其后的是日本(55.9697万人次)、中国(29.1621万人次)、东北亚(22.409万人次)、美洲(16.2993万人次)、欧洲(11.4991万人次)、大洋洲(8.4832万人次)、中东(3.2216万人次)以及其他航线(1.1819万人次)。尽管当前汇率维持高位,但海外旅游需求依然强劲。据分析,由于济州、釜山等国内旅游地区物价与海外相似甚至更昂贵,促使国内游客更倾向于选择短途海外旅行。 随着机场乘客量的激增,机场内便利店的销售业绩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特别是小包装旅行用品及常备药等商品,销量大幅增加。对长假期间机场便利店主要商品销售额的分析结果显示,常备药品的销售额增长率最高,达576.9%,其中感冒药增长382.4%,止痛药增长620.7%。这一增长趋势与近期流感的流行密切相关,游客为应对海外旅行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不适,对相关产品的需求急剧上升。 便利店CU发布的春节连休期间(1月25日至28日)机场内主要门店销售额数据显示,整体销售额较去年春节激增239.9%。从产品种类来看,预防感冒的口罩(344.8%)、免洗手消毒液(193.3%)、口腔清洁剂(158.2%)等卫生用品销售额大增。此外,旅行用洗漱套装(61.8%)、剃须用品(48%)、内衣袜子(34.2%)等产品的销售情况也均表现良好。食品类如杯面(349.5%)、韩式酱(255.9%)、紫菜(200.6%)、辛奇(196.8%)以及速食米饭(155.3%)等,销售额也同比激增1.5至4倍。 同期,GS25机场内门店的销售额也实现了同比221.8%的增长。其中,感冒药和止痛药的销售额分别大幅增长980%和433%。此外,手机相关用品如耳机(954%)、充电器(277%)、充电宝(267%)等产品的销量也急剧上升。随着在节假日及周末出境游订单“狂飙”,机场内商业设施消费复苏也迈出“加速度”,呈蓬勃发展态势。
2025-02-04 19:18:33 -
三星携手谷歌 打造史上最强AI智能手机Galaxy S25
三星电子22日(当地时间)在美国圣何塞SAP中心举办“Galaxy Unpacked 2025”活动,正式发布旗下最新旗舰智能手机Galaxy S25系列。三星电子表示,这款手机搭载了迄今为止性能最强的智能手机处理器,并结合与谷歌联合开发的先进人工智能(AI)技术,堪称史上最强的AI手机。 ▲迈入全面AI手机时代 三星电子称,去年推出的Galaxy S24开启了AI智能手机的序幕,而Galaxy S25则全面引领AI手机时代的到来。该系列搭载AI优化平台“One UI 7”,支持处理文本、语音、图像及视频等多模态数据。通过语音指令,用户可以实现图片搜索、日程安排等操作。在设备侧面的音量键下方新增快捷按键,用户可快速唤醒AI助手进行语音互动。 目前,AI助手已支持三星、谷歌的基础应用以及Spotify和WhatsApp等应用,未来将扩展至更多第三方平台,实现语音操控叫车、点餐等服务。 此外,三星首次在Galaxy S25系列中引入了“个人数据引擎”(PDE),分析用户的使用习惯与偏好,提供个性化服务。这些数据将通过三星的安全平台“Knox”在设备上进行安全存储,确保用户隐私。 ▲AI功能与硬件升级并驾齐驱 Galaxy S25系列新增了多功能AI工具“AI Select”,用户可在任何界面启动该功能,通过框选区域获得个性化AI功能推荐,例如文字处理、图片编辑等。另一亮点功能“音频橡皮擦”可对视频中的声音进行分类,用户能够轻松移除语音、背景音、噪声或风声,并调整音量。 在硬件方面,Galaxy S25系列搭载专为Galaxy定制的高通骁龙8至尊版(for Galaxy)处理器,采用3纳米制程工艺。与前代相比,其神经网络处理单元(NPU)性能提升40%,中央处理器(CPU)和图形处理器(GPU)性能分别提高37%和30%。这一芯片使许多AI功能能够直接在设备端运行,无需依赖云计算,显著提升了效率与用户体验。 三星通过技术优化,使S25系列在性能提升的同时实现轻薄化。S25 Ultra比前代轻14克,S25+轻6克,S25轻5克,厚度均减少0.4毫米。此外,屏幕边框缩窄15%,带来更宽广的显示视野。 ▲旗舰性能与价格稳定并存 尽管硬件性能显著提升,Galaxy S25系列的定价却与前代基本保持一致。256GB版本的S25售价为115.5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826元),S25+为135.3万韩元,S25 Ultra为169.84万韩元。此外,512GB版本价格则有所上调。 S25 Ultra搭载了升级至5000万像素的超广角镜头,采用康宁Gorilla Armor 2玻璃,并内置Galaxy S Pen,为用户提供更强大的生产力工具。 三星电子计划于2月7日开始在全球市场推出Galaxy S25系列,并于1月24日至2月3日在韩国进行预售。 三星电子MX事业部长(社长)卢泰文表示:“自去年推出全球首款AI智能手机以来,三星持续推动移动AI市场的发展。Galaxy S25系列通过更强大的AI技术,为用户带来史上最简单、最直观的AI体验。” 在美国旧金山SAP中心举行的“Galaxy Unpacked 2025”活动上,三星电子MX事业部长(社长)卢泰文正在展示“Galaxy S25系列”。【图片来源 三星电子】
2025-01-23 23: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