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进口’新闻 46个
-
汇率与油价双重夹击 韩国12月进口物价指数攀升2.4%
受汇率暴涨影响,韩国进口产品整体价格水平(以韩元为准)提高2.4%,进口物价上升将导致消费者物价的上升。 韩国银行(央行)于15日公布的进出口物价指数统计数据显示,以去年12月为基准,进口物价指数(2020=100)为142.14,环比上涨2.4%。进口物价指数从去年10月开始连续3个月呈上升趋势。12月增幅创自去年4月(4.4%)以来的最高值。原材料(3%)、中间材料(2.2%)、消费材料(2.1%)均上涨。 按品种分类,农林水产品(3.6%)、矿产产品(2.9%)、化学产品(2.7%)、初生金属(2.1%)等的上升幅度较大。具体产品中,咖啡(9.7%)、原油(3.8%)、铁矿石(3.9%)、甲醇(3.3%)、印刷电路板(9%)、二次电池(3.4%)等产品的上涨趋势尤为明显。央行分析称,韩元兑美元汇率上升及国际油价上涨等影响,进口物价呈上涨态势。韩元兑美元的汇率从去年11月的1393.38韩元上涨至12月的1434.42韩元,上涨2.9%。同期,月均迪拜油价从72.61美元上涨至73.23美元,上涨0.9%。 据统计,12月出口物价指数达133.75,环比(130.57)上升2.4%,也连续三个月呈上升趋势。主要是由煤炭及石油产品(3.1%)、化学产品(2.9%)、农林水产品(2.7%)带动整体出口物价上涨。具体品种中,冷冻水产品(3.3%)、汽油(5.6%)、二甲苯(3.7%)等涨幅较大。 央行物价统计组长李文熙(音)表示,进入今年1月以来,国际油价及汇率上涨,且国内外经济条件的不确定性加剧,使得未来进出口物价变得难以预测。进口物价上升不仅会影响进口消费品价格,还会提高国内的进口材料费用,从而对消费者物价造成上升压力。 从去年12月的贸易指数(以美元为准)来看,出口量指数(126.80)和出口金额指数(141.37)分别同比上升6.5%和7.8%。进口量指数(116.05)和进口价格指数(138.64)也分别上涨5.5%和1.9%。净商品贸易条件指数(93.32)同比上涨4.8%,连续18个月保持上升趋势,进口价格下降3.5%,出口价格则上涨1.1%。随着出口数量指数和净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双双上涨,收入贸易条件指数(118.33)同比增加11.6%。
2025-01-15 19:16:08 -
韩国进口车市场步入"寒冬" 26年来首现销量两连跌
韩国进口车市场时隔26年再次出现连续两年销量下滑的局面。据韩国进口汽车协会(KAIDA)15日发布的数据,2023年新注册的进口乘用车数量为26.3288万辆,同比减少2.9%。这一降幅继2022年下降4.4%后,延续了低迷趋势。若将去年首次纳入统计的特斯拉(2.975万辆)排除在外,销量降幅将扩大至13.8%。 这是自1997年至1998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外汇危机以来,进口车市场首次连续两年萎缩。当时,进口车新注册数量从1996年的1.0315万辆骤降至1997年的8136辆,并在1998年进一步缩减至2075辆。 尽管进口车市场此后也曾经历2009年6.0993万辆(-1.1%)、2016年22.5279万辆(-7.6%)、2019年24.478万辆(-6.1%)的销量下降,但每次均在次年实现复苏。然而,此次连续两年负增长被认为反映了国内经济衰退的严重性,其影响程度与IMF危机时期相当。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进口车市场的低迷主要受经济不景气、消费心理萎缩以及高汇率等多重因素影响。此外,韩国政府为打击逃税行为,规定如果价格超过8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40万元)的新车注册在公司名下,必须悬挂荧光绿色车牌。“荧光绿车牌”政策被认为抑制了部分需求。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这种趋势并非韩国特有,而是全球范围内的现象,因此短期内难以恢复。为提振销量,各大厂商正加大新车投放力度。” 奥迪计划在2024年推出16款新车型,这一数量为自2004年进入韩国市场以来最多。然而,曾长期稳居进口车市场前三的奥迪,去年销量跌破1万辆,降至9304辆,排名也下降至第七位。韩国大德大学汽车系教授李浩根(音)表示:“经济低迷是进口车销量连续下滑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高汇率削弱了进口车的价格竞争力,而‘荧光绿车牌’政策则抑制了高端车型的购买意愿。” 位于韩国蔚山的奥迪展厅【图片来源 奥迪韩国】
2025-01-15 19:08:48 -
韩国出口喜迎"开门红" 增长态势能否持续仍待观察
一项调查显示,截至本月10日,韩国出口实现同比显著增长。尽管当前政局动荡及经济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但出口在新的一年迈出坚实步伐。 关税厅于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本月1日至10日期间,韩国出口额累计达160亿美元,同比增加3.8%。这一积极态势主要得益于韩国“出口孝子”半导体产品的强劲表现,其出口额同比激增23.8%。此外,船舶(15.7%)和钢铁产品(12.9%)也呈现出两位数的稳健增长。汽车出口同样也增加4.7%,为整体出口增长注入了强大动力。反之,石油产品(47%)、汽车零部件(6.7%)、无线通信设备(23.3%)等出口出现下滑。 从出口市场来看,韩国对中国(3.4%)、美国(1.4%)、越南(26.3%)及印度(11.3%)等国的出口均实现正增长。但对欧盟(-2.5%)和日本(-4.2%)等的出口则有所减少。 有预测称,由于去年出口创历史新高,使得今年难以超越去年数值,实现正增长纪录,但此次出口增长仍被视为积极信号。然而,鉴于当前政局不稳定,美国特朗普上台等不确定性因素增加,韩国出口能否持续增长态势还是个未知数。 截至本月10日,出口成功实现“开门红”,进口方面也同比增加2.6%,达190亿美元。除天然气外,原油(4.2%)、石油产品(6.4%)、煤炭(42.5%)等能源进口大部分有所减少,而半导体进口则增长26.1%。 尽管贸易收支出现了约30亿美元的逆差,但产业通商资源部认为这只是暂时现象。产业部贸易政策官赵益鲁(音)指出,由于月初集中进口,预计月末贸易收支将得到改善。同时,他强调,尽管新年首月出口表现出色,但考虑到春节连休导致的开工天数减少,应更加关注日均出口数据,以准确评估韩国出口的持续增长动力。
2025-01-14 18:54:58 -
