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竞争’新闻 264个
-
韩国食品出海提振业绩 内需低迷导致分化加剧
在今年第二季度消费低迷的背景下,韩国食品企业表现呈现明显分化。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三养食品、好丽友业绩大幅攀升,而依赖内需市场的企业则普遍面临业绩压力。 据金融信息公司FnGuide与食品行业11日消息,韩国主要十家食品饮料企业今年第二季度总营收预计达15.288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98.54亿元),较去年同期(14.769万亿韩元)增长3.5%。同期营业利润预计为9514亿韩元,同比增长1%。十家企业包括希杰第一制糖、大象、东远F&B、乐天沃食品、乐天七星、好丽友、三养食品、农心、不倒翁与宾格瑞。 三养食品第二季度营收预计达5444亿韩元,同比大增29.7%;营业利润预计为1325亿韩元,增长幅度高达46.1%;营业利润率为24.3%,远高于食品行业平均水平。今年4至5月,三养月均方便面出口规模达8750万美元,同比增长29.6%。今年第一季度三养营收5290亿韩元,营业利润为1340亿韩元,持续强劲增长势头。 三养的海外销售占比从2017年的44%增至2020年的57%,去年达77%,今年第一季度进一步升至80%。随着“火鸡面”在中国、美国、欧洲持续热销,业内普遍看好三养下半年业绩。韩国投资证券研究员姜恩智(音)表示:“密阳第二工厂生产的“火鸡面”即将在第三季度开始向美国和欧洲大量出口,带动业绩增长。此前在欧美部分渠道未能满足全部需求,预计未来会快速恢复。” 好丽友同样从海外扩张中受益,第二季度营收预计7822亿韩元,同比增长8.6%;营业利润为1292亿韩元,增长5.9%。其中,俄罗斯法人业绩表现尤为突出,4至5月营收同比激增74.7%,巧克力派生产线开工率超140%。当地大型流通企业的供货渠道扩展有效提升整体业绩。 农心也凭借“辛拉面拓霸”在美国、日本、中国等市场的渠道拓展及3月涨价效果,预计第二季度营收8953亿韩元,同比增长4.2%;营业利润为487亿韩元,同比增长11.9%。然而,韩国多数食品企业第一季度业绩已经亮起红灯,第二季度情况依旧严峻。内需停滞、成本上升及促销费用增加等多重因素导致盈利能力下滑。 不倒翁第二季度营业利润预计为586亿韩元,同比减少4.8%;乐天沃食品为466亿韩元,同比下滑25.7%;宾格瑞则预计为383亿韩元,减少14.7%。IM投资证券研究员李京信(音)表示:“在国内消费低迷持续的情况下,营销费用增加拖累盈利。主要产品价格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业绩缓冲作用。” 希杰第一制糖第二季度营收预计7.3311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4%;但营业利润或降至3611亿韩元,同比减少5.8%。韩国民众消费信心疲软、原料价格上涨以及促销力度加大,导致盈利能力下降。与此同时,海外北美市场竞争加剧,增长势头放缓。大信证券研究员郑韩率(音)指出,下半年国内消费情绪可能逐步改善,加上美国甜点产线恢复正常,预计企业能够实现业绩的逐步回升。
2025-07-11 20:02:24 -
韩国四成出口企业看淡下半年盈利 关税成最大不确定因素
韩国经济人协会(以下简称“韩经协”)委托市场调研机构Mono Research对从事十大主要出口行业的1000家企业为对象开展调查,并于11日公布结果显示,38.7%的企业预计今年下半年出口盈利能力将较去年同期下滑。预计盈利将有所改善的企业占比为14%,其余47.3%则认为与去年持平。 从行业分布来看,“盈利能力下滑”的预期在汽车零部件(66.7%)、汽车(53.8%)、通用机械(50%)、石油化工(44%)、钢铁(40.6%)等七个行业中占比较高。 对于出口盈利能力下滑的原因,企业普遍将关税负担加重(44.8%)视为主要因素,其次是出口竞争加剧导致的产品单价下调(34.5%),以及人工等运营成本上升(13.8%)。 下半年出口面临的主要风险中,“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被53.3%的企业视为最大不确定因素,其后依次为全球低增长引发的需求萎缩(14%)和中美贸易摩擦升级(12.7%)。 值得关注的是,多达92%的企业表示,上调关税幅度超过15%,将难以承受压力。韩经协指出,若特朗普政府如期于8月1日启动对韩国产品加征25%的“互惠关税”,多数出口企业或将陷入经营困境。 面对潜在的贸易壁垒,企业正积极制定应对方案。主要策略包括削减成本(33.7%)、调整出口价格(33.2%)以及扩大海外本地化生产(14.7%)等,但仍有14.2%的企业表示暂无具体应对方案。 在出口环境不确定性持续上升的背景下,韩经协预测,今年下半年韩国整体出口额将同比减少1.6%。从行业来看,电子零部件(1.3%)、生物健康(1.6%)等四个行业预计实现增长,而钢铁(-5%)、船舶(-2.5%)等六个行业预计将出现下滑。 为增强出口竞争力,企业普遍呼吁政府在制度层面加大支持力度。首要诉求是通过强化自由贸易协定(FTA)网络,以缓解关税负担(37%);其次为扩大法人税减免及投资抵扣等税制优惠(18.7%),以及支持企业开拓新兴出口市场(12.6%)。 韩经协经济产业本部长李尚浩(音)表示:“美国的保护主义政策和全球需求疲软预计将在短期内持续。企业以削减成本为主的短期对策存在局限,亟需结合我国产业的比较优势,推动制度性出口支援,包括强化FTA网络、推进市场多元化和提升产品竞争力等中长期对策。”
2025-07-11 18:34:54 -
半导体寒冬未退 三星电子二季度业绩"腰斩"
