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经济’新闻 441个
-
韩国时尚业借体育营销突围 品牌合作引领消费新潮流
近年来,韩国时尚行业加速推进体育营销,通过与各类体育团体的合作,吸引忠实粉丝群体并开拓新客户。众多品牌纷纷与足球、棒球、篮球、赛车等体育领域的团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提供赞助和支持,提升品牌效益。 在高物价、经济低迷等因素的影响下,韩国时尚市场面临萎缩。业内人士表示,时尚企业通过体育合作,特别是借助球衣等相关商品的销售,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推动粉丝消费,并确保未来客户基础的稳固。 据时尚业界13日消息,韩国时尚电商平台Musinsa自8日起推出由韩国篮球联赛(KBL)全明星赛官方球衣,发售“2024-25 KBL全明星特别套装”。该套装包括球员比赛时穿着的同款球衣、六款刺绣徽章及仿球衣设计的健身包。Musinsa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套装在发售前便受到了广泛关注,发售当天便迅速登顶Musinsa销量榜。” 阿迪达斯(adidas)也在积极拓展体育领域,近日与梅赛德斯-AMG马石油F1车队达成合作伙伴关系,进军赛车运动。凭借与顶级运动员合作的经验,阿迪达斯将为车队成员、车手及粉丝打造涵盖维修区、赛道及主看台的车队套装。首个系列将于2025年F1赛季开始前发布。 此外,阿迪达斯还与韩国职业棒球联赛(KBO)球队斗山熊队达成赞助协议。而彪马(PUMA)则通过与葡萄牙足球协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进一步扩大在足球领域的影响力,并将从今年起支持葡萄牙男女国家队及青少年队伍。 随着体育粉丝群体趋于年轻化,球衣等商品的受欢迎程度持续上升。根据Musinsa Player的统计数据,2024年球衣交易额较去年增长了约四倍,职业篮球、棒球及电子竞技等领域的球衣销量表现尤为强劲。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球衣等运动商品正逐步成为展现个性的时尚单品,尤其是搭配日常服饰的‘运动风’(Blockcore)吸引了更多年轻消费者。” “2024-25 KBL全明星特别套装”【图片来源 Musinsa】
2025-01-14 01:15:06 -
韩国大企起薪首破5000万韩元大关 全体企业平均达3675万韩元
【图片来源 AI】 一项调查显示,入职韩国大型企业的大学毕业生起薪显著增长,300人以上规模企业起薪首超5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5万元)。 韩国经营者总协会于12日发表的《韩国大学毕业生起薪分析及韩日大学毕业生的起薪比较》报告显示,以2023年为基准,韩国300人以上企业大学毕业生起薪(不含加班费等额外劳动报酬)平均为5001万韩元。该数据基于34岁以下大学毕业生新职员所获得的工资及特殊绩效薪酬(包括定期奖金、绩效奖金)总和计算得出。 数据显示,韩国全体企业的大学毕业生平均起薪为3675万韩元,300人以下企业的平均起薪(3238万韩元)仅达300人以上企业起薪的64.7%水平,凸显出企业规模对薪资水平影响显著。具体来看,30至299人规模的企业平均起薪为3595万韩元,5至29人规模的企业为3070万韩元,而不满5人的企业则仅为2731万韩元。若将额外绩效纳入薪资,全体企业的总起薪平均为3810万韩元,其中,300人以上企业的总起薪为5302万韩元,30至299人企业为3735万韩元,5至29人企业为3138万韩元,不满5人企业为2750万韩元。 韩国经营者总协会经济调查本部长河尚宇(音)表示:“大企业受工会溢价及高入职标准的影响,整体起薪水平均在高位。大企业有必要适度控制起薪的上调幅度,转而建立基于工作价值和成果进行合理奖励的工资体系。” 此外,500人以上规模的韩国大企业大学毕业生起薪,较日本大企业(1000人以上)高出许多。研究团队针对29岁以下大学毕业生进行的分析显示,以购买力评价(PPP)汇率为基准,韩国大企业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为5.7568万美元,较日本大企业的3.6466万美元高出57.9%。从全体企业层面来看,韩国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起薪(以PPP汇率为基准)为4.5401万美元,同样高于日本(3.4794万美元)。 河尚宇指出:“韩国大企业的起薪不仅远高于日本大企业,且与中小企业之间的起薪差距也十分显著。这一状况加剧了劳动市场内工作岗位的不匹配问题,并导致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年薪差距日益扩大。”
2025-01-14 00:10:27 -
韩国"午餐通胀"持续 在外就餐物价连涨三年
近年来,受高物价、高汇率和高利率等因素影响,韩国在外就餐价格连续三年涨幅超过3%。从普通市民常点的餐馆菜品到上班族日常依赖的公司食堂和便利店便当,餐饮价格普遍上涨,进一步加剧了“午餐通货膨胀”现象。 根据韩国统计厅国家统计门户网站(KOSIS)13日发布的数据,2024年在外就餐消费者物价指数为121.01,较2023年的117.38上涨3.1%。尽管涨幅低于2023年的6%,但仍高于整体消费者物价指数(2.3%)。 自2012年以来,在外就餐物价指数已连续12年高于整体消费者物价指数。其中,2022年上涨7.7%,2023年上涨6%,2024年的涨幅仍维持在3%以上。 具体来看,在外就餐菜单中,便当的价格涨幅最大,达5.9%;其次是炒年糕(5.8%)、汉堡(5.4%)和紫菜包饭(5.3%)。其他常见菜品如刀削面(4.8%)、炸鸡(4.8%)、冷面(4.2%)和米线(4.1%)也普遍上涨约4%。