韩国美妆巨头掀涨价潮 独立品牌坚守价格博弈市场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与汇率波动导致材料和人工成本上升的背景下,韩国主要化妆品企业近期接连上调产品价格。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独立品牌化妆品选择维持目前价格,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据韩国美妆业界10日消息,LG生活健康宣布上调旗下品牌欧蕙(OHUI)、苏秘37°(SU:M37°)、BEYOND等部分产品价格。欧蕙本月已对115款产品价格上调1000至5000韩元(约合人民币5至25元),下月1日起还计划对Prime Advancer、Miracle Moisture系列4款产品再度上调5000韩元。 苏秘37°品牌也上调主打产品Micro-Active、Water-full等系列价格至多5000韩元,并计划下月作出进一步调整。BEYOND则计划下月提高13款产品价格,涨幅最高达2000韩元,并于5月1日对4款产品再度提价1000韩元。 对此,LG生活健康方面表示,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导致进口材料、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持续上涨,公司作出价格调整不可避免。 ABLE C&C旗下品牌谜尚(MISSHA)和奥馥(A’pieu)也分别上调部分产品价格。谜尚的三色眼影和唇线笔等11款产品涨价,奥馥则对卸妆液、定妆粉以及化妆棉等7款产品进行调价。 与上述企业不同,爱茉莉太平洋(AMORE PACIFIC)表示,今年暂未计划单独上调雪花秀(Sulwhasoo)产品价格,但主打产品滋阴水乳、弹力面霜等系列会在年中进行升级换代,届时可能会伴随价格调整。 另一方面,独立品牌Rom&nd和朝鲜美女等表示目前暂无价格调整计划。Rom&nd相关人士称,材料价格确实有所上涨,但主力消费群体为年轻一代,价格调整可能会影响市场定位。因此,Rom&nd选择通过产品升级来控制成本,去年11月推出的Juicy Lasting Tint系列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容量从原来的5.5克减少到3.5克。 此外,入驻大创(DAISO)的美妆品牌产品数量和种类持续增长,满足消费者对高性价比化妆品的需求。统计显示,大创美妆品类营收在2021年增长52%,2022年增长50%,2023年大幅增长85%。 业内人士分析称,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性价比,品牌忠诚度降低,类似大创和独立品牌的高性价比产品成为消费者的新选择。在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市场中,价格竞争力已经成为品牌生存的关键因素。这也是许多品牌通过缩减容量或特定渠道定制产品来应对市场压力的原因所在。 6日,在首尔一家大型超市内,顾客正在试用化妆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0 20:07:45 -
韩国去11月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93亿美元
随着以半导体为中心的出口回升,韩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连续7个月保持顺差。 韩国银行(央行)8日发布的国际收支初步统计显示,去年11月韩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达93亿美元。具体来看,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继去年5月(89.2亿美元)、6月(125.6亿美元)、7月(89.7亿美元)、8月(65.2亿美元)、9月(109.4亿美元)、10月(97.8亿美元)之后,连续7个月保持顺差。 去年前11个月累计顺差为835.4亿美元,较2023年同期(280.7亿美元)增加554.7亿美元。较央行2024年全年顺差预测值(900亿美元)相差64.6亿美元。 从11月经常收支项目来看,商品收支(97.5亿美元)自去年4月以来连续20个月实现顺差,与10月(81.2亿美元)相比,增加约16亿美元以上。 出口同比增加1.2%,为571亿美元。出口在2023年10月时隔1年2个月同比出现反弹后,目前已连续14个月保持增加趋势。其中,半导体(29.8%)、信息通信设备(8.5%)、钢铁(0.8%)等出口表现良好。从地区来看,对东南亚(9.1%)的出口呈明显恢复趋势。 与此相反,进口(473.5亿美元)减少4.4%。其中,石油制品(-19.4%)、化工产品(-17.2%)、原油(-16.8%)和煤炭(-12.5%)减少,但半导体制造设备(77.4%)和半导体(24.5%)等进口有所增加。 11月服务收支出现20.9亿美元逆差,环比(-17.3亿美元)和同比(-22.1亿美元)均逆差规模增加。具体来看,随着出境人数的增加,旅游收支出现7.6亿美元逆差。 本源收入收支顺差19.4亿美元,环比减少34.5亿美元。随着韩国企业海外子公司分红收入的减少,分红收入收支顺差幅度在一个月内减少18.9亿美元,对本源收入减少造成最大的影响。 金融账户净资产在11月增加97.6亿美元。在直接投资方面,韩国人对外直接投资增加28.4亿美元,外国人在韩国的直接投资则减少100亿美元。在证券投资方面,韩国人对外投资以债券为中心增加3.9亿美元,外国人在韩投资以股票为中心则减少21.2亿美元。 釜山港【图片提供 Gettyimagesbank】
2025-01-08 18:42:07 -
韩国美妆在全球市场超高人气 首超法国高端品牌
韩国美容(K-Beauty)在美国和日本市场超过兰蔻(LANCOME)、香奈儿(CHANEL)等法国的高端化妆品品牌,成为全球第一大化妆品出口来源国。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韩国化妆品出口额达102亿美元,同比增长20.6%,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自2014年以来,韩国化妆品出口持续增长,2021年达到92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但在2022年(80亿美元)和2023年(85亿美元)出现放缓趋势。 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去年1月至10月,美国进口韩国化妆品共计14.0516亿美元,已超过2023年全年进口额(11亿美元),并远超进口额领先排名第二位的法国(10.3215亿美元)。 从去年美国进口化妆品来源地来看,韩国产品占比22%,其次为法国(16.3%)和加拿大(13.5%)。 不仅是美国,韩国美妆在日本市场上风头正劲。根据日本进口化妆品协会统计数据,去年前第三季度,韩国以941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40.8亿元)位居第一,其次为法国(8228亿日元)。从市场份额来看,韩国占28.8%,法国则占25.1%。 随着韩国美妆在全球市场的受欢迎程度不断提升,韩国化妆品出口量显著增长。尤其是在美国市场,基础护肤品更受欢迎;而在日本市场,彩妆产品更受青睐。根据韩国关税厅(海关)的贸易统计数据,从2020年至去年11月,韩国对美国的基础化妆品和韩国对日本的彩妆品出口增幅最高。 韩国对美国的基础护肤品出口额从2020年的2.3185亿美元增至去年的8.1508亿美元,增长了3.5倍;同期彩妆品出口额从1.2396亿美元增至2.6778亿美元,增长了2.2倍。 与此相反,韩国对日本的彩妆品出口额从2020年的1.9687亿美元增至去年的3.1662亿美元,增长了1.6倍;基础护肤品出口额从2.017亿美元增至2.5835亿美元,增长了1.3倍。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美国消费者对健康与美丽的追求不断提升,韩国抗衰老护肤品因此深受青睐。同时,受韩国流行音乐(K-POP)文化影响,日本消费者对彩妆产品尤为热衷。 口红【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1-05 23:21:13 -
