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平台’新闻 104个
-
浦东向"新":全新开放平台撬动中国对外开放新维度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科技变革加速推进的当下,中国正以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破局突破。 作为国家战略的集成式创新载体,落地浦东的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以下简称“国际商务合作区”)今年内将完成先行启动区的封闭验收,实现国际商务合作区基本功能的落地运行。 2025年4月18日是浦东开发开放35周年纪念日。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海浦东以更主动的姿态链接全球。落地浦东的国际商务合作区,正撬动中国对外开放新维度。 【图片来源 中新社上海分社】 国际商务合作区不是中国国内现有特殊区域的简单复制,而是通过借鉴、集成和创新国内外各类区域功能,打造的全新开放平台。 在综合保税区、海关监管区和口岸限定区域管理制度基础上,国际商务合作区将叠加特定封闭区域人员跨境流动便利化政策与商务服务功能,通过“一线放开(对境外进入国际商务合作区的人员、行李物品实施便捷化管理)、二线管住(境内区外与区内之间的规范监管)”的创新监管模式,为跨境商务活动构建高效通道。 届时,境外人员搭乘国际或地区航班自浦东国际机场入区无需核查中国签证等入境许可,凭商务合作区综合管理机构备案的有效邀请,可停留30天,并可根据需要申请延期。区内提供口岸签证办理服务,进一步便利跨境商务活动。未来,国际旅客可从浦东国际机场T3航站楼搭乘接驳车辆,10分钟即可直达国际商务合作区。 “随着中国高水平开放不断向纵深迈进,其背后的一条主线是要从物的开放,逐步向自然人的开放拓展,而国际商务合作区就将承载更进一步开放功能:把人和物的开放更好结合起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管理委员会保税区管理局(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管理局)副局长赵宇刚告诉记者,这将是一次全球首创、全国唯一的全新探索。 【图片来源中新社上海分社】 在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谢一青看来,国际商务合作区不仅是中国对世界递出的“开放新名片”,也是上海“主动应变局、育新机”的标志性突破。 当前全球经济环境正经历深刻变化:多边贸易体系承压、区域供应链加速重构、地缘政治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在此背景下,这一开放举措不仅是贸易与投资的扩展,更是制度与理念的突破。”谢一青说。 “过去35年,浦东以货物流通为核心推动开放;如今,国际商务合作区将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的自由流动纳入制度框架,打破了传统壁垒。”谢一青认为,国际商务合作区的落地不仅标志着浦东从“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创新型开放”的跃升。与此同时,国际商务合作区通过“国际商务中心”这一载体,为浦东乃至上海提供了高效配置全球资源的新范式。 “这一举措释放了积极信号:中国在高水平开放中既坚持自身优势,又主动适应国际规则,为全球经济注入稳定性。”谢一青表示。 【图片来源 中新社上海分社】 国际商务合作区的制度创新为全球产业协作开辟了新空间。业内分析认为,其既能为会展经济、跨境培训等业态创造机遇,更通过优化跨境交易流程,显著降低企业国际协作成本。离岸研发、跨境数据服务等新兴领域或将迎来规模化发展窗口期。 从货物自由流动到要素全面开放,从区域试验田到全球新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的建设承载着浦东开发开放35周年的新使命。随着国际商务合作区年内投入运行,这块区域承载着高水平开放、系统集成改革等重要任务,将构筑起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新高地。
2025-04-21 23:56:52 -
在中美关税风暴中逆袭?韩国造船迎来全球订单大迁徙
最近,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关税政策频繁变动的背景下,韩国造船相关产业板块表现亮眼。受益于特朗普“重建美国造船业”的表态以及其政府强化对中国制造业制裁措施,市场普遍预期韩国企业将获得大量订单回流。加之全球对环保船舶的需求快速上升,韩国造船企业凭借稳定的技术力和供应链优势,正站上全球产业重组的风口。 ▲全球订单避险转向 韩国造船业迎反射利益 随着美国政府对中国造船业施加更为严厉的出口与投资限制,全球航运企业对中国造船企业的下单意愿显著下降。据国际船舶与航运专业媒体《TradeWinds》16日报道,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造船厂获得的散货船订单数量骤降至13艘,较去年同期的143艘暴跌逾九成,创下32年来最低纪录。 这一现象被广泛解读为特朗普政府在其任期内推进的一系列“脱中”政策的延续。今年1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依据“301条款”,将多家中国航运企业及中国制造的船舶纳入制裁清单,并计划于本月出台针对中国船只和船厂的高额港口使用费政策。据悉,驶入美国港口的中国船只将面临100万美元港口费,而凡“中国制造”的船舶则将被额外征收150万美元费用。 制裁措施一旦生效,长期以来依赖中国船厂低价优势的全球航运公司开始寻求更为稳妥的合作对象,韩国船厂因此成为订单回流的直接受益方。美国液化天然气(LNG)巨头Venture Global已考察HD现代重工、三星重工业和韩华海洋等韩国造船企业,并计划订购最多12艘新船,其中包括4艘LNG运输船。据悉,该公司在此次竞标中完全排除中国船厂,明确表达了避险立场。 希腊航运巨头、“船王”埃万杰洛斯·马里纳基斯(Evangelos Marinakis)亦于近日与HD现代子公司签署20艘船舶的建造意向书。而在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装置(FLNG)领域,中国唯一具备建造能力的企业惠生被美方列入出口管制黑名单后,三星重工业或将成为该领域全球唯一的主要供应商。 ▲造船板块强势上涨 市场看好“韩美产业协同”前景 在全球金融市场因特朗普政策不确定性而出现波动的背景下,韩国造船股却逆势走强。截至本月14日,韩国金融平台“MP Doctor”数据显示,本月以来韩国“造船主题股”整体上涨18.64%,其中HJ重工业涨幅达39.83%,HD现代尾浦、HD现代重工与韩华海洋亦录得超过两位数增长。 分析认为,韩国造船企业股价飙升,一方面源于对特朗普“美国制造”政策下韩美合作可能性的持续期待,另一方面则与国际海事组织(IMO)推进船舶碳税制度、加速环保船舶替换周期有关。