这一系列涨价趋势加重了民众的在外就餐成本负担。 与此同时,便利店便当(4.9%)和三角紫菜包饭(3.7%)等简单快餐的价格同样上涨3%至4%,进一步削弱了消费者寻找高性价比餐饮的选择空间。 公司食堂的价格涨幅尤为显著。2024年,公司食堂价格同比上涨6.9%,创下自2001年有统计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从2021年到2024年,公司食堂价格连续四年涨幅超过4%,许多上班族反映,公司食堂的性价比逐渐下降。 “午餐通胀”现象背后的主因之一,是气候变化引发的主要食材价格上涨。数据显示,2024年农畜水产品价格同比上涨5.9%,是整体消费者物价指数涨幅的两倍多。其中,水果价格上涨16.9%,蔬菜上涨8.1%,谷物上涨3.3%,而畜产品价格则相对稳定,仅上涨0.7%。 分析人士预计,“午餐通胀”现象将在2025年持续加剧。全球物价上涨趋势、汇率波动以及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可能进一步推动主要进口食材的价格上涨。韩国消费者联盟秘书长郑智延(音)表示:“气候变化和汇率波动等因素使得食品价格变动更加复杂。如果这一趋势持续,食品价格指数可能继续上升。” 在消费者对食品价格日益敏感的背景下,零售行业的性价比竞争愈加激烈。各大零售商和便利店相继推出低价餐饮产品吸引消费者。例如,易买得推出了仅售1900韩元(约合人民币9元)的紫菜包饭,比市场上普通紫菜包饭便宜约45%,以抢占低价食品市场份额。 首尔某商街的餐厅菜单【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3 20:16:06 -
联合国上调今年韩国经济增长预期至2.2%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以下简称“联合国”)于9日(当地时间)发布的《2025年中期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显示,预计韩国今年和明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均为2.2%,比去年预测值高出0.2个百分点。 报告预计,今年韩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转向内需。实际工资增长和金融成本下降等因素将为韩国经济复苏提供支持。 报告指出,由于美联储下调基准利率,预计今年韩国银行(央行)将进一步降息。但在这一过程中,韩国央行将综合考虑通胀压力和汇率等因素。 2023年,韩国韩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涨率为3.6%,到去年降至2.3%。报告预计,今年和明年的CPI增长率将分别为1.6%和1.8%,保持在1%左右的水平。 联合国的经济增长率预测数据高于韩国政府、全球投资银行(IB)和其他国际组织的预测。 根据韩国政府于本月2日发布《2025年经济政策方向》报告,预测今年韩国GDP增长率为1.8%。这一预测值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韩国开发研究院(KDI,2.0%)、亚洲开发银行(ADB,2.0%)和韩国银行(1.9%)等机构的预测。 此外,全球投资银行对韩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也纷纷出现下调。国际金融中心数据显示,八家全球投行对韩国明年经济增长率的平均预测为1.8%,较一个月前下降0.2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高盛(Goldman Sachs)和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从2.2%下调至1.8%;瑞银(UBS)从2.1%下调至1.9%;野村证券(Nomura)从1.9%下调至1.7%;摩根大通(JP Morgan)从1.8%下调至1.7%。巴克莱银行(Barclays)和汇丰银行(HSBC)则分别维持1.8%和1.9%的预测不变。 【图片提供 AI】
2025-01-10 23:34:34 -
全球经济悲观情绪蔓延 半数以上民众认为子女会比自己贫穷
美国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对36个国家的民众进行调查,并于当地时间9日公布结果显示,57%的受访者认为下一代的经济状况会不如父辈。对于未来经济前景的悲观情绪正在全球范围内扩散。 调查显示,发达国家对未来经济的悲观情绪更为明显。在所有受访国家中,法国有81%的受访者认为下一代会比父辈更贫穷,位居首位。英国和意大利分别以79%紧随其后。此外,加拿大(78%)、日本(77%)和美国(74%)等七国集团(G7)成员国的受访者也对未来经济持悲观看法。 韩国受访者的悲观情绪占比66%,与荷兰(69%)和南非(66%)相近。相比之下,印度的受访者对未来经济表现出高度乐观,75%认为下一代会比父辈更加富有。类似情况还出现在孟加拉国(73%)、印度尼西亚(71%)和菲律宾(70%)。 调查还显示,各国民众普遍视贫富差距为一项重大问题。在36个国家的受访者中,认为本国贫富差距“非常大”或“较大”问题的受访者占比高达84%。其中,德国和土耳其的比例均为92%,希腊和阿根廷也同为91%。 在韩国,82%的受访者认为本国贫富差距大,这一比例与澳大利亚(82%)、美国(83%)和日本(80%)接近。其中,47%的韩国受访者认为贫富差距问题“非常大”,35%认为“较大”。 韩国受访者对经济两极分化问题的看法受政治倾向影响显著。自称左派的受访者中,有66%认为贫富差距是“非常大的问题”,而自称右派的受访者中,这一比例仅为31%。两者相差35%,在36个受访国家中,差距仅次于美国(46%)和澳大利亚(40%)。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5-01-10 20:52:29 -