在全球半导体行业持续低迷的态势下,三星电子今年第二季度营业利润仅达4.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41.3亿元),远低于市场预期。 三星电子于8日公布的今年第二季度初步业绩报告显示,营业利润同比大跌55.94%,环比减少31.24%,显著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6万亿韩元水平。创自2023年第四季度(2.8247万亿韩元)以来,时隔六个季度营业利润再次跌破5万亿韩元大关。 具体来看,负责半导体业务的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因预先计提库存资产评估损失准备金,叠加先进AI芯片受对华出口管制政策影响,对整体利润造成直接冲击。尽管改良版高带宽内存(HBM)产品已进入客户评估及小批量出货阶段,但其效益尚未能在第二季度业绩中得到体现。同时,非存储半导体业务仍面临销售受阻和生产线开工率持续走低的双重压力。但随着下半年市场需求逐步回暖,该业务板块的产能有望提升,从而改善亏损状况。此外,汇率波动和关税政策调整等因素也对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从各业务板块表现来看,当前包括晶圆代工和系统LSI在内的非存储半导体部门及NAND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而高附加值的HBM产品尚未产生显著的盈利贡献。韩国投资证券研究员蔡敏淑(音)指出,第二季度HBM的实际销售表现不及预期,加之NAND产品价格环比持续走低,预计相关业务亏损幅度将进一步扩大。晶圆代工业务的亏损规模预计与第一季度持平,自6月以来韩元汇率急剧贬值对营收和利润产生额外压力。 作为第一季度业绩贡献主力的移动体验(MX)部门,随着智能手机市场进入传统淡季,Galaxy S25系列产品的市场热度逐渐消退;同时,电视与家电业务也因市场需求持续疲软、关税成本上升以及行业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盈利能力明显下滑。 虽然三星电子未公布各部门具体业绩数据,但证券业界普遍预测,DS部门营业利润约为1万亿韩元,MX与网络业务约为2万亿韩元,显示器部门预计在6000亿至7000亿韩元之间,电视与家电业务约为4000亿至5000亿韩元,哈曼部门则在3000亿至4000亿韩元区间。 市场普遍认为,三星电子业绩有望在下半年逐步回暖。其中,以存储芯片为核心的半导体业务复苏前景尤为值得期待。随着存储芯片价格企稳回升,行业整体供需关系有望持续改善。此外,在半导体市场低迷期发挥关键作用的手机与显示器业务也将迎来旺季。 韩亚证券研究员金禄昊(音)表示:“三星电子营业利润预计将在第二季度触底回升。随着随着HBM3E 12层产品向超威半导体(AMD)批量供货,DRAM市场供需趋于稳定,叠加HBM产品占比提升推动行业进入涨价周期。同时,晶圆代工业务通过降本增效和拓展新客户,预计第三季度起亏损将逐步收窄。”
2025-07-08 23:50:12 -
韩国人形机器人"前有美后有中"核心零件靠日本 高新产业警报拉响
据机器人行业与科研人士8日消息,机器人成为先进制造业的标志后,韩国在人形机器人竞争中逐渐边缘化,核心竞争力方面面临诸多挑战。 三星电子未来机器人推进团长兼Rainbow Robotics创始人兼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名誉教授吴俊镐表示,从执行器(驱动装置)、外观设计到人工智能(AI)作业能力来看,韩国在高端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水平为85至90,而美国为100;在普及型机器人方面,假设中国为100时,韩国则仅为90至95。他指出,目前差距尚不算大,韩国企业如果在研发和投资上加大力度,可能在2至3年内重新跻身世界一流行列。 韩国产业研究院(KIET)发布的制造用机器人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估显示,韩国的综合得分为75.9,远低于日本(98.5)和德国(95.4),略高于中国(74)。然而,在零部件采购和市场需求方面,中国的表现要优于韩国。 与其他制造领域一样,中国的机器人发展势头惊人。摩根士丹利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内,中国在人形机器人相关专利申请数量上以5688项位居世界第一,美国(1483项)和日本(1195项)也都突破千项,而韩国仅为368项。 据Meritz证券数据,在机器人三大核心驱动技术之一的减速器方面,中国的自给率已达70%。中国机器人龙头企业优必选(UBTECH)也宣布,目前用于机器人和精密设备的伺服驱动器国产化率已从40%提升至90%。 相比之下,韩国的机器人驱动部件国产化率仅在20%区间,电机与减速器国产率则在30%中段徘徊,尤其在高精度减速器和伺服电机方面,对日本进口依赖极高。也就是说,一旦零部件价格上涨或供应链发生波动,韩国机器人企业就会受到严重冲击。在机器人主要三大核心部件减速器、伺服电机、伺服控制器中,韩国的制造成本占比高达70%。 有进投资证券研究员梁承允(音)表示,中国在应对美国制裁的背景下,已经在机器人制造、零部件和软件等价值链上实现较高程度的本土化,并凭借庞大的内需市场成功进入量产阶段。 在资金筹措方面,韩国也远逊于竞争国家。中国政府近日宣布设立1370亿美元规模的国家主导型机器人产业风投基金,而韩国为开发人形机器人设立的“K人形机器人联合”扶持资金仅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5亿元)。 民间投资也不容乐观。韩国机器人产业振兴院的机器人产业实态调查显示,2023年韩国共有4521家机器人企业,仅1.7%(42家)获得外部投资,其中近一半(49.4%)的融资金额低于10亿韩元。今年,美国Figure AI、Apptronik、Skild AI、Agility Robotics等主要机器人公司的筹资规模均达到5000亿至7000亿韩元之间,远超韩国同行。 在先进制造业的另一核心支柱AI领域,韩国的生态系统建设也相对滞后。美国有OpenAI、谷歌、英伟达等在半导体设计和AI模型领域的领先企业,台湾则以台积电为中心构建稳固的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生态体系。中国也有DeepSeek等AI模型开发企业,以及长江存储(CXMT)、中芯国际(SMIC)等半导体公司与美国抗衡。韩国则除了SK海力士在高带宽存储器(HBM)方面有所突破外,在AI产业内几乎没有领导地位。 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所(HAI)统计的各国AI民间投资规模显示,去年韩国仅为13.3亿美元,远低于美国(1099.8亿美元)和中国(92.9亿美元)。 韩国汉城大学经济学教授金尚峰(音)指出,今年韩国制造业就业人口比重已跌至15%左右,创历史新低,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重也持续十年下滑,现在正是通过高附加值技术培养和扩大研发支持,加快向先进制造业转型的关键时刻。
