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海淘’新闻 6个
-
美国取消自华进口小包裹关税豁免 韩国制造流通业拉响警报
去年“黑五”期间,韩国海关正在分拣自华进口海淘商品包裹。【图片提供 韩联社】 中美关税战火燃烧至多个领域,令韩国流通业和中小制造业紧张不已。中国对美出口一旦受阻,大量低价库存商品可能转向韩国,扰乱现有市场秩序。 据贸易业界20日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征收的104%对等关税本月9日生效后,日前又宣布从下月2日起取消适用于单价低于800美元商品的小额包裹关税豁免政策(de minimis),所有从中国发往美国的包裹将面临120%的高额关税,这对于在美国消费市场风生水起的中国产“白菜价”商品将是致命一击,美国最大电商平台亚马逊已取消了部分中国商品订单。 去年美国海关处理来自中国的免税包裹共计14亿个,占进口总量的60%。以性价比王牌逐渐在美国电商市场站稳脚跟的Temu、希音(SHEIN)成为首批受害者。两家中国电商已宣布从本月25日起上调售价,并缩减广告投放支出,但预计业务仍不可避免地面临萎缩。 被美国市场拒之门外的大批中国商品将流向何处引发关注,分析称韩国很可能成为新的替代市场。地理位置相近,偏好高性价比商品的消费特点,以及排名全球第5位的销售规模都具有极高的吸引力。 业界认为,全球速卖通、Temu、希音等在韩国电商市场中的影响力逐渐提高,很可能成为中国商品倾销的主要渠道。零售分析服务商Wiseapp·Retail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上月全球速卖通月活跃用户数量(MAU)为912.9万人,仅次于Coupang(3361.8万人)排名第2位,Temu以830.7万名用户排名第4位。 电商业界相关人士称,虽然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但中国很可能通过全球速卖通等平台展开大规模促销来消化积压库存。 中国商品在韩国市场已拥有相当稳固的用户基础。统计厅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韩国海淘中国商品金额为7.86亿美元,同比增加11.5%,在整体海淘金额中占比从49.6%扩大至57.9%,创下历年单季新高。 业界认为,若中美关税战导致中国低价商品加速涌入,本就因消费萎缩而陷入困境的韩国中小制造业及本土电商将雪上加霜,还有担忧意见指出,不排除利用中韩对美出口商品关税差,虚报原产地的行为。即中国商品经韩国中转后,更换“韩国制造”标签出口美国,这将对韩国中小企业面临巨大损失,关税厅计划加强对自华进口商品原产地的监管力度。 流通业界人士指出,若中国低价商品大量涌入韩国市场,从中长期来看将削弱韩国制造流通业的竞争力,最终将由消费者承压。政府各相关业界亟需制定预案,防止中国商品以非正常方式流入。
2025-04-20 19:57:36 -
中国电商对韩攻势迅猛 假冒伪劣与隐私泄露引担忧
随着中国电商平台对韩国市场的渗透加剧,假冒伪劣山寨产品开始无序泛滥。大多山寨产品通过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Temu、希音(Shein)等中国电商平台进入韩国,以海淘的方式经海关后流入市场。Temu本月宣布在韩启动开放市场(连接买家和卖家的在线市场)业务,业内预计中国山寨商品的流入或进一步加剧。 韩国关税厅(海关)近日公开的中国海淘商品通关现状显示,去年来自中国的海淘商品通关数量达1.3424亿件,较2020年的2748万件增长近5倍。通关数量暴增的同时,查获的山寨商品也大幅增加。去年通过平泽海关进入韩国的中国海淘商品达3771万件,其中假货1.6973万件,较前一年翻一倍以上。 对此,关税厅正在加强对海淘商品的监管。去年关税厅对儿童用品、杂货、化妆品等1401种商品进行分析,发现198种有害产品。自去年9月起,关税厅联合环境部、食品药品安全处、国家技术标准院等机构,在关税国境风险管理中心设立国民安全协作信息小组,防止有害商品进入市场。 关税厅指出,包袋、服饰等时尚商品是侵犯知识产权的“重灾区”,因此重点加强对此类产品的检查。数据显示,中国海淘商品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从2020年的4.4742万件增至去年的8.1149万件,四年间增长近两倍。 韩国特许厅也对中国山寨商品涌入现象保持高度警惕。去年12月,通过全球速卖通、Temu等中国电商平台进入韩国的假冒商品达8766件,与查获的韩国本土电商平台假货总量相当。去年9月,特许厅查获一家生产和销售山寨星巴克保温杯的组织,逮捕307人,收缴17.6万件假货。 目前特许厅已把监控范围从韩国本土电商平台扩大至中国电商,并积极屏蔽假冒商品相关信息,同时计划设立热线并推动中国电商平台加入“防止假货流通协议会”,以进一步遏制假货涌入。 中国电商在韩市场攻势加剧,还引发用户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目前,全球速卖通、Temu等平台要求用户在注册时同意隐私政策,而用户在同意后可能面临数据泄露风险。Temu甚至明确表示,用户拒绝个人信息跨境传输时,可能无法使用服务,此举一度引发争议。 此外,通过中国电商平台进入韩国市场的摄像头、家用监控、扫地机器人等智能设备也存在黑客攻击风险,可能侵犯用户隐私。韩国政府和相关机构正在密切关注中国电商的扩张,并加紧监管,以遏制山寨商品流入并保护消费者权益。 仁川海关在仁川港海上快递物流中心查获的疑似山寨香奈儿包【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3-06 22:49:22 -
