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华为’新闻 14个
-
华为发布新一代AI芯片 韩国半导体对华出口存忧
在美国持续收紧对华人工智能(AI)芯片出口管制背景下,中国科技企业正加快自主替代步伐。华为近日发布了新一代AI芯片“昇腾920”(Ascend 920),并计划于今年下半年正式投产。与此同时,去年推出的“昇腾910C”也将于下月开始大规模量产。 据业界23日消息,昇腾920将在中国半导体代工企业中芯国际(SMIC)的6纳米工艺上实现量产。该芯片的整体性能比上一代提升超过40%,其性能有望接近美国英伟达(NVIDIA)为中国市场定制的AI芯片“H20”。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美国政府近期叫停H20芯片对华出口,华为新一代AI芯片的推出有望在中国市场上实现对英伟达的全面替代。 此外,华为还计划大规模生产此前推出的“昇腾910C”芯片。虽然性能略低于昇腾920,但凭借较高的性价比,预计将广泛应用于本土AI企业的中低端AI模型训练任务中。 伴随美国对华出口限制的不断升级,中国AI芯片产业的自主研发正在提速。与此同时,韩国半导体企业可能面临对华出口渠道受限的风险。 据了解,三星电子自去年起向英伟达H20芯片供应第四代高带宽内存产品HBM3,最新一批H20芯片则使用了SK海力士生产的第五代HBM3E(8层)产品。若中国市场对英伟达芯片需求持续下滑,韩国企业的HBM出口渠道将受到冲击。 尽管中国企业或可尝试通过第三方渠道绕过出口限制获取韩国HBM,但随着美国监管愈发严密,相关路径的现实可行性较低。 业内也有声音指出,中国本土半导体企业正在加速追赶。长鑫存储(CXMT)去年就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开始量产第二代HBM2产品,未来或有望推出可用于AI芯片的高性能内存解决方案。 目前业界关注焦点之一,是华为是否会推出能替代英伟达下一代AI芯片“B20”的产品。B20原定于今年第二季度在中国市场推出,整体性能优于H20。 相关人士表示,“目前中国企业正在逐步将英伟达挤出本土AI芯片市场,韩国企业也应加快推进供应链多元化战略,降低对单一客户的依赖。”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24 01:33:42 -
【亚洲人之声】中美科技霸权之争 韩国夹缝艰难求生
美国特朗普政府近日宣布限制英伟达(NVIDIA)H20芯片的对华出口。H20芯片是英伟达在美国对华实施出口管制政策后,专为中国市场推出的一款人工智能(AI)芯片。此次措施成为美国首次对本国半导体企业采取的出口限制,也是在拜登政府时期实施的对华半导体出口禁令基础上的进一步升级。 目前,中美两国正在尖端科技领域进行全面交锋。这场技术霸权之争可以追溯至2018年特朗普第一任期,当时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看似贸易纠纷,实为遏制中国“科技崛起”战略。此后,美国不断加强对华技术封锁力度,限制半导体设备出口,制裁华为、中兴等中国科技企业。与此同时,中国也加快推进半导体自主化和科技本土化进程。 事到如今,掌控世界的力量早已不是传统的武器或资源,而是AI、半导体、量子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全球咨询公司麦肯锡预测,截至2030年,AI技术推动全球生产总值(GDP)提高最多1.2%,并带来约13万亿美元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尖端技术在未来会进一步拉大国家之间的差距,国际秩序则由技术领先国家主导。 在这场科技角逐中,韩国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韩国60%以上的出口依赖中国和美国,既难以明确选边站队,也难以保持绝对中立。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韩国是全球需求枢纽的同时,又是战略技术的重要中间供应,正在面临来自美国制裁和中国自主的双重压力。 三星电子一方面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扩建工厂,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维持中国西安工厂的运作。韩国企业在两大强权之间小心翼翼寻找平衡,不敢轻易有所偏向,可谓左右为难。此外,AI半导体设计领域英伟达一家独大,而在量子计算机与云计算技术方面,中国也在迅速赶超。 韩国政府在危机中推出《国家尖端战略产业法》,指定半导体、电池、生物等产业为国家战略产业。然而,距离实现科技自立还有长路要走,韩国当前在研发投入和技术人才储备方面与技术强国相比尚有不足。在技术决定国家存亡的当下,韩国必须在技术人才培养、供应链多元化以及核心技术开发三个方面齐头并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图片来源 网络】
2025-04-18 18:58:05 -
中国企业"出海"版图再扩张 宁德时代成立韩国法人
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的宁德时代总部。【图片提供 韩联社】 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日前在韩国成立法人,正式吹响进军韩国市场的号角。 据悉,宁德时代今年1月成立韩国法人,地址位于首尔市江南区德黑兰大路。注册资金为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08万元),发行股票12万股。由一名中国籍和一名澳大利亚国籍理事共同担任法人代表。经营范围包括电池、电力储存设备及相关产品,电池回收利用等。 宁德时代韩国目前正在公开招聘经营、市场营销、人事等领域的员工,加速招兵买马。业界认为,宁德时代韩国法人的成立,标志着将正式在韩国开拓电动汽车及储能系统(ESS)电池业务。 凭借价格优势突出的磷酸铁锂(LFP)电池,宁德时代在全球电动汽车需求短暂停滞期仍保持稳步增长,不仅成为中国内需市场的绝对霸主,还为宝马、奔驰、大众等国际品牌供应电池。 市场调查机构SNE Research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全球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宁德时代市场份额为37.9%,超过比亚迪(17.2%)和LG新能源(10.8%),以压倒性优势夺冠。 比亚迪韩国首位客户喜提“ATTO 3”。【图片提供 比亚迪韩国】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在韩国发售的首款小型电动SUV“ATTO 3”(中国市场名元PLUS)日前正式启动客户交付。“ATTO 3”今年1月16日在韩国上市,但因环境部补贴评估等行政流程直至本月初才完成,交付客户的时间也一再推迟。据悉,ATTO 3基础版售价为3100万韩元,高配版ATTO3 PLUS为3300万韩元,叠加145万韩元的中央政府补贴及各地方政策额外补贴后,实际入手价不到3000万韩元。 韩国消费者对比亚迪“ATTO 3”的购买意向也持续上升,调查机构NICE D&R日前面向4579名消费者实施调查结果显示,20%的受访者称有意向购买比亚迪汽车,主要原因在于价格竞争力。 智能手机市场中,华为全球首款三折叠屏智能手机Mate XT去年9月上市后,累计销量已突破40万部。考虑到这款手机起步价为2万元人民币,总销售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三星电子计划今年10月在中韩市场首发首款三折叠屏手机,届时将正面挑战华为,成为今年智能手机市场最大的看点之一。
2025-04-17 20:24:59 -
更符合中国宝宝体质!起亚拟接入华为智能座舱进行本土化调整
