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武器’新闻 19个
-
电动汽车陷市场鸿沟 关税博弈下储能成韩国电池曙光
在复杂的市场地形中,韩国电池产业正在面临生存与转型的十字路口。电动汽车市场正在经历鸿沟期(Chasm),电池需求增速持续放缓,加上关税、补贴和环保法规等诸多不确定因素,整个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中美对立加剧,中国电池企业主导的北美储能系统(ESS)市场出现裂缝,韩国企业或迎来一线生机。 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宣布对中国提高关税至145%,同时对70多个国家的对等关税暂缓90天实施。早在3月,美国众议院已经通过针对中国电池的《外国敌对电池依赖脱钩法案》,该法案2028年10月起生效。届时,美国国土安全部资金不得用于采购宁德时代、比亚迪、远景能源、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和海辰储能六家中国主要电池企业产品。 如果美国对中国电池加征关税,限制进入ESS市场,韩国电池厂商则会迎来重大转机。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数据显示,去年北美ESS电池需求达78GWh,其中约87%为中国产品,整体市场规模预计从今年的97GWh增至2030年的179GWh。这与陷入鸿沟的电动汽车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电动汽车电池市场增长率从2022年的68.2%降至2023年的38.8%,2024年为26.8%,今年预计断崖式跌至14.3%。 更严重的问题是,韩国三大电池企业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的主要客户北美与欧洲的车企销量正在下降,而中国电动汽车销量却在激增,这对韩国电池企业市场份额造成直接冲击。今年1至2月,包括比亚迪(80.6%)、奇瑞(248%)和小鹏(328.6%)等在内的中国电动汽车企业销售同比增长显著。反观特斯拉(-14%)出现负增长,现代(15.9%)、宝马(9.7%)、奔驰(1.7%)仅为小幅增长。 中国电动汽车的强势增长预计持续至年底,韩国三大电池厂商的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份额则会跌至17%,不计中国市场的份额也会降至41.8%。在此背景下,SNE Research副社长吴益焕强调ESS的重要之处称,如果中国电池退出北美市场,能大规模供应ESS电池的国家唯有韩国,应该瞄准全球ESS市场中已经固定的方形磷酸铁锂(LFP)电池。 当前电池企业的“摇钱树”是ESS,但支撑行业长期发展的电动汽车也不容忽视,企业必须在“短期收益”与“长期发展”之间取得战略平衡。在电动汽车领域,中韩之间的技术竞争也愈发激烈。韩国主攻高能量密度电池,面向高端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专注技术深耕;中国则以高性价比电池为武器,聚焦经济型乘用车、商用车和区域物流车,呈现用途分化趋势。 目前,电动汽车依旧占据全球电池总需求的70%至80%,市场短期受阻,但长期趋势向上。SNE Research预测,截至2035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或达6700万辆,年均增长13%。同期电动汽车电池需求预计增至4144GWh,年均增长15%。 值得关注的是,2029年起北美与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可能迎来爆发式增长。吴益焕指出,中国市场预计在2027年前保持年均18%的显著增长,但在2029年市场渗透率达到80%后,增长率则会降至2%至3%。届时,北美和欧洲会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短期内储能市场是电池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但从技术积累与全球布局的角度来看,电动汽车电池还是不可动摇的核心阵地。未来的竞争不仅围绕产能与成本,更聚焦技术壁垒与生态协同。电池企业要想在全球舞台稳住阵脚,必须同时在“ESS的现实”与“电动化的未来”之间精准拿捏,打造双轮驱动的战略格局。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5-04-18 20:07:37 -
【파고파자 중국경제】中国航空工业核心力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AVIC)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AVIC)是中国主要的航空制造企业之一,隶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是中国航空工业的核心力量,同时也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中航工业业务涵盖航空武器装备、军用运输机、直升机、机载系统、通用航空、航空科研等多个领域,旗下拥有100余家子公司,员工总数达40万人。
2025-04-17 03:38:28 -
【亚洲人之声】当关税魔盒开启 谁在导演这场全球经济惊悚剧?
这几天的全球市场,仿佛被卷入了一场高强度的魔幻现实主义肥皂剧。美国挥舞起关税大棒,瞬间引发全球市场雪崩。本周一,美股期货开盘即暴跌,道指、纳指、标普齐刷刷往下跳,仿佛在提前播放一部“经济末日”预告片。 日韩市场同样未能幸免。日经指数暴跌超7%,一度触及跌停板,像极了早上还没吃饭就被老板骂的股民情绪。韩国综合指数也跌近5%,7日上午9时12分11秒,金融监管机构紧急出手,启动程序化交易暂停机制“临时停牌”(Sidecar)措施,时长5分钟。 而就在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镜头前优雅地念出“关税对等”的咒语时,全世界仿佛被施了魔法。甚至连“企鹅居住的无人岛屿”都被纳入征税范围,这出黑色幽默剧的荒诞程度突破天际,听起来更像是《黑镜》的新一季剧本,让人一时搞不清楚到底是市场出了问题,还是逻辑出了Bug。 当然,这场“黑色星期一”引发的骨牌效应中,加密货币市场也未能幸免。比特币、以太坊双双重挫,币圈投资者的心凉得像被冰封在了北境长城外。这一幕,怎么看怎么像是经济版的《权力的游戏》,只是这一次,铁王座上的玩家正在把全球经济拖入一场凛冬。 实际上,这场风暴正是对“贸易保护主义”最直观的反应。每一次关税大棒挥下,受伤的不仅是目标国家,更是全球供应链脆弱的神经系统。当一个超级大国开始“认真”对待企鹅岛的战略价值时,我们也许真的要重新审视,政治逻辑如何重塑全球经济秩序。 关税并不是魔法,不能凭空召唤繁荣。但它确实像一条咒语,足以让全球市场陷入短期的混乱与恐慌。只不过,这一次,连企鹅都被卷了进来,实在是荒诞中透着几分辛酸。 这场市场的魔幻崩盘,也许正敲响了全球化时代的“变形记警钟”。当关税成为一种被常态化武器化的手段,硅谷的算法和华尔街的资本,也不过是棋盘上的卒子。而历史曾告诉我们,1914年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最初也只是被当作“局部事件”。也许此刻,全球交易员在盯着跳动的K线之时,更该思考的是:我们是否正在悄然走向一场新的经济铁幕? 因为在这个关税魔盒被打开的时代,没有哪一个经济体,能独善其身。 7日,在首尔中区韩亚银行总行交易室内,交易员的业务用显示器上出现了关于启动程序化交易暂停机制“临时停牌”(Sidecar)措施的新闻报道。【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8 00:07:24 -
韩国全球第五大军事强国之名是否实至名归?