Temu垂直入局韩国市场 中国企业全面进军各大赛道
近来,中国电动汽车企业比亚迪(BYD)凭借高性价比成功打入韩国市场,扫地机器人品牌石头科技(Roborock)在韩国掀起热潮,“出道即巅峰”的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AI)DeepSeek也在韩引发高度关注。继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之后,中国电商巨头之一拼多多旗下Temu也宣布正式进军韩国市场。从IT、制造业到零售业,中国企业正在对韩国展开全面进攻。 本月18日,Temu方面宣布即将开设韩国开放市场(连接买家和卖家的在线市场),并开始招募卖家。也就是说,Temu在继续运营低价中国商品海淘业务的同时,业务范围扩大至L2L(Local to Local)模式,在韩国市场直接销售本土商品。 目前,Temu已在美国、日本、墨西哥、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比利时、奥地利、波兰、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瑞典等地运营L2L业务。据悉,在以上地区的Temu开放市场卖家中,超过一半在入驻后20天内实现首次销售。 Temu方面表示,计划通过邀请韩国卖家入驻开放市场,为韩国用户带来丰富的本地商品,同时为韩国卖家提供与数百万客户直接接触的全新渠道。Temu的韩国专属平台面向在韩注册、拥有库存并具备自主订单处理和配送能力的卖家,有意入驻的卖家可以在谷歌搜索“Temu Seller Center”并访问韩国Temu卖家中心页面进行注册。 开设韩国开放市场后,Temu还计划在韩设立办公地点,派遣管理人员,并招聘本地员工。此前,全球速卖通已在2023年10月推出韩国专属平台K-Venue,并免除卖家入驻费用至去年12月,以此吸引大量韩国卖家入驻,采用开放市场模式运营。 事实上,Temu早在去年底就已启动韩国市场布局,并针对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物流运输等核心岗位招聘韩国员工。此外,Temu总部正在通过公开招标,与韩国主要物流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目前,Temu在韩国的跨境电商物流主要由CJ大韩通运和韩进负责配送。 运营Temu的母公司拼多多控股实力雄厚,2018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旗下拥有中国最大规模电商平台拼多多。Temu总部位于美国波士顿,2022年9月进入美国市场后,陆续在北美、欧洲、中东、非洲、亚洲及大洋洲等地区的90个国家开展业务。 Temu在2023年7月进入韩国市场后,去年2月成立韩国法人Whaleco Korea LLC,但未设实体办公室。据市场调研机构WiseApp·Retail统计,今年1月Temu在韩国的月活跃用户量(MAU)达到823.4万,去年韩国用户在Temu上的总消费额估算达6002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0.4亿元)。 业内普遍认为,全球速卖通在韩国市场经历的“适应期”为Temu提供前车之鉴,而Temu作为中国电商的核心力量,布局开放市场会直接加快中国电商对韩国的渗透速度。此外,美国特朗普政府可能对Temu采取贸易制裁,影响美国市场业务,因此Temu可能会把部分投资重心转向韩国。 专家指出,为了提升在韩国电商市场的影响力,Temu可能会像全球速卖通一样投入巨额资金进行营销,以弥补质量争议。另外,如果Temu通过庞大的供应链优势解决配送问题,韩国电商市场则会迅速转由中国平台主导。 与此同时,其他领域的中国企业在韩国市场的成功案例也不断增加。比亚迪前不久推出的紧凑型纯电动SUV ATTO 3在韩上市仅一周内就收获超1000份订单。石头科技的扫地机器人去年在韩市场份额超过40%。中国AI DeepSeek几乎在发布同时席卷韩国市场并快速增长,周活跃用户量在上月底一度突破121万,但引发隐私泄露争议后已暂停在韩服务。 随着Temu的正式进军,韩国电商市场的竞争或进一步加剧。结合比亚迪、石头科技、DeepSeek等中国企业在韩的成功案例可以看出,韩国民众对中国品牌的接受与认可程度正在提高,中国企业的快速扩张势必会令韩国本土企业面临更大的挑战。未来Temu能否凭借L2L模式在韩国市场站稳脚跟,韩国本土企业又会如何应对中国电商的强势进攻值得持续关注。 【图片来源 网络】
2025-02-20 02:30:51 -