韩妆"闯美"初战告捷 韩国首超法国成美国化妆品最大进口来源地
首尔一家化妆品专卖店内,外国游客们正在选购产品。【图片提供 韩联社】 去年韩国化妆品在美国市场销售额超过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0亿元),首次超过法国,成为美国化妆品最大进口来源国,再次证明韩国美妆(K-Beauty)在全球的超高人气。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日前公布的美国进口化妆品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至10月,美国进口韩国化妆品共计14.0516亿美元,已超过2023年全年进口额(11亿美元),虽然去年最后两个月的数据尚未公开,但进口额领先排名第二位的法国(10.3215亿美元)近4亿美元,排名几乎已无逆转的可能性。 从去年美国进口化妆品来源地来看,韩国产品占比22%,其次为法国(16.3%)和加拿大(13.5%)。一直以来北美地区美妆市场被法国和加拿大两分天下,但从去年起,韩国美妆依靠性价比王牌赢得美国消费者的口碑,进口额规模持续攀升。 不仅是美国,韩国美妆在全球市场上风头正劲。食品医药品安全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至11月,韩国化妆品出口额总计93亿美元,超过此前最高纪录的2021年全年规模(92亿美元),预计全年出口额有望突破100亿美元。 . 小众品牌成为韩国美妆风靡全球的头号功臣,据中小风险企业部消息,去年1至9月,中小企业化妆品出口额为50.2亿美元,同比增长28%,创历史最高水平。约占同期整体化妆品出口额(74亿美元)68%,说明每出口10款化妆品,就有7款为中小品牌。小众品牌搭上TikTok等短视频平台,并在网红的影响力加持下“爆款”频出,成为北美化妆品市场黑马。 全球最大电商平台亚马逊去年“黑五”促销期间,韩国小众化妆品品牌销售成果喜人。韩亚证券称,亚马逊上销售的精华、乳液类别销量前100名中,韩国品牌分别占44款和46款。其中,APR、Anua、朝鲜美女、Tirtir、VT、Sungboon Editor等产品持续热销。 美妆业界分析称,出口佳绩的取得离不开韩国化妆品原始设计制作(ODM)企业技术及生产能力的提升。经营小众品牌的中小企业大多无自有生产设施,委托韩国科玛或科丝美诗等ODM企业进行制造。集中于研发和生产的ODM企业帮助降低了小众品牌的产品生产门槛,解决了产品质量的后顾之忧,令中小企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品概念企划、市场营销宣传上。韩国科玛的客户从2022年的2509家增加至去年的3776家。 韩国美妆在全球热销推动品牌身价水涨船高,日前全球最大化妆品制造商欧莱雅收购韩国护肤品牌Dr.G引起业内关注。中小企业并购顾问公司MMP称,韩国小众化妆品品牌已成为全球并购市场中的“香饽饽”,预计韩国化妆品仍将持续受到欢迎。
2025-01-02 19:56:37 -
想说分手不容易 韩企期待在华再现高光时刻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面临严峻挑战,中国“脱钩”论在国际范围内重新抬头,与中国市场密不可分的韩国企业也随之调整在华战略。尽管与在华投资的巅峰时期相比,韩企因地缘政治和经济风险而选择撤出中国市场,或缩小在华业务规模。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市场规模庞大且仍具有发展潜力,近来多家韩企在权衡利弊后意识到,与中国“分手”并不像想象中的容易,重新审视中国市场战略,出现“回潮”中国的迹象。 ▲三养食品海外首厂落户嘉兴 好丽友铁心做中国消费者“好朋友” 凭借“火鸡面”风靡全球的三养食品去年12月宣布,将投资201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亿元)在浙江省嘉兴市成立生产法人和工厂,这是三养食品首次在海外建厂。 三养食品称,工厂计划于2027年初建成6条生产线。为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三养食品还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在新加坡成立一家子公司,作为海外工厂建设和运营的重要支持平台。 三养食品2012年推出“火鸡面”后,凭借独特的韩式辣味迅速成为“爆款”,尤其在海外市场表现强劲,其中,中国市场功不可没,占整体出口的25%。 本地化战略是三养食品在中国取得成功的法宝,通过对中国消费者喜爱口味进行调研,去年在中国推出限定“泰式咖喱蟹味火鸡面”,作为中韩合作研发的首款产品,巧妙融合了椰香奶味与经典火鸡辣味,上市后收获好评如潮。三养食品还与桂桂茶、乐乐茶、七分甜等新茶饮品牌展开跨界联名,推动三养食品在线上线下的热度进一步提升。 2014年11月,三养食品中国总裁金周泳在第七届进博会上推介产品。【图片提供 三养食品】 三养食品承诺今后将持续加码在华投资,加快本土新品的研发,并精心规划每年推出一款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产品,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三养连年扩大规模,去年员工数量较2023年翻倍增长至近300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约20%。 在食品领域,除了三养食品外,被誉为本地化“天花板”的好丽友也于去年12月宣布,“Market Onature O!”格兰诺拉麦片将正式进军中国麦片市场。从去年9月起在高端超市Ole'上架后,11月起扩大至开市客和盒马鲜生,今年上半年起将进驻大润发、山姆会员商店等。 好丽友表示,中国麦片市场规模从2009年的5000亿韩元增至2021年的1.9万亿韩元,12年间扩大了近4倍,去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3万亿韩元。通过持续推出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产品、诚意满满的市场营销,不断扩大分销渠道,好丽友正在走出低迷期,市场预测有望于今年恢复至2016年“萨德风波”前在华销售水平。 为纪念巧克力派上市50周年,好丽友在中国推出限量款产品。【图片来源 网络】 ▲“打不过就加入” 现代汽车入华22年持续加码投资 在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背景下,氢能源已成为能源结构战略转型的必然选择。现代汽车集团在2019年就开始在中国市场布局氢能产业,海外首个氢燃料电池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基地“HTWO广州”,已于2023年6月正式竣工投产。 去年,现代汽车连续第7年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In China, For China, To Global”为主题,现展出包括氢燃料电池轻卡MIGHTY Fuel Cell、氢燃料电池巴士、氢燃料电池系统、氢燃料电池乘用车NEXO中国版等氢能最新产品,向中国用户全面展示氢能解决方案。 