有分析指出,IMO最新环保法规的实施将使船东难以再拖延老旧船舶的更新换代,“原本以25至30年为周期的船舶替换可能提前启动”,这将极大刺激对高技术含量环保船型的订单需求,韩国造船业有望全链条受益。 同时,美国持续对中国施压也被视为强化“韩美造船阵营”格局的推手。专家指出,在未来全球订单可能分化为“韩日与中国”两个阵营的背景下,韩国企业的技术与管理优势将带来更大成长空间。 ▲“船坞不足”成瓶颈 韩国造船业海外产能布局提速 面对订单快速增长与国内船坞产能趋紧的矛盾,韩国造船企业正加快海外建造基地布局。HD韩国造船海洋公司已着手扩大在菲律宾苏比克造船厂的产能;三星重工业则正在考虑与东南亚企业合作,灵活利用当地造船设施,以缓解国内建造压力。 然而,产能转移也面临地缘政治新变数。三星重工业近期决定将价值达4778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4.6亿元)的苏伊士型油轮订单分包给中国造船企业PaxOcean,虽可节省大量建造成本,但也引发外界对是否符合美方“脱中”政策要求的担忧。一旦美国新港口费用政策将“在中国建造”的代工船舶纳入征收范围,该模式的可行性或将受到重大挑战。 “即使订单来自非中资船东,代工模式下的关键技术转移仍存在安全疑虑。”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在中美博弈背景下,这种合作模式的政策风险与技术敏感性都在上升。” ▲韩国造船业动荡时代迎来战略窗口期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与环保法规加速落地的双重背景下,韩国造船企业正处于政策与市场叠加的“战略窗口期”。凭借长期积累的造船技术、高附加值船型建造能力与灵活应对供应链变化的组织能力,韩国正逐步确立其在全球船舶制造业中的核心地位。 但与此同时,如何在扩大产能、降低成本的同时,合理规避政策风险,建立更稳固的韩美合作机制,亦是韩国造船业需要直面的中长期挑战。 在全球造船业格局剧变的当下,韩国造船产业正行走在“机遇与风险交织”的钢索之上。前方虽充满不确定性,但若能稳步前行,韩国有望在这场全球产业洗牌中赢得更为坚实的战略主动权。 三星重工业巨济造船厂全景【图片来源 三星重工业】
2025-04-18 00:43:22 -
跟团游需求萎缩 韩国旅行社迎来业绩"寒冬"
尽管今年第一季度韩国海外出境游客人数持续增长,但本土主要旅行社的盈利表现依旧乏力。受跟团游需求放缓、利润结构恶化以及在线旅游平台(OTA)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业内普遍预计,今年第一季度主要旅行社的业绩将低于市场预期。 据韩国旅行社哈拿多乐(Hana Tour)与模德旅游(Modetour)17日公布的数据,今年2月和3月的海外跟团游旅客人数均出现同比下降。哈拿多乐2月为17.73万人次,3月为14.83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1%和12%;模德旅游2月为8.85万人次,3月为7.21万人次,同比降幅分别为20%和27%。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韩国整体出境游客规模仍保持增长态势。韩国出入境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2月出境人数达262.56万人次,同比增长4.5%。业界指出,尽管出境游需求持续回暖,但选择通过旅行社参与跟团游的游客比例正在逐步下滑。 证券业界普遍对主要旅行社第一季度的业绩持保守预期。韩亚证券预测,哈拿多乐今年第一季度的合并销售额将达到1652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5亿元),营业利润预计为125亿韩元,分别同比下降10%和42%。 韩亚证券研究员李基勋(音)表示:“尽管公司通过削减摊销成本、剔除电商平台TMon相关的一次性支出,以及中国市场的跟团游需求有所回升,预计全年利润将改善约200亿韩元。但就季度表现而言,盈利能力仍明显滞后于营收的恢复速度。” 在业绩承压的背景下,多家旅行社将第二季度视为业绩反弹的关键时机。扩大高附加值产品、优化成本效率,并抢占中国免签政策带来的新增需求,已成为各大旅行社的核心战略。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尽管出境游市场持续回暖,但旅行社的跟团游业务已显现下滑趋势。随着自由行逐渐成为主流,加之OTA平台的渗透率不断提升,传统旅行社以跟团游为核心的商业模式正面临结构性挑战。 对此,旅行业界正在加速调整步伐,积极推进定制化产品开发和数字平台升级。一位行业人士指出:“当前不仅是复苏阶段,更是传统旅行社进行结构性转型的关键时刻。如果第二季度未能实现突破,全年业绩将面临压力,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也将受到考验。” 哈拿多乐去年推出的“旅游搭子(Mingling Tour)蒙古篇”跟团游活动现场。【图片来源 哈拿多乐】
2025-04-17 23:32:51 -
韩国电商平台加码美妆节 体验与内容成市场新焦点
随着韩国主要电商平台在美妆领域持续加码,美妆节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相关活动从最初以折扣促销为主的单一营销形式,逐渐转变为融合内容、体验和社区互动的综合性品牌庆典。 据业界15日消息,Kakao Style旗下女性时尚电商平台Zigzag于本月11日至13日在首尔圣水洞XYZ SEOUL举办了线下快闪活动“ZIGVIEW美妆节”,成为今年首个启动美妆节活动的平台。此次活动汇集了2100多个品牌参与折扣促销,并提供肤色诊断、产品推荐等个性化互动内容。 紧随其后,电商巨头Coupang将于本月18日至20日举办“Mega Beauty Show虚拟商店”活动,持续推动平台从传统流通模式向以内容和体验为核心的美妆平台转型。此次活动通过引入100韩元(约合人民币0.5元)的入场券收费机制提升参与感,并结合即时配送和基于用户评价的推荐系统,进一步强化策展能力。 希杰(CJ)集团旗下健康美妆集合店欧利芙洋(Olive Young)也将于5月21日至27日在首尔鹭得岛举办“Olive Young Festival 2025”,通过将活动空间扩大至原有的两倍以上,结合颁奖礼、购物与体验等新形式,进一步巩固其在韩国美妆领域的主导地位。 时尚电商平台Musinsa则预计将在5月举办第二届线下美妆节。去年首届活动期间,平台美妆类交易额同比激增160%,展现了强劲的增长潜力。今年,Musinsa计划通过增加用户评价和美妆教程等内容,延长用户停留时间,进一步巩固其以内容为导向的美妆平台形象。 近年来,美妆节成为时尚、食品、家居等多个领域电商平台争相布局的焦点。美妆品类凭借高复购率、盈利潜力以及易于构建用户体验和社区互动体系的优势,成为电商平台推动用户增长与提升收益的重要手段。 一位美妆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电商竞争的加剧,美妆业务已成为提升平台品牌力和用户粘性的核心战略。未来,美妆营销将突破传统购物框架,逐步向融合社群与娱乐功能的内容驱动模式发展。” 去年4月,Coupang在首尔圣水洞Peaches DONE为美妆体验馆Mega Beauty Show开设了一家线下虚拟商店。【图片来源 Coupang】
