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销售额’新闻 3个
-
NAVER年销售额首破10万亿韩元大关 AI战略引领未来发展
韩国互联网巨头NAVER公司7日发布业绩公告称,2024年全年合并销售额同比增长11.0%,达10.737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03亿元),成为韩国互联网平台企业首个迈入“10万亿俱乐部”的企业。同期,营业利润同比增长32.9%,达1.9793万亿韩元。 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NAVER合并销售额同比增长13.7%,达2.8856万亿韩元,合并营业利润同比增长33.7%,达5420亿韩元,超出市场预期。自2018年销售额首次突破5万亿韩元以来,NAVER凭借业务多元化布局,历时六年实现翻倍增长。 分业务板块来看,搜索平台全年销售额3.9462万亿韩元,同比增长9.9%;电商业务增长势头强劲,全年销售额达2.9230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4.8%;金融科技业务第四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12.6%;内容部门第四季度销售额微增0.2%;受益于沙特“数字孪生”项目,云计算业务第四季度销售额同比大增41.1%。 NAVER代表崔秀妍表示,2025年将全面推进“全服务AI化”战略,推动平台竞争力升级。其中,电商领域计划推出全新改版的“NAVER Plus Store”应用,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优化个性化购物体验。 此外,NAVER当天还宣布,创始人李海珍将回归公司理事会。若相关议案在3月股东大会上获得通过,李海珍将时隔七年重新担任理事会议长,并有望亲自主导公司未来AI战略布局。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08 00:06:01 -
韩国便利店转型"全能"商店 销售额首超百货店
GS25开设韩华棒球队为主题的体育特色店。【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去年韩国便利店年销售额首次超百货商店。是自便利店在韩国开业35年以来的里程碑式的成就,正式晋升为流通业的领军巨头。不仅彰显了便利店行业的蓬勃发展,更反映了韩国消费模式的深刻变革。 韩国便利店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商品销售角色,而是逐步扩展其服务范围与功能,转型为“全能型”商店。这一转变不仅吸引了众多50至60岁的老年人群积极投身便利店创业热潮,更在流通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据统计,去年全年,便利店销售额在流通业中的占比高达17.4%,成功超越百货商店的16.6%。截至去年10月,便利店与百货商店的累计销售额分别为25.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97.6亿元)和25.4万亿韩元,便利店略胜一筹。 产业通商资源部相关人士指出,销售低价商品的便利店首次在销售额上超越了以高价商品为主打的百货商店。韩国便利店正逐步从社区超市的单一角色,演化为集物流、快递、国际邮政、打的、迷路儿童保护申报服务、宠物保险销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万能”商店。不仅销售生活必需品和速食食品,还涉足生鲜食品、高端酒类、热门周边、时尚美容、体育用品等领域,并提供Naver Money、Toss Money充值以及交通卡充值等金融服务,成为年轻人的综合文化空间。 韩国连锁便利店GS25持续增加规模较普通门店大两倍的“特色便利店”,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丰富的选择,也展现了GS25的创新和差异化竞争策略。还根据各地区特性提供了针对性服务,在部分地区开设了主推酒类的门店(526家)、生鲜门店(515家)、咖啡特色店(22家)、金融特色店(2家)、体育特色店(3家)、智能特色店(3家)以及独家联名快闪特色店等(1家),以满足消费者对特定商品的需求。在物流配送方面,GS25自2016年开展物流服务以来,销售额逐年攀升,去年销售额同比增长67.8%。此外,GS25提供电动自行车换电池服务的门店数量增加至400多家,体现了GS25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GS25营业企划组长李东勋表示:“便利店实现了35年来的里程碑式成就。尽管便利店相较于大型超市和百货商店在店铺规模上较小,但随着1至2人家庭的增加,需求不断激增,规模逐年扩大。越来越多的品牌入驻便利店,成为适合全年龄段消费者、最贴近生活的商店,为全体消费者提供不可或缺的便利性。” 另一家便利店品牌CU也不甘示弱,自2019年开始提供送货服务以来,去年销售同比增长136.7%。近期,CU还与邮政携手,探讨推进国际邮件运输服务的可能性。