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零售’新闻 33个
-
韩国去年停业者首破百万 零售餐饮业占比近半
韩国国税厅6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申报停业的企业主达100.8282万人,较前一年增加2.1795万人,自1995年相关统计启动以来,首次突破百万大关。其中,零售业与餐饮业停业企业合计占比接近45%,在各行业中位居首位。 数据显示,自2019年起,申报停业的企业主人数连续三年减少,至2022年降至86.7292万人。然而,2023年出现大幅反弹,增至98.6487万人。 分析指出,疫情期间积累的经营困难叠加高利率引发的贷款逾期率上升,是2023年企业主停业人数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2024年企业停业率(即停业者占全部企业主的比例)为9.04%,较前一年的9.02%略有上升,意味着平均每10名企业主中就有近1人选择停业。 韩国经济产业研究院经济研究室长金光锡(音)表示:“高利率和高物价持续削弱实际购买力,导致零售销售和餐饮消费下滑,建筑业景气也陷入低迷,企业经营压力明显加大。” 从停业原因来看,“经营不善”仍是主要因素,相关人数达50.6198万人,占比50.2%。此外,因“其他”原因停业的有44.924万人,转让和受让4.0123万人,法人转换4471人,行政处分3998人,解散和合并2829人,季节性经营1089人等依次排后。 行业分布方面,停业主要集中在内需型行业。零售业停业者达29.9642万人,占比29.7%,位居各行业之首,较前一年增加2.4054万人。餐饮业、房地产业和批发及商品中介业分别占15.2%、11.1%和7.1%。零售业与餐饮业合计占比接近45%。此外,建筑业停业者达4.9584万人,占比4.9%,受行业整体低迷影响明显。 停业率方面,零售业和餐饮业持续居高,分别达到16.78%和15.82%,其中零售业停业率创下自2013年以来新高。业内分析指出,高利率抑制商品消费需求,叠加线上购物和无人化趋势加快,给实体店经营带来巨大压力。 鉴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韩国政府今年已两次通过追加预算案。日前通过的第二次追加预算案中,包含刺激内需的民生消费券发放计划,以及针对自营业者和小微企业的债务减免措施,旨在缓解当前经济困境。
2025-07-06 23:35:02 -
韩国5月全产业生产连续两个月下滑 内需指标整体疲软
受制造业不振及美国关税政策等外部因素影响,韩国5月全产业生产环比下降,连续第二个月录得负增长。尽管政府启动了第一次补充预算,但零售销售与设备投资等主要内需指标依旧低迷,经济复苏动能持续受限。 韩国统计厅30日发布的《5月产业活动动向》显示,剔除农林渔业后的全产业生产指数(经季节调整)为112.5(以2020年基准为100),环比下降1.1%。这一跌幅为今年1月(-1.6%)以来的最大值,同时也继4月(-0.8%)之后再次出现负增长。同比来看,该指数下降0.8%,时隔四个月再次转为负值。 从产业结构来看,制造业生产环比减少3%,成为整体下滑的主因。其中,受汽车与建筑等下游行业不景气影响,金属加工行业大幅下滑6.9%。与此同时,汽车产业在美国加征关税与当地工厂开工等因素叠加作用下,继4月后再度下降2%。 服务业生产同样延续疲软走势。尽管金融和保险(2.8%)等领域表现良好,但信息通信(-3.6%)、运输和仓储(-2.4%)等行业下滑,整体服务业生产环比减少0.1%,连续两个月录得负增长。 消费相关指标持续承压。零售销售虽在耐用品(1.2%)和半耐用品(0.7%)领域实现增长,但非耐用品(-0.7%)如化妆品销售走低,整体环比与上月持平。自3月起,零售销售连续三个月停滞,未能在5月第一次补充预算执行后实现反弹,显示内需回暖乏力。 设备投资环比下降4.7%,为连续第三个月录得负增长,跌幅也较前月进一步扩大。对此,政府方面表示,上月初通过的补充预算尚需时间才能显现成效。 对此,统计厅服务业动向科长崔昌润(音)表示:“补充预算涉及的公共行政、建筑、制造与服务业等领域,相关效果预计将分阶段逐步显现。” 与此同时,建筑业景气依旧低迷。5月建设竣工额环比下降3.9%,其中建筑工程和土木工程分别减少4.6%和2%,已连续三个月呈现下滑趋势。反映未来建筑动向的建设订单(经季节调整)同比下降5.5%,其中发电、通信等土木项目大幅减少62.4%,跌幅最为显著。 在宏观指标方面,反映当前景气状况的同步综合指数循环变动值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主要受建设竣工额及内外销指数下滑影响;预示未来经济走势的先行综合指数循环变动值也下降0.1个百分点,表明经济前景仍存不确定性。
2025-07-01 00:04:03 -
名创优品进驻江南商圈 打造沉浸式"IP乐园"
在中韩资本加速互动、零售生态持续演变的背景下,名创优品(MINISO)将于本月21日在首尔江南大路正式开设其在韩国市场的第三家门店。继去年12月入驻大学路、今年2月进驻弘大后,品牌此次落地江南核心商圈,意在进一步提升市场渗透率,并借助“IP乐园(IP Land)”概念门店,全面强化内容驱动型零售战略。 新门店选址于江南大路人流密集地段,营业面积约280坪(约925平方米),主打迪士尼、小熊维尼等全球知名IP角色,通过沉浸式空间设计打造角色体验式购物环境。店内配备大型LED互动屏幕、主题雕塑及动态光效装置,整体动线设计借鉴主题公园布局,进一步增强消费者的参与感。 名创优品方面表示,在流动人口密集地区开设大型门店,旨在让原本存在于电影、动画等虚拟空间的IP角色走进现实生活,帮助消费者通过角色产品更自然地表达情感、建立情绪共鸣。这一策略不仅面向韩国市场,也是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构建品牌沟通桥梁的重要举措。 据介绍,江南店约80%的商品为IP类产品,商品种类(SKU)数量接近5000个,涵盖毛绒玩具、盲盒、钥匙扣等人气单品。陈列方式也从传统的品类划分转向以角色为核心的主题布局,进一步强化商品的情感价值与互动体验。 尽管江南店并未推出限定商品,但在空间规划与视觉表现上对“IP乐园”概念进行了全面升级。