在中国市场连年败走麦城的起亚将携手华为,开辟智能汽车赛道,此举能否令起亚重现昔日“高光时刻”备受业界关注。 据中国最大汽车门户网站汽车之家日前报道,起亚计划接入华为的鸿蒙座舱,并对多款国产车型进行大胆的本土化整改,更符合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 据悉,起亚与华为的合作方式为Tier1模式,即华为以传统一级供应商身份,起亚采用智能座舱的标准化模块,完成整车集成和功能定义。Tier模式对车企的资源需求较低(模块化采购),并且技术主要由采购方(起亚)主导。 中国媒体普遍认为,起亚希望通过这些优化措施令中国市场销售车型更贴合本土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和审美需求。但起亚未对这一报道进行回应。 业界观察认为,起亚与华为的合作将向多领域纵深发展。据悉,起亚已在第三代电动系统、能源补给技术、销售渠道等多个维度与中国企业展开深度合作。起亚计划与中国主流电池供应商协同提升车辆续航与电池安全性能,新能源车型有望通过引入尖端电池技术和管理系统提高市场竞争力。另据透露,起亚还将与中国充电设施运营商合作加速充电网络布局,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充电服务。 起亚于2023年发布新能源战略,计划在2023年至2027年期间,在中国市场推出 EV6 GT, EV5, EV9等6款电动汽车。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起亚去年在华累计销量为24.8万辆,同比增长42.9%,主要是受EV5等在中国当地产能扩大的影响。 华为通过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已与吉利汽车、奇瑞汽车、广汽集团等整车制造商展开合作,共同推进智能驾驶业务发展。去年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营收达264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474.4%。 起亚在中国推出的纯电动SUV EV5 【图片来源 网络】
2025-04-02 19:39:36 -
【博鳌亚洲论坛】"中国达沃斯"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拉开帷幕 2000名代表齐聚海南
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 【图片提供 新华社】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于3月25日至3月28日在中国海南省博鳌东屿岛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在世界变局中共创亚洲未来”,围绕“把握大势”“促进增长”“塑造未来”“发掘动力”四大方向设置议题,涵盖40多场系列活动。 25日上午,年会新闻发布会在博鳌亚洲论坛媒体中心举行,论坛秘书长张军介绍2025年年会筹备情况并发布旗舰报告《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5年度报告》和《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2025年度报告》。 张军在致辞中表示,当今世界百年变局深刻演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给世界稳定和经济复苏带来更大冲击,世界面临的挑战和不确定性日益增多,国际社会担忧和焦虑情绪进一步上升。在此背景下,博鳌论坛2025年年会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博鳌亚洲论坛是亚洲最重要的论坛之一,新形势下将一如既往地积极推动区域合作,倡导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今年年会的主题紧扣当今时代重大课题和挑战,有利于我们在变局中更好地把握前进方向,谋求共同发展。我们希望通过年会,向国际社会传递保持信心、团结合作、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强烈信号。亚洲在很多方面走在世界发展的前列,展现出光明前景。世界有理由对亚洲的未来充满希望,亚洲也有理由对世界的未来充满信心。 海南博鳌大乐大桥上的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主题宣传牌。【图片提供 新华社】 张军介绍,据初步统计,今年共有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000名代表,以及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50家媒体机构1100多名记者参加年会。本次年会活动丰富多样,组织形式更加灵活,为全方位对话交流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包括主旨演讲分论坛、圆桌会等等,为了促进务实对话创造合作的机会,本次年会还安排了多场企业家之间的对话会,包括中日、中韩、中澳之间的企业界对话等。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将出席年会并在27日举行的开幕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同各国领导人、论坛理事及企业家代表举行会见和座谈,阐述中方立场主张,共同探讨加强合作、共谋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老挝总理宋赛、孟加拉国临时政府首席顾问尤努斯、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副总统帕利克、蒙古国第一副总理兼经济发展部部长冈图木尔、哈萨克斯坦第一副总理斯克利亚尔、俄罗斯副总理奥维尔丘克等国领导人将出席论坛年会发表演讲并参与对话。 除各国领导人之外, 还有300多位嘉宾,包括近120位各国部长级高官,约30位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以及众多商界领袖及著名学者将参与有关议题讨论。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潘基文;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菲律宾前总统阿罗约,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长官李家超、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长官岑浩辉、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等出席论坛。 企业代表方面,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五粮液股份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华涛;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胡柏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蒋亚非,以及SK中国总裁郑银泰、现代汽车集团(中国)副总裁朴国哲等出席论坛各项配套活动。 博鳌亚洲论坛(Boao Forum for Asia,BFA)是成立于2001年的非营利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中国海南省博鳌镇。论坛以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合作为宗旨,为政府、企业及学术界领袖提供高层对话平台,被誉为“中国达沃斯”。博鳌亚洲论坛论坛已成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对话平台之一,推动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合作机制的讨论。其成果为亚洲政策制定和商业合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5-03-25 21:55:12 -
现代"西进" 三星"东行" 中美角力下韩国双雄棋局分野