2025-04-16 00:06:54 -
中国扫地机器人借"Matter"标准加速融入韩国家电生态 安全隐忧仍成隐形门槛
随着全球智能家居标准“Matter”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中国扫地机器人品牌如石头科技(Roborock)和科沃斯(Ecovacs)正逐步融入韩国本土家电生态系统。此前,这些中国产品只能通过专属应用程序实现远程控制,如今已拓展至兼容苹果、三星和LG等全球主流平台。 据韩国家电业界15日消息,石头科技和科沃斯近期开始在部分旗舰型号中支持Matter协议。Matter是由智能家居标准联盟(CSA)制定的一项全球统一标准,旨在提升不同品牌和操作系统之间的智能设备互联互通能力。CSA成员包括三星、LG、谷歌、苹果、亚马逊等国际科技巨头。 例如,过去石头扫地机器人仅能通过自家App远程操控,但今后用户可将其接入苹果的HomeKit平台,通过苹果语音助手Siri实现语音控制。据悉,苹果已于上月末发布iOS 18.4系统更新,新增对“扫地机器人”设备的支持。用户只需将支持Matter的设备连接至iPhone、iPad或Apple Watch等苹果终端,即可随时随地进行远程控制。 石头科技目前已在其旗舰产品S9 MaxV Ultra、S9 MaxV Slim等型号中推送支持Matter的固件更新,未来还将扩大至S8 MaxV Ultra和Qrevo Curv等机型。科沃斯方面也首先在旗舰系列DEEBOT X8、X2、X2 Combo等产品中支持Matter,并计划通过OTA(无线更新)方式逐步扩大至其他机型。 中国产扫地机器人搭载Matter协议后,也有望实现与三星电子SmartThings平台、LG电子ThinQ平台的无缝连接。当前,两大平台已将“支持Matter的品牌设备”纳入可接入品类之列。SmartThings平台无需额外连接Hub,即可直接控制中国产设备。尽管LG ThinQ目前尚未支持中国品牌扫地机器人的接入,但随着今年上半年AI家居中心“ThinQ On”的推出,用户也将可通过语音控制石头或科沃斯设备。 业界认为,尽管中国产品进入本土IoT生态系统在短期内可能加剧市场竞争,但从长远来看有助于提升整个平台的兼容性和扩展性,进而带动用户整体体验提升。目前,石头科技已占据韩国扫地机器人市场40%以上的份额,若其在连接性方面的短板被补足,可能进一步扩大市场影响力。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若石头产品能够兼容SmartThings或LG ThinQ等平台,对消费者而言将增加购买吸引力”,但也强调,“引入第三方设备是扩展AI家居平台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策略,目的是构建更具包容性的互联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企业积极宣传加强安全防护以缓解公众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但因其仍需在政府要求下提交用户数据,仍存在结构性隐忧。某业内人士表示:“中企虽然加强了防黑客攻击的能力,但若中国政府提出要求,企业仍须依法提交收集到的用户数据,这对消费者而言确实令人不安。” 不过,根据韩国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的调查,目前尚未发现中国产家电设备存在实际泄露用户隐私的情况。石头科技今年2月也曾公开表示,其机器人不会将收集到的视频、音频等信息储存在服务器,也不会向第三方提供任何数据。 三星和LG方面也表示,即便将中国设备接入自家平台,也会通过多重安全机制加以防护,以应对潜在风险。三星电子家电事业部战略负责人梁惠顺表示:“要接入SmartThings,必须通过三星Knox安全系统。”LG方面也表示,“ThinQ应用严格遵守相关隐私政策,并通过‘LG Shield’系统提供强力安全保障。” 【图片来源 石头科技】
2025-04-15 20:05:14 -
"Olive Young N 圣水"累计访客突破百万 跃升全球K-美妆新地标
希杰(CJ)集团旗下健康美妆集合店欧利芙洋(Olive Young )于10日宣布,去年11月开设的首家创新型门店“Olive Young N 圣水”,截至今年3月底累计访客已突破100万人次。 欧利芙洋方面表示,该门店日均客流量达8000人,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人气最高的“明洞TOWN店”。在韩国本土顾客购买量方面,该店已超越“江南TOWN店”,跃升为全国销售额最高的门店。其中,来自首尔和京畿道以外地区的顾客占比达22%。 此外,外国顾客对销售额的贡献率高达70%,在全国门店中排名第三,进一步巩固其作为不分国籍与地域的“全球韩国美妆(K-Beauty)地标”地位。 业界分析指出,“Olive Young N 圣水”不仅是单纯的购物空间,更是一个可全方位体验K-Beauty潮流的沉浸式场所,在提升顾客到店率与停留时间方面成效显著。作为品牌战略革新的“试验平台”,该门店还承担着孵化新兴品牌的重要职能。开业初期引进的158个新品牌中,已有7个因顾客反响积极,成功扩展至全国1370余家门店。 欧利芙洋相关负责人表示:“圣水店通过强化品牌核心卖点与差异化体验,已成为新兴品牌测试市场反应、拓展知名度的重要平台。”公司内部调研结果显示,约八成顾客认为该门店“具有创新性”,相关关键词多集中于“年轻”、“潮流”、“新颖”和“多元”。 值得关注的是,三楼“Active Skincare”专区因提供皮肤与头皮诊断等个性化服务而广受欢迎,每日上午即出现预约额满现象。服务过程中提供的护肤建议通过社交媒体(SNS)广泛传播,进一步带动外籍游客到访,相关顾客占比已接近72%。此外,彩妆试色、个人色彩诊断等互动项目也获得积极反馈。 欧利芙洋方面表示,未来将以“Olive Young N 圣水”积累的零售创新经验为基础,推动体验型美妆服务在全国门店的全面落地,进一步升级整体服务体系。 “Olive Young N 圣水”三楼“Active Skincare”专区【图片来源 欧利芙洋】
2025-04-10 20:27:41 -
【파고파자 중국경제】中国知名羽绒服品牌——波司登
波司登是中国领先的羽绒服品牌,创立于1976年,总部位于江苏常熟。多年来专注于羽绒服的研发、设计与制造,是中国羽绒服市场的代表性品牌之一。凭借专业技术与不断创新,波司登连续多年占据中国羽绒服市场份额第一,并多次亮相纽约、米兰、伦敦等国际时装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逐步向国际化高端时尚品牌转型。
2025-04-10 00:08:38 -
【亚洲人之声】高物价时代 年轻人爱上"旧衣新穿"