名创优品方面表示,品牌正在推进门店差异化运营策略,摆脱以往统一陈列模式,根据各门店特点定制专属IP主题。例如,大学路门店以史迪奇为主题,弘大门店聚焦日本人气IP吉伊卡哇(Chiikawa),而江南店则集结多个稀有IP角色,构建以角色内容为核心的沉浸式体验空间。 名创优品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韩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亚洲地区影响力的持续提升,角色IP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公司将积极拓展相关业务,深化本地市场布局。 此次江南门店的落地,也标志着名创优品在韩扩张步伐的提速。公司方面透露,年内将在清州Connect Mall、蚕室乐天世界、大田新世界百货釜山新世界Centum City等地陆续开设新门店,计划至2025年前实现全国门店数增至10家,年销售额突破2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亿元)。此外,品牌还将持续推进“MINISO LAND”沉浸式IP旗舰店项目,探索零售与娱乐相融合的复合型业态。 为应对海外游客增长趋势,江南门店引入支持韩语、英语、中文及日语的自助结算系统,并兼容包括支付宝、微信支付、Naver Pay、Kakao Pay等多种支付方式。除零售策略外,名创优品亦在积极拓展与韩国本土IP企业的合作,正在与Mimi World、Young Toys等公司洽谈合作,计划引入更多韩流IP以丰富产品体系,深化本地化战略。公司方面表示,韩国不仅是其深耕亚洲市场的重要支点,更是品牌进军日本市场的关键跳板。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韩国零售市场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融合IP内容与设计体验的“轻体验型”零售模式,正在逐步取代以价格为导向的传统消费方式。尤其在MZ世代(1980年代初至2000年代初出生)消费群体中,“兴趣导向”与“情绪价值”正成为新的购买驱动力。在此趋势下,名创优品通过差异化的内容布局与本地化策略,有望在韩国市场重塑品牌认知,建立新的竞争优势。
2025-06-20 17:00:00 -
MZ世代与外籍游客带动复苏 江南商圈迎零售品牌回归潮
在经济低迷期空置率飙升的首尔江南商圈,近来以MZ世代和外籍游客为目标顾客群体的大型零售品牌MUSINSA、欧利芙洋(Olive Young)等陆续加码进驻。随着访韩外籍游客和流动人口的增加,江南商圈复苏的预期也在不断升温。 据流通行业12日消息,MUSINSA计划下月底在江南大道开设Musinsa Store江南店,总面积约1300平方米,涵盖地下1层至地上2层,这是Musinsa Store开设的第四家门店。自2023年在大邱开设首家门店以来,MUSINSA已陆续在弘大和圣水开设分店。与主要销售服饰的Musinsa Standard不同,Musinsa Store以集合店形式销售150至200个品牌的多种产品,并实行与线上同价销售策略。该店已成为外籍游客必访地标,正在加速主要商圈的线下扩张。 韩国美妆平台也开始在江南地区增设门店。希杰欧利芙洋计划下月初在江南站10号出口前开设Central江南Town店,占地约1150平方米,并在此推出包括Skin Scan肌肤检测服务和个人色彩诊断等美妆体验服务。至此,江南商圈内的欧利芙洋门店数量增至11家。值得关注的是,这是自2017年开设江南Town店以来,欧利芙洋时隔八年再次在该区域新设大型门店。 新世界旗下美妆集合店希阔(CHICOR)也计划本月底重新开设江南站店。原本运营的三层门店租约到期,因此搬迁至附近建筑的一层,面积约430平方米,地理位置较原来更接近江南站,新店预计以韩国美妆产品为核心运营。 中国生活用品连锁品牌名创优品(MINISO)则计划本月21日在江南大道核心地段开业。名创优品在韩国素有“中国大创”之称,2016年进军韩国市场并开设30余家门店,但经营不善导致2021年撤出韩国。近年来,公司销售策略转向以卡通IP商品为主,并在去年重新进军韩国市场,在大学路和弘大开设门店,江南店则即将成为第三家分店。 江南站周边江南大道中大型商业地产的空置率在去年第三季度达到10.3%,继第一季度8.11%和第二季度9.54%后,已连续三个季度攀升。随着外籍游客和流动人口的增加,商圈重新吸引众多大型流通品牌进驻,正在逐渐复苏。韩国旅游发展局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访韩外籍游客累计约558万人次,创下同期历史新高。 实际上,江南商圈的大型门店相较其他商圈更多,能见度也更高。作为2号线、新盆唐线、9号线等地铁线路的换乘枢纽,流动人口方面也极具优势。加上近一两年来圣水、汉南、岛山等MZ世代聚集的热门商圈租金飙升,江南商圈的租金性价比也更高。 房地产服务咨询顾问公司戴德梁行(Cushman & Wakefield)零售租赁顾问部门相关人士表示,江南商圈建筑规模大,足以打造占据整个建筑的旗舰店,并且人流量大,对于希望收获强大宣传效果的企业而言极具魅力。此外,目前普遍认为该地租金已经触底,自去年下半年起已有多家大型品牌签约,经过装修预计今年夏季陆续开业。
2025-06-12 22:47:22 -
韩国便利店掀起平价美妆风暴 抢占高性价比护肤市场
随着消费者对化妆品价格和便利性的关注日益提升,韩国主要便利店加快布局美妆品类,推出5000韩元(约合人民币26元)以下的基础化妆品,以强化竞争力,吸引新消费群体。 根据韩国便利店行业27日消息,7-Eleven近期持续推出小容量、高性价比的基础美妆产品。本月9日,该公司推出售价4900韩元、容量50毫升的物理防晒霜,21日又推出售价3000韩元的一次性棒状防晒霜及毛孔紧致精华。 7-Eleven还将于28日起,与化妆品研发企业韩国科玛(Kolmar)旗下子公司HK inno.N运营的美妆品牌Bewants合作,追加推出4款基础护理产品,其中PDRN撕拉面膜、谷胱甘肽精华和积雪草胶原紧致面霜均售价3000韩元,积雪草胶原舒缓棉片售价4500韩元。 7-Eleven方面表示,公司将美妆品类视为便利店行业的重要增长点,未来计划依托便利店渠道的便捷性和覆盖优势,在日常基础护肤领域打造价格竞争力。 GS零售旗下便利店GS25也在积极拓展美妆品类。自上月起,GS25与时尚电商平台Musinsa合作,启动自有彩妆品牌WHIZZY的试销。该品牌于今年2月上线,主打自然清透妆感,主要面向年轻消费群体。 此次上线的产品以唇妆为主,包括5款售价1.3万韩元的水润透亮“Glow Up Tint”,以及3款售价1.4万韩元、兼具唇彩与腮红功能的“Slick Move Lip & Cheek”,共计8款产品。 此外,东国制药旗下护肤品牌Madeca21的新系列“TECA SOSIDE Calming Line”也已同步入驻GS25门店。该系列包括面膜、棉片、安瓶与面霜,共4款产品,单品售价均为3000韩元。 便利店行业相关人士指出:“便利店作为消费者触手可及的零售渠道,非常适合销售日常高频使用的基础化妆品。未来将持续推出价格合理、差异化明显的产品,以稳固并拓展美妆消费群体。”