同时,高性能电动车艾尼氪5N,以及全新Elantra N等现代N品牌明星车型也亮相进博会,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 继去年10月在上海成立前瞻技术研发中心后,现代汽车与中国合作伙伴北汽集团随即宣布,将向双方在华合资企业——北京现代投资11亿美元。业界分析称,即使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并被比亚迪等本土品牌抢占市场份额的背景下,现代汽车仍希望加码全球最大汽车市场。 根据去年的数据,纯电动和插电混动车型已占据中国汽车市场半数以上份额,而现代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却没有一款相关车型在售。这一空白无疑向现代提出了严峻挑战。此次投资被评价为不仅是现代和北汽在中国市场上的一次“续命”之举,更是现代重新审视和调整其全球布局的一步关键尝试。 2024年10月,现代汽车中国前瞻技术研发中心在上海成立。【图片来源 网络】 ▲2025年韩企在华机遇挑战并存 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区域间合作持续深化,预计在2025年,韩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活动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尽管投资前景光明,但地缘政治风险仍将是韩国企业的主要挑战之一。特朗普即将重返白宫,中美关系的变化可能对韩企在中国的部分高科技领域投资产生影响,企业需制定灵活的风险应对策略。 如何充分利用中韩自贸协定(FTA)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两国企业提供更广泛的贸易便利和投资机会,在供应链协同和拓展市场方面扩大双边合作范围,成为韩企需要解决的问题。
2025-01-01 19:22:23 -
韩国政局动荡与经济寒流夹击 各大行业年末"遇冷"
首尔某地下商城 【韩联社】 随着12月年末的临近,本是个体工商户寄望于业绩上扬的关键时期,然而今年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动荡与经济寒流。社交聚会氛围显著降温,叠加消费者信心的萎缩,导致市场销售额出现下滑趋势。 韩国银行(央行)统计的12月消费者心理指数(CCSI)为88.4,环比下跌12.3个百分点。创自新冠疫情爆发的2020年3月以来的最大跌幅,指数也创2022年11月以来的最低值。CCSI作为衡量消费者乐观程度的重要指标,其数值高于100表示消费心理乐观,反之则相反。 据调查,广大消费者普遍计划大幅削减在旅行、服饰、娱乐、文化活动及外出就餐等方面的开支。餐饮行业因此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年末年初的传统消费热潮明显减弱。部分大型烘焙连锁店圣诞蛋糕的销量同比小幅下滑,炸鸡等快餐销售额同样不振。江南区一家咖啡厅的经营者表示,受消费心理萎缩影响,销售额同比减少近三分之一。 业界分析指出,由于消费者消费意愿持续低迷,多数餐厅与咖啡厅的销售额均呈下滑趋势,预计第四季度行业增长率难以突破5%,甚至可能转为负增长。相较于去年韩国餐饮业的稳健增长,今年的经济萧条无疑给行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若汇率持续攀升,将进一步推高进口物价,加剧消费者的经济负担。 随着唐纳德·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美元强势地位预期将持续,加之韩国内政不稳,韩元汇率面临持续贬值压力。截至27日收盘,韩元兑美元汇率已上涨超过20韩元,突破1480韩元(约合人民币7.32元)大关,为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首次。若政局持续不稳,汇率或将进一步逼近1500韩元。 鉴于韩国食品原材料高度依赖进口,汇率的上升无疑将推升包括方便面、面包、肉类、水果、咖啡等在内的多种食品价格。淑明女子大学消费者经济学系教授崔哲(音)指出:“汇率上涨是导致食品及餐饮相关费用上升的主要原因。在收入增长有限的情况下,物价的大幅上涨将迫使消费者进一步缩减开支。” 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个体工商户普遍认为经营难度甚至超过了新冠疫情期间。他们呼吁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刺激经济发展,缓解内需冻结的现状。个体工商户联合会委员柳弼善(音)强调:“内需疲软、消费信心不足已对韩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政府应动用一切可用政策手段,提振市场活力。”然而,专家也指出,在政治不确定性长期存在的背景下,有效提振内需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崔哲教授补充道:“政府需积极探索解决方案,发挥政策效能,否则在当前环境下,个体工商户的生存将面临极大挑战。”
2024-12-29 20:12:54 -
韩元贬值推高进口成本 国内供应价格创7个月最大涨幅
受韩元兑美元汇率上涨等因素影响,进口价格攀升,推动上月国内供应价格(包括进口商品)大幅上涨。此外,生产者价格在连续四个月下跌后,也于上个月转为上涨。进口价格的持续走高预计将对未来消费者价格等带来上行压力。 韩国银行(央行)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国内供应价格指数为124.15(2020年基准为100),环比上涨0.6%,创下自今年4月(1.0%)以来的最大单月涨幅。 韩国银行物价统计组长李文熙(音)指出:“供应价格指数是根据生产者价格和进口价格综合计算得出。由于韩元兑美元汇率和国际油价的上涨,进口价格的涨幅超过了生产者价格。汇率上涨的影响已经反映在以韩元计价的进口价格中,并可能逐步传导至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 11月生产者价格指数为119.11,环比上涨0.1%。此前,该指数自7月达到119.56后,连续四个月下滑。与去年同期相比,11月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1.5%,实现连续16个月同比增长。 从具体类别来看,电力、天然气、水和废弃物因工业用电(7.5%)价格上涨环比上涨2.3%;工业品价格在煤炭和石油产品(1.6%)带动下整体上涨0.1%。 相反,农林水产品因农产品(-5.1%)和畜产品(-2.8%)价格下降,整体下滑3.6%;服务价格也因金融和保险服务(-1.0%)等环比下跌0.1%。 在具体品目中,柴油(4.1%)、喷气燃料(6.0%)、乙烯(4.8%)等价格上涨,而白菜(-42.3%)、生菜(-64.1%)、猪肉(-4.1%)、鸡肉(-5.8%)等则大幅下跌。 此外,11月总产出价格指数(包括国内出货和出口商品)环比上涨0.6%。尽管农林水产品价格下降3.4%,但工业品价格上涨0.9%,对整体指数形成支撑。 16日,釜山南区新戡蛮码头、戡蛮码头和神仙台码头堆积的集装箱【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20 19:12:50
