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订阅’新闻 14个
-
【亚洲人之声】OTT平台限制共享账号 用户还愿意买单吗?
近年来,在线视频服务(OTT)市场竞争加剧,订阅费用上调、广告模式扩展、账号共享受限,用户的观看体验正悄然发生变化。韩国本土OTT平台TVING近日宣布,自4月起限制非同住者共享账号。该政策恰逢韩国职业棒球(KBO)赛季开幕,平台显然希望借助独家赛事内容吸引更多订阅用户。然而,这一策略能否真正稳固用户基础,仍存变数。 作为TVING的长期用户,笔者早已习惯与朋友共享账号。然而,随着平台新规的实施,这一便利被取消,不禁令人重新审视订阅的必要性。事实上,这一问题并非个例,许多OTT用户正面临同样的困扰。 全球OTT巨头奈飞(Netflix)自2023年起推行共享账号额外收费政策,并在短期内实现订阅增长。然而,韩国市场或呈现不同走势。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韩国OTT用户使用共享账号,其中六成以上表示,如被限制共享,将考虑取消订阅。笔者身边已有不少用户因奈飞政策调整而转向性价比更高的平台。 不可否认的是,OTT平台正面临来自用户和盈利之间的双重压力。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平台不仅需要提供独家内容,还应注重优化整体观看体验,例如提升平台稳定性、推出个性化推荐等服务。而在收费模式方面,也应根据用户需求不断调整,避免因过高的费用或过于严格的共享政策而流失用户。 就笔者而言,TVING的策略或许能在短期内吸引部分用户,尤其是对独家赛事内容有强烈需求的体育迷。然而,从长期来看,OTT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仍在于优质内容与合理定价。如何在盈利与用户体验之间取得平衡,将是决定平台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图片提供 GettyImageBank】
2025-03-25 00:19:57 -
韩国流媒体竞逐全球化 本土平台加速整合迎战奈飞
随着奈飞持续加大内容投资力度,韩国流媒体行业正加速推进合作与海外扩张,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然而,业内普遍认为,韩流内容已步入成熟阶段,唯有转型为“全球流媒体枢纽”,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奈飞近日宣布,今年将把内容投资预算提升至180亿美元,较去年增长约11%,凸显其持续推进“增长模式”的战略意图。奈飞首席财务官斯宾塞·纽曼表示,公司作为全球娱乐企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内容支出尚未触及峰值。目前全球仅40%的联网家庭订阅奈飞,仅占其潜在市场的6%,未来增长空间广阔。 截至去年年底,奈飞全球订阅用户总数预计约为3.016亿。斯宾塞·纽曼特别提及,《鱿鱼游戏》等全球爆款剧集的出现,进一步证明了韩国内容的国际吸引力。奈飞计划在2023年至2026年间向韩国内容投资25亿美元,若整体预算提升至180亿美元,韩国市场的年均投资额或将增至11.5亿美元。 面对奈飞的强势扩张,韩国本土流媒体平台TVING和Wavve正加速资源整合,试图突破国内市场饱和瓶颈,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TVING计划进军亚洲和美洲市场,而Wavve则通过其美国子公司Wavve Americas,在包括美国和欧洲在内的78个国家(地区)运营平台。 其中,Wavve Americas推出的KOCOWA平台专注于服务全球韩流粉丝,自2017年以来已覆盖美国、英国、西班牙等73个国家(地区),订阅用户突破100万,并于2021年在美国市场实现盈利。 业界分析认为,韩国流媒体要在全球竞争格局中占据优势,必须打造差异化的韩国文化内容、构建稳定的供应链,并提升本地化能力,包括技术优化、用户体验升级及营销策略调整等。专家建议,通过深化整合希杰娱乐(CJ ENM)和主要电视台等核心内容资源,以及SK电讯等通信基础设施,可进一步提升海外市场竞争力。 此外,与中小型制作公司合作、丰富内容类型,同时优化字幕、配音、本地支付方式及营销渠道,也是拓展国际市场的关键。为缩小与奈飞等巨头的差距,引入外资、设立内容基金及推动联合投资等多元化融资手段同样至关重要。 K-EnterTech Hub代表韩正勋(音)表示:“韩国流媒体平台必须将韩流热潮转化为‘枢纽化’优势,才能真正与全球巨头竞争。未来两到三年,将是韩国流媒体缩小与奈飞差距的关键窗口期。” 电视剧《鱿鱼游戏》第二季剧照【图片来源 奈飞】
2025-03-09 23:55:15 -
订阅经济持续升温 年轻爱智能 中老年重健康
【图片来源 韩联社】 在全体消费市场中,订阅服务持续升温,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大韩商工会议所以1000名成年男女为对象进行“消费者订阅服务使用实态”问卷调查,并于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订阅服务在消费者中普及率极高,高达94.8%的受访者表示曾使用过订阅服务。在各类订阅服务中,视频流媒体平台以60.8%的比例位居首位,成为消费者体验最多的订阅服务类型。网购会员(52.4%)、网络及电视服务(45.8%)、音源及电子书(35.5%)、净水器(33.8%)以及外卖服务(32.5%)等紧随其后。 从订阅数量来看,每人订阅3至4个平台的比例最高,达39.8%,其次依次为1至2个平台(33.9%)、5至6个平台(17.2%)以及7个以上平台(9.1%)。在月订阅费用方面,费用在3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50元)以下的消费者占比最高,为30.5%,但同时也有14.9%的消费者月订阅费用超过15万韩元。具体来看,各费用区间的分布相对均衡,22.9%的受访者表示消费3万至5万韩元,22.3%的受访者表示消费5万至10万韩元,9.4%的受访者则表示消费10万至15万韩元,显示出消费者对于订阅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不同年龄段消费者对于新订阅服务的偏好存在差异。20多岁人群最想订阅的服务为生成型AI,占比达23%,显示出年轻一代对于新兴科技的浓厚兴趣。而40至60多岁人群则更倾向于订阅健康及生活家电服务,占比高达25%,反映出中老年群体对于健康和生活品质的关注。