2025-05-27 23:27:50 -
韩国三大美妆创作者联手 Leferi新零售实验店登陆圣水
全球美妆零售企业Leferi于23日表示,公司在首尔圣水洞XYZ SEOUL开设了新概念甄选门店“Select Store - THE BEAUTY UNIVERSE”,以“美妆版复仇者联盟”为主题,活动自5月22日起持续至6月1日,为期约两周。 本次门店集结了Leferi旗下三位代表性美妆创作者——LeoJ、SoYoon与Arang,以使用体验、专业视角与个性理念共同甄选美妆产品。活动由多位创作者协作参与,展览空间达300坪(约992平方米),为历届最大规模。 “Select Store”系列是Leferi主导的全新零售实验模式,旨在突破传统快闪店的局限,突出创作者在美妆领域的专业性与影响力。本次活动首次引入“多创作者协作”机制,区别于以往单一创作者策展模式,打造更具深度与多样性的选品体系。 本次甄选门店共汇聚29个品牌、63款商品,涵盖基础护肤、彩妆、内服美容、头发护理等多个品类。所有产品按照“经典畅销(Legacy)”“新品(Newness)”“再发现(Rediscovery)”三大主题分类陈列,旨在强化消费者对品牌价值与产品功效的理解。 除了购物体验外,门店还安排了丰富的内容与互动环节,包括美妆粉丝见面会、甄选者讲解会等社区型体验项目,旨在加深创作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连接,打造以内容为核心的复合文化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Leferi此次新增面向美妆流通公司、投资者及全球买家的企业对企业(B2B)交流平台,获得产业界广泛关注。业内人士评价,此次活动不仅是面向消费者的营销尝试,更是在美妆零售模式上开创全新范式的“进化型实验”。 Leferi方面表示,此次活动以创作者知识产权(IP)为核心,涵盖空间策划、内容制作、产品策展及指南手册出版,打造全渠道融合项目,有望成为推动韩国美妆内容与国际流通接轨的重要桥梁。
2025-05-27 02:18:05 -
韩国医美乘韩妆热潮出海 赴韩医美外国游客激增
随着韩国美妆在全球的热度持续攀升,韩国医美行业前仆后继进军海外。近年来,为接受激光美容等医美项目赴韩的外国游客激增,部分人气皮肤科医院开始直接在海外设立分院。 据医美行业21日消息,韩国丽芬聚美容医院(PPEUM)计划今年第四季度在日本东京新宿开设首家海外分店,规模达1000平方米,本月初在当地已完成房地产合同签署。该医院主营激光美容、肉毒素美容等医美项目,在韩国设有约20家分店,并且在明洞、弘大、江南等地提供“PPEUM国际”项目,包含中英日等语言服务。另一家已在东京新宿开设海外首店的韩国本思皮肤科医院(Vands Clinic)也于今年1月新增横滨分院。 业内人士表示:“外国游客在韩期间,医美项目的消费金额达到1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1894万元)以上。如今韩式美容美妆热潮正从传统化妆品扩展至医美领域。” 据全球房地产服务和咨询顾问公司戴德梁行(Cushman & Wakefield)数据,首尔江南商圈(新盆唐线新论岘站至江南站周边)的皮肤科医院数量从2019年12月底的420家增加到去年12月底的539家,增幅达28.3%。同时,弘大商圈(弘大入口站至KT&G想象空间一带)的医院数量也从77家增至99家,增幅达28.6%。 相反,医美行业的复兴与餐饮店和零售店的萎缩形成鲜明对比。相比2019年12月底,去年江南站一带和弘大商圈的餐饮店分别减少9.4%和4.3%,零售店数量也分别减少21.3%和9.3%。 在此趋势下,多家知名皮肤科医院积极开展面向外国人的营销活动。拥有20余家分院的Dr.evers皮肤科医院专门设立海外营销部,其他医院也运营国际事业部来开展多语种营销活动。 韩国保健福祉部数据显示,2019年韩国皮肤科医院就诊的外国患者仅8.6194万人次,占总访韩外国患者的14.4%,而在去年暴增718%至70.5044万人次,占比56.6%。具体来看,日本患者以44.2311万人次人数最多,其中在皮肤科医院就诊的患者占比69.7%。同样,中国台湾(80.72%)、新加坡(79.53%)、中国大陆(64.17%)、泰国(63.34%)和加拿大(47.28%)等外国患者在皮肤科医院就诊的人数最多。 业界分析称,韩妆的国际影响力带动了韩国皮肤科医院旅游市场的发展。加上近年来“优雅地老去”(Well-Aging)和“慢慢地老去”(Slow-Aging)的国际美容趋势,外国消费者越来越偏好自然温和的皮肤管理项目。
2025-05-22 01:53:01 -
CU便利店推出签证代办服务 提升在韩外国人生活便利度