去年10月,韩国国军日韩国军队在街游行。【图片来源 韩联社】 近期,随着俄乌冲突持续升级以及中东地区局势的日益紧张,全球各国军事实力的对比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军事实力的提升不仅依赖于强大的经济基础,还需要多元化的武器装备和军种配置,这使得军事实力的增强难以在短期内实现。 近日,有关韩国军事实力排名全球第五的报道引发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关于韩国如何超越英国、法国、日本等传统军事强国的讨论不绝于耳。那么,韩国是否真的具备全球第五大军事强国的实力呢? 从经济实力、人口规模、武器装备以及国防产业等综合国力指标来看,韩国的军事实力确实位居全球前十。若仅考虑常规战斗力而不涉及核武器,韩国的军事实力甚至可跻身全球前五。然而,若将核武器纳入考量范围,朝鲜在军事实力上较韩国更具有威胁性。 由于韩国地处东亚,周边环绕着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军事超级大国,这些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显著的影响力。因此,尽管韩国在全球范围内被视为军事强国,但在东亚地区,韩国的军事地位相对难以界定。目前,韩国的常规战斗力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此外,韩国经济实力位居全球第十,并在全球国防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拥有强大的炮兵火力、机械化部队、超音速隐形战斗机以及宙斯盾驱逐舰等先进装备。 然而,回溯至100多年前,韩国的军事力量还微不足道。1882年壬午兵变时期,韩国甚至缺乏基本的武器装备和军服,士兵们只能穿着日军和美军遗留的旧军服作战。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初期,韩国军队陷入苦战,后在美国的支持下,战斗力才得以显著提升。1954年,韩国建立了第1、2军基地司令部和10个预备师团,并引进了M47中型坦克等新型武器,为现代军事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64年至1972年间,韩国派遣了32万名军人参与越南战争,不仅提升了韩军的实战经验,也为武器现代化提供了契机。 自20世纪70年代起,韩国通过大力发展国防产业,逐步增强了自主国防能力。1970年8月,韩国成立了国防科学研究所(ADD),并于1971年首次实现了M16步枪的国产化许可生产。70年代中期,韩国开始授权生产美国研发的武器和弹药,并于1979年成功自主研发并投入使用虎头雕级巡逻艇。90年代,韩国引进了先进的武器系统,并成功开发K1坦克等大型军事装备。进入21世纪后,韩国在无人机、坦克、炮兵、步兵战斗车辆以及F-35A隐形战斗机等领域的自主研发和大规模引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韩国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为军事强国,得益于丰富的实战经验、强大的战斗力和战略思维。为了确保国家安全,韩国持续投入研发和创新尖端武器,不断提升军事力量。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90年代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经济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同时通过持续增加国防投资,确保了先进武器系统的引进和自主研发。此外,韩国通过加强韩美同盟及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并学习了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战略思想,进一步巩固了军事强国的地位。 在评估全球军事实力时,全球火力指数(GFP)被广泛引用作为重要参考依据。GFP通过对武装规模、技术装备、资金支持、现代技术水平、军事预算等60项综合指标进行全面评估,对各国的军事实力进行排名。全球火力指数的数值越接近0,表明该国的军事力量越强。但GFP的评估范围并不包括核武器等非对称战斗力。 从GFP的排名来看,韩国的军事实力在过去十年中呈稳步上升趋势。2013年,韩国GFP位列全球第9位;2014年上升至第7位;2020年至2023年期间,韩国稳定保持在第6位;而2024年,韩国的排名进一步提升至第5位。根据最新GFP数据,美国以0.0744的指数位居榜首,俄罗斯(0.0788)、中国(0.0788)、印度(0.1184)和韩国(0.1656)等紧随其后。英国(0.1785)、法国(0.1878)和日本(0.1839)分别位列第6至8位,而朝鲜则以0.6016的指数排名第34位。在GFP评估的145个国家中,不丹(6.3934)、贝宁(4.3156)和中非共和国(4.2347)的指数位列末尾,军事实力相对较弱。 朝鲜的GFP排名从去年的第36位上升2个名次,GFP高度评价了朝鲜陆军坦克、自行火炮、多管火箭炮系统,还对空军战斗机、海军巡逻艇、潜水艇、自由舰数量也给予了高分。从整体上看,相较于武器性能,压倒性的数量获得了国际认可。具体而言,朝鲜拥有4300余辆坦克、2600余辆装甲车、8800门野战炮、5500余门多管火箭炮、100余枚地对地导弹、420余艘海军主战舰艇、250余艘登陆舰、20余艘水雷战舰、40余艘支援舰以及70余艘潜艇等。此外,朝鲜的陆军和空军可动用兵力分别为137万人和6万人,位居全球第6位。 韩国的军事实力在多个领域也表现突出。韩国现役军人数量达60万人,位居全球第9位;预备军人数量高达310万人,位列全球第2位。在武器装备方面,韩国拥有1592架军用飞机(全球第5位)、807架直升机(全球第5位)、236辆坦克(全球第9位)、3270门自行火炮及4400门牵引火箭炮(全球第2位)、13艘驱逐舰和17艘护卫舰(全球第3位)、22艘潜艇(全球第6位)。此外,韩国的国防预算为463亿美元,位居全球第14位。 在评估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时,国防预算、国防产业能力以及经济实力等综合国力指标同样至关重要。兰德公司高级国防研究员布鲁斯·贝内特(Bruce Bennett)指出:“如果排除核武器因素,朝鲜在常规战争中难以战胜韩国。但如果将核武器纳入考量,其军事排名将显著上升。”然而,洛威研究所(Lowy Institute)也强调:“尽管朝鲜因拥有核武器而自豪,但其整体国家实力仍显脆弱,尤其是在未来发展趋势和对外经济关系方面,朝鲜的表现几乎为零分。” 韩国和朝鲜作为分裂的两个国家,未来存在潜在的武力冲突风险,因此对两国军事实力的比较尤为重要。2022年韩国国防白皮书显示,韩国军队在常规武器的质量上具有显著优势,而朝鲜军队则在武器数量上占据上风,反映了两国军事战略的差异。 韩国在过去几十年中通过持续的经济增长、国防投资和技术创新,成功跻身全球军事强国之列。军事实力的提升不仅体现在常规武器系统的现代化和多样化上,还通过丰富的实战经验和与美国的紧密军事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为未来国防稳定和国际关系带来了深远影响。
2025-04-07 22:52:41 -
美国首次将韩国国防补偿贸易列为壁垒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的各国贸易壁垒评估报告 【图片提供 韩联社】 美国政府首次将韩国国防领域的补偿贸易列为贸易壁垒。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在当地时间31日发布的2025年各国贸易壁垒评估报告(NTE)中指出,韩国政府通过国防补偿贸易项目,长期推行优先采用本国技术及产品的政策来取代外国国防技术。签约金额超过1000万美元时,外国承包商可能被强制要求履行补偿贸易义务。 补偿贸易是指从国外采购1000万美元以上的武器、军需用品或服务时,要求签约对方以技术转让、零部件制造出口或军需支援等作为对等回报的贸易方式。 USTR虽未列举涉及上述内容的具体事例,但此番表态暗示美国认为美国军工企业对韩出售武器时,因补偿贸易方针被迫接受技术转让等要求存在不公平性。USTR还表示,韩国和美国尽管已加入国际通用标准认可协定(CCRA),但韩国国家情报院仍通过安全评估制度(SES)额外要求网络安全认证,要求韩国公共部门采购的网络设备必须包含国情院认证的加密功能,USTR将此视为贸易壁垒。 报告还称韩国网络振兴院的云安全保障项目(CSAP)为试图进入韩国公共部门的外国云服务供应商设置较高壁垒。 USTR称,韩国在知识产权(IP)相关领域具有强有力的保护与执行体系,但对假冒商品转运、地理标记制度及民事、刑事处罚力度不足等问题表示忧虑,为此正持续推动改善。 对于韩国政府和国会正讨论将美国流媒体平台(OTT)适用现有传统媒体相关监管一事,USTR援引韩美自由贸易协定(FTA)条款强调,承诺不会施加新的监管措施。 报告还指出,韩国政府应就进军韩国的外国保险公司未经总部同意,可为承保合约及风险管理等目的传输个人信用信息的政策提供书面解释。此外,就外国律所进军韩国市场,USTR称现行《外国法律顾问法》将合资投资律所的外资持股上限设为49%等措施,限制了外国律所在韩国可从事的业务范围。