海淘诈骗"套路"深 受理件数逐年高涨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海淘诈骗呈急剧上升态势,通过社交媒体广告链接登入海淘网站并遭受损失的消费者占比高达82.3%。其中,通过INS和优兔(YouTube)的广告受骗的案件数量尤为突出,占比达到67.1%,引起广泛关注。 韩国消费者院于14日发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至2023年国际交易消费者门户网站受理的海淘欺诈咨询件数达2064件。具体来看,2021年为251件,2022年为441件,2023年为1372件等,呈逐年激增趋势,显示出韩国海淘诈骗问题的严峻性。 在相关咨询中,已确认连接途径的10821件来看,通过INS、优兔、Facebook、KakaoTalk、博客、推特、TikTok等社交媒体途径占多数,达1499件(82.3%)。其中,INS最多,达762件(41.8%),优兔以460件(25.3%)紧随其后。其次依次为Facebook(137件,7.5%)、网络广告(192件,5.2%)、搜索引擎(94件,5.2%)等。 从受害类型来看,冒牌假货问题最为严重,占47.1%。其次为结算后未配送产品且联系不上的情况,以及产品与广告严重不符等,这两类问题的占比均超过45%。此外,销售成分、生产厂家不明的食品药品举报也时有发生,占比达1.5%。 针对这一严峻形势,韩国消费者院已计划通过广播通信审议委员会,积极推进切断欺诈性购物中心连接的事宜。同时,消费者院还要求Meta和谷歌等社交媒体平台积极协助,切断非法、有害内容和广告,并识别诈骗广告链接予以切断。 INS和优兔具备用户举报非法、有害内容功能。但是消费者院以INS和优兔的1000名用户为对象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9.7%(597名)的受访用户不知道有举报功能。消费者院强调,海淘诈骗往往以低价销售冒牌产品为诱饵,通过广告引流实施诈骗。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前务必确认产品是否为正品,并谨慎购买。为了应对可能遭受的损失,消费者应避免直接转账,而是使用信用卡进行结算,并保留相关凭证资料。多数信用卡在遇到海外交易未配送、未履行退款等情况时,若在一定时间内提出申请,可取消交易。
2025-02-15 00:30:07 -
美国加征关税 中国电商加速攻占韩国市场
美国决定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导致中国对美出口的高依赖度受阻。因此,中国电商平台正在加快攻占韩国市场,利用低价策略,力争把这一具备增长潜力的市场打造成“第二大出口国”。 移动应用与零售分析机构WiseApp·Retail·Goods 11日发布数据显示,去年韩国用户在中国电商平台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和Temu的支付金额达到约4.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11.25亿元),较前一年大增85%。其中,全球速卖通的交易金额约为3.6897万亿韩元,Temu则达到6002亿韩元,人均支付金额分别为8.8601万韩元和7.277万韩元。 WiseApp·Retail·Goods对20岁以上韩国个人用户的信用卡、借记卡和银行转账支付数据进行抽样调查,不包括法人卡、公司账户转账、企业间交易以及简便支付等方式,因此数据与平台实际交易金额可能存在差异。 从性别来看,全球速卖通男性用户占比73.1%,远高于女性用户(26.9%);而Temu女性用户占比50.9%,略高于男性用户(49.1%)。今年1月,全球速卖通和Temu的月活跃用户量(MAU)分别达到912.4万和823.4万,用户规模稳步扩大,可见韩国民众对中国电商平台的持续关注和青睐。 业内人士分析称,中国电商在韩国的成功主要在于社交媒体的口碑传播。中国海淘相关内容在社交平台上掀起热潮,尤其是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分享购物体验成为趋势。中国电商产品价格低廉,不少用户批量采购后在社交平台进行测评,催生“AliGang”(全球速卖通开箱)和“TemuGang”(Temu开箱)等新兴词汇。 与在韩国取得的亮眼成绩不同,中国电商在美国市场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美国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近期决定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的额外关税,其中包括取消800美元以下商品的免税优惠。这一举措对主打低价产品的中国电商而言无疑是沉重打击。在美国市场遭遇挑战的背景下,中国电商加速深耕韩国市场。 全球速卖通正在与韩国本土电商平台Gmarket洽谈,计划在今年上半年成立合资公司。全球速卖通近年来因产品质量问题饱受诟病,如果能够借助Gmarket的本土品牌形象提升消费者信赖度,在韩国市场的竞争力则会大幅增强。 Temu也同样加快在韩国市场的布局。业内消息称,Temu正在考虑直接进入韩国市场,并已开始就关键岗位招聘韩国本土员工。同时,为提升韩国用户的物流体验,Temu可能会进一步优化供应链。 业内普遍认为,韩国电商市场格局或迎来新一轮洗牌。受经济低迷影响,民众对性价比的追求预计在今年也会持续,中国电商的低价策略则可能进一步吸引消费。因此,韩国本土电商平台想要保持市场竞争力,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锁定用户。 业内人士表示,价格优势是最直接有效的武器,在当前的高物价环境下,民众非常容易受到低价商品吸引。韩国本土电商的优势之一是优秀品质,但如果中国电商进一步改善产品质量,“便宜没好货”的刻板印象会逐渐消失,从而对本土电商形成更大冲击。 美国联邦邮政总局(USPS)职员正在分拣包裹【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11 19:43:07 -