韩国连锁便利店品牌CU于1日宣布,与签证平台K-Visa达成合作,在部分门店率先推出面向外国顾客的签证代办服务。该服务涵盖结婚、就业、投资、移民、永久居留等多种签证类型,旨在为居住在韩国的外国人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行政支援。 CU方面表示,目前该服务已在首尔大林、弘大、梨泰院、东大门等外国人聚居区域的50余家门店上线,预计年内将拓展至全国范围内的1000家门店。顾客只需扫描门店张贴的二维码并填写简要表格,便可立即与专业行政师取得联系,获取相应服务。整个流程无需繁琐步骤,力求提升可及性与服务效率。 为满足不同国籍顾客的沟通需求,该服务提供英语、中文、日语和越南语四种语言支持,并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从业务咨询、材料准备到最终办理,顾客均可实时在线查看办理进度,有效缩短等待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此外,CU在费用方面也展现出较强竞争力。例如签证延期的代办费用仅为2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02元),为目前韩国市场最低水平,整体费用约为业内平均价格的一半,具有明显价格优势。 在签证代办服务的基础上,CU还计划进一步拓展服务内容,推出面向外国人的创业支持套餐及外籍人才招聘衔接项目,积极响应在韩外国人日益多样化的生活与就业需求。 CU便利店运营商BGF零售服务平台组负责人柳成焕(音)表示:“CU作为韩国便利店行业中首个引入签证代办服务的品牌,希望通过触手可及的门店网络,为在韩外国人群体提供实质性帮助。未来,我们将持续推出多样化服务,吸引更多国内外顾客。” CU携手签证平台K-Visa推出面向外国顾客的签证代办服务。【图片来源 CU】
2025-05-01 19:10:40 -
韩国3月半导体生产创19个月最大增幅 三大经济活动指标仍低迷
韩国统计厅30日发布的《3月产业活动动向》报告显示,今年3月韩国半导体生产同比大幅增长,创下19个月以来的最大涨幅。然而,生产、消费和投资三大经济活动指标整体依旧低迷,反映出当前韩国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稳固。 数据显示,3月韩国全产业生产指数为114.7,环比增长0.9%,延续了2月以来的回升趋势。其中,矿工制造业生产环比上升2.9%,作为核心支柱产业的半导体生产环比增长13.3%,为自2023年8月以来的最大涨幅(当时增幅为13.6%)。 虽然韩国内部政治局势趋于稳定,加之补充预算等政策出台为内需带来支撑,但受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持续、出口复苏缓慢等因素影响,整体经济活力仍显不足。 具体来看,服务业生产环比下降0.3%,商品零售销售亦环比下滑0.3%。其中,食品等非耐用品(增长2.8%)和服装等准耐用品(增长2.7%)销售回暖,但通信设备、电脑等耐用品销售大幅下滑8.6%,拖累整体消费数据。 投资方面,设备投资继2月小幅回升后,3月再度环比下降0.9%。其中,汽车等运输设备投资增长3.4%,但机械设备类投资下降2.6%。 建筑领域表现也不乐观,建筑施工实绩(以不变价格计)环比减少2.7%。此前2月曾实现2.4%的增长,系7个月来首次转正,但未能延续回升态势。 在经济景气指标方面,衡量当前经济状况的同步综合指数循环变动值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预示未来经济走势的先行综合指数循环变动值也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显示短期内经济或仍有小幅改善空间。 韩国统计厅经济动向统计审议官李斗元表示,受前期基数效应影响,零售和投资等领域短期内出现回调。他强调,尽管半导体生产表现强劲,但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依旧高企的背景下,仍需高度关注内外部风险因素。 LG Innotek于本月17日首次向媒体公开其高附加值半导体基板FC-BGA生产基地“Dream Factory”,并展示了该工厂中正在作业的机器人。【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5-01 01:20:14 -
韩国零售巨头"无边界扩张"引争议 小商户集体陷入生存危机
随着Musinsa和大创(Daiso)两家新兴线上线下零售企业加快扩张步伐,市场再次掀起关于它们“胡同商圈”影响的争议。尽管两家公司均取得了创纪录的增长,但与此同时,小商户的不满情绪也日益加剧。 据韩国零售业28日消息,Musinsa旗下电商平台29CM目前采用类似Coupang和Naver的综合型线上购物中心模式运营。该平台自2011年起从生活方式专业购物中心起步,在Musinsa接管后,迅速将业务扩展至以时尚为核心的多元化领域。目前,平台产品涵盖服装、家具、电子产品、化妆品、食品甚至门票等各类商品。去年,29CM非时尚品类的销售额已接近50%。 Musinsa旗下自有时尚品牌Musinsa Standard自2021年在首尔弘大开设首家门店以来,迅速扩展,已在首尔、仁川等地开设了24家门店,并于2023年将业务拓展至釜山和大邱等城市。同时,29CM也开始布局线下市场,目前已运营5家门店。 与此同时,大创也在加速扩展其业务范围,逐渐与“胡同商圈”中小商户的商品种类重叠。自1997年在京畿道安养市开设首家门店以来,大创每年平均开设60家新店,到2023年已扩展至1519家。大创主营生活用品,并在产品种类上不断创新,特别是在服装、化妆品和保健食品领域的战略布局,推动了其销售额的显著增长。去年,这些品类的销售额同比增长分别达到了144%和34%。此外,大创还加强了线上销售渠道,并实施了“全渠道”战略,使其在线商城的月活跃用户数创下了历史新高。 随着这些零售巨头的快速扩张,Musinsa和大创都迎来了创纪录的年度业绩。去年,Musinsa的合并销售额首次突破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0.7亿元),而大创的年销售额则接近4万亿韩元。 然而,Musinsa和大创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地方商圈,许多小商户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例如,2023年,Musinsa Standard与Musinsa大邱店在东城路相距不到200米的地方新开设了门店,导致周边的服装店纷纷关门,销售大幅下滑。 目前,关于如何监管Musinsa和大创的扩张,社会各界开始呼吁加强管理。业内人士建议,应将这些零售巨头纳入《流通产业发展法》的监管范围,实施强制性停业和营业时间限制,以填补监管空白,保障小商户的生存空间。 首尔市一家大创门店【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28 20:27:39