24日(当地时间),现代汽车会长郑义宣在白宫发表对美投资计划。【图片来源 韩联社】 当前,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全球产业链面临深刻重构。中国政府持续加大对尖端技术领域的投资力度,而美国则不断强化贸易保护政策,扩大关税壁垒。在此背景下,韩国两大企业巨头——现代汽车集团与三星电子的战略布局备受瞩目,其投资方向与市场选择折射出全球经贸格局的变化趋势。 当地时间24日,现代汽车集团宣布在未来四年内将向美国市场注资210亿美元。该计划包括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建一座耗资58亿美元的现代钢铁厂,年产能预计超过270万吨,并创造1400余个就业岗位。此外,现代汽车还计划截至2028年投资90亿美元,将美国本土汽车产能提升至120万辆,并投入60亿美元深化与美国企业在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机器人及先进空中交通等领域的战略合作。 现代汽车集团是自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首家宣布大规模对美投资的韩国企业。业界普遍认为,此举旨在顺应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以规避潜在的关税壁垒。当天,特朗普亲自推介现代汽车的投资计划,并强调:“随着现代汽车在美国本土扩大生产,将免受关税影响。”这一表态引发市场对韩国企业对美投资政策走向的广泛关注。 现代汽车集团自1986年进军美国市场以来,累计在美投资205亿美元,而此次新增投资将投资总额攀升至415亿美元,意味着美国将成为现代集团最大投资海外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现代汽车此举不仅意在扩大产能,更透露出深化与美国企业合作的战略意图,以稳固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 22日,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与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合照。【图片来源 韩联社】 另一方面,韩国半导体巨头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的动向同样引发业界高度关注。24日,李在镕在结束中国发展高层论坛(CDF)2025年年会日程后,随即访问了全球电动汽车领军企业比亚迪总部。此前,他已于22日会见了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并考察了小米北京汽车工厂。此次密集访问中国科技企业,被视为三星电子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的重要信号。 此次深圳之行是李在镕自2018年以来的第二次访问。尽管具体会谈内容未公开,但业界推测,李在镕与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等高层就车载电子设备的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三星电子在车载显示器、音响系统及数字化座舱等领域的供应合作。此外,李在镕此行还可能与中国科技巨头华为、智能手机制造商VIVO等企业进行会晤。 深圳作为中国“硅谷”,汇聚了比亚迪、华为、大疆、腾讯等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同时也是三星电子重要客户聚集地。三星电子在此设有半导体销售法人、研发中心及子公司哈曼卡顿的销售机构。2018年李在镕访华期间,曾与比亚迪、华为、小米、VIVO等企业高层进行了广泛交流,此次行程或延续类似的合作模式。 财界相关人士预测,在中美贸易战加剧的背景下,李在镕此次访华或旨在评估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风险,并重点推动电装业务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国之行是李在镕在不当合并与会计造假案二审被判无罪后的首个海外行程,凸显三星电子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据悉,李在镕计划在华停留约一周,与全球CEO及中国客户进行会谈。此外,有预测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28日会见参加中国发展论坛的部分海外企业CEO,李会长参与会晤的可能性极高,备受关注业界关注。 中美博弈持续的态势下,韩国两大企业巨头的战略布局呈鲜明对比。现代汽车集团加码美国市场,以规避关税壁垒并深化本土化布局;而三星电子则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强化科技合作以巩固供应链优势。这一分化不仅反映了企业应对地缘政治风险的策略差异,更折射出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的现实。未来,随着中美博弈的持续深化,跨国企业的战略调整或将进一步加剧,如何在变局中把握机遇、规避风险,将成为全球商业领袖面临的核心课题。
2025-03-25 19:47:55 -
【파고파자 중국경제】华为天使投资 第三代半导体冲刺港股——天域半导体
天域半导体成立于2009年,总部位于广东东莞松山湖,是中国第一家从事研发碳化硅 (SiC) 外延晶片的创业公司。历经7轮融资的天域半导体身后,集结华为哈勃、比亚迪、上汽尚颀、海尔资本等大牌产业资本,还不乏广东、南昌等地的政府基金。截止2024年11月,公司估值达到约152亿元。2024年12月23日,天域半导体向港交所递表,冲击港股IPO。
2025-03-19 23:23:42 -
从C919到DeepSeek 中国技术崛起正重塑全球竞争格局
近年来,中国科技产业的崛起速度令人惊叹。无论是C919国产客机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还是DeepSeek挑战OpenAI,甚至是航天、量子计算、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的突破,中国正在多个高科技赛道上迅速缩小与西方国家的差距,甚至在部分领域实现了超越。这一趋势不仅改变了全球科技竞争的格局,也对韩国等科技强国的产业生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C919商业化加速 冲击全球航空市场 长期以来,全球民航客机市场几乎被美国波音(Boeing)和欧洲空客(Airbus)所垄断。然而,中国商飞制造的一款单通道150座级窄体干线民航飞机C919的商用化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全球商用客机制造的第一梯队。尽管目前C919的飞行时间受限、运维体系尚未成熟,但随着中国加快飞机制造产业链的升级,未来10到20年内,这款中国国产客机极有可能成为国际航空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中国商飞制造的民航飞机C919。【图片来源 网络】 更值得关注的是,C919的成功研发带动了中国整个航空产业链的成长,包括航空电子、发动机、机体材料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韩国虽然在汽车、造船等制造业具备竞争力,但在航空航天领域相对薄弱。如果中国的商用飞机市场进一步壮大,韩国航空零部件企业未来的订单量可能会受到影响。 ▲DeepSeek低成本突破 威胁全球AI霸主地位 在AI领域,韩国的NAVER、三星电子等公司近年来也在大力投入,但目前仍主要依赖于美国技术。中国AI的崛起正让全球市场格局发生剧变。 DeepSeek的成功表明,中国AI企业已经能够在较低的计算成本下,训练出媲美ChatGPT的大语言模型。更关键的是,中国AI生态链正在形成“软硬结合”的闭环,从 AI 芯片(华为昇腾、寒武纪)、数据训练(百度、字节跳动)、大模型(DeepSeek、百度文心一言)到终端应用(小米、华为、腾讯 AI),中国科技公司正在打破对英伟达、英特尔等西方科技巨头的依赖。 【图片来源 AFP/韩联社】 相比之下,韩国 AI 产业的生态链尚未完全建立,高端AI服务器仍严重依赖英伟达GPU,软件算法也更多受制于美国。如果未来中国AI技术在计算成本和应用生态上继续领先,韩国企业可能会在全球 AI 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高科技全面突破 中国科技实力“反攻” 除了航空和 AI,中国在半导体、机器人、智能制造、生物科技、航天等多个高科技领域也在加速追赶。 尽管美国持续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实施制裁,但中国正加快推进芯片产业链的独立性。