韩国银行营业网点持续减少 年内关店超50家
韩国银行(央行)经济统计系统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第三季度,韩国国内银行的营业网点总数为5849家,同比减少53家。 2012年,银行营业网点数量共7835家。随着手机银行等线上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网点数量在2017年跌破7000家,2022年第三季度跌破6000家后,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 近期,随着非面对面金融服务的普及,前往银行网点办理业务的客户逐渐减少。在这种背景下,各银行纷纷将多家营业网点合并重组为一家,实现网点规模化。友利银行从本月6日起已将21家营业网点与邻近网点合并。 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信息化和网络化高度发展的环境下,客户通过非面对面方式办理存款、贷款等金融业务已成为主流。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不得不缩减网点数量。” 然而,这一过程中,许多老年人因不熟悉手机银行操作,在办理金融业务时面临诸多不便。此外,各地区之间的网点数量差距也逐渐扩大。 韩国金融研究院上月发布的一份报告分析指出,老龄化程度越严重的地区,银行网点的可及性越低,这可能进一步加剧老年群体在金融服务方面的边缘化现象。 韩国四大商业银行的自动取款机(ATM)【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1-10 20:25:34 -
韩国美妆巨头掀涨价潮 独立品牌坚守价格博弈市场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与汇率波动导致材料和人工成本上升的背景下,韩国主要化妆品企业近期接连上调产品价格。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独立品牌化妆品选择维持目前价格,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据韩国美妆业界10日消息,LG生活健康宣布上调旗下品牌欧蕙(OHUI)、苏秘37°(SU:M37°)、BEYOND等部分产品价格。欧蕙本月已对115款产品价格上调1000至5000韩元(约合人民币5至25元),下月1日起还计划对Prime Advancer、Miracle Moisture系列4款产品再度上调5000韩元。 苏秘37°品牌也上调主打产品Micro-Active、Water-full等系列价格至多5000韩元,并计划下月作出进一步调整。BEYOND则计划下月提高13款产品价格,涨幅最高达2000韩元,并于5月1日对4款产品再度提价1000韩元。 对此,LG生活健康方面表示,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导致进口材料、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持续上涨,公司作出价格调整不可避免。 ABLE C&C旗下品牌谜尚(MISSHA)和奥馥(A’pieu)也分别上调部分产品价格。谜尚的三色眼影和唇线笔等11款产品涨价,奥馥则对卸妆液、定妆粉以及化妆棉等7款产品进行调价。 与上述企业不同,爱茉莉太平洋(AMORE PACIFIC)表示,今年暂未计划单独上调雪花秀(Sulwhasoo)产品价格,但主打产品滋阴水乳、弹力面霜等系列会在年中进行升级换代,届时可能会伴随价格调整。 另一方面,独立品牌Rom&nd和朝鲜美女等表示目前暂无价格调整计划。Rom&nd相关人士称,材料价格确实有所上涨,但主力消费群体为年轻一代,价格调整可能会影响市场定位。因此,Rom&nd选择通过产品升级来控制成本,去年11月推出的Juicy Lasting Tint系列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容量从原来的5.5克减少到3.5克。 此外,入驻大创(DAISO)的美妆品牌产品数量和种类持续增长,满足消费者对高性价比化妆品的需求。统计显示,大创美妆品类营收在2021年增长52%,2022年增长50%,2023年大幅增长85%。 业内人士分析称,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性价比,品牌忠诚度降低,类似大创和独立品牌的高性价比产品成为消费者的新选择。在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市场中,价格竞争力已经成为品牌生存的关键因素。这也是许多品牌通过缩减容量或特定渠道定制产品来应对市场压力的原因所在。 6日,在首尔一家大型超市内,顾客正在试用化妆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0 20:07:45 -
韩车企业去年出口创9年新高 今年或因多重因素迎来下降拐点