-
韩国去年停业者首破百万 零售餐饮业占比近半
韩国国税厅6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申报停业的企业主达100.8282万人,较前一年增加2.1795万人,自1995年相关统计启动以来,首次突破百万大关。其中,零售业与餐饮业停业企业合计占比接近45%,在各行业中位居首位。 数据显示,自2019年起,申报停业的企业主人数连续三年减少,至2022年降至86.7292万人。然而,2023年出现大幅反弹,增至98.6487万人。 分析指出,疫情期间积累的经营困难叠加高利率引发的贷款逾期率上升,是2023年企业主停业人数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2024年企业停业率(即停业者占全部企业主的比例)为9.04%,较前一年的9.02%略有上升,意味着平均每10名企业主中就有近1人选择停业。 韩国经济产业研究院经济研究室长金光锡(音)表示:“高利率和高物价持续削弱实际购买力,导致零售销售和餐饮消费下滑,建筑业景气也陷入低迷,企业经营压力明显加大。” 从停业原因来看,“经营不善”仍是主要因素,相关人数达50.6198万人,占比50.2%。此外,因“其他”原因停业的有44.924万人,转让和受让4.0123万人,法人转换4471人,行政处分3998人,解散和合并2829人,季节性经营1089人等依次排后。 行业分布方面,停业主要集中在内需型行业。零售业停业者达29.9642万人,占比29.7%,位居各行业之首,较前一年增加2.4054万人。餐饮业、房地产业和批发及商品中介业分别占15.2%、11.1%和7.1%。零售业与餐饮业合计占比接近45%。此外,建筑业停业者达4.9584万人,占比4.9%,受行业整体低迷影响明显。 停业率方面,零售业和餐饮业持续居高,分别达到16.78%和15.82%,其中零售业停业率创下自2013年以来新高。业内分析指出,高利率抑制商品消费需求,叠加线上购物和无人化趋势加快,给实体店经营带来巨大压力。 鉴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韩国政府今年已两次通过追加预算案。日前通过的第二次追加预算案中,包含刺激内需的民生消费券发放计划,以及针对自营业者和小微企业的债务减免措施,旨在缓解当前经济困境。
2025-07-06 23:35:02 -
韩国5月全产业生产连续两个月下滑 内需指标整体疲软
受制造业不振及美国关税政策等外部因素影响,韩国5月全产业生产环比下降,连续第二个月录得负增长。尽管政府启动了第一次补充预算,但零售销售与设备投资等主要内需指标依旧低迷,经济复苏动能持续受限。 韩国统计厅30日发布的《5月产业活动动向》显示,剔除农林渔业后的全产业生产指数(经季节调整)为112.5(以2020年基准为100),环比下降1.1%。这一跌幅为今年1月(-1.6%)以来的最大值,同时也继4月(-0.8%)之后再次出现负增长。同比来看,该指数下降0.8%,时隔四个月再次转为负值。 从产业结构来看,制造业生产环比减少3%,成为整体下滑的主因。其中,受汽车与建筑等下游行业不景气影响,金属加工行业大幅下滑6.9%。与此同时,汽车产业在美国加征关税与当地工厂开工等因素叠加作用下,继4月后再度下降2%。 服务业生产同样延续疲软走势。尽管金融和保险(2.8%)等领域表现良好,但信息通信(-3.6%)、运输和仓储(-2.4%)等行业下滑,整体服务业生产环比减少0.1%,连续两个月录得负增长。 消费相关指标持续承压。零售销售虽在耐用品(1.2%)和半耐用品(0.7%)领域实现增长,但非耐用品(-0.7%)如化妆品销售走低,整体环比与上月持平。自3月起,零售销售连续三个月停滞,未能在5月第一次补充预算执行后实现反弹,显示内需回暖乏力。 设备投资环比下降4.7%,为连续第三个月录得负增长,跌幅也较前月进一步扩大。对此,政府方面表示,上月初通过的补充预算尚需时间才能显现成效。 对此,统计厅服务业动向科长崔昌润(音)表示:“补充预算涉及的公共行政、建筑、制造与服务业等领域,相关效果预计将分阶段逐步显现。” 与此同时,建筑业景气依旧低迷。5月建设竣工额环比下降3.9%,其中建筑工程和土木工程分别减少4.6%和2%,已连续三个月呈现下滑趋势。反映未来建筑动向的建设订单(经季节调整)同比下降5.5%,其中发电、通信等土木项目大幅减少62.4%,跌幅最为显著。 在宏观指标方面,反映当前景气状况的同步综合指数循环变动值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主要受建设竣工额及内外销指数下滑影响;预示未来经济走势的先行综合指数循环变动值也下降0.1个百分点,表明经济前景仍存不确定性。
2025-07-01 00:04:03 -
名创优品进驻江南商圈 打造沉浸式"IP乐园"
在中韩资本加速互动、零售生态持续演变的背景下,名创优品(MINISO)将于本月21日在首尔江南大路正式开设其在韩国市场的第三家门店。继去年12月入驻大学路、今年2月进驻弘大后,品牌此次落地江南核心商圈,意在进一步提升市场渗透率,并借助“IP乐园(IP Land)”概念门店,全面强化内容驱动型零售战略。 新门店选址于江南大路人流密集地段,营业面积约280坪(约925平方米),主打迪士尼、小熊维尼等全球知名IP角色,通过沉浸式空间设计打造角色体验式购物环境。店内配备大型LED互动屏幕、主题雕塑及动态光效装置,整体动线设计借鉴主题公园布局,进一步增强消费者的参与感。 名创优品方面表示,在流动人口密集地区开设大型门店,旨在让原本存在于电影、动画等虚拟空间的IP角色走进现实生活,帮助消费者通过角色产品更自然地表达情感、建立情绪共鸣。这一策略不仅面向韩国市场,也是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构建品牌沟通桥梁的重要举措。 据介绍,江南店约80%的商品为IP类产品,商品种类(SKU)数量接近5000个,涵盖毛绒玩具、盲盒、钥匙扣等人气单品。陈列方式也从传统的品类划分转向以角色为核心的主题布局,进一步强化商品的情感价值与互动体验。 尽管江南店并未推出限定商品,但在空间规划与视觉表现上对“IP乐园”概念进行了全面升级。名创优品方面表示,品牌正在推进门店差异化运营策略,摆脱以往统一陈列模式,根据各门店特点定制专属IP主题。