华为2023年推出的Mate 60 Pro搭载了中国自主研发的7nm级别芯片,被认为是突破美国封锁的标志性事件。如果中国成功建立完整的芯片供应链,韩国的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可能面临市场份额缩减的风险。 在机器人领域,中国的宇树科技(Unitree)已经推出了比特斯拉Optimus更先进的人形机器人,并计划在未来商业化。与此同时,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韩国现代机器人虽然在全球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但面对中国的激烈竞争,如何维持市场优势成为关键问题。 2月21日,在上海举行的“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一名男子与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握手。 【图片来源 AFP/韩联社】 而中国在航天领域也取得了快速进展,成为首个从月球背面采集样本成功返回地球的国家,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并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此外,中国企业在基因编辑、AI药物研发、再生医学等领域投入巨资,涌现出华大基因、百济神州等全球化企业。韩国生物科技虽然在新冠疫情期间崭露头角(如 SK生物制药、三星生物制剂),但面对中国的大规模资本投入,未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如今,韩国企业“产品在中国卖不动”已不再是主要问题,而是如何应对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反向冲击。从C919到DeepSeek,从AI到航天,中国正在塑造新的全球科技秩序,并对韩国、美国、欧洲等传统科技强国形成越来越大的挑战。 面对这一趋势,韩国必须调整战略,寻找突破口,才能在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阶段保持竞争力。这不仅是企业层面的挑战,也是国家产业政策必须正视的关键问题。如果应对不力,韩国可能在未来10到20年内,被中国在多个高科技领域超越,从“技术领先国”变成“技术追赶者”。 未来的科技竞争,才刚刚开始。
2025-03-05 17:00:00 -
华为在MWC2025大会发布AI解决方案
华为位于MWC2025上的展位。【图片提供 韩国华为】 当地时间4日,全球最大规模信息通信技术(ICT)和移动展览会移动世界大会(MWC)2025正在巴塞罗那举行,华为与全球通讯企业、行业合作伙伴及意见领袖共同分析了5G网络与人工智能(AI)的互动,并发布了支持创造新增长机会的解决方案。
2025-03-05 02:25:33 -
从C919到DeepSeek 中国技术崛起正重塑全球竞争格局
近年来,中国科技产业的崛起速度令人惊叹。无论是C919国产客机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还是DeepSeek挑战OpenAI,甚至是航天、量子计算、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的突破,中国正在多个高科技赛道上迅速缩小与西方国家的差距,甚至在部分领域实现了超越。这一趋势不仅改变了全球科技竞争的格局,也对韩国等科技强国的产业生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C919商业化加速 冲击全球航空市场 长期以来,全球民航客机市场几乎被美国波音(Boeing)和欧洲空客(Airbus)所垄断。然而,中国商飞制造的一款单通道150座级窄体干线民航飞机C919的商用化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全球商用客机制造的第一梯队。尽管目前C919的飞行时间受限、运维体系尚未成熟,但随着中国加快飞机制造产业链的升级,未来10到20年内,这款中国国产客机极有可能成为国际航空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中国商飞制造的民航飞机C919。【图片来源 网络】 更值得关注的是,C919的成功研发带动了中国整个航空产业链的成长,包括航空电子、发动机、机体材料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韩国虽然在汽车、造船等制造业具备竞争力,但在航空航天领域相对薄弱。如果中国的商用飞机市场进一步壮大,韩国航空零部件企业未来的订单量可能会受到影响。 ▲DeepSeek低成本突破 威胁全球AI霸主地位 在AI领域,韩国的NAVER、三星电子等公司近年来也在大力投入,但目前仍主要依赖于美国技术。中国AI的崛起正让全球市场格局发生剧变。 DeepSeek的成功表明,中国AI企业已经能够在较低的计算成本下,训练出媲美ChatGPT的大语言模型。更关键的是,中国AI生态链正在形成“软硬结合”的闭环,从AI芯片(华为昇腾、寒武纪)、数据训练(百度、字节跳动)、大模型(DeepSeek、百度文心一言)到终端应用(小米、华为、腾讯AI),中国科技公司正在打破对英伟达、英特尔等西方科技巨头的依赖。 【图片来源 AFP/韩联社】 相比之下,韩国AI产业的生态链尚未完全建立,高端AI服务器仍严重依赖英伟达GPU,软件算法也更多受制于美国。如果未来中国AI技术在计算成本和应用生态上继续领先,韩国企业可能会在全球 AI 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高科技全面突破 中国科技实力“反攻” 除了航空和 AI,中国在半导体、机器人、智能制造、生物科技、航天等多个高科技领域也在加速追赶。 尽管美国持续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实施制裁,但中国正加快推进芯片产业链的独立性。华为2023年推出的Mate 60 Pro搭载了中国自主研发的7nm级别芯片,被认为是突破美国封锁的标志性事件。如果中国成功建立完整的芯片供应链,韩国的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可能面临市场份额缩减的风险。 在机器人领域,中国的宇树科技(Unitree)已经推出了比特斯拉Optimus更先进的人形机器人,并计划在未来商业化。与此同时,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韩国现代机器人虽然在全球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但面对中国的激烈竞争,如何维持市场优势成为关键问题。 2月21日,在上海举行的“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一名男子与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握手。 【图片来源 AFP/韩联社】 而中国在航天领域也取得了快速进展,成为首个从月球背面采集样本成功返回地球的国家,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并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此外,中国企业在基因编辑、AI药物研发、再生医学等领域投入巨资,涌现出华大基因、百济神州等全球化企业。韩国生物科技虽然在新冠疫情期间崭露头角(如SK生物制药、三星生物制剂),但面对中国的大规模资本投入,未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如今,韩国企业“产品在中国卖不动”已不再是主要问题,而是如何应对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反向冲击。从C919到DeepSeek,从AI到航天,中国正在塑造新的全球科技秩序,并对韩国、美国、欧洲等传统科技强国形成越来越大的挑战。 面对这一趋势,韩国必须调整战略,寻找突破口,才能在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阶段保持竞争力。这不仅是企业层面的挑战,也是国家产业政策必须正视的关键问题。如果应对不力,韩国可能在未来10到20年内,被中国在多个高科技领域超越,从“技术领先国”变成“技术追赶者”。 未来的科技竞争,才刚刚开始。
2025-03-04 17:51:15