韩妆失守全球市场战略要塞 中国美妆反攻加速
随着全球市场需求的变化,韩国化妆品三巨头业绩呈现出显著分化。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凭借美国市场的强劲增长实现业绩稳步上扬,而LG生活健康和爱敬产业深受中国市场低迷影响,业绩至今未见起色。由此可见韩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压力正在加剧,尤其是在中国美妆品牌逐步崛起的背景下,韩国化妆品行业在主要市场的地位遭遇挑战。 爱茉莉太平洋集团今年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1%,达到1.068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5亿元),营业利润暴增160%至750亿韩元。这一亮眼成绩的主要原因在于全球市场平衡战略,爱茉莉太平洋近年来逐步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积极开拓北美、欧洲和中东市场,为盈利增长带来积极影响。 相反,LG生活健康和爱敬产业的情况不容乐观。LG生活健康第三季度营收1.7136万亿韩元,同比下滑1.9%,营业利润下降17.4%至1061亿韩元。爱敬产业的业绩同样受挫,同期营收同比下降5%,营业利润锐减48%,仅为96亿韩元。化妆品业务是两家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而中国市场需求疲软成为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业内人士分析称,北美和中国同为韩国化妆品主要出口市场,目前重心正在逐渐向北美转移。韩国食品医药安全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韩国化妆品出口规模同比增长19.3%,达到74亿美元。其中,对美出口额为14.3亿美元,同比增长38.6%;而对华出口额为20.2亿美元,同比下降9.1%。也就是说,韩妆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正在不断衰退。 中国美妆品牌花知晓(Flower Knows)产品【图片来源 网络】 与此同时,中国化妆品正在凭借合理的价格和华丽的设计席卷全球,给韩妆带来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国货美妆品牌花知晓(Flower Knows)以类似韩国伊蒂之屋(Etude House)的“公主风”概念吸引消费者,包装上装饰有花卉图案和金色边框,腮红产品还在包装上雕刻出精美的天使图案。此外,彩妆品牌INTO YOU以唇部产品为主,已经陆续打开包括韩国在内的多国市场。 中国美妆产品以精美的包装和低廉的价格,通过电商平台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和Temu在韩国销售,成为备受韩国消费者青睐的高性价比化妆品。韩国同类产品售价普遍超过3万韩元,而中国产品价格仅为四分之一。业内人士表示,如果韩国品牌在现有基础上添加类似中国产品的精美装饰,成本会增加三倍以上,难以维持目前的价格。 韩国十至二十多岁年轻消费群体因物价上涨而转向购买中国化妆品,韩国消费者线上购买中国化妆品的数量也因此每年增长60%至70%。韩国统计厅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季度线上海淘中国化妆品规模达到1654亿韩元,同比大增60.7%。目前规模尚未对韩国本土化妆品行业构成威胁,但中国的快速反攻需要引起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部分品牌产品由韩国设计代工(ODM)企业代工生产,这令中国产品的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韩国科丝美诗(COSMAX)的上海和广州工厂为花西子等品牌代工生产护肤、气垫和防晒产品,韩国科玛(Kolmar)则在无锡工厂为INTO YOU和完美日记等品牌制造口红。凭借稳定供应和质量保障,中国品牌正在快速提升市场份额。 彩妆品牌INTO YOU代言人宋雨琦【图片来源 网络】 此外,中国化妆品的影响力还延伸至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市场。韩国贸易馆(KOTRA)调查显示,中国品牌通过加大研发投入,逐渐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去年中国化妆品出口额达到37亿美元,同比增长近33%,崛起势头明显。去年花西子还在日本新宿百货开设快闪店,展现出在国际市场上的存在感。 目前中国化妆品的回购率还相对较低,对韩妆的直接威胁有限,但随着中国化妆品的流入量和市场接受度不断上升,韩妆产业未来可能会遭遇更大挑战。韩妆在传统优势市场中国的份额逐渐遭到国货美妆蚕食,其他新兴市场的增长趋势也反映出行业格局变化。韩国化妆品产业需要密切关注中国美妆对全球市场的影响,探索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路径以维持国际竞争力。