例如,大学路门店以史迪奇为主题,弘大门店聚焦日本人气IP吉伊卡哇(Chiikawa),而江南店则集结多个稀有IP角色,构建以角色内容为核心的沉浸式体验空间。 名创优品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韩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亚洲地区影响力的持续提升,角色IP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公司将积极拓展相关业务,深化本地市场布局。 此次江南门店的落地,也标志着名创优品在韩扩张步伐的提速。公司方面透露,年内将在清州Connect Mall、蚕室乐天世界、大田新世界百货釜山新世界Centum City等地陆续开设新门店,计划至2025年前实现全国门店数增至10家,年销售额突破2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亿元)。此外,品牌还将持续推进“MINISO LAND”沉浸式IP旗舰店项目,探索零售与娱乐相融合的复合型业态。 为应对海外游客增长趋势,江南门店引入支持韩语、英语、中文及日语的自助结算系统,并兼容包括支付宝、微信支付、Naver Pay、Kakao Pay等多种支付方式。除零售策略外,名创优品亦在积极拓展与韩国本土IP企业的合作,正在与Mimi World、Young Toys等公司洽谈合作,计划引入更多韩流IP以丰富产品体系,深化本地化战略。公司方面表示,韩国不仅是其深耕亚洲市场的重要支点,更是品牌进军日本市场的关键跳板。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韩国零售市场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融合IP内容与设计体验的“轻体验型”零售模式,正在逐步取代以价格为导向的传统消费方式。尤其在MZ世代(1980年代初至2000年代初出生)消费群体中,“兴趣导向”与“情绪价值”正成为新的购买驱动力。在此趋势下,名创优品通过差异化的内容布局与本地化策略,有望在韩国市场重塑品牌认知,建立新的竞争优势。
2025-06-20 17:00:00 -
MZ世代与外籍游客带动复苏 江南商圈迎零售品牌回归潮
在经济低迷期空置率飙升的首尔江南商圈,近来以MZ世代和外籍游客为目标顾客群体的大型零售品牌MUSINSA、欧利芙洋(Olive Young)等陆续加码进驻。随着访韩外籍游客和流动人口的增加,江南商圈复苏的预期也在不断升温。 据流通行业12日消息,MUSINSA计划下月底在江南大道开设Musinsa Store江南店,总面积约1300平方米,涵盖地下1层至地上2层,这是Musinsa Store开设的第四家门店。自2023年在大邱开设首家门店以来,MUSINSA已陆续在弘大和圣水开设分店。与主要销售服饰的Musinsa Standard不同,Musinsa Store以集合店形式销售150至200个品牌的多种产品,并实行与线上同价销售策略。该店已成为外籍游客必访地标,正在加速主要商圈的线下扩张。 韩国美妆平台也开始在江南地区增设门店。希杰欧利芙洋计划下月初在江南站10号出口前开设Central江南Town店,占地约1150平方米,并在此推出包括Skin Scan肌肤检测服务和个人色彩诊断等美妆体验服务。至此,江南商圈内的欧利芙洋门店数量增至11家。值得关注的是,这是自2017年开设江南Town店以来,欧利芙洋时隔八年再次在该区域新设大型门店。 新世界旗下美妆集合店希阔(CHICOR)也计划本月底重新开设江南站店。原本运营的三层门店租约到期,因此搬迁至附近建筑的一层,面积约430平方米,地理位置较原来更接近江南站,新店预计以韩国美妆产品为核心运营。 中国生活用品连锁品牌名创优品(MINISO)则计划本月21日在江南大道核心地段开业。名创优品在韩国素有“中国大创”之称,2016年进军韩国市场并开设30余家门店,但经营不善导致2021年撤出韩国。近年来,公司销售策略转向以卡通IP商品为主,并在去年重新进军韩国市场,在大学路和弘大开设门店,江南店则即将成为第三家分店。 江南站周边江南大道中大型商业地产的空置率在去年第三季度达到10.3%,继第一季度8.11%和第二季度9.54%后,已连续三个季度攀升。随着外籍游客和流动人口的增加,商圈重新吸引众多大型流通品牌进驻,正在逐渐复苏。韩国旅游发展局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访韩外籍游客累计约558万人次,创下同期历史新高。 实际上,江南商圈的大型门店相较其他商圈更多,能见度也更高。作为2号线、新盆唐线、9号线等地铁线路的换乘枢纽,流动人口方面也极具优势。加上近一两年来圣水、汉南、岛山等MZ世代聚集的热门商圈租金飙升,江南商圈的租金性价比也更高。 房地产服务咨询顾问公司戴德梁行(Cushman & Wakefield)零售租赁顾问部门相关人士表示,江南商圈建筑规模大,足以打造占据整个建筑的旗舰店,并且人流量大,对于希望收获强大宣传效果的企业而言极具魅力。此外,目前普遍认为该地租金已经触底,自去年下半年起已有多家大型品牌签约,经过装修预计今年夏季陆续开业。
2025-06-12 22:47:22 -
韩国便利店掀起平价美妆风暴 抢占高性价比护肤市场
随着消费者对化妆品价格和便利性的关注日益提升,韩国主要便利店加快布局美妆品类,推出5000韩元(约合人民币26元)以下的基础化妆品,以强化竞争力,吸引新消费群体。 根据韩国便利店行业27日消息,7-Eleven近期持续推出小容量、高性价比的基础美妆产品。本月9日,该公司推出售价4900韩元、容量50毫升的物理防晒霜,21日又推出售价3000韩元的一次性棒状防晒霜及毛孔紧致精华。 7-Eleven还将于28日起,与化妆品研发企业韩国科玛(Kolmar)旗下子公司HK inno.N运营的美妆品牌Bewants合作,追加推出4款基础护理产品,其中PDRN撕拉面膜、谷胱甘肽精华和积雪草胶原紧致面霜均售价3000韩元,积雪草胶原舒缓棉片售价4500韩元。 7-Eleven方面表示,公司将美妆品类视为便利店行业的重要增长点,未来计划依托便利店渠道的便捷性和覆盖优势,在日常基础护肤领域打造价格竞争力。 GS零售旗下便利店GS25也在积极拓展美妆品类。自上月起,GS25与时尚电商平台Musinsa合作,启动自有彩妆品牌WHIZZY的试销。该品牌于今年2月上线,主打自然清透妆感,主要面向年轻消费群体。 此次上线的产品以唇妆为主,包括5款售价1.3万韩元的水润透亮“Glow Up Tint”,以及3款售价1.4万韩元、兼具唇彩与腮红功能的“Slick Move Lip & Cheek”,共计8款产品。 此外,东国制药旗下护肤品牌Madeca21的新系列“TECA SOSIDE Calming Line”也已同步入驻GS25门店。该系列包括面膜、棉片、安瓶与面霜,共4款产品,单品售价均为3000韩元。 便利店行业相关人士指出:“便利店作为消费者触手可及的零售渠道,非常适合销售日常高频使用的基础化妆品。未来将持续推出价格合理、差异化明显的产品,以稳固并拓展美妆消费群体。”