2025-04-01 19:10:15 -
美中贸易战持续升级 韩企需警惕中企借道出口与关键矿产出口管制
根据韩国贸易协会16日发布的《第二届特朗普政府中美贸易争端进展及对韩国企业的影响》报告,中美贸易战在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内进一步升级,韩国企业需关注可能涉及的中国企业“借道出口”问题,并警惕中国对关键矿产出口的管制措施。 报告指出,特朗普政府在第二任期内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分两次额外加征共计20%的关税。作为回应,中国也采取了两轮反制措施,包括报复性关税、关键矿产出口管制及对特定企业的制裁等。 中美贸易战长期化将对韩国企业产生不小的影响。尤其是对华出口中间产品的企业,以及依赖中国零部件、原材料的在美投资企业,可能遭受直接冲击。 虽然此前拜登政府延续了对华遏制政策,导致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呈现下降趋势,但中国仍然是韩国制造企业的重要投资目的地。截至2023年底,韩国制造业海外投资累计额中,中国占比达31.6%(769亿美元)。 在此次额外关税中,受影响最大的产品类别为机械及电子产品。报告指出,机械及电子产品在美国自华进口中占比高达46.9%,因此,一旦关税负担加重,韩国对华出口的电机、电气等中间产品也将受到间接冲击。此外,在美投资、依赖中国进口汽车零部件及电池材料的韩国企业,也将面临更大的关税压力。 报告还特别强调,韩国企业可能被卷入中国企业的“借道出口”问题。若中国企业将几乎完工的产品在韩国仅经过简单加工或更换包装后,以“韩国制造”之名出口至美国,则可能被美方怀疑为“借道出口”,从而面临严查。此外,若产品中中国零部件占比过高,可能无法满足《韩美自由贸易协定》(FTA)规定的原产地标准,导致其无法享受韩国商品的关税优惠。 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通商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韩雅凛(音)表示:“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可能会加强原产地审核,因此韩国企业需要强化与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协作,确保供应链管理和原产地证明材料的完善。同时,建议充分利用CBP的原产地预审制度,以尽可能降低美方关税政策带来的风险。” 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完善关键矿产出口管制相关法律,显示出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将关键矿产“武器化”的趋势。一旦中国限制关键矿产出口,国际市场价格可能飙升,而对中国矿产原料依赖度较高的国家,其供应链也可能受到冲击。 事实上,今年2月,在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10%额外关税后,中国即采取了针对钨(W)、钼(Mo)、铟(In)、铋(Bi)、碲(Te)等关键矿产的出口管制措施。这些矿产广泛应用于半导体、二次电池及国防工业等高端领域,而中国在全球生产和精炼领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不过,韩国贸易协会也指出,韩国对美出口的铟、钨等关键矿产数量不小,因此,在中国供应受限的背景下,韩国相关企业可能会因替代需求增加而迎来市场机遇。 2月11日,出口车辆与集装箱整齐排列在京畿道平泽港。【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3-16 19:23:39 -
乌克兰成全球最大武器进口国 韩国跻身十大出口国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当地时间10日发布《2024年国际武器交易动向》报告显示,过去五年间(2020至2024年),乌克兰的武器进口量较2015至2019年激增近百倍,占全球武器进口总量的8.8%。 乌克兰成为目前全球最大武器进口国。尤其是在2022年俄罗斯发起军事行动后,至少35个国家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其中,美国武器占乌克兰进口总量的45%,其次是德国(12%)和波兰(11%)。 同期,北约欧洲成员国的武器进口量也增长两倍以上,并且对美国的依赖进一步加深。美国在欧洲市场的武器份额从52%升至64%,法国和韩国的武器分别占欧洲进口量的6.5%,德国(4.7%)、以色列(3.9%)紧随其后。 SIPRI高级研究员Pieter D. Wezeman指出,面对俄罗斯的威胁以及特朗普政府时期的紧张关系,欧洲国家试图加强本土国防工业,但欧洲与美国的武器交易关系根深蒂固,欧洲对美国武器的依赖反而有所增加。 在全球范围内,美国过去五年的武器出口增长21%,占全球武器出口份额的43%,较此前提升8个百分点,再次巩固全球最大武器出口国的地位。欧洲(35%)是美国的主要出口市场,20年来首次超越中东(33%)。从国家来看,沙特阿拉伯(12%)依旧是美国的最大买家,其次是乌克兰(9.3%)和日本(8.8%)。 另外,俄罗斯的武器出口在此期间大幅下滑64%,仅占全球市场的7.8%,排名降至第三。报告指出,2022年俄罗斯发起军事行动之前的2020年和2021年,俄罗斯的武器出口量就已降至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 Pieter D. Wezeman分析称,俄乌冲突导致俄罗斯国内武器需求激增,同时西方制裁令俄罗斯的武器生产和销售更加困难。俄罗斯在此期间从伊朗进口射程100公里的导弹和单向攻击无人机,并从朝鲜进口射程450公里的导弹及火炮装备。 亚洲和大洋洲地区的武器进口量相比2015至2019年下降8个百分点,占全球总量的33%,主要受到中国武器进口量大幅减少64%的影响。报告指出,中国正在通过发展本土国防工业,逐步利用国产装备替代原先从俄罗斯等国进口的武器。 实际上,全球十大武器进口国中有四个来自亚洲和大洋洲,分别是印度、巴基斯坦、日本和澳大利亚。其中,日本的武器进口量在2020至2024年暴增93%,成为全球第六大武器进口国。 韩国方面,过去五年武器出口增长4.9%,全球排名第十,占全球武器出口的2.2%。韩国的主要武器出口国为波兰(46%)、菲律宾(14%)和印度(7%)。相比之下,韩国的武器进口量减少24%,全球武器进口份额从3.4%降至2.6%,排名从第9位降至第12位。 报告还指出,在与中国和朝鲜的紧张局势下,日本和韩国正在扩充军备。这一趋势下,美国依旧是日本和韩国的主要武器供应国,占日本武器进口量的97%和韩国武器进口量的86%。 访问美国武器工厂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3-11 01:11:33 -
美国加征关税 中国电商加速攻占韩国市场