商工会议所分析指出,这一变化体现了消费者需求从过去以文化信息为中心向贴近生活的商品需求的转变。 在订阅服务的优缺点方面,消费者普遍认为其优点在于提供针对性服务(64.9%)和费用低廉(58.8%)。然而,难管理月均订阅金额(77.4%)和取消订阅难(47.2%)等问题也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全球订阅市场呈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据全球调查机构Gartner预测,全球订阅市场将从2020年的804万亿韩元增至2025年的1200万亿韩元。大韩商工会议所数字革新组长李恩哲(音)表示:“订阅服务以合理的价格提供了针对性服务和最新商品,符合当前的消费趋势。企业应该积极开发最适合消费者需求的订阅模式,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2025-02-19 20:00:20 -
韩国银行官方YouTube订阅破10万 行长李昌镛力推公众沟通
据韩国银行(央行)4日消息,央行官方优兔(YouTube)频道的订阅人数于上月31日突破10万。截至本月3日,订阅人数已达到10.2万。 在政府官方YouTube频道中,韩国银行的订阅人数远超排名第二的企划财政部(5.3万),稳居首位。 据悉,韩国银行的YouTube频道于2013年开设,从2020年开始正式上传视频内容。该频道的视频数量逐年增加,从2020年的108个增长至2021年的159个、2022年的168个、2023年的175个,去年达到187个。 随着视频数量的增加,订阅人数也显著增长。订阅人数从2020年为2.5万,2021年增至4.2万,2022年达到5.4万,2023年为6.5万,去年则攀升至8.8万。 韩国银行推出了多个系列视频内容,包括介绍央行报告的“BOK政策简报”、通俗易懂的“轻松读懂经济指标”以及贴近生活的“生活中支付故事”等。此外,韩国银行还与韩国知名经济类YouTube博主“Syuka”合作制作了视频内容。不过,与普通YouTube频道不同,韩国银行并未通过发布视频内容获取收益。 自韩国银行行长李昌镛上任以来,他一直致力于加强央行与公众的沟通交流。在这一基调下,除了优兔频道外,韩国银行还积极运营其他社交媒体平台。目前,韩国银行的Facebook粉丝量达到5.5万,Instagram为2.7万,Kakao Story为1.2万,X(推特)为6000左右。 韩国银行行长李昌镛【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2-04 21:33:22 -
【亚洲人之声】爱国主义是流氓最后的庇护所
本月19日凌晨,首尔西部地方法院批准对总统尹锡悦的拘留令后,情绪激动的尹锡悦支持者为泄愤闯入法院。从媒体公开的照片来看,完全丧失理智的他们对法律最高权威机关法院进行无差别的打砸破坏。有人使用灭火器或投掷石块砸碎法院的门窗玻璃,大肆破坏公共物品,有人手持钢管大喊:“(签发拘留令的)法官在哪里?”,暴力踹开一间一间办公室试图报复,场面混乱长达3个多小时,很难想象这是2025年发生在民主发达国家的场景。 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警方抓捕的参与暴动的90人中,有46人为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虽未公开性别但推测大部分为男性。2016年,前总统朴槿惠面临弹劾危机时,所谓“太极旗部队”首次登场,大部分为中老年群体。但这次,同时举着太极旗和美国星条旗的年轻男性站在了反对弹劾尹锡悦集会的最前方。这群人自诩“爱国青年”,共同的特征有桎梏于油管上极端保守频道的信息茧房,对韩国社会近年来渐趋尖锐的性别对立、贫富差距等心存不满,打着“爱国”、“守护民主自由”的旗号来泄私愤等等。 订阅人数超过72万和接近80万的油管频道“Ground C”、“新男性连带”近来在极端保守年轻人中十分受欢迎,这些频道上传的《一起去总统官邸战斗吧!》《参加尹锡悦弹劾集会的中国人》等视频题目极具煽动之能事,博主们将“爱国”当做一门生意,靠流量赚得盆满钵满。 英国思想家塞缪尔·约翰逊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爱国主义是流氓最后的庇护所”,这次南部地方法院暴动是极右翼势力对司法体系公信力赤裸裸的挑战,对宪法秩序根基的重大挑衅,决不能被容忍,调查机关和执法部门应依法严惩,拨乱反正,尽快平息事件造成的恶劣影响。
2025-01-23 02:59:26 -
数字化赋能"在家医美" 韩国美容设备产业借势起飞
韩流热潮持续升温,韩妆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知名度和需求节节攀升,韩国医美市场也凭借不断创新实现逆势增长,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然而,高物价背景下,定期前往医美诊所进行皮肤管理的平均费用高达1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300元),令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因此“家庭医美(Home Beauty)”概念应运而生,备受消费者青睐。 韩国美妆热潮从化妆品逐步扩展至美容设备产业。特别是小型居家美容仪,凭借其高性价比的优势,销量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小型美容仪凭借高频超声波等先进技术,具备改善皱纹、美白、镇静皮肤等多种功能,满足消费者在家享受专业级美容护理的需求。 韩国美容产业统计数据显示,以2024年第三季度为基准,韩国小型美容仪市场规模已达1500亿韩元,年均增长率(CAGR)高达12.6%,增势强劲。根据《韩妆产业变化》报告,2024年化妆品产业呈六大趋势,包括美容技术、家庭美容设备、护肤及功能性化妆品、清洁美容、可持续美容以及“肌肤极简主义”(Skin Minimalism)。其中,“肌肤极简主义”作为新兴护肤理念,将极简主义与健康肌肤管理相结合,成为备受关注的消费趋势。 从市场表现来看,美容技术企业APR凭借其在韩国美容设备市场的卓越表现,市场占有率超过32%,稳居行业首位。旗下美妆品牌Medicube推出的美容设备,自2021年上市首年取得5万台的销售佳绩后,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销量更是突破250万台大关,年均销量达100万台,增长势头显著。 同时,LG电子和东国制药等大企业也相继加入美容设备市场竞争。