2024-11-14 01:51:56
-
美国取消自华进口小包裹关税豁免 韩国制造流通业拉响警报
去年“黑五”期间,韩国海关正在分拣自华进口海淘商品包裹。【图片提供 韩联社】 中美关税战火燃烧至多个领域,令韩国流通业和中小制造业紧张不已。中国对美出口一旦受阻,大量低价库存商品可能转向韩国,扰乱现有市场秩序。 据贸易业界20日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征收的104%对等关税本月9日生效后,日前又宣布从下月2日起取消适用于单价低于800美元商品的小额包裹关税豁免政策(de minimis),所有从中国发往美国的包裹将面临120%的高额关税,这对于在美国消费市场风生水起的中国产“白菜价”商品将是致命一击,美国最大电商平台亚马逊已取消了部分中国商品订单。 去年美国海关处理来自中国的免税包裹共计14亿个,占进口总量的60%。以性价比王牌逐渐在美国电商市场站稳脚跟的Temu、希音(SHEIN)成为首批受害者。两家中国电商已宣布从本月25日起上调售价,并缩减广告投放支出,但预计业务仍不可避免地面临萎缩。 被美国市场拒之门外的大批中国商品将流向何处引发关注,分析称韩国很可能成为新的替代市场。地理位置相近,偏好高性价比商品的消费特点,以及排名全球第5位的销售规模都具有极高的吸引力。 业界认为,全球速卖通、Temu、希音等在韩国电商市场中的影响力逐渐提高,很可能成为中国商品倾销的主要渠道。零售分析服务商Wiseapp·Retail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上月全球速卖通月活跃用户数量(MAU)为912.9万人,仅次于Coupang(3361.8万人)排名第2位,Temu以830.7万名用户排名第4位。 电商业界相关人士称,虽然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但中国很可能通过全球速卖通等平台展开大规模促销来消化积压库存。 中国商品在韩国市场已拥有相当稳固的用户基础。统计厅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韩国海淘中国商品金额为7.86亿美元,同比增加11.5%,在整体海淘金额中占比从49.6%扩大至57.9%,创下历年单季新高。 业界认为,若中美关税战导致中国低价商品加速涌入,本就因消费萎缩而陷入困境的韩国中小制造业及本土电商将雪上加霜,还有担忧意见指出,不排除利用中韩对美出口商品关税差,虚报原产地的行为。即中国商品经韩国中转后,更换“韩国制造”标签出口美国,这将对韩国中小企业面临巨大损失,关税厅计划加强对自华进口商品原产地的监管力度。 流通业界人士指出,若中国低价商品大量涌入韩国市场,从中长期来看将削弱韩国制造流通业的竞争力,最终将由消费者承压。政府各相关业界亟需制定预案,防止中国商品以非正常方式流入。
2025-04-20 19:57:36 -
中国电商对韩攻势迅猛 假冒伪劣与隐私泄露引担忧
随着中国电商平台对韩国市场的渗透加剧,假冒伪劣山寨产品开始无序泛滥。大多山寨产品通过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Temu、希音(Shein)等中国电商平台进入韩国,以海淘的方式经海关后流入市场。Temu本月宣布在韩启动开放市场(连接买家和卖家的在线市场)业务,业内预计中国山寨商品的流入或进一步加剧。 韩国关税厅(海关)近日公开的中国海淘商品通关现状显示,去年来自中国的海淘商品通关数量达1.3424亿件,较2020年的2748万件增长近5倍。通关数量暴增的同时,查获的山寨商品也大幅增加。去年通过平泽海关进入韩国的中国海淘商品达3771万件,其中假货1.6973万件,较前一年翻一倍以上。 对此,关税厅正在加强对海淘商品的监管。去年关税厅对儿童用品、杂货、化妆品等1401种商品进行分析,发现198种有害产品。自去年9月起,关税厅联合环境部、食品药品安全处、国家技术标准院等机构,在关税国境风险管理中心设立国民安全协作信息小组,防止有害商品进入市场。 关税厅指出,包袋、服饰等时尚商品是侵犯知识产权的“重灾区”,因此重点加强对此类产品的检查。数据显示,中国海淘商品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从2020年的4.4742万件增至去年的8.1149万件,四年间增长近两倍。 韩国特许厅也对中国山寨商品涌入现象保持高度警惕。去年12月,通过全球速卖通、Temu等中国电商平台进入韩国的假冒商品达8766件,与查获的韩国本土电商平台假货总量相当。去年9月,特许厅查获一家生产和销售山寨星巴克保温杯的组织,逮捕307人,收缴17.6万件假货。 目前特许厅已把监控范围从韩国本土电商平台扩大至中国电商,并积极屏蔽假冒商品相关信息,同时计划设立热线并推动中国电商平台加入“防止假货流通协议会”,以进一步遏制假货涌入。 中国电商在韩市场攻势加剧,还引发用户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目前,全球速卖通、Temu等平台要求用户在注册时同意隐私政策,而用户在同意后可能面临数据泄露风险。Temu甚至明确表示,用户拒绝个人信息跨境传输时,可能无法使用服务,此举一度引发争议。 此外,通过中国电商平台进入韩国市场的摄像头、家用监控、扫地机器人等智能设备也存在黑客攻击风险,可能侵犯用户隐私。韩国政府和相关机构正在密切关注中国电商的扩张,并加紧监管,以遏制山寨商品流入并保护消费者权益。 仁川海关在仁川港海上快递物流中心查获的疑似山寨香奈儿包【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3-06 22:49:22 -