2025-07-08 22:35:47 -
韩国动画强势出海 跃升全球内容强者
随着韩国文化内容在全球持续升温,韩国动画产业正逐步摆脱“非主流”的边缘地位,展现出进军国际市场的可观潜力。凭借扎实的技术实力和不断积累的本土原创力量,韩国动画有望继K-POP、韩剧之后,成长为又一全球文化消费热潮。 由韩国本土团队独立完成制作与投资的长篇动画电影《万王之王》,正是近期韩国动画出海的典型代表。该片于今年4月在北美上映,首映以来反响热烈,累计票房突破6000万美元,不仅刷新韩国电影在好莱坞市场的票房纪录,更超越《寄生虫》,创下新的韩国影片海外票房新高。 《万王之王》由韩国第一代视觉特效(VFX)专家张诚浩执导,兼任编剧与制片。曾在迪士尼工作的海外动画专家也参与制作,进一步提升影片的完成度与国际竞争力。张诚浩表示:“以耶稣为主人公的长篇动画尚属首次,该项目从十年前便开始筹划。影片所传递的情感与理念超越宗教界限,无论是否具有宗教信仰,观众都能产生共鸣。” 与此同时,以K-POP为题材的原创动画也正吸引市场关注。去年因预告片走红的《Dr.B-PANG》于上月29日正式上线韩国奈飞(Netflix)、TVING和Wavve等平台。该作讲述一名靠卖鲫鱼饼维生的练习生与鲫鱼饼角色“Dr. Bipang”之间的奇幻故事,真实展现了K-POP练习生的生活日常以及韩国街头小吃文化。 《Dr. Bipang》由曾主导防弹少年团(BTS)卡通形象“TinyTAN”开发的专家团队共同打造,自2022年起在优兔(YouTube)引发话题,后入选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制作支持项目,历时一年多完成。制作人高允娥(音)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温暖的视角,描绘K-POP从业者在激烈竞争中坚持梦想的过程。” 张诚浩导演进一步指出:“正如好莱坞能够制作以K-POP为主题的《K-POP:猎魔女团》、以中国为背景的《花木兰》、以拉丁美洲文化为题材的《寻梦环游记》,如今的韩国也已迈入可以挑战各种题材的阶段。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优秀的韩国动画作品问世,在全球舞台上讲述属于我们的故事。”
2025-07-08 01:19:59 -
携程加码K-POP演唱会票务 韩国旅游平台竞争加剧
近年来,随着韩国偶像团体在全球范围内人气飙升,全球在线旅游(OTA)平台也在加快借势布局的步伐。其中,中国在线旅游平台携程旗下国际OTA平台Trip.com正凭借积极的营销策略,加剧韩国OTA平台的竞争压力。 据旅游业界7日消息,本月5日至6日在京畿道高阳综合运动场举行的BLACKPINK世界巡演首场演唱会门票,由韩国最大OTA平台Nol Interpark进行了独家销售。该平台由Yanolja旗下旅游品牌Nol Universe负责运营。 据悉,为了取得这一销售权,各家OTA平台展开了激烈竞争。业内人士透露,Trip.com为争取BLACKPINK演唱会门票销售权,曾提出高额报价进行谈判。由于人气韩国偶像团体演唱会门票几乎场场售罄,娱乐公司在谈判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也有分析指出,韩国平台为了守住这一销售权,不惜承担高昂成本。 Trip.com此前已多次参与K-POP演唱会的票务销售,包括权志龙的高阳演唱会、IU的香港巡演和SEVENTEEN的日本巡演等。在此次BLACKPINK巡演中,Trip.com也获得了香港和曼谷演出的销售权。对国际OTA而言,K-POP演出不仅是流量保证,更能推出包含机票、住宿的高端旅游套餐,极具商业吸引力。与此同时,由于K-POP在中国拥有庞大市场,Trip.com可进一步发挥其市场主导优势。 此外,全球旅行房屋租赁平台爱彼迎(Airbnb)近期推出了为庆祝SEVENTEEN出道10周年而设的“SEVENTEEN Airbnb体验”活动。客路旅行(Klook)也推出了结合偶像演唱会与造型课程的多种创新旅游产品。 业内人士指出:“正如中国科技巨头腾讯成为SM娱乐第二大股东一样,中国资本正以惊人的速度涌入K-POP市场。韩国OTA也需制定更具战略眼光的策略,进一步强化韩国内容的竞争力。”
2025-07-07 22:22:36 -
【亚洲人之声】"学历泡沫"必须戳破 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近年来,韩国社会“高学历低匹配”现象愈演愈烈,高等教育的结构问题已经不容回避。韩国职业能力研究院近日发布报告指出,韩国学历过剩比率高达31%,远超经合组织(OECD)平均水平(23%)。也就是说,三分之一的韩国高学历者正在从事与学历水平不符的简单工作。与此同时,近半数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与专业无关,韩国民众的生活满意度也垫底OECD。 表面上看,这是教育与就业之间的结构错配,本质则是韩国高等教育体制在长期纵容下形成的“虚胖”病灶所致。过去几十年间,社会对学历的过度追逐和大学升学的畸形膨胀,让高等教育成为一种全民投资的“起跑竞争”。当高等教育不再代表更高质量的知识积累与技能训练,而仅是学历标签的产线时,“泡沫”终会破裂。 回顾韩国大学扩张历史,自金泳三政府时期放宽大学设立标准以来,各类高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数量急剧增长。在学生资源有限、教研能力不足的现实面前,不少高校陷入招生困难、质量堪忧的困境。大学扩张未能与教育质量同步提升,“学力膨胀”演变成为“学历贬值”。 与此同时,大学学费16年来几乎处于冻结状态,导致高校既难以改善教育条件,也无法吸引优质人才,形成恶性循环。这样的教育土壤培养出“高学历低技能”求职青年,也匹配不到足以发挥学生专长的优质岗位,同时企业又抱怨人才难觅。教育系统和就业市场之间形成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人力资源的低效使用发生在人口减少的背景下。韩国劳动人口正在迅速减少,而大批青年才俊又在不相匹配的岗位上耗尽热情。这不仅是个体的不幸,更是国家的悲哀。尤其是在即将迎来人工智能与高新技术主导的全新产业时代,教育系统如果不能完成结构革新,韩国在全球竞争中或难以立足。 教育是百年大计,更是国家命脉所在。教育改革已经不是“是否要做”,而是“如何去做”的问题。上届政府高喊教育改革口号,但终究雷声大雨点小,三年无所作为。新政府必须警醒,唯有真正提升教育的内涵,才能打破学历崇拜的虚妄,让青年学有所用、业有所成,韩国才能在未来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025-07-07 19:49:12 -