LG电子推出LG Pra.L提拉美容仪,东国制药推出森特莲(Centelian24),年内创200亿韩元规模的销售额等,不仅带动销售业绩增长,也进一步推动美容设备市场的火热发展。 随着韩国美容市场的不断扩大,美容技术产业的规模也随之增长。然而,产品价格差异悬殊,从20万韩元至400万韩元不等,给消费者带来了选择上的困扰和经济上的压力。为了减轻消费者的价格负担,美容技术企业纷纷推出“订阅服务”,以低廉的价格租赁最先进的产品,提高消费者的接受度,并有效带动美容设备市场的整体增长。其中,“Homethera30”作为最早提供订阅型美容设备租赁服务的平台,以月均10万韩元的价格,让消费者能够轻松享受到价值200万美容仪的护肤效果。 此外,美容技术企业正加速拥抱数字化,以提供更加精准的个性化服务。众多美容企业纷纷将智能技术融入营销战略,不断推陈出新,多元化设备产品层出不穷,以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近日,Medicube率先推出美容仪数字化应用程序服务。用户只需简单连接应用程序,便能轻松调节美容设备模式、强度以及LED灯光模式。该程序还能通过分析用户肤质,为其量身定制专属的护肤程序,深度实现美容服务个性化。随着美容市场日益活跃,技术不断革新,“在家医美”已成为现实,通过蓝牙与应用程序的互联互通,为顾客提供前所未有的护肤体验。 在数据驱动的时代,美容技术企业也在积极积累并分析顾客数据,以此为基石,持续研发更加完善、高效的产品。APR通过对Medicube Booster Pro产品一年间用户数据的深入分析,成功推出性能进一步优化的Booster Pro Mini产品。同时,爱茉莉太平洋旗下美妆设备品牌MakeON也紧跟潮流,在therapy3产品搭载蓝牙连接功能,能够实时确认皮肤状况,从而提供更加精准的皮肤管理方案。 韩国居家美容设备不仅在国内市场备受追捧,在海外也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韩国美容仪出口额高达2.3297万亿韩元,同比(1.1108万亿韩元)激增109.7%。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韩国美容仪出口便持续攀升,但一年内出口额增加两倍以上尚属首次。关税厅资料显示,韩国美容设备已出口至全球91个国家,其中,美国是最大的出口市场,占46.5%,其次依次为日本(16%)、中国香港(13.4%)、新加坡(5.7%)等。 据分析,韩国居家美容设备在海外市场的成功,得益于产业的成长潜力与消费者需求的深刻变化。韩国贸易协会(KITA)日前发布《韩国美妆出口现状及新潜力市场》报告指出,与其他产业相比,美容设备利润率高,市场潜力巨大,因此,投资者持续涌入。同时,随着全球范围内对防止老化和美容感兴趣的消费者群体不断扩大,美容设备的需求也在逐年增长。 业界专家普遍认为,截至目前,韩国居家美容设备产业仍处于出海的初级阶段,为了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企业需要深入分析本土消费者需求,制定差别化战略,并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以确保核心竞争力,实现长远发展。
2025-01-07 17:23:20 -
Naver Clip与博客持续增长 年轻用户引领内容创作热潮
自去年推出以来,Naver旗下短视频服务Clip持续高速增长。付费内容订阅和博客流量显著提升,这一趋势主要受两极化内容的推动。据Naver23日消息,上个月Clip的播放量较去年12月增长了7倍。 Naver于去年8月推出Clip,并在同年11月通过Naver应用的更新向所有用户开放。Naver表示:“尽管Instagram Reels和YouTube Shorts在韩国市场占据了先发优势,但我们评估,今年年初Clip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越TikTok。” 同期,Clip的频道数量增长了3倍,内容产量提升了5倍。当前,Naver正积极加强与My Place等平台的联动,不断扩展Clip的生态系统。 此外,Naver于2021年推出的付费内容服务Naver Premium Content也保持稳步增长。截至上个月,该服务的订阅人数和内容交易额较去年均翻了一倍,频道数量新增约1000个。 随着付费订阅用户持续增加,已有超过25万用户通过平台购买创作者内容,订阅两个及以上频道的用户数量较去年增长了3倍以上。 以10至20岁年轻人为主导的“写作热潮”持续强劲,这一趋势推动了Naver博客的历史性增长。数据显示,从去年11月至今年10月底,新创建博客数量达214万个,总使用时长突破了7亿小时。 与去年新增的136万个博客相比,今年的增长势头显著回升,并接近2022年新增的200万个博客的规模。与博客热潮兴起的2020年相比,今年的博客创作者数量增长了30%,其中年轻群体的增幅最为明显:10多岁的创作者增长了55%,20多岁增长了52%,30多岁增长了33%。 Naver指出,10至30岁的年轻用户占所有博主的比例达到65%,这一占比自2020年以来始终保持在60%以上。 Naver Clip宣传图【图片来源 Naver】
2024-12-23 19:22:42 -
韩国内容产业面临结构性危机 成本高企致消费选择匮乏
继电视剧《鱿鱼游戏》和《超异能族》之后,韩国内容产业未能延续推出现象级作品的势头,消费者面临娱乐选择日益单一的困境。分析认为,韩国内容产业生态系统正面临结构性脆弱,多项技术进步带来的“漏洞”正冲击音乐、电视剧、电影和网漫等多个领域。 与此同时,内容消费成本持续攀升。奈飞(Netflix)、迪士尼+(Disney+)、TVING、Coupang Play等主要在线视频服务(OTT)平台相继提高订阅费,“流媒体通胀”现象愈发明显。以谷歌为例,其YouTube Premium订阅费去年年底从10450韩元(约人民币53元)上涨至14900韩元,涨幅高达42.5%。 电视剧《超异能族》海报【图片来源 迪士尼+】 受新冠疫情影响,电影院票价在疫情期间上涨至约15000韩元,并持续维持这一水平。如今,一张电影票的价格与OTT平台一个月的订阅费用相当,使得更多消费者选择在家观看电影而非前往电影院。 音乐领域也存在类似现象。尽管单张专辑的价格保持在2万韩元以下,但专辑种类却在不断增加,如普通专辑、套装专辑和平台专辑等。如果消费者出于收藏目的购买多张专辑,花费可能高达数十万韩元。然而,根据韩国消费者院的调查,75.9%的消费者购买专辑是出于收藏目的。 在电视剧领域,即便热播剧的收视率突破10%,但商业收益的转化依旧乏力。希杰娱乐(CJ ENM)、Studio Dragon、SLL等大型制作公司今年第三季度纷纷出现亏损。