据韩国汽车产业协会(KAMA)9日消息,去年,现代汽车、起亚、通用汽车韩国公司、KG Mobility(KGM)、雷诺韩国和塔塔大宇等6家国内整车企业共出口278.2639万辆整车,创下自2015年(297.4114万辆)以来的9年新高。然而,今年由于多重不确定性,预计汽车出口将出现下滑趋势。 虽然去年出口总量创纪录,但同比增幅仅为0.6%,远低于2024年20.3%的增长率。KAMA指出,北美市场需求回暖,加之SUV和混合动力车的持续热销,成为支撑出口的主要动力。然而,北美以外地区出口表现不佳,加之电动车需求放缓,导致整体增长趋缓。 分企业来看,现代汽车去年出口117.2633万辆,同比增长1.9%;起亚出口100.5182万辆,同比下降4.0%;通用汽车韩国公司出口47.3165万辆,增长9.8%;KG Mobility增长18.5%,出口6.2318万辆;雷诺韩国则下滑18.4%,出口6.7123万辆。 KAMA预计,今年国内整车企业出口量或降至270万辆,同比减少3.1%。新冠疫情后连续4年的高速增长带来的基数效应,使进一步增长难度加大。同时,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环境恶化,以及特朗普政府可能重启普遍关税的政策提议,都为出口前景增添了不确定性。 此外,全球电动车市场的需求停滞也令前景堪忧。现代汽车和起亚位于美国佐治亚州的在美首座电动汽车专用工厂——现代汽车集团Metaplant America(HMGMA)已投入运营,新能源车型的本地生产将直接减少相关车型的出口量。 KAMA方面表示:“今年汽车出口增长将受到多重因素制约,包括韩美贸易环境的恶化、中国在全球市场扩张带来的竞争加剧,以及企业海外生产布局对出口的替代效应。行业需重点关注市场变化,优化全球化战略。” 现代汽车蔚山工厂出口装船码头旁的露天堆货场,车辆正在等待装船。【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0 19:12:11 -
汇率风云再起 韩元贬值企业承压
【图片来源 AI】 一项调查显示,随着国内外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加之韩国政局动荡,韩元兑美元汇率显著攀升,韩国企业面临原材料采购费用及海外投资费用增加等多重压力。 大韩商工会议所面向50强大企实施《主要企业汇率影响深度调研》问卷调查并于9日发布的结果显示,多数企业在制定今年业务蓝图时,将韩元兑美元汇率预设在1350至1400韩元区间,占33.3%。预设汇率在1300至1350韩元区间的企业占29.6%,紧随其后。意味着,每10家大企中就有6家在今年的事业规划中适用了约1300韩元的汇率。此外,,预设1400至1450韩元及1450至1500韩元汇率区间的企业分别占18.5%和11.1%。大韩商工会议所分析称,鉴于企业规划时所依据的汇率与未来实际市场汇率之间必然存在偏差,企业需不断调整其经营回话、汇率管理标准及长远战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汇率环境。 调研还通过评分机制评估了汇率上涨对企业造成的困难程度,其中,“原材料及零部件采购成本增加”以3.70分得分最高,困难程度约大得分越高,满分为5分。其次依次为“海外投资费用增加”(3.30分)、“进口结算中的汇率损失”(3.15分)以及“外汇贷款还款压力增大”(2.93分)等。尽管汇率上扬有利于出口增长,但原材料进口成本的上升却对企业的营业利润构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多数受访企业预测,今年上半年汇率将持续走高,而“韩国国内政治不稳定”与“特朗普政府强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被视为主要的不确定因素。 面对汇率上升带来的挑战,企业普遍呼吁“加大对企业的外汇流动性支持力度”(63%)与“加快实施外汇市场稳定化措施”(63%)作为首要应对策略。大韩商工会议所调查本部长姜锡久(音)强调:“在增强企业资金流动性的同时,政府还需积极推进韩国经济体系的优化与结构性改革,以更好地抵御外部风险。”
2025-01-09 23:02:57 -
高物价下韩国民众选择"在家做饭"
韩国统计厅日前发布的《2024年12月及全年消费者物价动向》资料显示,去年韩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14.18,同比上涨2.3%,达到近四年来的最低水平。这一涨幅较2022年的5.1%和2023年的3.6%明显放缓,标志着物价压力有所缓解。 然而,进入新年以来,韩国食品和生活用品售价纷纷上涨。流通业相关人士表示,各种原材料涨价,加上韩元贬值,提价不可避免。新年的食品饮料和生活必需品价格预计将持续上升。 近期,部分韩国食品企业以巧克力和棕榈油价格上涨为由上调商品价格。好丽友旗下13种产品价格上月平均上涨10.6%;海太制果的10种产品售价平均上涨8.6%。此外,炸鸡品牌PURADAK旗下10款菜品价格自去年12月30日起上涨最多1000韩元(约合人民币5元)。 与此同时,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加剧,韩国经济正面临多重挑战。韩元贬值加剧了物价上涨压力,并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新政策可能将对韩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近期韩国政治动荡因素也可能将进一步推高韩国物价。 在此背景下,消费者为减少食品支出,逐渐倾向于选择“在家做饭”,推动了大型超市和便利店销售额大幅增长。易买得去年12月生鱼片和牛肉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8%和12%。乐天玛特速食品销售额同比增长5%,预制菜和寿司产品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5%和10%。 然而,随着诸多消费者选择“在家做饭”,餐厅、咖啡厅等直接受到影响,申请停业的个体工商户不断增加。根据韩国雇佣劳动部的数据,去年1月至11月,领取失业补贴的个体工商户达3319户,同比增长8.6%,创历史新高。 业内人士表示:“年末年初本是消费旺季,但由于韩国政局骤然紧张,社会氛围也陷入不安。受此影响,人们逐渐减少聚会和外出,消费情绪进一步走弱,对韩国的零售市场造成直接冲击。” 韩国大型超市的杯面柜台【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1-09 20:15:59