“别人穿过的,你也穿得下去?”曾几何时,这句话是长辈对“穿旧衣”的调侃,如今却被MZ世代(1980年代初至2000年代初出生)当作展现环保意识和生活态度的口头禅。 在高物价与消费疲软的当下,二手服饰市场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笔者也曾在韩国最大二手平台“胡萝卜市场”上转售过一件闲置外套,并以合理价格入手了一条几乎全新的连衣裙。这不仅是节省开支,更像是参与了一场可持续生活的实践——通过延长物品使用周期,为消费赋予更多意义。 这股二手风潮,正在时尚领域悄然生根,逐步形成新的消费趋势。与其盲目追逐当季新品,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更倾向于花时间“淘”出状态良好、风格独特的旧款服饰。在此背景下,韩国头部时尚电商平台Musinsa也于近期宣布进军二手市场,计划在今年第三季度推出“Musinsa Used”服务,允许用户在应用程序(APP)内直接进行服饰转售。 从“胡萝卜市场”、“闪电市场”等综合型二手平台的崛起,到时尚电商巨头亲自入局,二手交易正从小众选择转向主流生态。业内预测,韩国二手服饰市场规模有望在2028年突破1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95亿元)。从“旧衣”到“复古潮品”,二手商品正被重新定义,并逐步构建起兼具文化意义与消费价值的全新叙事。 放眼全球,国际品牌的动向也在强化这一趋势。ZARA、优衣库等快时尚巨头近年来纷纷在日本和英国等地相继推出二手服饰回收与转售项目。如今,连以潮流著称的本土平台Musinsa也正式入局,不仅是对二手市场商业潜力的认可,更是对当代消费观转变的积极响应。 笔者认为,在消费趋于理性的当下,年轻人并非不买衣服,而是不再盲目买新衣服。他们在二手平台上挑选的不只是旧衣,而是一种契合自我审美与价值观的生活方式。 【图片提供 GettyImageBank】
2025-04-09 23:15:48 -
中国电商平台加速布局 韩国流通业深陷"价格战"
在关税壁垒和高汇率双重压力下,韩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持续下滑,叠加内需长期低迷,流通行业的经营环境日益严峻。与此同时,中国流通企业凭借“无差别低价”战略加速扩张,迅速占领市场份额,成为扰动韩国市场格局的重要变量。 据业界8日消息,韩国主要流通企业正深陷价格战泥潭。乐天、新世界等大型流通集团持续扩大跨业态联合促销,旗下大型超市纷纷推出超低价商品;Coupang、11号街等电商平台也已转入“全年促销”的运营模式。 业内普遍认为,“全年促销”反映出当前流通行业恶性竞争日益加剧,既源于消费者信心持续低迷,也受到物价全面上涨的影响。在流通结构重组背景下,具备价格优势的渠道加速整合资源。中国电商平台的“低价战略”成为竞争加剧的关键因素。其凭借资本实力和本土化生产体系,业务已从时尚和美妆扩展至生鲜食品,市场竞争持续升温。 一位业内专家指出,在本就激烈的线上线下竞争中,中国电商的加入使“价格更低”成为企业生存的底线。尽管企业试图通过折扣促销提振消费,但在生活必需品价格普遍上涨的背景下,消费者支出趋于谨慎,整体需求反而持续下滑。 在内需疲软与监管滞后的环境下,中国电商平台正加速布局韩国市场,以分散美国关税政策调整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自美国取消对中国800美元以下商品的免税待遇以来,韩国市场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借助资本优势,中国电商平台持续加码在韩投资,而TMon、Homeplus、Balaan等本土平台则因投资热度放缓面临竞争压力。 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正与物流公司希杰(CJ)大韩通运推进“三日达”配送服务,并加快今年年内物流中心的建设进度。全球速卖通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整体销售呈现增长趋势,尤其是复购率较高的生鲜品类占比持续上升。目前,韩国物流中心的具体启用时间仍在协调中。”与此同时,此前布局相对谨慎的Temu和希音(Shein)也已调整策略,积极拓展本地卖家资源并加强市场营销力度。 韩国外国语大学中国学系教授姜俊英(音)指出,面对中国电商平台在规模与资本上的双重优势,韩国流通企业在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的同时,被动卷入激烈的价格竞争。预计中资平台未来将以掌控韩国市场或推动转口贸易最大化为战略目标,进一步推进平台体系建设。 希音(Shein)去年7月在首尔圣水洞开设的快闪店【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8 23:43:43 -
现代汽车集团在韩电动汽车累计销量突破50万辆大关
现代汽车艾尼氪5 【图片来源 现代汽车】 6日,现代汽车集团今日发布官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旗下现代汽车、起亚及捷尼赛思三大品牌在韩国本土市场的电动汽车累计销量突破50万辆,达50.2036万辆。 作为韩国电动汽车领域的开拓者,现代汽车自2011年7月推出首款量产电动汽车“BlueOn”以来,历经14年深耕,特别是随着电动汽车专用平台E-GMP的推出,成功实现了销量的跨越式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采用E-GMP平台打造的艾尼氪5(IONIQ5)和EV6等车型上市后,凭借“个性化电动体验”的创新理念,推动集团电动汽车年销量从2020年的2.7548万辆猛增至7.1447万辆,同比增长160%。2022年销量再创新高,首次突破10万辆大关,达11.9791万辆。2023年为11.1911万辆。尽管去年受全球电动汽车市场需求阶段性调整影响,销量回落至8.5203万辆,但今年第一季度呈现强劲复苏态势。得益于韩国政府电动汽车补贴政策的持续发力,第一季度销量同比激增75%,达2.3159万辆。 基于E-GMP平台开发的车型已成为销量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截至2024年3月,艾尼氪5(8.3555万辆)、EV6(6.4491万辆)、艾尼氪6(2.6446万辆)、EV3(1.8569万辆)等主力车型累计销量达21.558万辆,占集团电动汽车总销量的43%。 在产品竞争力方面,现代汽车集团屡获国际权威认可,包括艾尼氪5荣膺“2022年世界年度汽车”称号,EV6斩获“2023北美年度汽车”大奖。此外,最新推出的起亚紧凑型电动SUV EV3更被评为“2025韩国年度汽车”,并在今年第一季度以5718辆的销量领跑。 今年,现代汽车推出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艾尼氪9,起亚推出电动化轿车EV4等,持续强化电动化产品矩阵。同时,还将发布艾尼氪6优化车型The New艾尼氪6和起亚PBV系列首款车型PV5以及EV5准中型电动SUV。汽车业界相关人士表示:“凭借持续的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现代汽车集团有望在未来五年内实现累计销量突破100万辆的目标。”
2025-04-07 01:00:55