电影方面则更加严峻,今年仅《破墓》《犯罪都市4》《头脑特工队2》和《老手2》突破了500万观影人次。 韩国内容企业面临的根本问题在于,尽管消费者的支出持续增加,但企业的制作成本也急剧上升,收入难以转化为实际利润。企业投入越多,亏损越大。为弥补亏损,消费者的经济负担也在进一步加重,形成了结构性危机。 首尔某电影院内张贴的《犯罪都市4》海报【图片来源 韩联社】 如果企业盈利状况得不到改善,内容投资势必缩减。例如,电视台和OTT平台已大幅减少高成本电视剧的制作。根据NH投资证券的数据,目前韩国电视台的电视剧排期仅为66部,较2021年减少了28%。 此外,随着制作费用的大幅攀升,降低内容成本的难度持续增加。为实现盈利,企业需在维持或提升消费者付费意愿的同时,寻找有效的成本削减方式。然而,除OTT平台外,海外市场等多元化收入渠道的开拓进展缓慢。奈飞、迪士尼+、TVING等OTT平台正尝试通过推出广告订阅服务或限制账号共享来增加收入,但这些举措可能进一步加重消费者的经济负担。 Coupang Play官网页面【图片来源 Coupang Play官网截图】 韩国内容产业的另一大结构性问题是非法复制与传播。大量资金未能流向创作者、平台与消费者,而是被非法渠道截留。例如,“noonooTV”这一非法流媒体网站去年初为韩国内容行业带来了高达4万亿韩元的经济损失。该平台非法传播了韩国主要电视台、OTT平台和电影的绝大部分内容。而在网漫和小说领域,今年8月被关闭的非法分发网站“AGITOON”非法传播了超过250万部网络小说和74万部漫画,几乎覆盖了韩国所有流通的网漫和小说内容。 业界普通认为,提升消费者对知识产权的认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仅依靠政府打击非法网站的努力不足以彻底扭转局面,因为用户仍会转向其他非法渠道,这不仅削弱了内容企业的资金链,还可能最终使娱乐选择更加匮乏。
2024-12-22 09:55:35 -
三星电子启动全球战略会议 规划明年业务蓝图
三星电子【韩联社】 据财界17日消息,三星电子近日结束年末人事调整与组织架构优化,旨在全球多重挑战下探寻发展新路径。即日起,三星电子将启动为期三日的全球战略会议,聚焦规划未来一年的业务蓝图。 此次会议将分批次进行,设备体验(DX)与移动体验(MX)部门率先于17日展开战略会议;影像显示器(VD)、生活家电(DA)及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将依次于18日和19日接连举行。 三星电子全球战略会议于每年6月和12月分两次举行,汇聚各部门高管参与,回顾业务绩效,就长远战略规划及来年目标深度交流并交换意见。据悉,本次会议三星会长李在镕不会像往年一样亲自莅临会场,而是仅确认战略汇报。 在全球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加剧的情况下,预计本次会议将着重探讨产品线的市场拓展策略及在高汇率风险下的应对举措。MX部门将围绕明年上半年上市的Galaxy S25系列产品的组合策略和销售规划展开深入讨论。探旨在巩固高端智能手机市场领导地位的同时,制定有效策略以应对来自中国的低价攻势。 家电方面,将聚焦于全球顶尖家电与信息技术展览“CES 2025”上展示的新产品阵容及市场推广方案,并深入探讨家电订阅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以及针对不同市场需求的本土化营销策略。 DS部门方面,会议将深刻反思今年包括高带宽存储器(HBM)在内的半导体业务市场表现,积极探索多元化解决方案以重振竞争力。鉴于明年特朗普政府上台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DS部门将密切分析半导体市场趋势,制定前瞻性策略,力求将潜在风险降至最低。 三星电子相关人士表示:“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与便捷的生活,将致力于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且差异化的产品,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引领行业前行。”
2024-12-17 20:09:26 -
韩国OTT巨头合并在即 TVING与Wavve联手挑战奈飞霸主地位
韩国两大在线视频服务(OTT)平台TVING和Wavve的合并正在稳步推进。若能通过公平交易委员会的企业合并审查,两家公司有望最早于明年下半年推出整合后的流媒体服务,与奈飞(Netflix)展开直接竞争。按订阅用户和收入计算,合并后的市场份额将接近40%。 此次合并旨在整合资源,降低节目采购成本和营销费用,以改善长期亏损状况。自成立以来,TVING和Wavve均未实现盈利,去年分别亏损142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4亿元)和791亿韩元。合并后,双方计划通过收入和利润增长进一步拓展全球市场。 为了吸引更多订阅用户,K-EnterTech Hub代表韩正勋(音)建议,TVING和Wavve可以通过扩展广告模式、推出体育捆绑产品、发展直播电商等方式提升变现能力。此外,还可采用基于广告的免费流媒体电视(FAST)模式,以充分挖掘内容的长尾效应。业内人士表示,两家公司还可以参考迪士尼的成功经验,例如双重捆绑和三重捆绑策略,以及一体化的应用程序整合模式。 合并后,TVING和Wavve计划推出一个单一平台,以整合双方的内容资源,提升用户体验和使用便利性。然而,由于两者用户群存在一定重叠,合并产生的协同效应可能低于预期,但在韩国市场依然具有显著优势。目前,除奈飞外,其他美国OTT平台在韩国的表现普遍不佳,而本土OTT凭借贴近用户需求的内容制作能力和更高的文化适配性,仍占据主导地位。 从长远来看,关键挑战在于如何在亚洲乃至全球市场中站稳脚跟。根据美国《综艺》杂志的预测,未来五年OTT市场的重心预计将转向亚洲,其中中国平台可能占据重要地位。韩正勋表示,若韩国OTT平台忽视亚洲市场,可能会在竞争中落后于新兴的中国OTT平台。 对TVING和Wavve而言,此次合并无疑是一次重要契机。能否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并结合本土市场优势,在稳固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推动国际化扩张,将成为决定其长期竞争力与发展前景的关键所在。 TVING和Wavve【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03 19:55:05
-
【亚洲人之声】OTT平台限制共享账号 用户还愿意买单吗?