美国决定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导致中国对美出口的高依赖度受阻。因此,中国电商平台正在加快攻占韩国市场,利用低价策略,力争把这一具备增长潜力的市场打造成“第二大出口国”。 移动应用与零售分析机构WiseApp·Retail·Goods 11日发布数据显示,去年韩国用户在中国电商平台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和Temu的支付金额达到约4.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11.25亿元),较前一年大增85%。其中,全球速卖通的交易金额约为3.6897万亿韩元,Temu则达到6002亿韩元,人均支付金额分别为8.8601万韩元和7.277万韩元。 WiseApp·Retail·Goods对20岁以上韩国个人用户的信用卡、借记卡和银行转账支付数据进行抽样调查,不包括法人卡、公司账户转账、企业间交易以及简便支付等方式,因此数据与平台实际交易金额可能存在差异。 从性别来看,全球速卖通男性用户占比73.1%,远高于女性用户(26.9%);而Temu女性用户占比50.9%,略高于男性用户(49.1%)。今年1月,全球速卖通和Temu的月活跃用户量(MAU)分别达到912.4万和823.4万,用户规模稳步扩大,可见韩国民众对中国电商平台的持续关注和青睐。 业内人士分析称,中国电商在韩国的成功主要在于社交媒体的口碑传播。中国海淘相关内容在社交平台上掀起热潮,尤其是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分享购物体验成为趋势。中国电商产品价格低廉,不少用户批量采购后在社交平台进行测评,催生“AliGang”(全球速卖通开箱)和“TemuGang”(Temu开箱)等新兴词汇。 与在韩国取得的亮眼成绩不同,中国电商在美国市场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美国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近期决定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的额外关税,其中包括取消800美元以下商品的免税优惠。这一举措对主打低价产品的中国电商而言无疑是沉重打击。在美国市场遭遇挑战的背景下,中国电商加速深耕韩国市场。 全球速卖通正在与韩国本土电商平台Gmarket洽谈,计划在今年上半年成立合资公司。全球速卖通近年来因产品质量问题饱受诟病,如果能够借助Gmarket的本土品牌形象提升消费者信赖度,在韩国市场的竞争力则会大幅增强。 Temu也同样加快在韩国市场的布局。业内消息称,Temu正在考虑直接进入韩国市场,并已开始就关键岗位招聘韩国本土员工。同时,为提升韩国用户的物流体验,Temu可能会进一步优化供应链。 业内普遍认为,韩国电商市场格局或迎来新一轮洗牌。受经济低迷影响,民众对性价比的追求预计在今年也会持续,中国电商的低价策略则可能进一步吸引消费。因此,韩国本土电商平台想要保持市场竞争力,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锁定用户。 业内人士表示,价格优势是最直接有效的武器,在当前的高物价环境下,民众非常容易受到低价商品吸引。韩国本土电商的优势之一是优秀品质,但如果中国电商进一步改善产品质量,“便宜没好货”的刻板印象会逐渐消失,从而对本土电商形成更大冲击。 美国联邦邮政总局(USPS)职员正在分拣包裹【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11 19:43:07 -
中国限制稀有金属出口 韩国锌业迎来机遇
美国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后,中国随即采取稀有金属出口管制作为反制措施。韩国政府正在密切关注中国的出口限制对本国产业的影响,目前韩国部分稀有金属由韩国锌业(Korea Zinc)在国内生产,因此预计所受冲击有限。高丽锌凭借独特的工艺技术,在锌、铅生产过程中回收各种金属,位于行业领先地位。 中国商务部本月4日宣布把钨、碲、铋、钼、铟五种稀有金属列为出口管制品类,目前尚未全面禁止出口,但增加商务部审批程序,以调节供应。中国采取出口限制后,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迅速召开产业供应链会议,评估出口管制对韩国产业的影响。上述稀有金属主要用于半导体、显示器等领域的合金与化合物,一旦供应受阻,相关产业可能受到较大冲击。 韩国政府认为,在受到管制的五种金属中,铟、铋和碲可通过国内生产及替代进口来应对,影响较为有限。韩国锌业每年生产150吨纯度99.999%的铟,在全球年需求量1400吨中占比11%。铟具有高透明性和高导电性,可与锡合金制造透明电极等电子产品。 此外,韩国锌业每年还生产120至170吨碲,该金属极其稀有,1000吨铜矿石中可提炼约1公斤。碲主要用于太阳能电池、热电材料、电容器、汽车零部件及DVD-RAM等产品。该公司还每年生产约900吨铋,主要供应国内军工等战略产业。铋是无铅黄铜的主要原材料,可替代铅。 实际上,去年9月中国对另一种稀有金属锑实施出口管制时,韩国锌业就已承担起内需供应责任。韩国年均锑需求量约4000吨,其中韩国锌业供应接近一半。锑是三氧化二锑的原材料,主要用于阻燃剂、催化剂,并广泛应用于纺织、塑料、电子设备等领域,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 中国把稀有金属作为贸易争端“武器”,导致价格上涨,韩国锌业的稀有金属营收去年因此大幅增长。其中,锑的营收较原计划高出170.5%,铟和铋的营收也分别超出计划的161.5%和151.1%。韩国锌业去年实现12.0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08.44亿元)营收,营业利润高达7360亿韩元,同比分别增长24.5%和11.5%。 韩国锌业温山冶炼厂生产的锌制品【图片来源 韩国锌业】
2025-02-07 23:32:28 -
比亚迪携ATTO 3进军韩国市场 以"性价比"冲击本土车企
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排名第一的中国企业比亚迪(BYD)正式进军韩国市场,并以“性价比”作为武器,威胁着韩国本土整车行业。 据业界消息,BYD已经开始销售其首款国内车型——紧凑型电动SUV“ATTO 3”。自2022年推出以来,ATTO 3在全球市场已售出超过100万辆,是BYD的代表车型之一。该车搭载磷酸铁锂(LFP)刀片电池,一次充电的续航里程在常温综合工况下为321公里。 BYD将在韩国市场推出ATTO 3的标准版和Plus版,售价分别为315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5.8万元)和3330万韩元,价格仅高于中国大陆地区。相比之下,ATTO 3在日本的售价为4000万韩元,在东南亚的售价则为3000万韩元左右。 由于使用LFP电池,预计ATTO 3在韩国的补贴额度不会太高。尽管如此,由于其本身较低的售价,实际购买价格有望在2000万韩元后半。ATTO 3的补贴方案尚未最终确定,预计将在2月正式交付之前敲定。 ATTO 3瞄准的是电动汽车热潮中的小型SUV市场,尤其是在暂时性需求停滞的背景下。现代汽车的Casper Electric和起亚的EV3在这一市场的表现良好。EV3的售价起步为3995万韩元,Casper Electric的起售价为2740万韩元。 这两款车均使用高能效的NCM(镍钴锰)电池,在性能上较ATTO 3更受好评,但ATTO 3在车辆尺寸和内部空间方面略占优势。考虑到各车型的优缺点,若价格差异超过1000万韩元,偏好“性价比”的消费者可能会倾向选择ATTO 3。 从长远来看,有分析认为,比亚迪的进入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中国制造”品牌的接受度,并消除相关负面认知。BYD韩国乘用车部门负责人赵仁哲表示:“ATTO 3的目标客户群体是年轻且追求合理消费的人群。我们力求为客户提供能够毫无负担地体验的最佳价格。” ATTO 3的上市预计将对KG Mobility、雷诺韩国和韩国通用(GM)等国内整车制造商造成直接冲击。其中,KG Mobility是唯一销售中型电动SUV Torre EVX的公司,售价为4438万韩元,价格比ATTO 3贵出1000万韩元以上。即便考虑到车型级别差异,价格差距仍不容忽视。两款车均使用LFP电池,补贴政策差异预计不会太大。 雷诺韩国和韩国通用计划在今年分别进口并销售“Scenic E-Tech electric”和“Equinox EV”这两款小型SUV,这与ATTO 3的市场竞争重叠,预计售价都将超过4000万韩元。由于这两款车需要进口,并受到高汇率的影响,降价空间有限。 如果BYD能够在韩国市场站稳脚跟,偏好性价比的消费者可能会倾向选择比亚迪。长远来看,现代汽车和起亚等韩国本土车企也有可能受到影响。实际上,BYD在进入韩国市场的同时,已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展厅和售后服务(AS)网络,并专注于质量管理。此外,BYD还计划在今年推出中型电动轿车“海豹”(SEAL)和中型电动SUV“海狮7”(SEALION 7)等新车型,进一步扩展电动汽车产品线。 【摄影 记者 崔锦宁】