2025-05-27 23:27:50 -
韩国三大美妆创作者联手 Leferi新零售实验店登陆圣水
全球美妆零售企业Leferi于23日表示,公司在首尔圣水洞XYZ SEOUL开设了新概念甄选门店“Select Store - THE BEAUTY UNIVERSE”,以“美妆版复仇者联盟”为主题,活动自5月22日起持续至6月1日,为期约两周。 本次门店集结了Leferi旗下三位代表性美妆创作者——LeoJ、SoYoon与Arang,以使用体验、专业视角与个性理念共同甄选美妆产品。活动由多位创作者协作参与,展览空间达300坪(约992平方米),为历届最大规模。 “Select Store”系列是Leferi主导的全新零售实验模式,旨在突破传统快闪店的局限,突出创作者在美妆领域的专业性与影响力。本次活动首次引入“多创作者协作”机制,区别于以往单一创作者策展模式,打造更具深度与多样性的选品体系。 本次甄选门店共汇聚29个品牌、63款商品,涵盖基础护肤、彩妆、内服美容、头发护理等多个品类。所有产品按照“经典畅销(Legacy)”“新品(Newness)”“再发现(Rediscovery)”三大主题分类陈列,旨在强化消费者对品牌价值与产品功效的理解。 除了购物体验外,门店还安排了丰富的内容与互动环节,包括美妆粉丝见面会、甄选者讲解会等社区型体验项目,旨在加深创作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连接,打造以内容为核心的复合文化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Leferi此次新增面向美妆流通公司、投资者及全球买家的企业对企业(B2B)交流平台,获得产业界广泛关注。业内人士评价,此次活动不仅是面向消费者的营销尝试,更是在美妆零售模式上开创全新范式的“进化型实验”。 Leferi方面表示,此次活动以创作者知识产权(IP)为核心,涵盖空间策划、内容制作、产品策展及指南手册出版,打造全渠道融合项目,有望成为推动韩国美妆内容与国际流通接轨的重要桥梁。
2025-05-27 02:18:05 -
韩国医美乘韩妆热潮出海 赴韩医美外国游客激增
随着韩国美妆在全球的热度持续攀升,韩国医美行业前仆后继进军海外。近年来,为接受激光美容等医美项目赴韩的外国游客激增,部分人气皮肤科医院开始直接在海外设立分院。 据医美行业21日消息,韩国丽芬聚美容医院(PPEUM)计划今年第四季度在日本东京新宿开设首家海外分店,规模达1000平方米,本月初在当地已完成房地产合同签署。该医院主营激光美容、肉毒素美容等医美项目,在韩国设有约20家分店,并且在明洞、弘大、江南等地提供“PPEUM国际”项目,包含中英日等语言服务。另一家已在东京新宿开设海外首店的韩国本思皮肤科医院(Vands Clinic)也于今年1月新增横滨分院。 业内人士表示:“外国游客在韩期间,医美项目的消费金额达到1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1894万元)以上。如今韩式美容美妆热潮正从传统化妆品扩展至医美领域。” 据全球房地产服务和咨询顾问公司戴德梁行(Cushman & Wakefield)数据,首尔江南商圈(新盆唐线新论岘站至江南站周边)的皮肤科医院数量从2019年12月底的420家增加到去年12月底的539家,增幅达28.3%。同时,弘大商圈(弘大入口站至KT&G想象空间一带)的医院数量也从77家增至99家,增幅达28.6%。 相反,医美行业的复兴与餐饮店和零售店的萎缩形成鲜明对比。相比2019年12月底,去年江南站一带和弘大商圈的餐饮店分别减少9.4%和4.3%,零售店数量也分别减少21.3%和9.3%。 在此趋势下,多家知名皮肤科医院积极开展面向外国人的营销活动。拥有20余家分院的Dr.evers皮肤科医院专门设立海外营销部,其他医院也运营国际事业部来开展多语种营销活动。 韩国保健福祉部数据显示,2019年韩国皮肤科医院就诊的外国患者仅8.6194万人次,占总访韩外国患者的14.4%,而在去年暴增718%至70.5044万人次,占比56.6%。具体来看,日本患者以44.2311万人次人数最多,其中在皮肤科医院就诊的患者占比69.7%。同样,中国台湾(80.72%)、新加坡(79.53%)、中国大陆(64.17%)、泰国(63.34%)和加拿大(47.28%)等外国患者在皮肤科医院就诊的人数最多。 业界分析称,韩妆的国际影响力带动了韩国皮肤科医院旅游市场的发展。加上近年来“优雅地老去”(Well-Aging)和“慢慢地老去”(Slow-Aging)的国际美容趋势,外国消费者越来越偏好自然温和的皮肤管理项目。
2025-05-22 01:53:01 -
CU便利店推出签证代办服务 提升在韩外国人生活便利度