Temu垂直入局韩国市场 中国企业全面进军各大赛道
近来,中国电动汽车企业比亚迪(BYD)凭借高性价比成功打入韩国市场,扫地机器人品牌石头科技(Roborock)在韩国掀起热潮,“出道即巅峰”的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AI)DeepSeek也在韩引发高度关注。继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之后,中国电商巨头之一拼多多旗下Temu也宣布正式进军韩国市场。从IT、制造业到零售业,中国企业正在对韩国展开全面进攻。 本月18日,Temu方面宣布即将开设韩国开放市场(连接买家和卖家的在线市场),并开始招募卖家。也就是说,Temu在继续运营低价中国商品海淘业务的同时,业务范围扩大至L2L(Local to Local)模式,在韩国市场直接销售本土商品。 目前,Temu已在美国、日本、墨西哥、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比利时、奥地利、波兰、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瑞典等地运营L2L业务。据悉,在以上地区的Temu开放市场卖家中,超过一半在入驻后20天内实现首次销售。 Temu方面表示,计划通过邀请韩国卖家入驻开放市场,为韩国用户带来丰富的本地商品,同时为韩国卖家提供与数百万客户直接接触的全新渠道。Temu的韩国专属平台面向在韩注册、拥有库存并具备自主订单处理和配送能力的卖家,有意入驻的卖家可以在谷歌搜索“Temu Seller Center”并访问韩国Temu卖家中心页面进行注册。 开设韩国开放市场后,Temu还计划在韩设立办公地点,派遣管理人员,并招聘本地员工。此前,全球速卖通已在2023年10月推出韩国专属平台K-Venue,并免除卖家入驻费用至去年12月,以此吸引大量韩国卖家入驻,采用开放市场模式运营。 事实上,Temu早在去年底就已启动韩国市场布局,并针对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物流运输等核心岗位招聘韩国员工。此外,Temu总部正在通过公开招标,与韩国主要物流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目前,Temu在韩国的跨境电商物流主要由CJ大韩通运和韩进负责配送。 运营Temu的母公司拼多多控股实力雄厚,2018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旗下拥有中国最大规模电商平台拼多多。Temu总部位于美国波士顿,2022年9月进入美国市场后,陆续在北美、欧洲、中东、非洲、亚洲及大洋洲等地区的90个国家开展业务。 Temu在2023年7月进入韩国市场后,去年2月成立韩国法人Whaleco Korea LLC,但未设实体办公室。据市场调研机构WiseApp·Retail统计,今年1月Temu在韩国的月活跃用户量(MAU)达到823.4万,去年韩国用户在Temu上的总消费额估算达6002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0.4亿元)。 业内普遍认为,全球速卖通在韩国市场经历的“适应期”为Temu提供前车之鉴,而Temu作为中国电商的核心力量,布局开放市场会直接加快中国电商对韩国的渗透速度。此外,美国特朗普政府可能对Temu采取贸易制裁,影响美国市场业务,因此Temu可能会把部分投资重心转向韩国。 专家指出,为了提升在韩国电商市场的影响力,Temu可能会像全球速卖通一样投入巨额资金进行营销,以弥补质量争议。另外,如果Temu通过庞大的供应链优势解决配送问题,韩国电商市场则会迅速转由中国平台主导。 与此同时,其他领域的中国企业在韩国市场的成功案例也不断增加。比亚迪前不久推出的紧凑型纯电动SUV ATTO 3在韩上市仅一周内就收获超1000份订单。石头科技的扫地机器人去年在韩市场份额超过40%。中国AI DeepSeek几乎在发布同时席卷韩国市场并快速增长,周活跃用户量在上月底一度突破121万,但引发隐私泄露争议后已暂停在韩服务。 随着Temu的正式进军,韩国电商市场的竞争或进一步加剧。结合比亚迪、石头科技、DeepSeek等中国企业在韩的成功案例可以看出,韩国民众对中国品牌的接受与认可程度正在提高,中国企业的快速扩张势必会令韩国本土企业面临更大的挑战。未来Temu能否凭借L2L模式在韩国市场站稳脚跟,韩国本土企业又会如何应对中国电商的强势进攻值得持续关注。 【图片来源 网络】
2025-02-20 02:30:51 -