美国关税与中企低价双面夹击 韩国电视巨头危机感加剧
受美国关税政策与地缘政治冲突影响,全球消费需求持续疲软,加之中国电视厂商发起价格战,今年全球电视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势。 市场研究机构奥姆迪亚(Omdia)研究报告显示,今年全球电视出货量已达2.87亿台,预计同比减少0.1%。该机构起初预测今年全球电视出货量呈增长态势,但在销售前景持续恶化、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研究机构最终下调预测值。报告还显示,部分电视生产企业因销售不及预期陷入亏损,以此要求面板供应商降低价格来缓解压力。 受此影响,自上月起,电视液晶显示器(LCD)面板价格开始环比下跌。奥姆迪亚研究报告显示,尽管下半年传统销售旺季将至,但多数显示器厂商仍维持低开工率,对扩大产能持谨慎态度。 这种保守策略源于多重压力,中国电商平台“6·18”大促产生需求前置效应,下半年电视市场或将面临需求疲软的挑战。此外,北美市场预判美国将再次上调关税,提前大量囤积了主要电视品牌的库存。 一旦美国总统特朗普于本月终止关税豁免,关税成本势必转嫁至产品价格上,消费者购买意愿或将进一步下滑。同时,三星电子与LG电子正遭遇中国品牌的强势追击,TCL、海信、小米等中国三大电视品牌凭借政府补贴与大规模促销策略,正持续扩大其在全球的市场份额。 奥姆迪亚分析指出,今年下半年电视市场走势将受到美国关税政策变动、各品牌促销战略,以及电视制造商与显示器厂商之间的价格协商等多重变量影响,市场波动性或进一步加剧。
2025-07-05 00:03:55 -
19年霸主地位或不保 三星电视业务启动组织改革
深陷业绩沼泽的三星电子电视机业务日前推动组织架构与人力改革,在中国等竞争对手来势汹汹的追赶下,这家连续19年蝉联全球电视机销量冠军的企业正面临市场地位摇摇欲坠、营收能力日益下降的困境。 据相关业界日前消息,三星电子负责电视机业务的影像显示器(VD)部门日前同部分员工进行面谈,根据面谈结果将部分人力调配至其他部门。以此来优化营收能力,重新配置业务组合。 VD部门今年第一季度交上一份糟糕的成绩单,第二季度更为黯淡,现代汽车证券预测第二季度营业利润为113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亿元),环比和同比分别剧减47.9%和46.1%。 三星电子此间砸下重金投资的微发光二极管显示器(Micro LED)等高成本业务或面临调整,Micro LED虽被视为继OLED后下一代显示技术的有力竞争者,但因高昂的生产升本和较低的良率“变现”能力较低,在市场中始终未能取得显著的份额。 据悉,三星电子计划将业务集中于大尺寸、高端产品线以及游戏用OLED领域,以此拉开与竞争企业的距离。 三星电子连续19年蝉联全球电视机销量冠军,但这一纪录可能被中国企业打破。市场调研机构奥姆迪亚(Omdia)统计显示,去年三星电子在全球电视机市场中所占份额为28.3%,跌破30%大关,与中国企业的差距逐年缩小。 更令三星电子感到危机重重的是原本主攻中低价市场的中国品牌正在逐渐渗透至高端市场。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高端电视机市场中,三星电子所占份额为28%,与排名第二位的海信差距已从去年同期的25个百分点急剧缩小至8个百分点。 分析称,三星电子等韩国企业主攻高端市场时,中国厂商凭借性价比优势以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ED)电视拓展市场版图。虽然OLED在技术水平上高于LED,但Mini LED兼具大屏和价格优势,呈爆发式增长。集邦咨询(TrendForce)预测,Mini LED电视机今年出货量有望达1156万台,同比剧增50%,而OLED电视机出货量仅为679万台,同比增幅止步于7.1%。 业内人士指出,韩中厂商都在聚焦高端产品以期突破市场瓶颈,但中国掌握LCD定价因此在Mini LED电视机上更具价格优势,令韩企陷入被动局面。
2025-07-04 23:55:44 -
韩国方便面强势进军日本市场 出口额有望创历史新高
随着韩国方便面在全球市场的持续扩张,被誉为“方便面宗主国”的日本也掀起了韩国方便面的热潮。如果当前增长势头持续,今年韩国对日本的方便面出口有望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韩国贸易协会(KITA)3日数据显示,去年韩国对日本的方便面出口额达6255万美元,同比增长7.9%,出口重量为2193万公斤,增长15.9%。今年的增长势头更为强劲,截至5月,韩国对日本的方便面出口额达到3365万美元,出口重量为1102万公斤,分别同比增长22.3%和13.3%。若持续保持当前增速,今年对日本的方便面出口额有望超过2021年创下的最高纪录6528万美元。 不仅是方便面,包括冷面、面条等韩国面食产品对日本的出口额达4622万美元,同比增长20.2%,出口重量为1588万公斤,增长15.1%,全面展现出韩国面食在日本市场的强劲增长态势。在韩国方便面热潮背后,是韩国食品企业农心与三养食品在日本市场的积极布局。 4月,农心在日本推出全新辛拉面系列“拓霸(Toomba)”,仅两周时间即售罄首批100万包。紧接于上月9日,在东京原宿开设全球第二家体验店“辛拉面小吃”,顾客可在该门店自助烹饪并品尝辛拉面、辛拉面系列“拓霸(Toomba)”及橄榄油炸酱面等多款农心产品。三养食品自6月16日至7月16日在东京新大久保及新宿堂吉诃德门店举办“韩国三养食品博览会”,该活动不仅展示人气商品火鸡面,还提供新品“MEP”、“弹谷”等试吃体验,并消费达一定金额可获得韩国旅游券。 过去,农心与三养食品两家企业均曾受日本方便面技术启蒙,或因接触日本方便面而萌生创业构想。如今日本方便面代表品牌日清食品甚至推出模仿三养火鸡面的衍生产品,以应对市场竞争压力。 业内人士指出:“日本方便面市场规模达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68.518亿元),是韩国市场规模的两倍。韩国方便面成功打入日本市场,不仅表现在出口增长,更是彰显韩国食品产业全球竞争力的标志性案例。”
2025-07-04 01:43:05