韩国连锁便利店品牌CU于1日宣布,与签证平台K-Visa达成合作,在部分门店率先推出面向外国顾客的签证代办服务。该服务涵盖结婚、就业、投资、移民、永久居留等多种签证类型,旨在为居住在韩国的外国人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行政支援。 CU方面表示,目前该服务已在首尔大林、弘大、梨泰院、东大门等外国人聚居区域的50余家门店上线,预计年内将拓展至全国范围内的1000家门店。顾客只需扫描门店张贴的二维码并填写简要表格,便可立即与专业行政师取得联系,获取相应服务。整个流程无需繁琐步骤,力求提升可及性与服务效率。 为满足不同国籍顾客的沟通需求,该服务提供英语、中文、日语和越南语四种语言支持,并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从业务咨询、材料准备到最终办理,顾客均可实时在线查看办理进度,有效缩短等待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此外,CU在费用方面也展现出较强竞争力。例如签证延期的代办费用仅为2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02元),为目前韩国市场最低水平,整体费用约为业内平均价格的一半,具有明显价格优势。 在签证代办服务的基础上,CU还计划进一步拓展服务内容,推出面向外国人的创业支持套餐及外籍人才招聘衔接项目,积极响应在韩外国人日益多样化的生活与就业需求。 CU便利店运营商BGF零售服务平台组负责人柳成焕(音)表示:“CU作为韩国便利店行业中首个引入签证代办服务的品牌,希望通过触手可及的门店网络,为在韩外国人群体提供实质性帮助。未来,我们将持续推出多样化服务,吸引更多国内外顾客。” CU携手签证平台K-Visa推出面向外国顾客的签证代办服务。【图片来源 CU】
2025-05-01 19:10:40 -
韩国3月半导体生产创19个月最大增幅 三大经济活动指标仍低迷
韩国统计厅30日发布的《3月产业活动动向》报告显示,今年3月韩国半导体生产同比大幅增长,创下19个月以来的最大涨幅。然而,生产、消费和投资三大经济活动指标整体依旧低迷,反映出当前韩国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稳固。 数据显示,3月韩国全产业生产指数为114.7,环比增长0.9%,延续了2月以来的回升趋势。其中,矿工制造业生产环比上升2.9%,作为核心支柱产业的半导体生产环比增长13.3%,为自2023年8月以来的最大涨幅(当时增幅为13.6%)。 虽然韩国内部政治局势趋于稳定,加之补充预算等政策出台为内需带来支撑,但受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持续、出口复苏缓慢等因素影响,整体经济活力仍显不足。 具体来看,服务业生产环比下降0.3%,商品零售销售亦环比下滑0.3%。其中,食品等非耐用品(增长2.8%)和服装等准耐用品(增长2.7%)销售回暖,但通信设备、电脑等耐用品销售大幅下滑8.6%,拖累整体消费数据。 投资方面,设备投资继2月小幅回升后,3月再度环比下降0.9%。其中,汽车等运输设备投资增长3.4%,但机械设备类投资下降2.6%。 建筑领域表现也不乐观,建筑施工实绩(以不变价格计)环比减少2.7%。此前2月曾实现2.4%的增长,系7个月来首次转正,但未能延续回升态势。 在经济景气指标方面,衡量当前经济状况的同步综合指数循环变动值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预示未来经济走势的先行综合指数循环变动值也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显示短期内经济或仍有小幅改善空间。 韩国统计厅经济动向统计审议官李斗元表示,受前期基数效应影响,零售和投资等领域短期内出现回调。他强调,尽管半导体生产表现强劲,但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依旧高企的背景下,仍需高度关注内外部风险因素。 LG Innotek于本月17日首次向媒体公开其高附加值半导体基板FC-BGA生产基地“Dream Factory”,并展示了该工厂中正在作业的机器人。【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5-01 01:20:14 -
韩国零售巨头"无边界扩张"引争议 小商户集体陷入生存危机
随着Musinsa和大创(Daiso)两家新兴线上线下零售企业加快扩张步伐,市场再次掀起关于它们“胡同商圈”影响的争议。尽管两家公司均取得了创纪录的增长,但与此同时,小商户的不满情绪也日益加剧。 据韩国零售业28日消息,Musinsa旗下电商平台29CM目前采用类似Coupang和Naver的综合型线上购物中心模式运营。该平台自2011年起从生活方式专业购物中心起步,在Musinsa接管后,迅速将业务扩展至以时尚为核心的多元化领域。目前,平台产品涵盖服装、家具、电子产品、化妆品、食品甚至门票等各类商品。去年,29CM非时尚品类的销售额已接近50%。 Musinsa旗下自有时尚品牌Musinsa Standard自2021年在首尔弘大开设首家门店以来,迅速扩展,已在首尔、仁川等地开设了24家门店,并于2023年将业务拓展至釜山和大邱等城市。同时,29CM也开始布局线下市场,目前已运营5家门店。 与此同时,大创也在加速扩展其业务范围,逐渐与“胡同商圈”中小商户的商品种类重叠。自1997年在京畿道安养市开设首家门店以来,大创每年平均开设60家新店,到2023年已扩展至1519家。大创主营生活用品,并在产品种类上不断创新,特别是在服装、化妆品和保健食品领域的战略布局,推动了其销售额的显著增长。去年,这些品类的销售额同比增长分别达到了144%和34%。此外,大创还加强了线上销售渠道,并实施了“全渠道”战略,使其在线商城的月活跃用户数创下了历史新高。 随着这些零售巨头的快速扩张,Musinsa和大创都迎来了创纪录的年度业绩。去年,Musinsa的合并销售额首次突破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0.7亿元),而大创的年销售额则接近4万亿韩元。 然而,Musinsa和大创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地方商圈,许多小商户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例如,2023年,Musinsa Standard与Musinsa大邱店在东城路相距不到200米的地方新开设了门店,导致周边的服装店纷纷关门,销售大幅下滑。 目前,关于如何监管Musinsa和大创的扩张,社会各界开始呼吁加强管理。业内人士建议,应将这些零售巨头纳入《流通产业发展法》的监管范围,实施强制性停业和营业时间限制,以填补监管空白,保障小商户的生存空间。 首尔市一家大创门店【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28 20:2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