-
汇率与油价双重夹击 韩国12月进口物价指数攀升2.4%
受汇率暴涨影响,韩国进口产品整体价格水平(以韩元为准)提高2.4%,进口物价上升将导致消费者物价的上升。 韩国银行(央行)于15日公布的进出口物价指数统计数据显示,以去年12月为基准,进口物价指数(2020=100)为142.14,环比上涨2.4%。进口物价指数从去年10月开始连续3个月呈上升趋势。12月增幅创自去年4月(4.4%)以来的最高值。原材料(3%)、中间材料(2.2%)、消费材料(2.1%)均上涨。 按品种分类,农林水产品(3.6%)、矿产产品(2.9%)、化学产品(2.7%)、初生金属(2.1%)等的上升幅度较大。具体产品中,咖啡(9.7%)、原油(3.8%)、铁矿石(3.9%)、甲醇(3.3%)、印刷电路板(9%)、二次电池(3.4%)等产品的上涨趋势尤为明显。央行分析称,韩元兑美元汇率上升及国际油价上涨等影响,进口物价呈上涨态势。韩元兑美元的汇率从去年11月的1393.38韩元上涨至12月的1434.42韩元,上涨2.9%。同期,月均迪拜油价从72.61美元上涨至73.23美元,上涨0.9%。 据统计,12月出口物价指数达133.75,环比(130.57)上升2.4%,也连续三个月呈上升趋势。主要是由煤炭及石油产品(3.1%)、化学产品(2.9%)、农林水产品(2.7%)带动整体出口物价上涨。具体品种中,冷冻水产品(3.3%)、汽油(5.6%)、二甲苯(3.7%)等涨幅较大。 央行物价统计组长李文熙(音)表示,进入今年1月以来,国际油价及汇率上涨,且国内外经济条件的不确定性加剧,使得未来进出口物价变得难以预测。进口物价上升不仅会影响进口消费品价格,还会提高国内的进口材料费用,从而对消费者物价造成上升压力。 从去年12月的贸易指数(以美元为准)来看,出口量指数(126.80)和出口金额指数(141.37)分别同比上升6.5%和7.8%。进口量指数(116.05)和进口价格指数(138.64)也分别上涨5.5%和1.9%。净商品贸易条件指数(93.32)同比上涨4.8%,连续18个月保持上升趋势,进口价格下降3.5%,出口价格则上涨1.1%。随着出口数量指数和净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双双上涨,收入贸易条件指数(118.33)同比增加11.6%。
2025-01-15 19:16:08 -
韩国进口车市场步入"寒冬" 26年来首现销量两连跌
韩国进口车市场时隔26年再次出现连续两年销量下滑的局面。据韩国进口汽车协会(KAIDA)15日发布的数据,2023年新注册的进口乘用车数量为26.3288万辆,同比减少2.9%。这一降幅继2022年下降4.4%后,延续了低迷趋势。若将去年首次纳入统计的特斯拉(2.975万辆)排除在外,销量降幅将扩大至13.8%。 这是自1997年至1998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外汇危机以来,进口车市场首次连续两年萎缩。当时,进口车新注册数量从1996年的1.0315万辆骤降至1997年的8136辆,并在1998年进一步缩减至2075辆。 尽管进口车市场此后也曾经历2009年6.0993万辆(-1.1%)、2016年22.5279万辆(-7.6%)、2019年24.478万辆(-6.1%)的销量下降,但每次均在次年实现复苏。然而,此次连续两年负增长被认为反映了国内经济衰退的严重性,其影响程度与IMF危机时期相当。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进口车市场的低迷主要受经济不景气、消费心理萎缩以及高汇率等多重因素影响。此外,韩国政府为打击逃税行为,规定如果价格超过8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40万元)的新车注册在公司名下,必须悬挂荧光绿色车牌。“荧光绿车牌”政策被认为抑制了部分需求。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这种趋势并非韩国特有,而是全球范围内的现象,因此短期内难以恢复。为提振销量,各大厂商正加大新车投放力度。” 奥迪计划在2024年推出16款新车型,这一数量为自2004年进入韩国市场以来最多。然而,曾长期稳居进口车市场前三的奥迪,去年销量跌破1万辆,降至9304辆,排名也下降至第七位。韩国大德大学汽车系教授李浩根(音)表示:“经济低迷是进口车销量连续下滑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高汇率削弱了进口车的价格竞争力,而‘荧光绿车牌’政策则抑制了高端车型的购买意愿。” 位于韩国蔚山的奥迪展厅【图片来源 奥迪韩国】
2025-01-15 19:08:48 -
韩国出口喜迎"开门红" 增长态势能否持续仍待观察
一项调查显示,截至本月10日,韩国出口实现同比显著增长。尽管当前政局动荡及经济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但出口在新的一年迈出坚实步伐。 关税厅于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本月1日至10日期间,韩国出口额累计达160亿美元,同比增加3.8%。这一积极态势主要得益于韩国“出口孝子”半导体产品的强劲表现,其出口额同比激增23.8%。此外,船舶(15.7%)和钢铁产品(12.9%)也呈现出两位数的稳健增长。汽车出口同样也增加4.7%,为整体出口增长注入了强大动力。反之,石油产品(47%)、汽车零部件(6.7%)、无线通信设备(23.3%)等出口出现下滑。 从出口市场来看,韩国对中国(3.4%)、美国(1.4%)、越南(26.3%)及印度(11.3%)等国的出口均实现正增长。但对欧盟(-2.5%)和日本(-4.2%)等的出口则有所减少。 有预测称,由于去年出口创历史新高,使得今年难以超越去年数值,实现正增长纪录,但此次出口增长仍被视为积极信号。然而,鉴于当前政局不稳定,美国特朗普上台等不确定性因素增加,韩国出口能否持续增长态势还是个未知数。 截至本月10日,出口成功实现“开门红”,进口方面也同比增加2.6%,达190亿美元。除天然气外,原油(4.2%)、石油产品(6.4%)、煤炭(42.5%)等能源进口大部分有所减少,而半导体进口则增长26.1%。 尽管贸易收支出现了约30亿美元的逆差,但产业通商资源部认为这只是暂时现象。产业部贸易政策官赵益鲁(音)指出,由于月初集中进口,预计月末贸易收支将得到改善。同时,他强调,尽管新年首月出口表现出色,但考虑到春节连休导致的开工天数减少,应更加关注日均出口数据,以准确评估韩国出口的持续增长动力。
2025-01-14 18:54:58 -