-
韩国食品出海提振业绩 内需低迷导致分化加剧
在今年第二季度消费低迷的背景下,韩国食品企业表现呈现明显分化。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三养食品、好丽友业绩大幅攀升,而依赖内需市场的企业则普遍面临业绩压力。 据金融信息公司FnGuide与食品行业11日消息,韩国主要十家食品饮料企业今年第二季度总营收预计达15.288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98.54亿元),较去年同期(14.769万亿韩元)增长3.5%。同期营业利润预计为9514亿韩元,同比增长1%。十家企业包括希杰第一制糖、大象、东远F&B、乐天沃食品、乐天七星、好丽友、三养食品、农心、不倒翁与宾格瑞。 三养食品第二季度营收预计达5444亿韩元,同比大增29.7%;营业利润预计为1325亿韩元,增长幅度高达46.1%;营业利润率为24.3%,远高于食品行业平均水平。今年4至5月,三养月均方便面出口规模达8750万美元,同比增长29.6%。今年第一季度三养营收5290亿韩元,营业利润为1340亿韩元,持续强劲增长势头。 三养的海外销售占比从2017年的44%增至2020年的57%,去年达77%,今年第一季度进一步升至80%。随着“火鸡面”在中国、美国、欧洲持续热销,业内普遍看好三养下半年业绩。韩国投资证券研究员姜恩智(音)表示:“密阳第二工厂生产的“火鸡面”即将在第三季度开始向美国和欧洲大量出口,带动业绩增长。此前在欧美部分渠道未能满足全部需求,预计未来会快速恢复。” 好丽友同样从海外扩张中受益,第二季度营收预计7822亿韩元,同比增长8.6%;营业利润为1292亿韩元,增长5.9%。其中,俄罗斯法人业绩表现尤为突出,4至5月营收同比激增74.7%,巧克力派生产线开工率超140%。当地大型流通企业的供货渠道扩展有效提升整体业绩。 农心也凭借“辛拉面拓霸”在美国、日本、中国等市场的渠道拓展及3月涨价效果,预计第二季度营收8953亿韩元,同比增长4.2%;营业利润为487亿韩元,同比增长11.9%。然而,韩国多数食品企业第一季度业绩已经亮起红灯,第二季度情况依旧严峻。内需停滞、成本上升及促销费用增加等多重因素导致盈利能力下滑。 不倒翁第二季度营业利润预计为586亿韩元,同比减少4.8%;乐天沃食品为466亿韩元,同比下滑25.7%;宾格瑞则预计为383亿韩元,减少14.7%。IM投资证券研究员李京信(音)表示:“在国内消费低迷持续的情况下,营销费用增加拖累盈利。主要产品价格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业绩缓冲作用。” 希杰第一制糖第二季度营收预计7.3311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4%;但营业利润或降至3611亿韩元,同比减少5.8%。韩国民众消费信心疲软、原料价格上涨以及促销力度加大,导致盈利能力下降。与此同时,海外北美市场竞争加剧,增长势头放缓。大信证券研究员郑韩率(音)指出,下半年国内消费情绪可能逐步改善,加上美国甜点产线恢复正常,预计企业能够实现业绩的逐步回升。
2025-07-11 20:02:24 -
韩国四成出口企业看淡下半年盈利 关税成最大不确定因素
韩国经济人协会(以下简称“韩经协”)委托市场调研机构Mono Research对从事十大主要出口行业的1000家企业为对象开展调查,并于11日公布结果显示,38.7%的企业预计今年下半年出口盈利能力将较去年同期下滑。预计盈利将有所改善的企业占比为14%,其余47.3%则认为与去年持平。 从行业分布来看,“盈利能力下滑”的预期在汽车零部件(66.7%)、汽车(53.8%)、通用机械(50%)、石油化工(44%)、钢铁(40.6%)等七个行业中占比较高。 对于出口盈利能力下滑的原因,企业普遍将关税负担加重(44.8%)视为主要因素,其次是出口竞争加剧导致的产品单价下调(34.5%),以及人工等运营成本上升(13.8%)。 下半年出口面临的主要风险中,“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被53.3%的企业视为最大不确定因素,其后依次为全球低增长引发的需求萎缩(14%)和中美贸易摩擦升级(12.7%)。 值得关注的是,多达92%的企业表示,上调关税幅度超过15%,将难以承受压力。韩经协指出,若特朗普政府如期于8月1日启动对韩国产品加征25%的“互惠关税”,多数出口企业或将陷入经营困境。 面对潜在的贸易壁垒,企业正积极制定应对方案。主要策略包括削减成本(33.7%)、调整出口价格(33.2%)以及扩大海外本地化生产(14.7%)等,但仍有14.2%的企业表示暂无具体应对方案。 在出口环境不确定性持续上升的背景下,韩经协预测,今年下半年韩国整体出口额将同比减少1.6%。从行业来看,电子零部件(1.3%)、生物健康(1.6%)等四个行业预计实现增长,而钢铁(-5%)、船舶(-2.5%)等六个行业预计将出现下滑。 为增强出口竞争力,企业普遍呼吁政府在制度层面加大支持力度。首要诉求是通过强化自由贸易协定(FTA)网络,以缓解关税负担(37%);其次为扩大法人税减免及投资抵扣等税制优惠(18.7%),以及支持企业开拓新兴出口市场(12.6%)。 韩经协经济产业本部长李尚浩(音)表示:“美国的保护主义政策和全球需求疲软预计将在短期内持续。企业以削减成本为主的短期对策存在局限,亟需结合我国产业的比较优势,推动制度性出口支援,包括强化FTA网络、推进市场多元化和提升产品竞争力等中长期对策。”
2025-07-11 18:34:54 -
半导体寒冬未退 三星电子二季度业绩"腰斩"