近年来,在线视频服务(OTT)市场竞争加剧,订阅费用上调、广告模式扩展、账号共享受限,用户的观看体验正悄然发生变化。韩国本土OTT平台TVING近日宣布,自4月起限制非同住者共享账号。该政策恰逢韩国职业棒球(KBO)赛季开幕,平台显然希望借助独家赛事内容吸引更多订阅用户。然而,这一策略能否真正稳固用户基础,仍存变数。 作为TVING的长期用户,笔者早已习惯与朋友共享账号。然而,随着平台新规的实施,这一便利被取消,不禁令人重新审视订阅的必要性。事实上,这一问题并非个例,许多OTT用户正面临同样的困扰。 全球OTT巨头奈飞(Netflix)自2023年起推行共享账号额外收费政策,并在短期内实现订阅增长。然而,韩国市场或呈现不同走势。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韩国OTT用户使用共享账号,其中六成以上表示,如被限制共享,将考虑取消订阅。笔者身边已有不少用户因奈飞政策调整而转向性价比更高的平台。 不可否认的是,OTT平台正面临来自用户和盈利之间的双重压力。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平台不仅需要提供独家内容,还应注重优化整体观看体验,例如提升平台稳定性、推出个性化推荐等服务。而在收费模式方面,也应根据用户需求不断调整,避免因过高的费用或过于严格的共享政策而流失用户。 就笔者而言,TVING的策略或许能在短期内吸引部分用户,尤其是对独家赛事内容有强烈需求的体育迷。然而,从长期来看,OTT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仍在于优质内容与合理定价。如何在盈利与用户体验之间取得平衡,将是决定平台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图片提供 GettyImageBank】
2025-03-25 00:19:57 -
韩国流媒体竞逐全球化 本土平台加速整合迎战奈飞
随着奈飞持续加大内容投资力度,韩国流媒体行业正加速推进合作与海外扩张,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然而,业内普遍认为,韩流内容已步入成熟阶段,唯有转型为“全球流媒体枢纽”,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奈飞近日宣布,今年将把内容投资预算提升至180亿美元,较去年增长约11%,凸显其持续推进“增长模式”的战略意图。奈飞首席财务官斯宾塞·纽曼表示,公司作为全球娱乐企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内容支出尚未触及峰值。目前全球仅40%的联网家庭订阅奈飞,仅占其潜在市场的6%,未来增长空间广阔。 截至去年年底,奈飞全球订阅用户总数预计约为3.016亿。斯宾塞·纽曼特别提及,《鱿鱼游戏》等全球爆款剧集的出现,进一步证明了韩国内容的国际吸引力。奈飞计划在2023年至2026年间向韩国内容投资25亿美元,若整体预算提升至180亿美元,韩国市场的年均投资额或将增至11.5亿美元。 面对奈飞的强势扩张,韩国本土流媒体平台TVING和Wavve正加速资源整合,试图突破国内市场饱和瓶颈,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TVING计划进军亚洲和美洲市场,而Wavve则通过其美国子公司Wavve Americas,在包括美国和欧洲在内的78个国家(地区)运营平台。 其中,Wavve Americas推出的KOCOWA平台专注于服务全球韩流粉丝,自2017年以来已覆盖美国、英国、西班牙等73个国家(地区),订阅用户突破100万,并于2021年在美国市场实现盈利。 业界分析认为,韩国流媒体要在全球竞争格局中占据优势,必须打造差异化的韩国文化内容、构建稳定的供应链,并提升本地化能力,包括技术优化、用户体验升级及营销策略调整等。专家建议,通过深化整合希杰娱乐(CJ ENM)和主要电视台等核心内容资源,以及SK电讯等通信基础设施,可进一步提升海外市场竞争力。 此外,与中小型制作公司合作、丰富内容类型,同时优化字幕、配音、本地支付方式及营销渠道,也是拓展国际市场的关键。为缩小与奈飞等巨头的差距,引入外资、设立内容基金及推动联合投资等多元化融资手段同样至关重要。 K-EnterTech Hub代表韩正勋(音)表示:“韩国流媒体平台必须将韩流热潮转化为‘枢纽化’优势,才能真正与全球巨头竞争。未来两到三年,将是韩国流媒体缩小与奈飞差距的关键窗口期。” 电视剧《鱿鱼游戏》第二季剧照【图片来源 奈飞】
2025-03-09 23:55:15 -
订阅经济持续升温 年轻爱智能 中老年重健康
【图片来源 韩联社】 在全体消费市场中,订阅服务持续升温,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大韩商工会议所以1000名成年男女为对象进行“消费者订阅服务使用实态”问卷调查,并于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订阅服务在消费者中普及率极高,高达94.8%的受访者表示曾使用过订阅服务。在各类订阅服务中,视频流媒体平台以60.8%的比例位居首位,成为消费者体验最多的订阅服务类型。网购会员(52.4%)、网络及电视服务(45.8%)、音源及电子书(35.5%)、净水器(33.8%)以及外卖服务(32.5%)等紧随其后。 从订阅数量来看,每人订阅3至4个平台的比例最高,达39.8%,其次依次为1至2个平台(33.9%)、5至6个平台(17.2%)以及7个以上平台(9.1%)。在月订阅费用方面,费用在3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50元)以下的消费者占比最高,为30.5%,但同时也有14.9%的消费者月订阅费用超过15万韩元。具体来看,各费用区间的分布相对均衡,22.9%的受访者表示消费3万至5万韩元,22.3%的受访者表示消费5万至10万韩元,9.4%的受访者则表示消费10万至15万韩元,显示出消费者对于订阅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不同年龄段消费者对于新订阅服务的偏好存在差异。20多岁人群最想订阅的服务为生成型AI,占比达23%,显示出年轻一代对于新兴科技的浓厚兴趣。而40至60多岁人群则更倾向于订阅健康及生活家电服务,占比高达25%,反映出中老年群体对于健康和生活品质的关注。商工会议所分析指出,这一变化体现了消费者需求从过去以文化信息为中心向贴近生活的商品需求的转变。 在订阅服务的优缺点方面,消费者普遍认为其优点在于提供针对性服务(64.9%)和费用低廉(58.8%)。然而,难管理月均订阅金额(77.4%)和取消订阅难(47.2%)等问题也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全球订阅市场呈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据全球调查机构Gartner预测,全球订阅市场将从2020年的804万亿韩元增至2025年的1200万亿韩元。大韩商工会议所数字革新组长李恩哲(音)表示:“订阅服务以合理的价格提供了针对性服务和最新商品,符合当前的消费趋势。企业应该积极开发最适合消费者需求的订阅模式,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2025-02-19 20:00:20 -