海淘诈骗"套路"深 受理件数逐年高涨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海淘诈骗呈急剧上升态势,通过社交媒体广告链接登入海淘网站并遭受损失的消费者占比高达82.3%。其中,通过INS和优兔(YouTube)的广告受骗的案件数量尤为突出,占比达到67.1%,引起广泛关注。 韩国消费者院于14日发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至2023年国际交易消费者门户网站受理的海淘欺诈咨询件数达2064件。具体来看,2021年为251件,2022年为441件,2023年为1372件等,呈逐年激增趋势,显示出韩国海淘诈骗问题的严峻性。 在相关咨询中,已确认连接途径的10821件来看,通过INS、优兔、Facebook、KakaoTalk、博客、推特、TikTok等社交媒体途径占多数,达1499件(82.3%)。其中,INS最多,达762件(41.8%),优兔以460件(25.3%)紧随其后。其次依次为Facebook(137件,7.5%)、网络广告(192件,5.2%)、搜索引擎(94件,5.2%)等。 从受害类型来看,冒牌假货问题最为严重,占47.1%。其次为结算后未配送产品且联系不上的情况,以及产品与广告严重不符等,这两类问题的占比均超过45%。此外,销售成分、生产厂家不明的食品药品举报也时有发生,占比达1.5%。 针对这一严峻形势,韩国消费者院已计划通过广播通信审议委员会,积极推进切断欺诈性购物中心连接的事宜。同时,消费者院还要求Meta和谷歌等社交媒体平台积极协助,切断非法、有害内容和广告,并识别诈骗广告链接予以切断。 INS和优兔具备用户举报非法、有害内容功能。但是消费者院以INS和优兔的1000名用户为对象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9.7%(597名)的受访用户不知道有举报功能。消费者院强调,海淘诈骗往往以低价销售冒牌产品为诱饵,通过广告引流实施诈骗。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前务必确认产品是否为正品,并谨慎购买。为了应对可能遭受的损失,消费者应避免直接转账,而是使用信用卡进行结算,并保留相关凭证资料。多数信用卡在遇到海外交易未配送、未履行退款等情况时,若在一定时间内提出申请,可取消交易。
2025-02-15 00:30:07 -
美国加征关税 中国电商加速攻占韩国市场
美国决定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导致中国对美出口的高依赖度受阻。因此,中国电商平台正在加快攻占韩国市场,利用低价策略,力争把这一具备增长潜力的市场打造成“第二大出口国”。 移动应用与零售分析机构WiseApp·Retail·Goods 11日发布数据显示,去年韩国用户在中国电商平台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和Temu的支付金额达到约4.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11.25亿元),较前一年大增85%。其中,全球速卖通的交易金额约为3.6897万亿韩元,Temu则达到6002亿韩元,人均支付金额分别为8.8601万韩元和7.277万韩元。 WiseApp·Retail·Goods对20岁以上韩国个人用户的信用卡、借记卡和银行转账支付数据进行抽样调查,不包括法人卡、公司账户转账、企业间交易以及简便支付等方式,因此数据与平台实际交易金额可能存在差异。 从性别来看,全球速卖通男性用户占比73.1%,远高于女性用户(26.9%);而Temu女性用户占比50.9%,略高于男性用户(49.1%)。今年1月,全球速卖通和Temu的月活跃用户量(MAU)分别达到912.4万和823.4万,用户规模稳步扩大,可见韩国民众对中国电商平台的持续关注和青睐。 业内人士分析称,中国电商在韩国的成功主要在于社交媒体的口碑传播。中国海淘相关内容在社交平台上掀起热潮,尤其是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分享购物体验成为趋势。中国电商产品价格低廉,不少用户批量采购后在社交平台进行测评,催生“AliGang”(全球速卖通开箱)和“TemuGang”(Temu开箱)等新兴词汇。 与在韩国取得的亮眼成绩不同,中国电商在美国市场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美国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近期决定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的额外关税,其中包括取消800美元以下商品的免税优惠。这一举措对主打低价产品的中国电商而言无疑是沉重打击。在美国市场遭遇挑战的背景下,中国电商加速深耕韩国市场。 全球速卖通正在与韩国本土电商平台Gmarket洽谈,计划在今年上半年成立合资公司。全球速卖通近年来因产品质量问题饱受诟病,如果能够借助Gmarket的本土品牌形象提升消费者信赖度,在韩国市场的竞争力则会大幅增强。 Temu也同样加快在韩国市场的布局。业内消息称,Temu正在考虑直接进入韩国市场,并已开始就关键岗位招聘韩国本土员工。同时,为提升韩国用户的物流体验,Temu可能会进一步优化供应链。 业内普遍认为,韩国电商市场格局或迎来新一轮洗牌。受经济低迷影响,民众对性价比的追求预计在今年也会持续,中国电商的低价策略则可能进一步吸引消费。因此,韩国本土电商平台想要保持市场竞争力,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锁定用户。 业内人士表示,价格优势是最直接有效的武器,在当前的高物价环境下,民众非常容易受到低价商品吸引。韩国本土电商的优势之一是优秀品质,但如果中国电商进一步改善产品质量,“便宜没好货”的刻板印象会逐渐消失,从而对本土电商形成更大冲击。 美国联邦邮政总局(USPS)职员正在分拣包裹【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11 19:43:07 -