-
浦东向"新":全新开放平台撬动中国对外开放新维度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科技变革加速推进的当下,中国正以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破局突破。 作为国家战略的集成式创新载体,落地浦东的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以下简称“国际商务合作区”)今年内将完成先行启动区的封闭验收,实现国际商务合作区基本功能的落地运行。 2025年4月18日是浦东开发开放35周年纪念日。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海浦东以更主动的姿态链接全球。落地浦东的国际商务合作区,正撬动中国对外开放新维度。 【图片来源 中新社上海分社】 国际商务合作区不是中国国内现有特殊区域的简单复制,而是通过借鉴、集成和创新国内外各类区域功能,打造的全新开放平台。 在综合保税区、海关监管区和口岸限定区域管理制度基础上,国际商务合作区将叠加特定封闭区域人员跨境流动便利化政策与商务服务功能,通过“一线放开(对境外进入国际商务合作区的人员、行李物品实施便捷化管理)、二线管住(境内区外与区内之间的规范监管)”的创新监管模式,为跨境商务活动构建高效通道。 届时,境外人员搭乘国际或地区航班自浦东国际机场入区无需核查中国签证等入境许可,凭商务合作区综合管理机构备案的有效邀请,可停留30天,并可根据需要申请延期。区内提供口岸签证办理服务,进一步便利跨境商务活动。未来,国际旅客可从浦东国际机场T3航站楼搭乘接驳车辆,10分钟即可直达国际商务合作区。 “随着中国高水平开放不断向纵深迈进,其背后的一条主线是要从物的开放,逐步向自然人的开放拓展,而国际商务合作区就将承载更进一步开放功能:把人和物的开放更好结合起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管理委员会保税区管理局(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管理局)副局长赵宇刚告诉记者,这将是一次全球首创、全国唯一的全新探索。 【图片来源中新社上海分社】 在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谢一青看来,国际商务合作区不仅是中国对世界递出的“开放新名片”,也是上海“主动应变局、育新机”的标志性突破。 当前全球经济环境正经历深刻变化:多边贸易体系承压、区域供应链加速重构、地缘政治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在此背景下,这一开放举措不仅是贸易与投资的扩展,更是制度与理念的突破。”谢一青说。 “过去35年,浦东以货物流通为核心推动开放;如今,国际商务合作区将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的自由流动纳入制度框架,打破了传统壁垒。”谢一青认为,国际商务合作区的落地不仅标志着浦东从“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创新型开放”的跃升。与此同时,国际商务合作区通过“国际商务中心”这一载体,为浦东乃至上海提供了高效配置全球资源的新范式。 “这一举措释放了积极信号:中国在高水平开放中既坚持自身优势,又主动适应国际规则,为全球经济注入稳定性。”谢一青表示。 【图片来源 中新社上海分社】 国际商务合作区的制度创新为全球产业协作开辟了新空间。业内分析认为,其既能为会展经济、跨境培训等业态创造机遇,更通过优化跨境交易流程,显著降低企业国际协作成本。离岸研发、跨境数据服务等新兴领域或将迎来规模化发展窗口期。 从货物自由流动到要素全面开放,从区域试验田到全球新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的建设承载着浦东开发开放35周年的新使命。随着国际商务合作区年内投入运行,这块区域承载着高水平开放、系统集成改革等重要任务,将构筑起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新高地。
2025-04-21 23:56:52 -
在中美关税风暴中逆袭?韩国造船迎来全球订单大迁徙
最近,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关税政策频繁变动的背景下,韩国造船相关产业板块表现亮眼。受益于特朗普“重建美国造船业”的表态以及其政府强化对中国制造业制裁措施,市场普遍预期韩国企业将获得大量订单回流。加之全球对环保船舶的需求快速上升,韩国造船企业凭借稳定的技术力和供应链优势,正站上全球产业重组的风口。 ▲全球订单避险转向 韩国造船业迎反射利益 随着美国政府对中国造船业施加更为严厉的出口与投资限制,全球航运企业对中国造船企业的下单意愿显著下降。据国际船舶与航运专业媒体《TradeWinds》16日报道,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造船厂获得的散货船订单数量骤降至13艘,较去年同期的143艘暴跌逾九成,创下32年来最低纪录。 这一现象被广泛解读为特朗普政府在其任期内推进的一系列“脱中”政策的延续。今年1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依据“301条款”,将多家中国航运企业及中国制造的船舶纳入制裁清单,并计划于本月出台针对中国船只和船厂的高额港口使用费政策。据悉,驶入美国港口的中国船只将面临100万美元港口费,而凡“中国制造”的船舶则将被额外征收150万美元费用。 制裁措施一旦生效,长期以来依赖中国船厂低价优势的全球航运公司开始寻求更为稳妥的合作对象,韩国船厂因此成为订单回流的直接受益方。美国液化天然气(LNG)巨头Venture Global已考察HD现代重工、三星重工业和韩华海洋等韩国造船企业,并计划订购最多12艘新船,其中包括4艘LNG运输船。据悉,该公司在此次竞标中完全排除中国船厂,明确表达了避险立场。 希腊航运巨头、“船王”埃万杰洛斯·马里纳基斯(Evangelos Marinakis)亦于近日与HD现代子公司签署20艘船舶的建造意向书。而在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装置(FLNG)领域,中国唯一具备建造能力的企业惠生被美方列入出口管制黑名单后,三星重工业或将成为该领域全球唯一的主要供应商。 ▲造船板块强势上涨 市场看好“韩美产业协同”前景 在全球金融市场因特朗普政策不确定性而出现波动的背景下,韩国造船股却逆势走强。截至本月14日,韩国金融平台“MP Doctor”数据显示,本月以来韩国“造船主题股”整体上涨18.64%,其中HJ重工业涨幅达39.83%,HD现代尾浦、HD现代重工与韩华海洋亦录得超过两位数增长。 分析认为,韩国造船企业股价飙升,一方面源于对特朗普“美国制造”政策下韩美合作可能性的持续期待,另一方面则与国际海事组织(IMO)推进船舶碳税制度、加速环保船舶替换周期有关。有分析指出,IMO最新环保法规的实施将使船东难以再拖延老旧船舶的更新换代,“原本以25至30年为周期的船舶替换可能提前启动”,这将极大刺激对高技术含量环保船型的订单需求,韩国造船业有望全链条受益。 