2025-01-20 20:09:36
-
电动汽车陷市场鸿沟 关税博弈下储能成韩国电池曙光
在复杂的市场地形中,韩国电池产业正在面临生存与转型的十字路口。电动汽车市场正在经历鸿沟期(Chasm),电池需求增速持续放缓,加上关税、补贴和环保法规等诸多不确定因素,整个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中美对立加剧,中国电池企业主导的北美储能系统(ESS)市场出现裂缝,韩国企业或迎来一线生机。 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宣布对中国提高关税至145%,同时对70多个国家的对等关税暂缓90天实施。早在3月,美国众议院已经通过针对中国电池的《外国敌对电池依赖脱钩法案》,该法案2028年10月起生效。届时,美国国土安全部资金不得用于采购宁德时代、比亚迪、远景能源、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和海辰储能六家中国主要电池企业产品。 如果美国对中国电池加征关税,限制进入ESS市场,韩国电池厂商则会迎来重大转机。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数据显示,去年北美ESS电池需求达78GWh,其中约87%为中国产品,整体市场规模预计从今年的97GWh增至2030年的179GWh。这与陷入鸿沟的电动汽车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电动汽车电池市场增长率从2022年的68.2%降至2023年的38.8%,2024年为26.8%,今年预计断崖式跌至14.3%。 更严重的问题是,韩国三大电池企业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的主要客户北美与欧洲的车企销量正在下降,而中国电动汽车销量却在激增,这对韩国电池企业市场份额造成直接冲击。今年1至2月,包括比亚迪(80.6%)、奇瑞(248%)和小鹏(328.6%)等在内的中国电动汽车企业销售同比增长显著。反观特斯拉(-14%)出现负增长,现代(15.9%)、宝马(9.7%)、奔驰(1.7%)仅为小幅增长。 中国电动汽车的强势增长预计持续至年底,韩国三大电池厂商的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份额则会跌至17%,不计中国市场的份额也会降至41.8%。在此背景下,SNE Research副社长吴益焕强调ESS的重要之处称,如果中国电池退出北美市场,能大规模供应ESS电池的国家唯有韩国,应该瞄准全球ESS市场中已经固定的方形磷酸铁锂(LFP)电池。 当前电池企业的“摇钱树”是ESS,但支撑行业长期发展的电动汽车也不容忽视,企业必须在“短期收益”与“长期发展”之间取得战略平衡。在电动汽车领域,中韩之间的技术竞争也愈发激烈。韩国主攻高能量密度电池,面向高端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专注技术深耕;中国则以高性价比电池为武器,聚焦经济型乘用车、商用车和区域物流车,呈现用途分化趋势。 目前,电动汽车依旧占据全球电池总需求的70%至80%,市场短期受阻,但长期趋势向上。SNE Research预测,截至2035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或达6700万辆,年均增长13%。同期电动汽车电池需求预计增至4144GWh,年均增长15%。 值得关注的是,2029年起北美与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可能迎来爆发式增长。吴益焕指出,中国市场预计在2027年前保持年均18%的显著增长,但在2029年市场渗透率达到80%后,增长率则会降至2%至3%。届时,北美和欧洲会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短期内储能市场是电池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但从技术积累与全球布局的角度来看,电动汽车电池还是不可动摇的核心阵地。未来的竞争不仅围绕产能与成本,更聚焦技术壁垒与生态协同。电池企业要想在全球舞台稳住阵脚,必须同时在“ESS的现实”与“电动化的未来”之间精准拿捏,打造双轮驱动的战略格局。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5-04-18 20:07:37 -
【파고파자 중국경제】中国航空工业核心力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AVIC)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AVIC)是中国主要的航空制造企业之一,隶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是中国航空工业的核心力量,同时也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中航工业业务涵盖航空武器装备、军用运输机、直升机、机载系统、通用航空、航空科研等多个领域,旗下拥有100余家子公司,员工总数达40万人。
2025-04-17 03:38:28 -
【亚洲人之声】当关税魔盒开启 谁在导演这场全球经济惊悚剧?
这几天的全球市场,仿佛被卷入了一场高强度的魔幻现实主义肥皂剧。美国挥舞起关税大棒,瞬间引发全球市场雪崩。本周一,美股期货开盘即暴跌,道指、纳指、标普齐刷刷往下跳,仿佛在提前播放一部“经济末日”预告片。 日韩市场同样未能幸免。日经指数暴跌超7%,一度触及跌停板,像极了早上还没吃饭就被老板骂的股民情绪。韩国综合指数也跌近5%,7日上午9时12分11秒,金融监管机构紧急出手,启动程序化交易暂停机制“临时停牌”(Sidecar)措施,时长5分钟。 而就在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镜头前优雅地念出“关税对等”的咒语时,全世界仿佛被施了魔法。甚至连“企鹅居住的无人岛屿”都被纳入征税范围,这出黑色幽默剧的荒诞程度突破天际,听起来更像是《黑镜》的新一季剧本,让人一时搞不清楚到底是市场出了问题,还是逻辑出了Bug。 当然,这场“黑色星期一”引发的骨牌效应中,加密货币市场也未能幸免。比特币、以太坊双双重挫,币圈投资者的心凉得像被冰封在了北境长城外。这一幕,怎么看怎么像是经济版的《权力的游戏》,只是这一次,铁王座上的玩家正在把全球经济拖入一场凛冬。 实际上,这场风暴正是对“贸易保护主义”最直观的反应。每一次关税大棒挥下,受伤的不仅是目标国家,更是全球供应链脆弱的神经系统。当一个超级大国开始“认真”对待企鹅岛的战略价值时,我们也许真的要重新审视,政治逻辑如何重塑全球经济秩序。 关税并不是魔法,不能凭空召唤繁荣。但它确实像一条咒语,足以让全球市场陷入短期的混乱与恐慌。只不过,这一次,连企鹅都被卷了进来,实在是荒诞中透着几分辛酸。 这场市场的魔幻崩盘,也许正敲响了全球化时代的“变形记警钟”。当关税成为一种被常态化武器化的手段,硅谷的算法和华尔街的资本,也不过是棋盘上的卒子。而历史曾告诉我们,1914年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最初也只是被当作“局部事件”。也许此刻,全球交易员在盯着跳动的K线之时,更该思考的是:我们是否正在悄然走向一场新的经济铁幕? 因为在这个关税魔盒被打开的时代,没有哪一个经济体,能独善其身。 7日,在首尔中区韩亚银行总行交易室内,交易员的业务用显示器上出现了关于启动程序化交易暂停机制“临时停牌”(Sidecar)措施的新闻报道。【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8 00:07:24 -
韩国全球第五大军事强国之名是否实至名归?