韩妆失守全球市场战略要塞 中国美妆反攻加速
随着全球市场需求的变化,韩国化妆品三巨头业绩呈现出显著分化。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凭借美国市场的强劲增长实现业绩稳步上扬,而LG生活健康和爱敬产业深受中国市场低迷影响,业绩至今未见起色。由此可见韩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压力正在加剧,尤其是在中国美妆品牌逐步崛起的背景下,韩国化妆品行业在主要市场的地位遭遇挑战。 爱茉莉太平洋集团今年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1%,达到1.068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5亿元),营业利润暴增160%至750亿韩元。这一亮眼成绩的主要原因在于全球市场平衡战略,爱茉莉太平洋近年来逐步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积极开拓北美、欧洲和中东市场,为盈利增长带来积极影响。 相反,LG生活健康和爱敬产业的情况不容乐观。LG生活健康第三季度营收1.7136万亿韩元,同比下滑1.9%,营业利润下降17.4%至1061亿韩元。爱敬产业的业绩同样受挫,同期营收同比下降5%,营业利润锐减48%,仅为96亿韩元。化妆品业务是两家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而中国市场需求疲软成为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业内人士分析称,北美和中国同为韩国化妆品主要出口市场,目前重心正在逐渐向北美转移。韩国食品医药安全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韩国化妆品出口规模同比增长19.3%,达到74亿美元。其中,对美出口额为14.3亿美元,同比增长38.6%;而对华出口额为20.2亿美元,同比下降9.1%。也就是说,韩妆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正在不断衰退。 中国美妆品牌花知晓(Flower Knows)产品【图片来源 网络】 与此同时,中国化妆品正在凭借合理的价格和华丽的设计席卷全球,给韩妆带来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国货美妆品牌花知晓(Flower Knows)以类似韩国伊蒂之屋(Etude House)的“公主风”概念吸引消费者,包装上装饰有花卉图案和金色边框,腮红产品还在包装上雕刻出精美的天使图案。此外,彩妆品牌INTO YOU以唇部产品为主,已经陆续打开包括韩国在内的多国市场。 中国美妆产品以精美的包装和低廉的价格,通过电商平台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和Temu在韩国销售,成为备受韩国消费者青睐的高性价比化妆品。韩国同类产品售价普遍超过3万韩元,而中国产品价格仅为四分之一。业内人士表示,如果韩国品牌在现有基础上添加类似中国产品的精美装饰,成本会增加三倍以上,难以维持目前的价格。 韩国十至二十多岁年轻消费群体因物价上涨而转向购买中国化妆品,韩国消费者线上购买中国化妆品的数量也因此每年增长60%至70%。韩国统计厅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季度线上海淘中国化妆品规模达到1654亿韩元,同比大增60.7%。目前规模尚未对韩国本土化妆品行业构成威胁,但中国的快速反攻需要引起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部分品牌产品由韩国设计代工(ODM)企业代工生产,这令中国产品的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韩国科丝美诗(COSMAX)的上海和广州工厂为花西子等品牌代工生产护肤、气垫和防晒产品,韩国科玛(Kolmar)则在无锡工厂为INTO YOU和完美日记等品牌制造口红。凭借稳定供应和质量保障,中国品牌正在快速提升市场份额。 彩妆品牌INTO YOU代言人宋雨琦【图片来源 网络】 此外,中国化妆品的影响力还延伸至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市场。韩国贸易馆(KOTRA)调查显示,中国品牌通过加大研发投入,逐渐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去年中国化妆品出口额达到37亿美元,同比增长近33%,崛起势头明显。去年花西子还在日本新宿百货开设快闪店,展现出在国际市场上的存在感。 目前中国化妆品的回购率还相对较低,对韩妆的直接威胁有限,但随着中国化妆品的流入量和市场接受度不断上升,韩妆产业未来可能会遭遇更大挑战。韩妆在传统优势市场中国的份额逐渐遭到国货美妆蚕食,其他新兴市场的增长趋势也反映出行业格局变化。韩国化妆品产业需要密切关注中国美妆对全球市场的影响,探索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路径以维持国际竞争力。
2024-11-14 01:51:56