同时,美国持续对中国施压也被视为强化“韩美造船阵营”格局的推手。专家指出,在未来全球订单可能分化为“韩日与中国”两个阵营的背景下,韩国企业的技术与管理优势将带来更大成长空间。 ▲“船坞不足”成瓶颈 韩国造船业海外产能布局提速 面对订单快速增长与国内船坞产能趋紧的矛盾,韩国造船企业正加快海外建造基地布局。HD韩国造船海洋公司已着手扩大在菲律宾苏比克造船厂的产能;三星重工业则正在考虑与东南亚企业合作,灵活利用当地造船设施,以缓解国内建造压力。 然而,产能转移也面临地缘政治新变数。三星重工业近期决定将价值达4778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4.6亿元)的苏伊士型油轮订单分包给中国造船企业PaxOcean,虽可节省大量建造成本,但也引发外界对是否符合美方“脱中”政策要求的担忧。一旦美国新港口费用政策将“在中国建造”的代工船舶纳入征收范围,该模式的可行性或将受到重大挑战。 “即使订单来自非中资船东,代工模式下的关键技术转移仍存在安全疑虑。”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在中美博弈背景下,这种合作模式的政策风险与技术敏感性都在上升。” ▲韩国造船业动荡时代迎来战略窗口期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与环保法规加速落地的双重背景下,韩国造船企业正处于政策与市场叠加的“战略窗口期”。凭借长期积累的造船技术、高附加值船型建造能力与灵活应对供应链变化的组织能力,韩国正逐步确立其在全球船舶制造业中的核心地位。 但与此同时,如何在扩大产能、降低成本的同时,合理规避政策风险,建立更稳固的韩美合作机制,亦是韩国造船业需要直面的中长期挑战。 在全球造船业格局剧变的当下,韩国造船产业正行走在“机遇与风险交织”的钢索之上。前方虽充满不确定性,但若能稳步前行,韩国有望在这场全球产业洗牌中赢得更为坚实的战略主动权。 三星重工业巨济造船厂全景【图片来源 三星重工业】
2025-04-18 00:43:22 -
跟团游需求萎缩 韩国旅行社迎来业绩"寒冬"
尽管今年第一季度韩国海外出境游客人数持续增长,但本土主要旅行社的盈利表现依旧乏力。受跟团游需求放缓、利润结构恶化以及在线旅游平台(OTA)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业内普遍预计,今年第一季度主要旅行社的业绩将低于市场预期。 据韩国旅行社哈拿多乐(Hana Tour)与模德旅游(Modetour)17日公布的数据,今年2月和3月的海外跟团游旅客人数均出现同比下降。哈拿多乐2月为17.73万人次,3月为14.83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1%和12%;模德旅游2月为8.85万人次,3月为7.21万人次,同比降幅分别为20%和27%。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韩国整体出境游客规模仍保持增长态势。韩国出入境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2月出境人数达262.56万人次,同比增长4.5%。业界指出,尽管出境游需求持续回暖,但选择通过旅行社参与跟团游的游客比例正在逐步下滑。 证券业界普遍对主要旅行社第一季度的业绩持保守预期。韩亚证券预测,哈拿多乐今年第一季度的合并销售额将达到1652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5亿元),营业利润预计为125亿韩元,分别同比下降10%和42%。 韩亚证券研究员李基勋(音)表示:“尽管公司通过削减摊销成本、剔除电商平台TMon相关的一次性支出,以及中国市场的跟团游需求有所回升,预计全年利润将改善约200亿韩元。但就季度表现而言,盈利能力仍明显滞后于营收的恢复速度。” 在业绩承压的背景下,多家旅行社将第二季度视为业绩反弹的关键时机。扩大高附加值产品、优化成本效率,并抢占中国免签政策带来的新增需求,已成为各大旅行社的核心战略。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尽管出境游市场持续回暖,但旅行社的跟团游业务已显现下滑趋势。随着自由行逐渐成为主流,加之OTA平台的渗透率不断提升,传统旅行社以跟团游为核心的商业模式正面临结构性挑战。 对此,旅行业界正在加速调整步伐,积极推进定制化产品开发和数字平台升级。一位行业人士指出:“当前不仅是复苏阶段,更是传统旅行社进行结构性转型的关键时刻。如果第二季度未能实现突破,全年业绩将面临压力,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也将受到考验。” 哈拿多乐去年推出的“旅游搭子(Mingling Tour)蒙古篇”跟团游活动现场。【图片来源 哈拿多乐】
2025-04-17 23:32:51 -
韩国电商平台加码美妆节 体验与内容成市场新焦点
随着韩国主要电商平台在美妆领域持续加码,美妆节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相关活动从最初以折扣促销为主的单一营销形式,逐渐转变为融合内容、体验和社区互动的综合性品牌庆典。 据业界15日消息,Kakao Style旗下女性时尚电商平台Zigzag于本月11日至13日在首尔圣水洞XYZ SEOUL举办了线下快闪活动“ZIGVIEW美妆节”,成为今年首个启动美妆节活动的平台。此次活动汇集了2100多个品牌参与折扣促销,并提供肤色诊断、产品推荐等个性化互动内容。 紧随其后,电商巨头Coupang将于本月18日至20日举办“Mega Beauty Show虚拟商店”活动,持续推动平台从传统流通模式向以内容和体验为核心的美妆平台转型。此次活动通过引入100韩元(约合人民币0.5元)的入场券收费机制提升参与感,并结合即时配送和基于用户评价的推荐系统,进一步强化策展能力。 希杰(CJ)集团旗下健康美妆集合店欧利芙洋(Olive Young)也将于5月21日至27日在首尔鹭得岛举办“Olive Young Festival 2025”,通过将活动空间扩大至原有的两倍以上,结合颁奖礼、购物与体验等新形式,进一步巩固其在韩国美妆领域的主导地位。 时尚电商平台Musinsa则预计将在5月举办第二届线下美妆节。去年首届活动期间,平台美妆类交易额同比激增160%,展现了强劲的增长潜力。今年,Musinsa计划通过增加用户评价和美妆教程等内容,延长用户停留时间,进一步巩固其以内容为导向的美妆平台形象。 近年来,美妆节成为时尚、食品、家居等多个领域电商平台争相布局的焦点。美妆品类凭借高复购率、盈利潜力以及易于构建用户体验和社区互动体系的优势,成为电商平台推动用户增长与提升收益的重要手段。 一位美妆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电商竞争的加剧,美妆业务已成为提升平台品牌力和用户粘性的核心战略。未来,美妆营销将突破传统购物框架,逐步向融合社群与娱乐功能的内容驱动模式发展。” 去年4月,Coupang在首尔圣水洞Peaches DONE为美妆体验馆Mega Beauty Show开设了一家线下虚拟商店。【图片来源 Coupang】