去年10月,韩国国军日韩国军队在街游行。【图片来源 韩联社】 近期,随着俄乌冲突持续升级以及中东地区局势的日益紧张,全球各国军事实力的对比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军事实力的提升不仅依赖于强大的经济基础,还需要多元化的武器装备和军种配置,这使得军事实力的增强难以在短期内实现。 近日,有关韩国军事实力排名全球第五的报道引发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关于韩国如何超越英国、法国、日本等传统军事强国的讨论不绝于耳。那么,韩国是否真的具备全球第五大军事强国的实力呢? 从经济实力、人口规模、武器装备以及国防产业等综合国力指标来看,韩国的军事实力确实位居全球前十。若仅考虑常规战斗力而不涉及核武器,韩国的军事实力甚至可跻身全球前五。然而,若将核武器纳入考量范围,朝鲜在军事实力上较韩国更具有威胁性。 由于韩国地处东亚,周边环绕着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军事超级大国,这些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显著的影响力。因此,尽管韩国在全球范围内被视为军事强国,但在东亚地区,韩国的军事地位相对难以界定。目前,韩国的常规战斗力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此外,韩国经济实力位居全球第十,并在全球国防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拥有强大的炮兵火力、机械化部队、超音速隐形战斗机以及宙斯盾驱逐舰等先进装备。 然而,回溯至100多年前,韩国的军事力量还微不足道。1882年壬午兵变时期,韩国甚至缺乏基本的武器装备和军服,士兵们只能穿着日军和美军遗留的旧军服作战。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初期,韩国军队陷入苦战,后在美国的支持下,战斗力才得以显著提升。1954年,韩国建立了第1、2军基地司令部和10个预备师团,并引进了M47中型坦克等新型武器,为现代军事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64年至1972年间,韩国派遣了32万名军人参与越南战争,不仅提升了韩军的实战经验,也为武器现代化提供了契机。 自20世纪70年代起,韩国通过大力发展国防产业,逐步增强了自主国防能力。1970年8月,韩国成立了国防科学研究所(ADD),并于1971年首次实现了M16步枪的国产化许可生产。70年代中期,韩国开始授权生产美国研发的武器和弹药,并于1979年成功自主研发并投入使用虎头雕级巡逻艇。90年代,韩国引进了先进的武器系统,并成功开发K1坦克等大型军事装备。进入21世纪后,韩国在无人机、坦克、炮兵、步兵战斗车辆以及F-35A隐形战斗机等领域的自主研发和大规模引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韩国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为军事强国,得益于丰富的实战经验、强大的战斗力和战略思维。为了确保国家安全,韩国持续投入研发和创新尖端武器,不断提升军事力量。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90年代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经济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同时通过持续增加国防投资,确保了先进武器系统的引进和自主研发。此外,韩国通过加强韩美同盟及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并学习了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战略思想,进一步巩固了军事强国的地位。 在评估全球军事实力时,全球火力指数(GFP)被广泛引用作为重要参考依据。GFP通过对武装规模、技术装备、资金支持、现代技术水平、军事预算等60项综合指标进行全面评估,对各国的军事实力进行排名。全球火力指数的数值越接近0,表明该国的军事力量越强。但GFP的评估范围并不包括核武器等非对称战斗力。 从GFP的排名来看,韩国的军事实力在过去十年中呈稳步上升趋势。2013年,韩国GFP位列全球第9位;2014年上升至第7位;2020年至2023年期间,韩国稳定保持在第6位;而2024年,韩国的排名进一步提升至第5位。根据最新GFP数据,美国以0.0744的指数位居榜首,俄罗斯(0.0788)、中国(0.0788)、印度(0.1184)和韩国(0.1656)等紧随其后。英国(0.1785)、法国(0.1878)和日本(0.1839)分别位列第6至8位,而朝鲜则以0.6016的指数排名第34位。在GFP评估的145个国家中,不丹(6.3934)、贝宁(4.3156)和中非共和国(4.2347)的指数位列末尾,军事实力相对较弱。 朝鲜的GFP排名从去年的第36位上升2个名次,GFP高度评价了朝鲜陆军坦克、自行火炮、多管火箭炮系统,还对空军战斗机、海军巡逻艇、潜水艇、自由舰数量也给予了高分。从整体上看,相较于武器性能,压倒性的数量获得了国际认可。具体而言,朝鲜拥有4300余辆坦克、2600余辆装甲车、8800门野战炮、5500余门多管火箭炮、100余枚地对地导弹、420余艘海军主战舰艇、250余艘登陆舰、20余艘水雷战舰、40余艘支援舰以及70余艘潜艇等。此外,朝鲜的陆军和空军可动用兵力分别为137万人和6万人,位居全球第6位。 韩国的军事实力在多个领域也表现突出。韩国现役军人数量达60万人,位居全球第9位;预备军人数量高达310万人,位列全球第2位。在武器装备方面,韩国拥有1592架军用飞机(全球第5位)、807架直升机(全球第5位)、236辆坦克(全球第9位)、3270门自行火炮及4400门牵引火箭炮(全球第2位)、13艘驱逐舰和17艘护卫舰(全球第3位)、22艘潜艇(全球第6位)。此外,韩国的国防预算为463亿美元,位居全球第14位。 在评估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时,国防预算、国防产业能力以及经济实力等综合国力指标同样至关重要。兰德公司高级国防研究员布鲁斯·贝内特(Bruce Bennett)指出:“如果排除核武器因素,朝鲜在常规战争中难以战胜韩国。但如果将核武器纳入考量,其军事排名将显著上升。”然而,洛威研究所(Lowy Institute)也强调:“尽管朝鲜因拥有核武器而自豪,但其整体国家实力仍显脆弱,尤其是在未来发展趋势和对外经济关系方面,朝鲜的表现几乎为零分。” 韩国和朝鲜作为分裂的两个国家,未来存在潜在的武力冲突风险,因此对两国军事实力的比较尤为重要。2022年韩国国防白皮书显示,韩国军队在常规武器的质量上具有显著优势,而朝鲜军队则在武器数量上占据上风,反映了两国军事战略的差异。 韩国在过去几十年中通过持续的经济增长、国防投资和技术创新,成功跻身全球军事强国之列。军事实力的提升不仅体现在常规武器系统的现代化和多样化上,还通过丰富的实战经验和与美国的紧密军事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为未来国防稳定和国际关系带来了深远影响。
2025-04-07 22:52:41 -
美国首次将韩国国防补偿贸易列为壁垒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的各国贸易壁垒评估报告 【图片提供 韩联社】 美国政府首次将韩国国防领域的补偿贸易列为贸易壁垒。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在当地时间31日发布的2025年各国贸易壁垒评估报告(NTE)中指出,韩国政府通过国防补偿贸易项目,长期推行优先采用本国技术及产品的政策来取代外国国防技术。签约金额超过1000万美元时,外国承包商可能被强制要求履行补偿贸易义务。 补偿贸易是指从国外采购1000万美元以上的武器、军需用品或服务时,要求签约对方以技术转让、零部件制造出口或军需支援等作为对等回报的贸易方式。 USTR虽未列举涉及上述内容的具体事例,但此番表态暗示美国认为美国军工企业对韩出售武器时,因补偿贸易方针被迫接受技术转让等要求存在不公平性。USTR还表示,韩国和美国尽管已加入国际通用标准认可协定(CCRA),但韩国国家情报院仍通过安全评估制度(SES)额外要求网络安全认证,要求韩国公共部门采购的网络设备必须包含国情院认证的加密功能,USTR将此视为贸易壁垒。 报告还称韩国网络振兴院的云安全保障项目(CSAP)为试图进入韩国公共部门的外国云服务供应商设置较高壁垒。 USTR称,韩国在知识产权(IP)相关领域具有强有力的保护与执行体系,但对假冒商品转运、地理标记制度及民事、刑事处罚力度不足等问题表示忧虑,为此正持续推动改善。 对于韩国政府和国会正讨论将美国流媒体平台(OTT)适用现有传统媒体相关监管一事,USTR援引韩美自由贸易协定(FTA)条款强调,承诺不会施加新的监管措施。 报告还指出,韩国政府应就进军韩国的外国保险公司未经总部同意,可为承保合约及风险管理等目的传输个人信用信息的政策提供书面解释。此外,就外国律所进军韩国市场,USTR称现行《外国法律顾问法》将合资投资律所的外资持股上限设为49%等措施,限制了外国律所在韩国可从事的业务范围。