-
华为发布新一代AI芯片 韩国半导体对华出口存忧
在美国持续收紧对华人工智能(AI)芯片出口管制背景下,中国科技企业正加快自主替代步伐。华为近日发布了新一代AI芯片“昇腾920”(Ascend 920),并计划于今年下半年正式投产。与此同时,去年推出的“昇腾910C”也将于下月开始大规模量产。 据业界23日消息,昇腾920将在中国半导体代工企业中芯国际(SMIC)的6纳米工艺上实现量产。该芯片的整体性能比上一代提升超过40%,其性能有望接近美国英伟达(NVIDIA)为中国市场定制的AI芯片“H20”。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美国政府近期叫停H20芯片对华出口,华为新一代AI芯片的推出有望在中国市场上实现对英伟达的全面替代。 此外,华为还计划大规模生产此前推出的“昇腾910C”芯片。虽然性能略低于昇腾920,但凭借较高的性价比,预计将广泛应用于本土AI企业的中低端AI模型训练任务中。 伴随美国对华出口限制的不断升级,中国AI芯片产业的自主研发正在提速。与此同时,韩国半导体企业可能面临对华出口渠道受限的风险。 据了解,三星电子自去年起向英伟达H20芯片供应第四代高带宽内存产品HBM3,最新一批H20芯片则使用了SK海力士生产的第五代HBM3E(8层)产品。若中国市场对英伟达芯片需求持续下滑,韩国企业的HBM出口渠道将受到冲击。 尽管中国企业或可尝试通过第三方渠道绕过出口限制获取韩国HBM,但随着美国监管愈发严密,相关路径的现实可行性较低。 业内也有声音指出,中国本土半导体企业正在加速追赶。长鑫存储(CXMT)去年就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开始量产第二代HBM2产品,未来或有望推出可用于AI芯片的高性能内存解决方案。 目前业界关注焦点之一,是华为是否会推出能替代英伟达下一代AI芯片“B20”的产品。B20原定于今年第二季度在中国市场推出,整体性能优于H20。 相关人士表示,“目前中国企业正在逐步将英伟达挤出本土AI芯片市场,韩国企业也应加快推进供应链多元化战略,降低对单一客户的依赖。”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24 01:33:42 -
【亚洲人之声】中美科技霸权之争 韩国夹缝艰难求生
美国特朗普政府近日宣布限制英伟达(NVIDIA)H20芯片的对华出口。H20芯片是英伟达在美国对华实施出口管制政策后,专为中国市场推出的一款人工智能(AI)芯片。此次措施成为美国首次对本国半导体企业采取的出口限制,也是在拜登政府时期实施的对华半导体出口禁令基础上的进一步升级。 目前,中美两国正在尖端科技领域进行全面交锋。这场技术霸权之争可以追溯至2018年特朗普第一任期,当时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看似贸易纠纷,实为遏制中国“科技崛起”战略。此后,美国不断加强对华技术封锁力度,限制半导体设备出口,制裁华为、中兴等中国科技企业。与此同时,中国也加快推进半导体自主化和科技本土化进程。 事到如今,掌控世界的力量早已不是传统的武器或资源,而是AI、半导体、量子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全球咨询公司麦肯锡预测,截至2030年,AI技术推动全球生产总值(GDP)提高最多1.2%,并带来约13万亿美元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尖端技术在未来会进一步拉大国家之间的差距,国际秩序则由技术领先国家主导。 在这场科技角逐中,韩国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韩国60%以上的出口依赖中国和美国,既难以明确选边站队,也难以保持绝对中立。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韩国是全球需求枢纽的同时,又是战略技术的重要中间供应,正在面临来自美国制裁和中国自主的双重压力。 三星电子一方面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扩建工厂,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维持中国西安工厂的运作。韩国企业在两大强权之间小心翼翼寻找平衡,不敢轻易有所偏向,可谓左右为难。此外,AI半导体设计领域英伟达一家独大,而在量子计算机与云计算技术方面,中国也在迅速赶超。 韩国政府在危机中推出《国家尖端战略产业法》,指定半导体、电池、生物等产业为国家战略产业。然而,距离实现科技自立还有长路要走,韩国当前在研发投入和技术人才储备方面与技术强国相比尚有不足。在技术决定国家存亡的当下,韩国必须在技术人才培养、供应链多元化以及核心技术开发三个方面齐头并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图片来源 网络】
2025-04-18 18:58:05 -
中国企业"出海"版图再扩张 宁德时代成立韩国法人
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的宁德时代总部。【图片提供 韩联社】 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日前在韩国成立法人,正式吹响进军韩国市场的号角。 据悉,宁德时代今年1月成立韩国法人,地址位于首尔市江南区德黑兰大路。注册资金为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08万元),发行股票12万股。由一名中国籍和一名澳大利亚国籍理事共同担任法人代表。经营范围包括电池、电力储存设备及相关产品,电池回收利用等。 宁德时代韩国目前正在公开招聘经营、市场营销、人事等领域的员工,加速招兵买马。业界认为,宁德时代韩国法人的成立,标志着将正式在韩国开拓电动汽车及储能系统(ESS)电池业务。 凭借价格优势突出的磷酸铁锂(LFP)电池,宁德时代在全球电动汽车需求短暂停滞期仍保持稳步增长,不仅成为中国内需市场的绝对霸主,还为宝马、奔驰、大众等国际品牌供应电池。 市场调查机构SNE Research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全球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宁德时代市场份额为37.9%,超过比亚迪(17.2%)和LG新能源(10.8%),以压倒性优势夺冠。 比亚迪韩国首位客户喜提“ATTO 3”。【图片提供 比亚迪韩国】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在韩国发售的首款小型电动SUV“ATTO 3”(中国市场名元PLUS)日前正式启动客户交付。“ATTO 3”今年1月16日在韩国上市,但因环境部补贴评估等行政流程直至本月初才完成,交付客户的时间也一再推迟。据悉,ATTO 3基础版售价为3100万韩元,高配版ATTO3 PLUS为3300万韩元,叠加145万韩元的中央政府补贴及各地方政策额外补贴后,实际入手价不到3000万韩元。 韩国消费者对比亚迪“ATTO 3”的购买意向也持续上升,调查机构NICE D&R日前面向4579名消费者实施调查结果显示,20%的受访者称有意向购买比亚迪汽车,主要原因在于价格竞争力。 智能手机市场中,华为全球首款三折叠屏智能手机Mate XT去年9月上市后,累计销量已突破40万部。考虑到这款手机起步价为2万元人民币,总销售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三星电子计划今年10月在中韩市场首发首款三折叠屏手机,届时将正面挑战华为,成为今年智能手机市场最大的看点之一。
2025-04-17 20:24:59 -
更符合中国宝宝体质!起亚拟接入华为智能座舱进行本土化调整