此外,CU还自2017年起提供迷路儿童保护申报服务,并销售宠物保险。据CU相关人士透露,今年还将与韩国IT巨头Kakao旗下的出行平台Kakao Mobility合作,共同推出打的服务。 随着便利店市场的强劲增长,多家企业纷纷涉足便利店业务。衣恋集团自2023年首次投入便利店行业以来,截至目前运营门店增至5家,并致力于提供差异化的生鲜食品销售服务。同时,投身于便利店创业的50至60岁老年人也在持续增加。CU数据显示,去年该年龄段加盟CU的创业者占比创新高,达45%。 据推测,以去年为基准,韩国便利店数量达到约5.65万家,同比增加约1000家,超越日本便利店数量(5.6万家)。李东勋指出:“随着韩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便利店将持续优化设施与服务,进化为履行社会多功能的线下核心平台。通过不断加强业态影响力,成为全体市民不可或缺的产业。”
2025-01-30 18:15:49 -
去年韩国中小风险企业销售额达242万亿韩元
韩国中小风险企业部面向4.081万家中小风险企业进行分析,并于25日发布结果显示,去年中小风险企业的销售额为24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万亿元),仅次于三星(295万亿韩元)和现代汽车(275万亿韩元),位居第三。该销售额高于SK集团(201万亿韩元)和LG集团(135万亿韩元)。 根据数据,每家中小风险企业平均销售额为65.4亿韩元,比一般中小企业高出2.2倍。 中小风险企业的从业人员为93.5万人,比三星(27.8万人)、现代汽车(19.8万人)、LG(15.5万人)、SK(11.5万人)等韩国四大集团的总员工人数的74.6万人多出18.9万人。 数据显示,中小风险企业研发投入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为4.6%,是大企业的2.6倍。 去年,中小风险企业数量为4.081万家,同比增长14.1%。其中,首尔、京畿道、仁川比例为63.4%,仍然集中在首都圈地区。 从行业来看,软件开发占比最高,达到12.8%,其次为信息通信(10.5%)、其他服务(9.0%)、机械(7.3%)等。其中,成立7年以内的初创企业占比为43%。 中小风险企业部还指出,社会风险企业数量为2679家,同比增长9.4%。社会风险企业是指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的企业。该企业平均销售额为30.8亿韩元,同比增加2.8亿韩元,研发人员比例达到61.5%。 【图片提供 中小风险企业部】
2024-12-25 23:52:33
-
NAVER年销售额首破10万亿韩元大关 AI战略引领未来发展
韩国互联网巨头NAVER公司7日发布业绩公告称,2024年全年合并销售额同比增长11.0%,达10.737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03亿元),成为韩国互联网平台企业首个迈入“10万亿俱乐部”的企业。同期,营业利润同比增长32.9%,达1.9793万亿韩元。 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NAVER合并销售额同比增长13.7%,达2.8856万亿韩元,合并营业利润同比增长33.7%,达5420亿韩元,超出市场预期。自2018年销售额首次突破5万亿韩元以来,NAVER凭借业务多元化布局,历时六年实现翻倍增长。 分业务板块来看,搜索平台全年销售额3.9462万亿韩元,同比增长9.9%;电商业务增长势头强劲,全年销售额达2.9230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4.8%;金融科技业务第四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12.6%;内容部门第四季度销售额微增0.2%;受益于沙特“数字孪生”项目,云计算业务第四季度销售额同比大增41.1%。 NAVER代表崔秀妍表示,2025年将全面推进“全服务AI化”战略,推动平台竞争力升级。其中,电商领域计划推出全新改版的“NAVER Plus Store”应用,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优化个性化购物体验。 此外,NAVER当天还宣布,创始人李海珍将回归公司理事会。若相关议案在3月股东大会上获得通过,李海珍将时隔七年重新担任理事会议长,并有望亲自主导公司未来AI战略布局。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08 00:06:01 -
韩国便利店转型"全能"商店 销售额首超百货店