2025-04-01 19:10:15 -
美中贸易战持续升级 韩企需警惕中企借道出口与关键矿产出口管制
根据韩国贸易协会16日发布的《第二届特朗普政府中美贸易争端进展及对韩国企业的影响》报告,中美贸易战在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内进一步升级,韩国企业需关注可能涉及的中国企业“借道出口”问题,并警惕中国对关键矿产出口的管制措施。 报告指出,特朗普政府在第二任期内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分两次额外加征共计20%的关税。作为回应,中国也采取了两轮反制措施,包括报复性关税、关键矿产出口管制及对特定企业的制裁等。 中美贸易战长期化将对韩国企业产生不小的影响。尤其是对华出口中间产品的企业,以及依赖中国零部件、原材料的在美投资企业,可能遭受直接冲击。 虽然此前拜登政府延续了对华遏制政策,导致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呈现下降趋势,但中国仍然是韩国制造企业的重要投资目的地。截至2023年底,韩国制造业海外投资累计额中,中国占比达31.6%(769亿美元)。 在此次额外关税中,受影响最大的产品类别为机械及电子产品。报告指出,机械及电子产品在美国自华进口中占比高达46.9%,因此,一旦关税负担加重,韩国对华出口的电机、电气等中间产品也将受到间接冲击。此外,在美投资、依赖中国进口汽车零部件及电池材料的韩国企业,也将面临更大的关税压力。 报告还特别强调,韩国企业可能被卷入中国企业的“借道出口”问题。若中国企业将几乎完工的产品在韩国仅经过简单加工或更换包装后,以“韩国制造”之名出口至美国,则可能被美方怀疑为“借道出口”,从而面临严查。此外,若产品中中国零部件占比过高,可能无法满足《韩美自由贸易协定》(FTA)规定的原产地标准,导致其无法享受韩国商品的关税优惠。 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通商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韩雅凛(音)表示:“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可能会加强原产地审核,因此韩国企业需要强化与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协作,确保供应链管理和原产地证明材料的完善。同时,建议充分利用CBP的原产地预审制度,以尽可能降低美方关税政策带来的风险。” 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完善关键矿产出口管制相关法律,显示出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将关键矿产“武器化”的趋势。一旦中国限制关键矿产出口,国际市场价格可能飙升,而对中国矿产原料依赖度较高的国家,其供应链也可能受到冲击。 事实上,今年2月,在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10%额外关税后,中国即采取了针对钨(W)、钼(Mo)、铟(In)、铋(Bi)、碲(Te)等关键矿产的出口管制措施。这些矿产广泛应用于半导体、二次电池及国防工业等高端领域,而中国在全球生产和精炼领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不过,韩国贸易协会也指出,韩国对美出口的铟、钨等关键矿产数量不小,因此,在中国供应受限的背景下,韩国相关企业可能会因替代需求增加而迎来市场机遇。 2月11日,出口车辆与集装箱整齐排列在京畿道平泽港。【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3-16 19:23:39 -
乌克兰成全球最大武器进口国 韩国跻身十大出口国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当地时间10日发布《2024年国际武器交易动向》报告显示,过去五年间(2020至2024年),乌克兰的武器进口量较2015至2019年激增近百倍,占全球武器进口总量的8.8%。 乌克兰成为目前全球最大武器进口国。尤其是在2022年俄罗斯发起军事行动后,至少35个国家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其中,美国武器占乌克兰进口总量的45%,其次是德国(12%)和波兰(11%)。 同期,北约欧洲成员国的武器进口量也增长两倍以上,并且对美国的依赖进一步加深。美国在欧洲市场的武器份额从52%升至64%,法国和韩国的武器分别占欧洲进口量的6.5%,德国(4.7%)、以色列(3.9%)紧随其后。 SIPRI高级研究员Pieter D. Wezeman指出,面对俄罗斯的威胁以及特朗普政府时期的紧张关系,欧洲国家试图加强本土国防工业,但欧洲与美国的武器交易关系根深蒂固,欧洲对美国武器的依赖反而有所增加。 在全球范围内,美国过去五年的武器出口增长21%,占全球武器出口份额的43%,较此前提升8个百分点,再次巩固全球最大武器出口国的地位。欧洲(35%)是美国的主要出口市场,20年来首次超越中东(33%)。从国家来看,沙特阿拉伯(12%)依旧是美国的最大买家,其次是乌克兰(9.3%)和日本(8.8%)。 另外,俄罗斯的武器出口在此期间大幅下滑64%,仅占全球市场的7.8%,排名降至第三。报告指出,2022年俄罗斯发起军事行动之前的2020年和2021年,俄罗斯的武器出口量就已降至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 Pieter D. Wezeman分析称,俄乌冲突导致俄罗斯国内武器需求激增,同时西方制裁令俄罗斯的武器生产和销售更加困难。俄罗斯在此期间从伊朗进口射程100公里的导弹和单向攻击无人机,并从朝鲜进口射程450公里的导弹及火炮装备。 亚洲和大洋洲地区的武器进口量相比2015至2019年下降8个百分点,占全球总量的33%,主要受到中国武器进口量大幅减少64%的影响。报告指出,中国正在通过发展本土国防工业,逐步利用国产装备替代原先从俄罗斯等国进口的武器。 实际上,全球十大武器进口国中有四个来自亚洲和大洋洲,分别是印度、巴基斯坦、日本和澳大利亚。其中,日本的武器进口量在2020至2024年暴增93%,成为全球第六大武器进口国。 韩国方面,过去五年武器出口增长4.9%,全球排名第十,占全球武器出口的2.2%。韩国的主要武器出口国为波兰(46%)、菲律宾(14%)和印度(7%)。相比之下,韩国的武器进口量减少24%,全球武器进口份额从3.4%降至2.6%,排名从第9位降至第12位。 报告还指出,在与中国和朝鲜的紧张局势下,日本和韩国正在扩充军备。这一趋势下,美国依旧是日本和韩国的主要武器供应国,占日本武器进口量的97%和韩国武器进口量的86%。 访问美国武器工厂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3-11 01:11:33 -
美国加征关税 中国电商加速攻占韩国市场