韩国银行官方YouTube订阅破10万 行长李昌镛力推公众沟通
据韩国银行(央行)4日消息,央行官方优兔(YouTube)频道的订阅人数于上月31日突破10万。截至本月3日,订阅人数已达到10.2万。 在政府官方YouTube频道中,韩国银行的订阅人数远超排名第二的企划财政部(5.3万),稳居首位。 据悉,韩国银行的YouTube频道于2013年开设,从2020年开始正式上传视频内容。该频道的视频数量逐年增加,从2020年的108个增长至2021年的159个、2022年的168个、2023年的175个,去年达到187个。 随着视频数量的增加,订阅人数也显著增长。订阅人数从2020年为2.5万,2021年增至4.2万,2022年达到5.4万,2023年为6.5万,去年则攀升至8.8万。 韩国银行推出了多个系列视频内容,包括介绍央行报告的“BOK政策简报”、通俗易懂的“轻松读懂经济指标”以及贴近生活的“生活中支付故事”等。此外,韩国银行还与韩国知名经济类YouTube博主“Syuka”合作制作了视频内容。不过,与普通YouTube频道不同,韩国银行并未通过发布视频内容获取收益。 自韩国银行行长李昌镛上任以来,他一直致力于加强央行与公众的沟通交流。在这一基调下,除了优兔频道外,韩国银行还积极运营其他社交媒体平台。目前,韩国银行的Facebook粉丝量达到5.5万,Instagram为2.7万,Kakao Story为1.2万,X(推特)为6000左右。 韩国银行行长李昌镛【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2-04 21:33:22 -
【亚洲人之声】爱国主义是流氓最后的庇护所
本月19日凌晨,首尔西部地方法院批准对总统尹锡悦的拘留令后,情绪激动的尹锡悦支持者为泄愤闯入法院。从媒体公开的照片来看,完全丧失理智的他们对法律最高权威机关法院进行无差别的打砸破坏。有人使用灭火器或投掷石块砸碎法院的门窗玻璃,大肆破坏公共物品,有人手持钢管大喊:“(签发拘留令的)法官在哪里?”,暴力踹开一间一间办公室试图报复,场面混乱长达3个多小时,很难想象这是2025年发生在民主发达国家的场景。 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警方抓捕的参与暴动的90人中,有46人为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虽未公开性别但推测大部分为男性。2016年,前总统朴槿惠面临弹劾危机时,所谓“太极旗部队”首次登场,大部分为中老年群体。但这次,同时举着太极旗和美国星条旗的年轻男性站在了反对弹劾尹锡悦集会的最前方。这群人自诩“爱国青年”,共同的特征有桎梏于油管上极端保守频道的信息茧房,对韩国社会近年来渐趋尖锐的性别对立、贫富差距等心存不满,打着“爱国”、“守护民主自由”的旗号来泄私愤等等。 订阅人数超过72万和接近80万的油管频道“Ground C”、“新男性连带”近来在极端保守年轻人中十分受欢迎,这些频道上传的《一起去总统官邸战斗吧!》《参加尹锡悦弹劾集会的中国人》等视频题目极具煽动之能事,博主们将“爱国”当做一门生意,靠流量赚得盆满钵满。 英国思想家塞缪尔·约翰逊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爱国主义是流氓最后的庇护所”,这次南部地方法院暴动是极右翼势力对司法体系公信力赤裸裸的挑战,对宪法秩序根基的重大挑衅,决不能被容忍,调查机关和执法部门应依法严惩,拨乱反正,尽快平息事件造成的恶劣影响。
2025-01-23 02:59:26 -
数字化赋能"在家医美" 韩国美容设备产业借势起飞
韩流热潮持续升温,韩妆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知名度和需求节节攀升,韩国医美市场也凭借不断创新实现逆势增长,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然而,高物价背景下,定期前往医美诊所进行皮肤管理的平均费用高达1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300元),令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因此“家庭医美(Home Beauty)”概念应运而生,备受消费者青睐。 韩国美妆热潮从化妆品逐步扩展至美容设备产业。特别是小型居家美容仪,凭借其高性价比的优势,销量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小型美容仪凭借高频超声波等先进技术,具备改善皱纹、美白、镇静皮肤等多种功能,满足消费者在家享受专业级美容护理的需求。 韩国美容产业统计数据显示,以2024年第三季度为基准,韩国小型美容仪市场规模已达1500亿韩元,年均增长率(CAGR)高达12.6%,增势强劲。根据《韩妆产业变化》报告,2024年化妆品产业呈六大趋势,包括美容技术、家庭美容设备、护肤及功能性化妆品、清洁美容、可持续美容以及“肌肤极简主义”(Skin Minimalism)。其中,“肌肤极简主义”作为新兴护肤理念,将极简主义与健康肌肤管理相结合,成为备受关注的消费趋势。 从市场表现来看,美容技术企业APR凭借其在韩国美容设备市场的卓越表现,市场占有率超过32%,稳居行业首位。旗下美妆品牌Medicube推出的美容设备,自2021年上市首年取得5万台的销售佳绩后,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销量更是突破250万台大关,年均销量达100万台,增长势头显著。 同时,LG电子和东国制药等大企业也相继加入美容设备市场竞争。LG电子推出LG Pra.L提拉美容仪,东国制药推出森特莲(Centelian24),年内创200亿韩元规模的销售额等,不仅带动销售业绩增长,也进一步推动美容设备市场的火热发展。 