GS25开设韩华棒球队为主题的体育特色店。【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去年韩国便利店年销售额首次超百货商店。是自便利店在韩国开业35年以来的里程碑式的成就,正式晋升为流通业的领军巨头。不仅彰显了便利店行业的蓬勃发展,更反映了韩国消费模式的深刻变革。 韩国便利店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商品销售角色,而是逐步扩展其服务范围与功能,转型为“全能型”商店。这一转变不仅吸引了众多50至60岁的老年人群积极投身便利店创业热潮,更在流通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据统计,去年全年,便利店销售额在流通业中的占比高达17.4%,成功超越百货商店的16.6%。截至去年10月,便利店与百货商店的累计销售额分别为25.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97.6亿元)和25.4万亿韩元,便利店略胜一筹。 产业通商资源部相关人士指出,销售低价商品的便利店首次在销售额上超越了以高价商品为主打的百货商店。韩国便利店正逐步从社区超市的单一角色,演化为集物流、快递、国际邮政、打的、迷路儿童保护申报服务、宠物保险销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万能”商店。不仅销售生活必需品和速食食品,还涉足生鲜食品、高端酒类、热门周边、时尚美容、体育用品等领域,并提供Naver Money、Toss Money充值以及交通卡充值等金融服务,成为年轻人的综合文化空间。 韩国连锁便利店GS25持续增加规模较普通门店大两倍的“特色便利店”,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丰富的选择,也展现了GS25的创新和差异化竞争策略。还根据各地区特性提供了针对性服务,在部分地区开设了主推酒类的门店(526家)、生鲜门店(515家)、咖啡特色店(22家)、金融特色店(2家)、体育特色店(3家)、智能特色店(3家)以及独家联名快闪特色店等(1家),以满足消费者对特定商品的需求。在物流配送方面,GS25自2016年开展物流服务以来,销售额逐年攀升,去年销售额同比增长67.8%。此外,GS25提供电动自行车换电池服务的门店数量增加至400多家,体现了GS25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GS25营业企划组长李东勋表示:“便利店实现了35年来的里程碑式成就。尽管便利店相较于大型超市和百货商店在店铺规模上较小,但随着1至2人家庭的增加,需求不断激增,规模逐年扩大。越来越多的品牌入驻便利店,成为适合全年龄段消费者、最贴近生活的商店,为全体消费者提供不可或缺的便利性。” 另一家便利店品牌CU也不甘示弱,自2019年开始提供送货服务以来,去年销售同比增长136.7%。近期,CU还与邮政携手,探讨推进国际邮件运输服务的可能性。此外,CU还自2017年起提供迷路儿童保护申报服务,并销售宠物保险。据CU相关人士透露,今年还将与韩国IT巨头Kakao旗下的出行平台Kakao Mobility合作,共同推出打的服务。 随着便利店市场的强劲增长,多家企业纷纷涉足便利店业务。衣恋集团自2023年首次投入便利店行业以来,截至目前运营门店增至5家,并致力于提供差异化的生鲜食品销售服务。同时,投身于便利店创业的50至60岁老年人也在持续增加。CU数据显示,去年该年龄段加盟CU的创业者占比创新高,达45%。 据推测,以去年为基准,韩国便利店数量达到约5.65万家,同比增加约1000家,超越日本便利店数量(5.6万家)。李东勋指出:“随着韩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便利店将持续优化设施与服务,进化为履行社会多功能的线下核心平台。通过不断加强业态影响力,成为全体市民不可或缺的产业。”
2025-01-30 18:15:49 -
去年韩国中小风险企业销售额达242万亿韩元
韩国中小风险企业部面向4.081万家中小风险企业进行分析,并于25日发布结果显示,去年中小风险企业的销售额为24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万亿元),仅次于三星(295万亿韩元)和现代汽车(275万亿韩元),位居第三。该销售额高于SK集团(201万亿韩元)和LG集团(135万亿韩元)。 根据数据,每家中小风险企业平均销售额为65.4亿韩元,比一般中小企业高出2.2倍。 中小风险企业的从业人员为93.5万人,比三星(27.8万人)、现代汽车(19.8万人)、LG(15.5万人)、SK(11.5万人)等韩国四大集团的总员工人数的74.6万人多出18.9万人。 数据显示,中小风险企业研发投入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为4.6%,是大企业的2.6倍。 去年,中小风险企业数量为4.081万家,同比增长14.1%。其中,首尔、京畿道、仁川比例为63.4%,仍然集中在首都圈地区。 从行业来看,软件开发占比最高,达到12.8%,其次为信息通信(10.5%)、其他服务(9.0%)、机械(7.3%)等。其中,成立7年以内的初创企业占比为43%。 中小风险企业部还指出,社会风险企业数量为2679家,同比增长9.4%。社会风险企业是指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的企业。该企业平均销售额为30.8亿韩元,同比增加2.8亿韩元,研发人员比例达到61.5%。 【图片提供 中小风险企业部】
2024-12-25 23: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