-
韩国时尚业借体育营销突围 品牌合作引领消费新潮流
近年来,韩国时尚行业加速推进体育营销,通过与各类体育团体的合作,吸引忠实粉丝群体并开拓新客户。众多品牌纷纷与足球、棒球、篮球、赛车等体育领域的团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提供赞助和支持,提升品牌效益。 在高物价、经济低迷等因素的影响下,韩国时尚市场面临萎缩。业内人士表示,时尚企业通过体育合作,特别是借助球衣等相关商品的销售,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推动粉丝消费,并确保未来客户基础的稳固。 据时尚业界13日消息,韩国时尚电商平台Musinsa自8日起推出由韩国篮球联赛(KBL)全明星赛官方球衣,发售“2024-25 KBL全明星特别套装”。该套装包括球员比赛时穿着的同款球衣、六款刺绣徽章及仿球衣设计的健身包。Musinsa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套装在发售前便受到了广泛关注,发售当天便迅速登顶Musinsa销量榜。” 阿迪达斯(adidas)也在积极拓展体育领域,近日与梅赛德斯-AMG马石油F1车队达成合作伙伴关系,进军赛车运动。凭借与顶级运动员合作的经验,阿迪达斯将为车队成员、车手及粉丝打造涵盖维修区、赛道及主看台的车队套装。首个系列将于2025年F1赛季开始前发布。 此外,阿迪达斯还与韩国职业棒球联赛(KBO)球队斗山熊队达成赞助协议。而彪马(PUMA)则通过与葡萄牙足球协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进一步扩大在足球领域的影响力,并将从今年起支持葡萄牙男女国家队及青少年队伍。 随着体育粉丝群体趋于年轻化,球衣等商品的受欢迎程度持续上升。根据Musinsa Player的统计数据,2024年球衣交易额较去年增长了约四倍,职业篮球、棒球及电子竞技等领域的球衣销量表现尤为强劲。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球衣等运动商品正逐步成为展现个性的时尚单品,尤其是搭配日常服饰的‘运动风’(Blockcore)吸引了更多年轻消费者。” “2024-25 KBL全明星特别套装”【图片来源 Musinsa】
2025-01-14 01:15:06 -
韩国大企起薪首破5000万韩元大关 全体企业平均达3675万韩元
【图片来源 AI】 一项调查显示,入职韩国大型企业的大学毕业生起薪显著增长,300人以上规模企业起薪首超5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5万元)。 韩国经营者总协会于12日发表的《韩国大学毕业生起薪分析及韩日大学毕业生的起薪比较》报告显示,以2023年为基准,韩国300人以上企业大学毕业生起薪(不含加班费等额外劳动报酬)平均为5001万韩元。该数据基于34岁以下大学毕业生新职员所获得的工资及特殊绩效薪酬(包括定期奖金、绩效奖金)总和计算得出。 数据显示,韩国全体企业的大学毕业生平均起薪为3675万韩元,300人以下企业的平均起薪(3238万韩元)仅达300人以上企业起薪的64.7%水平,凸显出企业规模对薪资水平影响显著。具体来看,30至299人规模的企业平均起薪为3595万韩元,5至29人规模的企业为3070万韩元,而不满5人的企业则仅为2731万韩元。若将额外绩效纳入薪资,全体企业的总起薪平均为3810万韩元,其中,300人以上企业的总起薪为5302万韩元,30至299人企业为3735万韩元,5至29人企业为3138万韩元,不满5人企业为2750万韩元。 韩国经营者总协会经济调查本部长河尚宇(音)表示:“大企业受工会溢价及高入职标准的影响,整体起薪水平均在高位。大企业有必要适度控制起薪的上调幅度,转而建立基于工作价值和成果进行合理奖励的工资体系。” 此外,500人以上规模的韩国大企业大学毕业生起薪,较日本大企业(1000人以上)高出许多。研究团队针对29岁以下大学毕业生进行的分析显示,以购买力评价(PPP)汇率为基准,韩国大企业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为5.7568万美元,较日本大企业的3.6466万美元高出57.9%。从全体企业层面来看,韩国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起薪(以PPP汇率为基准)为4.5401万美元,同样高于日本(3.4794万美元)。 河尚宇指出:“韩国大企业的起薪不仅远高于日本大企业,且与中小企业之间的起薪差距也十分显著。这一状况加剧了劳动市场内工作岗位的不匹配问题,并导致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年薪差距日益扩大。”
2025-01-14 00:10:27 -
韩国"午餐通胀"持续 在外就餐物价连涨三年
近年来,受高物价、高汇率和高利率等因素影响,韩国在外就餐价格连续三年涨幅超过3%。从普通市民常点的餐馆菜品到上班族日常依赖的公司食堂和便利店便当,餐饮价格普遍上涨,进一步加剧了“午餐通货膨胀”现象。 根据韩国统计厅国家统计门户网站(KOSIS)13日发布的数据,2024年在外就餐消费者物价指数为121.01,较2023年的117.38上涨3.1%。尽管涨幅低于2023年的6%,但仍高于整体消费者物价指数(2.3%)。 自2012年以来,在外就餐物价指数已连续12年高于整体消费者物价指数。其中,2022年上涨7.7%,2023年上涨6%,2024年的涨幅仍维持在3%以上。 具体来看,在外就餐菜单中,便当的价格涨幅最大,达5.9%;其次是炒年糕(5.8%)、汉堡(5.4%)和紫菜包饭(5.3%)。其他常见菜品如刀削面(4.8%)、炸鸡(4.8%)、冷面(4.2%)和米线(4.1%)也普遍上涨约4%。这一系列涨价趋势加重了民众的在外就餐成本负担。 