韩国美妆巨头掀涨价潮 独立品牌坚守价格博弈市场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与汇率波动导致材料和人工成本上升的背景下,韩国主要化妆品企业近期接连上调产品价格。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独立品牌化妆品选择维持目前价格,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据韩国美妆业界10日消息,LG生活健康宣布上调旗下品牌欧蕙(OHUI)、苏秘37°(SU:M37°)、BEYOND等部分产品价格。欧蕙本月已对115款产品价格上调1000至5000韩元(约合人民币5至25元),下月1日起还计划对Prime Advancer、Miracle Moisture系列4款产品再度上调5000韩元。 苏秘37°品牌也上调主打产品Micro-Active、Water-full等系列价格至多5000韩元,并计划下月作出进一步调整。BEYOND则计划下月提高13款产品价格,涨幅最高达2000韩元,并于5月1日对4款产品再度提价1000韩元。 对此,LG生活健康方面表示,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导致进口材料、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持续上涨,公司作出价格调整不可避免。 ABLE C&C旗下品牌谜尚(MISSHA)和奥馥(A’pieu)也分别上调部分产品价格。谜尚的三色眼影和唇线笔等11款产品涨价,奥馥则对卸妆液、定妆粉以及化妆棉等7款产品进行调价。 与上述企业不同,爱茉莉太平洋(AMORE PACIFIC)表示,今年暂未计划单独上调雪花秀(Sulwhasoo)产品价格,但主打产品滋阴水乳、弹力面霜等系列会在年中进行升级换代,届时可能会伴随价格调整。 另一方面,独立品牌Rom&nd和朝鲜美女等表示目前暂无价格调整计划。Rom&nd相关人士称,材料价格确实有所上涨,但主力消费群体为年轻一代,价格调整可能会影响市场定位。因此,Rom&nd选择通过产品升级来控制成本,去年11月推出的Juicy Lasting Tint系列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容量从原来的5.5克减少到3.5克。 此外,入驻大创(DAISO)的美妆品牌产品数量和种类持续增长,满足消费者对高性价比化妆品的需求。统计显示,大创美妆品类营收在2021年增长52%,2022年增长50%,2023年大幅增长85%。 业内人士分析称,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性价比,品牌忠诚度降低,类似大创和独立品牌的高性价比产品成为消费者的新选择。在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市场中,价格竞争力已经成为品牌生存的关键因素。这也是许多品牌通过缩减容量或特定渠道定制产品来应对市场压力的原因所在。 6日,在首尔一家大型超市内,顾客正在试用化妆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0 20:07:45 -
韩国去11月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93亿美元
随着以半导体为中心的出口回升,韩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连续7个月保持顺差。 韩国银行(央行)8日发布的国际收支初步统计显示,去年11月韩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达93亿美元。具体来看,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继去年5月(89.2亿美元)、6月(125.6亿美元)、7月(89.7亿美元)、8月(65.2亿美元)、9月(109.4亿美元)、10月(97.8亿美元)之后,连续7个月保持顺差。 去年前11个月累计顺差为835.4亿美元,较2023年同期(280.7亿美元)增加554.7亿美元。较央行2024年全年顺差预测值(900亿美元)相差64.6亿美元。 从11月经常收支项目来看,商品收支(97.5亿美元)自去年4月以来连续20个月实现顺差,与10月(81.2亿美元)相比,增加约16亿美元以上。 出口同比增加1.2%,为571亿美元。出口在2023年10月时隔1年2个月同比出现反弹后,目前已连续14个月保持增加趋势。其中,半导体(29.8%)、信息通信设备(8.5%)、钢铁(0.8%)等出口表现良好。从地区来看,对东南亚(9.1%)的出口呈明显恢复趋势。 与此相反,进口(473.5亿美元)减少4.4%。其中,石油制品(-19.4%)、化工产品(-17.2%)、原油(-16.8%)和煤炭(-12.5%)减少,但半导体制造设备(77.4%)和半导体(24.5%)等进口有所增加。 11月服务收支出现20.9亿美元逆差,环比(-17.3亿美元)和同比(-22.1亿美元)均逆差规模增加。具体来看,随着出境人数的增加,旅游收支出现7.6亿美元逆差。 本源收入收支顺差19.4亿美元,环比减少34.5亿美元。随着韩国企业海外子公司分红收入的减少,分红收入收支顺差幅度在一个月内减少18.9亿美元,对本源收入减少造成最大的影响。 金融账户净资产在11月增加97.6亿美元。在直接投资方面,韩国人对外直接投资增加28.4亿美元,外国人在韩国的直接投资则减少100亿美元。在证券投资方面,韩国人对外投资以债券为中心增加3.9亿美元,外国人在韩投资以股票为中心则减少21.2亿美元。 釜山港【图片提供 Gettyimagesbank】
2025-01-08 18:42:07 -
韩国美妆在全球市场超高人气 首超法国高端品牌
韩国美容(K-Beauty)在美国和日本市场超过兰蔻(LANCOME)、香奈儿(CHANEL)等法国的高端化妆品品牌,成为全球第一大化妆品出口来源国。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韩国化妆品出口额达102亿美元,同比增长20.6%,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自2014年以来,韩国化妆品出口持续增长,2021年达到92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但在2022年(80亿美元)和2023年(85亿美元)出现放缓趋势。 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去年1月至10月,美国进口韩国化妆品共计14.0516亿美元,已超过2023年全年进口额(11亿美元),并远超进口额领先排名第二位的法国(10.3215亿美元)。 从去年美国进口化妆品来源地来看,韩国产品占比22%,其次为法国(16.3%)和加拿大(13.5%)。 不仅是美国,韩国美妆在日本市场上风头正劲。根据日本进口化妆品协会统计数据,去年前第三季度,韩国以941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40.8亿元)位居第一,其次为法国(8228亿日元)。从市场份额来看,韩国占28.8%,法国则占25.1%。 随着韩国美妆在全球市场的受欢迎程度不断提升,韩国化妆品出口量显著增长。尤其是在美国市场,基础护肤品更受欢迎;而在日本市场,彩妆产品更受青睐。根据韩国关税厅(海关)的贸易统计数据,从2020年至去年11月,韩国对美国的基础化妆品和韩国对日本的彩妆品出口增幅最高。 韩国对美国的基础护肤品出口额从2020年的2.3185亿美元增至去年的8.1508亿美元,增长了3.5倍;同期彩妆品出口额从1.2396亿美元增至2.6778亿美元,增长了2.2倍。 与此相反,韩国对日本的彩妆品出口额从2020年的1.9687亿美元增至去年的3.1662亿美元,增长了1.6倍;基础护肤品出口额从2.017亿美元增至2.5835亿美元,增长了1.3倍。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美国消费者对健康与美丽的追求不断提升,韩国抗衰老护肤品因此深受青睐。同时,受韩国流行音乐(K-POP)文化影响,日本消费者对彩妆产品尤为热衷。 口红【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1-05 23:21:13 -