在全球半导体行业持续低迷的态势下,三星电子今年第二季度营业利润仅达4.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41.3亿元),远低于市场预期。 三星电子于8日公布的今年第二季度初步业绩报告显示,营业利润同比大跌55.94%,环比减少31.24%,显著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6万亿韩元水平。创自2023年第四季度(2.8247万亿韩元)以来,时隔六个季度营业利润再次跌破5万亿韩元大关。 具体来看,负责半导体业务的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因预先计提库存资产评估损失准备金,叠加先进AI芯片受对华出口管制政策影响,对整体利润造成直接冲击。尽管改良版高带宽内存(HBM)产品已进入客户评估及小批量出货阶段,但其效益尚未能在第二季度业绩中得到体现。同时,非存储半导体业务仍面临销售受阻和生产线开工率持续走低的双重压力。但随着下半年市场需求逐步回暖,该业务板块的产能有望提升,从而改善亏损状况。此外,汇率波动和关税政策调整等因素也对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从各业务板块表现来看,当前包括晶圆代工和系统LSI在内的非存储半导体部门及NAND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而高附加值的HBM产品尚未产生显著的盈利贡献。韩国投资证券研究员蔡敏淑(音)指出,第二季度HBM的实际销售表现不及预期,加之NAND产品价格环比持续走低,预计相关业务亏损幅度将进一步扩大。晶圆代工业务的亏损规模预计与第一季度持平,自6月以来韩元汇率急剧贬值对营收和利润产生额外压力。 作为第一季度业绩贡献主力的移动体验(MX)部门,随着智能手机市场进入传统淡季,Galaxy S25系列产品的市场热度逐渐消退;同时,电视与家电业务也因市场需求持续疲软、关税成本上升以及行业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盈利能力明显下滑。 虽然三星电子未公布各部门具体业绩数据,但证券业界普遍预测,DS部门营业利润约为1万亿韩元,MX与网络业务约为2万亿韩元,显示器部门预计在6000亿至7000亿韩元之间,电视与家电业务约为4000亿至5000亿韩元,哈曼部门则在3000亿至4000亿韩元区间。 市场普遍认为,三星电子业绩有望在下半年逐步回暖。其中,以存储芯片为核心的半导体业务复苏前景尤为值得期待。随着存储芯片价格企稳回升,行业整体供需关系有望持续改善。此外,在半导体市场低迷期发挥关键作用的手机与显示器业务也将迎来旺季。 韩亚证券研究员金禄昊(音)表示:“三星电子营业利润预计将在第二季度触底回升。随着随着HBM3E 12层产品向超威半导体(AMD)批量供货,DRAM市场供需趋于稳定,叠加HBM产品占比提升推动行业进入涨价周期。同时,晶圆代工业务通过降本增效和拓展新客户,预计第三季度起亏损将逐步收窄。”
2025-07-08 23:50:12 -
韩国人形机器人"前有美后有中"核心零件靠日本 高新产业警报拉响
据机器人行业与科研人士8日消息,机器人成为先进制造业的标志后,韩国在人形机器人竞争中逐渐边缘化,核心竞争力方面面临诸多挑战。 三星电子未来机器人推进团长兼Rainbow Robotics创始人兼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名誉教授吴俊镐表示,从执行器(驱动装置)、外观设计到人工智能(AI)作业能力来看,韩国在高端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水平为85至90,而美国为100;在普及型机器人方面,假设中国为100时,韩国则仅为90至95。他指出,目前差距尚不算大,韩国企业如果在研发和投资上加大力度,可能在2至3年内重新跻身世界一流行列。 韩国产业研究院(KIET)发布的制造用机器人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估显示,韩国的综合得分为75.9,远低于日本(98.5)和德国(95.4),略高于中国(74)。然而,在零部件采购和市场需求方面,中国的表现要优于韩国。 与其他制造领域一样,中国的机器人发展势头惊人。摩根士丹利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内,中国在人形机器人相关专利申请数量上以5688项位居世界第一,美国(1483项)和日本(1195项)也都突破千项,而韩国仅为368项。 据Meritz证券数据,在机器人三大核心驱动技术之一的减速器方面,中国的自给率已达70%。中国机器人龙头企业优必选(UBTECH)也宣布,目前用于机器人和精密设备的伺服驱动器国产化率已从40%提升至90%。 相比之下,韩国的机器人驱动部件国产化率仅在20%区间,电机与减速器国产率则在30%中段徘徊,尤其在高精度减速器和伺服电机方面,对日本进口依赖极高。也就是说,一旦零部件价格上涨或供应链发生波动,韩国机器人企业就会受到严重冲击。在机器人主要三大核心部件减速器、伺服电机、伺服控制器中,韩国的制造成本占比高达70%。 有进投资证券研究员梁承允(音)表示,中国在应对美国制裁的背景下,已经在机器人制造、零部件和软件等价值链上实现较高程度的本土化,并凭借庞大的内需市场成功进入量产阶段。 在资金筹措方面,韩国也远逊于竞争国家。中国政府近日宣布设立1370亿美元规模的国家主导型机器人产业风投基金,而韩国为开发人形机器人设立的“K人形机器人联合”扶持资金仅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5亿元)。 民间投资也不容乐观。韩国机器人产业振兴院的机器人产业实态调查显示,2023年韩国共有4521家机器人企业,仅1.7%(42家)获得外部投资,其中近一半(49.4%)的融资金额低于10亿韩元。今年,美国Figure AI、Apptronik、Skild AI、Agility Robotics等主要机器人公司的筹资规模均达到5000亿至7000亿韩元之间,远超韩国同行。 在先进制造业的另一核心支柱AI领域,韩国的生态系统建设也相对滞后。美国有OpenAI、谷歌、英伟达等在半导体设计和AI模型领域的领先企业,台湾则以台积电为中心构建稳固的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生态体系。中国也有DeepSeek等AI模型开发企业,以及长江存储(CXMT)、中芯国际(SMIC)等半导体公司与美国抗衡。韩国则除了SK海力士在高带宽存储器(HBM)方面有所突破外,在AI产业内几乎没有领导地位。 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所(HAI)统计的各国AI民间投资规模显示,去年韩国仅为13.3亿美元,远低于美国(1099.8亿美元)和中国(92.9亿美元)。 韩国汉城大学经济学教授金尚峰(音)指出,今年韩国制造业就业人口比重已跌至15%左右,创历史新低,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重也持续十年下滑,现在正是通过高附加值技术培养和扩大研发支持,加快向先进制造业转型的关键时刻。
2025-07-08 22:35:47 -