与此同时,便利店便当(4.9%)和三角紫菜包饭(3.7%)等简单快餐的价格同样上涨3%至4%,进一步削弱了消费者寻找高性价比餐饮的选择空间。 公司食堂的价格涨幅尤为显著。2024年,公司食堂价格同比上涨6.9%,创下自2001年有统计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从2021年到2024年,公司食堂价格连续四年涨幅超过4%,许多上班族反映,公司食堂的性价比逐渐下降。 “午餐通胀”现象背后的主因之一,是气候变化引发的主要食材价格上涨。数据显示,2024年农畜水产品价格同比上涨5.9%,是整体消费者物价指数涨幅的两倍多。其中,水果价格上涨16.9%,蔬菜上涨8.1%,谷物上涨3.3%,而畜产品价格则相对稳定,仅上涨0.7%。 分析人士预计,“午餐通胀”现象将在2025年持续加剧。全球物价上涨趋势、汇率波动以及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可能进一步推动主要进口食材的价格上涨。韩国消费者联盟秘书长郑智延(音)表示:“气候变化和汇率波动等因素使得食品价格变动更加复杂。如果这一趋势持续,食品价格指数可能继续上升。” 在消费者对食品价格日益敏感的背景下,零售行业的性价比竞争愈加激烈。各大零售商和便利店相继推出低价餐饮产品吸引消费者。例如,易买得推出了仅售1900韩元(约合人民币9元)的紫菜包饭,比市场上普通紫菜包饭便宜约45%,以抢占低价食品市场份额。 首尔某商街的餐厅菜单【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3 20:16:06 -
联合国上调今年韩国经济增长预期至2.2%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以下简称“联合国”)于9日(当地时间)发布的《2025年中期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显示,预计韩国今年和明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均为2.2%,比去年预测值高出0.2个百分点。 报告预计,今年韩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转向内需。实际工资增长和金融成本下降等因素将为韩国经济复苏提供支持。 报告指出,由于美联储下调基准利率,预计今年韩国银行(央行)将进一步降息。但在这一过程中,韩国央行将综合考虑通胀压力和汇率等因素。 2023年,韩国韩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涨率为3.6%,到去年降至2.3%。报告预计,今年和明年的CPI增长率将分别为1.6%和1.8%,保持在1%左右的水平。 联合国的经济增长率预测数据高于韩国政府、全球投资银行(IB)和其他国际组织的预测。 根据韩国政府于本月2日发布《2025年经济政策方向》报告,预测今年韩国GDP增长率为1.8%。这一预测值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韩国开发研究院(KDI,2.0%)、亚洲开发银行(ADB,2.0%)和韩国银行(1.9%)等机构的预测。 此外,全球投资银行对韩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也纷纷出现下调。国际金融中心数据显示,八家全球投行对韩国明年经济增长率的平均预测为1.8%,较一个月前下降0.2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高盛(Goldman Sachs)和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从2.2%下调至1.8%;瑞银(UBS)从2.1%下调至1.9%;野村证券(Nomura)从1.9%下调至1.7%;摩根大通(JP Morgan)从1.8%下调至1.7%。巴克莱银行(Barclays)和汇丰银行(HSBC)则分别维持1.8%和1.9%的预测不变。 【图片提供 AI】
2025-01-10 23:34:34 -
全球经济悲观情绪蔓延 半数以上民众认为子女会比自己贫穷
美国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对36个国家的民众进行调查,并于当地时间9日公布结果显示,57%的受访者认为下一代的经济状况会不如父辈。对于未来经济前景的悲观情绪正在全球范围内扩散。 调查显示,发达国家对未来经济的悲观情绪更为明显。在所有受访国家中,法国有81%的受访者认为下一代会比父辈更贫穷,位居首位。英国和意大利分别以79%紧随其后。此外,加拿大(78%)、日本(77%)和美国(74%)等七国集团(G7)成员国的受访者也对未来经济持悲观看法。 韩国受访者的悲观情绪占比66%,与荷兰(69%)和南非(66%)相近。相比之下,印度的受访者对未来经济表现出高度乐观,75%认为下一代会比父辈更加富有。类似情况还出现在孟加拉国(73%)、印度尼西亚(71%)和菲律宾(70%)。 调查还显示,各国民众普遍视贫富差距为一项重大问题。在36个国家的受访者中,认为本国贫富差距“非常大”或“较大”问题的受访者占比高达84%。其中,德国和土耳其的比例均为92%,希腊和阿根廷也同为91%。 在韩国,82%的受访者认为本国贫富差距大,这一比例与澳大利亚(82%)、美国(83%)和日本(80%)接近。其中,47%的韩国受访者认为贫富差距问题“非常大”,35%认为“较大”。 韩国受访者对经济两极分化问题的看法受政治倾向影响显著。自称左派的受访者中,有66%认为贫富差距是“非常大的问题”,而自称右派的受访者中,这一比例仅为31%。两者相差35%,在36个受访国家中,差距仅次于美国(46%)和澳大利亚(40%)。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5-01-10 20:52:29 -