随着韩国美容市场的不断扩大,美容技术产业的规模也随之增长。然而,产品价格差异悬殊,从20万韩元至400万韩元不等,给消费者带来了选择上的困扰和经济上的压力。为了减轻消费者的价格负担,美容技术企业纷纷推出“订阅服务”,以低廉的价格租赁最先进的产品,提高消费者的接受度,并有效带动美容设备市场的整体增长。其中,“Homethera30”作为最早提供订阅型美容设备租赁服务的平台,以月均10万韩元的价格,让消费者能够轻松享受到价值200万美容仪的护肤效果。 此外,美容技术企业正加速拥抱数字化,以提供更加精准的个性化服务。众多美容企业纷纷将智能技术融入营销战略,不断推陈出新,多元化设备产品层出不穷,以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近日,Medicube率先推出美容仪数字化应用程序服务。用户只需简单连接应用程序,便能轻松调节美容设备模式、强度以及LED灯光模式。该程序还能通过分析用户肤质,为其量身定制专属的护肤程序,深度实现美容服务个性化。随着美容市场日益活跃,技术不断革新,“在家医美”已成为现实,通过蓝牙与应用程序的互联互通,为顾客提供前所未有的护肤体验。 在数据驱动的时代,美容技术企业也在积极积累并分析顾客数据,以此为基石,持续研发更加完善、高效的产品。APR通过对Medicube Booster Pro产品一年间用户数据的深入分析,成功推出性能进一步优化的Booster Pro Mini产品。同时,爱茉莉太平洋旗下美妆设备品牌MakeON也紧跟潮流,在therapy3产品搭载蓝牙连接功能,能够实时确认皮肤状况,从而提供更加精准的皮肤管理方案。 韩国居家美容设备不仅在国内市场备受追捧,在海外也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韩国美容仪出口额高达2.3297万亿韩元,同比(1.1108万亿韩元)激增109.7%。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韩国美容仪出口便持续攀升,但一年内出口额增加两倍以上尚属首次。关税厅资料显示,韩国美容设备已出口至全球91个国家,其中,美国是最大的出口市场,占46.5%,其次依次为日本(16%)、中国香港(13.4%)、新加坡(5.7%)等。 据分析,韩国居家美容设备在海外市场的成功,得益于产业的成长潜力与消费者需求的深刻变化。韩国贸易协会(KITA)日前发布《韩国美妆出口现状及新潜力市场》报告指出,与其他产业相比,美容设备利润率高,市场潜力巨大,因此,投资者持续涌入。同时,随着全球范围内对防止老化和美容感兴趣的消费者群体不断扩大,美容设备的需求也在逐年增长。 业界专家普遍认为,截至目前,韩国居家美容设备产业仍处于出海的初级阶段,为了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企业需要深入分析本土消费者需求,制定差别化战略,并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以确保核心竞争力,实现长远发展。
2025-01-07 17:23:20 -
Naver Clip与博客持续增长 年轻用户引领内容创作热潮
自去年推出以来,Naver旗下短视频服务Clip持续高速增长。付费内容订阅和博客流量显著提升,这一趋势主要受两极化内容的推动。据Naver23日消息,上个月Clip的播放量较去年12月增长了7倍。 Naver于去年8月推出Clip,并在同年11月通过Naver应用的更新向所有用户开放。Naver表示:“尽管Instagram Reels和YouTube Shorts在韩国市场占据了先发优势,但我们评估,今年年初Clip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越TikTok。” 同期,Clip的频道数量增长了3倍,内容产量提升了5倍。当前,Naver正积极加强与My Place等平台的联动,不断扩展Clip的生态系统。 此外,Naver于2021年推出的付费内容服务Naver Premium Content也保持稳步增长。截至上个月,该服务的订阅人数和内容交易额较去年均翻了一倍,频道数量新增约1000个。 随着付费订阅用户持续增加,已有超过25万用户通过平台购买创作者内容,订阅两个及以上频道的用户数量较去年增长了3倍以上。 以10至20岁年轻人为主导的“写作热潮”持续强劲,这一趋势推动了Naver博客的历史性增长。数据显示,从去年11月至今年10月底,新创建博客数量达214万个,总使用时长突破了7亿小时。 与去年新增的136万个博客相比,今年的增长势头显著回升,并接近2022年新增的200万个博客的规模。与博客热潮兴起的2020年相比,今年的博客创作者数量增长了30%,其中年轻群体的增幅最为明显:10多岁的创作者增长了55%,20多岁增长了52%,30多岁增长了33%。 Naver指出,10至30岁的年轻用户占所有博主的比例达到65%,这一占比自2020年以来始终保持在60%以上。 Naver Clip宣传图【图片来源 Naver】
2024-12-23 19:22:42 -
韩国内容产业面临结构性危机 成本高企致消费选择匮乏
继电视剧《鱿鱼游戏》和《超异能族》之后,韩国内容产业未能延续推出现象级作品的势头,消费者面临娱乐选择日益单一的困境。分析认为,韩国内容产业生态系统正面临结构性脆弱,多项技术进步带来的“漏洞”正冲击音乐、电视剧、电影和网漫等多个领域。 与此同时,内容消费成本持续攀升。奈飞(Netflix)、迪士尼+(Disney+)、TVING、Coupang Play等主要在线视频服务(OTT)平台相继提高订阅费,“流媒体通胀”现象愈发明显。以谷歌为例,其YouTube Premium订阅费去年年底从10450韩元(约人民币53元)上涨至14900韩元,涨幅高达42.5%。 电视剧《超异能族》海报【图片来源 迪士尼+】 受新冠疫情影响,电影院票价在疫情期间上涨至约15000韩元,并持续维持这一水平。如今,一张电影票的价格与OTT平台一个月的订阅费用相当,使得更多消费者选择在家观看电影而非前往电影院。 音乐领域也存在类似现象。尽管单张专辑的价格保持在2万韩元以下,但专辑种类却在不断增加,如普通专辑、套装专辑和平台专辑等。如果消费者出于收藏目的购买多张专辑,花费可能高达数十万韩元。然而,根据韩国消费者院的调查,75.9%的消费者购买专辑是出于收藏目的。 在电视剧领域,即便热播剧的收视率突破10%,但商业收益的转化依旧乏力。希杰娱乐(CJ ENM)、Studio Dragon、SLL等大型制作公司今年第三季度纷纷出现亏损。电影方面则更加严峻,今年仅《破墓》《犯罪都市4》《头脑特工队2》和《老手2》突破了500万观影人次。 