在中国市场连年败走麦城的起亚将携手华为,开辟智能汽车赛道,此举能否令起亚重现昔日“高光时刻”备受业界关注。 据中国最大汽车门户网站汽车之家日前报道,起亚计划接入华为的鸿蒙座舱,并对多款国产车型进行大胆的本土化整改,更符合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 据悉,起亚与华为的合作方式为Tier1模式,即华为以传统一级供应商身份,起亚采用智能座舱的标准化模块,完成整车集成和功能定义。Tier模式对车企的资源需求较低(模块化采购),并且技术主要由采购方(起亚)主导。 中国媒体普遍认为,起亚希望通过这些优化措施令中国市场销售车型更贴合本土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和审美需求。但起亚未对这一报道进行回应。 业界观察认为,起亚与华为的合作将向多领域纵深发展。据悉,起亚已在第三代电动系统、能源补给技术、销售渠道等多个维度与中国企业展开深度合作。起亚计划与中国主流电池供应商协同提升车辆续航与电池安全性能,新能源车型有望通过引入尖端电池技术和管理系统提高市场竞争力。另据透露,起亚还将与中国充电设施运营商合作加速充电网络布局,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充电服务。 起亚于2023年发布新能源战略,计划在2023年至2027年期间,在中国市场推出 EV6 GT, EV5, EV9等6款电动汽车。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起亚去年在华累计销量为24.8万辆,同比增长42.9%,主要是受EV5等在中国当地产能扩大的影响。 华为通过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已与吉利汽车、奇瑞汽车、广汽集团等整车制造商展开合作,共同推进智能驾驶业务发展。去年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营收达264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474.4%。 起亚在中国推出的纯电动SUV EV5 【图片来源 网络】
2025-04-02 19:39:36 -
【博鳌亚洲论坛】"中国达沃斯"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拉开帷幕 2000名代表齐聚海南
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 【图片提供 新华社】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于3月25日至3月28日在中国海南省博鳌东屿岛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在世界变局中共创亚洲未来”,围绕“把握大势”“促进增长”“塑造未来”“发掘动力”四大方向设置议题,涵盖40多场系列活动。 25日上午,年会新闻发布会在博鳌亚洲论坛媒体中心举行,论坛秘书长张军介绍2025年年会筹备情况并发布旗舰报告《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5年度报告》和《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2025年度报告》。 张军在致辞中表示,当今世界百年变局深刻演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给世界稳定和经济复苏带来更大冲击,世界面临的挑战和不确定性日益增多,国际社会担忧和焦虑情绪进一步上升。在此背景下,博鳌论坛2025年年会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博鳌亚洲论坛是亚洲最重要的论坛之一,新形势下将一如既往地积极推动区域合作,倡导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今年年会的主题紧扣当今时代重大课题和挑战,有利于我们在变局中更好地把握前进方向,谋求共同发展。我们希望通过年会,向国际社会传递保持信心、团结合作、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强烈信号。亚洲在很多方面走在世界发展的前列,展现出光明前景。世界有理由对亚洲的未来充满希望,亚洲也有理由对世界的未来充满信心。 海南博鳌大乐大桥上的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主题宣传牌。【图片提供 新华社】 张军介绍,据初步统计,今年共有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000名代表,以及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50家媒体机构1100多名记者参加年会。本次年会活动丰富多样,组织形式更加灵活,为全方位对话交流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包括主旨演讲分论坛、圆桌会等等,为了促进务实对话创造合作的机会,本次年会还安排了多场企业家之间的对话会,包括中日、中韩、中澳之间的企业界对话等。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将出席年会并在27日举行的开幕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同各国领导人、论坛理事及企业家代表举行会见和座谈,阐述中方立场主张,共同探讨加强合作、共谋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老挝总理宋赛、孟加拉国临时政府首席顾问尤努斯、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副总统帕利克、蒙古国第一副总理兼经济发展部部长冈图木尔、哈萨克斯坦第一副总理斯克利亚尔、俄罗斯副总理奥维尔丘克等国领导人将出席论坛年会发表演讲并参与对话。 除各国领导人之外, 还有300多位嘉宾,包括近120位各国部长级高官,约30位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以及众多商界领袖及著名学者将参与有关议题讨论。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潘基文;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菲律宾前总统阿罗约,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长官李家超、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长官岑浩辉、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等出席论坛。 企业代表方面,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五粮液股份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华涛;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胡柏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蒋亚非,以及SK中国总裁郑银泰、现代汽车集团(中国)副总裁朴国哲等出席论坛各项配套活动。 博鳌亚洲论坛(Boao Forum for Asia,BFA)是成立于2001年的非营利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中国海南省博鳌镇。论坛以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合作为宗旨,为政府、企业及学术界领袖提供高层对话平台,被誉为“中国达沃斯”。博鳌亚洲论坛论坛已成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对话平台之一,推动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合作机制的讨论。其成果为亚洲政策制定和商业合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5-03-25 21:55:12 -
现代"西进" 三星"东行" 中美角力下韩国双雄棋局分野