美国决定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导致中国对美出口的高依赖度受阻。因此,中国电商平台正在加快攻占韩国市场,利用低价策略,力争把这一具备增长潜力的市场打造成“第二大出口国”。 移动应用与零售分析机构WiseApp·Retail·Goods 11日发布数据显示,去年韩国用户在中国电商平台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和Temu的支付金额达到约4.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11.25亿元),较前一年大增85%。其中,全球速卖通的交易金额约为3.6897万亿韩元,Temu则达到6002亿韩元,人均支付金额分别为8.8601万韩元和7.277万韩元。 WiseApp·Retail·Goods对20岁以上韩国个人用户的信用卡、借记卡和银行转账支付数据进行抽样调查,不包括法人卡、公司账户转账、企业间交易以及简便支付等方式,因此数据与平台实际交易金额可能存在差异。 从性别来看,全球速卖通男性用户占比73.1%,远高于女性用户(26.9%);而Temu女性用户占比50.9%,略高于男性用户(49.1%)。今年1月,全球速卖通和Temu的月活跃用户量(MAU)分别达到912.4万和823.4万,用户规模稳步扩大,可见韩国民众对中国电商平台的持续关注和青睐。 业内人士分析称,中国电商在韩国的成功主要在于社交媒体的口碑传播。中国海淘相关内容在社交平台上掀起热潮,尤其是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分享购物体验成为趋势。中国电商产品价格低廉,不少用户批量采购后在社交平台进行测评,催生“AliGang”(全球速卖通开箱)和“TemuGang”(Temu开箱)等新兴词汇。 与在韩国取得的亮眼成绩不同,中国电商在美国市场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美国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近期决定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的额外关税,其中包括取消800美元以下商品的免税优惠。这一举措对主打低价产品的中国电商而言无疑是沉重打击。在美国市场遭遇挑战的背景下,中国电商加速深耕韩国市场。 全球速卖通正在与韩国本土电商平台Gmarket洽谈,计划在今年上半年成立合资公司。全球速卖通近年来因产品质量问题饱受诟病,如果能够借助Gmarket的本土品牌形象提升消费者信赖度,在韩国市场的竞争力则会大幅增强。 Temu也同样加快在韩国市场的布局。业内消息称,Temu正在考虑直接进入韩国市场,并已开始就关键岗位招聘韩国本土员工。同时,为提升韩国用户的物流体验,Temu可能会进一步优化供应链。 业内普遍认为,韩国电商市场格局或迎来新一轮洗牌。受经济低迷影响,民众对性价比的追求预计在今年也会持续,中国电商的低价策略则可能进一步吸引消费。因此,韩国本土电商平台想要保持市场竞争力,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锁定用户。 业内人士表示,价格优势是最直接有效的武器,在当前的高物价环境下,民众非常容易受到低价商品吸引。韩国本土电商的优势之一是优秀品质,但如果中国电商进一步改善产品质量,“便宜没好货”的刻板印象会逐渐消失,从而对本土电商形成更大冲击。 美国联邦邮政总局(USPS)职员正在分拣包裹【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11 19:43:07 -
中国限制稀有金属出口 韩国锌业迎来机遇
美国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后,中国随即采取稀有金属出口管制作为反制措施。韩国政府正在密切关注中国的出口限制对本国产业的影响,目前韩国部分稀有金属由韩国锌业(Korea Zinc)在国内生产,因此预计所受冲击有限。高丽锌凭借独特的工艺技术,在锌、铅生产过程中回收各种金属,位于行业领先地位。 中国商务部本月4日宣布把钨、碲、铋、钼、铟五种稀有金属列为出口管制品类,目前尚未全面禁止出口,但增加商务部审批程序,以调节供应。中国采取出口限制后,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迅速召开产业供应链会议,评估出口管制对韩国产业的影响。上述稀有金属主要用于半导体、显示器等领域的合金与化合物,一旦供应受阻,相关产业可能受到较大冲击。 韩国政府认为,在受到管制的五种金属中,铟、铋和碲可通过国内生产及替代进口来应对,影响较为有限。韩国锌业每年生产150吨纯度99.999%的铟,在全球年需求量1400吨中占比11%。铟具有高透明性和高导电性,可与锡合金制造透明电极等电子产品。 此外,韩国锌业每年还生产120至170吨碲,该金属极其稀有,1000吨铜矿石中可提炼约1公斤。碲主要用于太阳能电池、热电材料、电容器、汽车零部件及DVD-RAM等产品。该公司还每年生产约900吨铋,主要供应国内军工等战略产业。铋是无铅黄铜的主要原材料,可替代铅。 实际上,去年9月中国对另一种稀有金属锑实施出口管制时,韩国锌业就已承担起内需供应责任。韩国年均锑需求量约4000吨,其中韩国锌业供应接近一半。锑是三氧化二锑的原材料,主要用于阻燃剂、催化剂,并广泛应用于纺织、塑料、电子设备等领域,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 中国把稀有金属作为贸易争端“武器”,导致价格上涨,韩国锌业的稀有金属营收去年因此大幅增长。其中,锑的营收较原计划高出170.5%,铟和铋的营收也分别超出计划的161.5%和151.1%。韩国锌业去年实现12.0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08.44亿元)营收,营业利润高达7360亿韩元,同比分别增长24.5%和11.5%。 韩国锌业温山冶炼厂生产的锌制品【图片来源 韩国锌业】
2025-02-07 23:32:28 -
比亚迪携ATTO 3进军韩国市场 以"性价比"冲击本土车企
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排名第一的中国企业比亚迪(BYD)正式进军韩国市场,并以“性价比”作为武器,威胁着韩国本土整车行业。 据业界消息,BYD已经开始销售其首款国内车型——紧凑型电动SUV“ATTO 3”。自2022年推出以来,ATTO 3在全球市场已售出超过100万辆,是BYD的代表车型之一。该车搭载磷酸铁锂(LFP)刀片电池,一次充电的续航里程在常温综合工况下为321公里。 BYD将在韩国市场推出ATTO 3的标准版和Plus版,售价分别为315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5.8万元)和3330万韩元,价格仅高于中国大陆地区。相比之下,ATTO 3在日本的售价为4000万韩元,在东南亚的售价则为3000万韩元左右。 由于使用LFP电池,预计ATTO 3在韩国的补贴额度不会太高。尽管如此,由于其本身较低的售价,实际购买价格有望在2000万韩元后半。ATTO 3的补贴方案尚未最终确定,预计将在2月正式交付之前敲定。 ATTO 3瞄准的是电动汽车热潮中的小型SUV市场,尤其是在暂时性需求停滞的背景下。现代汽车的Casper Electric和起亚的EV3在这一市场的表现良好。EV3的售价起步为3995万韩元,Casper Electric的起售价为2740万韩元。 这两款车均使用高能效的NCM(镍钴锰)电池,在性能上较ATTO 3更受好评,但ATTO 3在车辆尺寸和内部空间方面略占优势。考虑到各车型的优缺点,若价格差异超过1000万韩元,偏好“性价比”的消费者可能会倾向选择ATTO 3。 从长远来看,有分析认为,比亚迪的进入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中国制造”品牌的接受度,并消除相关负面认知。BYD韩国乘用车部门负责人赵仁哲表示:“ATTO 3的目标客户群体是年轻且追求合理消费的人群。我们力求为客户提供能够毫无负担地体验的最佳价格。” ATTO 3的上市预计将对KG Mobility、雷诺韩国和韩国通用(GM)等国内整车制造商造成直接冲击。其中,KG Mobility是唯一销售中型电动SUV Torre EVX的公司,售价为4438万韩元,价格比ATTO 3贵出1000万韩元以上。即便考虑到车型级别差异,价格差距仍不容忽视。两款车均使用LFP电池,补贴政策差异预计不会太大。 雷诺韩国和韩国通用计划在今年分别进口并销售“Scenic E-Tech electric”和“Equinox EV”这两款小型SUV,这与ATTO 3的市场竞争重叠,预计售价都将超过4000万韩元。由于这两款车需要进口,并受到高汇率的影响,降价空间有限。 如果BYD能够在韩国市场站稳脚跟,偏好性价比的消费者可能会倾向选择比亚迪。长远来看,现代汽车和起亚等韩国本土车企也有可能受到影响。实际上,BYD在进入韩国市场的同时,已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展厅和售后服务(AS)网络,并专注于质量管理。此外,BYD还计划在今年推出中型电动轿车“海豹”(SEAL)和中型电动SUV“海狮7”(SEALION 7)等新车型,进一步扩展电动汽车产品线。 【摄影 记者 崔锦宁】
2025-01-20 20: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