韩国银行营业网点持续减少 年内关店超50家
韩国银行(央行)经济统计系统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第三季度,韩国国内银行的营业网点总数为5849家,同比减少53家。 2012年,银行营业网点数量共7835家。随着手机银行等线上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网点数量在2017年跌破7000家,2022年第三季度跌破6000家后,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 近期,随着非面对面金融服务的普及,前往银行网点办理业务的客户逐渐减少。在这种背景下,各银行纷纷将多家营业网点合并重组为一家,实现网点规模化。友利银行从本月6日起已将21家营业网点与邻近网点合并。 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信息化和网络化高度发展的环境下,客户通过非面对面方式办理存款、贷款等金融业务已成为主流。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不得不缩减网点数量。” 然而,这一过程中,许多老年人因不熟悉手机银行操作,在办理金融业务时面临诸多不便。此外,各地区之间的网点数量差距也逐渐扩大。 韩国金融研究院上月发布的一份报告分析指出,老龄化程度越严重的地区,银行网点的可及性越低,这可能进一步加剧老年群体在金融服务方面的边缘化现象。 韩国四大商业银行的自动取款机(ATM)【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1-10 20:25:34 -
韩国美妆巨头掀涨价潮 独立品牌坚守价格博弈市场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与汇率波动导致材料和人工成本上升的背景下,韩国主要化妆品企业近期接连上调产品价格。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独立品牌化妆品选择维持目前价格,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据韩国美妆业界10日消息,LG生活健康宣布上调旗下品牌欧蕙(OHUI)、苏秘37°(SU:M37°)、BEYOND等部分产品价格。欧蕙本月已对115款产品价格上调1000至5000韩元(约合人民币5至25元),下月1日起还计划对Prime Advancer、Miracle Moisture系列4款产品再度上调5000韩元。 苏秘37°品牌也上调主打产品Micro-Active、Water-full等系列价格至多5000韩元,并计划下月作出进一步调整。BEYOND则计划下月提高13款产品价格,涨幅最高达2000韩元,并于5月1日对4款产品再度提价1000韩元。 对此,LG生活健康方面表示,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导致进口材料、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持续上涨,公司作出价格调整不可避免。 ABLE C&C旗下品牌谜尚(MISSHA)和奥馥(A’pieu)也分别上调部分产品价格。谜尚的三色眼影和唇线笔等11款产品涨价,奥馥则对卸妆液、定妆粉以及化妆棉等7款产品进行调价。 与上述企业不同,爱茉莉太平洋(AMORE PACIFIC)表示,今年暂未计划单独上调雪花秀(Sulwhasoo)产品价格,但主打产品滋阴水乳、弹力面霜等系列会在年中进行升级换代,届时可能会伴随价格调整。 另一方面,独立品牌Rom&nd和朝鲜美女等表示目前暂无价格调整计划。Rom&nd相关人士称,材料价格确实有所上涨,但主力消费群体为年轻一代,价格调整可能会影响市场定位。因此,Rom&nd选择通过产品升级来控制成本,去年11月推出的Juicy Lasting Tint系列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容量从原来的5.5克减少到3.5克。 此外,入驻大创(DAISO)的美妆品牌产品数量和种类持续增长,满足消费者对高性价比化妆品的需求。统计显示,大创美妆品类营收在2021年增长52%,2022年增长50%,2023年大幅增长85%。 业内人士分析称,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性价比,品牌忠诚度降低,类似大创和独立品牌的高性价比产品成为消费者的新选择。在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市场中,价格竞争力已经成为品牌生存的关键因素。这也是许多品牌通过缩减容量或特定渠道定制产品来应对市场压力的原因所在。 6日,在首尔一家大型超市内,顾客正在试用化妆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0 20:07:45 -
韩车企业去年出口创9年新高 今年或因多重因素迎来下降拐点