韩国动画强势出海 跃升全球内容强者
随着韩国文化内容在全球持续升温,韩国动画产业正逐步摆脱“非主流”的边缘地位,展现出进军国际市场的可观潜力。凭借扎实的技术实力和不断积累的本土原创力量,韩国动画有望继K-POP、韩剧之后,成长为又一全球文化消费热潮。 由韩国本土团队独立完成制作与投资的长篇动画电影《万王之王》,正是近期韩国动画出海的典型代表。该片于今年4月在北美上映,首映以来反响热烈,累计票房突破6000万美元,不仅刷新韩国电影在好莱坞市场的票房纪录,更超越《寄生虫》,创下新的韩国影片海外票房新高。 《万王之王》由韩国第一代视觉特效(VFX)专家张诚浩执导,兼任编剧与制片。曾在迪士尼工作的海外动画专家也参与制作,进一步提升影片的完成度与国际竞争力。张诚浩表示:“以耶稣为主人公的长篇动画尚属首次,该项目从十年前便开始筹划。影片所传递的情感与理念超越宗教界限,无论是否具有宗教信仰,观众都能产生共鸣。” 与此同时,以K-POP为题材的原创动画也正吸引市场关注。去年因预告片走红的《Dr.B-PANG》于上月29日正式上线韩国奈飞(Netflix)、TVING和Wavve等平台。该作讲述一名靠卖鲫鱼饼维生的练习生与鲫鱼饼角色“Dr. Bipang”之间的奇幻故事,真实展现了K-POP练习生的生活日常以及韩国街头小吃文化。 《Dr. Bipang》由曾主导防弹少年团(BTS)卡通形象“TinyTAN”开发的专家团队共同打造,自2022年起在优兔(YouTube)引发话题,后入选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制作支持项目,历时一年多完成。制作人高允娥(音)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温暖的视角,描绘K-POP从业者在激烈竞争中坚持梦想的过程。” 张诚浩导演进一步指出:“正如好莱坞能够制作以K-POP为主题的《K-POP:猎魔女团》、以中国为背景的《花木兰》、以拉丁美洲文化为题材的《寻梦环游记》,如今的韩国也已迈入可以挑战各种题材的阶段。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优秀的韩国动画作品问世,在全球舞台上讲述属于我们的故事。”
2025-07-08 01:19:59 -
携程加码K-POP演唱会票务 韩国旅游平台竞争加剧
近年来,随着韩国偶像团体在全球范围内人气飙升,全球在线旅游(OTA)平台也在加快借势布局的步伐。其中,中国在线旅游平台携程旗下国际OTA平台Trip.com正凭借积极的营销策略,加剧韩国OTA平台的竞争压力。 据旅游业界7日消息,本月5日至6日在京畿道高阳综合运动场举行的BLACKPINK世界巡演首场演唱会门票,由韩国最大OTA平台Nol Interpark进行了独家销售。该平台由Yanolja旗下旅游品牌Nol Universe负责运营。 据悉,为了取得这一销售权,各家OTA平台展开了激烈竞争。业内人士透露,Trip.com为争取BLACKPINK演唱会门票销售权,曾提出高额报价进行谈判。由于人气韩国偶像团体演唱会门票几乎场场售罄,娱乐公司在谈判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也有分析指出,韩国平台为了守住这一销售权,不惜承担高昂成本。 Trip.com此前已多次参与K-POP演唱会的票务销售,包括权志龙的高阳演唱会、IU的香港巡演和SEVENTEEN的日本巡演等。在此次BLACKPINK巡演中,Trip.com也获得了香港和曼谷演出的销售权。对国际OTA而言,K-POP演出不仅是流量保证,更能推出包含机票、住宿的高端旅游套餐,极具商业吸引力。与此同时,由于K-POP在中国拥有庞大市场,Trip.com可进一步发挥其市场主导优势。 此外,全球旅行房屋租赁平台爱彼迎(Airbnb)近期推出了为庆祝SEVENTEEN出道10周年而设的“SEVENTEEN Airbnb体验”活动。客路旅行(Klook)也推出了结合偶像演唱会与造型课程的多种创新旅游产品。 业内人士指出:“正如中国科技巨头腾讯成为SM娱乐第二大股东一样,中国资本正以惊人的速度涌入K-POP市场。韩国OTA也需制定更具战略眼光的策略,进一步强化韩国内容的竞争力。”
2025-07-07 22:22:36 -
【亚洲人之声】"学历泡沫"必须戳破 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近年来,韩国社会“高学历低匹配”现象愈演愈烈,高等教育的结构问题已经不容回避。韩国职业能力研究院近日发布报告指出,韩国学历过剩比率高达31%,远超经合组织(OECD)平均水平(23%)。也就是说,三分之一的韩国高学历者正在从事与学历水平不符的简单工作。与此同时,近半数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与专业无关,韩国民众的生活满意度也垫底OECD。 表面上看,这是教育与就业之间的结构错配,本质则是韩国高等教育体制在长期纵容下形成的“虚胖”病灶所致。过去几十年间,社会对学历的过度追逐和大学升学的畸形膨胀,让高等教育成为一种全民投资的“起跑竞争”。当高等教育不再代表更高质量的知识积累与技能训练,而仅是学历标签的产线时,“泡沫”终会破裂。 回顾韩国大学扩张历史,自金泳三政府时期放宽大学设立标准以来,各类高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数量急剧增长。在学生资源有限、教研能力不足的现实面前,不少高校陷入招生困难、质量堪忧的困境。大学扩张未能与教育质量同步提升,“学力膨胀”演变成为“学历贬值”。 与此同时,大学学费16年来几乎处于冻结状态,导致高校既难以改善教育条件,也无法吸引优质人才,形成恶性循环。这样的教育土壤培养出“高学历低技能”求职青年,也匹配不到足以发挥学生专长的优质岗位,同时企业又抱怨人才难觅。教育系统和就业市场之间形成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人力资源的低效使用发生在人口减少的背景下。韩国劳动人口正在迅速减少,而大批青年才俊又在不相匹配的岗位上耗尽热情。这不仅是个体的不幸,更是国家的悲哀。尤其是在即将迎来人工智能与高新技术主导的全新产业时代,教育系统如果不能完成结构革新,韩国在全球竞争中或难以立足。 教育是百年大计,更是国家命脉所在。教育改革已经不是“是否要做”,而是“如何去做”的问题。上届政府高喊教育改革口号,但终究雷声大雨点小,三年无所作为。新政府必须警醒,唯有真正提升教育的内涵,才能打破学历崇拜的虚妄,让青年学有所用、业有所成,韩国才能在未来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025-07-07 19:49:12 -