韩妆"闯美"初战告捷 韩国首超法国成美国化妆品最大进口来源地
首尔一家化妆品专卖店内,外国游客们正在选购产品。【图片提供 韩联社】 去年韩国化妆品在美国市场销售额超过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0亿元),首次超过法国,成为美国化妆品最大进口来源国,再次证明韩国美妆(K-Beauty)在全球的超高人气。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日前公布的美国进口化妆品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至10月,美国进口韩国化妆品共计14.0516亿美元,已超过2023年全年进口额(11亿美元),虽然去年最后两个月的数据尚未公开,但进口额领先排名第二位的法国(10.3215亿美元)近4亿美元,排名几乎已无逆转的可能性。 从去年美国进口化妆品来源地来看,韩国产品占比22%,其次为法国(16.3%)和加拿大(13.5%)。一直以来北美地区美妆市场被法国和加拿大两分天下,但从去年起,韩国美妆依靠性价比王牌赢得美国消费者的口碑,进口额规模持续攀升。 不仅是美国,韩国美妆在全球市场上风头正劲。食品医药品安全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至11月,韩国化妆品出口额总计93亿美元,超过此前最高纪录的2021年全年规模(92亿美元),预计全年出口额有望突破100亿美元。 . 小众品牌成为韩国美妆风靡全球的头号功臣,据中小风险企业部消息,去年1至9月,中小企业化妆品出口额为50.2亿美元,同比增长28%,创历史最高水平。约占同期整体化妆品出口额(74亿美元)68%,说明每出口10款化妆品,就有7款为中小品牌。小众品牌搭上TikTok等短视频平台,并在网红的影响力加持下“爆款”频出,成为北美化妆品市场黑马。 全球最大电商平台亚马逊去年“黑五”促销期间,韩国小众化妆品品牌销售成果喜人。韩亚证券称,亚马逊上销售的精华、乳液类别销量前100名中,韩国品牌分别占44款和46款。其中,APR、Anua、朝鲜美女、Tirtir、VT、Sungboon Editor等产品持续热销。 美妆业界分析称,出口佳绩的取得离不开韩国化妆品原始设计制作(ODM)企业技术及生产能力的提升。经营小众品牌的中小企业大多无自有生产设施,委托韩国科玛或科丝美诗等ODM企业进行制造。集中于研发和生产的ODM企业帮助降低了小众品牌的产品生产门槛,解决了产品质量的后顾之忧,令中小企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品概念企划、市场营销宣传上。韩国科玛的客户从2022年的2509家增加至去年的3776家。 韩国美妆在全球热销推动品牌身价水涨船高,日前全球最大化妆品制造商欧莱雅收购韩国护肤品牌Dr.G引起业内关注。中小企业并购顾问公司MMP称,韩国小众化妆品品牌已成为全球并购市场中的“香饽饽”,预计韩国化妆品仍将持续受到欢迎。
2025-01-02 19:56:37 -
想说分手不容易 韩企期待在华再现高光时刻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面临严峻挑战,中国“脱钩”论在国际范围内重新抬头,与中国市场密不可分的韩国企业也随之调整在华战略。尽管与在华投资的巅峰时期相比,韩企因地缘政治和经济风险而选择撤出中国市场,或缩小在华业务规模。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市场规模庞大且仍具有发展潜力,近来多家韩企在权衡利弊后意识到,与中国“分手”并不像想象中的容易,重新审视中国市场战略,出现“回潮”中国的迹象。 ▲三养食品海外首厂落户嘉兴 好丽友铁心做中国消费者“好朋友” 凭借“火鸡面”风靡全球的三养食品去年12月宣布,将投资201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亿元)在浙江省嘉兴市成立生产法人和工厂,这是三养食品首次在海外建厂。 三养食品称,工厂计划于2027年初建成6条生产线。为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三养食品还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在新加坡成立一家子公司,作为海外工厂建设和运营的重要支持平台。 三养食品2012年推出“火鸡面”后,凭借独特的韩式辣味迅速成为“爆款”,尤其在海外市场表现强劲,其中,中国市场功不可没,占整体出口的25%。 本地化战略是三养食品在中国取得成功的法宝,通过对中国消费者喜爱口味进行调研,去年在中国推出限定“泰式咖喱蟹味火鸡面”,作为中韩合作研发的首款产品,巧妙融合了椰香奶味与经典火鸡辣味,上市后收获好评如潮。三养食品还与桂桂茶、乐乐茶、七分甜等新茶饮品牌展开跨界联名,推动三养食品在线上线下的热度进一步提升。 2014年11月,三养食品中国总裁金周泳在第七届进博会上推介产品。【图片提供 三养食品】 三养食品承诺今后将持续加码在华投资,加快本土新品的研发,并精心规划每年推出一款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产品,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三养连年扩大规模,去年员工数量较2023年翻倍增长至近300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约20%。 在食品领域,除了三养食品外,被誉为本地化“天花板”的好丽友也于去年12月宣布,“Market Onature O!”格兰诺拉麦片将正式进军中国麦片市场。从去年9月起在高端超市Ole'上架后,11月起扩大至开市客和盒马鲜生,今年上半年起将进驻大润发、山姆会员商店等。 好丽友表示,中国麦片市场规模从2009年的5000亿韩元增至2021年的1.9万亿韩元,12年间扩大了近4倍,去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3万亿韩元。通过持续推出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产品、诚意满满的市场营销,不断扩大分销渠道,好丽友正在走出低迷期,市场预测有望于今年恢复至2016年“萨德风波”前在华销售水平。 为纪念巧克力派上市50周年,好丽友在中国推出限量款产品。【图片来源 网络】 ▲“打不过就加入” 现代汽车入华22年持续加码投资 在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背景下,氢能源已成为能源结构战略转型的必然选择。现代汽车集团在2019年就开始在中国市场布局氢能产业,海外首个氢燃料电池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基地“HTWO广州”,已于2023年6月正式竣工投产。 去年,现代汽车连续第7年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In China, For China, To Global”为主题,现展出包括氢燃料电池轻卡MIGHTY Fuel Cell、氢燃料电池巴士、氢燃料电池系统、氢燃料电池乘用车NEXO中国版等氢能最新产品,向中国用户全面展示氢能解决方案。 