2025-04-16 00:06:54 -
中国扫地机器人借"Matter"标准加速融入韩国家电生态 安全隐忧仍成隐形门槛
随着全球智能家居标准“Matter”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中国扫地机器人品牌如石头科技(Roborock)和科沃斯(Ecovacs)正逐步融入韩国本土家电生态系统。此前,这些中国产品只能通过专属应用程序实现远程控制,如今已拓展至兼容苹果、三星和LG等全球主流平台。 据韩国家电业界15日消息,石头科技和科沃斯近期开始在部分旗舰型号中支持Matter协议。Matter是由智能家居标准联盟(CSA)制定的一项全球统一标准,旨在提升不同品牌和操作系统之间的智能设备互联互通能力。CSA成员包括三星、LG、谷歌、苹果、亚马逊等国际科技巨头。 例如,过去石头扫地机器人仅能通过自家App远程操控,但今后用户可将其接入苹果的HomeKit平台,通过苹果语音助手Siri实现语音控制。据悉,苹果已于上月末发布iOS 18.4系统更新,新增对“扫地机器人”设备的支持。用户只需将支持Matter的设备连接至iPhone、iPad或Apple Watch等苹果终端,即可随时随地进行远程控制。 石头科技目前已在其旗舰产品S9 MaxV Ultra、S9 MaxV Slim等型号中推送支持Matter的固件更新,未来还将扩大至S8 MaxV Ultra和Qrevo Curv等机型。科沃斯方面也首先在旗舰系列DEEBOT X8、X2、X2 Combo等产品中支持Matter,并计划通过OTA(无线更新)方式逐步扩大至其他机型。 中国产扫地机器人搭载Matter协议后,也有望实现与三星电子SmartThings平台、LG电子ThinQ平台的无缝连接。当前,两大平台已将“支持Matter的品牌设备”纳入可接入品类之列。SmartThings平台无需额外连接Hub,即可直接控制中国产设备。尽管LG ThinQ目前尚未支持中国品牌扫地机器人的接入,但随着今年上半年AI家居中心“ThinQ On”的推出,用户也将可通过语音控制石头或科沃斯设备。 业界认为,尽管中国产品进入本土IoT生态系统在短期内可能加剧市场竞争,但从长远来看有助于提升整个平台的兼容性和扩展性,进而带动用户整体体验提升。目前,石头科技已占据韩国扫地机器人市场40%以上的份额,若其在连接性方面的短板被补足,可能进一步扩大市场影响力。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若石头产品能够兼容SmartThings或LG ThinQ等平台,对消费者而言将增加购买吸引力”,但也强调,“引入第三方设备是扩展AI家居平台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策略,目的是构建更具包容性的互联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企业积极宣传加强安全防护以缓解公众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但因其仍需在政府要求下提交用户数据,仍存在结构性隐忧。某业内人士表示:“中企虽然加强了防黑客攻击的能力,但若中国政府提出要求,企业仍须依法提交收集到的用户数据,这对消费者而言确实令人不安。” 不过,根据韩国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的调查,目前尚未发现中国产家电设备存在实际泄露用户隐私的情况。石头科技今年2月也曾公开表示,其机器人不会将收集到的视频、音频等信息储存在服务器,也不会向第三方提供任何数据。 三星和LG方面也表示,即便将中国设备接入自家平台,也会通过多重安全机制加以防护,以应对潜在风险。三星电子家电事业部战略负责人梁惠顺表示:“要接入SmartThings,必须通过三星Knox安全系统。”LG方面也表示,“ThinQ应用严格遵守相关隐私政策,并通过‘LG Shield’系统提供强力安全保障。” 【图片来源 石头科技】
2025-04-15 20:05:14 -
"Olive Young N 圣水"累计访客突破百万 跃升全球K-美妆新地标
希杰(CJ)集团旗下健康美妆集合店欧利芙洋(Olive Young )于10日宣布,去年11月开设的首家创新型门店“Olive Young N 圣水”,截至今年3月底累计访客已突破100万人次。 欧利芙洋方面表示,该门店日均客流量达8000人,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人气最高的“明洞TOWN店”。在韩国本土顾客购买量方面,该店已超越“江南TOWN店”,跃升为全国销售额最高的门店。其中,来自首尔和京畿道以外地区的顾客占比达22%。 此外,外国顾客对销售额的贡献率高达70%,在全国门店中排名第三,进一步巩固其作为不分国籍与地域的“全球韩国美妆(K-Beauty)地标”地位。 业界分析指出,“Olive Young N 圣水”不仅是单纯的购物空间,更是一个可全方位体验K-Beauty潮流的沉浸式场所,在提升顾客到店率与停留时间方面成效显著。作为品牌战略革新的“试验平台”,该门店还承担着孵化新兴品牌的重要职能。开业初期引进的158个新品牌中,已有7个因顾客反响积极,成功扩展至全国1370余家门店。 欧利芙洋相关负责人表示:“圣水店通过强化品牌核心卖点与差异化体验,已成为新兴品牌测试市场反应、拓展知名度的重要平台。”公司内部调研结果显示,约八成顾客认为该门店“具有创新性”,相关关键词多集中于“年轻”、“潮流”、“新颖”和“多元”。 值得关注的是,三楼“Active Skincare”专区因提供皮肤与头皮诊断等个性化服务而广受欢迎,每日上午即出现预约额满现象。服务过程中提供的护肤建议通过社交媒体(SNS)广泛传播,进一步带动外籍游客到访,相关顾客占比已接近72%。此外,彩妆试色、个人色彩诊断等互动项目也获得积极反馈。 欧利芙洋方面表示,未来将以“Olive Young N 圣水”积累的零售创新经验为基础,推动体验型美妆服务在全国门店的全面落地,进一步升级整体服务体系。 “Olive Young N 圣水”三楼“Active Skincare”专区【图片来源 欧利芙洋】
2025-04-10 20:27:41 -
【파고파자 중국경제】中国知名羽绒服品牌——波司登
波司登是中国领先的羽绒服品牌,创立于1976年,总部位于江苏常熟。多年来专注于羽绒服的研发、设计与制造,是中国羽绒服市场的代表性品牌之一。凭借专业技术与不断创新,波司登连续多年占据中国羽绒服市场份额第一,并多次亮相纽约、米兰、伦敦等国际时装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逐步向国际化高端时尚品牌转型。
2025-04-10 00:08:38 -
【亚洲人之声】高物价时代 年轻人爱上"旧衣新穿"