美国关税与中企低价双面夹击 韩国电视巨头危机感加剧
受美国关税政策与地缘政治冲突影响,全球消费需求持续疲软,加之中国电视厂商发起价格战,今年全球电视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势。 市场研究机构奥姆迪亚(Omdia)研究报告显示,今年全球电视出货量已达2.87亿台,预计同比减少0.1%。该机构起初预测今年全球电视出货量呈增长态势,但在销售前景持续恶化、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研究机构最终下调预测值。报告还显示,部分电视生产企业因销售不及预期陷入亏损,以此要求面板供应商降低价格来缓解压力。 受此影响,自上月起,电视液晶显示器(LCD)面板价格开始环比下跌。奥姆迪亚研究报告显示,尽管下半年传统销售旺季将至,但多数显示器厂商仍维持低开工率,对扩大产能持谨慎态度。 这种保守策略源于多重压力,中国电商平台“6·18”大促产生需求前置效应,下半年电视市场或将面临需求疲软的挑战。此外,北美市场预判美国将再次上调关税,提前大量囤积了主要电视品牌的库存。 一旦美国总统特朗普于本月终止关税豁免,关税成本势必转嫁至产品价格上,消费者购买意愿或将进一步下滑。同时,三星电子与LG电子正遭遇中国品牌的强势追击,TCL、海信、小米等中国三大电视品牌凭借政府补贴与大规模促销策略,正持续扩大其在全球的市场份额。 奥姆迪亚分析指出,今年下半年电视市场走势将受到美国关税政策变动、各品牌促销战略,以及电视制造商与显示器厂商之间的价格协商等多重变量影响,市场波动性或进一步加剧。
2025-07-05 00:03:55 -
19年霸主地位或不保 三星电视业务启动组织改革
深陷业绩沼泽的三星电子电视机业务日前推动组织架构与人力改革,在中国等竞争对手来势汹汹的追赶下,这家连续19年蝉联全球电视机销量冠军的企业正面临市场地位摇摇欲坠、营收能力日益下降的困境。 据相关业界日前消息,三星电子负责电视机业务的影像显示器(VD)部门日前同部分员工进行面谈,根据面谈结果将部分人力调配至其他部门。以此来优化营收能力,重新配置业务组合。 VD部门今年第一季度交上一份糟糕的成绩单,第二季度更为黯淡,现代汽车证券预测第二季度营业利润为113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亿元),环比和同比分别剧减47.9%和46.1%。 三星电子此间砸下重金投资的微发光二极管显示器(Micro LED)等高成本业务或面临调整,Micro LED虽被视为继OLED后下一代显示技术的有力竞争者,但因高昂的生产升本和较低的良率“变现”能力较低,在市场中始终未能取得显著的份额。 据悉,三星电子计划将业务集中于大尺寸、高端产品线以及游戏用OLED领域,以此拉开与竞争企业的距离。 三星电子连续19年蝉联全球电视机销量冠军,但这一纪录可能被中国企业打破。市场调研机构奥姆迪亚(Omdia)统计显示,去年三星电子在全球电视机市场中所占份额为28.3%,跌破30%大关,与中国企业的差距逐年缩小。 更令三星电子感到危机重重的是原本主攻中低价市场的中国品牌正在逐渐渗透至高端市场。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高端电视机市场中,三星电子所占份额为28%,与排名第二位的海信差距已从去年同期的25个百分点急剧缩小至8个百分点。 分析称,三星电子等韩国企业主攻高端市场时,中国厂商凭借性价比优势以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ED)电视拓展市场版图。虽然OLED在技术水平上高于LED,但Mini LED兼具大屏和价格优势,呈爆发式增长。集邦咨询(TrendForce)预测,Mini LED电视机今年出货量有望达1156万台,同比剧增50%,而OLED电视机出货量仅为679万台,同比增幅止步于7.1%。 业内人士指出,韩中厂商都在聚焦高端产品以期突破市场瓶颈,但中国掌握LCD定价因此在Mini LED电视机上更具价格优势,令韩企陷入被动局面。
2025-07-04 23:55:44 -
韩国方便面强势进军日本市场 出口额有望创历史新高
随着韩国方便面在全球市场的持续扩张,被誉为“方便面宗主国”的日本也掀起了韩国方便面的热潮。如果当前增长势头持续,今年韩国对日本的方便面出口有望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韩国贸易协会(KITA)3日数据显示,去年韩国对日本的方便面出口额达6255万美元,同比增长7.9%,出口重量为2193万公斤,增长15.9%。今年的增长势头更为强劲,截至5月,韩国对日本的方便面出口额达到3365万美元,出口重量为1102万公斤,分别同比增长22.3%和13.3%。若持续保持当前增速,今年对日本的方便面出口额有望超过2021年创下的最高纪录6528万美元。 不仅是方便面,包括冷面、面条等韩国面食产品对日本的出口额达4622万美元,同比增长20.2%,出口重量为1588万公斤,增长15.1%,全面展现出韩国面食在日本市场的强劲增长态势。在韩国方便面热潮背后,是韩国食品企业农心与三养食品在日本市场的积极布局。 4月,农心在日本推出全新辛拉面系列“拓霸(Toomba)”,仅两周时间即售罄首批100万包。紧接于上月9日,在东京原宿开设全球第二家体验店“辛拉面小吃”,顾客可在该门店自助烹饪并品尝辛拉面、辛拉面系列“拓霸(Toomba)”及橄榄油炸酱面等多款农心产品。三养食品自6月16日至7月16日在东京新大久保及新宿堂吉诃德门店举办“韩国三养食品博览会”,该活动不仅展示人气商品火鸡面,还提供新品“MEP”、“弹谷”等试吃体验,并消费达一定金额可获得韩国旅游券。 过去,农心与三养食品两家企业均曾受日本方便面技术启蒙,或因接触日本方便面而萌生创业构想。如今日本方便面代表品牌日清食品甚至推出模仿三养火鸡面的衍生产品,以应对市场竞争压力。 业内人士指出:“日本方便面市场规模达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68.518亿元),是韩国市场规模的两倍。韩国方便面成功打入日本市场,不仅表现在出口增长,更是彰显韩国食品产业全球竞争力的标志性案例。”
2025-07-04 01:4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