同时,高性能电动车艾尼氪5N,以及全新Elantra N等现代N品牌明星车型也亮相进博会,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 继去年10月在上海成立前瞻技术研发中心后,现代汽车与中国合作伙伴北汽集团随即宣布,将向双方在华合资企业——北京现代投资11亿美元。业界分析称,即使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并被比亚迪等本土品牌抢占市场份额的背景下,现代汽车仍希望加码全球最大汽车市场。 根据去年的数据,纯电动和插电混动车型已占据中国汽车市场半数以上份额,而现代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却没有一款相关车型在售。这一空白无疑向现代提出了严峻挑战。此次投资被评价为不仅是现代和北汽在中国市场上的一次“续命”之举,更是现代重新审视和调整其全球布局的一步关键尝试。 2024年10月,现代汽车中国前瞻技术研发中心在上海成立。【图片来源 网络】 ▲2025年韩企在华机遇挑战并存 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区域间合作持续深化,预计在2025年,韩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活动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尽管投资前景光明,但地缘政治风险仍将是韩国企业的主要挑战之一。特朗普即将重返白宫,中美关系的变化可能对韩企在中国的部分高科技领域投资产生影响,企业需制定灵活的风险应对策略。 如何充分利用中韩自贸协定(FTA)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两国企业提供更广泛的贸易便利和投资机会,在供应链协同和拓展市场方面扩大双边合作范围,成为韩企需要解决的问题。
2025-01-01 19:22:23 -
韩国政局动荡与经济寒流夹击 各大行业年末"遇冷"
首尔某地下商城 【韩联社】 随着12月年末的临近,本是个体工商户寄望于业绩上扬的关键时期,然而今年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动荡与经济寒流。社交聚会氛围显著降温,叠加消费者信心的萎缩,导致市场销售额出现下滑趋势。 韩国银行(央行)统计的12月消费者心理指数(CCSI)为88.4,环比下跌12.3个百分点。创自新冠疫情爆发的2020年3月以来的最大跌幅,指数也创2022年11月以来的最低值。CCSI作为衡量消费者乐观程度的重要指标,其数值高于100表示消费心理乐观,反之则相反。 据调查,广大消费者普遍计划大幅削减在旅行、服饰、娱乐、文化活动及外出就餐等方面的开支。餐饮行业因此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年末年初的传统消费热潮明显减弱。部分大型烘焙连锁店圣诞蛋糕的销量同比小幅下滑,炸鸡等快餐销售额同样不振。江南区一家咖啡厅的经营者表示,受消费心理萎缩影响,销售额同比减少近三分之一。 业界分析指出,由于消费者消费意愿持续低迷,多数餐厅与咖啡厅的销售额均呈下滑趋势,预计第四季度行业增长率难以突破5%,甚至可能转为负增长。相较于去年韩国餐饮业的稳健增长,今年的经济萧条无疑给行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若汇率持续攀升,将进一步推高进口物价,加剧消费者的经济负担。 随着唐纳德·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美元强势地位预期将持续,加之韩国内政不稳,韩元汇率面临持续贬值压力。截至27日收盘,韩元兑美元汇率已上涨超过20韩元,突破1480韩元(约合人民币7.32元)大关,为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首次。若政局持续不稳,汇率或将进一步逼近1500韩元。 鉴于韩国食品原材料高度依赖进口,汇率的上升无疑将推升包括方便面、面包、肉类、水果、咖啡等在内的多种食品价格。淑明女子大学消费者经济学系教授崔哲(音)指出:“汇率上涨是导致食品及餐饮相关费用上升的主要原因。在收入增长有限的情况下,物价的大幅上涨将迫使消费者进一步缩减开支。” 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个体工商户普遍认为经营难度甚至超过了新冠疫情期间。他们呼吁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刺激经济发展,缓解内需冻结的现状。个体工商户联合会委员柳弼善(音)强调:“内需疲软、消费信心不足已对韩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政府应动用一切可用政策手段,提振市场活力。”然而,专家也指出,在政治不确定性长期存在的背景下,有效提振内需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崔哲教授补充道:“政府需积极探索解决方案,发挥政策效能,否则在当前环境下,个体工商户的生存将面临极大挑战。”
2024-12-29 20:12:54 -
韩元贬值推高进口成本 国内供应价格创7个月最大涨幅
受韩元兑美元汇率上涨等因素影响,进口价格攀升,推动上月国内供应价格(包括进口商品)大幅上涨。此外,生产者价格在连续四个月下跌后,也于上个月转为上涨。进口价格的持续走高预计将对未来消费者价格等带来上行压力。 韩国银行(央行)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国内供应价格指数为124.15(2020年基准为100),环比上涨0.6%,创下自今年4月(1.0%)以来的最大单月涨幅。 韩国银行物价统计组长李文熙(音)指出:“供应价格指数是根据生产者价格和进口价格综合计算得出。由于韩元兑美元汇率和国际油价的上涨,进口价格的涨幅超过了生产者价格。汇率上涨的影响已经反映在以韩元计价的进口价格中,并可能逐步传导至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 11月生产者价格指数为119.11,环比上涨0.1%。此前,该指数自7月达到119.56后,连续四个月下滑。与去年同期相比,11月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1.5%,实现连续16个月同比增长。 从具体类别来看,电力、天然气、水和废弃物因工业用电(7.5%)价格上涨环比上涨2.3%;工业品价格在煤炭和石油产品(1.6%)带动下整体上涨0.1%。 相反,农林水产品因农产品(-5.1%)和畜产品(-2.8%)价格下降,整体下滑3.6%;服务价格也因金融和保险服务(-1.0%)等环比下跌0.1%。 在具体品目中,柴油(4.1%)、喷气燃料(6.0%)、乙烯(4.8%)等价格上涨,而白菜(-42.3%)、生菜(-64.1%)、猪肉(-4.1%)、鸡肉(-5.8%)等则大幅下跌。 此外,11月总产出价格指数(包括国内出货和出口商品)环比上涨0.6%。尽管农林水产品价格下降3.4%,但工业品价格上涨0.9%,对整体指数形成支撑。 16日,釜山南区新戡蛮码头、戡蛮码头和神仙台码头堆积的集装箱【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20 19: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