“别人穿过的,你也穿得下去?”曾几何时,这句话是长辈对“穿旧衣”的调侃,如今却被MZ世代(1980年代初至2000年代初出生)当作展现环保意识和生活态度的口头禅。 在高物价与消费疲软的当下,二手服饰市场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笔者也曾在韩国最大二手平台“胡萝卜市场”上转售过一件闲置外套,并以合理价格入手了一条几乎全新的连衣裙。这不仅是节省开支,更像是参与了一场可持续生活的实践——通过延长物品使用周期,为消费赋予更多意义。 这股二手风潮,正在时尚领域悄然生根,逐步形成新的消费趋势。与其盲目追逐当季新品,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更倾向于花时间“淘”出状态良好、风格独特的旧款服饰。在此背景下,韩国头部时尚电商平台Musinsa也于近期宣布进军二手市场,计划在今年第三季度推出“Musinsa Used”服务,允许用户在应用程序(APP)内直接进行服饰转售。 从“胡萝卜市场”、“闪电市场”等综合型二手平台的崛起,到时尚电商巨头亲自入局,二手交易正从小众选择转向主流生态。业内预测,韩国二手服饰市场规模有望在2028年突破1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95亿元)。从“旧衣”到“复古潮品”,二手商品正被重新定义,并逐步构建起兼具文化意义与消费价值的全新叙事。 放眼全球,国际品牌的动向也在强化这一趋势。ZARA、优衣库等快时尚巨头近年来纷纷在日本和英国等地相继推出二手服饰回收与转售项目。如今,连以潮流著称的本土平台Musinsa也正式入局,不仅是对二手市场商业潜力的认可,更是对当代消费观转变的积极响应。 笔者认为,在消费趋于理性的当下,年轻人并非不买衣服,而是不再盲目买新衣服。他们在二手平台上挑选的不只是旧衣,而是一种契合自我审美与价值观的生活方式。 【图片提供 GettyImageBank】
2025-04-09 23:15:48 -
中国电商平台加速布局 韩国流通业深陷"价格战"
在关税壁垒和高汇率双重压力下,韩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持续下滑,叠加内需长期低迷,流通行业的经营环境日益严峻。与此同时,中国流通企业凭借“无差别低价”战略加速扩张,迅速占领市场份额,成为扰动韩国市场格局的重要变量。 据业界8日消息,韩国主要流通企业正深陷价格战泥潭。乐天、新世界等大型流通集团持续扩大跨业态联合促销,旗下大型超市纷纷推出超低价商品;Coupang、11号街等电商平台也已转入“全年促销”的运营模式。 业内普遍认为,“全年促销”反映出当前流通行业恶性竞争日益加剧,既源于消费者信心持续低迷,也受到物价全面上涨的影响。在流通结构重组背景下,具备价格优势的渠道加速整合资源。中国电商平台的“低价战略”成为竞争加剧的关键因素。其凭借资本实力和本土化生产体系,业务已从时尚和美妆扩展至生鲜食品,市场竞争持续升温。 一位业内专家指出,在本就激烈的线上线下竞争中,中国电商的加入使“价格更低”成为企业生存的底线。尽管企业试图通过折扣促销提振消费,但在生活必需品价格普遍上涨的背景下,消费者支出趋于谨慎,整体需求反而持续下滑。 在内需疲软与监管滞后的环境下,中国电商平台正加速布局韩国市场,以分散美国关税政策调整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自美国取消对中国800美元以下商品的免税待遇以来,韩国市场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借助资本优势,中国电商平台持续加码在韩投资,而TMon、Homeplus、Balaan等本土平台则因投资热度放缓面临竞争压力。 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正与物流公司希杰(CJ)大韩通运推进“三日达”配送服务,并加快今年年内物流中心的建设进度。全球速卖通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整体销售呈现增长趋势,尤其是复购率较高的生鲜品类占比持续上升。目前,韩国物流中心的具体启用时间仍在协调中。”与此同时,此前布局相对谨慎的Temu和希音(Shein)也已调整策略,积极拓展本地卖家资源并加强市场营销力度。 韩国外国语大学中国学系教授姜俊英(音)指出,面对中国电商平台在规模与资本上的双重优势,韩国流通企业在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的同时,被动卷入激烈的价格竞争。预计中资平台未来将以掌控韩国市场或推动转口贸易最大化为战略目标,进一步推进平台体系建设。 希音(Shein)去年7月在首尔圣水洞开设的快闪店【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8 23:43:43 -
现代汽车集团在韩电动汽车累计销量突破50万辆大关
现代汽车艾尼氪5 【图片来源 现代汽车】 6日,现代汽车集团今日发布官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旗下现代汽车、起亚及捷尼赛思三大品牌在韩国本土市场的电动汽车累计销量突破50万辆,达50.2036万辆。 作为韩国电动汽车领域的开拓者,现代汽车自2011年7月推出首款量产电动汽车“BlueOn”以来,历经14年深耕,特别是随着电动汽车专用平台E-GMP的推出,成功实现了销量的跨越式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采用E-GMP平台打造的艾尼氪5(IONIQ5)和EV6等车型上市后,凭借“个性化电动体验”的创新理念,推动集团电动汽车年销量从2020年的2.7548万辆猛增至7.1447万辆,同比增长160%。2022年销量再创新高,首次突破10万辆大关,达11.9791万辆。2023年为11.1911万辆。尽管去年受全球电动汽车市场需求阶段性调整影响,销量回落至8.5203万辆,但今年第一季度呈现强劲复苏态势。得益于韩国政府电动汽车补贴政策的持续发力,第一季度销量同比激增75%,达2.3159万辆。 基于E-GMP平台开发的车型已成为销量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截至2024年3月,艾尼氪5(8.3555万辆)、EV6(6.4491万辆)、艾尼氪6(2.6446万辆)、EV3(1.8569万辆)等主力车型累计销量达21.558万辆,占集团电动汽车总销量的43%。 在产品竞争力方面,现代汽车集团屡获国际权威认可,包括艾尼氪5荣膺“2022年世界年度汽车”称号,EV6斩获“2023北美年度汽车”大奖。此外,最新推出的起亚紧凑型电动SUV EV3更被评为“2025韩国年度汽车”,并在今年第一季度以5718辆的销量领跑。 今年,现代汽车推出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艾尼氪9,起亚推出电动化轿车EV4等,持续强化电动化产品矩阵。同时,还将发布艾尼氪6优化车型The New艾尼氪6和起亚PBV系列首款车型PV5以及EV5准中型电动SUV。汽车业界相关人士表示:“凭借持续的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现代汽车集团有望在未来五年内实现累计销量突破100万辆的目标。”
2025-04-07 01: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