24日(当地时间),现代汽车会长郑义宣在白宫发表对美投资计划。【图片来源 韩联社】 当前,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全球产业链面临深刻重构。中国政府持续加大对尖端技术领域的投资力度,而美国则不断强化贸易保护政策,扩大关税壁垒。在此背景下,韩国两大企业巨头——现代汽车集团与三星电子的战略布局备受瞩目,其投资方向与市场选择折射出全球经贸格局的变化趋势。 当地时间24日,现代汽车集团宣布在未来四年内将向美国市场注资210亿美元。该计划包括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建一座耗资58亿美元的现代钢铁厂,年产能预计超过270万吨,并创造1400余个就业岗位。此外,现代汽车还计划截至2028年投资90亿美元,将美国本土汽车产能提升至120万辆,并投入60亿美元深化与美国企业在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机器人及先进空中交通等领域的战略合作。 现代汽车集团是自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首家宣布大规模对美投资的韩国企业。业界普遍认为,此举旨在顺应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以规避潜在的关税壁垒。当天,特朗普亲自推介现代汽车的投资计划,并强调:“随着现代汽车在美国本土扩大生产,将免受关税影响。”这一表态引发市场对韩国企业对美投资政策走向的广泛关注。 现代汽车集团自1986年进军美国市场以来,累计在美投资205亿美元,而此次新增投资将投资总额攀升至415亿美元,意味着美国将成为现代集团最大投资海外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现代汽车此举不仅意在扩大产能,更透露出深化与美国企业合作的战略意图,以稳固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 22日,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与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合照。【图片来源 韩联社】 另一方面,韩国半导体巨头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的动向同样引发业界高度关注。24日,李在镕在结束中国发展高层论坛(CDF)2025年年会日程后,随即访问了全球电动汽车领军企业比亚迪总部。此前,他已于22日会见了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并考察了小米北京汽车工厂。此次密集访问中国科技企业,被视为三星电子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的重要信号。 此次深圳之行是李在镕自2018年以来的第二次访问。尽管具体会谈内容未公开,但业界推测,李在镕与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等高层就车载电子设备的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三星电子在车载显示器、音响系统及数字化座舱等领域的供应合作。此外,李在镕此行还可能与中国科技巨头华为、智能手机制造商VIVO等企业进行会晤。 深圳作为中国“硅谷”,汇聚了比亚迪、华为、大疆、腾讯等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同时也是三星电子重要客户聚集地。三星电子在此设有半导体销售法人、研发中心及子公司哈曼卡顿的销售机构。2018年李在镕访华期间,曾与比亚迪、华为、小米、VIVO等企业高层进行了广泛交流,此次行程或延续类似的合作模式。 财界相关人士预测,在中美贸易战加剧的背景下,李在镕此次访华或旨在评估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风险,并重点推动电装业务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国之行是李在镕在不当合并与会计造假案二审被判无罪后的首个海外行程,凸显三星电子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据悉,李在镕计划在华停留约一周,与全球CEO及中国客户进行会谈。此外,有预测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28日会见参加中国发展论坛的部分海外企业CEO,李会长参与会晤的可能性极高,备受关注业界关注。 中美博弈持续的态势下,韩国两大企业巨头的战略布局呈鲜明对比。现代汽车集团加码美国市场,以规避关税壁垒并深化本土化布局;而三星电子则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强化科技合作以巩固供应链优势。这一分化不仅反映了企业应对地缘政治风险的策略差异,更折射出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的现实。未来,随着中美博弈的持续深化,跨国企业的战略调整或将进一步加剧,如何在变局中把握机遇、规避风险,将成为全球商业领袖面临的核心课题。
2025-03-25 19:47:55 -
【파고파자 중국경제】华为天使投资 第三代半导体冲刺港股——天域半导体
天域半导体成立于2009年,总部位于广东东莞松山湖,是中国第一家从事研发碳化硅 (SiC) 外延晶片的创业公司。历经7轮融资的天域半导体身后,集结华为哈勃、比亚迪、上汽尚颀、海尔资本等大牌产业资本,还不乏广东、南昌等地的政府基金。截止2024年11月,公司估值达到约152亿元。2024年12月23日,天域半导体向港交所递表,冲击港股IPO。
2025-03-19 23:23:42 -
从C919到DeepSeek 中国技术崛起正重塑全球竞争格局
近年来,中国科技产业的崛起速度令人惊叹。无论是C919国产客机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还是DeepSeek挑战OpenAI,甚至是航天、量子计算、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的突破,中国正在多个高科技赛道上迅速缩小与西方国家的差距,甚至在部分领域实现了超越。这一趋势不仅改变了全球科技竞争的格局,也对韩国等科技强国的产业生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C919商业化加速 冲击全球航空市场 长期以来,全球民航客机市场几乎被美国波音(Boeing)和欧洲空客(Airbus)所垄断。然而,中国商飞制造的一款单通道150座级窄体干线民航飞机C919的商用化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全球商用客机制造的第一梯队。尽管目前C919的飞行时间受限、运维体系尚未成熟,但随着中国加快飞机制造产业链的升级,未来10到20年内,这款中国国产客机极有可能成为国际航空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中国商飞制造的民航飞机C919。【图片来源 网络】 更值得关注的是,C919的成功研发带动了中国整个航空产业链的成长,包括航空电子、发动机、机体材料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韩国虽然在汽车、造船等制造业具备竞争力,但在航空航天领域相对薄弱。如果中国的商用飞机市场进一步壮大,韩国航空零部件企业未来的订单量可能会受到影响。 ▲DeepSeek低成本突破 威胁全球AI霸主地位 在AI领域,韩国的NAVER、三星电子等公司近年来也在大力投入,但目前仍主要依赖于美国技术。中国AI的崛起正让全球市场格局发生剧变。 DeepSeek的成功表明,中国AI企业已经能够在较低的计算成本下,训练出媲美ChatGPT的大语言模型。更关键的是,中国AI生态链正在形成“软硬结合”的闭环,从 AI 芯片(华为昇腾、寒武纪)、数据训练(百度、字节跳动)、大模型(DeepSeek、百度文心一言)到终端应用(小米、华为、腾讯 AI),中国科技公司正在打破对英伟达、英特尔等西方科技巨头的依赖。 【图片来源 AFP/韩联社】 相比之下,韩国 AI 产业的生态链尚未完全建立,高端AI服务器仍严重依赖英伟达GPU,软件算法也更多受制于美国。如果未来中国AI技术在计算成本和应用生态上继续领先,韩国企业可能会在全球 AI 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高科技全面突破 中国科技实力“反攻” 除了航空和 AI,中国在半导体、机器人、智能制造、生物科技、航天等多个高科技领域也在加速追赶。 尽管美国持续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实施制裁,但中国正加快推进芯片产业链的独立性。华为2023年推出的Mate 60 Pro搭载了中国自主研发的7nm级别芯片,被认为是突破美国封锁的标志性事件。