韩国内容企业面临的根本问题在于,尽管消费者的支出持续增加,但企业的制作成本也急剧上升,收入难以转化为实际利润。企业投入越多,亏损越大。为弥补亏损,消费者的经济负担也在进一步加重,形成了结构性危机。 首尔某电影院内张贴的《犯罪都市4》海报【图片来源 韩联社】 如果企业盈利状况得不到改善,内容投资势必缩减。例如,电视台和OTT平台已大幅减少高成本电视剧的制作。根据NH投资证券的数据,目前韩国电视台的电视剧排期仅为66部,较2021年减少了28%。 此外,随着制作费用的大幅攀升,降低内容成本的难度持续增加。为实现盈利,企业需在维持或提升消费者付费意愿的同时,寻找有效的成本削减方式。然而,除OTT平台外,海外市场等多元化收入渠道的开拓进展缓慢。奈飞、迪士尼+、TVING等OTT平台正尝试通过推出广告订阅服务或限制账号共享来增加收入,但这些举措可能进一步加重消费者的经济负担。 Coupang Play官网页面【图片来源 Coupang Play官网截图】 韩国内容产业的另一大结构性问题是非法复制与传播。大量资金未能流向创作者、平台与消费者,而是被非法渠道截留。例如,“noonooTV”这一非法流媒体网站去年初为韩国内容行业带来了高达4万亿韩元的经济损失。该平台非法传播了韩国主要电视台、OTT平台和电影的绝大部分内容。而在网漫和小说领域,今年8月被关闭的非法分发网站“AGITOON”非法传播了超过250万部网络小说和74万部漫画,几乎覆盖了韩国所有流通的网漫和小说内容。 业界普通认为,提升消费者对知识产权的认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仅依靠政府打击非法网站的努力不足以彻底扭转局面,因为用户仍会转向其他非法渠道,这不仅削弱了内容企业的资金链,还可能最终使娱乐选择更加匮乏。
2024-12-22 09:55:35 -
三星电子启动全球战略会议 规划明年业务蓝图
三星电子【韩联社】 据财界17日消息,三星电子近日结束年末人事调整与组织架构优化,旨在全球多重挑战下探寻发展新路径。即日起,三星电子将启动为期三日的全球战略会议,聚焦规划未来一年的业务蓝图。 此次会议将分批次进行,设备体验(DX)与移动体验(MX)部门率先于17日展开战略会议;影像显示器(VD)、生活家电(DA)及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将依次于18日和19日接连举行。 三星电子全球战略会议于每年6月和12月分两次举行,汇聚各部门高管参与,回顾业务绩效,就长远战略规划及来年目标深度交流并交换意见。据悉,本次会议三星会长李在镕不会像往年一样亲自莅临会场,而是仅确认战略汇报。 在全球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加剧的情况下,预计本次会议将着重探讨产品线的市场拓展策略及在高汇率风险下的应对举措。MX部门将围绕明年上半年上市的Galaxy S25系列产品的组合策略和销售规划展开深入讨论。探旨在巩固高端智能手机市场领导地位的同时,制定有效策略以应对来自中国的低价攻势。 家电方面,将聚焦于全球顶尖家电与信息技术展览“CES 2025”上展示的新产品阵容及市场推广方案,并深入探讨家电订阅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以及针对不同市场需求的本土化营销策略。 DS部门方面,会议将深刻反思今年包括高带宽存储器(HBM)在内的半导体业务市场表现,积极探索多元化解决方案以重振竞争力。鉴于明年特朗普政府上台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DS部门将密切分析半导体市场趋势,制定前瞻性策略,力求将潜在风险降至最低。 三星电子相关人士表示:“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与便捷的生活,将致力于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且差异化的产品,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引领行业前行。”
2024-12-17 20:09:26 -
韩国OTT巨头合并在即 TVING与Wavve联手挑战奈飞霸主地位
韩国两大在线视频服务(OTT)平台TVING和Wavve的合并正在稳步推进。若能通过公平交易委员会的企业合并审查,两家公司有望最早于明年下半年推出整合后的流媒体服务,与奈飞(Netflix)展开直接竞争。按订阅用户和收入计算,合并后的市场份额将接近40%。 此次合并旨在整合资源,降低节目采购成本和营销费用,以改善长期亏损状况。自成立以来,TVING和Wavve均未实现盈利,去年分别亏损142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4亿元)和791亿韩元。合并后,双方计划通过收入和利润增长进一步拓展全球市场。 为了吸引更多订阅用户,K-EnterTech Hub代表韩正勋(音)建议,TVING和Wavve可以通过扩展广告模式、推出体育捆绑产品、发展直播电商等方式提升变现能力。此外,还可采用基于广告的免费流媒体电视(FAST)模式,以充分挖掘内容的长尾效应。业内人士表示,两家公司还可以参考迪士尼的成功经验,例如双重捆绑和三重捆绑策略,以及一体化的应用程序整合模式。 合并后,TVING和Wavve计划推出一个单一平台,以整合双方的内容资源,提升用户体验和使用便利性。然而,由于两者用户群存在一定重叠,合并产生的协同效应可能低于预期,但在韩国市场依然具有显著优势。目前,除奈飞外,其他美国OTT平台在韩国的表现普遍不佳,而本土OTT凭借贴近用户需求的内容制作能力和更高的文化适配性,仍占据主导地位。 从长远来看,关键挑战在于如何在亚洲乃至全球市场中站稳脚跟。根据美国《综艺》杂志的预测,未来五年OTT市场的重心预计将转向亚洲,其中中国平台可能占据重要地位。韩正勋表示,若韩国OTT平台忽视亚洲市场,可能会在竞争中落后于新兴的中国OTT平台。 对TVING和Wavve而言,此次合并无疑是一次重要契机。能否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并结合本土市场优势,在稳固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推动国际化扩张,将成为决定其长期竞争力与发展前景的关键所在。 TVING和Wavve【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03 19:5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