据韩国汽车产业协会(KAMA)9日消息,去年,现代汽车、起亚、通用汽车韩国公司、KG Mobility(KGM)、雷诺韩国和塔塔大宇等6家国内整车企业共出口278.2639万辆整车,创下自2015年(297.4114万辆)以来的9年新高。然而,今年由于多重不确定性,预计汽车出口将出现下滑趋势。 虽然去年出口总量创纪录,但同比增幅仅为0.6%,远低于2024年20.3%的增长率。KAMA指出,北美市场需求回暖,加之SUV和混合动力车的持续热销,成为支撑出口的主要动力。然而,北美以外地区出口表现不佳,加之电动车需求放缓,导致整体增长趋缓。 分企业来看,现代汽车去年出口117.2633万辆,同比增长1.9%;起亚出口100.5182万辆,同比下降4.0%;通用汽车韩国公司出口47.3165万辆,增长9.8%;KG Mobility增长18.5%,出口6.2318万辆;雷诺韩国则下滑18.4%,出口6.7123万辆。 KAMA预计,今年国内整车企业出口量或降至270万辆,同比减少3.1%。新冠疫情后连续4年的高速增长带来的基数效应,使进一步增长难度加大。同时,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环境恶化,以及特朗普政府可能重启普遍关税的政策提议,都为出口前景增添了不确定性。 此外,全球电动车市场的需求停滞也令前景堪忧。现代汽车和起亚位于美国佐治亚州的在美首座电动汽车专用工厂——现代汽车集团Metaplant America(HMGMA)已投入运营,新能源车型的本地生产将直接减少相关车型的出口量。 KAMA方面表示:“今年汽车出口增长将受到多重因素制约,包括韩美贸易环境的恶化、中国在全球市场扩张带来的竞争加剧,以及企业海外生产布局对出口的替代效应。行业需重点关注市场变化,优化全球化战略。” 现代汽车蔚山工厂出口装船码头旁的露天堆货场,车辆正在等待装船。【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0 19:12:11 -
汇率风云再起 韩元贬值企业承压
【图片来源 AI】 一项调查显示,随着国内外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加之韩国政局动荡,韩元兑美元汇率显著攀升,韩国企业面临原材料采购费用及海外投资费用增加等多重压力。 大韩商工会议所面向50强大企实施《主要企业汇率影响深度调研》问卷调查并于9日发布的结果显示,多数企业在制定今年业务蓝图时,将韩元兑美元汇率预设在1350至1400韩元区间,占33.3%。预设汇率在1300至1350韩元区间的企业占29.6%,紧随其后。意味着,每10家大企中就有6家在今年的事业规划中适用了约1300韩元的汇率。此外,,预设1400至1450韩元及1450至1500韩元汇率区间的企业分别占18.5%和11.1%。大韩商工会议所分析称,鉴于企业规划时所依据的汇率与未来实际市场汇率之间必然存在偏差,企业需不断调整其经营回话、汇率管理标准及长远战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汇率环境。 调研还通过评分机制评估了汇率上涨对企业造成的困难程度,其中,“原材料及零部件采购成本增加”以3.70分得分最高,困难程度约大得分越高,满分为5分。其次依次为“海外投资费用增加”(3.30分)、“进口结算中的汇率损失”(3.15分)以及“外汇贷款还款压力增大”(2.93分)等。尽管汇率上扬有利于出口增长,但原材料进口成本的上升却对企业的营业利润构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多数受访企业预测,今年上半年汇率将持续走高,而“韩国国内政治不稳定”与“特朗普政府强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被视为主要的不确定因素。 面对汇率上升带来的挑战,企业普遍呼吁“加大对企业的外汇流动性支持力度”(63%)与“加快实施外汇市场稳定化措施”(63%)作为首要应对策略。大韩商工会议所调查本部长姜锡久(音)强调:“在增强企业资金流动性的同时,政府还需积极推进韩国经济体系的优化与结构性改革,以更好地抵御外部风险。”
2025-01-09 23:02:57 -
高物价下韩国民众选择"在家做饭"
韩国统计厅日前发布的《2024年12月及全年消费者物价动向》资料显示,去年韩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14.18,同比上涨2.3%,达到近四年来的最低水平。这一涨幅较2022年的5.1%和2023年的3.6%明显放缓,标志着物价压力有所缓解。 然而,进入新年以来,韩国食品和生活用品售价纷纷上涨。流通业相关人士表示,各种原材料涨价,加上韩元贬值,提价不可避免。新年的食品饮料和生活必需品价格预计将持续上升。 近期,部分韩国食品企业以巧克力和棕榈油价格上涨为由上调商品价格。好丽友旗下13种产品价格上月平均上涨10.6%;海太制果的10种产品售价平均上涨8.6%。此外,炸鸡品牌PURADAK旗下10款菜品价格自去年12月30日起上涨最多1000韩元(约合人民币5元)。 与此同时,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加剧,韩国经济正面临多重挑战。韩元贬值加剧了物价上涨压力,并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新政策可能将对韩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近期韩国政治动荡因素也可能将进一步推高韩国物价。 在此背景下,消费者为减少食品支出,逐渐倾向于选择“在家做饭”,推动了大型超市和便利店销售额大幅增长。易买得去年12月生鱼片和牛肉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8%和12%。乐天玛特速食品销售额同比增长5%,预制菜和寿司产品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5%和10%。 然而,随着诸多消费者选择“在家做饭”,餐厅、咖啡厅等直接受到影响,申请停业的个体工商户不断增加。根据韩国雇佣劳动部的数据,去年1月至11月,领取失业补贴的个体工商户达3319户,同比增长8.6%,创历史新高。 业内人士表示:“年末年初本是消费旺季,但由于韩国政局骤然紧张,社会氛围也陷入不安。受此影响,人们逐渐减少聚会和外出,消费情绪进一步走弱,对韩国的零售市场造成直接冲击。” 韩国大型超市的杯面柜台【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1-09 20: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