如果中国成功建立完整的芯片供应链,韩国的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可能面临市场份额缩减的风险。 在机器人领域,中国的宇树科技(Unitree)已经推出了比特斯拉Optimus更先进的人形机器人,并计划在未来商业化。与此同时,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韩国现代机器人虽然在全球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但面对中国的激烈竞争,如何维持市场优势成为关键问题。 2月21日,在上海举行的“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一名男子与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握手。 【图片来源 AFP/韩联社】 而中国在航天领域也取得了快速进展,成为首个从月球背面采集样本成功返回地球的国家,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并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此外,中国企业在基因编辑、AI药物研发、再生医学等领域投入巨资,涌现出华大基因、百济神州等全球化企业。韩国生物科技虽然在新冠疫情期间崭露头角(如 SK生物制药、三星生物制剂),但面对中国的大规模资本投入,未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如今,韩国企业“产品在中国卖不动”已不再是主要问题,而是如何应对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反向冲击。从C919到DeepSeek,从AI到航天,中国正在塑造新的全球科技秩序,并对韩国、美国、欧洲等传统科技强国形成越来越大的挑战。 面对这一趋势,韩国必须调整战略,寻找突破口,才能在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阶段保持竞争力。这不仅是企业层面的挑战,也是国家产业政策必须正视的关键问题。如果应对不力,韩国可能在未来10到20年内,被中国在多个高科技领域超越,从“技术领先国”变成“技术追赶者”。 未来的科技竞争,才刚刚开始。
2025-03-05 17:00:00 -
华为在MWC2025大会发布AI解决方案
华为位于MWC2025上的展位。【图片提供 韩国华为】 当地时间4日,全球最大规模信息通信技术(ICT)和移动展览会移动世界大会(MWC)2025正在巴塞罗那举行,华为与全球通讯企业、行业合作伙伴及意见领袖共同分析了5G网络与人工智能(AI)的互动,并发布了支持创造新增长机会的解决方案。
2025-03-05 02:25:33 -
从C919到DeepSeek 中国技术崛起正重塑全球竞争格局
近年来,中国科技产业的崛起速度令人惊叹。无论是C919国产客机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还是DeepSeek挑战OpenAI,甚至是航天、量子计算、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的突破,中国正在多个高科技赛道上迅速缩小与西方国家的差距,甚至在部分领域实现了超越。这一趋势不仅改变了全球科技竞争的格局,也对韩国等科技强国的产业生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C919商业化加速 冲击全球航空市场 长期以来,全球民航客机市场几乎被美国波音(Boeing)和欧洲空客(Airbus)所垄断。然而,中国商飞制造的一款单通道150座级窄体干线民航飞机C919的商用化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全球商用客机制造的第一梯队。尽管目前C919的飞行时间受限、运维体系尚未成熟,但随着中国加快飞机制造产业链的升级,未来10到20年内,这款中国国产客机极有可能成为国际航空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中国商飞制造的民航飞机C919。【图片来源 网络】 更值得关注的是,C919的成功研发带动了中国整个航空产业链的成长,包括航空电子、发动机、机体材料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韩国虽然在汽车、造船等制造业具备竞争力,但在航空航天领域相对薄弱。如果中国的商用飞机市场进一步壮大,韩国航空零部件企业未来的订单量可能会受到影响。 ▲DeepSeek低成本突破 威胁全球AI霸主地位 在AI领域,韩国的NAVER、三星电子等公司近年来也在大力投入,但目前仍主要依赖于美国技术。中国AI的崛起正让全球市场格局发生剧变。 DeepSeek的成功表明,中国AI企业已经能够在较低的计算成本下,训练出媲美ChatGPT的大语言模型。更关键的是,中国AI生态链正在形成“软硬结合”的闭环,从AI芯片(华为昇腾、寒武纪)、数据训练(百度、字节跳动)、大模型(DeepSeek、百度文心一言)到终端应用(小米、华为、腾讯AI),中国科技公司正在打破对英伟达、英特尔等西方科技巨头的依赖。 【图片来源 AFP/韩联社】 相比之下,韩国AI产业的生态链尚未完全建立,高端AI服务器仍严重依赖英伟达GPU,软件算法也更多受制于美国。如果未来中国AI技术在计算成本和应用生态上继续领先,韩国企业可能会在全球 AI 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高科技全面突破 中国科技实力“反攻” 除了航空和 AI,中国在半导体、机器人、智能制造、生物科技、航天等多个高科技领域也在加速追赶。 尽管美国持续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实施制裁,但中国正加快推进芯片产业链的独立性。华为2023年推出的Mate 60 Pro搭载了中国自主研发的7nm级别芯片,被认为是突破美国封锁的标志性事件。如果中国成功建立完整的芯片供应链,韩国的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可能面临市场份额缩减的风险。 在机器人领域,中国的宇树科技(Unitree)已经推出了比特斯拉Optimus更先进的人形机器人,并计划在未来商业化。与此同时,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韩国现代机器人虽然在全球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但面对中国的激烈竞争,如何维持市场优势成为关键问题。 2月21日,在上海举行的“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一名男子与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握手。 【图片来源 AFP/韩联社】 而中国在航天领域也取得了快速进展,成为首个从月球背面采集样本成功返回地球的国家,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并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此外,中国企业在基因编辑、AI药物研发、再生医学等领域投入巨资,涌现出华大基因、百济神州等全球化企业。韩国生物科技虽然在新冠疫情期间崭露头角(如SK生物制药、三星生物制剂),但面对中国的大规模资本投入,未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如今,韩国企业“产品在中国卖不动”已不再是主要问题,而是如何应对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反向冲击。从C919到DeepSeek,从AI到航天,中国正在塑造新的全球科技秩序,并对韩国、美国、欧洲等传统科技强国形成越来越大的挑战。 面对这一趋势,韩国必须调整战略,寻找突破口,才能在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阶段保持竞争力。这不仅是企业层面的挑战,也是国家产业政策必须正视的关键问题。如果应对不力,韩国可能在未来10到20年内,被中国在多个高科技领域超越,从“技术领先国”变成“技术追赶者”。 未来的科技竞争,才刚刚开始。
2025-03-04 17: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